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身势语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身势语

微笑是万能的、通用的语言。

汉文化历史悠久.汉语中身势语(体态语或态势语)极为丰富,汉族人在交往中运用身势语来交流思想,传情达意是极为频繁的现象。汉语中身势语的广泛运用,无论是在中国古典义学还是现代文学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大量的佐证,运用身势语米描写人物或刻画心态是屡见不鲜的。例如《诗经·周南·关滩》:“求之不得,痛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里的“辗转反侧”就是身势语,即身体翻来复去,表示“殷切思恋”。又如《沦语·八情》篇:“或问谛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指其掌就是一种手势。当时孔子讲话时,是一手伸掌,另一手指掌,以强调“其如示诸斯卞”的“斯”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或“这里”。如果孔子当时没有这一手势或他的弟子没有记录下这指点的手势他的讲话中就不能用“斯”字。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和《红楼梦》中都运用了许多身势语。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身势语的使用也很多。例如:“大家都不做声,垂头丧气地坐着,也不喝酒,也不吃菜。”(欧阳山)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对身势语作过专门的论述。他指出;“态势语”,是用装态作势的动作,就是态势,来做交流思想的工具。态势共有二种表情态势,如微笑、盛额等;指点态势,是直接指点对象的态势.指人说入,指物说物;描画态势,它又分为三种:形象的,是直接写事物的形状指事的,是借他物重要的特征来表示这物;象征的,是借适宜描画别

方的行为来表示这方的事物。陈望道先生强调,态势语“一般不过用它来做补助声音语言的工具”。(见(修辞学发凡)第21-23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陈望道讲的态势语就是我们所说的身势语或称体态语

汉语里用以表示身势语的词语极其丰富,通常分为二种

1)词,如哭、笑、指、趴、跪、昂首、举足、颤抖、作揖、鞠躬,俯、仰、挥、托、回头回首,等等;

2)惯用语如咬耳朵、哭鼻子、千瞪眼,拍胸脯、挑大姆指、吹胡子瞪眼、皮笑肉不笑、摆架子、出洋相,等等;

3)成语。汉语中的身势语与成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认为,由于许多身势语广为运用而逐渐演变为成语。换言之,汉民族用于传情达意的身势动作在成语中有着广泛的分布与充分的体现。下面我们集中以成语形式表现身势的同语为例,简要分析汉语身势语的某些特点以及身势语与成语关系在论述汉语身势语的某些特点之前,以描述身势动作的方法为原则,可以把汉语身势语分为三类:(l)直接描述,即指明身体部位的动作或状态。如闭目塞听、目不交睫、掩鼻而过、抚躬自问、口沫横飞、点头称是,等等;(2)间接描述,即不指明身体部位的动作或状态。如心神不安、丑态百出、惊恐万状、凶相毕露、落落大方、得意忘形、忧心忡仲、和颜悦色、六神无主,等等;(3)借物描述,即借助其他事物(包括动物、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等)的特点来描述人的体态特征或进行比喻。如抱头鼠窜、呆若木鸡,摇尾乞怜、狼吞虎咽、动如脱兔、如坐针毡、奴颜蝉膝、冷若冰霜、暴跳如雷、目光如豆、暗送秋波,等等。

汉语身势语的特点有:

1)同义哇:表示高兴、喜悦的:喜形于色、笑容可鞠、拍手称快、眉飞色舞、手舞足蹈;表不喷怒的:咬牙切齿、横眉立目、戟指怒目、努牙突嘴、拍案而起;表示害怕的:目瞪舌僵、抑头缩项、面如土色、胁肩累足;表示焦急的:搓手顿脚、膛乎其后、搔头摸耳;表示哀愁的:愁眉不展、愁眉锁眼、惨然不乐;表示傲慢的:趾高气扬、颐指气使,等等。

2)反义性:如垂头丧气—趾高气扬大步流星—步履维艰;大发雷霆—平心静气;大腹便便—骨瘦如柴;喜笑颜开—愁眉苦脸;怒形于色—喜形于色;充耳不闻—洗耳簇听;神采奕奕—没精打采,等等。

3)成语体现的身势词语一般为单义,有的也具有两个意义。

单义身势语:

抓耳浇腮,抓耳朵、搔腮帮子表示焦急、苦恼或忙乱时无计可施。例如:他不得不日日夜夜抓耳挠腮,另打主意。(张长弓)

面红耳赤,脸和耳朵都涨红了,表示羞愧、激动、焦急等。例如:在“高贵客人”们的哄笑吉中,他面红耳赤地走了。(李英儒)

具有两个意义的身势语:

捶胸顿足,敲胸部、跺双脚,表示(一)悲伤,例如:我娘披头散发,捶胸顿足地嚎哭。(秦牧)(二)悔恨,例如:他一会抓住自已头发往墙上撞,一会儿捶胸顿足,骂自已“浑蛋”。〔周宏溟)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如何是好,表小(一)极其惊慌,例如畅春园里面,人影憧憧。太监宫女,面面相觑,都在心里说:“大事不好了,”(端木薛良)(二)做错了事,例如:听了校长的批评,我们几个面面相觑,心情都很沉重。(周宏溟)

属干这一类的还有昂首阔步(表示精神振奋和态度高傲),侧目而视(表示因畏惧不敢止视和愤怒或不满地看)等等,这类词语不多。

4)两种身势动作同时出现以增强表达感情的效果。如挤眉弄眼,眉来眼去,手忙脚乱,址牙咧嘴,摩拳擦掌,挨肩搭背张口结舌,交头接耳,疾首整额,点头哈腰,等等。

5)民族特性:拱手、作揖、鞠躬、磕头等身势动作反映汉民族传统礼仪和文化习俗,反映这一民族特色身势的成语有打躬作揖(或打恭作揖),长揖不拜,拱手垂裳,五休投地,顶礼膜拜,等等;此外,还有一些身势词语反映了汉民族礼仪规范,比如女性要笑不露齿“嫣然笑”、“掩面而笑”,女哇讲话要“轻声细语”,男性可“抚掌大笑”、“开怀大笑”、“捧腹大笑”,男性讲话可“声如洪钟又如对日光的规范要求是“口小妄视”、“日不斜视”、“目无流视”,因此“挤眉弄眼”、“眉来眼去”、“碑院窥靓”等身势动作是违反规范的。

汉语身势词语与成语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1)身势词语与成语语词完全相同,身势动作完全一致,语义相同,这种情况占绝大多数。比如:“战战兢兢表示紧张、害怕;创手舞足蹈”表示兴奋“声嘶力竭”表示呼号,叫喊;“破涕为笑”表示由哭转笑;“怒目而视”表T愤怒或强烈不满;“跟乎跟脚表示不惊功别人或不使别人察觉“缄口结舌”表示因害泊或理屈而说不出话;“付之一笑”表示不值得理会;“拂袖而去”表示生气地走了;等等。 2)身势词语与成语语词完全相同,但因时代的发展、利会的变化,身势动作已从现实生活中消失或很少使用,主要作为成语使用。请看例证:互体投地,指双膝双肘和头部着地,是古印度最敬重的仪式,佛教也沿用,后形成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