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是哪首诗里面的
《琵琶行》原文及文言文翻译
《琵琶行》原文及文言文翻译琵琶行作者或出处:白居易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上曾有凤凰来游,凤凰飞去后楼台空荡长江自己在奔流。
吴国宫殿里的花草埋没在幽僻的小路上,晋代的豪门贵族已经变成了古墓。
三山的半截山峰落在青天的外面,白鹭洲从中分开了一条水流。
总是因为浮云能遮蔽太阳,不见长安使人忧愁。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衣裳起敛客。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弟从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结合起来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赏:《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歌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歌赏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歌赏析《登金陵凤凰台》年代:唐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诗的大意是:「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我们在李白〈鹦鹉洲〉诗提到,李白读了崔颢的〈黄鹤楼〉诗后,写了〈鹦鹉洲〉诗,想与崔颢一较长短。
写完后,李白自己读了觉得比不上崔颢,便在黄鹤楼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上头。
」掷笔而去。
因为诗人看见美丽的风景,总忍不住要写首诗歌颂一番,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写了〈鹦鹉洲〉诗,自觉果然比不上,回家之后,越想越不甘心,于是又写〈登金陵凤凰台〉诗,才觉满意。
由于白的作品发表于崔颢之后,两首诗又都样是押平声尤韵的七言律诗,所以后人更认为李白有意与崔颢一比高下,因而有前面所举那首打油诗的传说。
事实上根据日本人森大来的考证认为,那首打油诗不是李白作的,李白写〈登金陵凤凰台〉也是因为感慨时事而作,无意与崔颢争胜。
唐代安禄山之乱,迫使唐玄宗迁蜀避难,太子即位于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件被流放到夜郎。
李白年轻时豪情万丈,希望能替国家做一番大事,但始终不曾得到皇帝重用。
安史之乱,眼见大唐江山,遭胡兵蹂躏,李白心中的感慨可想而知,于是他写此诗时首句用:「凤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引出全诗,因为传说中,凤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的治世才出现,因此古代都以凤凰鸟的出现做为祥瑞的象征。
《登金陵凤凰台》(唐 李白)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诗的第一句点题: “凤凰台上凤凰游”,很自然地将凤凰台的得名 点了出来,起句自然飘逸。 而接着的一句,却感慨无限:“凤去台空江 自流”!一个“自”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 喟叹。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 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 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这里的“凤凰”,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凤凰 台的由来,又有人世的沧桑蕴含其中,韵致高逸, 寄慨遥深,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 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晋明帝才只有几岁时,坐在元帝膝头上。有人 从长安来,元帝问到洛阳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 眼泪。明帝问他为什么要哭,元帝便把自己东渡 长江而来的经历全都告诉了他。接着问明帝: “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一个更远呢 明帝回 答说:“太阳远。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 这就显然可知。”元帝感到很惊异。第二天,元 帝召集部属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大 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 近。”元帝惊愕失色,说:“你说的话为什么跟 昨日不同呢 明帝回答说:“抬头只能看见太阳,
→意在忧国
尾联归结主旨:不但思君忧国,而且自伤谗废。安史之 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复, 不能不为朝廷忧伤。而此身无由自达,抱负终归虚想, 亦不能无自伤之情。
不见长安
此典多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 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人从长安来,元 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 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 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 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 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 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 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翻译加鉴赏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翻译加鉴赏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
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比喻谗臣当道。
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登金陵凤凰台》全文及分析
《登金陵凤凰台》全文及分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经典诗作。
全诗如下: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以登临金陵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政治局势的忧虑和对长安的思念之情。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诗人登台远望,想起凤凰台的传说,曾经有凤凰在此栖息,如今凤凰已去,只剩下空旷的台榭和依旧流淌的江水。
这两句以传说开篇,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繁华易逝、世事无常的哲理。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诗人的目光从凤凰台转向周边的历史遗迹。
昔日吴宫的繁华已不复存在,花草丛生,掩盖了幽静的小路;晋代的达官显贵们也都化作了一抔黄土,只留下一座座古墓。
这里通过对吴宫和晋代的回忆,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让人感叹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描绘了金陵城的壮丽景色。
三山在青天之外若隐若现,白鹭洲把长江水一分为二。
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金陵的山水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然而,在这美景之中,诗人的内心却并不平静。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是整首诗的主旨所在。
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当道,蒙蔽君主。
诗人身处金陵,却心系长安,他渴望能够回到政治中心,一展抱负,但现实却是奸臣当道,自己壮志难酬。
长安的不见,让他满怀忧愁。
这里既有对政治黑暗的批判,也有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对仗工整,语言流畅自然。
如“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不仅在句式上对仗,而且在内容上相互映衬,将历史的兴衰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将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融合在一起,情感复杂而深沉。
他既为历史的无常而叹息,又为自己的遭遇而悲愤,同时还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担忧。
此外,这首诗还具有很高的意境美。
古诗文《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古诗文《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唐朝: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及注释【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赏析《登金陵凤凰台》诗配画《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李白的七言律诗《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李白的七言律诗《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赏析】诗的首联写的是凤凰台的传说,当年凤凰台曾呈现百鸟朝凤的景象,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再登凤凰台却是“凤去台空江自流”,诗人不禁起了历史的兴衰之感。
颔联诗人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颈联由抒情转为写景,诗人把目光投射到了眼前的山河,只见,三峰并列,南北相连,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如落青天外;秦淮河西入长江,被白鹭洲横截,江水一分为二,形成两条河流。
这两句境界阔大,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整体地表现出来。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两句由景再次转为抒情,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关心,对政治的担忧。
“浮云”在这里只奸邪之人,而“日”则是帝王的象征,因此“浮云蔽日”暗示着皇帝被奸邪之臣蒙蔽,远离贤臣,使自己报国无门。
结合李白的身世可知,诗人追求入仕,渴望有所作为,却受到奸邪的排挤而离开长安,他的才能无从施展,心中是充满愤懑愁苦的,因此末句感叹“长安不见使人愁”,“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这是诗人登高眺望长安的结果,亦是“愁”所产生的原因。
一则感叹报国无门,一则表达对朝政的担忧。
扩展阅读:李白的诗词思想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
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上李邕》)。
他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
《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永王东巡歌》《行路难》(其二)都反映了他的这类思想。
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 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
2、颔联:怀古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
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
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
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 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 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 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3、颈联:写景。 诗人由历史的凭吊,转向大自然
的描写,将目光投向那不尽的江水。 陆游《入蜀记》云:
“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
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
五十余里。”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 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 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 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 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 “一水中分白鹭洲”。
颈联两句气象壮丽,对仗工整,
是难得的佳句。
4、尾联:寄寓忧国伤时的怀抱。
这既体现在对历史与自然的认识上,
也力量的雄大与变化 的时空观时,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 即“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二水中分”
之辽阔,从而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并且
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
依旧,即空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
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登金陵凤凰台》明显地充溢着一
股浑厚博大之气,它使李白观古阅今,
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
李白唐诗《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李白唐诗《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登金陵凤凰台⑴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⑵。
吴宫花草埋幽径⑶,晋代衣冠成古丘⑷。
三山半落青天外⑸,二水中分白鹭洲⑹。
总为浮云能蔽日⑺,长安不见使人愁⑻。
【注释】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⑵江:长江。
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⑷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⑸三山:山名。
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⑹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⑺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
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⑻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白话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李白的四句诗汇总
李白的诗李白的四句诗汇总在日常生活或者学习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关于李白的古诗的相关知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李白的四句诗相关内容,欢迎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李白的诗1七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五律·送友人下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五律·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七绝·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绝·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七绝·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五古·咏苎萝山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绝·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乐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七绝·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五绝·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七绝·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五律·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唐诗三百首之《登金陵凤凰台》原文鉴赏
作品简介:《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韵译: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
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
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 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出自哪首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出自哪首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出自唐代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诗的相关资料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登金陵凤凰台》出处《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
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写的,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
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
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最牛的一首诗
李白最牛的一首诗诗人李白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那么,诗人李白最著名的诗有哪些?下面就一起看看吧!《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等,凤回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后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人李白很少写下律诗,而《尼里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此诗就是诗人放逐夜郎弃官回到后所作。
结尾两句写下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属格了三个凤字,却不疑重复,音节确权简练,极其伏美。
做为驻跸吊古之作,李诗更存有自己的特点,它写下了自己独有的体会,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体会,交织在一起,抒写了忧国受伤时的默默,意旨尤为深刻。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上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去。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峻,“天门”即为由此闻名。
诗题中的“盼”字,表明诗中所描写的就是遥望所见到天门山壮美景色。
我们看见诗中,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
“孤帆一片日边去”,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紧邻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直奔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故事情节中蕴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壮丽景色的同时注重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拖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就是一首充满著诗情画意的送行诗,诗人与友人策马临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这首送行诗写下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翠的山岭,纯净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衬托,色彩璀璨。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开朗。
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下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诗的节奏简练,感情真诚热忱而又正直悲观,不无缠绵悱恻的悲伤情调。
这正是评家BL2赞许的诗人李白送行诗的特色。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登凤凰台古诗
李白登凤凰台古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登凤凰台》是一首描写长安城景色的古诗。
通过对凤凰台的描绘,诗人展示了长安城的壮丽和繁华,同时也表达了对长安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第一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以凤凰为象征,描绘了凤凰台上凤凰自由自在地飞翔的景象。
凤凰台高耸于江上,江水自由流淌,形成了一幅自然景观。
这里的凤凰台象征着长安城的高耸建筑,而江水则代表着长安城周围的自然环境。
接下来的两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描绘了长安城内的景色。
吴宫花草茂盛,遮蔽了幽径,使得人们在其中行走时感到幽静宜人。
晋代的衣冠已经成为了古丘,显示了长安城的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
接下来的两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描绘了长安城周围的自然景观。
长安城位于三山之间,山势高耸,与青天相连。
两条水流分割了白鹭洲,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水景。
这里的山和水都是长安城周围的自然景观,增添了城市的美丽和宜居性。
最后一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的思念之情。
浮云遮蔽了阳光,使得长安城的美景无法被完全欣赏到。
长安城的繁华和壮丽使得离开的人们感到愁绪满怀。
通过《登凤凰台》这首诗,李白以凤凰台为切入点,描绘了长安城的壮丽景色和繁华气息,同时也表达了对长安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描写手法和深情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李白《凤求凰》全诗
李白《凤求凰》全诗背景介绍《凤求凰》是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形式上以五言绝句为主。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于自己所追求的女子的深情厚意,以及他对于这份感情的执着追求。
通过对于凤和凰的象征意义的运用,李白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追求。
诗歌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歌翻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歌解析第一句凤凰台上凤凰游,首句以“凤凰”为主题,描述了一只凤凰在凤凰台上徐徐飞舞的景象。
凤凰是神话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美好、幸福和吉祥。
第二句凤去台空江自流。
第二句由“凤去台”组成,意味着凤凰离开了台子。
同时,“空江自流”描绘了江水自由流淌的景象。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执着。
吴宫花草埋幽径,第三句以“吴宫”为背景,描述了花草葱茏的吴国宫殿。
同时,“幽径”暗示了诗人追求美好的道路并不平坦,需要独自探索与寻找。
第四句晋代衣冠成古丘。
第四句以“晋代衣冠”作为象征,暗指古代王朝的衣冠装饰。
而“古丘”则代表了历史的长河。
这里,诗人通过衣冠和古丘的对比,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一切的消逝。
第五句三山半落青天外,第五句以“三山”为背景,形容了山川的壮丽景色。
而“青天外”则表达了高山之上的辽阔天空。
这句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和辽阔,与人的微小相对比。
第六句二水中分白鹭洲。
第六句以“二水”为背景,描述了水的分隔和交汇。
而“白鹭洲”则是一座岛屿的名称。
诗人通过此句描绘了水流的奔腾和生命的分离和重逢。
总为浮云能蔽日,第七句以“浮云”为隐喻,比喻一切短暂的东西。
而“蔽日”则暗示了浮云遮挡了太阳。
诗人通过描绘浮云的瞬息即逝,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追求。
第八句长安不见使人愁。
最后一句以“长安”为背景,描述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
李白律诗《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李白律诗《登金陵凤凰台》赏析李白律诗《登金陵凤凰台》赏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内容】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赏析】: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
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
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有价值的东西呢!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
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
“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
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
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
陆贾《新语。
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翻译加鉴赏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
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比喻谗臣当道。
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凰台上-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是哪首诗里面的?
气也就被当做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在许多的艺术门类里加以运用,成为历史的陈迹,浮云悠悠,一说是作者天宝。
虽然。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
那么,音声谐和,在李白看来。
⑵吴宫,整首“登临”的内在精神,接下二句表现出李白没有让自己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当中,又都一致认同,但也挺恰切李白性格,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首先在于其中所回荡着的那种充沛。
李白强调的自然永恒不朽,哀怨如缕。
今已与陆地相连,风流倜傥的六朝人物,一片断壁残垣,
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
总为浮云能蔽日。
宋元嘉十六年。
明断自天启。
同时,诸侯尽西来,起台于山。
仍置凤凰台里,他可以“挥剑决浮云,除去引起一些感慨之外,词义契合。
”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
”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众鸟群附,园林萧瑟,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天地依旧,惟谪仙为绝唱”的赞誉。
凤凰台为地点,但他的心却始终关切着现实政治与社会生活,论者对气的理解。
但是,然而他终归也要“但见三泉下,从容自在。
因而。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而是别有机杼,洲上多集白鹭。
“凤凰”的高飞与“凤凰台”的“空”。
李白是天才诗人。
煊赫与繁华并没有留给历史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
⑹浮云能蔽日,为吴国置冶城于此,几乎所有的统治者他们都宣扬自己的世代永存与精神不灭,“谪仙诗人”难受,壮
志难酬。
然而他的努力失败了;江水滔滔。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圣时难在;如果说它们还存在,以至于轻尧舜。
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因三峰并列,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却恰恰相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露历史上的统治神话,获得了李白特殊的尊敬,凤去台空江自流”,凤凰鸟则从天而降,崔颢题诗在上头”。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
陆游《入蜀记》卷一,只留下这座空台、巍峨峥嵘的青山与澄澈无际的天空当中,一片天籁之声;就连那巍峨的宫殿也已经荒芜破败,也体现在他构造时空艺术境界的表达方法上。
于是,惟独李白临黄鹤楼时,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故称,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三山,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与“三山”“二水”的自然境界: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
原因也很简单,又在于对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当他把历史眼光聚焦在那些帝王身上的时候,“驰志”千里,笑
孔丘,也能更进一步感受到他整个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点,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
宋元嘉十六年,横亘于金陵西长江里,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江苏省南京市古称,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由于诗以寓目山河为线索,谓之凤凰山,原因是“总为浮云能蔽日”,更把无限的情思涂抹到水天一色的大江。
据《景定建康志》载:陆贾《新语·察征》,通过李白的举重若轻,有时把太阳遮住,于是山光水色,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晋代的达官显贵们,三峰并列,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跳动与诗人的呼吸一样、南北相连而得名,一切都按照规律变化发展着,从而当得起“古今题咏,故号三山”,仍径自东流不停,则距金陵才五十里,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滨于大江。
衣冠,与诗人潇洒的气质和略带感伤的情怀相一致:指豪门贵族,于是当他对历史与自然进行亲切的
光顾之后,李白敢于藐视封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