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上)

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点精析之五——

《东方教育时报•高招周刊》2010年11月12日沈国全(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高级教师)

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现代文阅读里的“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在这个考点里,动词变成了“分析”,前几讲我们讨论的考点,都是“理解”,这是两个难度不同的能力层级。当然,分析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但分而析之,无论是在思维密度上还是在语言表达上都较理解有更高的要求。

我们还是通过经典试题的回顾来认识这一考点,并探讨解题的方法。

例1.第②段这句话的含义是。(2分)(2010年上海秋考试卷)

细解:原文相关语句是: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这个句子倒装,调整过来是: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夙愿”,又作宿愿,意为一向怀着的愿望,久已有的愿望;“仪式”,指典礼的秩序形式。从第一段来看,作者虽然说“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但实际上不仅为了树,更是为了人。这个人是革命先烈,牺牲于此,因某种原因作者及其家人一直没有去探望、缅怀,所以,成为夙愿,而“去天目山”的行为便也具有了某种“仪式感”。解答文学作品词句的含义,不仅需要把握该词句概括的生活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剖析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答案:去天目山,不仅是为了看树,更是为了缅怀先烈,这是积久的愿望和庄重的活动。

例2.第⑥段写道:“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简析这句话的含义。(3分)(2008年上海秋考试卷)

细解:相关文字是:隐约地记得她个子很矮小,穿的袄肥而长,宽大的袖口卷起半尺来高,里面总寄放些小东西,她会从里面给我掏出几个醉枣或麦芽糖。对曾祖母的手我还有记忆。她总用干涩的手抚摸我的面孔,晚上当我钻进被窝,她的手伸进被窝久久地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直抚摸到脚心,口里念念有辞:“长啊,长啊!”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别的,关于她,我什么也记不得了。她早已隐没进了无法忆念的像大地一般深厚的历史的内腔之中了。

单独看这个句子是没办法理解的。但放在这个句组中,理解起来就方便多了。这句话实际上是一句总结性的话语。首先,“对曾祖母的手我还有记忆”,然后回忆体现曾祖母爱与期盼的细节,既有前面的“掏出几个醉枣或麦芽糖”,又有“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直抚摸到脚心”。所以:“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印象深刻,影响很深远。而且“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即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记忆中的细节,既体现了“物质层面上的关心”(给我掏出几个醉枣或麦芽糖),“更是有精神层面上滋养”(口里念念有辞:“长啊,长啊!”)。

答案:3分。我深感曾祖母对自己的影响深远(1分)。至今还能真切地感受她生命的存在(1分)。这影响有物质层面上的关心,更是有精神层面上滋养(1分)。

可见,理解句子的含义也还要辨清句间关系。

再看一题。

例3.第(2)段中,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2004年上海春考试卷)

细解:相关文字是: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请大家看我做出的标记。

答案:(北平)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

实际上如果要问“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含义是什么,答案也是: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我希望同学们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一组句子之间有各种关系,且分工不同。我们要认真研究,仔细体会。

例4.分析第(4)段中“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语在文中的含义。(2004年上海春考试卷)

细解:我们看第四段: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由此可知,作者拿“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的“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与自己心中的“北平”作比较,以那里的“空旷静寂”,“可是又未免太旷”来反衬“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红酸枣”是北方的独特风物,“老城墙”是北京悠久历史的象征,这两者既是人文又有自然,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我能摸着”体现了作者对北平的亲切感与依恋感。

答案: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情。(意思对即可)(写出两点即可)

以上谈含义,下面谈谈作用。我们看看出现过哪些题目和题型。

例5.对王洛宾引用小和尚故事的用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2003年上海秋考试卷)

A.用脑袋开门、关门就是学武艺

B.辉煌存在于持续不断的努力中

C.二十年不可能堆起喜马拉雅山

D.广泛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助成功

细解:原文是这样——

在漫长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

王洛宾:少林寺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学武艺,可师傅让他先学用脑袋开门、关门。几年后,小和尚对师傅说:“我该学武艺了吧?”师傅说:“你已经学成了。”小和尚不信,于是与师兄弟们比武,用脑袋一撞,把他们撞出去几丈远……

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

在这个意义单元里,王洛宾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回答“在漫长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是探讨“积累”与“辉煌”之间的关系。王洛宾先生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记者,辉煌来自于漫长的积累,即持续的努力。三段文字的关系是:提出问题,打比方,明确观点。对一个意义单元中的几个句子的各自功能要有清楚的判断。

答案:B

这样的题目还有很多。

例6.作者在文中以“罗丹敲掉了巴尔扎克塑像那双极为优美的手”为例意在说明(3分)(2003年上海秋考试卷)

A.罗丹把巴尔扎克塑像最有价值的东西毁了

B.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人物的不同侧面

C.罗丹对巴尔扎克塑像的残缺美有偏爱

D.目光应散落在多种兴趣及亲爱者身上

细解:相关文字是:若大家的目光能够分散开,把他当作我们中的一员,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到他的不同侧面,使他的前后左右上下都允许有目光,他也就消除了这种阴影,成为一个生活在自然光下的凡人。艺术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懂得如何引导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他最想表现的地方。为此,罗丹敲掉了巴尔扎克塑像那双极为优美的手。

除B外,其它各项都不着边际。该段主要谈“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人物的不同侧面”。这里不过是举了一个反面例子。

再看一个近年的例子。

例7.第②段中列举了我国多处城市景观,用意是_ 。(2分)(2008年上海秋考试卷)

细解:问的是“用意是”,是在问“第②段中列举了我国多处城市景观”的目的。第②段相关句子: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或景观,它聚焦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特色之所在。我国历史上唐代长安之曲江,北宋汴州之金明池,南宋杭州之西湖,明清南京之秦淮河、北京之故宫、苏州之虎丘、扬州之瘦西湖,近代上海之外滩,都是历史上极具特色和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并积淀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意象。随着我国当代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新的城市地标不断浮出地表。这些新的城市地标如何与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并体现出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该段第一句:“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或景观,它聚焦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特色之所在。”紧接着就是举例,“我国历史上唐代长安之曲江,北宋汴州之金明池,南宋杭州之西湖,明清南京之秦淮河、北京之故宫、苏州之虎丘、扬州之瘦西湖,近代上海之外滩,都是历史上极具特色和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并积淀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意象。”“都是历史上极具特色和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并积淀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意象”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