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绪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于宏观经济问题,虽然在20世纪初,在美 国、英国、瑞典等国对经济周期、货币流通、 物价水平变化等问题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但直 到1929年西方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之 后,才引起经济学家对它的全面重视和加速研 究。一时间,诊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病因 ”,
开列医治宏观经济病的药方,成为当时西方经 济学家的热门话题和紧急任务。其间,英国经 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一书,被公认是以现代资本主义国民 经济为研究对象的西方宏观经济分析的第一部 代表作。
四、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别企业、市场 或一组企业与市场 宏观经济学:整个国民经济 或 微观经济学:个量 宏观经济学:总量 问题:问题是个量的简单加总吗? 节俭是美德吗?
五、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宏观经济学”一词,是由挪威经济学家费瑞 希提出的。
17世纪中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先驱配第 根据劳动收入和财产、租金收入的汇总数,估 算了当时的国民收入,并对国民消费支出的各 个基本项目进行了考察。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导论
一、为什么学?
政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 人员
企业 从业 人员
自由 职业 人员
新闻 工作 人员
为了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需要掌握 一定的宏观经济学知识。
二、学什么?
GDP 或GNP、失业与就业、通胀与通缩 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财政与货币 政策等
三、如何学
这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实证与规范分析法 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法 静态与动态分析法 定量与定性分析法
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凯恩斯经济学得到了广泛的 传播和发展。美国经济学家汉森(A·H·Hansen)和萨 缪尔森(P·A·Samuelson)用加速原理补充凯恩斯的 乘数原理,提出了经济周期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哈罗 德(R·F·Harrod)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E·D·Domar) 用动态分析方法补充凯恩斯的静态分析方法,提出了 经济增长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J·Hicks)和美 国经济学家汉森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补充凯恩斯局 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提出了IS—LM模型。美国经济 学家托宾(J·Tobin)用多种资产选择补充了凯恩斯两 种资产选择,提出了资产替代分析和投资风险分析。 奥地利经济学家马克卢普(F·Machlup)把凯恩斯的 封闭经济分析扩展到开放经济分析,提出了对外贸易 乘数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J·S·Duesenberry) 用相对收入假说补充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提出了 消费理论。
中国宏观经济学的创立,是理论界和经济
界共同努力的结果。第一本宏观经济学著作 是戴园晨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 (1986),此后,符钢战等的《社会主义宏 观经济分析》,张风波的《中国宏观经济分 析》,樊刚等的《公有制宏观经济大纲》等, 均堪称中国宏观经济学的代表作。除此之外, 还有大量的对宏观经济中的结构、均衡与失 衡、增长与波动、通胀、市场疲软等方面进 行专题分析的论著。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宏观 经济学的发展,深化和繁荣。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对西方传统经济学 的一次革命,被称为“凯恩斯革命”。其“革 命性”主要表现在:
(1)否定充分就业。
(2)否定“萨伊定律”。
(3)主张国家干预。
2、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凯恩斯奠定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并没 有完成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 系,他的许多理论也有需要完善和发展之处。
与此同时,各种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也不断发 展。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Friedman)认为消费 支出取决于持久收入,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另外, 他对传统货币数量论加以重新表达,提出了现代货币 数量论。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利用经验统计的方法 对有关经济总量进行分析,提出了经济周期理论和经 济增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W·Lewis)利用 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经济发展史,提出了经济 发展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穆思(J·F·Muth)和卢卡斯 ( R·E·Lucas ) 提 出 了 理 性 预 期 的 概 念 , 并 把 它 运 用 于宏观经济分析,提出了理性预期理论,即新古典主 义宏观经济学。
六、宏观经济在中国
中国经济学界在很长时间里也是宏微观不分 的。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萌芽和成 长,是80年代初以来的事情,这也是改革开 放的成果之一。改革,每天都有新的宏观经 济问题需要研究;开放,使中国经济学界可 以大量接触、研究、学习、借鉴西方的经济 理论和研究方法。
在中国宏观经济学发展史上,比较值得记 录的重大事件有:①1985年9月在长江“巴 山轮”上举行的“国际宏观经济理论讨论 会”;②1988年经济过热时期的宏观经济 讨论热;③1990年经济过冷时期的宏观经 济讨论热。④1996年经济软着陆以来的宏 观经济讨论热。一般的规律是,当中国宏观 经济运行出现问题时,宏观经济研究就产生 一个热潮,理论也就前进一大步。
但是,由于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结论是革命 性的-——剥夺者为被剥夺。所以,它不可能 引起西方经济学家的重视。即使是魁奈的思想, 西方经济学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未曾给予应 有的重视,他们笃信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 深信“供给可以创造自己的需求”,坚信只要 保证市场机制的完善,就可以自发地保持国民 经济的整体均衡。因此,直到20世纪30年代 之前,西方经济理论一直侧重研究个别市场, 个别厂商、个别商品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等, 即微观经济学问题。
18世纪50年代,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 人物魁奈发表了著名的《经济表》,说明 了社会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研 究了一个农业国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总供 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问题。一般认为,魁奈 是用数量方法和模型方法分析宏观经济的 第一人。
马克思吸收和发展了魁奈的分析方法,提
出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理论。按照马克思的 分析,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量 的实现问题,这是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失衡的 内在原因。所以,不少西方经济学家现在也 承认,马克思奠定了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