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人》复习教案
机械与人二复习教案(2)济南历城唐王中学张太甲
![机械与人二复习教案(2)济南历城唐王中学张太甲](https://img.taocdn.com/s3/m/fc322cf00242a8956bece42d.png)
唐王中学备课组
2013.3
国 际 主 单 位 : ____________ 。 常 用 单 位 _______ , 其 换 算 关 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机械效率(P181 图 9-29) 4、有用功(W 有用) :工作时,人们需要的并对我们_______的功。 额外功(W 额外) :工作时,对我们________________而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W 总)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之和。 机械效率: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比值。 计算公式: =______ η (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η <1) 。 5、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 P182 学生回答解 图 9-30) 答此题应注 (四)动能与势能(P185 图 9-33) 6、动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具有的能。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 意的问题 和____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_____越大,________________越大, 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演示 P186 图 9-35、9-36、9-37) 7、 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具有的能。 物体被举得越______________, 质量越___________,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演示 P187 图 9-38、9-39) 8、弹性势能:物体由于_______ 具有的能。物体的______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 就越大。 9、机械能: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之和。 10、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果没有摩擦,则转化过程动能与势能的总 和 。在能量转化时,减小的能转化成 的能。 11、会运用能量转化分析解释有关物理现象。 (P188 图 9-40、9-41、9-42) 二、课标及考点扫描: (一)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1、 、下列哪种情况做了功 ( ) A、 依靠惯性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 B、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静止不动 C、某人提起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时的提力 D、登山运动员登山 变式练习:如图 4 所示的几个情形中,所提到的力没有做功的是( )
《机械与人》复习总结导案课
![《机械与人》复习总结导案课](https://img.taocdn.com/s3/m/fb5b4a3852d380eb62946d5e.png)
《机械与人》复习学案课知识点回顾: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的硬棒。
2、五要素:(1)、支点:杠杆的固定点。
(2)、动力:的力。
(3)、阻力:的力。
(4)、动力臂:从的距离。
(5)、阻力臂:从的距离。
3、杠杆的平衡条件:(1)、文字描述。
(2)、数学表达式:。
※练一练:1.(2011年临沂市中考题)如图所示的剪刀中,要剪开较硬的物体,使用哪种最合适?2、某人分别用如图a、b所示的两种方法挑着同一物体行走,图a 中肩受到的压力图b中肩受到的压力;图a 中手施加的动力图b中手施加的压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二、滑轮及其应用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起重物。
若物重1200N,不计摩擦和滑轮重,要用多大的拉力?三、功:1、定义:。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力:作用在。
(2)、距离:物体在。
3、公式:。
4、单位:,符号是J,且1J= N·m※练一练1.(2011年临沂市中考试题)下图所示的过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2、质量是50Kg的李永同学在做爬杆运动,当他爬到离地3.2m高时,约做了多少功?四、功率:1、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的物理量。
2、定义:。
3、公式:。
4、单位:,符号:W,1W= J/s。
※练一练重为100牛的木块,在大小为2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秒内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3米。
求: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W和功率P。
五、机械效率: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1)、有用功的功,记做W有。
(2)、额外功:无用的,但的功,记做W额(3)、总功:对机械锁做的功,记做W总(4)、关系:w总= 。
2、机械效率:(1)、定义:跟的比值。
(2)、公式:η= 。
3、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1)、。
(2)、。
(3)、机械装置的。
※练一练用一个动滑轮,将一个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拉力F为125N,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六、机械能:1、能: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8edfee4693daef5ef73d44.png)
新课标沪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学案(杠杆与滑轮)一、知识梳理活动1:自主阅读(9.1、9.2节)、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完成学案1.观察课本P 152图9—1各实例的共同特征,物理学中把 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_______叫做杠杆,这一固定点叫做杠杆的_______。
如图1所示,铡刀铡东西时杠杆的支点是____、F 1是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_______、F 2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_______,请在图中画出动力臂L 1 和阻力臂L 2。
2、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____状态。
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 ,请将三次实验收集的数据填入下表,并完成表格,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课本P 155图9—4,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可知: ①图(a)(c)为_______杠杆,这是因为L 1________L 2②图(d)为_______杠杆,这是因为L 1________L 2③图(b)为_______杠杆,天平就是一个_______杠杆图1 A判定某一杠杆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复习课本9.2节内容,思考以下问题:①定滑轮可以改变_______ ,但不能_______,其实质是一个_______杠杆。
②动滑轮能够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_,其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___倍的杠杆。
③滑轮组既能_______,又可以_____________,有几股绳子承担物重,拉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_。
活动2:展示交流(每组抽取一名同学展示本组答案)二、典例剖析、方法总结:活动1: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题目1、俯卧撑是一项常见的体育健身运动,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
机械与人复习学案1
![机械与人复习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0d4470cb52acfc789ebc925.png)
机械与人(1)杠杆和滑轮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能说出杠杆和滑轮的概念,准确叙述杠杆的五要素,并会画力臂。
2、通过复习,能熟练说出杆杠的平衡条件,并会运用其熟练解题。
3、通过复习,能说出动定滑轮的优缺点,并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导引(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 _______ 的硬棒称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
作力臂的方法:先找到,再画出,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再画出垂直的符号即可。
3、如果一个杠杆保持或匀速转动状态就说杠杆平衡了。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用公式可表示为:。
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省了,费了。
如:瓶起子、钢丝钳、铁秋(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费了,省了。
如:钓鱼竿、镊子、筷子(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既也。
如:托盘天平(二)滑轮1、定滑轮实质上是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但能改变。
绳子移动的距离S 物体移动的距离h。
如:旗杆顶上的滑轮2、动滑轮实质上是个动力臂是阻力臂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但不能改变。
S与h之间的关系:3、使用滑轮组既可以,又可以;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表达式是:。
s与h之间的关系:典例深化例1:作图1.如图所示,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和力F2。
2.在上图中,画出使轻质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的力F的示意图(保留作图痕迹)。
3.某人用110N的拉力提起重300N的物体,在上面方框内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例2:三类杠杆1、如图所示是安置在某收费站栏杆的示意图,当在A 处施加一个动力时,可将栏杆拉起来,它是一根( )A .省力杠杆B .费力杠杆C .等臂杠杆D .无法确定例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 根据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实验中,首先把横杆的__________支在铁架台上,再调节横杆两端的____________,使横杆在______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单元机械与人教案
![第10单元机械与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a5a953312b3169a451a485.png)
2112L LF F =第8讲 机械与人[复习目标]1.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杠杆,理解力臂,会画有关杠杆受力的力臂。
2.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3.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组装滑轮组。
4.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5.功的计算和单位。
6.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计算和单位。
7、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机械效率的计算8.知道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及守恒定律[复习重点和难点]1.杠杆的概念,会画杠杆所受力的力臂。
2.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3.动、定滑轮实质的理解,滑轮组的正确应用。
4.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5.功的计算和单位。
6.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计算和单位。
7.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机械效率的计算[教具和学具]几件生活用品(指甲钳、脚踏式垃圾桶等)滑轮、细线、支架等,课件。
[课前准备]1.自主复习杠杆、滑轮、功、功率、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概念,会对常见生活用品中杠杆进行分类。
2.结合实例会画力臂。
3.知道杠杆平衡条件及研究方法。
4.两种滑轮的特点,滑轮组中省力情况的判断。
[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一).杠杆⑴ 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⑵ 几个名词:①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②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③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④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⑤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如何作力臂:先找出支点的位置,再沿力的方向将力的作用线画出,然后过支点作出力的作用线的垂线,用虚线连接支点和垂足,即得相应的力臂,用大括号括起支点和垂足并标出力臂的名称。
)⑶ 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2211L F L F ⋅=⋅,也可写成 。
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⑷(二).⑴ 定滑轮: ①作用: 能改变力的方向; ②实质: 等臂杠杆。
机械与人复习课教案
![机械与人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f1c05b3c1ec5da51e2700c.png)
图7 课题: 简单机械一、杠杆(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五要素:五要素 物理含义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 ”表示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 1”表示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 2”表示动力臂 从支点O 到动力F 1作用线的距离,用“l 1”表示阻力臂 从支点O 到阻力F 2作用线的距离,用“l 2”表示3.要点透析(1)杠杆的支点一定要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2)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3)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4)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5)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它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6)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7)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8)力臂的三种表示:根据个人习惯而定【例1】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B .杠杆一定要有支点C .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D .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最大(二)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公式表示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应用公式时单位要统一。
【例2】、如图所示,用力F 拉杠杆的A 点使它处在平衡状态。
图中F 1、F 2、F 3、F 4表示力F 的四种不同方向,其中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拉力为( )A .F 1B .F 2C .F 3D .F 4例3.如图7,每个钩码重0.49N,杠杆上每格长度相等,现用一弹簧测力计要求钩在支点右侧,使它的示数为0.98N,且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应钩在 点处,拉力的方向应__________;如要求弹簧测力计钩在支点左侧,使它的示数为0.49N,且杠杆仍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应钩在________点处,拉力方向应__________。
《机械与人》单元复习教案学案
![《机械与人》单元复习教案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41cc3acc175527072208f8.png)
实验学校课堂教学示范课教学设计四、课后作业:《聚焦2013中考》第29版附一: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待写)机械与人简单机械功与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杠杆滑轮动能势能附二: 《机械与人》单元复习 学案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作力臂;知道滑轮的实质,及它们的特点;知道做功的必要因素及计算功的公式;知道功率及其表示的物理意义;知道机械效率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2.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的问题,确定滑轮组承担物重的段数n ,进行有关计算。
能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问题。
3.复习实验探究过程,了解实验的设计思想,能从实验中归纳实验规律的能力,尊重实验事实,树立学习信心。
学习过程(一)简单机械1.如图1所示,你认为沿着支点O 竖直切开的萝卜哪一端更重些?2.如图2所示,若在A 点施加力,画出使杠杆平衡的最小力...的示意图。
(二)功和功率3.若拖拉机的牵引力用F 表示,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用f 表示,速度用v 表示,请推导牵引力的功率P =Fv =fv ;你认为拖拉机耕地时的速度为什么较慢?(三)机械效率4.如图3所示的滑轮组,不计绳重和摩擦,请推证,当物重G 越大,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越大;你认为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哪些?(四)机械能5.如图4所示,人造地球卫星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________,动能__________,速度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六)课后作业《聚焦2013中考》第29版图1图2图3图4。
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教案
![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527d6addccda38376baf7e.png)
中学教师课时教案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主备人总编号课题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教案课时第 1 课时(总1 课时)课型复习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4. 理解机械效率。
5.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及它们的转化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1.理解机械效率。
2.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及它们的转化。
教法学法本章涉及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主要有:①杠杆、滑轮、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动能、势能等概念的建立过程;②杠杆的平衡条件,动能与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机械能转化的探究和某一种机械的效率是否恒定不变的探究过程;③上述概念、规律的实际应用过程。
在上述的三个基本的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方法主要有:科学抽象建立概念的方法如“杠杆”、“能”、“机械能”、“动能”、“势能”;乘积的方法建立概念如“功”;比较的方法建立概念如“功率”和“机械效率”等。
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杠杆的平衡条件;认识定滑轮、动滑轮以滑轮组使用的功能;认识某种机械的效率不是恒定的,且不可能大于或等于1;认识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认识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初步确立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与守恒的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修订与完善引入及个体复习集体复习能力拓展本章的编写特点是,较突出地体现了教与学在方式方法上多样化这一基本教育理念。
例如,课本在体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形式上就是多样化的,归纳起来有以下3种。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教学设计:第十章 机械与人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教学设计:第十章 机械与人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40d09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e.png)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教学设计: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回顾和总结第十章“机械与人”的知识点; 2. 理解机械与人的相互关系,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掌握机械与人的相互关系; 2. 能够灵活运用机械与人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理解复杂机械运动的原理; 2. 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白板、黑板、笔、多媒体设备;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复习第十章所涉及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或黑板,复习第十章的核心知识点,包括: 1. 机械与人的相互关系; 2. 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3. 轮轴的原理和应用; 4. 齿轮的原理和应用; 5. 报废利用和资源节约的意义。
3. 练习巩固(15分钟)教师根据教材或准备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并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和答疑。
4. 实践运用(3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结束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2.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应用机械与人相关知识。
六、教学评价通过教师的观察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教学评价。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作业考核等方式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是针对《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教学设计: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课)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40571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8.png)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第十章机械与人:本章主要介绍了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机械与人等知识。
2.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重点掌握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滑轮的原理、分类和应用;斜面的特点和优缺点。
3. 功和机械能: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掌握功的计算方法;理解机械能的概念、转化和守恒;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4. 机械与人:学习使用机械的好处,了解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机械与人等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创新能力。
3. 通过对机械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滑轮、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功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2.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功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杠杆、滑轮、斜面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使用的机械,思考机械的作用和原理。
3. 课堂讲解:a. 讲解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重点讲解杠杆、滑轮、斜面的原理和特点。
b. 讲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演示实验,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c. 讲解机械能的概念、转化和守恒,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4. 例题讲解:分析并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功:定义、计算公式、单位机械能:概念、转化、守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杠杆、滑轮、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第九章 机械与人 复习课(第1课时)
![第九章 机械与人 复习课(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c3ac3f2fab069dc50220159.png)
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会用公的公式解决问题。
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知道描述做功快慢物理量功率,能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能区别功率与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功率和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与能力.【教学重点】知道怎样就是做了功,会计算功。
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教学难点】能区别机械效率和功率并进行有关计算.小明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图中所示的滑轮,参考答案我会自学1、方向 移动 力 W =Fs 2、有用功 总功 总有W W =η×100% 小于 机械自重 摩擦 总。
3、功率 P 瓦特 。
我能解决例1(1)有用功:W 有=Gh=630N ×4m=2520J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2×4m=8m (3)总功:W 总=Fs=350N ×8m=2800J(4)额外功:W 额=W 总-W 有=2800J-2520J=280J (5)机械效率:η= W 有/W 总=2520J/2800J ×100%=90 例2.W 有=Gh=150N ×2m=300W 总= W 有/η=300J/60%=500J W 额=W 总-W 有=500J-300J=200J G 动=W 额/h=200J/2m=100N W 有’=G’h=250N ×3m=750J W 额’=G 动h=100N ×3m=300JW 总’=W 额+W 有=300J+750J=1050J 我会解决1.C 2、A 3、80 80% 4B 5B 6 1.08×107J. 1.8×107J. 60% 诊断评价题 1、【解析】:该题利用滑轮组的目的是提升物体,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就是有用功,拉力做的功是总功。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课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f2c72f02020740be1e9bfa.png)
八年级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机械效率。
3、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5、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教学重点: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 理解机械效率。
计划课时: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要学生自己课前阅读课本,复习知识点。
二、对照知识结构图,逐一对照复习(一)杠杆①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问:1、杠杆有什么特征?2、请举出在教室里杠杆的实例? ②杠杆的五要素。
画出你所举例子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③杠杆的平衡状态: 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平衡条件:F 1L 1= F 2L 2④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L1>L2;省力费距离;费力杠杆L1<L2;省距离费力;等臂杠杆L1 = L2;不省力不费力;例1:如图1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A B C D 图1(二)滑轮: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例2、在图2的甲、乙、丙三次实验中,若不计摩擦及滑轮重,已知每个钩码重2N,则三次实验的拉力分别为多少?(三)机械功和功率:例3、上海自主研发了一种氢燃料汽车,它使用氢气代替汽油。
在一次测试中,汽车在水平路面受到2400N的水平牵引力,5min内匀速直线行驶了9000m。
(1)汽车受到水平方向的阻力是多少?(2)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和功率是多少?(四)机械效率:例4、在图2的甲、乙、丙三次实验中,其中乙实验是用滑轮组将钩码匀速提升10cm,由图3可知,绳端受到的拉力F为 N,绳端移动的距离s为c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为。
图2 图3 例5、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l 、2 、3 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2 中的甲、乙、丙所示。
《机械与人》复习课教学设计
![《机械与人》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773c81a32d7375a517800b.png)
《机械与人》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红坊中学黄梅
学情分析: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
本节内容是滑轮和杠杆简单机械,多数学生虽然见过滑轮,但平时并未仔细观察研究过,这是一节复习课,初三的学生基本遗忘了,因此我明确了观察探究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并且我将杠杆和滑轮的实验重新搬上实验桌让学生探究来唤醒学生的记忆,本节的探
究学习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
一、复习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杠杆。
3.会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4.认识生活中的滑轮和滑轮组。
5.通过生活实例考查滑轮的实质。
6.根据实际要求设计、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从各种实际杠杆的中分清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分类原则。
2.体验合作与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各种杠杆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科学的研探究精神。
二、复习重点:利用杠杠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和滑轮组的问题。
三、所需器材: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滑轮、细绳、刻度尺
四、复习过程:
五、教学反思:。
机械与人复习简单机械教案(一)
![机械与人复习简单机械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b58ad3f7f705cc1755270966.png)
课题第九章机械与人(1)课型复习主备张太甲课标与教材课标要求:2.2.6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2.4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
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列举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的一些事例,结合图示的方式呈现课程标准与内容标准。
例如杠杆的学习,通过生活中的杠杆实例,从中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而建立杠杆的概念,认识力臂的意义,明确这些器具在使用过程中支点、动力臂、阻力臂的位置,最终达到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的目的。
用完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方式呈现课程标准与内容标准。
例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课本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判断、讨论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操作,并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1、动力臂、阻力臂的确定。
杠杆的平衡条件2、滑轮组绳子股数相关问题3、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1、力臂画法。
平衡条件的的应用、学情分析生活生产中的杠杆应用很多部分学生中不出来,即使能找出来但对支点、力臂的寻找对于部分同学来说仍存在困难。
而只有准确的找到支点、力臂,才能达到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的目的。
所以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解决好以上问题,并且灵活用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结合课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等概念。
(2)知道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知道省力、费力及等臂杠杆,了解这三种类型的杠杆的应用。
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知道这二种滑轮的作用,了解它们的应用。
知道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定滑轮相当于省力杠杆。
知道滑轮组的作用及分析方法。
过程与方法:(1)会在图中标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内容。
会应用平衡条件计算简单问题。
会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杠杆、滑轮的应用,培养积极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态度。
机械与人复习 教案 一-掌门1对1
![机械与人复习 教案 一-掌门1对1](https://img.taocdn.com/s3/m/9e2e709c84868762caaed569.png)
机械与人(一)-掌门1对1[设计意图]在新课学习中,部分学生对杠杆概念理解不透,尤其是力臂的概念认识不到位,从而造成作图困难和不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等问题,故本节课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加强对杠杆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众多工具中认识到“能围绕某固定点转动”这一本质,进而加强对杠杆五要素的理解,着重强调对力臂的掌握。
在此基础上复习杠杆原理实验,通过系列问题情景的设计,帮助学生提高应用杠杆原理的能力。
滑轮的复习可着重强调对滑轮实质的认识,通过典型实例帮助学生对滑轮、滑轮组中受力问题的分析。
[复习目标]1.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杠杆,理解力臂,会画有关杠杆受力的力臂。
2.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3.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组装滑轮组。
4.能联系实际体会简单机械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
[复习重点和难点]1.杠杆的概念,会画杠杆所受力的力臂。
2.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3.动、定滑轮实质的理解,滑轮组的正确应用。
[教具和学具]几件生活用品(指甲钳、脚踏式垃圾桶等)滑轮、细线、支架等,有关PowerPoint课件。
[课前准备]1.自主复习杠杆的概念,会对常见生活用品中杠杆进行分类。
2.结合实例会画力臂。
3.知道杠杆平衡条件及研究方法。
4.两种滑轮的特点,滑轮组中省力情况的判断。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一、杠杆的五要素(12分钟)生活中杠杆应用的例子很多,请举几例。
问:这些例子中有何共同特点?教师强调支点后,复习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个要素。
让学生画出羊角锤拔钉子时的杠杆示意图。
小结:先确定支点,画出两力,再从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符号标出力臂。
概括为“一点二线三垂直四标号”的步骤。
强调:①动力和阻力受力物体都是杠杆,画动力或阻力时应注意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②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学生举例答:在力的作用下可围绕固定点转动。
第10章机械与人期末复习学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10章机械与人期末复习学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79b75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3.png)
第10章机械与人期末复习学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10章“机械与人”的期末复习。
我们将复习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功和能量的概念,机械能的转化,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原理,以及机械与人生活相关的实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功和能量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转化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机械使用情况。
3. 学生能够理解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能够应用浮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和能量的概念,机械能的转化原理,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原理。
难点:功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简单机械的效率计算,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浮力原理的综合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机械问题,如杠杆原理在开瓶器、剪刀等工具中的应用。
2. 复习功和能量的概念:讲解功的定义,公式及计算方法,复习能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功和能量的关系。
3. 复习机械能的转化:通过例题讲解机械能的转化原理,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4. 复习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讲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吊车、滑梯等。
5. 复习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6. 复习浮力原理:讲解浮力的定义,公式及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浮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艇等。
7. 随堂练习:给出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功和能量的概念2. 机械能的转化原理3. 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4. 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5. 浮力原理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计算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所做的功。
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教案
![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332de0172ded630a1cb605.png)
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根据力作出力臂;知道滑轮的实质,及它们的特点;知道做功的必要因素及计算功的公式;知道功率及其表示的物理意义;知道机械效率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并知道决定动能、势能的相关因素。
2. 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的问题,确定滑轮组承担物重的段数n,进行有关计算。
能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单问题。
合理利用机械能。
3. 复习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验及从实验中归纳实验规律的能力,要求学生尊重实验事实,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杠杆的应用,滑轮的应用,机械效率的应用,能量转化应用。
难点杠杆的应用,滑轮的应用,机械效率的应用,能量转化应用。
教学方法提纲法,自读复习法,实验法,小结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提出复习内容,要求认真复习对待。
(一).出示知识结构要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复习知识点。
(二).对照知识结构,逐一对照每一节复习①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②杠杆的五要素③平衡状态: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平衡条件:F1L1= F2L2省力杠杆L1>L2;省力费距离;如瓶盖起子、手推独轮车杠杆④费力杠杆L1<L2;省距离费力;如钓鱼竿、理发剪刀等臂杠杆L1 = L2;如天平F1L1F20L2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②计算公式:W=F S ③单位:1焦=1牛 米①表示做功快慢②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③计算公式:P=④单位:1瓦=1焦/秒① 内容: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功都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斜面Gh=FL② 杠杆W 动= W 阻滑轮W 动= W 阻①有用功:机械克服有用阻力所做的功②额外功:机械克服额外阻力所做的功③总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 总= W 有用+ W 额外例题及练习①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②动滑轮:能省一半力,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③滑轮组: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F=1/nG 总)斜面 省力滑轮①两个必要因素 功功率机械效率功的原理 应用机械能:动能-影响因素势能-重力势能-与有关弹性势能-与有关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二小结本节内容三反馈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导纲一简要提示1.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根据力作出力臂;知道滑轮的实质,及它们的特点;知道做功的必要因素及计算功的公式;知道功率及其表示的物理意义;知道机械效率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并知道决定动能、势能的相关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教案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有用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理解功.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2.教材分析简单机械和功是初中物理中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板块,在历年的河南中考中属于必考内容,考题一般属于综合性的,与实际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
本章中考必考点较多,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较大。
易错知识的有: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在水平面上使用动滑轮,机械效率与实际相结合等。
预计在2015年考题中仍然会通过简单机械考查学生对做功的理解。
3.中招考点五年来,2010年7分,2011年5分,2012年5分,2013年7分,2014年8分。
4.学情分析要掌握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基本概念;能准确掌握应用公式解答物理问题;并能比较滑轮组在不同使用情况下的工作特点。
复习目标:1.理解杠杆、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及功的单位。
4.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5.知道有用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
6.知道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及守恒定律。
复习过程:一、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总结)定义平衡条件:F1L1=F2L2杠杆省力杠杆特点及应用分类费力杠杆特点及应用等臂杠杆特点及应用定滑轮的定义、实质及特点动滑轮的定义、实质及特点滑轮滑轮组的组成、特点及省力规律机做功的必要因素械功功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定义和意义与功率公式和单位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意义及它们的关系人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定义、意义、公式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动能的定义及决定因素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决定因素势能弹性势能的定义及决定因素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及实例二、知识梳理1.杠杆(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杠杆是直的,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作为杠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有一个可绕着转动的固定点;②受力的作用而不变形(突出“硬”字);③受到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且这两种力对于杠杆的转动所起的作用正好相反.(2)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来表示.它可以在棒的一端,也可以在其他位置.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来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来表示.无论是动力还是阻力,都是杠杆所受到的力,它们不是一种新的性质的力.动力和阻力没有严格的界限,只不过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反罢了;一般地,把人施加的力,或使杠杆按照人的意愿转动的力叫做动力.④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3)杠杆的平衡条件①杠杆的平衡:指杠杆静止不动(静平衡)或匀速转动(动平衡).所谓匀速转动,是指杠杆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相等的角度.②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4)杠杆的分类①省力杠杆:使用省力杠杆可省力但费距离.②费力杠杆:使用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是可以少移动距离。
③等臂杠杆:使用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可绕轴转动的轮.滑轮可看作是变形的杠杆,所以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研究它.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1)定滑轮: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所谓“改变力的方向”,是指我们施加某一方向的力,能得到一个与该力方向不同(或相反)的力.(2)动滑轮:轴和轮一起移动的滑轮。
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通常情况下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但同时要费一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3)滑轮组: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的,可以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使用效果,但同时要多移动距离.它的省力情况是由吊着动滑轮的绳子的段数来决定的.由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速度)是物体移动的距离(速度)的几倍.如果动滑轮较重,不能忽略,则拉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3.功(1)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必备条件有两个,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功=力×距离.如果一个力拉着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做功的多少还可以用公式W=Gh来计算.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1 J=1 N·m.(2)做功的快慢:功率是用来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功率大小的公式:P=W/t.由W=FS还可推出另一个计算功率的公式:P=Fv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1 W=1 J/s.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选购机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选择功率合适的机器.(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4.机械效率(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①有用功在数值上等于机械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通常情况下用机械匀速提升物体时,W有用=Gh;在水平方向上,用机械克服物体与其他接触面的摩擦时W有用=Fs,s为水平移动的距离.②额外功:凡是为克服机械本身的摩擦而做的功,和克服机械本身重力而做的功都是额外功.③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W额外,或等于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与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的乘积,即W总=Fs。
(2)机械效率:①意义:是反映机械性能的物理量②定义:机械效率就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一般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η=W有/W总.由于有用功是总功的一部分,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5.机械能(1)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它就具有能量,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我们就说物体具有能.可以用物体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物体具有能量的大小.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能的单位也是焦耳(J).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和被举起的高度决定了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2)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是和物体的机械运动紧密联系的能量.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三、例题精讲例1: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个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①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②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小格、③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④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答案:C解析:若将钩码同时向外移动一小格,则力与力臂的乘积为2×4<3×3,右端会下降,所以①可以;若将钩码同时向内移动一个小格,则力与力臂的乘积为2×2>1×3,杠杆的左端会下降,所以②不可以;若将杠杆的两侧各减一个钩码,则力与力臂的乘积为1×3<2×2,则杠杆的右端会下降,所以③可以;若将两侧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力与力臂的乘积变为3×3>2×4,所以杠杆的左端会下降,所以④不可以。
规律总结:此题考查杠杆的平衡条件,哪边力与力臂的乘积大,杠杆就会向哪端倾斜。
巩固1:(2012·福州)如图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例2:(2013·上海)某小组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再分别用重力不同的动滑轮甲、乙、丙(G甲<G乙<G丙)缓慢提起相同钩码,如图(b)、(c)、(d)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示的操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1)比较图(a)与(b)[或(a)与(c),或(a)与(d)]两图可得: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图(b)与(c)与(d)三图可得_____。
答案:(1)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2)使用动滑轮缓慢提升相同的重物时,所用动滑轮的重力越小,所用的拉力越小。
解析:(1)比较图(a)与(b)[或(a)与(c),或(a)与(d)]两图可以看出,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要小,所以说明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动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上的;(2)比较图(b)与(c)与(d)三图可以看出,在物体的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动滑轮的重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
规律总结: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拉力的大小等于物体与动滑轮总重力(摩擦力不计情况下)的n分之一,n指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的段数。
巩固2:(2012·广东模拟)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若不考虑滑轮重力和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拉力最小的是____。
(填A、B、C、D)例3:(2012·宜昌)某同学身高1.8m,体重为70㎏,在迎奥运田径运动会上他参加背跃式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m高的横杆(图8-12)。
请问:(1)他在跳高的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约是多少?(人体在站立时重心离地面高度约为身高的0.6倍;g取10N/kg)(2)若他在月球上跳高,所跳的高度与在地球上一样吗?为什么?(月球对物体的引力约为地球对同一物体引力的1/6)图8-12答案:(1)运动员的重力:G=mg=70㎏×10N/㎏=700 N运动员重心上升的高度: h =1.8m-1.8m×0.6=0.72 m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W= G h =700 N×0.72m=504J(2)不一样。
根据W = G h,同一个人在地球上与在月球上所做的功是一定的,由于G减小,h要增加,所以他在月球上所跳的高度要高些。
解析:(1)人克服重力做的功W=Gh,所以本题要先求出该同学的重力,其中上升的高度h是越过的最高高度减去人原来的重心位置,这是解决第一问的关键;(2)人无论在地球还是月球上,克服重力做的功不变,所以重力与高度h成反比。
规律总结:在求第一问时,一定不要将高度h算成1.8m,应减去原来人的重心高度。
巩固3:(2013·福州)上海自主研发了一种氢燃料汽车,它使用氢气代替汽油。
在一次测试中,汽车在水平路面受到2400N的水平牵引力,5min内匀速直线行驶了9000m。
(1)汽车受到水平方向的阻力是多少?(2)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和功率是多少?例4:(2012·南京)一物体质量为18kg,其所受重力为 N.如图所示,小明用定滑轮将该物体在4s内匀速提高2m.所用拉力为200N.此过程中,小明做的有用功是J,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拉力的功率是 w.(取g=10N/kg)答案:180 360 90% 100解析:重力G=mg=18kg×10N/kg=180N有用功W有用=Gh=180N×2m=360J,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360J÷(200N×2m)=90%拉力的功率P=W总/t=400J/4s=10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