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范围
地质地貌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一名字解释1.矿物的结晶习性: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常有生成莫一定形态的习性。
2•峰丛:在溶蚀作用的初期,山峰顶部被溶蚀,山峰彼此分离,但是基部相连的为峰从。
3.同质异象: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结品时,形成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4•背斜构造:是组成褶曲的老岩层在核心,两侧依次出现新岩层,形态一般为向上拱起的弯曲。
(在野外如何识别向斜和背斜:褶皱形成后一般遭风化侵蚀作用, 背斜核部由于节理发育易于风化破坏,可能形成河谷低地,而向斜核部则可能形成山脊)5.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向上滑动的断层。
正断层:上盘相对向下滑动的断层6•地层:是地壳在发展过程中,经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成层的和非成层的岩石的总称,包括层状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7.绝对地质年代: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蜕变规律來计算矿物和岩石的形成年龄。
地质年代:地质科学中用来描述地壳中各种岩层形成时间和顺序的一种术语。
8.阶梯状断层:乂若干条同一方向运动的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依次下降成台阶式排列。
9•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人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10.洪积扇:洪水在沟谷出口处水流分散导致在沟口堆积大量的砾石,沙,亚粘土等而形成的大的半圆形扇形地交洪积扇。
11 •类质同象: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晶体内部构造中木应由某种质点所占据的位置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的其他质点所置换,指引起晶胞参数及理化性质的规律变化,而晶体构造不发生质变现象。
12.内动力地质作用:能促使整个地壳物质成分,地壳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13•结晶质体:就是组成他们的物质的质点有规律地排列成空间格了状构造的固体物质。
14层理:指沉积岩中由于物质的成分,颜色,结构沿垂直方向变化所显现出來的成层现象。
15,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外的能源,也就是由太阳能和日刀引力能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南师大地貌学期末复习题
地貌学第一章绪论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是内应力和外营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结果。
地貌的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坡地地貌一、名词解释:1、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快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2、风化作用:初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砂砾和粘土。
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3、物理风化:岩石因温度变化,孔隙水的冻胀过程,干湿变化,使岩石盐类的重结晶、岩石中的一些矿物发生溶解以及岩体的应力释放,都可以使岩石崩裂破碎。
4、化学风化:水溶液以及空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等对岩石的作用,使岩石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而分解的过程。
通过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和氧化作用等一系列化学作用来实现。
5、生物风化: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岩石所起的物理的和化学的风化作用。
6、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
7、崩塌堆积地貌: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椎形体,称倒石堆8、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9、土屑蠕动:斜坡上的碎屑或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下坡运动。
10、坡积物:在坡面流水作用下,被带到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下来的沉积物,叫坡积物。
11、坡积裙:坡积物围绕坡地形成的地形,形似衣裙,叫坡积裙。
二、理解1、坡地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分两个阶段:(1)坡地物质风化和岩石破裂并具备大量松散物质,(2)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或风化碎屑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迁移而形成各种坡地地貌。
2、崩塌按发生的地貌部位和崩塌方式可分为山崩,塌岸,散落(1)山崩是山岳地区常发生的一种大规模崩塌现象(2)塌岸:河岸,湖岸或海岸的陡坡,由于河水湖水海水的冲蚀,或地下水的潜蚀作用以及冰冻作用,在岸坡的水面位置常被掏空,使岸坡上部物体失去支撑而发生崩塌。
《地貌学》期末复习章节知识整理.docx
第一章绪论内营力:地壳的水平和垂直运动。
如地壳运动和岩浆运动。
外营力:来自地球外部的造貌营力,主要来自太阳能和重力。
如流水、风、波浪、冰川、冻融、地下水、重力、人类的作用等。
内力为主、外力为辅;总体平衡,时空不等;同时出现,彼此消长;内力暴烈而不常显示;外力缓和而一如既往。
四大过程: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两类动力:内营力、外营力动力的三个层次:物理化学、生物、人类五种主要的外动力:重力、流水、冰川、风力、波浪潮汐近岸流考点一@戴维斯“侵蚀旋回学说”以对湿润气候区的研究为基础假设:・原始地貌是单一的平原;•该平原因地壳迅速抬升,达到一定高度后,地壳长期稳定。
(原因:只有地壳上升,才能使河谷纵剖面高于平衡剖面,造成下蚀条件;地壳上升后稳定,即以后的地貌是由外力过程形成的,使问题便于分析);・外力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湿润气候环境)流域地貌的演化要先后经历4个阶段:幼年期(Youth): V形谷;地貌演化速度快;河流下切侵蚀加强,纵比降加大,出现许多跌水,瀑布,没有冲积平原,分水岭宽广且平坦,没有被分割;河谷不断加深;一一平坦的地面逐渐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壮年期(Maturity):早期:V形谷;开始岀现冲积平原;分水岭形态尖锐;河床上出现砂和砾石堆积;流域地形起伏达到最大;河谷停止加深;一一崇山峻岭,高山深谷;后期:河谷变得宽浅;连续狭窄的冲积平原;分水岭被逐渐侵蚀,变得浑圆;地形起伏趋于减少;沉积物发育,冲积平原逐渐展宽;河流变得弯曲;一一低山丘陵老年期(Old Age):准平原形成;少数抗蚀能力强的岩石形成侵蚀残丘;河谷展宽,河流蜿蜒崎岖,冲积平原宽广,多发育牛辘湖相沉积一一波状起伏回春期(Rejuvenation):在河流的老年期,如果地壳再次抬升,导致河流的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下切将形成新的侵蚀阶段,即回春期,这时候,河谷表现出一些幼年期的特征,但老年期的形态依然明显(返老还童)这种回春现象可以发生在侵蚀旋回的任何阶段,而不必等到完成一个完整的侵蚀旋回之后才发生导致河流发生加速下切的因素有:1构造抬升2侵蚀基准面降低3流量增加侵蚀旋回理论的不完善之处:冰期-间冰期海平面的升降作用可以使许多地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回春作用。
【精选】地貌学期末复习资料
地貌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题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构造地貌:有岩石圈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
风化作用:岩石本身离开地壳深处高温、高压条件,在出露地表后,为了适应常温、常压的新环境而必然发生的一种变化过程。
坡地重力地貌:在坡面上风化碎屑和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岩体、土体沿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
洪积扇:沟谷水流在流出山口后,由于坡度变缓,流速减慢,并形成散流,加之蒸发和下渗,水量减少,搬运能力大大减弱,致使大量物质发生堆积,形成以沟口为顶点的向山前倾斜的扇状堆积地形。
流水地貌:流水在运动过程中,使沿程物质发生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了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这就是流水地貌。
河漫滩:河谷内,洪水期被淹没,平水期露出水面的河床两侧的谷底部分。
横向环流:水流的运动受到河槽边界的限制因此水流的平均方向决定于槽线的方向。
槽线的曲折和断面形态的改变会使水流内部形成一种规模较大的旋转运动。
在弯曲河道中从凸岸由水面流向凹岸的表层流和从凹岸由河底流向凸岸的底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为横向环流。
横向环流的形成主要是由弯道离心力和地球偏转力的影响所产生的。
泥石流:大量的土、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组成的一种特殊洪流。
牛轭湖:曲流形成,河道被截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河流阶地:一个地区由于构造上升和气候变化,促使河流以前的谷底下切,原来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似于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接地。
三角洲:通常把河口区由沙岛、沙洲、沙嘴等发展而成的近似三角形的冲积平原叫三角洲。
喀斯特地貌:由于岩溶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
风蚀蘑菇:发育在水平节理和裂隙上的孤立突起的岩石,在长期风蚀作用下,形成上部大、基部小的形状,形似蘑菇,称为风蚀蘑菇。
风蚀雅丹: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称为风蚀雅丹(雅丹地貌)。
地貌学复习资料.doc
地貌学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名词解释1、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2、顺地貌:原有的褶曲构造未经破坏或微破坏时,构造形态与地貌形态基本上是一致的。
3、河床:河床是河谷中最低的常年载有流水的部分。
4、河漫滩:河漫滩是高出河床的平坦谷地,但洪水期可淹没,故又称洪水河床大型河漫滩也称河岸冲击平原。
5、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而成的一种奇闻现象,总称为喀斯特。
6、荒漠:是指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植物稀少,及岩石裸露或砂砾覆盖地面的自然地理景观。
7、磨蚀作用:是冰川中所携带的岩块,以巨大的动压力研磨冰床基岩的一种作用。
8、断层海岸:断层构造线与海岸线平行,断层直接通过海岸带,海岸线挺直,海崖俊俏,水下岸坡极陡。
9、台地:是高出当地平原的高地。
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的称为低台地,大于100米的称为高台地。
10、崩塌:是斜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坠落的现象。
它广泛出现于山坡、河湖岸、及海岸上,是一种突发性的灾害。
11、荒漠化: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过程。
12、荒漠化的类型:岩漠、砾漠、沙漠、泥漠。
13、根据冰川的形态、规模和发育条件,现在冰川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山岳冰川和大陆冰川。
14、根据海底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可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洋中脊、15、世界海洋中最大的地貌单元式大洋盆地。
16、影响地貌的主要因素有营力因素、构造因素、岩石因素、时间因素。
17、外力地貌可分为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
18、构造地貌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而成的地貌。
按其规模大到小可分为三级:一级全球构造地貌;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
19、营力是地貌形成的动力,它分为内营力和外营力两种。
20、平原的构造成因有两类,第一类是冲击平原,第二类是侵蚀平原。
地貌学考试大纲
《地貌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二、地貌学的发展和现状三、地貌学的实践意义考核知识点:(1)地貌学的研究对象(2)地貌学的实践意义考核要求:1、掌握内容:地貌与地貌学概念、地貌发展的基本规律,地貌学发展简史2、理解内容:地貌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3、了解内容:地貌学的实践意义。
4、重点及难点:△地貌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内外营力的概念及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第二章:构造地貌第一节全球构造地貌一、地球的形状二、大陆与洋底三、全球地貌的形成四、内、外力作用的关系第二节海底构造地貌一、洋底构造地貌二、大陆边缘地貌第三节陆地的构造地貌一、陆地构造地貌分区二、陆地构造地貌类型三、地质构造地貌考核知识点:(1)内外力作用的关系(2)地质构造地貌考核要求:1、掌握内容:地壳的结构:基本概念;海陆的基本轮廓及其成因;大陆与海洋地貌,地质构造地貌。
2、理解内容:陆地构造地貌和洋底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地质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与成因。
3、了解内容:构造地貌的等级。
4、重点及难点:大陆边缘地貌和地质构造地貌。
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第一节风化作用与风化壳一、风化作用和风化壳的概念二、风化作用的类型与风化壳的剖面特征三、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第二节坡地重力地貌一、坡地重力地貌的概念与主要类型二、滑坡的概念、滑坡的地貌特征三、古滑坡的识别考核知识点:(1)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壳的剖面特征。
(2)古滑坡的识别标志。
考核要求:1、掌握内容:风化作用的概念和风化作用的类型,坡地重力地貌的概念,坡地重力地貌的主要类型。
2、理解内容:滑坡的概念、滑坡的地貌特征。
3、了解内容:风化壳的概念,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掌握风化壳剖面的垂直分带性4、重点和难点:风化作用的类型与风化壳的剖面特征,滑坡的概念、地貌特征及古滑坡的识别。
第四章流水地貌第一节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一、坡面径流的概念二、坡面径流形成过程内容三、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第二节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一、沟谷的发育阶段二、洪积扇的概念、洪积扇的纵剖面特征三、泥石流的概念、形成条件第三节河流的作用一、河道水流的运动特征二、弯道环流的特征与形成三、河流侵蚀的概念与主要类型四、河流搬运的主要方式第四节河流地貌一、河谷形态特征二、河床纵剖面、侵蚀基准面、溯源侵蚀、平衡剖面等基本概念三、冲积河床的平面形态特征四、河漫滩的概念及河漫滩的二元结构五、阶地的概念、成因和类型第五节河口地貌一、河口的概念及河口区分段二、三角洲的概念及形成条件、发育过程和沉积结构三、三角洲的分类第六节流域地貌一、河流袭夺及地貌特征二、戴维斯的侵蚀旋迴学说考核知识点:(1)洪积扇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条件(2)河流的侵蚀方式(3)河漫滩的二元结构(4)阶地的成因类型(5)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及分类(6)流域地貌特征考核要求:1、掌握内容:洪积扇的概念和洪积扇的纵坡面特征,泥石流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河流的侵蚀方式及相关的概念,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三者之间的关系,冲积河床的平面形态特征,河漫滩的概念和河漫滩的沉积结构,阶地的概念、类型与成因,三角洲的概念、形成条件、沉积结构与主要类型。
(完整版)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复习资料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研究对象:地表的地形,即地貌。
2、研究内容研究地貌的形态特色、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及其散布规律。
地貌的形态特色:如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及各种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
地貌的形成发育原由:内营力作用、外营力作用,地表岩性,时间。
地貌的演化: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等阶段。
地貌体的内部结构:切割型、叠置型、切割-叠置型、叠置 -切割型。
在地貌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内外营力的作用表现:1)地貌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营力使得地表变得起伏,外营力使之夷平。
2)在详细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段内,内外营力的强度是不一样的。
山地高原区内营力强度大,平原盆地域外营力强度大。
3)但从长时间看,内外营力作用是处于均衡状态的。
坡地重力地貌什么是坡地重力地貌?斜坡上不稳固的块体或风化碎屑物在重力作用下向斜坡下方运动所产生的地貌。
坡地重力地貌的发生大概可分两个阶段:坡地上基岩物质的风化;坡地上物质向下坡方向的运动。
风化作用分哪几种种类?1、物理风化作用发生方式:卸荷释重、冰楔作用、盐楔作用、温度变化所致的涨缩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发生方式:水化、水解、碳酸化、氧化等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发生方式:生物物理风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一:倒塌及其种类1:什么叫倒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迅速向下坡方向挪动的地貌过程。
2:倒塌的种类?按发生的地貌部位,可分为山崩、塌岸、散落。
按坡地的物质构成不同可分为:基岩倒塌、堆积物倒塌、表层风化物倒塌等。
二:倒塌形成的条件1:地形条件:坡度一般要大于岩屑的休止角,往常要大于33o;坡地的相对高度大于50m 时,可发生大型倒塌。
2:地质条件:脆弱面与坡面的偏向和倾角的关系不同,斜坡发生倒塌的可能性是不同样的。
3:天气条件:温差较大,降水许多的地域易发生倒塌。
4:地震、激烈的融冰化雪5:人工开挖边坡*休止角 :岩屑的摩擦力与下滑力相等时的斜坡坡角 .脆弱面:岩石中力学性质较差的面,如断层面、节理面、地层层面等。
【超全】地貌学期末复习资料
地貌学期末复习资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分章复习,共8章;第二部分:重点整合复习)第一部分:分章复习,共8章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地貌:指地球表面由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塑造而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2.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3.海拔:指地面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我国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大地水准面,即我国海拔的起算面。
4.高差:两个地点海拔之差,高差是表示地势起伏大小的指标。
5.起伏高度:指山脊(顶)与其顺坡向到最近的大河(流域面积大于500km2或到最近、较宽的(宽度大于5km)平原或谷地的交接点的高差。
6.平原:指地面较平整(一般平均坡度小于7°),最高点一般在边缘,且一般没有坡度大于10°和高差大于30m的坡坎形态。
7.台地: 具有较陡的台坡(一般坡度大于10°)和坡度较缓的台面(一般坡度小于7),台面水平投影面积一般大于台坡投影面积,台坡高差大于30m的形态。
8.丘陵:指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其高差一般小于200m。
9山地:指地势相对高起、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其海拔一般大于500m、高差大于200m。
10.内营力: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
11.外营力: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起的作用。
二、掌握用基本地貌形态分类指标划分地貌类型的方法①平原(Plain)是指地面较平整(一般平均坡度小于7°),最高点一般在边缘,且一般没有坡度大于10°和高差大于30m的坡坎形态。
②台地(Platform)是指具有较陡的台坡(一般坡度大于10°)和坡度较缓的台面(一般坡度小于7°),台面水平投影面积一般大于台坡投影面积,台坡高差大于30m的形态。
台坡高差小于100m的一般划为低台地;大于100—200m的划为高台地。
③山地是指地势相对高起、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其海拔一般大于500m、高差大于200m。
地貌学考试复习资料.doc
1.影响风化壳发育的条件(1).气候条件不同的气候条件K,具有不同的水热条件,风化壳的发育阶段和风化壳的类型均不一样,使得风化壳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①极地和高山寒冷气候区:岩屑型风化壳②温带半干旱和沙漠地带:硅铝-氯化物-硫酸盐型风化売③温带草原气候:硅铝-碳酸盐型风化壳④温带森林气候,硅铝-粘土型风化壳⑤热带、亚热带湿热H候:碑红壤风化克(2).地貌条件不同的地貌条件,影响到风化作用及残积物的分布。
在地刖起伏较大、新构造运动较强烈的ill区及地势低洼的地方均不利于风化壳的发育,只有在准平原上、分水岭的鞍部以及较平识的地区,才冇可能发育成巨厚的残积型风化壳;高大ill区会形成风化壳类型的垂直分带性。
(3).岩性和吋间母沿的成分影响风化壳的发育。
风化作用时间直接影响到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2.流水侵蚀地貌的演化(以戴维斯侵蚀循环学说为例)在对美国西部地区大规模调查的基础上,戴维斯(W.M.Davis,185()—1934)提出了“解释性的地貌描述法”与“侵蚀轮PI”理论等,认为:一个地区的地貌发育是构造、营力和时间的函数,在构造抬开的葙础上,外动力侵蚀剥蚀作用下,该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吋间)可以分为幼年期、壮年期勾老年期等几个地貌发育阶段。
每一轮W即从构造抬升到再次达到老年晚期,全区呈现和缓波状起伏准平原状态,大约需耍几百万年到几千万年之久。
(1)幼年期只有很稀疏的短小河流,河谷不深、谷底狭窄。
河流之间有开阔平坦的高地。
随河流深切、水系加密,地而被强烈切割。
此时河流比降敁大,常发育陡坎和瀑布。
横剖浙成V 形谷,谷底狭窄,无河漫滩,谷坡陡峻,原先河谷间幵阔尚地被分割成起伏很人的山岭。
(二)壮年期河流转为侧向侵蚀,形成宽阔河谷,谷底发育自由曲流和河漫滩。
河流纵剖面先后达到平衡剖面。
原始高地全部被蚀去,地形起伏越趋和缓,并广泛发育风化壳。
(三)老年期河谷更加拓宽,河漫滩和自由曲流发育分水岭更加和缓,敁终形成波状起伏的准平原,准平原上仅冇一些抗蚀性强的坚硬岩石组成孤立的丘地,称蚀余山。
地质与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地质与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地质与地貌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关系?首先,地质地貌学为农业区域规划和农田基本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在研究土壤的形成发育与改良利用方面,地质地貌学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第三,农业用水方面第四,农用矿石的开发利用方面第五,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人类环境的保护治理最后,不断日益频繁出现的资源与环境问题2.滑坡的预报与防治?按照滑坡预报的时间及滑坡的发展,可以分为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滑预报。
对于过陡山坡或人工开挖的陡坡,平时要注意观测,在台风暴雨期间应作为安全转移的重点,并加强观测,根据引起滑坡的因素、发展阶段和特征,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常用排水、削坡、减载、反压、灌浆、锚固、支挡等办法,使山坡趋于稳定,不发展到滑动阶段,或使滑动时间推迟,有利于转移人畜和设备,尽量减少滑坡造成的损失。
3.矿物集合体的形态?显晶集合体:用肉眼或放大镜可以分辨出各个矿物颗粒界限的,叫显晶集合体,常见的形态有: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由针状、柱状矿物平行排成纤维状或由一点向外呈放射状排列片状、磷片状集合体:有片状晶体集合而成,如云母粒状集合体:由粒状晶体集合而成,如方解石及黄铁矿致密快状体:由极细粒矿物所形成的集合体,表面致密均匀,肉眼不能分辨晶粒彼此界限,如石英、黄石等隐晶或胶态集合体:这类集合的个体,肉眼难于分辨,多为地表形成的矿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核体:结晶质或胶质围绕某一中心向外沉积而成的瘤状体,如豆装赤铁矿、肾状赤铁矿钟乳状体:指形同葡萄状、肾状、乳房状、石笋状的矿物集合体4.形成泥石流的条件?第一是流域内具备丰富的固体物质,这此物质又多由崩坍、滑坡所造成第二是水分,水分不仅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泥石流的搬运介质,水对固体物质起侵润饱和作用,使之达到流塑状态。
减少了与沟床的摩擦力,从而为泥石流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第三要使泥石流体推移下行,还需要有比降较大的沟床纵坡,坡峻的沟坡和比降较大的沟床,有利于快速形成泥石流,并使其迅猛下泄5.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类型:岩石的风化作用按作用因素和作用性质的不同,分为物理分化,化学分化,生物分化三大类。
地貌学期末复习资料
地貌学期末复习资料地貌学绪论1、地貌学(P1):是研究地球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极其发育规律的科学2、地貌(P1):由于内营⼒和外营⼒的长期相互租⽤,在地壳表⾯形成的不同成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起伏形态。
3、地形(P1):地球表⾯⾼低起伏的形态4、地貌形态构成(P3):⼏何形态要素:地貌⾯:平⾯、斜坡地貌线:两个地貌⾯相交形成的线地貌点: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地貌相交形成的地貌的基本形态和组合形态:由⼀个或⼏个地貌⼏何形态要素组成的⽐较规则的⼏何体。
⼀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个单⼀的地貌过程形成的5、戴维斯“地理循环”理论(P3)(1)地貌的发育要素有三个:构造、时间、营⼒(2)地貌的发育阶段:幼年期、壮年期、⽼年期构造地貌1、构造地貌(P5):主要由岩⽯圈构造运动⽽成的地表形态,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产物,也称内营⼒地貌。
2、构造地貌等级(P5):全球构造地貌——基础⼤地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地貌——叠加3、世界上三⼤活动构造地貌带:(P9)环太平洋⼤陆边缘带:从北美洲和南美洲西海岸的沿岸⼭脉,接亚洲东部边缘的许多群岛,北部从阿留申群岛开始,经千岛群岛、⽇本、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喀利多尼亚岛,直到新西兰。
这⾥集中了世界上60%的活⽕⼭和绝⼤部分的深源地震,并伴有极其频繁的浅、中源地震。
地中海—喜马拉雅⼭脉带:包括地中海和阿尔卑斯⼭脉在内,往东经⼟⽿其、伊朗⾼原、兴都库什⼭、帕⽶尔⾼原、喜马拉雅⼭脉,再延伸接马来半岛直⾄印度尼西亚。
这⾥地震频繁,某些段落有⽕⼭活动。
洋脊裂⾕带:世界各⼤洋洋脊及其轴顶的裂⾕带是地球上绵延最长、宽度极⼤和构造运动活跃的洋底⼭脉。
海底⽕⼭和岩浆喷发溢流普遍,并伴有频繁的浅源地震。
4、⼤洋中脊(P14):⼤洋中脊是⼀条纵贯世界各⼤洋的洋底⼭系,全长约80000km其顶部是⼀条顺⼤洋中脊⾛向延伸的狭长槽⾕,宽仅⼏⼗千⽶,相对深度可达2000m5、海岭(P14):海岭是⼤洋盆地内部⼤型正地形的总称,不包括⼤洋中脊。
地貌期末复习1
1.地貌学的定义: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2.地貌学的研究内容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特征、地貌的成因、地貌的演变过程、地貌的内部结构和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
3.气候地貌学和构造地貌学是重要的两大分支。
5.风化作用定义: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分类:通常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6.物理风化作用产物就是在原地破碎的碎屑物。
其特征主要有:(1)破碎后的颗粒粗细不等,棱角显著,没有层次;(2)多分布在水分岭上或斜坡上;(3)碎屑物的成分与下覆基岩成分一致。
6.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大气和水所引起的氧化、溶解、水解、水化等作用对岩石的分解破坏过程。
化学风化作用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变化,转变为地表稳定的新矿物。
这是与物理风化作用的区别。
7.化学作用的产物及特点:由化学风化作用残留在原地的产物叫化学残积物。
这些物质往往呈松散状,其成分主要是铁、铝、硅的化合物。
当残留物中铁质少,铝质多时,就形成红色粘土,称为红土。
8.干旱荒漠地带风化特征: 长期处于物理风化为主,因为日照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昼夜温差大,盐类易于结晶,故以热力和盐风化为主的物理风化旺盛,化学风化较弱,盐类不易淋溶。
9.残积物:岩石经风化后,部分物质和元素被迁移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堆积物称。
风化壳:由残积物组成的风化岩石的表层。
风化壳上部具有一定肥力和发生结构的疏松土层称为土壤。
10.残积物的特征残积物是岩石风化形成的,它有如下特征:a. 岩性特征:岩性决定于下伏基岩。
b. 粒度特征:物质大小混杂,分选性极差c. 结构特征:分层残积物的类型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可分四种类型:a. 碎屑残积层b. 富钙残积层c. 富硅铝残积层d. 富铝残积层11. 崩塌及其特征陡峭山坡上的岩体,土体或碎屑层,主要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脚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的现象,称为崩塌。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及其形成演变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地貌学中,有一些基本原理是我们需要掌握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些原理。
1. 内外力平衡原理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是由内外力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内力主要包括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如地壳运动、地震等;外力主要包括风、水、冰等自然力的作用。
内外力的平衡与不平衡将直接影响地貌的形态和变化。
2. 侵蚀与沉积原理侵蚀是指外力对地表物质的破坏和搬运,而沉积则是指搬运的物质在某一地点沉积下来。
侵蚀和沉积是地貌形成和演变的基本过程,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地球表面的形态。
3. 动力学平衡原理动力学平衡原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地貌形态在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平衡是由内外力的平衡、侵蚀和沉积的平衡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动力学平衡是地貌演变的一种基本状态,但并不意味着地貌形态不会发生变化。
4. 断面均衡原理断面均衡原理是指在侵蚀和沉积作用下,地表断面的形态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稳定。
断面均衡是指断面的形态和坡度在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它是地表形态演变的一种基本规律,但并不意味着断面形态不会发生变化。
5. 地貌演变周期原理地貌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周期才能形成现今的地貌形态。
地貌演变周期是指地貌形态从形成到消失所经历的时间。
不同地貌类型的演变周期各不相同,但总体上可以分为漫长的地质周期和较短的气候周期。
6. 地貌分类原理地貌分类是将地球表面的形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和分类。
地貌分类可以根据地表形态的性质、成因、发育阶段等不同因素进行划分。
常见的地貌分类包括山地、高原、平原、河流地貌、冰川地貌等。
7. 地貌系统原理地貌系统是指由相互关联的地貌要素所组成的系统。
地貌要素包括地貌形态、地貌过程、地貌材料等,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貌系统。
地貌系统原理是研究地貌形成和演变的基本方法之一。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题型及复习重点说明:(1)总分100分。
题型可能包括以下五类,各类型可能所占分数的比例并非最终考试题型分数的比例;(2)该重点并不涵盖所有考试内容,所以复习时除针对重点外,还要阅读和理解课件和教程上的其它内容。
为方便大家复习,复习重点中标出了参考页码等信息,有的有参考答案,但并不意味这些是重点中的重点。
一、填空(每空1分,可能占10分)如:1.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_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_______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起伏形体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空间分布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2.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______动物群,中更新世的______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
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泥河湾动物群,中更新世的周口店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
二、判断题(每题1分,可能占10分)如:1.地貌学属于地球科学,而第四纪地质学属于历史地质学。
(对)2.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大陆冰盖地区可以经常看到冰斗地貌。
(错)三、名词解释(每组3-5分,可能占20分)如:1.顺构造地形与逆构造地形:地形正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称为顺构造地形。
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
2.准平原/夷平作用/夷平面:山地经外力作用剥蚀,变成较平坦的地区,这种近似平原的地形叫做准平原。
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
地壳运动处于上升时,使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又会受到侵蚀破坏变为山地,但在山顶部分还残留着古平原面,这种地形就称为夷平面。
如果山地曾发生多次间歇性上升,则会形成若干个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夷平面。
(完整word版)地貌学期末复习知识
地貌学期末复习1、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其成因,形成年代,分布和演变规律的科学。
2、全球性构造地貌基本特点:地形高差起伏悬殊,新生代岩层发生显著形变错位,火山与岩浆活动强烈,岩层显著变质,以及频繁的地震活动等。
3、构造地貌分几级:①一级:大陆和洋盆。
②二级:山地和平原、高原和盆地。
③三级:地质构造地貌。
4、海底地貌基本类型:分为洋底构造地貌和大路边缘构造地貌。
洋底又分为大洋中脊和大洋盆地。
5、地质构造地貌:①断裂地貌。
②褶皱地貌。
6、风化作用基本类型:风化作用的实质:岩石本身离开地壳深处高温、高压的条件,在露出或接近地表后,为了适应地表常温、常压的新环境而必然发生的一种变化过程。
分为:①物理风化作用。
②化学风化作用。
③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7、水解作用:水解作用是指矿物与水发生反应而分解的作用。
8、水化作用:水化作用是指水与一些不含水的矿物相化合,水参与到矿物的晶格中去,改变了原来矿物的分子结构,形成新的矿物。
9、影响风化壳(风化作用)的基本因素:风化壳概念: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的疏松表层称为风化壳。
影响:气候,地貌,岩性和构造以及风化壳的发育时间。
10、坡面水流:坡面净流是地表流水形成的初期阶段,它具有水层薄,流速小,作用时间和流程短等特点。
11、水土流失12、洪积扇:自沟谷出山口后,坡降骤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出锥或洪积扇。
13、泥石流:泥石流为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现象,是由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组成的一种特殊洪流。
14、泥石流分类:①根据泥石流的物质结构和流态特点,分为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两类。
②按照引起泥石流的激发因素,可分为冰川泥石流、暴雨泥石流和地震泥石流等类型。
③根据泥石流物质组成的差别,分为泥流,泥石流和水石流三种类型。
15、泥石流形成条件:①大连松散固体物质。
②暴雨和洪水。
③陡峭的沟谷16、河床:河流水平期河水所占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
地貌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坡地地貌1.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2.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砂粒和黏土,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
3.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
崩塌堆积地貌: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称倒石堆(岩屑堆)。
倒石堆的平面形状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有时好几个倒石堆连接在一起呈带状。
倒石堆的表面纵剖面坡度除与岩屑本身的休止角有关外,与岩屑下部基坡的坡度大小也有很大关系,基坡缓,倒石堆的坡度也缓。
P11页图4.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坡面整体向下滑动。
形态特征:滑坡体、滑坡面、滑坡壁、滑坡裂隙、滑坡阶地和滑坡鼓丘。
第三章河流地貌1.横向环流(P21):在弯曲河道中,从凸岸由水流面向凹岸的水流(表流)和从凹岸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横向环流。
可分为四种:单向横向环流、底部汇合型横向环流、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复合型环流。
2.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移动的作用,叫河流搬运作用。
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
3.河床纵剖面: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
河床横剖面呈一低洼槽形。
从源头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连线。
4.河床纵剖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5.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1)水文情况的改变可使河流中水量、水流流速和含沙量变化,使河床发生侵蚀或堆积。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整理南京大学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整理绪论1、何为地貌?地貌学的定义是什么?答:地貌,又称地形,系固体地球表面(通常简称地表)起伏状态的总称。
地貌学,是研究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固体地球表面的物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空间分布等规律的科学。
2、地貌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地貌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地貌形成演化的过程和机制,即在某种力(内营力或外营力)的作用下,地表物质的运动及其变化。
3、地貌研究的意义何在?(1)在于“地貌”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气-地、水-地、生-地之间的界面。
①地球表层系统通过该界面来发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地貌”还作为因素之一,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着各圈层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及其所谓的相互作用。
(2)地貌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地貌”是人类生存的依托及一切活动的基地。
①可以在实践上为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环境管理、灾害预防、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服务。
②地貌可以为诸如农业方面、工程方面、矿产勘探方面提供更好的科学根据。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1、什么叫风化作用?何为残积物?答:①出露地表的岩石,在太阳能、大气、水和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崩解和破碎,变为松散的碎屑物,甚至产生新的矿物。
这种在原地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称为风化作用。
(其结果:形成残积物和风化壳)。
②残积物是指地球表面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以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堆积物。
它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运动,其化学成分与母岩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
又称残积相堆积物,是第四纪陆相沉积的一种成因类型。
2、何为风化壳?什么是红色风化壳(或砖红壤风化壳)?我国南北方风化壳的颜色为何不同?答:①风化带的深度由于风化作用的因素、方式和强度的不同而不同,从地表向地下依次出现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和弱风化带,以致在垂直剖面上形成具有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多层残积物。
这些残积物所组成的整个复杂剖面的总体,称为风化壳。
②红色风化壳是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作用进行到晚期阶段的产物。
地址与地貌期末考试复习要点:重点
一、名词解释:3、重力异常:由于地球表面起伏相差很大,各地区的岩石种类与构造不一样,导致实地测量的重力值与正常重力值不相符合。
【4】地热增温率:每向下加深100米温度升高的数值。
5、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
【6】磁倾角:磁针直立,磁针与水平面的夹角。
7、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的百分比、【8】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9】矿物:天然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晶体构造和化学组成的物质。
【10】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方向裂开。
【12】岩浆:处于地壳深处和上地幔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富含挥发性成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13、岩浆作用:岩浆向着地壳上层压力减小和温度降低的方向移动的过程。
14、地垒:两组断层之间的岩块上升,两侧岩块下降的正断层组合15、地堑:两组断层之间的岩块下降,两侧岩块上升的正断层组合16、猪背脊:倾斜岩层的倾角超过30度17、单面山:倾斜岩层的倾角小于30度19、夷平面:被新构造运动抬升,后又被风化,多蚀,残留下来的大致相同高度的平面。
20、地震:大地的快速震动。
21、震中:震源与地面正对着的地方。
22、震级:反映地震能量大小23、烈度:反映地震时地面受破坏的程度24、方山:顶部由坚硬的新的岩层覆盖,即使受强烈的侵蚀分割后,顶部仍保持平坦状态,并保护了下部松软岩层。
【25】褶皱:岩层受力后,发生塑性变形的结果。
【26】节理:岩石中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27】断层:岩层受力后,两侧的岩层有显著位移的断裂。
【28】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29、残积物:岩石经过风化后,残留在地表的松散堆积物。
【31】风化壳:由就地堆积和经过搬运的风化物质所构成的地壳松散表层36、向源侵蚀:侵蚀方向不断向源头进行37、倒石堆:崩塌下来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都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山麓地带38、坡积物:坡地上端分水岭以及坡面上受到片蚀作用,被冲刷的岩屑物质搬运到下坡地段沉积下来39、坡积裾:山麓下各处的堆积物相连如裾40、河谷:由河流长期侵蚀和堆积作用塑造而成的底部经常有水流动的线状延伸凹地41、河床:河谷中平水期被水占据的部分42、河床纵剖面: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底部最深点的连线43、侵蚀基准:限制河流下蚀的那个点44、地方性侵蚀基准:某一条河流的某一段或某一时期,下切侵蚀的某一个面45、牛轭湖:洪水来临时,河流彼此较接近的地方,洪水冲出河槽,裁弯取直,被遗留下的一段弯曲河床与原来河流隔离形成湖泊46、河漫滩:平水期水流所不能覆盖的区域47、河口“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的地方48、三角洲:河口处泥沙堆积呈扇形向海伸展,所形成的冲击平原49、水系: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组成的河流系统50、分水岭:分隔两个不同水系及流域的河流源头高地,这个高地常呈曲折而不规则的长条状51、流域:一条河流所有水系的汇水面积52、冰期:地球上地球显著变冷时期,极地或高山冰盖扩大,并向中纬推进从而引起生物迁移和部分绝灭时期53、河流袭夺:分水岭的降低与移动,向源侵蚀能力较强的河流,最后将切穿分水岭而夺取另一条位置较高的河流上源,扩大其流域面积54、间冰期:介于两次冰期之间,气候温暖,大陆冰盖缩小,并向极地后退,同样引起生物迁移,但伴之以生物繁荣的时期55、新月形沙丘:在一年中稳定的单风向作用下,并有足够沙量供应条件下,形成的平面形如新月的沙丘56、荒漠:气候干旱,地表裸露,植物稀少的地带57、风积地貌:被风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成的地貌58、风沙地貌:风对地表松散碎屑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地貌59、冰川:冰川冰在其本身的压力作用下能够沿山谷及斜坡流动60、雪线: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界限61、海岸带: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62、海蚀崖:向海呈陡斜或垂直的陡壁63、海蚀平台:向海微倾的平坦基岩台地64、水下沙坝:由波峰发生局部破碎,波能减小,泥沙因而堆积下来形成的65、离岸堤:水下沙坝露出水面形成的【66】阶地:被抬升的洪水期不能被淹没的河漫滩矿物:1、橄榄石:同晶类替代、孤立岛状构造、粒状集合体、颜色为橄榄绿色、结晶面玻璃光泽、断口是油脂光泽、硬度6-7、易风化破碎2、辉石:四面体呈单链、短柱状、断面呈边形、集合体致密粒状、颜色为黑绿或黑褐少数为褐色、玻璃光泽、硬度6.5-7.5、两组中等解理夹角为87度和93度3、角闪石:双链状构造、长柱状、断面为六边形、纤维状和粒状、玻璃光泽、硬度5-6、两组解理夹角为124度和56度4、白云母:硅氧四面体呈片状、2:1型二八面体、同晶类替代、极完全解理、有弹性、结晶面玻璃光泽、解理面珍珠光泽、硬度2.5-35、黑云母:2:1型三八面体、同晶类替代、无胀缩性无滑感、硬度2.5-3、易风化6、滑石:2:1型三八面体、无同晶类替代、有滑感、极完全解理、硬度17、高岭石:1:1型二八面体、无同晶类替代、无胀缩性、阳离子交换量较低、干土是无断裂8、正长石:架状构造、同晶类替代、短柱状、卡氏双晶、玻璃光泽、两组解理正交、硬度6、多数为肉红色少数灰白色9、石英:架状构造、无同晶类替代、无解理、断口油脂光泽、硬度7、多为灰白色10、方解石:三组完全解理,解理面玻璃光泽、硬度311、白云石:三组完全解理,解理面玻璃光泽、硬度3.5-4、稀盐酸不起泡12、菱镁矿:三组完全解理,解理面玻璃光泽、硬度4-4.5、热酸才反应13、黄铜矿:块状或粒状集合体、深黄色、金属光泽、硬度3-4、无解理14、黄铁矿:粒状集合体、条痕为黑色或褐色、金属光泽、浅黄红色、硬度6、无解理15、赤铁矿:半金属光泽、块状或鲕状集合体、条痕红色、硬度2-2.5岩石:岩浆岩类一、超基性岩:1、橄榄岩:岩浆岩、超基性岩、深成岩、中粒到粗粒、块状二、基性岩:2、辉长岩:岩浆岩、基性岩、深成岩、中粒到粗粒、块状3、辉绿岩:岩浆岩、基性岩、浅成岩、斑状细粒、块状4、玄武岩:岩浆岩、基性岩、喷出岩、玻璃质,隐晶质,斑状、气孔,流动按照上面的例子三、中性岩:闪长岩、闪长玢岩、安山岩四、酸性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五、粗面岩:正长岩、正长斑岩、粗面岩沉积岩类一、碎屑岩:【1】砾岩类:1角砾岩:碎屑物为棱角状或次棱角状2砾岩:碎屑物为圆状或次圆状【2】砂岩类:1石英砂岩:石英碎屑含量90%以上2长石砂岩:长石碎屑含量大于25%,石英含量小于75%3硬砂岩:岩石碎屑含量大于25%,石英含量小于75%,长石含量小于10%【3】粉砂岩二、黏土岩:【1】粘土:【2】页岩:平行分裂的层理状构造三、生物化学岩:【1】碳酸盐岩:1、石灰岩:方解石含量在50%以上:①耳状石灰岩:断面有耳状形状②竹叶状石灰岩:断面具有竹叶状形状2、白云岩:白云石含量在50%以上3、泥灰岩:石灰岩或白云岩中泥质达到25%-50%【2】硅、磷质岩:燧石岩四、变质岩:【1】板岩:矿物颗粒极为细小,在板理破裂面上可见绢云母或绿泥石的鳞片【2】千枚岩:具有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3】片岩:片状构造【4】片麻岩:具有明显的片麻状构造或条状构造【5】大理岩:具有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6】石英岩:坚硬致密,光泽较强【7】角岩:块状构造,无片理构造,有的呈斑状变晶结构1、风化阶段以及风化壳类型:阶段:①机械破碎为主的碎屑阶段:岩石风化的初级阶段,物理风化占优势,最易被淋湿的氯和硫都在移动②钙淀积或饱和硅铝阶段:物、化风化都较强,存在大量碳酸钙淀积,黏土矿物以蒙脱石和伊利石为主③酸性硅铝阶段:化学风化强,硅酸盐部分分解,风化壳为酸性,黏土以高岭石为主④铝的阶段:化学风化十分强烈,黏土矿物被破坏,残留下的只有铁与铝的氧化物,风化壳为红色类型:⑴氧化系列:碎屑型风化壳、碳酸盐风化壳、硅铝风化壳、富铝风化壳、含盐风化壳⑵还原系列2关于喀斯特的问题:概念:有溶解能力的水溶液对碳酸盐岩和硫酸盐岩等可溶类岩石的溶蚀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地貌等现象的总称发育的基本条件:①可溶性岩石②有溶蚀能力的水③岩石的透水性④循环交替的水流影响发育的因素:①气候因素②构造的影响③地层的组合、厚度及产状的影响地貌:①石芽与溶沟:地表水沿着可溶岩层面裂隙或节理流动,溶蚀和冲蚀形成许多凹槽和坑洼,凹槽为溶沟,沟间突起的石脊为石芽②漏斗:规模较小的封闭状洼地、有的呈漏斗状,底部常有黏土与碎石堆积③落水洞:地表水丛谷地流入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通道④干谷和盲谷:干谷:由于地壳上升,水流流入落水洞或溶蚀漏斗转入地下而遗留在地表的干涸河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学1、地貌:地球表面(包括海底)的各种形态。
由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而形成。
2、主要风化壳类型及其特征(书36 表)3、重力地貌的概念:坡面上的风化碎屑和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体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
4、块体运动的概念: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快提醒是,故也称为块体运动(包括崩塌,滑坡,蠕动。
)5、蠕动的概念:蠕动主要是指土层、岩层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控制下,顺坡向下发生的十分缓慢的移动现象。
6、崩塌:陡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快速下移,在坡脚处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
崩塌的类型:崩塌(山崩)、散落(落石)、坍岸7、滑坡的概念: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它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
8、滑坡的地貌特征(书46图!!):滑坡体、滑动面或滑动带、滑坡后壁与滑坡台阶、滑坡舌与滑坡鼓丘、滑坡湖与滑坡洼地、滑坡裂缝11、地面流水的概念:地面流水是指陆地表面流动着的液态水。
它们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从高处向地处流动。
地面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来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12、坡面径流具有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由坡面径流所发育的地貌类型:①不明显冲刷带②冲刷带③淤积带13、坡积裙:是由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坡积物所组成的。
自坡积裙的顶部向前缘,机械组分由粗变细。
碎屑物的磨圆性差,分选性不好。
14、沟谷的概念:沟谷是暂时性现状水流侵蚀的结果,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的草原或者山麓地带为常见。
15、沟谷发育与形态:纹沟→细沟→切沟→冲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6、洪积扇:①形态与成因:每当暴雨或冰雪大量融化时,巨大的洪流流出出口后,迅速展开成辐射状散流,加上一部分水渗入地下,水流搬运能力随之大减,大量砾石、沙泥发生沉积,形成一个以沟口为中心的半圆形扇状堆积体,称之为洪积扇。
②结构:积扇出山口部位叫扇顶,扇的外围边缘部分叫扇缘,从扇顶到扇缘之间地带叫扇中,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
由扇顶到扇缘的地形剖面线呈一下凹形,③气候变化,构造运动对其发育的影响17、河流侵蚀:①下蚀(也称下切侵蚀、垂直侵蚀):流水加深河床与河谷的作用。
通常把海平面作为河流下蚀的终级基准面。
a. 河流的发育初期b.上游②侧蚀(也称侧方侵蚀、旁蚀):流水拓宽河床与河谷的作用。
侧蚀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凹岸受蚀,凸岸堆积。
河流的侧蚀作用使河床发生侧向迁移,并导致河曲的发育。
* 河流的下蚀和侧蚀经常是同时进行的。
a.河流的末期、后期b.下游③溯源侵蚀(也称向源侵蚀):向源头的后退侵蚀,实际上是河流下蚀作用在源头或河床坡度突然转折处(瀑布、裂点)向上发展的结果。
向源侵蚀的结果使河床伸长。
18、河流的搬运:河道水流携带泥沙及溶解质,并推移床底沙砾的作用称为河流的搬运作用。
方式:①推移:泥沙颗粒沿河底滚动、滑动或做跳跃运动。
②悬移:水流中夹带较细小的泥沙以悬浮状态进行搬运。
③溶解质搬运:河流除以推移及悬移形式搬运泥沙外,还带走溶解于水中的溶解质。
19、河谷地貌(图!!)20、侵蚀基准面的概念:河流的下切侵蚀深度不是无止境的,通常是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水平面称为河流的侵蚀基准面。
侵蚀基准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1、浅滩与深槽浅滩:泥沙或砾石堆积体,枯水期可露出水面,而平水期没入水中,如(图!书63):边滩、心滩、沙埂(也称航道浅滩)深槽:浅滩之间,水深较大的河槽部分。
22、壶穴是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
23、河床的平面形态:①顺直微弯型:河段顺直或弯曲,河床曲折率小于1.5.多分布于比较狭窄的顺直河谷,或两岸抗冲性强的河谷中。
②弯曲型(曲流型或蜿蜒型)弯曲型河床是最常见的河型。
河床曲折率等于或大于1.5。
多分布于河谷宽广、坡降平缓、河岸较低,并由二元结构组成的谷底。
主要特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自由曲流:冲积平原的弯曲型河床,河床不受河岸的约束,可以自由地在宽广的谷底迂回摆动深切河曲:分布于山地区。
通常原来就有弯曲的河道,由于后期地壳上升,导致河流下切而成。
③分汊型(江心洲型)④散乱型(游荡型):是严重堆积型河床。
黄河下游孟津至高村段为典型的散乱型河床。
24、河漫滩的二元结构:下部为较粗的河床沉积物(河床环流形成),下部为较细的河漫滩沉积(洪水堆积形成)。
25、河流阶地的概念: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上升或气候剧变,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似于阶梯状地形,即河流阶地(在洪水期也不会被淹没)。
26、阶地的类型(图!!书71):根据阶地的结构和形成作用性质分为:①侵蚀阶地②堆积阶地a.上叠阶地b.内叠阶地c.基座阶地d.埋藏阶地由于岩层产状和岩性影响,以及由于河流及块体运动本身作用可形成:①构造阶地②河曲阶地③河流袭夺阶地④冲击锥、洪积扇阶地⑤滑坡、泥流阶地27、河口及其分段(图!!)28、三角洲的分类,据形态差异,可分为:①鸟足状三角洲:多形成于汉流发育的弱潮河口,形成鸟足,因而岸线极曲折。
(密西西比河)②尖头状三角洲:三角洲呈尖头状向海凸出,岸线平直,沿岸发育沙嘴或沙堤。
③扇形三角洲:前缘受海浪作用,岸线圆滑并基本上被沙堤和堡岛封闭。
(尼罗河)④多岛型三角洲:形态主要受潮流作用控制,汉流河口多成喇叭形,口门外有长条状潮流沙坝。
29、水系的概念:水系是指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组成的河流系统。
30、分水岭的概念:两个相邻流域间的高地或山岭。
31、河流袭夺的概念(图!!其它各个概念书84):分水岭两侧的河流,侵蚀作用较强一侧的河流先切穿分水岭,抢夺了另一侧侵蚀作用相对较弱河流的现象。
32、戴维斯的地貌侵蚀循环学说:①幼年期是河流迅速深切地面,形成峡谷,并扩展其河谷系统,地面遭受切割,但仍保持着不少上升前原始平坦地面,造成山地峡谷,山顶和缓地地面并存的地貌。
②壮年期是原始上升的高地面被全部蚀去,峡谷因河流侧蚀作用加强,使谷坡逐渐扩展而变成缓坡宽谷,主河(干流)的纵坡面开始达到平衡剖面。
这时地貌上表现为丘陵宽谷。
③老年期则丘陵进一步削蚀降低,河流达到了平衡剖角,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整个地面微缓起伏(准平原),只有个别硬岩地段,因抗蚀性强而保留下来,成为低矮孤立的残丘(称蚀余山)33、喀斯特地貌的概念:凡是发生在可溶性岩石地区的地貌(或: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的地貌)。
34、喀斯特作用的概念:凡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等)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称为喀斯特作用。
35、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喀斯特作用是否能够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力大小。
但是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的影响。
①岩石的可溶性:卤族>硫酸盐类>碳酸盐类石灰岩>白云岩(碳酸镁)>硅质灰岩(沉积岩)>泥灰岩(沉积岩)②岩石的透水性:岩石构造越破碎,岩石纯度越高,岩层越厚,则透水性越好。
③水的溶蚀力:气候越湿越热,水的溶蚀力就越强。
④水的流动性36、喀斯特水的动态(图。
书94)①垂直渗透带(充气带):多生成垂直性洞穴②季节变动带(过渡带):有利于垂直和水平地下溶洞的发育③水平流动带(饱水带):形成规模较大的水平溶洞④深部滞留带(形成地下暗河):发育的地貌只有数量不多的蜂窝状小洞穴。
37、地表喀斯特地貌(图!!):①石芽与溶沟:地表流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时所溶蚀出来的石质小沟,称为溶沟(石沟)。
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称为石芽。
高大的石芽称为石林。
②溶斗和落水涧溶斗:是一种蝶形、漏斗形、圆筒形的小型封闭式圆洼地,直径从数米至数百余米不等,深度一般小于直径。
落水涧: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
形态:a.裂隙状落水涧b.井状落水涧③溶蚀洼地及溶蚀谷地溶蚀洼地:是一种面积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封闭洼地。
一般认为是由多个溶斗连通而成。
溶蚀谷地:即坡立谷。
溶蚀平原:由坡立谷发育而来。
④干谷、盲谷与地下河。
干谷:是喀斯特地区往昔的河谷,但现在已经无水或仅在洪水期有水活动,成为遗留谷地。
盲谷:是一种死胡同式的河谷,其前方常被陡崖所挡,河水从崖下落水涧潜入地下,变为地下河。
⑤峰丛、峰林和孤峰孤峰:指散立在溶蚀谷地或溶蚀平原上的低矮山峰,它是石灰岩体长期在喀斯特作用下的产物。
峰林:它是成群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山峰基部分离或微微相连峰丛:是一种连座峰林,顶部山峰分散,基部相连成一体。
当峰林形成后,地壳上升,原来的峰林变成了峰丛顶部的山峰。
38、溶洞地貌(石钟乳、石笋是咋形成的?书101):39、喀斯特地貌发育阶段:条件:①热带、亚热带②岩层上面不透水,接石灰岩,再接不透水。
早期:地表水系完整,地表岩溶开始发育,形成溶沟,石芽和少量的漏斗,河流作用占优势。
中期:地下水系发育,地表仅存河流主干,地下,地表岩溶发育,形成溶洞,干谷,峰丛,溶蚀洼地等形态,地下水作用占优势。
晚期:岩溶发育由地下转向地表,洞顶多塌陷,水系重回地表,下伏不可溶岩层广泛出露,地表水系占优势,形成溶蚀谷地,溶蚀平原,孤峰等。
40、风沙作用的概念: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所发生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41、风沙流运动的形式:①悬移:悬浮于空气中的流动②跃移:跳跃式运动③蠕移:沿地表互动或滚动42、风沙流的概念:是一种贴近地面的傻子搬运现象43、风蚀作用的概念:风沙对地表物质的吹蚀和磨蚀作用,统称为风沙侵蚀作用。
吹蚀作用:将地表的松散沉积物或者基岩上的风化产物(沙物质)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磨蚀作用:风夹带沙子贴近地面运动时,风沙流中的沙粒对地表物质进行冲击、摩擦,如果岩石表面有裂隙等凹进得表面,风沙甚至可以钻进去进行旋磨,风的这种作用称为磨蚀作用。
44、风蚀地貌的形态:①石窝:是在陡峭的迎风岩壁上,经风蚀形成的许多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
热力风化→小坑→风的磨蚀→石窝②风蚀蘑菇和风蚀柱风蚀蘑菇:发育在水平节理和裂隙上的孤立突起的岩石,经受长期的风蚀作用以后,可形成上部大、基部小、外形很像蘑菇似得岩石。
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的长期吹蚀后,易形成一些孤立的柱状岩石③风蚀谷和风蚀残丘风蚀谷:在干旱荒漠地区,偶因暴雨产生洪流冲刷地面,可形成许多冲沟。
冲沟再经长期风蚀改造,可加深和扩大成为风蚀谷。
风蚀残丘:一个由基岩组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和暂时水流的冲刷,以及长期的风蚀作用以后,原始地面不断缩小,最后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称为风蚀残丘。
④风蚀雅丹:是指未固结,较松散的土状堆积物,经风化作用,暂时性流水侵蚀和风蚀作用,形成与主风向平行的,长条形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的地貌组合。
⑤风蚀洼地45、新月形沙丘的形成过程(横向沙丘):遁形沙堆→雏形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纵向沙丘、沙垄的形成过程(书111)46、沙丘移动方向和方式沙丘移动的方向随着起沙风方向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