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之理解词语的意思
议论文阅读之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语文考点
“重点词语”是指那些含义丰富、深刻,蕴含了文章重要思想、体现了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
通常是指:1.体现全文主旨的关键概念;2.体现作者创作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3.重要的指示代词;4.蕴含深层含义的词语。
分析与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往往是指分析与理解其隐含义、指代义和语境义。
该考点的命题对象一般有两类:1.概念术语类词语。
这类词语多指在阅读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常常是文章的写作对象。
对这类概念的考查多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并就此设计选项,要求选出理解正确的或不正确的一项。
此为命题的重点,尤其要注意。
2.指代类词语。
这类题考查对具体语言环境中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和指代范围的把握,要求考生准确弄清其具体含义。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帕瓦罗蒂的“椅子观”陈鲁民①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去世了,人们纷纷在怀念他,怀念他那响遏行云的歌声,也怀念他不懈奋斗的一生,我不由地想起了他的“椅子观”。
②帕瓦罗蒂生前在回顾自己走过的成功之路时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我兴趣广泛,有很多爱好和目标……父亲告诫我说:‘孩子,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就会掉到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
在人生道路上,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
’③“经过反复考虑,我选择了唱歌。
于是,经过七年的不懈学习,终于第一次登台演出。
又用了七年,才得以进入大都会歌剧院。
而第三个七年结束时,我终于成了歌唱家。
要问我成功的诀窍,那就是一句话:请你选定一把椅子。
”④“选定一把椅子”,就是要专心致志干好一件事。
⑤森林里有一种鼯鼠,能飞但飞不远,能爬树却爬不快,能挖洞只是挖不深,看着是一身本事,却都不大管用,很容易成为食肉动物的口中餐,吃亏就在于没把一门技术学精。
同样道理,贪心的猎人要追向五个方向跑的兔子,也只能是一无所获。
所以老百姓说“行行通不如一行精”“一招鲜,吃遍天”等。
一个人业余爱好尽可广泛些,但干事业则一定要集中精力,心无旁骛,“选定一把椅子”,然后聚精会神干下去,做到“术业有专攻”。
四年级阅读理解技巧如何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年级阅读理解技巧如何理解词语的意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理解的关键期,阅读理解技巧的掌握对于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在阅读理解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正确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准确理解整个文章的意思。
那么,四年级阅读理解技巧中如何理解词语的意思呢?首先,四年级学生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要注重上下文的语墅。
通常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墅中会有不同的意思,因此,通过上下文的语墅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比如,在一篇文章中,一个生词可能会在前文或后文中有解释或者同义词,四年级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中的其他词语来联想、推测生词的意思。
其次,四年级学生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以通过找出关键词来帮助理解。
有时候,文章中一个生词的意思并不容易理解,但是通过找到文章中其他关键词,可以帮助四年级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生词的意思。
比如,“热情”这个生词,如果不知道它的意思,可以通过关键词“笑容”、“热情洋溢”等来帮助理解。
第三,四年级学生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推测词语的意思。
文章中的句子、段落之间通常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通过这些逻辑关系,四年级学生可以推测出生词的意思。
比如,“这个小女孩不停地嘴上说着某个单词,看起来非常开心。
”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可以推测出“开心”这个生词的意思。
最后,四年级学生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以通过词语的词根、词缀来推测词语的意思。
有时候,一个生词的词根、词缀可以帮助四年级学生找出其意思。
比如,“un-”前缀表示否定,所以“unhappy”就是不开心的意思。
综上所述,四年级阅读理解技巧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找出关键词、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词语的词根、词缀等方法可以帮助四年级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年级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多积累一些方法和技巧,相信能够在阅读理解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2000字】。
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考点解读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
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或反映深层含义或体现作者观点或在结构上有独特作用或有修辞作用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的理解水平。
所谓“文中”,即要联系上下,理解它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含义”一般有:1、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3、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二、方法指要1、借助固有含义理解词义【例】①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
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
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
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
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第①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参考答案: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例】有人以为包豪斯的成就在于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其实,创建者的明确目标,是要彻底摧毁传统的关于艺术的“神话”,这是包豪斯的理念中最具革命性的核心。
包豪斯所尝试的,是把艺术从贵族和富人的高堂华厦中、从艺术的“神坛”上解放出来。
它要让艺术家变成这样一种人,即能用他的灵感和技艺为千千万万人塑造美、营造舒适生活的工作者。
换句话说,在包豪斯的观念中,艺术家的任务,是让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小职员,都过上“人”所应该有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生活的尊严。
因此,包豪斯人不认为替普通人设计水杯之类的日常用品是雕虫小技,相反他们把这类事看作一项庄严的事业。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建立起现代艺术教育的基础,其目的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8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考题型之:词语含义的理解
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常见题型之——理解词句的含义说明文中对于词句的考查除了体会语言特色外,还会考查词语或者句子的含义,这类题型也是在考试中常常遇见的,因此对于词语或者句子的含义题应该怎么答,掌握住这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一、常见的考试题型1、解释某词在文中的含义;2、某词在文中指代内容;3、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4、画线句的理解。
二、解题思路(一)说明文词语含义(1)关键词的类型○1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和其他特殊含义等,结合特定语境去分析临时意义或隐含意义。
○2指代性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的指代的内容。
答题技法○1分析词语所在语句、段落、篇章对词义的限制;○2借助语感确定词义;○3通过语境(上下文)理解词语;(二)说明文句子的含义(1)关键句的类型○1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段落的首尾处的概括性强的中心句;○2起总领、过渡、照应的结构句;○3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句。
○4具有言外之意和多重含义的句子。
答题技法○1从整体入手,在比较中理解。
文中的句子都是为了说明对象服务的,而关键性的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更不能忽视,把握住关键句,就能快速、正确地理解文意;○2借助语法知识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如理解单句,就要抓住句子的主干部分进行分析;理解复句,就要抓住表示特定关系的关联词进行分析;理解特殊句子,就要抓住因句子成分的次序变动而突出强调的部分进行分析。
○3从文章的内在联系、写作思路去分析。
有些句子的内涵较为丰富,需要仔细体会,弄清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内在联系,对理解文章帮助很大;○4借助修辞手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有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就可以根据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进行分析理解。
三、答题模板答题模板:解释词语本义+语境义(比喻义)四、例题示范例题1: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朴实”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土豆——托起“生命的方舟”》②其貌不扬的土豆,一向以“朴实的块茎”著称,它能够负担这样沉重的责任吗?它又是怎么走进联合国的视野呢?原来,从安第斯山脉走向世界六大洲的土豆,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并逐渐成为了世界人口膳食中的一种主粮,这种主粮已经成为了全球粮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在加强世界粮食安全和减轻贫困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小学生阅读理解专题(一)——如何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小学生阅读理解专题(一)——如何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小学生阅读理解专题(一)——如何推测文中词语(重点考察成语)的含义【答题技巧】1.语境联系法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的大概意思。
例如“地下”一词人们都知道它的含义,但在“地下革命党”中,“地下”则指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不被敌人发觉。
2.联系生活实际法理解词语语言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在阅读中遇到的词语当然就可以回归到生活中去理解。
理解“水泄不通”,我们不妨想想节日里商业街上的情景;理解“体贴入微”,我们不妨想想关心我们的长辈们是如何对待我们的;理解“同心协力”,我们不妨想想班级中的每个同学是怎样为班级荣誉出力的……3.关键词语法(可以联系学过的文言文或诗句来理解、汉字的造字法)例如:走马观花,联系诗句中“儿童急走追黄蝶”,走的意思为.跑。
自愧XXX,联系《学弈》中“虽与之俱学,XXX 矣。
”XXX的意.思为“不”,自愧XXX为因感到不如别人而感到忸捏。
按照汉字的偏旁猜测字词的含义:言字旁与语言有关;绞丝旁与丝、线有关;竖心旁多与生理活动有关;草字头与花草植物有关等例如“心急如焚”:这个词中最难的是“焚"字,看看“焚”字1的特点:上面是“林”,林里而是木,下面是“火”。
“木”的下面有“火”,结果会怎样?当然是燃烧了。
再把词中简单的三个字解释出来:“心”就是心里,“急”就是着急,“如”就是好像,结合这个稍难的“焚"字,按-定的顺序和连接,词语就理解到了:心里急得就像火在烧一样。
形容很着急。
4.近义替换法这是对于不认识的词语的另外一种有效了解方法,就是按照文中言语环境的意思寻找一一个用在此处得当的词语,了解替换词语的意思。
5.串字成句法把每一个字的意思说明出来然后连接起来。
这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
例如“争先恐后”中“争”是争抢;“先”是前面、第一:“恐”是害怕;“后”是落后。
阅读理解题中如何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四年级)
阅读理解题中如何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四年级)同学们,我们经历了四年的小学语文学习,阅读了许多文章,但是,无论哪一篇文章,都是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我们语文考试时的阅读理解题中总有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的题目,只有在平时的课堂阅读中进行引导和训练,才能使学生最终形成能力,在试卷上见成效。
本节课堂,我们就来系统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一、找出重要词语。
1、什么是重要的词语。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所以在语文试卷中几乎是必出的考点。
要求理解的词语一定是本文中的重要词语。
所谓“重要词语”,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的理解水平。
2、找出重要词语。
既然要解释文中某个词语,首先就要学生在文中找到该词语。
3、多读几遍,找到语境。
找到词语后,还要将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找到,然后反复的读。
当然,有时仅读一句话可能还不够,这就需要去读更多的话,这样才能找到这个词语的意思。
二、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针对性练习。
常言说:过河需有桥,学习需得法。
我们积累了哪些理解词语的p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有些词语在不同的句子或文章中会表达不同的意思,有时在工具书中也无法找到恰当的解释,我们就可以借助语句或文章的内容来理解。
我们课文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练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1、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浏览liu lan,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法,浏览一般是略观大意,它与精读相对。
2、大汉拽过我,六岁的我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翻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
为所欲为wéi suǒ yù wéi解释: 为:做。
欲:指想做的事。
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般指贬义)。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之-词语含义与作用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考题类型:解释词语的含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用得好,好在哪里,某词的表达作用怎样理解某个词能否删掉或换成某个词①表面意思,深层含义②中心词或修饰语表意的准确性;③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准确、形象)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传递了某种感情、运用了修辞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结合前后内容理解;②依据语境,把握作者感情,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③同义词、近义词替换比较分析;④删除比较文章中的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的,一个词语的含义总是跟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紧密联系,并受其限制和制约。
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一定要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一)考查题型1、词语在句子中的指代内容。
此题型的标志在于指示代词的出现,如“这”“那”“这些”“那些”“此时”“它”等。
2、对词语的品味。
即词语的表达效果或含义。
常常这样来考查: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妙处;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等。
(二)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1、把握特定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汉语中很多词语是多义词,即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意思,因此,在理解这些词语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体会语言使用的具体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思。
如《学会合作》中,说明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时举的事例,写悠扬的乐曲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
“倾泻”的意思就是吹奏、弹奏。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的含义。
记叙类文章中不乏写人之佳作名篇,自然,理解词语的含义就要联系人物的形象来分析了。
如《三打白骨精》中“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中“闪”的意思,指动作敏捷、很突然,显然与老妇人的年龄不相符合,突出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善于变化。
3、联系写作手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很多句子往往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就要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
如“幽雅的歌厅里,一会飘出‘贝多芬’一会又飘出‘莫扎特’,令人顿生‘三月不知肉味’之感。
”中的“贝多芬”“莫扎特”显然用的是借代手法,分别指代贝多芬、莫扎特的优美乐曲。
(完整版)阅读理解之词语含义与作用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考题类型:解释词语的含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用得好,好在哪里,某词的表达作用怎样理解某个词能否删掉或换成某个词①表面意思,深层含义②中心词或修饰语表意的准确性;③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准确、形象)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传递了某种感情、运用了修辞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结合前后内容理解;②依据语境,把握作者感情,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③同义词、近义词替换比较分析;④删除比较文章中的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的,一个词语的含义总是跟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紧密联系,并受其限制和制约。
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一定要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一)考查题型1、词语在句子中的指代内容。
此题型的标志在于指示代词的出现,如“这”“那”“这些”“那些”“此时”“它”等。
2、对词语的品味。
即词语的表达效果或含义。
常常这样来考查: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妙处;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等。
(二)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1、把握特定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汉语中很多词语是多义词,即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意思,因此,在理解这些词语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体会语言使用的具体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思。
如《学会合作》中,说明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时举的事例,写悠扬的乐曲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
“倾泻”的意思就是吹奏、弹奏。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的含义。
记叙类文章中不乏写人之佳作名篇,自然,理解词语的含义就要联系人物的形象来分析了。
如《三打白骨精》中“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中“闪”的意思,指动作敏捷、很突然,显然与老妇人的年龄不相符合,突出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善于变化。
3、联系写作手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很多句子往往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就要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
如“幽雅的歌厅里,一会飘出‘贝多芬’一会又飘出‘莫扎特’,令人顿生‘三月不知肉味’之感。
”中的“贝多芬”“莫扎特”显然用的是借代手法,分别指代贝多芬、莫扎特的优美乐曲。
怎样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正确理解常用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理解和分析一篇文章的基础,也是近年中考试题阅读理解的常见考题。
那么,怎样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词语构成的词素,分析推断词义例句:鲁迅洞察一切,与反动派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句中洞察一词,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成洞中察看,首先要分析理解构成该词语的词素:洞,透彻、深入;察,观察、察看。
字面意思就是观察十分深透。
然后再结合文句理解,洞察一词表现了鲁迅先生远大的政治眼光及其敏锐的观察力。
二、从词语的相互联系中理解词义每个词语在文章中都不是孤立的,词语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复杂多样的联系。
因此,理解词语,要注意从词语间的相互联系中细细体味在文中的含义。
例句:1.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2.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例句中排出与摸出两个词,在一般意义上都有拿出的意思,都是描写付酒钱时的一个动作。
但通过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排出一词形象地表达了经常欠酒债的孔乙己在有了酒资时的得意神气,勾画出了他爱慕虚荣、想做上等人的心理;而摸出一词,则刻画了他勉强能付酒钱时的一副寒酸相。
三、从词语所处的语境来理解词义所谓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上下文。
任何一个词语,都有其本来的意义,但很多词语的词义在文章中往往会因为上下文的关系而有所变化。
www.例句:1. 父亲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2. 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颓唐一词的本来意义是形容堕落或精神萎靡不振。
但依据词的语言环境来理解,例1中的颓唐是形容父亲半生潦倒、家境衰败的惨淡境况,表达父亲在败落境况下的忧患与哀愁。
例2中的颓唐则是形容孔乙己窘迫的神态,表现了他灵魂深处的疮疤被戳痛时骤形于色的窘态。
四、从词语表达的感情色彩来理解词义很多词语富含感情色彩,但词语的感情色彩不是固定的,带什么感情色彩,常常取决于它所处的语言环境。
小学语文阅读题型精讲之理解词语的含义
小学语文阅读题型精讲之理解词语的含义一、常见问法①谈谈第×段“……”这句话中,两个“××”的不同含义。
②结合上下文,体会下面各句中“××”的含义。
③结合第×段文字,解释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④依据文章内容,理解第×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二、解题技巧所谓“重要词语”,是指在文章结构、主题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词语。
主要指:①表明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旨的词语;③反映文章深层内容的词语;④体现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⑤在结构上起过渡或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⑥有指代意义的词语;⑦有比喻、反语、仿词等修辞意义的词语所谓“文中”,即要联系上下,理解它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含义”一般有:1.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3.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
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方法1. 把握词语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指代义(明确指代法)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遇到代词,一般从上文查找。
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查找代词的指代含义,可从上文入手,由近及远地查找。
2.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临时义(结合语境法)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语境义(特殊义、临时义):某个词语在某种语境中有特定含义,或许换一个语境就不存在了。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的简称。
这里说的是词语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3.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语的含义(结合修辞法)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某种修辞手法赋予一些“重要词语”以特殊含义,因此,理解“重要词语”,就要弄清词语的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借代义、仿词义等。
比喻、借代、拟人等,都要结合语境,寻找本体意思;双关,要注意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注意不同类型的词语有不同的答题点:(1)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之理解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一、代入上下文
代入上下文理解:(本义+文中义)
例一: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里知道 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座无隙地:本义:没有一点儿空地可以坐下,形容人很多。 文中义:文中指知春亭休息的人很多。 答案:本义指没有一点儿空地可以坐下,文中指知春亭的人很多。
例二:美玲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她抚摸着金光闪闪的奖 杯,激动得热泪盈眶。 热泪盈眶:本义指泪水充满了眼眶,
文中指美玲得奖了,激动得哭了。 例三:“战争爆发了,当地的居民背井离乡,都去了外地。”
背井离乡:离开家乡去外地, 文中指战争爆发之后,人们离开家乡去外地谋生。
二、联系生活实际
在文中找到要解释的词语,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解释 词语的含义。
(本义+句子修辞手法/表达手法+实际意思)
例: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 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 起起床。 睡觉:本义指人类晚上休息,文中是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指蒲公英花瓣合。
起床:本义指人类早上苏醒,文中是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指蒲公英花瓣张开。
总结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公式: 本义+文中义
(本义+句子修辞手法/表达手法+实际意思)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
1、代入上下文理解 2、联系
四年级阅读理解技巧如何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年级阅读理解技巧如何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词语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1. 上下文推断:通过阅读上下文,可以推断出生词或短语的含义。
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联词、主题句、关键词等,可以帮助理解词语的含义。
2. 词根和词缀:很多词语都是由词根和词缀组成的,学生可以通过认识这些基本的语言元素来理解词语。
例如,一些常见的词缀有“-ness”、“-able”、“-tion”等,可以通过这些元素来猜测词语的含义。
3. 对比分析:将生词与已知的词语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生词的含义。
例如,可以通过对比近义词和反义词来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生词的含义。
4. 联系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将生词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例如,如果学生看到一个“警察”的词语,可以想象一下警察在执行任务时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
5. 查阅工具: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理解词语的含义,学生可以使用字典、网络等工具进行查阅。
在查阅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词语的来源、用法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等信息。
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速度。
小学生如何在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小学生如何在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对词句的理解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第一学段要求我们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第二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第三学段则要求我们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
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语文考试中时常出现,它的分值一般在2—4分。
我们有必要掌握这种解答的技能,其实它一点都不难。
下面给大家介绍6种解答方法。
一、联系上下文。
这是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方法。
首先,我们在短文中找到这个词语,再看看它的上文和下文,整体来把握一下这个词,对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
于是,我们在理解这个词语的时候就可以这样说:“在文中指”例如:老舍先生在《猫》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它到院子里来了。
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
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到之处,枝折花落。
”“枝折花落”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我们发现:猫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这样,花枝肯定容易折断,花朵肯定容易碰落。
联系了上文,我们自然就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了。
“枝折花落”在文中指猫在院子里淘气,把花枝折断了,把花朵碰落了。
我们来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下“面如土色”的意思。
西门豹假借新娘不漂亮,要重新为河伯选一个媳妇,先叫巫婆,再叫官绅头子,去向河伯报信,设计把巫婆和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他在河边立了许久,仿佛在等巫婆和官绅的头子回来。
官绅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面如土色:二、运用组合法。
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
如“忠勇”一词,“忠”有忠诚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就可解释为忠诚勇敢。
【高分阅读】五年级阅读理解——理解词语含义(含答案)部编版
阅读理解——理解词语含义我们常说“字离不开词”“词离不开句”“句离不开篇”。
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对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要想更好地理解文章,就必须弄明白字词的意思。
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是小学重要考点,考查的题型一般是“结合上下文揣摩加点词的意思,指出其表达效果”或“请你谈谈句子中某某词语的作用”。
要想正确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理解词语的含义,原义和文中义;其次,判断词语的词性,是动词、形容词、还是名词等;然后,判断词语属于什么描写或是否运用了修辞;最后,分析词语的效果,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比如朱自清描写春风的句子:“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分析“抚摸”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首先,理解“抚摸”的意思,就是“轻轻地摸”;然后判断词性,属于动词;其次,判断属于什么描写或是否运用了修辞。
“抚摸”是动作描写。
到这里我们就要注意了,这个句子写的是物——春风,“抚摸”是人的动作,所以“抚摸”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最后分析作者的情感——喜爱春风。
这样我们的答案就呼之欲出。
理解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一般的答题格式为:xx词是……的意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心理/神态等。
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抚摸”指“轻轻地摸”,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风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风的柔和以及温暖,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担心”是“不放心”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鸥”飞得很低且海水很蓝,以致于作者产生了对海鸥的翅尖会被蘸蓝的担忧,表达出了作者对白鸥的喜爱。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面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BDA.小明要借我最喜欢的钢笔,碍于面子,我勉强答应了他。
不是心甘情愿的B.他不去算了,不要勉强他了。
使人做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C.这项工作我还能勉强坚持下来。
语文阅读理解 理解词语 包括词语赏析吗
语文阅读理解理解词语包括词语赏析吗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
而理解词语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它不仅包括对词语字面意思的把握,往往还涉及到更深层次的词语赏析。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详细探讨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理解词语是否包括词语赏析。
一、理解词语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理解词语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因为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
只有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才能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深层意图。
此外,在语文考试中,对词语的理解也是经常出现的题型,如词语解释、词语替换等。
二、理解词语与词语赏析的关系1.理解词语的含义在阅读理解中,理解词语首先是指掌握词语的字面意思。
这需要我们通过词汇学习、查阅词典等途径,积累足够的词汇量,以便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迅速识别并理解词语。
2.词语赏析的内涵词语赏析则是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对词语的内涵、色彩、情感、修辞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这需要我们对词语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能够从多个角度对词语进行品味和解读。
三、理解词语包括词语赏析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理解词语和词语赏析是紧密相连的。
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理解词语不仅包括掌握词语的字面意思,还应包括对词语的赏析。
1.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通过对词语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语境,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2.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词语赏析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提升语文素养。
3.应对考试需求在语文考试中,对词语赏析的考查也是常见的题型。
掌握词语赏析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四、结论综上所述,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理解词语是包括词语赏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授课老师:田妤涵 时间:17.10.6【学习目标】1.学会如何分析重要词语的含义2.学会把握词语的语境义【重点难点】1. 把握词语的语境义2. 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意思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准,也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本考点的考查内容主要有:①区别多义词的义项;②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③把握词语的语境义;④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⑤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⑥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等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下文推断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二是根据上下文把握词的语境义,三是代词或非代词的指代义。
怎样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衡量阅读水平高低的一把标尺,也是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各个击破针对不同题型,突破方法:1.理解“概念”以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选取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
2.理解“词语比喻义”通过分析喻体与本体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
3.理解“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通过整体阅读理解,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4.理解“词语的指代义”通过紧扣上下文的内容,分清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也有远距离指代。
对有些指代性词语还应特别注意前后指代是否一致,范围是否统一等。
(三)五点注意对词语的理解,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因为文章中的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的,它总是跟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等紧密联系,受着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制约,必须注意:1.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含义一个词语的含义往往要取决于上下文。
在语言链中理解词语是阅读的一个基本原则。
【例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对加点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期发展而能保存,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
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
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
A .把握时机,委曲求全B .顺应形势,改变常规C .等待机会,破除习惯D .因势利导,不拘一格【解析】 要理解“相机破例”的意思,就要分析上下文。
据上下文“传统不肯变”,又“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形势,去改变传统和常规。
”这种改变是自然的事,它并不靠主观“把握时机”(A)或“因势利导”(D),更不是靠什么“等待机会”(C)。
只有B 才是正确的。
【答案】 B2.紧扣写作背景、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词语阅读时,如果对个别语句在理解上遇到困难,不妨把它同文章的写作背景、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联系起来。
例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优美的骈体散文。
作者向对方介绍富春江沿岸的景物特点(奇山异水)。
可文中又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必须扣住“奇山异水”这个词,因为文中的任何语句都是为了表达这个中心的。
作者任过官又被罢官,他看清了官场的黑暗,想脱离现实,回归田园,因此,他认为追逐名利、权力,攀附权贵的人看到这里的奇山异水,也要打消自己的念头,这是从侧面写山的奇异。
3.要会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有些词语之间孤立看似乎没什么关系,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就有联系。
这也就需要我们注意,如句子中的复指关系就可以互相解释。
在表示判断的“是”字句中,主语和宾语可以互相解释。
例如:“作家依各自的原则输入语言信息,就会产生各自不同的语言指纹,即风格。
”这句话中“风格”和“语言指纹”可以互相解释。
4.要会理解指代词的含义文章中的代词指代的范围往往极为广泛,它既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替代动植物及天上地下的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
5.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及附加意义语言的感情色彩是作者抒情成分的体现。
恰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色彩有利于准确地理解内容。
例如:景物描写“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这是描写托尔斯泰墓地环境的一段文字,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突出坟墓的朴素。
文字中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四)破解法宝法宝一:前后对应法策略:要从工整对称、成语替代的角度来提炼要点,找前后词语的对应关系,一一进行关联照应。
【例2】 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
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
”文中“兽类”一词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表现从庸俗到崇高的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从“从兽类到人类”中看,前文中的“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
”“人类”照应的是“文明”“崇高”,那么“兽类”照应的便是“野蛮”“庸俗”。
法宝二:代词理解法策略:利用代词的上句来理解代词的含义代词的出现往往在所指代的事或人之后,也就是说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从上句找,而且应当由近及远地找。
如果只着眼本句,不对词语所在的语段从整体上把握,就难以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
【例3】 创造性活动主要是指对已知材料(知识)的整理、重组过程中发现事物更深层次的联系,是在对已有认识的审视和反思基础上实现的突破和创新,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索活动。
因此,如果仅把创造性活动视为不循常规的思维活动,用诸如“类比法”“联结法”等方法来训练技能,那么充其量只能使儿童的想像丰富一些,思维灵活一些,并不能保证形成创造性活动的倾向和能力。
因为它与主动、能动的探索活动与艰苦的科研劳动,与为人类造福的精神境界毫不相关,也不具备创造性活动的一般能力。
相反,如果使学生沉湎于“思维的游戏”,或者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智力表现,那么就与创造性的培养“南辕北辙”了。
文中加点的“它”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解析】 遇到代词,要关注它的前一句,从中发现“它”与上句中“用诸如‘类比法’‘联结法’等方法来训练技能”在意思上有关联。
而且从后文看,“它”是不具备创造性活动的一般能力的。
【答案】 “它”指“用诸如‘类比法’‘联结法’等方法来训练思维”。
法宝三:阐释句理解法策略:借助阐释句理解非代词的指代义非代词的指代义与代词的指代义一样,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到,所不同的是前者的寻找范围并不只限于上文。
非代词的指代义,在上下文里总会有与之对应的阐释句,找到了阐释句几乎就等于找到了答案。
【例4】 大概研究学问非得研究到有了呆气的境域,钻得不深,求得不切,只有皮毛..可得。
彼科学家思创造一物,发明一理,当其在未创造发明之前,人莫不讥为梦想,甚至狂易,认为徒耗光阴,结果辽远,而彼科学家独不顾讥笑,埋头研究,甚至废寝忘食,甘之如饴,非有几分呆气为后盾,岂能坚持得下去。
(选自《呆气》)文中加点的“皮毛”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解析】 “皮毛”句来得较突然,可以从文中找到能阐释它的句子,即上文的“钻得不深、求得不切”。
【答案】 “皮毛”指表层的肤浅的理解。
法宝四:比喻义理解法策略:对词语比喻含义的理解与确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拟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例5】 诚然,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文人那点闲情也许已不合时宜了。
不过,如果能在电话铃声、汽车笛声、机器轰鸣声中留下一小片安静,让人体味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的滋味,如果能在霓虹灯光、白炽灯光、探照灯光中给明月留下一点缝隙,让它来淡淡地照一照读书人的书案书窗,似乎也还能给人一线安慰。
在连叹息都没工夫的岁月里,人怎样才能将知识转为智慧?其实,读书仿佛旅游,人何必处处拍照留影,处处题“到此一游”,那山水溪石林壑松风在心头留下些快意,残存半分温馨,让人回想起来就忘却了尘世的疲惫与困惑。
这不也就够了么?(选自《夜深还照读书窗》)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作者运用比喻要阐明的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画线句讲的是读书的功用。
文段用旅游作喻,以不必处处留影,只需在心头留下些快意与温馨来喻指读书不必只求实用,能陶冶情操抚慰心灵便可以了。
法宝五:主旨、意念探求法策略:从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念探求词语的隐含义词语的隐含义必须在具体的篇章语境中生成,而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意念就是篇章语境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结合语境探求词语的隐含义,首先就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意念探求。
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意念对文章的各个局部、句子以至词语都具有统摄作用,也赋予这些部分以统一的意义。
文章中所有的段落和语言材料的意义生成,都从不同侧面受到全文主旨和作者意念的制约,下面我们看看词语如何在主旨意念统摄下生成其隐含义。
【例6】走过河流季晓涓每天每天,我都从一条河流上走过,一条比我的生命要长久的河流。
在我没有来到这个世上时,它就已经诞生了。
在我离开这个世上时,它还将继续流淌。
一条河流,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如我简约的生命,一头一个家。
每天每天,当我踏过它身上那架石桥走向外面的世界,我都无法漠视它,像无法漠视内心的欢乐与惘怅。
每天每天,我都有一种冲动,想和它对话,我想写写它,和从它上面走过的自己。
哲人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我今天看到的它已不是昨天的它了,虽然它仍叫着那同一个名字。
逝者如斯。
但是,我仍愿意相信,这条曾润泽过我的童年的河流,这条我曾经远离、终于又回到它身边的生命的河流,依然识得我的容颜,一如从前。
昨天的太阳再也照不到今天的树叶,而今天的树叶也不是昨天的那一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