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对抗实验报告
雷达对抗实验报告
雷达对抗实验报告雷达对抗实验报告一、引言雷达技术是现代军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具有远距离、高精度、快速反应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导航、目标跟踪等领域。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雷达对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本实验旨在探究雷达对抗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对雷达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2. 掌握常用的雷达对抗技术;3. 分析雷达对抗技术对雷达系统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研究雷达系统的原理和结构;2. 设计并搭建仿真实验平台;3. 使用干扰源和干扰手段对雷达系统进行干扰;4. 分析干扰前后雷达系统的性能差异。
四、实验过程1. 研究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雷达系统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天线和信号处理器组成。
发射机产生脉冲信号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信号经目标反射后由天线接收并送入接收机,接收机对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最终通过信号处理器得到目标信息。
2. 设计并搭建仿真实验平台根据实验需求,我们搭建了一个基于软件的雷达仿真系统。
该系统包括一个模拟雷达系统和一个干扰源。
模拟雷达系统能够模拟真实雷达的工作过程,干扰源则用于产生各种干扰信号。
3. 使用干扰源和干扰手段对雷达系统进行干扰我们使用了多种干扰手段对雷达系统进行干扰,包括噪声干扰、频率偏移干扰、多普勒频移干扰等。
通过改变干扰源的参数,我们模拟了不同程度的干扰情况。
4. 分析干扰前后雷达系统的性能差异我们记录了干扰前后雷达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目标探测率、定位精度等。
通过对比数据,我们得出了干扰对雷达系统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观察到,在干扰源干扰下,雷达系统的目标探测率明显下降,定位精度也受到影响。
特别是在强噪声干扰下,雷达系统几乎无法正常工作。
而频率偏移干扰和多普勒频移干扰对雷达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六、结论雷达对抗技术对雷达系统的影响十分显著。
在实验中,我们验证了噪声干扰对雷达系统的破坏性,同时也发现了其他干扰手段对雷达系统的影响。
雷达干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雷达干扰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 掌握雷达干扰实验的操作方法;3. 分析雷达干扰实验的结果,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二、实验原理雷达干扰是指利用电磁波对敌方雷达进行干扰,使其无法正常工作或降低其性能。
雷达干扰技术包括压制干扰、欺骗干扰和干扰对抗等。
本实验主要研究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
压制干扰:通过发射大功率的干扰信号,使敌方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被淹没,从而降低雷达的探测能力。
欺骗干扰:通过发射模拟目标信号的干扰信号,误导敌方雷达的探测和跟踪,使其无法正确识别目标。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 雷达系统: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天线等;2. 干扰设备:包括干扰发射机、干扰天线等;3. 测试仪器:包括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4. 实验软件:雷达信号处理软件、干扰模拟软件等。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设备,调试雷达系统,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 设置干扰参数,包括干扰功率、频率、波形等;3. 开启干扰设备,对雷达系统进行压制干扰实验;4. 记录雷达系统的响应,包括探测距离、目标识别率等;5. 关闭干扰设备,分析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6. 重复步骤3-5,进行欺骗干扰实验;7. 对比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对雷达系统的影响;8. 分析实验结果,提出提高雷达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建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压制干扰实验(1)当干扰功率较小时,雷达系统仍能正常工作,但探测距离和目标识别率有所下降;(2)当干扰功率较大时,雷达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探测距离和目标识别率显著下降。
2. 欺骗干扰实验(1)在欺骗干扰下,雷达系统对目标的位置和速度判断出现偏差;(2)欺骗干扰下,雷达系统的目标识别率降低。
六、实验结论1. 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对雷达系统均有较大影响,雷达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2. 雷达系统在设计时,应考虑抗干扰措施,如采用抗干扰波形、优化天线设计等;3. 实验结果表明,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必要的,有利于提高雷达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标准实验报告(5)
标准实验报告(5)实验报告(五)⼀、实验室名称:信息对抗系统专业实验室⼆、实验项⽬名称:雷达信号产⽣与检测器设计实验三、实验学时:4学时四、实验原理:LFM、相位编码脉冲压缩原理;能量检测器原理。
五、实验⽬的:针对LFM、相位编码脉冲压缩雷达对抗⽬标,掌握侦察接收机截获信号样本的模拟产⽣⽅法;掌握⾮合作⽅对截获雷达信号的检测原理,并对检测性能进⾏性能仿真。
六、实验内容:侦察接收机截获的LFM雷达信号的模拟仿真;侦察接收机截获的相位编码雷达信号的模拟仿真;对截获雷达信号能量检测器的仿真;仿真不同信噪⽐情况下的能量检测器的ROC曲线。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计算机、Matlab计算机仿真软件⼋、实验步骤:1.产⽣特定参数(脉宽、带宽、起始频率、TOA)的LFM、BPSK脉冲雷达信号;2.按照SNR产⽣特定⽅差的AWGN;3.进⾏多次蒙特卡罗仿真(每次仿真中独⽴产⽣噪声)4.每次仿真中噪声、噪声+信号分别做能量计算处理5.设定虚警概率(门限),计算检测概率,画出ROC曲线6.改变SNR,画出ROC并在不同SNR情况下⽐较实验程序如下:clear all;clc;close all;fc=0.1;B=0.3;tau=1000;%产⽣LFM信号signal_LFM=exp(j*(2*pi*(fc*[1:tau]+0.5*B/tau*[1:tau].^2)*randn));% figure,plot(real(signal_LFM));% figure,plot(linspace(0,1,length(signal_LFM)),abs(fft(signal_LFM)));s_L=[zeros(1,500),ones(1,tau).*signal_LFM,zeros(1,500)];%figure,plot(real(s_L));%figure,plot(linspace(0,1,length(s_L)),abs(fft(s_L)));%产⽣BPSK信号code_width=5;code_length=tau/code_width;code=randsrc(1,code_length);signal_BPSK=rectpulse(code,code_width);%figure,plot(signal_BPSK);signal_BPSK=signal_BPSK.*exp(j*(2*pi*fc*[1:length(signal_BPSK)]+randn)); s_B= [zeros(1,500),ones(1,tau).*signal_BPSK,zeros(1,500)];%figure,plot(real(s_B));%figure,plot(linspace(0,1,length(s_B)),abs(fft(s_B)));SNR=0.5;M=10000;n_max=zeros(1,M);s_max=zeros(1,M);for m=1:Mnoise=sqrt(1/10^(SNR/10)/2)*(randn(size(s_L))+j*randn(size(s_L)));s=s_L+noise;N=(real(noise)).^2+(imag(noise)).^2;S=(real(s)).^2+(imag(s)).^2;n_max(m)=max(abs(N));s_max(m)=max(abs(S));if mod(m,M/10)==0,disp(m),endendn_max=sort(n_max,'descend');Pd=zeros(1,M);for t=1:MPd(t)=length(find(s_max>=n_max(t)))/M;endPfa=linspace(0,1,M);figure,plot(Pfa,Pd);title('ROC曲线');xlabel('虚警概率');ylabel('检测概率');(注:对BPSK信号检测只需把检测程序部分的s_L换成s_B即可)九、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根据上述实验程序得到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如下:LFMBPSK⼗、实验结论通过改变信噪⽐可以明显看出随着信噪⽐的增⼤,在虚警概率较⼩时,检测概率也能达到很⾼的数值。
标准实验报告(2)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标准实验报告(二)课程名称:电子雷达对抗实验姓名:张基恒学号:2011029180014指导教师:廖红舒、张花国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一、实验室名称:信息对抗系统专业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典型模拟、数字通信信号调制识别三、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原理:AM、FM模拟通信信号具有不同的包络特征、瞬时频率特征,BPSK、QPSK、FSK、MSK数字通信信号具有不同的频谱特征,如BPSK平方和四次方后的傅立叶变换出现单根离散谱线,QPSK四次方后才有单根离散谱线,而FSK的功率谱有两根离散谱线。
因此针对这些信号特征,可通过设置特征门限区分不同通信信号,达到信号调制识别目的。
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实际上机Matlab编程实验,对上述通信信号的特征进行仿真验证,加深理解不同通信信号的调制识别方法。
五、实验目的:利用MATLAB软件编程提取通信信号的包络特征、瞬时频率特征和频谱特征,同时使用简单的分类方法进行调制信号的识别。
让学生通过实际上机实验,加深理解不同通信信号的特点。
六、实验内容:1.模拟信号(1) 包络特征把上次实验产生的AM、FM信号分别求取它们的复包络即幅度值(取abs),画包络图。
并利用HIST函数统计它们的分布情况。
取100点做统计,hist(q,100),q代表复包络q=abs(y)。
比较这两种信号的包络特征。
(2) 瞬时频率特征把上次实验产生的AM、FM信号分别求取它们的相位值,(取ANGLE,然后去缠绕UNWRAP),然后取差分,画出瞬时频率图。
并利用HIST函数统计它们的分布情况。
取100点做统计,hist(q,100),q代表瞬时频率,q=diff (unwrap(angle(y)))。
比较这两种信号的瞬时频率特征。
2.数字信号频谱特征把上次实验产生的BPSK和QPSK信号分别求取它们的功率谱、二次方谱和四次方谱,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计算机、Matlab计算机仿真软件八、实验步骤:1、学习MATLAB软件的使用,并学习hist、unwrap、angle等Matlab软件函数的使用;2、在编写的信号源基础上,根据实验内容提取信号特征并进行调制识别。
雷达对抗原理的实验
雷达对抗原理的实验雷达对抗原理的实验是为了研究和验证各种雷达对抗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雷达对抗是指通过一系列手段,干扰、欺骗或破坏敌方雷达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以达到保护自身隐蔽性、降低被侦测和打击风险的目的。
下面将从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雷达对抗原理的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模拟和重建实际作战环境下的雷达与干扰器、电子对抗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雷达对抗相关理论,并研究不同对抗手段对雷达探测性能的影响。
实验旨在验证各种干扰技术的有效性,评估对抗手段的可行性,为实际作战中的雷达对抗提供依据和指导。
实验的方法主要包括场地实验和仿真实验两种。
场地实验是在实际环境中搭建雷达系统和干扰器的实验平台,通过实际测量和数据分析来验证对抗手段的有效性。
仿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模拟雷达系统和干扰器的相互作用过程,通过模拟不同对抗手段的效果来评估其对雷达性能的影响。
在场地实验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场地,搭建合适的雷达系统和干扰器。
雷达系统包括发射机、天线、接收机等各种硬件设备,干扰器包括干扰源、电子对抗系统等。
实验中,可以使用各种对抗手段,如干扰信号发射、频率偏移、干扰源位置偏移等。
通过记录并分析雷达系统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评估不同干扰手段对雷达的影响程度。
在仿真实验中,利用计算机建立雷达系统和干扰器的模型,通过设定不同的参数和仿真场景进行模拟实验。
可以通过调整干扰信号的功率、频率等参数,评估不同对抗手段的效果,并比较不同干扰手段之间的差异。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可以获得不同对抗手段对雷达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获取雷达对抗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并评估其可行性和实用性。
实验结果可以提供给雷达设计师和作战指挥员,作为改进雷达系统或应对对抗措施的参考依据。
总之,雷达对抗原理的实验是为了研究和验证不同对抗手段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场地实验和仿真实验两种方法,模拟和重建雷达系统与干扰器、电子对抗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
用于雷达对抗试验训练靶场的多模式雷达研究的开题报告
用于雷达对抗试验训练靶场的多模式雷达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在现代信息化时代,雷达技术在国防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多模式雷达是一种可以根据目标的特征和任务需求自动切换工作模式的雷达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近年来,随着对抗环境的复杂化,多模式雷达在作战指挥和情报侦察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也对多模式雷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项用于雷达对抗试验训练靶场的多模式雷达研究,以探究多模式雷达在复杂环境中的性能表现和优化方案,进一步提高多模式雷达的实用性和应用水平。
2. 研究目的和意义多模式雷达的设计和性能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雷达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效果。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多模式雷达在雷达对抗试验训练靶场中的应用效果和优化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多模式雷达自动切换工作模式的策略和流程,提高雷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2)探究多模式雷达在复杂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和应对方法,提高雷达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3)基于对雷达应用场景和需求的深入研究,优化多模式雷达的设计和算法,提高雷达的实用性和应用水平。
该研究意义重大,可以为军队指挥、战争决策、战略侦察等领域的雷达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我国雷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3. 研究方法和方案本研究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模拟仿真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以探究多模式雷达在雷达对抗试验训练靶场中的应用性能和优化方案。
具体方案如下:(1)建立多模式雷达自动切换工作模式的策略和流程,采用系统性的理论分析方法,优化工作流程和切换策略,提高雷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利用HFSWR和S波段雷达测试靶场环境下的信号特性和传输规律,引入射频信号调制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仿真模拟实验,探究多模式雷达在复杂干扰下的工作性能和应对策略。
(3)借助雷达对抗试验训练靶场实验平台,开展多模式雷达实际测试,并结合仿真模拟实验的结果,对多模式雷达的性能表现和优化方案进行验证和评估。
雷达风场反演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在气象、海洋、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雷达风场反演作为遥感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天气预报、海洋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雷达风场反演技术,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雷达风场反演实习。
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雷达原理与基本操作首先,我们学习了雷达的基本原理,包括雷达的发射、传播、接收、处理等过程。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雷达波在传播过程中与目标物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雷达回波信息来反演目标物体的性质。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雷达的基本操作,包括雷达的启动、参数设置、数据采集等。
2. 雷达风场反演原理接着,我们深入学习了雷达风场反演的基本原理。
雷达风场反演主要基于多普勒雷达技术,通过测量目标物体(如大气中的水滴、冰晶等)的运动速度,进而推算出风场的分布。
实习期间,我们重点学习了以下内容:(1)多普勒频移原理: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与目标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后,会产生多普勒频移。
频移量与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频移量来计算目标物体的速度。
(2)风场反演算法:主要包括二维谱方法、一维谱方法等。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雷达回波数据,计算出风场的二维或一维速度分布。
(3)雷达风场反演误差分析:雷达风场反演过程中,存在多种误差来源,如雷达系统误差、大气湍流误差、数据处理误差等。
我们需要对误差来源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误差。
3. 实习实践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
实习期间,我们利用多普勒雷达观测了大气中的风场,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1)数据采集:使用雷达观测大气中的风场,并记录观测数据。
(2)数据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滤波、平滑等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
(3)风场反演:利用风场反演算法,计算出风场的二维或一维速度分布。
(4)结果分析:对反演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反演精度和可靠性。
雷达原理与对抗技术实验报告3
雷达原理与对抗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基于FPGA产生M序列
①实验目的
基于FPGA产生M序列。
②实验内容
1.创建新工程
2.新建顶层文件,该文件为后缀为bdf的原理图文件。
将PLL_10X10M.v、RESET_GEN.v、CONSTANT.v、Code-NCO.v、M_S_GEN.v、MS_DAC_DB.v、parameter_define.dat拷贝到工程所在文件夹中。
3.在QuartusII中打开.V文件,通过点击Create Symbol for Current File,将.v文件
转换成原理图符号,并在顶层文件中调用。
按实验指导书绘制好原理图。
4.选择图标设置输入输出管脚。
6.构建.stp文件,观察DAC_DB[13..0]输出
③实验小结
本实验是以Altera的QuartusⅡ为开发平台,并用VHDL语言实现的m序列的仿真波形。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到伪随机序列现已广泛应用于密码学、扩频通讯、导航、集成电路的可测性设计、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对抗技术等许多重要领域。
伪随机序列的伪随机性表现在预先的可确定性、可重复产生与处理。
伪随机序列虽然不是真正的随机序列,但是当伪随机序列周期足够长时,它便具有随机序列的良好统
计特性。
在已有的序列中,m序列的应用最为成熟和广泛。
雷达对抗技术实验报告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雷达对抗技术实验报告〔一〕XX:学号:班级:1105201指导教师:冀振元,李高鹏哈工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雷达对抗技术实验〔一〕一、理论根底1、信号产生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信号单周期表达式为:上式中,的取值X围是:LFMCW信号调制斜率,且::LFMCW信号起始频率:LFMCW信号幅度:LFMCW信号带宽:LFMCW信号周期多周期信号:式中,为整数采用FFT对信号进展谱分析,并用频谱进展平移显示。
仿真生成如下:图1 单周期线性调频信号时域和频谱图图2 多周期线性调频信号时域和频谱图2、信号分析非平稳信号是指信号的统计特征随时间变化的时变信号,其频率也是时间的函数。
线性调频信号是典型的非平稳信号。
传统的傅立叶变换可求得信号的频率,但该方法是基于信号的全局信息,并不能反映信号的局部特征,也不能反映其中某个频率分量出现的具体时间及其变化趋势,不具备分析信号的瞬时有效性。
而瞬时频率,能给出信号的调制变化规律,具有它独特的优势和瞬时有效性。
瞬时频率作为描绘非平稳信号特征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其估计和提取一直是非平稳信号处理中的研究热点。
目前,人们已提出如瞬时自相关法、相位法、过零点法、时频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
本实验只要求时频分析方法。
在信号的时频分析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短时傅立叶变换是典型的线性时频表示。
这种变换的根本思想就是用一个窗函数乘时间信号,该窗函数的时宽足够窄,使取出的信号可以看成是平稳的,然后进展傅立叶变换,可以反映该时宽中的频谱,如果让窗函数沿时间轴移动,可以得到信号频谱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现对短时傅立叶变换及其性质介绍如下。
它在傅里叶分析中通过加窗来观察信号,因此,短时傅里叶变换也称加窗傅里叶变换。
其表达式为:其中表示的复共轭,是输入信号,是窗函数。
标准实验报告(3)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标准实验报告(三)课程名称:电子雷达对抗实验姓名:张基恒学号:2011029180014指导教师:廖红舒、张花国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一、实验室名称:信息对抗系统专业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通信干扰实验三、实验学时:2学时四、实验原理:对通信信号的干扰有噪声干扰、转发干扰等方式。
噪声干扰主要把噪声调制到发射通信信号频带内,通过降低正常通信信号的接收质量从而达到干扰的目的,噪声干扰包括单音干扰、多音干扰、窄带干扰、宽带干扰等。
转发干扰则把接收到的通信信号复制后直接转发,让合作通信的接收方无法识别正确传输的信息。
对数字通信信号的干扰影响可通过观察解调误码率来评估干扰效果。
五、实验目的:该实验以数字通信干扰为例,让学生了解通信干扰的产生方式以及评估干扰效果的准则,通过从干扰信号的产生、通信信号解调以及评估干扰效果的完整编程实现,使得学生对整个电子信息对抗系统有直观的认识六、实验内容:1、产生干信比分别为0,-10,-20的单音干扰信号,干扰频率位于调制后信号带宽内,即fc+((1+R)*fd)*K,fc为信号载频,R为滚降因子,fd为码率,K 为0-1之间的小数(注意要保证过采样率必须为整数,即如果fs=1,fs/fd是大于1的整数),参数fc,R,fd,fs,K可自行设置。
2、仿真单音干扰信号对BPSK、QPSK的干扰效果,画出不同干信比下的解调误码率。
改变干扰频率的位置(对准载频)观察误码率的改变情况。
3、产生干信比分别为0,-10,-20的多音干扰信号(2个音频或3个音频干扰信号),并仿真多音干扰信号对BPSK、QPSK信号的干扰效果。
过程与内容1和2类似。
注意多个音频干扰信号的总功率应与单音干扰的总功率一致。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计算机、Matlab计算机仿真软件八、实验步骤:1、根据干扰总功率要求,在PSK调制信号带宽内产生单音干扰和多音干扰信号,并叠加到产生的信号源上。
雷达效能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测试,验证雷达系统的性能,包括其探测距离、精度、抗干扰能力、数据处理速度等关键指标。
通过对雷达系统进行全面的效能测试,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有效性和适应性。
二、实验背景随着雷达技术在军事、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对雷达系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雷达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对其进行效能测试是至关重要的。
本次实验选取了一种先进的雷达系统进行测试,以期为雷达系统的研发、改进和应用提供参考。
三、实验设备与器材1. 雷达系统:包括发射单元、接收单元、数据处理单元等。
2. 测试场地:具备不同距离、不同障碍物场景的测试场地。
3. 测试设备:距离测量仪、角度测量仪、信号分析仪等。
4. 通信设备:用于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
四、实验方法1. 基本参数测试:测试雷达系统的发射频率、接收频率、脉冲宽度、重复频率等基本参数。
2. 探测距离测试:在不同距离的障碍物前,测试雷达系统的探测距离,记录数据并分析。
3. 精度测试:在不同角度和距离的障碍物前,测试雷达系统的定位精度,记录数据并分析。
4. 抗干扰能力测试:在存在多种干扰源的情况下,测试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记录数据并分析。
5. 数据处理速度测试:测试雷达系统在接收到信号后,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记录数据并分析。
五、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搭建实验场地,连接测试设备,确保实验环境符合要求。
2. 基本参数测试: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设置雷达系统参数,进行基本参数测试。
3. 探测距离测试:在不同距离的障碍物前,调整雷达系统的工作状态,测试探测距离,记录数据。
4. 精度测试:在不同角度和距离的障碍物前,调整雷达系统的工作状态,测试定位精度,记录数据。
5. 抗干扰能力测试:在存在多种干扰源的情况下,调整雷达系统的工作状态,测试抗干扰能力,记录数据。
6. 数据处理速度测试: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测试雷达系统的数据处理速度和准确性,记录数据。
雷达实验报告
雷达实验报告雷达实验报告摘要: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雷达系统,探索雷达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雷达模块、控制器和计算机,通过测量反射信号的时间差来确定目标物体的距离,并利用信号的频率变化来获得目标物体的速度。
实验结果表明,雷达系统能够准确地检测目标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引言雷达(Radar)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如航空、天气预报、导航等。
雷达系统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利用信号的时间和频率变化来确定目标物体的距离和速度。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雷达系统,深入了解雷达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实验设备和方法2.1 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有:雷达模块、控制器、计算机。
2.2 实验方法(1)搭建雷达系统:将雷达模块与控制器连接,并将控制器与计算机连接。
(2)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设置雷达系统的工作频率和功率。
(3)目标检测:通过控制器发送电磁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
利用信号的时间差来计算目标物体的距离,并利用频率变化来计算目标物体的速度。
(4)数据分析:将实验结果导入计算机,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距离测量我们在实验中选择了不同距离的目标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了实验结果。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发现雷达系统能够准确地测量目标物体的距离。
实验结果与实际距离相差不大,证明了雷达系统的测量精度较高。
3.2 速度测量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运动目标进行速度测量。
通过分析信号的频率变化,我们能够准确地计算目标物体的速度。
实验结果表明,雷达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目标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提供准确的速度信息。
4.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误差来源。
首先,由于环境中存在其他电磁波干扰,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雷达系统的精度受到设备本身的限制,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此外,实验操作的不准确也可能引入误差。
雷达对抗实验报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对抗实验报告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专业无线电物理姓名YYY学号2000指导老师饶鲜实验一 雷达测距和接收机灵敏度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目标回波测距的方法。
2、 雷达回波信号能量变化对接收机输出的信号的幅度(包络) 的影响。
3、 掌握切线灵敏度的定义。
二、实验内容利用雷达对抗实验仪, 示波器,按照实验步骤调节稳定的基准信号,同时测试一下参数:1、 测量回波信号与时间基准脉冲信号的时延,利用公式计算目标距离。
2、 通过改变目标回波幅度的衰减,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测量回波信号的电平。
3、 改变目标回波衰减的大小,直到示波器输出的脉冲与噪声叠加后信号的底部与基线噪声的顶部在一条直线上,记录对应的信号衰减值,计算切线灵敏度,测量此时有信号位置的噪声电压峰值m U 和基线噪声电压峰值n U 。
三、整理后的数据和结果目标回波幅度衰减百分比与回波信号幅度表目标回波时延:52us有信号处噪声电压峰值m U : 22mv 噪声的最大值n U :16mv 两目标回波间的间隔:400us 目标回波脉冲宽度 :240ns 四、结论及讨论1.根据记录回波的时延,计算目标回波距离。
答:目标回波时延:tr=52us ,根据公式R=C*tr/2计算得回波距离R 为7.8km 。
2. 距离分辨率为多少?答:距离分辨率 Bc vd c r n c 1*2)(2≈+=∆τ实验测得目标回波脉冲宽度τ为240ns,代入距离分辨率公式得到c r ∆约为36m.3、目标回波输入信号的幅度改变,示波器输出信号有何变化?答:由前面数据整理的表格可以看出,目标回波输入信号的幅度衰减越来越大时,示波器输出信号幅度越来越小。
4、雷达的切线灵敏度是多少?答:接收机灵敏度为:95。
5、基线噪声电压峰值 n U 和满足切线灵敏度条件下有信号处输出噪声的峰值m U 是否相同?为什么?答:基线电压峰值 n U 小于满足切线灵敏度条件下有信号处输出噪声的峰值,因m U 为 n U 只是接收机内噪声而不仅m U 包含接受机内噪声还包含外界干扰噪声所以n U <m U .实验二 脉冲积累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脉冲积累改善接收机检测能力的原理 二、实验内容利用雷达对抗实验仪,示波器,改变可变参数积累脉冲数,测量目标回波信号的幅度和噪声信号的幅度最大值。
雷达雷达对抗实验指导书13-1-10_老师使用_
R0
调制信号源
IQ 调制器
放大器
f i + ϕ (t )
调制器
S J (t )
DSP BUS
fi
图 2.4 相干干扰模拟器
3. 工作原理 R0 基准信号触发调制信号源输出相位调制的正交信号, 该信号对 IQ 调制器输入的基准 振荡 f i 信号进行幅相调制,形成的连续调相输出 f i + ϕ (t ) ,其中 ϕ (t ) 的可以是噪声信号, 也可以是多卜勒频率拖引信号 f d (t ) 等。 调制信号源以 也可以是固定频率的多卜勒信号 f d , R0 信号为触发,输出选通干扰信号给调制器,形成干扰在时间上的选通区间,它可以是连 续的选通信号, 也可以是脉冲信号和脉冲拖引信号等。 脉冲调制器的输出形成相干干扰信号
1
③发生异常现象,要及时断电并报告指导教师,正确处理。 ④遵守仪器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 ⑤实验中自始至终注意保持良好的工作次序。 ⑥不得随意涂改预习报告中的原始实验数据。 3、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在整理与计算实验数据记录的基础上写出。 不同的实验类型, 要求的实验报 告的内容也不同。但每份实验报告都应有如下的报头: 雷达对抗实验报告 姓 名 班 级 实验组别 同 组 者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实验编号 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①实验目的; ②实验内容; ③经 过 整 理 的 数 据 及 计 算 结 果 ( 列 成 表 格 ) ; ④结论与讨论 注意:实验报告要求字迹清楚,数据明了,内容齐全。
第一章 绪 论
一、 实验的意义
实验是研究自然科学的极为重要的环节。 在雷达和雷达对抗的教学中, 实验课程是熟悉 和掌握基本原理的重要手段,对于课程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它的主要作用有: 1、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深入理解雷达和雷达对抗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增强对雷达或对抗系统的感性认识, 并在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综合运用中更牢固地掌握基本 知识。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树立重视实践的观点。为将来根据科学研究或实际工作 的需要进行实验研究打下初步的基础。 3、通过在实践中实际动手,养成一丝不苟,勇于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 之,雷达对抗实验是学习雷达和雷达对抗原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与方法
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与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与方法一、引言雷达对抗试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试验手段,用于验证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对抗能力。
由于雷达对抗试验的复杂性和成本较高,很多时候难以进行实际的对抗试验。
研究如何进行雷达对抗试验的替代等效推算,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的原理与方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二、雷达对抗试验的原理雷达对抗试验是一种通过模拟敌对雷达干扰来验证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对抗能力的试验手段。
在对抗试验中,一种雷达系统会受到来自敌对雷达的攻击,如干扰信号、噪声等。
通过对雷达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可以评估其对抗能力和脆弱性,并进一步进行改进和优化。
1. 数学建模方法数学建模是一种常用的替代等效推算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平台,可以模拟出对抗试验中的各种情况,并进行仿真测试。
利用数学建模方法,可以评估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对抗能力,同时避免实际试验的高成本和风险。
2. 基于敌对雷达库的虚拟对抗试验方法3. 基于机器学习的替代等效推算方法机器学习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用于替代等效推算。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建立雷达系统的模型,并进行预测和模拟。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替代等效推算,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四、总结第二篇示例:雷达对抗试验是模拟实际作战环境下雷达系统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混编、干扰等方式对雷达系统进行验证和评估,是提高雷达系统抗干扰能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雷达对抗试验存在成本高、时间长等问题,因此研究雷达对抗试验的替代等效推算原理与方法,对于加快雷达系统性能验证和评估过程至关重要。
一、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1.1、原理概述雷达对抗试验主要通过模拟实际作战环境下的干扰情况,验证雷达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性能。
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则是通过建立一套合理的数学模型,根据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等,推算出在某一特定情况下雷达系统的性能表现,从而达到替代雷达对抗试验的目的。
雷达原理与对抗技术实验报告1
雷达原理与对抗技术实验报告1
雷达原理与对抗技术实验报告
①实验目的
1.了解mif文件的用途;
2. 掌握mif文件的创建方法;3.掌握mif文件的使用方法。
②实验内容
1.新建TXT文档,命名为rommif。
把指导资料的mif文件格式部分复制到该文档里。
2.使用MATLAB软件,把指导资料M语言代码复制到编写区域,运行后生成文件aaa.txt。
3.把aaa.txt文件内容复制到rommif.txt的begin与end 之间。
4. 将扩展名改成mif,完成mif文件创建。
CycloneII 系列的EP2C70F672C8。
空白处双击,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MegaWizard Plug-In Manager后,弹出下图对话框。
7. 选择第一项,新建一个ROM。
选择Memory Compiler中ROM:1-PORT,并命名为ROMmif。
Output bus设为8 bit,words of memory设为256 words。
接着加入生成mif文件,如下图。
8. 添加输入输出管脚。
9.设置好顶层文件后进行编译。
新建波形仿真文件,进行波形仿真。
③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mif 的两种创建方法,一种是在QUARTUS Ⅱ环境下,新建文件,选文本输入,保存为mif 文件。
另一种方法是建立一个txt 文件,然后将扩展名改成mif 即可。
掌握了mif 文件的修改方法和使用。
农业雷达干涉实验报告
农业雷达干涉实验报告农业雷达干涉实验报告导言农业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农业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农业雷达干涉实验是一项应用雷达技术于农业领域的研究,旨在通过雷达干涉技术来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的变化情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农业雷达干涉实验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在农业发展中的潜力及前景。
第一部分:农业雷达干涉实验的概念与原理1.1 概念介绍农业雷达干涉实验是一项利用雷达技术进行的农业观测和监测实验。
通过利用雷达发射出的电磁波与地面的反射波进行干涉,可以获取到农田土壤和作物的特征信息,以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
1.2 原理解析农业雷达干涉实验基于雷达技术,其核心原理是通过雷达发射出的电磁波与地面的反射波之间的干涉效应来获取数据。
具体而言,雷达可以通过测量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率来反映农田土壤和作物的特性。
通过对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可以获取到作物的生长状态、土壤的湿度和质地以及农田的变化情况等信息。
第二部分:农业雷达干涉实验的应用与成果2.1 作物监测和生长预测农业雷达干涉实验可提供作物生长的实时监测以及对未来生长状态的预测。
通过连续观测并分析作物的生长信息,可以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做出更准确的决策,例如合理施肥、浇水和灭虫等。
2.2 土壤质地和湿度的测量农业雷达干涉实验可以非常精确地测量土壤的湿度和质地,这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根据土壤的湿度和质地,农民可以制定土壤修复和改良方案,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3 农田的变化检测和土地管理通过对农田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农业雷达干涉实验可以帮助农民进行土地管理和规划。
检测土地的沉降情况、土地的压实程度以及土壤的侵蚀情况等,农民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以保护土地资源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第三部分:农业雷达干涉实验的展望和挑战3.1 展望农业雷达干涉实验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雷达应用转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雷达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验验证雷达在特定场景下的性能和功能,进一步探讨雷达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转化可能性。
二、实验原理雷达(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位置、速度和性质的技术。
雷达系统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天线和信号处理单元组成。
发射机产生电磁波,通过天线发射出去,遇到目标后反射回来,被接收机接收到。
通过分析反射回来的信号,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和性质。
三、实验设备1. 雷达发射机:用于发射电磁波;2. 雷达接收机:用于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3. 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4. 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接收到的信号,得到目标信息;5. 实验场地:用于模拟实际应用场景。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场地,搭建雷达系统;2. 设置雷达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参数,如频率、功率等;3. 调整天线,使其指向实验场地内的目标;4. 打开雷达系统,开始发射电磁波;5. 收集反射回来的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6. 分析处理后的信号,得到目标信息;7. 重复步骤4-6,验证雷达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和功能;8.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场地选择本次实验场地选择在开阔地带,避免了复杂的地形和建筑物对雷达信号的影响。
实验场地内放置了多个目标,包括不同大小、形状和材料的物体,以模拟实际应用场景。
2. 雷达参数设置实验中,雷达发射机的频率设置为24GHz,功率设置为10W。
接收机灵敏度设置为-80dBm,以确保能够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
3. 实验结果(1)目标检测通过实验,雷达系统成功检测到实验场地内的所有目标。
检测到的目标包括不同大小、形状和材料的物体,如小球、长方体、圆柱体等。
(2)目标定位实验结果表明,雷达系统对目标的定位精度较高。
在开阔地带,目标定位误差在2m以内。
(3)目标识别实验中,雷达系统对目标的识别能力较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达对抗实验报告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导师姓名仪器号实验一 雷达测距和接收机灵敏度实验一、 实验目的1. 掌握目标回波测距的方法。
2. 雷达回波信号能量变化对接收机输出的信号的幅度(包络)的影响。
3. 掌握切线灵敏度的定义。
二、实验数据1.信号衰减值:80%2.切线灵敏度:P TSS =1/2*A 2/R=0.00643. 噪声电压峰值Um=80V 噪声最大值 U n =400V三、思考题1. 根据记录回波的时延,计算目标回波距离。
答:目标回波时延:tr=52us ,根据公式R=C*tr/2计算得回波距离R 为7.8km 。
2. 距离分辨率为多少?答:距离分辨率()2c n c d r v τ∆=+≈B12c *,实验测得目标回波脉冲宽度τ为240ns ,代入距离分辨率公式得到c r ∆约为36m 。
3、 目标回波输入信号的幅度改变,示波器输出信号有何变化?答:由前面数据整理的表格可以看出,目标回波输入信号的幅度衰减越来越大时,示波器输出信号幅度越来越小。
4. 雷达的切线灵敏度是多少?答:接收机灵敏度为: 95。
5、基线噪声电压峰值n U 和满足切线灵敏度条件下有信号处输出噪声的峰值m U 是否相同?为什么?答:基线电压峰值n U 小于满足切线灵敏度条件下有信号处输出噪声的峰值m U ,因为n U 只是接收机内噪声而m U 不仅包含接受机内噪声还包含外界干扰噪声所以n U <m U 。
实验二 脉冲积累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脉冲积累改善接收机检测能力的原理。
二、实验数据三、思考题1.绘制信号幅度与噪声最大信号幅度比随脉冲积累个数变化的波形图,并进行分析102030405060702020.52121.52222.52323.52424.5脉冲积累个数n信号幅度与噪声最大信号幅度比S /N答:由图形可以看出,多个脉冲积累后可以有效的提高信号幅度与噪声幅度比,当脉冲个数积累到一定数量后信号幅度与噪声幅度比趋于恒定。
实验三虚警率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门限检测的方法2.熟悉虚警概率的含义3.了解门限与虚警概率的关系二、实验数据三、思考题1.绘制虚警率和检测门限的曲线图。
试分析它们的关系。
51015202500.0020.0040.0060.0080.010.0120.0140.0160.018检测门限V虚警率P f a答:虚警概率与门限电平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噪声超过门限电平而误认为信号的事件称为“虚警”,虚警概率指的是噪声包络电压超过检测门限电平的概率。
因此检测门限值越大,噪声信号超过门限的概率越小,雷达的虚警概率越小。
2. 检测门限不同时,示波器显示的距离波门信号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检测门限越高距离波门信号出现的时间间隔越长。
因为门限值越高,噪声电平超过检测门限的概率越小,所以距离波门信号出现的时间间隔越长,次数降低。
实验四 恒虚警检测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发现概率的定义。
2.熟悉恒虚警检测的原理3.了解虚警概率与发现概率的关系。
二、实验数据三、思考题1.当虚警概率变化时,距离波门信号有何变化,为什么?答:虚警概率增大时相应的检测门限降低,噪声电平超过检测门限被发现的概率增大,因此距离波门信号出现的时间间隔变短,次数降低。
反之虚警概率降低时,距离波门信号出现的时间间隔变长,次数增大。
2.绘制发现概率和虚警率的曲线图,分析二者的关系。
0.20.40.60.81x 10-300.10.20.30.40.50.60.70.80.91虚警率P f a发现概率P d答:当信噪比一定时,虚警概率越小,发现概率越小; 虚警概率越大,发现概率越大。
实验五 目标距离跟踪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距离跟踪的原理。
2.熟悉截获条件和失捕条件的含义。
二、实验数据截获条件与失捕变化三、思考题1.运动目标的回波有什么特点?答:1)运动目标回波受杂波的影响比较大,当运动目标回波和杂波在雷达显示器上同时显示时,会使目标的观察变得困难。
2)由于运动目标的速度不同而引起回波信号频率产生的多普勒频移不相等,所以可以从频率上区分不同速度目标的回波。
2、在什么条件下,雷达跟不上目标?答:雷达处于距离搜索状态时,如果同一距离单元处的n个脉冲数目里有d 次检测到目标回波,就认为该位置处有目标,如果目标运动速度足够快使雷达在同一距离单元处的n个脉冲里检测到目标的次数小于d则雷达无法跟上目标。
3、目标起伏对于跟踪的影响。
答:目标的起伏对目标的搜索、捕获、距离跟踪有较大的影响。
目标起伏越大,会使目标的发现概率降低,距离自动跟踪系统在整个雷达测距范围内难以实现搜索、捕获;在距离跟踪过程中也容易失捕。
4、分析失捕条件和截获条件对于雷达工作状态的影响。
答:若失捕条件中的m太小会使雷达长时间保持在跟踪状态,若截获条件中的n太大会使雷达不容易发现目标长时间保持在搜索状态。
实验六动目标显示(MTI)实验1、掌握动目标显示的原理2、熟悉一次相消和二次相消的概念二、实验数据一次相消实验中对应包络信号有目标处相消器输出信号的幅度:3.60V二次相消系数与目标幅度测试三、思考题1.在一次相消的工作方式下,动目标和静目标的包络信号和检测输出信号有什么特点?答:动目标的包络信号是移动的,在相位检测输出端,动目标回波是一串振幅调制的脉冲;固定目标的包络信号是不动的,静目标回波是一串振幅不变的脉冲。
在一次相消的工作方式下,因为幅度固定的目标回波信号相减后相互抵消,而幅度变化的运动目标回波相减后输出相邻重复周期振幅变化的部分。
所以检波输出信号只有动目标没有静目标。
2、二次相消参数有什么意义,对信号波形有何影响?答:当二次相消系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共轭零点偏离实轴的角度很小,尽管零频处频响不为零但凹口较宽可抑制频谱较宽的杂波。
试验七噪声调频干扰实验1、掌握噪声调频干扰的基本形式和干扰的原理2、观察同步/异步调频干扰对于信号检测的影响3、观察噪声调频和锯齿波调频对于信号检测的影响二、实验数据表一异步噪声干扰视频噪声带宽与检测输出噪声电平与信号电平测试表二同步噪声干扰视频噪声带宽与检测输出信号最大值测试表三异步锯波干扰锯波周期与检测输出信号最大值和目标回波电平测试表四同步锯波干扰锯波周期与检测输出信号最大值和目标回波电平测试表五交替干扰周期与检测输出信号最大值和目标回波电平测试五、思考题1.分析异步噪声调频干扰对于信号的影响,和改变噪声视频带宽对目标观测的影响。
答:在目标位置信号幅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异步干扰的噪声信号最大值相对要小,这是因为调制噪声的谱宽是影响遮盖性能的主要因素。
2.分析同步噪声调频干扰对于信号的影响,和改变噪声视频带宽对目标观测的影响。
答:同步调频干扰的谱宽可以根据已知雷达信号的重复周期确定,遮盖效果相对较好,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同步调频的噪声电平要大于目标回波处的信号电平。
3.比较同步和异步噪声调频干扰的干扰效果,试说明其原理。
答“噪声调频信号是指干扰信号的频率受噪声调制的信号,如果调制噪声具有和雷达信号同样的重复周期,这样,距离雷达零距离脉冲信号处的某个时刻调制噪声信号的频率确定,这样的干扰为同步噪声调频干扰。
反之,若调制噪声和雷达信号的重复周期无关,则为异步噪声调频干扰。
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在目标位置信号幅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异步干扰的噪声信号最大值相对要小,这是因为调制噪声的谱宽是影响遮盖性能的主要因素,同步调频干扰的谱宽可以根据已知雷达信号的重复周期确定,遮盖效果相对较好,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同步调频的噪声电平要大于目标回波处的信号电平。
4.分析异步锯波干扰锯波周期的改变对目标观测的影响。
答:调制噪声具有和雷达信号不同的重复周期5.分析同步锯波干扰锯波周期的改变对目标观测的影响。
答:调制噪声具有和雷达信号同样的重复周期6.比较同步和异步锯波干扰的干扰效果,试说明其原理。
答:而异步/同步锯波干扰的基本原理同上,不同的是锯波调频信号是指干扰信号的频率受锯波调制。
由于锯波信号是确定性信号,所以干扰信号频率处在接收机带宽内的时间和间隔确定。
7.分析同步噪声/锯波交替干扰中,交替周期的改变对目标观测的影响。
答:如果一段时间是噪声调频干扰信号,一段时间是锯波调频干扰信号,则成为交替干扰。
而表格中的数据也只是给出了交替干扰的周期,所以对信号以及噪声的幅度影响都不大。
8.比较噪声调频干扰、矩波干扰和噪声和锯波交替干扰的干扰效果。
答:噪声调频干扰、锯波调频干扰、交替干扰都是属于遮盖性干扰,而遮盖性干扰对干扰信号的功率要求较高,其干扰策略根据实际环境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选择。
实验八杂乱脉冲调幅干扰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杂乱脉冲调幅干扰对于信号检测的影响2、观察同步/异步杂乱脉冲调幅干扰对于信号检测的影响3、观察闪烁干扰对于信号检测的影响二、实验数据异/同步杂乱脉冲调幅测试实验仪上无进程三三、思考题1、分析异步噪声调幅干扰对于信号检测的影响。
答:同步脉冲干扰在雷达的距离显示器上呈现稳定的干扰脉冲回波,当其脉宽与雷达发射脉宽相当时,很像真实的目标脉冲回波,主要起到欺骗作用。
如果其脉宽能够覆盖目标回波出现的时间,则具有很强的遮盖干扰效果。
2、分析同步噪声调幅干扰对于信号检测的影响。
答:异步干扰脉冲在雷达距离显示器上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具有一定的遮盖干扰效果,特别是干扰脉冲的工作比较高时,干扰脉冲与回波脉冲的重合概率很大,使雷达难以在密集的干扰脉冲背景中检测目标。
3、比较同步和异步杂乱脉冲干扰的干扰效果。
答:规则脉冲的出现时间与雷达的定时信号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关系,则称其为同步脉冲干扰,反之则称为异步脉冲干扰。
同步脉冲干扰在雷达的距离显示器上呈现稳定的干扰脉冲回波,当其脉宽与雷达发射脉宽相当时,很像真实的目标脉冲回波,主要起到欺骗作用。
如果其脉宽能够覆盖目标回波出现的时间,则具有很强的遮盖干扰效果。
在脉冲干扰的时间里往往同时采用噪声调频或调幅,异步干扰脉冲在雷达距离显示器上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具有一定的遮盖干扰效果,特别是干扰脉冲的工作比较高时,干扰脉冲与回波脉冲的重合概率很大,使雷达难以在密集的干扰脉冲背景中检测目标。
但当干扰脉冲的工作比较低时,由于其覆盖真实目标的概率很低,遮盖的效果较差,且由于它与雷达不同步,容易被雷达抗异步脉冲干扰电路所对消。
4、闪烁干扰中对于信号检测的影响。
答:如果一段时间有杂乱脉冲调幅干扰信号,一段时间没有干扰信号,称为闪烁干扰。
闪烁干扰实际就是角度欺骗干扰,干扰功率和目标的回波电平保持不变,变化的只是闪烁周期,雷达接收机的输出端一会儿有杂乱脉冲输出,一会儿没有干扰信号,以达到对雷达欺骗的效果。
实验九噪声调相干扰实验1、掌握噪声调相干扰的基本形式和干扰的原理2、观察噪声调相干扰对于信号的影响二、实验数据异步噪声干扰视频噪声带宽与检测输出噪声电平与信号电平测试三、思考题1.噪声调相的干扰效果分析答:噪声调相信号是指干扰信号的相位受噪声调制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