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我的童年》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
2、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
明确:作者的童年可以说是苦难的童年。作者出生的家庭极度贫穷,一年到头,只能“啃红高粱饼子就哭咸菜”,偶尔吃一回白面馒头如同吃“龙肝凤髓”一般;为吃一块白面饼子,竟被赶到水坑中。作者在6岁时便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父母,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无疑也是极为残酷的事情。这些都是作者童年苦难生活的表现。
二、自学指导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并注音释义,查找资料,整理作者的常识。5分钟后谁先完成,请举手示意。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
快速默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内容。5分钟后谁先完成好,请举手示意。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钟后比谁能够回答地最到位。
明确:
“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概可想见”,虽无过多的描述,只是平平淡淡的陈述事实,读来却让人心酸。
合作探究学生在独自理解的基础上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解决,小组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合作解决。
三、预设问题:
1、开头第一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联系全文内容,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音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多姿的回忆。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季羡林先生的童年是怎样的?
我的童年
季羡林
贫穷的家庭
艰辛的父辈
凄苦的童年

我的童年季羡林教案

我的童年季羡林教案

我的童年季羡林教案70多年前的中国,刚刚推翻了清代的统治,神州大地,一片混乱,一片黑暗。

我最早的关于政治的回忆,就是“朝廷”二字。

当时的乡下人管当皇帝叫坐朝廷,于是“朝廷”二字就成了皇帝的别名。

我的童年季羡林教案是怎么样的,欢迎大家阅读下文。

我的童年季羡林教案一: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学校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2、初读课文,感知文意;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3、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重难点: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多姿的回忆。

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季羡林先生的童年是怎样的?(出示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投影显示)1、掌握生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2、初读课文,感知文意;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3、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学习目标一:掌握生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自学指导一:一、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或课下注释,了解作家作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给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用笔勾画出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自行解决。

二、完成自学检测一。

自学检测一:1、作家作品季羡林(1911—XX)山东临清人,字希逋(bū)又字齐奘。

学者、翻译家、作家。

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散文集有《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自传是自述生平的文章。

作者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把自己的成长经历系统而有重点的介绍出来,这就是自传。

自传可以是生平事迹的实录,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梳理内容,体会作者的经历和思想感情。

2.品味质朴语言,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

3.了解季羡林先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高雅追求。

【教学重点】1.感知课文,梳理内容,体会作者的经历和思想感情。

2.品味质朴语言,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季羡林先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高雅追求。

【课时设计】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走近大师(引童年)2009年,一代宗师季羡林先生走完了自己98载的人生历程,驾鹤西去。

近百年的风雨人生中,他在学术领域创下的辉煌业绩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也几乎无人能超越。

那么,被人们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的季羡林先生又有着怎样的人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首季老百年人生的初始,走进他的童年。

(师板书,课题、作者)二、检查预习(师出示图片,学生了解、积累)1、了解作者2、积累字词三、学习课文(知童年、品童年)思考讨论:1.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篇,有何好处?明确:①小标题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是对该部分内容的概括、总结,让读者一目了然,明白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②使读者了解文章由哪几部分组成,层次分明。

2. 全文从几个方面写自己的童年?概述文中所写的生活经历或生活片段?明确:5个方面(师板书关键词)概述:我出生在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父辈们的日子过得很是艰难;我出生后三四岁时每天最高的享受,最大的愉快就是举人的太太给我的半个白面馒头;艰苦生活中,我开始学着认字,经历了一段虽苦而乐的日子;六岁时,为乐光大门楣,我离开故乡,来到济南。

3、季羡林先生如何概括自己的童年生活呢?明确: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4、如果换一个词语来诠释“灰黄”,你会用什么词语?并结合课文谈谈理由。

句例:“灰黄”的童年就是的童年答案预设:灰黄的童年就是贫穷的童年——我们家是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

当时全中国的经济形势……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

八下《我的童年》教案

八下《我的童年》教案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伶仃”“相依为命”“不折不扣”“溺爱”“不以为然”“家徒四壁”“光大门楣”“浑浑噩噩”,了解作者。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学界泰斗”、“国宝”。

但他他待人十分谦和。

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本文选自《季羡林自传》。

该书分为为“我的童年”“小学记忆”“中学时光”“清华学子”“教书谋生”“去国途中”“留德十年”“滞留欧洲”“游子途中”“在北京大学”“耄耋之年”等章节,请叙自己从一个贫苦家民家庭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经历,记叙了他九十多年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感情世界。

我的童年季羡林教案

我的童年季羡林教案

我的童年季羡林教案小时候,我最喜欢的课程就是语文课。

每次上课,我都会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

而在我心中,最令我难忘的语文老师就是羡林老师。

羡林老师是一位非常有爱心和耐心的老师。

她总是能够耐心地解答我们的问题,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而且,她还会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讲解课程,让我们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

在我的童年季,羡林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有趣的课程,这也是我至今难以忘怀的一堂课。

这堂课的主题是《小狗钱钱》。

在这堂课中,羡林老师首先让我们阅读了这篇文章。

然后,她让我们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在讨论的过程中,羡林老师不断地引导我们思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接着,羡林老师让我们进行角色扮演。

每个小组都需要选出一名代表来扮演文章中的主要人物。

然后,我们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让其他同学猜出我们扮演的是哪个人物。

这个环节非常有趣,我们都非常投入地参与其中。

最后,羡林老师让我们进行写作练习。

她让我们以《小狗钱钱》为题材,写一篇自己的小故事。

在写作的过程中,羡林老师不断地给我们提供指导和建议,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这堂课让我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羡林老师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她让我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和幸福。

这也让我更加热爱语文学习,更加喜欢羡林老师这位有爱心和耐心的老师。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羡林老师一直是我的榜样。

她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一直影响着我。

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位像羡林老师一样有爱心和耐心的老师,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幸福。

我的童年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

我的童年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

我的童年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2.品味质朴语言,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课时设计】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走近大师,引童年播放2006年《感动中国》季羡林先生部分:(屏显)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二、朗读课文,知童年1.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完之后,谈谈自己的疑问和感想。

(问题预设:学生的问题呈现可能有:①季羡林先生为什么说他的童年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暗呢?②他为什么以能有“山大王”的同学为荣呢?③离开故乡,他过上了好日子,为什么还宁肯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呢?3.在学生疑问和感想基础上梳理文章的内容:投:作者都是从哪些方面回忆了童年的生活片段呢?作者是用哪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童年生活的感受的呢?明确:一共从五个方面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家庭、父辈、“享受”(吃食)、识字、离乡。

这一切都是“灰黄”的。

(板书:家庭、父辈、“享受”、识字、离乡灰黄)4.如果用“金色”来形容我们的童年的话,那你是怎样来理解季羡林先生对童年的感觉——“灰黄”的呢?仔细品读课文,试着换一个词来诠释“灰黄”,并结合课文说明你这样表述的理由。

(屏显)灰黄的童年就是的童年。

教学预设:灰黄的童年就是贫穷的童年——我们家是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

当时全中国的经济形势……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

灰黄就是家庭苦难的童年——父辈们孤苦伶仃,相依为命。

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

几次饿得到枣林去捡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

最后被迫弃家出走,到济南卖苦力。

灰黄的童年就是家境异常艰苦的童年——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梁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一年到底,就吃这种咸菜。

5.《我的童年》教案

5.《我的童年》教案

第5课我的童年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伶仃”“相依为命”“不折不扣”“溺爱”“不以为然”“家徒四壁”“光大门楣”“浑浑噩噩”,了解作者。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激趣导入:童年是五彩缤纷的;童年是最令人怀念的,是最无忧无虑的……想到那童年的幼稚,会令人发笑,我们儿时的无知、天真、稚气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童年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的,只有从今拥有,现在才有所感悟。

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无比幸福、充满快乐、自由自在的。

那么季羡林先生眼中的童年又是怎样的?二、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2009),学者、翻译家、作家。

山东临清人,字希逋、齐奘。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三、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并注音释义:教谕(yù)伶仃(híngdng)溺(nì)爱凤髓(suǐ)门楣(méi)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不折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

溺爱: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之意。

然,对。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

光大门楣:光耀门第,光宗耀祖。

门楣,门庭,门第。

浑浑噩噩:形容无知无识,糊里糊涂的样子。

四、整体理解1、快速默读全文。

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2、用简洁语言概括每个部分内容。

3、找出文章的纲领句明确:1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

我的童年教案

我的童年教案

我的童年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洪志军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文章语朴情醇的特点。

2、把握文章主旨。

重点:理解内容,体会文章语朴情醇的特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我的童年”,关于作者,我们通过一个资料了解一下(指名读)季羡林(1911—2009),学者、翻译家、作家, 山东临清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读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有人说季羡林先生会十二种语言,这样一位牛人,他的文章,我们能读得懂吗?二、学习新课1、自学指导一:速读课文,划出生字词,用自己的话说说各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喜欢这种用小标题的行文方式吗?展示生字词:溺爱教谕门楣椽子浑浑噩噩孤苦伶仃家徒四壁龙肝凤髓指名读,纠正,齐读。

每一部分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同桌交流后回答。

1、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交代家庭情况2、父辈们:记叙父辈们的艰辛生活3、每天最高的享受:奶奶给“我”白面馒头、偷吃白面饼子4、开始认字:学习认字、交代小伙伴的情况5、离开故乡:到济南求学、思念故乡与亲人这五部分内容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对于自己的童年,作者用一句非常精妙的话来概括: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大屏幕打出、齐读)这里出现了三种颜色:红,绿,灰黄(板书)用颜色形容童年,其实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一种感受,灰黄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2、自学指导二找出表现童年生活“灰黄” 的句子,试从语言和情感方面做点赏析。

学生自找,小组交流,举手回答,回答时要答出x段x句,再点评。

小结:因为贫穷,因为没书读,因为离开母亲产生的孤独与痛苦,作者的童年才显得灰黄。

如果说灰黄意味着贫穷,意味着孤独和痛苦,是生活的底色,那么季先生童年生活的红与绿就意味生活中的快乐,是生活的亮色。

我的童年教案

我的童年教案

我的童年季羡林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季羡林(1911——2009)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二、检查预习肃然起敬万象更新诞生孤苦伶仃教谕龙肝凤髓溺爱蹿房越脊浑浑噩噩习以为常光大门楣椽子三、感知课文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

四、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总写作者对童年的感受第二部分(2——13)写我童年的生活第一层(2——10)交代我的生活背景,回忆童年在家乡的生活。

第二层(11——13)离开故乡,抒发思乡之情五、合作探究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会用“灰黄”来形容自己的童年?2.作者为什么会提及那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呢?3.“开始认字”这一部分,作者没有写“怎样认字”,却大篇幅写了儿时的小伙伴,为什么?4.离开了故乡,来到了济南,吃上了白面馒头,还能吃上肉,可作者为什么却说过了一段“难忘”的生活?讨论后明确:1.“灰黄”写出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单调、昏暗。

季羡林我的童年公开课教案

季羡林我的童年公开课教案

季羡林我的童年公开课教案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缅怀“苦难”的情怀及学习作者苦中作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体会作者缅怀“苦难”的情怀及学习作者苦中作乐的精神。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问导入(2.5分钟8:50:00)师:同学们,如果要用一种颜色形容你的童年,你会选择什么颜色?为什么?生:师:我会选择绿色。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山村,虽然物质匮乏,却是我和小伙伴快乐的天堂,我们游戏的道具全都来自大自然:春天用野草和泥巴过家家、夏天拈一片细长叶子吹口哨、秋天比赛爬树或者爬竹竿、冬天到水田里砸一块冰用草绳拴着玩,偶尔还会舔上几口。

师:我们的童年绚丽多姿难以述尽,而季羡林先生却说”自己的童年是一片灰黄”。

季老先生为何这样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季羡林的《我的童年》一文中去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出示课件】(4分钟8:52:30)1、生字词注音(四位学生上台在黑板上注音,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注音)yùchuánshūnìsùlíngdīnggēng教谕椽子生疏溺爱肃然起敬孤苦伶仃万象更新húnèméicuānlùnìng浑浑噩噩光大门楣蹿房越脊绿林英雄宁大嫂【更改后齐读】2、词语解释教谕:学官名。

宋京师小学和武学中设。

元、明、清县学均置,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生疏:不熟悉;疏远,关系不亲密琐事:繁杂零碎的事溺爱: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宠爱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

四年级语文季羡林《我的童年》教案(一篇)

四年级语文季羡林《我的童年》教案(一篇)

四年级语文季羡林《我的童年》教案(一篇)四年级语文季羡林《我的童年》教案 1引导语:童年,就像五彩缤纷的梦,醒来还是那样清晰,让人回味无穷。

季羡林先生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呢?他回忆自己的童年是“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童年。

四年级语文季羡林《我的童年》教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品析文章“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语言特点。

3.结合作者的生活历程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罗大佑的《童年》)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伴随着这首优美的乐曲,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童年。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诞(dàn)生教谕(yù) 琐(suǒ)事溺(nì)爱椽(chuán)子门楣(méi) 间(jiàn)断地无一垄(lǒng) 不折(zhé)不扣浑浑噩(è)噩(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溺爱: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宠爱。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

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不折不扣: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

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光大门楣:指光耀门庭,光宗耀祖。

浑浑噩噩: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__: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2.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著名学者、翻译家、作家。

精通12国语言,曾任__大学教授、__大学副校长、__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__、__科学院院士。

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牛棚杂忆》等。

我的童年教案设计

我的童年教案设计

我的童年季羡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肃然起敬、万象更新、孤苦伶仃、相依为命、不以为然、习以为常”等词语。

2.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叙述的贫困、单调的童年经历,把握文章叙事结构特点。

3.品味、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过程与方法:1.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贫困,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重点与难点】重点:1.积累文中重点词语,感知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小标题叙事结构的写法。

突破方法:通过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教师巧妙设疑,适度点拨,小组讨论探究文章写法特点。

难点:品味探究重点文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突破方法:联系生活经历和体验,品味揣摩语言,体会感悟。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领会作品蕴含的人生感悟和作品启迪。

学法:以小组合作讨论法,品读揣摩法,圈点批注法,把握文章叙事内容,品味文章语言特点。

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查阅作者及《季羡林自传》相关资料,教学所需要的课件。

学生:课前写写自己童年的一些经历和感受,阅读课文,查阅字典,理解重点字词;了解课文大意,提出阅读疑问;【教学过程】一、交流预习,识作者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伶仃..líng dīng一垄.lǒng 扛.káng大件龙肝凤髓.suǐ麦穗.suì溺.nì爱蹿.cuān房越脊门楣.méi浑噩.è宁.愿nìng2.解释下列词语。

肃然起敬:恭敬的样子。

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

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

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孤苦伶仃: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

《我的童年》【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①欣赏文学,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②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③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我的童年》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

这是人教版教材中新选入的季羡林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记叙了自己的家庭生活情况及童年经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怀念,对童年生活的难以忘怀。

文章灵活运用小标题的形式,全文按时间顺序进行叙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结构完整。

看似平淡的叙述中,饱含着复杂而又真挚的感情。

3.学情分析在本单元到现在为止,学生已经学了四篇散文了,具备了一定的散文知识。

本文介绍我的童年生活,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把童年故事贯穿起来;按时间顺序叙事;季羡林散文语言质朴纯真,情感真挚。

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难度。

能力上学生对散文常识的把握也问题,主要是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文本,学生能提高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词,了解作者季羡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本篇散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梳理文章的线索;用心品味本文平实自然却又蕴含着挚爱深情的语言。

3.体会文中蕴含的复杂而有特殊的情感,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美好生活。

【评价任务】:任务一:针对目标一,设计三个活动:1.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学生读准字音。

(多媒体显示)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季羡林相关知识及轶事。

3.学生听读课文,借助小标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任务二:针对目标二,解决两个问题。

1.明确文章中的两条线索,理清全文思路,能简要复述全文。

2.本文用词准确,意蕴深长,用心品味本文平实自然却又蕴含着挚爱深情的语言。

任务三:针对目标三,设计2个活动。

1.赏读文章,解决针对课文的几个问题2.媒体显示问题,要求学生揣摩,体会文中蕴含的复杂而有特殊的情感。

第5课 我的童年教案

第5课 我的童年教案

第5课我的童年设计:蒲炜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伶仃”“相依为命”“不折不扣”“溺爱”“不以为然”“家徒四壁”“光大门楣”“浑浑噩噩”,了解作者。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但他他待人十分谦和。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本文选自《季羡林自传》。

该书分为为“我的童年”“小学记忆”“中学时光”“清华学子”“教书谋生”“去国途中”“留德十年”“滞留欧洲”“游子途中”“在北京大学”“耄耋之年”等章节,请叙自己从一个贫苦家民家庭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经历,记叙了他九十多年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感情世界。

《我的童年》教案-新人教版

《我的童年》教案-新人教版

《我的童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特点。

2、品味质朴语言,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3、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在合作交流中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特点。

2、品味质朴语言,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教学难点】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季羡林的资料,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给课文作批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对一位老人的颁奖词说“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位老人是谁呢?对,他就是季羡林先生,这样一位“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经历了怎样的童年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季老的《我的童年》。

板书课题。

二、出示活动任务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特点。

2、品味质朴语言,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3、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检查课前自学情况,多媒体实物投影给课文作批注的情况。

2、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我的童年季羡林教案一等奖

我的童年季羡林教案一等奖

我的童年季羡林教案一等奖《我的童年季羡林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我的童年季羡林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2、品味质朴语言,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课时设计】一课时【教学流程】说明:本课教学课件,作业、朗读等资源可点此下载。

一、走近大师,引童年播放2006年《感动中国》季羡林先生部分:(屏显)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吗?认识他吗?被人们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季羡林先生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怎样的童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大师,一起去感受他的童年岁月吧!(板书标题、作者)二、朗读课文,知童年1、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完之后,谈谈自己的疑问和感想。

2、收集整理学生的疑问和感触。

(问题预设:学生的问题呈现可能有:①季羡林先生为什么说他的童年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暗呢?②他为什么以能有“山大王”的同学为荣呢?③离开故乡,他过上了好日子,为什么还宁肯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呢?……)3、在学生疑问和感想基础上梳理文章的内容:投:作者都是从哪些方面回忆了童年的生活片段呢?作者是用哪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童年生活的感受的呢?明确:一共从五个方面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家庭、父辈、“享受”(吃食)、识字、离乡。

这一切都是“灰黄”的。

(板书:家庭、父辈、“享受”、识字、离乡灰黄)4、如果用“金色”来形容我们的童年的话,那你是怎样来理解季羡林先生对童年的感觉——“灰黄”的呢?仔细品读课文,试着换一个词来诠释“灰黄”,并结合课文说明你这样表述的理由。

(屏显) 灰黄的童年就是的童年。

教学预设:灰黄的童年就是贫穷的童年——我们家是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

当时全中国的经济形势……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童年》
执教者:汤玉玲班级:2017级23班时间:2016年3月10日
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缅怀“苦难”的情怀及学习作者苦中作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体会作者缅怀“苦难”的情怀及学习作者苦中作乐的精神。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2.5分钟8:50:00)
师:同学们,如果要用一种颜色形容你的童年,你会选择什么颜色?为什么?
生:······
师:我会选择绿色。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山村,虽然物质匮乏,却是我和小伙伴快乐的天堂,我们游戏的道具全都来自大自然:春天用野草和泥巴过家家、夏天拈一片细长叶子吹口哨、秋天比赛爬树或者爬竹竿、冬天到水田里砸一块冰用草绳拴着玩,偶尔还会舔上几口。

师:我们的童年绚丽多姿难以述尽,而季羡林先生却说“自己的童年是一片灰黄”。

季老先生为何这样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季羡林的《我的童年》一文中去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出示课件】(4分钟8:52:30)
1、生字词注音(四位学生上台在黑板上注音,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注音)
yùchuán shūnìsùlíng dīng gēng 教谕椽子生疏溺爱肃然起敬孤苦伶仃万象更新hún èméi cuān lù nìng
浑浑噩噩光大门楣蹿房越脊绿林英雄宁大嫂
【更改后齐读】
2、词语解释
教谕:学官名。

宋京师小学和武学中设。

元、明、清县学均置,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生疏:不熟悉;疏远,关系不亲密
琐事:繁杂零碎的事
溺爱: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宠爱
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

用作褒义。

多用来形容景象或事物发生变化;呈现出新的气象。

孤苦伶仃: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

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不以为然:然:是,对。

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家徒四壁:徒:只,仅仅。

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

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浑浑噩噩:形容无知无识,糊里糊涂。

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绿林英雄:泛指结伙聚集山林中的反抗政府或抢劫财物的组织集团。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3、作家作品(3分钟8:56:30)
(1)学生简介
(2)教师补充【出示课件】
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学者、翻译家和作家。

季羡林先生精通12国语言:汉语、南斯拉夫语、梵语、阿拉伯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吐火罗语等,翻译了大量作品。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本文选自《季羡林自传》: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

三、研读探究
1、季先生在介绍自己的童年生活时,一开始就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同学们,“灰黄”的颜色可以让你联想到什么?(1.5分钟8:59:30)
明确:荒凉、没有生机、没有希望、带着饥饿和痛苦。

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的童年是“灰黄”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勾画批注要点,然后小组讨论归纳。

(讨论3分钟,归纳4分钟9:01:00;9:04:00)明确:出生时社会混乱黑暗、家境衰落贫穷至极、平日生活异常艰苦、六岁离开母亲去济南。

资料补充:
①季羡林出生于1911年。

那一年,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北方发生瘟疫,南方发生水灾。

社会混乱得一塌糊涂。

②“然而真正从心眼里爱我的只有母亲一人,别人不过是把我看成能够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已。

这一层道理一个六岁的孩子是无法理解的。

可是离开母亲的痛苦我却是理解得又深又透的。

”——《一条老狗》【出示课件】去济南使他离开了母亲,生活条件的改善却伴随着痛苦的思念。

所以作者才说自己“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

在济南期间,季羡林只回过三次家,
不是探病就是奔丧。

此后,在母亲的有生之年,母子俩再未见面。

这对与母亲感情深厚的季羡林来说,无疑是永不能挽回的“永久的悔”,而且这种“悔”随年龄的增长,愈发痛彻心扉。

季羡林去世后,于2010年4月5日清明,他的骨灰在他的家乡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安葬。

至此,季羡林先生实现了回到“母亲身边” 的生前遗愿。

3、如果用一个字形容作者童年生活,你会选择哪一个字?(9:08:00)
明确:苦
4、作者写苦难的童年生活,目的仅是为了“展览”“控诉”苦难吗?(9:08:30)
明确:不是
私以为,季先生是为了“缅怀”苦难。

他是在表达这样一个主题:再深重的苦难也无法剥夺永恒的“人性美、人情美”。

就是因为作者内心深处对人性美、人情美的缱绻情怀,所以《我的童年》在苦难的背景下也闪现了耀眼的光芒。

(1.5分钟9:09:00)
5、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每天最高的享受》和《开始认字》两部分,然后讨论归纳“我”的童年在苦难的“底色”上还有哪些“亮色”?(讨论2分钟,展示2分钟9:10:30;9:12:30)
明确:每天吃半个白面馒头、偷吃死面饼子、与小伙伴畅快地游戏(可以看得出来我是很快乐的。


6、在这何其简单的快乐中,却使我们看到了那些珍贵而美丽的人性和人情。

请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珍贵而美丽的人性和人情?(2分钟9:14:30)明确:人性——善良、友爱、天真、活泼
人情——邻里情、亲情、友情
7、我们探讨至此,老师有一个疑问了:作者说自己的童年是“一片灰黄”,你觉得真是这样的吗?(9:16:30)
明确:不是。

8、作者写了童年这么多事情,却在第八段说“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你认为这到底有没有意义?简要说说理由。

(3分钟9:17:00)
明确:作者用“受用不尽”点出“身边琐事”的价值。

在作者看来,穷苦的童年正是宝贵的财富,它能让一个人自立、自励、质朴、进取,珍惜一切、知足常乐,克服人生中的艰难困苦,直达成功的彼岸。

甚至在苦难的贫瘠的土壤里还能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来。

反之,过度舒适安逸的童年,倒有可能让人脆弱、懒惰、一事无成。

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一句名言:有钱难买幼时贫。

“幼时贫”之所以如此保贵,在于它能够使孩子提前涉世,早日领略人生,认识生活的艰辛,从而增强竞争意识,发愤长志、求知、学本领,乃至成就事业。

9、仿照例句,谈谈你对“苦难”或“贫苦”的认识。

(写2分钟,展示2分钟
9:20:00)
在苦难的土壤中,快乐和幸福也会倔强地发芽开花。

在贫苦的底色里,乐观和希望也会骄傲地发光发亮。

10、谈收获:可从思想内容方面、写作技巧方面、待人处事方面、生活态度方面、教育孩子方面谈你的收获。

(3分钟9:24:00)
四、教师总结
季羡林写的一百年前的童年生活,既有刻骨铭心的痛苦,也有难以忘怀的快
乐。

他教导我们应该拥有“审苦”情怀,珍惜在苦难生活中磨练意志、积极进取的机会;也应具有在穷苦生活里找寻乐趣的能力,珍惜人性美和人情美。

这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人生哲理。

希望同学们能珍惜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次苦恼与挫折,勇敢面对,还能苦中作乐。

(1.5分钟9:27:00)
推荐:(1.5分钟9:28:30)
曹文轩《青铜葵花》(城市小女孩葵花和哑巴男孩青铜的苦难生活,但他们在苦难面前总是从容的、镇定的)
伊朗电影《小鞋子》(丢了一双鞋子的阿里兄妹承受了孩子不可承受之痛,可他们从来没有表现出对生活的失望、痛恨、怨天尤人,相反,影片充满了强烈的温暖的感觉,那是一种乐观的充满希望的情绪。


五、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