大班科学活动《蝌蚪变青蛙》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育背景及目标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调动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此次探究主题为小蝌蚪变青蛙,能够让儿童通过观察和实践,全面地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其重要性。
同时,本研究旨在:•增强幼儿对自然的观察力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认识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促进孩子们的思维发展,培养良好的空间直觉和操作技能。
二、教学步骤步骤一:前期准备工作在开始教学前,需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蝌蚪养殖箱、青蛙成长记录表、小黑板、白板等教学用具,准确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周期及其生存环境等相关知识。
步骤二: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讲故事、模仿音效等方式激发孩子对小蝌蚪变青蛙的兴趣,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认识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探究其规律。
步骤三:观察蝌蚪带着幼儿们一起去观察养在养殖箱内的小蝌蚪,让孩子们自由地观察、摸索,介绍它的生长过程和生存环境。
老师可以用白板和小黑板来与孩子们互动,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步骤四:实践操作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帮助小蝌蚪成长为青蛙。
老师可以向幼儿讲解如何打捞、观察蝌蚪、给蝌蚪加入新的水源等实践操作。
步骤五:成长记录在观察到小蝌蚪已经变成青蛙之后,让孩子们记录下整个过程,了解每个阶段的成长状态,并记录在青蛙成长记录表上进行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自由地观察、探究、实践,在互动的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空间思维和操作技能,并深入了解了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老师需要考虑适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发挥幼儿的学习潜力。
同时,设计时期要注意教学的连贯性和实效性,确保教学可以够真正地获得幼儿的认同和支持,让他们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了更好的思维能力。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精品课件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命的奇迹》,详细内容为“小蝌蚪变青蛙”。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认识到自然界生命的奇妙。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知道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青蛙生长过程的理解,对小蝌蚪变青蛙的认知。
2. 教学重点:观察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实物模型、放大镜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提前准备的小蝌蚪和青蛙图片,引导他们描述这些图片的特点。
通过提问方式,让幼儿猜测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向幼儿介绍青蛙的生长过程,结合图片和实物模型进行讲解。
通过视频播放,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分组观察小蝌蚪和青蛙,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其特点。
引导幼儿通过画图、剪纸等形式,制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连环画。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青蛙生长过程的认识。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制作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蝌蚪变青蛙》2. 内容:青蛙生长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小蝌蚪变青蛙的关键阶段:长出后肢、长出前肢、尾巴消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较好地掌握了青蛙的生长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幼儿观察真实的小蝌蚪变青蛙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体验。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陪伴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及其原理,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并提高观察和联想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通过观察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探究其变化规律及原理,进而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具体内容如下:1.介绍蝌蚪:讲解蝌蚪的基本形态及其生活习性,让学生对蝌蚪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观察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在教室或实验室中放置一些蝌蚪,学生们可以观察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
3.分析蝌蚪变青蛙的原理:介绍蝌蚪变青蛙的生理、生态变化规律及其原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
4.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生物科学概念和原理。
教学方法1.案例授课法:通过简单的示范和观察,让学生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和变化规律。
2.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蝌蚪变青蛙的原理,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探讨和分析。
3.互动体验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蝌蚪变成青蛙这一珍贵的自然奇观。
教学反思本次实验室大班科学课程采用了班内采购的蝌蚪,让学生们能够亲身观察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案例授课法、讨论法和互动体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和体验中相得益彰。
此次教学中,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很高,很多学生在互动体验的过程中表现得兴致勃勃,不但对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对生命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在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对蝌蚪产生了一些同情和爱护,这也有助于培养其爱护生命的态度。
值得反思的是,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安全,防止蝌蚪逃跑或者咬伤学生。
此外,在分析蝌蚪变青蛙的规律和原理时,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比喻来进行讲解。
综上,本次大班科学课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学生们从生动的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了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及其原理,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为班级的生命科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幼儿园大班活动《蝌蚪变青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活动《蝌蚪变青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明确蝌蚪和青蛙的关系,了解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
2.掌握描述青蛙生长发育过程的相关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锻炼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社交能力。
二、教学准备1.《蝌蚪变青蛙》绘本、青蛙玩具、蝌蚪和青蛙生长发育过程图片。
2. 活动道具:塑料杯、绿豆、砂土和一些小石子。
3. PPT课件准备。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引领幼儿们观看《蝌蚪变青蛙》的绘本,讲述蝌蚪和青蛙的故事。
故事的情节引起幼儿的兴趣,进而引入教学主题。
2. 观看PPT通过PPT向幼儿介绍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并跟幼儿进行交流互动,让幼儿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青蛙成长过程的具体细节。
3. 实践操作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幼儿亲手手捏不同阶段的青蛙和蝌蚪,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形态,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科学好奇心。
然后,让幼儿利用塑料杯、绿豆种子、土砂和小石子组成自己的小生态区,用自己手中的蝌蚪模拟观察蝌蚪变成青蛙过程。
4. 教学总结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回顾,引发幼儿对于整个活动的思考和收获,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了解自然界的变迁和生命的价值。
四、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幼儿对于蝌蚪和青蛙的认知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在引入教学主题时需要将幼儿的思维引入到故事情节中,然后,通过PPT和实践操作引导幼儿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
2.在实践操作中,为了防止幼儿误食蛙蛋或蛙腿等非法物品,教师要加强监管和安全教育,要紧密地注意幼儿参与活动的情况,随时确认幼儿的安全意识。
3.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团队建设和鼓励小组之间的交流,让幼儿们在队友的帮助和共同合作下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
4.教学结束后,要进行适当的总结回顾,引发幼儿思考和理解,帮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动物的成长变化过程,同时对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综合评估,便于今后的教学改进和提高。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1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了解蝌蚪的生长变化。
2、蛙类的成长过程图片。
活动准备:1、在自然角的鱼缸里,养数条小蝌蚪。
2、蛙类的成长过程图片。
活动过程:一、观察蝌蚪的特征请幼儿猜谜:河里抓青蛙,抓到黑娃娃,大大头来,细尾巴中的.黑娃娃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里的蝌蚪,并提问:蝌蚪长什么样子?(头大大的、圆圆的,有一条长尾巴,像个音符)2、请幼儿再看一看每只蝌蚪是否长的一样?幼儿自由发言。
3、蝌蚪是怎样运动的?是用身体的哪个部分让它前进呢?(游动、尾巴)二、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1、观察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提问:⑴从小蝌蚪到青蛙会经过哪些变化?⑵蝌蚪变青蛙是先长出前脚还是后脚?⑶身体的哪个部分会消失?⑷变成青蛙后都停在哪里?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以幼儿用书中蝌蚪的生长过程图统整概念。
三、比较青蛙和蝌蚪1、教师请观察比较蝌蚪和青蛙,然后提问:⑴青蛙长什么样子?(有四只脚,嘴很大、眼睛凹凸的)⑵青蛙是怎样运动的?⑶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么不同?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2、教师总结幼儿回答并统整概念。
四、观察不同蛙类1、观察不同的蛙类后,提问:⑴蟾蜍长得好像青蛙,有没有发现它们哪里不一样?(颜色较深、皮肤有疙瘩)⑵树蛙和青蛙哪里不一样?(居住环境不同、脚趾没有蹼有吸盘)2、让幼儿思考后回答,教师再总结说明幼儿的讨论。
活动反思:能说出青蛙的生长变化,能排列出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根据观察幼儿用书上的内容,能说出两种不同蛙类的外形特征。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教案2教学目标1、明白青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关注小动物的情感。
2、观察并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征,通过故事《小青蛙找妈妈》了解青蛙从卵变蝌蚪最后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2.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3. 能够观察、记录并分析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蝌蚪的生长过程;2. 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出示一张蝌蚪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它将变成什么样子?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蝌蚪变成青蛙”。
2. 呈现教学目标: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学习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3. 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蝌蚪的生长过程和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
教师提供蝌蚪和青蛙蛋的样本,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变化。
学生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蝌蚪的眼睛、鳃、躯干等部分的特征,比较蝌蚪和青蛙蛋的差异。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变化,并讨论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蝌蚪为什么会变成青蛙,蝌蚪变成青蛙需要多长时间等等。
6. 学习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蝌蚪变成青蛙的理解,提醒学生理解和记忆。
7.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较短,对于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续可以通过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个过程。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一、教学目标1.了解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培养观察、记录和探究的科学素养。
3.激发对生命成长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1.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观察和记录蝌蚪的成长变化。
三、教学难点1.蝌蚪成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2.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成长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1.蝌蚪成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2.记录表格。
3.蝌蚪模型或实物。
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蝌蚪吗?谁知道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生1:蝌蚪是青蛙的宝宝。
生2:蝌蚪慢慢长大,就会变成青蛙。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蝌蚪是如何变青蛙的。
2.讲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师:我们来看一下蝌蚪的成长过程。
(播放蝌蚪变青蛙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看看蝌蚪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生1:蝌蚪的尾巴越来越短。
生2:蝌蚪的脚慢慢长出来了。
师:是的,蝌蚪在成长过程中,尾巴会逐渐消失,长出四肢,变成青蛙。
3.实践活动师: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观察一只蝌蚪,记录它的成长过程。
(发放蝌蚪模型或实物,每组一只)生1:我们组的蝌蚪尾巴有点短了。
生2:我们组的蝌蚪长出一只脚了。
师:很好,大家要仔细观察,每天记录蝌蚪的成长变化。
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大家都发现了蝌蚪的成长变化。
现在,请大家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1:我们组的蝌蚪尾巴已经没有了,长出了四肢。
生2:我们组的蝌蚪也长出了四肢,但是尾巴还没完全消失。
师:很好,大家都观察得非常仔细。
通过观察蝌蚪的成长过程,我们知道了生命成长的神奇。
那么,大家在观察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呢?生1:我觉得生命真的很神奇,蝌蚪可以变成青蛙。
生2:我们要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师:是的,生命是神奇的,也是宝贵的。
我们要学会关爱生命,保护环境,让生命更好地成长。
六、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生命成长的敬畏之心。
2.教学改进: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互相交流观察心得,提高观察和记录能力。
大班活动《蝌蚪变青蛙》
大班活动《蝌蚪变青蛙》简介《蝌蚪变青蛙》是一篇经典的科普童话,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向孩子们介绍了蝌蚪和青蛙的生命过程,帮助孩子们了解自然生态和生物的进化过程。
本文将介绍如何运用《蝌蚪变青蛙》这篇童话,结合科学实验和游戏等方式,进行大班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和生物进化。
活动安排第一阶段:读《蝌蚪变青蛙》童话首先,教师向孩子们讲解童话《蝌蚪变青蛙》的故事情节,并通过口头表述或者读书形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整个童话故事,并引导孩子们思考有关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的问题,如:•什么是蝌蚪?•蝌蚪的生命周期是什么样的?•青蛙和蝌蚪有什么区别?•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二阶段:科学实验在孩子们对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来加深孩子们的认知和理解。
实验一:蝌蚪变青蛙通过自制模型或者使用真实蝌蚪,模拟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孩子们的认知和理解。
实验二:观察青蛙生殖使用显微镜、生殖解剖模型等工具,观察青蛙的繁殖过程。
通过观察和探讨,让孩子们了解青蛙的繁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结构。
第三阶段:游戏环节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的过程,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加深孩子们的认知和理解。
游戏一:谁是小鱼?本游戏需要至少四名小组参与,每个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生物,有鲤鱼、蝌蚪、青蛙和大鱼等,每个生物都有特定的规则和生命周期。
游戏开始前,每个小组需要利用板子等工具制作好自己的生物形象。
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模拟生态系统,让孩子们了解每个生物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游戏结束后,每个小组需展示自己的生物形象和完成目标的情况,交流分享游戏体验和认知。
游戏二:繁殖链本游戏需要至少三个小组参与,分别扮演植物、昆虫和动物等角色。
游戏开始前,每个小组需要选择自己的角色,规划好自己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和互动,让孩子们了解不同角色之间的生态关系和生物进化的过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一、教学目标1.了解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知道蝌蚪和青蛙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1.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蝌蚪和青蛙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1.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2.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动手操作。
四、教学准备1.教具: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模型等。
2.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讲解教师简要介绍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包括蝌蚪孵化、长腿、长手、长尾巴等阶段。
教师展示蝌蚪和青蛙的模型,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特征。
3.观察教师分发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记录它们的不同之处。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观察结果,引导幼儿说出蝌蚪和青蛙的区别。
4.动手操作教师分发水杯和蝌蚪模型,让幼儿动手模拟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操作。
5.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幼儿交流动手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
7.拓展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全面了解了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学习反馈,针对不同幼儿的掌握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七、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池塘,观察蝌蚪和青蛙的生长环境。
2.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3.开展科学实验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蝌蚪变青蛙的神奇过程。
八、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问答、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评价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生长过程的理解程度。
2.通过课后拓展活动,评价幼儿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结合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1. 教学目标•了解蝌蚪变青蛙的生命周期;•观察和描述蝌蚪和青蛙的特征和行为;•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教学准备•《蝌蚪变青蛙》的图书或故事卡片;•大型水族箱和生态鱼食;•青蛙模型或图示;•实验台和放大镜;•合适的孵化鱼缸。
3. 教学过程3.1 导入 (15分钟)教师可以使用故事导入的方式,读故事《蝌蚪变青蛙》或者使用故事卡片展示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通过引入故事情节,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2 观察蝌蚪 (20分钟)将准备好的大型水族箱放在教室中央,注入适量的水。
教师可以事先放入一些蝌蚪和生态鱼食,让孩子们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
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蝌蚪的外形特征、行为习性,孩子们可以用放大镜来仔细观察。
3.3 进行模型展示 (20分钟)教师用青蛙模型或图片来展示青蛙的外形特征,并通过描述来引导孩子们观察与蝌蚪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观察,如蝌蚪和青蛙有几条腿?青蛙的尾巴比蝌蚪的尾巴长吗?3.4 实验活动 (30分钟)教师将一些蝌蚪放入合适的孵化鱼缸中,让孩子们亲手照看和喂食。
通过实验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亲身经历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师可以每天给孩子们提供观察蝌蚪的机会,并记录观察到的变化。
3.5 总结和反思 (15分钟)教师引导孩子们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总结蝌蚪变青蛙的生命周期变化。
鼓励孩子们进行类比思维,观察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变化,如蝴蝶的生命周期等。
教师可以提问孩子们,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孩子们通过回答问题来检验学习成果。
4. 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是一节大班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教授,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次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了故事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非常享受观察蝌蚪,参与实验活动的过程。
2024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PPT课件
PPT课件•引入主题•了解小蝌蚪与青蛙•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目录•观察与实验:小蝌蚪的成长•青蛙的益处与保护•总结与延伸01引入主题谜语导入谜语内容描述小蝌蚪的特征,如“小小黑点水中游,细细尾巴圆圆头”。
谜语目的通过谜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为揭示课题做铺垫。
揭示课题《小蝌蚪变青蛙》课题名称《小蝌蚪变青蛙》课题意义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激发幼儿兴趣兴趣点利用幼儿对小动物的好奇心,结合有趣的谜语和课题,激发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
预期效果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02了解小蝌蚪与青蛙010204小蝌蚪的外形特征身体呈黑色或深褐色,形状像一个小逗号。
头部较大,两侧有突出的眼睛。
尾巴较长,是身体的主要运动器官。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03皮肤光滑且湿润,通常呈绿色或棕色。
头部扁平,眼睛大而突出。
四肢发达,前肢短小,后肢长而强壮。
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用肺和皮肤呼吸。
01020304青蛙的外形特征小蝌蚪生活在水中,一般在池塘、溪流、沼泽等淡水环境中。
在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中,它们的生活环境也会发生变化,从水中逐渐转移到陆地上生活。
青蛙则生活在陆地上,常见于草地、森林、农田等环境中。
青蛙是两栖动物,既能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跳跃和爬行。
小蝌蚪与青蛙的生活环境03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雌蛙一般将卵产在水边或水中的浅草丛中,卵经过一段时间后孵化成小蝌蚪。
孵化时间受水温、水质等环境因素影响,一般需要数天到数周不等。
刚孵化出的小蝌蚪身体呈黑色或深褐色,像一个小逗号,有一个大头和一条长长的尾巴。
孵化阶段变成小蝌蚪小蝌蚪孵化后,开始在水中游动,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
此时,小蝌蚪的呼吸器官是外鳃,位于头部两侧,可以帮助它们从水中获取氧气。
小蝌蚪在这个阶段会逐渐长大,身体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总体上仍然保持着蝌蚪的形态。
后腿的出现标志着小蝌蚪开始向青蛙的形态转变,呼吸器官也逐渐从外鳃向内鳃转变。
《蝌蚪变青蛙》教案(通用17篇)
《蝌蚪变青蛙》教案《蝌蚪变青蛙》教案(通用1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蝌蚪变青蛙》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蝌蚪变青蛙》教案篇1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在了解青蛙的过程中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材料准备:制作好的青蛙成长过程图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歌曲《我是一只小青蛙》、实物蝌蚪、青蛙活动重难点:掌握从蝌蚪到青蛙变化过程中的4个主要过程活动流程:激趣导入——经验再现——欣赏故事——引导交流——游戏巩固——情感教育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二、经验再现:1、你们知道小青蛙小时候是谁吗?(小蝌蚪)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子?3、小青蛙长的又是什么样子呢?三、故事欣赏:四、引导排序、交流:1、小蝌蚪甩着小尾巴在池塘里游来游去的时候先后发生什么变化?2、请幼儿给小蝌蚪——青蛙的成长过程排队。
3、指名幼儿上台排序。
五、游戏巩固:六、情感教育:1、小结2、随音乐律动出教室活动反思:“蝌蚪变青蛙”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生活中的一个兴奋点。
我们这边的孩子虽然是生活在农村,但是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中班幼儿年龄又小,大人也舍不得带他们到田里、山上,或者大自然中去,所以他们对一些小动物的认识都很少。
而在幼儿的眼中,动物是最能吸引他们的,只要一遇到动物就会迫不及待的想去亲近他们,那就让我们给幼儿多一些与动物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所以,我就选了这样一个活动,利用农村的优势,去弄了蝌蚪和青蛙的实物来,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从而激发了幼儿热爱动物、保护动物、关注动物的美好感情。
在活动中,教具准备充分,能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身边实时的自然条件,通过操作、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辅助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让孩子们从活动中了解、在游戏中学习,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不足的地方是教师语言不够严密、简练,实际操作较少,在游戏这个环节中显得比较乱。
2024年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生命成长的兴趣。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学会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准备1.教具:小蝌蚪图片、青蛙图片、小蝌蚪生长过程图、玻璃瓶、水草、小石头等。
2.学具:放大镜、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等。
3.其他:PPT、音乐、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小蝌蚪找妈妈》动画片段,引导幼儿关注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吗?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吧!2.观察小蝌蚪教师出示小蝌蚪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小蝌蚪是什么颜色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3.实验观察教师将小蝌蚪生长过程图贴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教师分发放大镜和记录表,让幼儿分组观察小蝌蚪,记录生长过程。
教师提问:你们发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请小组分享观察结果。
教师出示青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5.制作小蝌蚪生长过程图教师分发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让幼儿制作小蝌蚪生长过程图。
教师指导幼儿按照观察结果,将小蝌蚪、蝌蚪、小青蛙的生长过程表现在纸上。
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6.观看视频,了解小蝌蚪生长环境教师播放小蝌蚪生长环境视频,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生活环境。
教师提问:小蝌蚪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小蝌蚪?教师鼓励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8.课后作业(可选)让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身边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并将观察结果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制作、分享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2024年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精彩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增进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观察和记录蝌蚪的生长变化。
三、教学难点1.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中的细节变化。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1.蝌蚪养殖箱、蝌蚪、水草、石头等。
2.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图片。
3.记录表、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蝌蚪养殖箱,引导学生观察蝌蚪。
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蝌蚪的特征。
2.讲解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师讲解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包括蝌蚪孵化、长出四肢、尾巴消失等阶段。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回顾生长过程。
3.动手操作教师发放养殖箱,引导学生将蝌蚪放入养殖箱。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表格中。
4.观察与记录教师引导学生每天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表格中。
5.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中,最神奇的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答案。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分享自己的发现。
7.拓展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巩固学生对蝌蚪变青蛙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了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达到了教学目标。
2.学生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4.不足之处是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蝌蚪的关爱程度不够,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教育。
七、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表格中。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观察任务,共同见证蝌蚪变青蛙的神奇过程。
八、教学评价1.学生对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有清晰的认识。
2.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蝌蚪的生长变化。
3.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伴进行交流。
2024年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精彩教案精选
2024年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公开课精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生物的成长与变化》,详细内容为“小蝌蚪变青蛙”的主题活动。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认识蝌蚪与青蛙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知道青蛙的变态发育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变态发育特点。
2.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青蛙的生长变化。
2. 实践活动(10分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记录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介绍变态发育特点。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观察记录表,用自己的话描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6.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用彩泥制作小蝌蚪和青蛙,加深对生长过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蝌蚪变青蛙2. 内容:(1)青蛙的生长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2)变态发育特点:形态、生活习性、生理结构的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画出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但对青蛙的生长过程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其他生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3. 观察记录表的填写与使用4. 动手操作环节的设计与实施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开展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难点解析:a. 青蛙的生长过程:从受精卵到成蛙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变化。
2024幼儿园大班《小蝌蚪变青蛙》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课前准备与环境创设•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延伸活动建议•教材分析与评价反思•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目录01教学目标与要求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掌握其中的基本科学知识。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帮助幼儿理解生物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建立初步的生物演化概念。
知识技能目标让幼儿学会珍爱生命,理解生物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激发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培养其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
引导幼儿学习观察、实验、记录等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其自主探究能力。
帮助幼儿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科学现象,培养其初步的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目标02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0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兴趣通过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等方式,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01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和讲解,让幼儿了解小蝌蚪是如何逐步变成青蛙的。
02认识青蛙的外形特征和习性引导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主要内容概述组织幼儿进行实地观察,亲眼见证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突出方法教学重点: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
0103020405突破策略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比喻和实例,帮助幼儿理解生理变化的过程。
通过比较观察不同时期的小蝌蚪和青蛙,引导幼儿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生理变化的理解。
鼓励幼儿提问,及时解答幼儿的疑惑,增强幼儿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难点: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中生理变化的理解。
03课前准备与环境创设010204教师准备工作安排研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及科学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大班科学教案】《蝌蚪变青蛙》一、教学目标:1.认识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2.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二、教学准备1.蝌蚪、青蛙模型2.图片、动画、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3.鱼缸、水草、石块等模拟环境材料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打开图片或视频,观察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2.新知介绍蝌蚪变青蛙过程的基本知识,包括青蛙的生长周期和生态习性、蝌蚪变青蛙的生理变化等。
3.实践将蝌蚪和青蛙模型带到实验室或户外,让学生亲自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通过手把手地操作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来感受科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4.总结教师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口述出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澄清学生的疑惑。
5.拓展引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站等途径进一步了解青蛙的生态习性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表现,是否能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以及对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参与度和态度等。
【教学反思】《蝌蚪变青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动画、实验等,并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起来,目的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蝌蚪变青蛙的奇妙过程。
在实践环节中,我特意使用鱼缸、水草和石块等模拟环境材料,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加真实的环境,在更接近自然状态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生物的生长变化,思维效果也更佳。
教学反思中,我发现在教学评价方面的考察过于单一,未能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下一节课,我会考虑增加教学评价方面的元素,使评价更加科学全面。
2024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课件
2024大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版大班科学教材,第十一章《生命的奇迹》中的第三节《小蝌蚪变青蛙》。
详细内容包括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蝌蚪与青蛙的区别、青蛙的生活习性以及生态环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蝌蚪与青蛙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蝌蚪与青蛙的区别、生态环境的保护。
重点: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培养,环保意识的树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蝌蚪变青蛙的课件、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小蝌蚪生长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 新课导入(1)展示蝌蚪与青蛙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2)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奇迹。
3. 例题讲解以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为例,讲解生态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小蝌蚪生长过程的观察记录表。
(2)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让小蝌蚪健康成长为青蛙?(2)讨论环保措施,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的生长过程2. 蝌蚪与青蛙的区别3. 生态环境的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小动物生长过程,思考如何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
2. 答案:学生需提交观察记录表,内容包括观察时间、地点、小动物的生长过程及保护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其他生物的生长过程,关注生态环境,参与环保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随堂练习设计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简洁性6.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思考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大蝌蚪变青蛙大班科学教案
大蝌蚪变青蛙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和蝌蚪变成青蛙的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蝌蚪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2. 蝌蚪变成青蛙的原理和过程。
3. 观察蝌蚪的特点和行为。
三、教学准备1. 实验用具:若干蝌蚪、一个蝌蚪缸、几块石头、少量水草、透明玻璃或塑料容器。
2. 实验材料:一些关于蝌蚪生长和蝌蚪变成青蛙的图片或绘本。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或电视、电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蝌蚪吗?它们是从哪里来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环节(1)学生观察蝌蚪的特点和行为。
教师给每个学生一个小容器,容器里放上适当量的水,然后放入两三只蝌蚪,让学生仔细观察蝌蚪的形态和行为。
学生可通过手指点触容器,引导蝌蚪游动,观察蝌蚪的游动方式和速度。
(2)学生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蝌蚪生长的图片或教材内容,并简要介绍蝌蚪的生长过程,包括产卵、孵化、蝌蚪的形态变化等。
同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关于蝌蚪生长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
(3)学生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原理和过程。
教师简要介绍蝌蚪变成青蛙的原理,即通过蝌蚪的蜕皮和变态过程,最终形成青蛙的身体特征和器官。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动画来说明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 实践环节(1)学生观察蝌蚪缸中的蝌蚪。
教师借给每个学生一个小镜子,让他们用来观察蝌蚪缸中的蝌蚪。
学生可以仔细观察蝌蚪的形态、行为和蜕皮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
(2)学生进行蝌蚪观察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蝌蚪观察实验,学生可以选择蝌蚪和青蛙的形态和行为进行比较,观察和记录两者之间的差别,深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和原理。
4. 总结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
活动内容:蝌蚪变青蛙
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在了解青蛙的过程中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活动准备:制作好的青蛙成长过程卡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师:你们听,谁来了?
(二)、经验再现:
1、哎,你们知道小青蛙小时候是谁吗?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子?(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细的
尾巴)
3、小青蛙长的又是什么样子呢?(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
绿衣裳、露出白肚皮、四条腿)
(三)、欣赏故事:
1、真奇怪,小蝌蚪和小青蛙长的一点都不像,那小蝌蚪是怎么
样变成青蛙的呢?
2、幼自由交流
3、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
蝌蚪找妈妈》。
4、讨论交流:
5、幼为蝌蚪成长卡排队,师巡回指导(着重指导一组)
(四)、游戏巩固: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就叫“蝌蚪变青蛙”。
活动反思:
总的来说:“蝌蚪变青蛙”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生活中的一个兴奋点,并且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随着从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的观察积累,孩子们掌握了最直接的经验,他们对青蛙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了,幼儿在自由探索、相互学习中发现了一些青蛙的秘密。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在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排列小青蛙的生长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排列出了多种不同的顺序,而且每一种排法都体现出了幼儿的智慧,不管幼儿的答案怎样,都是他们观察、发现和想象所得,这一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我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