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

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

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2008重庆市环境保护局2009年6月1废水排放项目计量单位2007 20081.工业用水总量万吨649039 661356其中:新鲜用水量万吨227908 233701 重复用水量万吨421131 427655 2.废水排放总量万吨134241 145113其中:工业废水万吨69003 67027 城镇生活污水万吨65238 78086 3.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吨251303 241403其中:工业废水中COD 吨105239 101231 生活污水中COD 吨146064 140172 4.氨氮排放量吨24893 23378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吨9778 8331 生活污水中氨氮吨15116 15047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万吨63533 62648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92.1 93.52废气排放项目计量单位2007 20081.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吨 826200 782400其中:工业SO2吨 683060 627238 生活SO2吨 143140 155162 2.烟尘排放量吨 197763 184315其中:工业烟尘吨115872 100978 生活烟尘吨81891 833373.工业粉尘排放量吨 182329 1533014.工业SO2排放达标量吨500276 5139215.工业SO2排放达标率% 73.2 81.96.工业烟尘排放达标量吨102897 908437.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 88.8 90.08.工业粉尘排放达标量吨164951 1443979.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90.5 94.23工业固体废物项目计量单位2007 2008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2087 2311其中:危险废物吨85005 80786 2.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138 149其中:危险废物吨0 0 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万吨1623 1851其中:危险废物吨42293 67673 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万吨29 30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76.7 79.1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万吨163 73其中:危险废物吨38102 20846 6.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万吨192 271其中:危险废物吨4791 11574环境保护投资项目计量单位2007 20081.环境保护投资总额亿元108.20 126.42 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亿元65.70 78.24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亿元10.01 9.74“三同时”项目环保投资亿元13.55 17.94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投资亿元 1.62 1.57工业企业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亿元17.33 18.93 2.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重% 2.6 2.55工业企业污染然治理项目计量单位2007 20081.施工项目数个299 184治理废水个93 70 治理废气个163 86 治理固体废物个7 7 治理噪声个8 8 治理其他个28 13 2.资金使用合计万元100070 97396治理废水万元30203 34832 治理废气万元58654 48838 治理固体废物万元4233 4476 治理噪声万元571 3057 治理其他万元6409 6193 3.本年竣工项目数(个)个260 1706环境管理项目计量单位2007 20081.自然保护区数个51 5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个 4 42.自然保护区面积万公顷91.31 91.313.当年办理的人大、政协议案、提案件553 5184.排污费解缴入库户数/金额户/万元9716/41730 9901/459325.累计发放排污许可证个数个8220 111266.当年做出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数起1678 13677.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个317 357限期治理项目投资亿元 2.51 2.45 关停并转企业个205 1638.设立的科研课题个56 279.环保产业单位个700 72910.设立的建设项目个4274 3980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 100 100 完成环保验收项目数个2318 1377 “三同时”执行合格率% 100 1007环保机构项目计量单位2007 20081.各级环保机构数个373 346市级个11 11 县级个125 126 乡镇个237 209 2.各级环保机构年末实有人数人2381 2396市级人414 419 县级人1571 1738 乡镇人396 239 3.年末实有环境监测人员数人687 749市级人164 170 县级人523 579 4.年末实有环境监察人员数人606 688市级人65 65 县级人541 623。

2015水污染事件整合

2015水污染事件整合

2015水污染事件1. “1亿‘埋单’水事件兰州又传水污染”事件回顾:兰州“4·11”自来水污染事件4月10日17时,兰州市主城区自来水供水单位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检测出出厂水苯含量118微克/升,远超出国家限值的10微克/升。

4月11日凌晨2时,苯检测值为200微克/升,属于严重超标。

“自来水苯超标”事件,致兰州全城断水。

作为兰州市自来水供给单位的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兰州环保局官网显示,目前兰州石化自来水管线周边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修复项目正在环评公示,预计在20115年3月底开工。

环评报告显示,修复项目总投资1.09亿元。

2015年3月4日早上,有市民和网友反映兰州部分城区自来水出现氨氮味,导致味道刺鼻、难以使用。

对此,记者就此事件致电供水单位,但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回应称,近期水质检测都达标,未发现水质异常。

据了解,目前主管单位兰州市建设局有关工作人员正在驻厂监督,该公司也将会持续密切关注和检测水质情况,避免再次对居民造成困扰与不便。

2.重庆两会聚焦水污染治理:确保三峡水库水质安全“2015年重庆市上半年发生6件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中,直接污染长江、嘉陵江的有3件,均为油污泄漏,另外3起分别是物流公司非法倾倒高浓度废水,导致长寿区晏家河受到污染,重庆双丰化工有限公司原料泄漏,导致永川区小安溪受到污染等。

2015年“两会期间”重庆市推进重点次级河流整治,完成都市区20个污染湖库治理。

目前,在积极治理之下,重庆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99.5%。

3.“东方之星不幸陨落阻隔油污避免污染”2015年6月1日深夜11点多,载有458人的客轮“东方之星”突遇龙卷风,在长江湖北石首段倾覆。

海军从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海军工程大学抽调潜水兵力组成140余人的搜救力量,携作业装备紧急赶赴湖北。

展现大国力量!2015.06.07交通部将组织“头七”哀悼活动,以船舶鸣笛、人员默哀的形式,表达对逝者的悼念。

重庆主城九区城市建设适宜性分析

重庆主城九区城市建设适宜性分析

重庆主城九区城市建设适宜性研究GIS软件应用年级2014级专业:地理科学(师范)班级:地理科学2班姓名:艾鑫妍学号:2014051401057目录第一章研究区概况 (2)1.1研究区概况 (2)1.1.1自然 (2)1.1.2人文经济 (3)1.2研究思路与研究意义 (4)1.2.1研究思路 (4)1.2.2研究意义 (5)1.3技术路线 (5)第二章土地利用动态分析 (6)2.1技术流程 (6)2.2研究结果与分析 (7)2.2.1数量动态分析 (7)2.2.2空间动态分析 (8)第三章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11)3.1技术流程 (11)3.2研究结果与分析 (11)3.2.1自然因素 (11)3.2.2区位因素 (15)3.2.3 土地利用因素 (18)第四章建设用地的适宜性分析 (19)4.1技术流程 (19)4.2研究结果与分析 (20)第五章结论 (22)参考文献 (22)第一章研究区概况1.1研究区概况1.1.1自然1.1.1.1地质环境重庆都市区属华蓥山穹褶束,主要构造由一系列北东至北北走向,近于平行的不对称线性褶皱组成,形成一个向北北东收敛,向西南敞开,微向东南弯突的“帚状褶皱束”。

背斜狭窄紧密,呈长条梳状或箱状。

自西向东分布有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龙王洞、铜锣峡、明月峡、南温泉等背斜。

向斜宽敞开阔,与诸背斜共同组成隔挡式构造。

背斜轴部一般为三叠系地层,仅观音峡背斜和明月峡背斜北部高点零星出露二叠系茅口组和龙潭组。

轴部地层由北向南渐新,相应的构造高点的高程也由北向南降低。

向斜轴部多为中侏罗纪上沙溪庙组,低点均为于本区南部,出露上侏罗统遂宁组,蓬莱镇组。

1.1.1.2地貌环境重庆都市区的地貌类型有平坝、台地、丘陵和山地。

本区中山面积72.31 km ²,占幅员面积的1.32%,中山主要分布在本区西北部的华蓥山地区。

本区低山面积2176.81 km ²,占总面积的39.77%,是重庆都市区的主要地貌类型。

2015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5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

流清漂经费11300万元,清理河流漂浮垃圾 17.24万吨,消落区垃圾7.5万吨,河流污染整 治取得阶段成效。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全市35个区县编制 完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并印发实施。开 展潼南区、丰都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督 查。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养殖场600家,完成 163万生猪当量污染治理设施工程整改。
1.4
南岸区
82 17 39 53 143
1.4
北碚区
80 17 36 53 148
1.5
渝北区
80 15 48 53 132
1.4
巴南区
85 18 41 55 143
1.5
两江新区
84 13 50 53 137
1.3
注:国家二级标准(G B3095-2012):S O2年平均值 ≤60μg/m3,N O2年平均值≤40μg/m3,P M10年平均值 ≤70μg/m3,P M2.5年平均值≤35μg/m3,O3日最大8小时平 均值≤160μg/m3,CO24小时平均值≤4mg/m3。
化学需氧量(万吨)
1.28 25.5%
0.50 10.0%
1.14 22.8%
2.09 41.7%
氨氮(万吨)
主城区(城市功能核心区、拓展区)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城市发展新区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图2 2015年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15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 4
措施与行动
深入开展“碧水行动”,出台重庆市《贯 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力 推进“四治一保”工程措施,保障了三峡库 区水环境安全。
黔江区 68 24 30 垫江县 74 14 48
涪陵区 68 22 44 武隆县 73 19 29

直辖市空气污染指数比较分析

直辖市空气污染指数比较分析

直辖市空气污染指数比较分析任雪;任建君【摘要】以重庆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四大直辖市2001-2011年的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为基础数据,建立API空气污染指数模型,计算出各污染物的分指数,并利用模型中的分指数,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污染物各自的权重;根据目前直辖市大气污染的现状,以及主要污染源中的主要污染物的状况,结合各地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改善各直辖市空气环境质量的建议和对策.【期刊名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31)011【总页数】6页(P98-102,108)【关键词】空气污染指数;API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作者】任雪;任建君【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400067;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重庆40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08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四大直辖市都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与工业城市,由于历史和资源禀赋等原因,四大直辖市大气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近年来,北京大气的污染状况相当严重,根据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来看,北京市以81的污染指数排在2011年的中国城市空气污染指数120个城市排行榜的第8位,比上海、天津、重庆的污染指数高出30.65%、9.46%、19.12%,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极不相称,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上海城市经济发展迅猛,人口密度高;城市的空气污染也较严重。

烟尘、浮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侵蚀着这座城市。

而且,呼吸在有污染的空气中会使得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

天津市区域面积较小、人口密度较大、工业分布相对集中,大气污染状况也较为严重,“十一五”期间的监测结果显示,大气主要污染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

重庆主城区历来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等导致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仍然较大,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均高于全国或发达地区平均水平,初步统计重庆市单位GDP能耗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天津、上海的1.1、1.9、1.4、1.6倍,单位工业增加值的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是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1.72、1.14、1.64和1.93倍[1]。

重庆市201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解读

重庆市201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解读

新常态派生新机遇新作为呈现新变化——《2014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重庆市统计局局长蓝庆华《2014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如期发布了。

统计公报展现了过去一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在新常态下谋求新作为、实现新变化,全市经济平稳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增长《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65.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重庆经济同全国一样增速较往年有所放缓,但与其他省市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位居全国第1位,高于全国增速3.5个百分点,经济实现了平稳健康增长。

从经济波动幅度看,全年季度累计增速波动幅度在0.1 个百分点以内,总体处于合理范围。

从经济增长支撑因素看,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从要素保障看,用电量、交通运输、存贷款余额等指标平稳运行,与经济增长相匹配。

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增速放缓适应了调整结构、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就业、居民收入、物价指标处于良好运行态势。

二、区域发展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后,全市相继出台并完善了相关配套措施,各区县也依托自身区位和功能定位要求,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全市各区域初步形成特色发展、差异发展、联动发展新格局,区域发展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2014 年,都市功能核心区服务业发展加快,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了较快发展,渝东北、渝东南两个生态区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生态经济,取得较好成效。

《统计公报》显示,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重心的都市功能核心区加快高端要素集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2%,占比达78.0%,达到全国服务业先进发达地区的水平。

重庆统计年鉴2016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区县户数和人口2015

重庆统计年鉴2016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区县户数和人口2015

20-1 各区县户数和人口(2015年)Households and Population by Region (2015)20-1 各区县户数Households and Popu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 县开 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28.3931.4410.3013.7125.89 23.0740.8814.0917.8434.01 16.8544.8717.0024.6134.59 40.4241.2814.4919.9732.96 20.6544.2017.4720.2637.54 6.8711.77 5.74 6.148.93 24.1639.8617.7517.7531.99 23.3146.5020.8921.9936.37 11.7019.748.268.7316.05 23.6448.1719.7821.8438.89 54.2380.0637.0040.9760.90 38.0064.0327.5334.3548.84 22.8750.4121.6427.8738.25 15.9930.3113.4816.0723.32 14.5025.7711.1213.8819.65 17.6726.4111.9713.0720.1823.2931.5615.0318.9021.4724.0939.8022.1821.5627.53 20.0632.3917.1117.1423.7520-1 各区县户数Households and Popu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 县开 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14.050.7111.050.44 6.9618.590.9210.830.718.3919.02 1.0611.110.677.04 17.060.809.470.55 6.51 17.280.9610.340.758.04 4.250.3313.210.197.71 15.410.728.660.647.67 17.80 1.0110.360.61 6.24 8.390.409.540.29 6.98 19.95 1.0510.470.70 6.98 29.48 2.0512.17 1.04 6.18 23.92 1.5911.740.957.04 18.65 1.2011.240.908.37 10.960.7812.100.6410.02 9.740.6611.990.427.709.440.6211.330.38 6.9210.810.9013.590.629.30 13.73 1.0312.070.728.46 11.810.9513.520.527.4720-1 各区县户数Households and Popu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 县开 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0.27 4.1072.5236.6550.54 0.21 2.4468.7233.9949.46 0.39 4.0868.2331.8546.68 0.25 2.9670.1034.5349.26 0.21 2.3066.4027.6341.61 0.14 5.5018.63 6.0332.37 0.080.9959.5624.9841.94 0.40 4.1267.6728.1541.60 0.11 2.5634.6713.8239.860.35 3.4970.8028.4240.141.01 5.99117.0750.8343.42 0.64 4.7089.6635.3739.45 0.302.8775.3329.7139.44 0.14 2.0846.2317.1137.01 0.24 4.2839.1012.7432.58 0.24 4.4138.6515.3039.59 0.28 4.2949.1318.3337.31 0.313.6155.6517.2030.91 0.43 6.0550.6416.4232.42。

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16年3月11日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各种风险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150.1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7071.82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7497.75亿元,增长11.5%。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3∶45.0∶47.7。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637.53亿元,增长11.1%,占全市经济的 61.3%。

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809.35亿元,增长12.2%,占全市经济的49.7%。

图1 201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表1 2015年五大功能区域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330元(8402美元),比上年增长10.1%。

表2 2015年五大功能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16.55万人,比上年增加25.15万人。

城镇化率60.94%,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

年末户籍总人口3371.84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391.02万人,乡村人口1980.82万人。

全年外出市外人口505.50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50.21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05‰,死亡率为7.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6‰。

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3,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9.9。

表3 2015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1.82万人。

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3月19日2014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立足渝东北生态涵养区重点发展区的定位,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和“123”总体思路,狠抓“五个一批”重点工作,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全区呈现出经济稳中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201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75.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42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78.80万人。

常住人口160.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2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8038人,人口出生率为10.26‰;死亡人口9799人,人口死亡率5.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9‰(公安口径)。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万州生产总值7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比全国、全市分别高3.7和0.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77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392.05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324.40亿元,增长10.9%。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万州生产总值48201元(7847美元),比上年增长10.4%。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3年的7.4:51.5:41.1调整为7.1:50.8:42.1,第三产业占万州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城乡就业不断扩大。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56万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30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8%。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87个。

城镇就业培训9545人,农村劳动力培训7209人。

农村劳动力培训后就业5129人,“4050”人员就业人数7995人。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

全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9%,涨幅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表1 2014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016-2019年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

2016-2019年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

2016-2019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统计公报以重庆市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成果为基准,根据生态环境部相关要求对2016—2019年污染源统计数据进行更新,依据《生态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现将2016—2019年生态环境统计数据公布如下。

一、统计范围污染源统计调查对象为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等5类污染源。

工业源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行业代码为015的40个大类行业以及行业代码为4610的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不含军队企业);农业源包括大型畜禽养殖场,生猪设计年出栏量≥5000头,奶牛设计年存栏量≥500头,肉牛设计年出栏量21000头,蛋鸡设计年存栏量N15万羽,肉鸡设计年出栏量≥30万羽;城镇生活源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的第三产业及城镇居民生活源;机动车污染源包括载客汽车、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及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包括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其中污水处理厂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不包括企业内部自建自用废水处理厂X其他污水处理设施和农村污水处理厂。

二、废水污染物从统计结果看,工业源、城镇生活源为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污染源。

2016-2019年,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逐年下降,由2016年6.490万吨,下降为2019年5.150万吨,下降21.6%o其中,2019年工业源、城镇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为1.679、3.438万吨,分别占32.6%、66.8%o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下降幅度较大,由2016年0.784万吨,下降为2019年0.485万吨,下降38.1%o其中,2019年工业源、城镇生活源氨氮排放量分别为0.065、0416万吨,分别占13.4%.85.8%o废水中总氮排放量出现小幅波动,由2016年2.176万吨,下降为2019年1.988万吨,下降8.6%o其中,2019年工业源、城镇生活源氨氮排放量分别为0.265、1.711万吨,分别占13.3%.86.1%o废水中总磷排放量逐年下降,由2016年0.106万吨,下降为2019年0.067万吨,下降36.8%。

2024年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

2024年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

2024年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2024 年,重庆市在环境保护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公报旨在全面、准确地反映重庆市在这一年中的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环境质量状况(一)大气环境2024 年,重庆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_____天,较上一年度增加了_____天。

主要污染物 PM25 年均浓度为_____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_____%;PM10 年均浓度为_____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_____%。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污染物浓度也均有所降低。

(二)水环境重庆市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长江、嘉陵江、乌江等干流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国家规定的Ⅲ类标准。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_____%。

在重点流域治理方面,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水污染防治措施,部分支流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三)声环境重庆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_____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_____分贝,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但在一些城市中心区域和交通要道,噪声污染问题仍需进一步关注和解决。

(四)土壤环境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未出现明显的土壤污染加重趋势。

但在一些工业集中区和农业生产区域,仍需加强土壤污染监测和防控工作。

二、污染物排放情况(一)废气污染物排放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_____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_____吨,烟(粉)尘排放量为_____吨。

其中,电力、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废气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中小企业的废气治理仍需加强。

(二)废水污染物排放工业废水排放量为_____万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_____吨,氨氮排放量为_____吨。

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固体废物排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_____万吨,综合利用率为_____%。

国家统计局:国内生产总值:重庆(1952年至2016年)

国家统计局:国内生产总值:重庆(1952年至2016年)
注:Excel表格,可对数据进行修改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并进行图表分析!
指标名称 单位 频率 来源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重庆:GDP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13.89 14.98 15.9 17.85 21.08 22.54 23.02 25.97 26.1 34.13 37.21 37.9 28.21 24.42 27.08 31.53 36.98 38.18 33.37 27.11 31.39 38.18 43.82 43.16 43.96 43.29 50.44 50.39 56.67 67.32 75.87 84.77 90.67 100.6 111.46 131.27 151.96 170.34 190.35 240.05 278.47 299.82 341.55 420.18 553.05 755.96 1016.25 1179.09 1350.1 1440.56 1491.99 1603.16 1765.68 1990.01 2303.42 2748.28 3069.1 3452.14 4122.51 5793.7 6530.01 7925.58 10011.37 11409.6 12783.26 14262.6 15719.72 17558.76 重庆:GDP:第一 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9.74 10.23 10.72 11.86 13.57 13.89 13.86 15.01 13.12 15.43 12.02 11.1 10.35 9.92 12.08 13.37 16.21 16.18 15.21 15.18 14.75 15.96 16.71 16.67 18.14 18.43 18.81 19.07 21.74 24.81 28.79 32.57 36.32 40.62 45.44 50.66 53.73 60.06 62.69 75 81.99 100.4 109.49 117.28 141.99 196.19 264.19 287.56 307.21 300.89 286.16 284.87 294.9 317.87 339.06 428.05 463.4 425.81 482.39 575.4 606.8 685.38 844.52 940.01 1016.74 1061.03 1150.15 1303.24 重庆:GDP:第二 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2.71 2.96 3.35 3.9 5.55 6.4 6.88 8.11 9.73 14.04 19.64 20.5 11.96 9.2 9.76 12.34 14.85 16.63 12.84 7.26 11.08 16.06 20.38 19.06 17.93 16.35 21.71 21.12 24.22 30.8 34.02 37.62 38.6 41.49 44.33 52.95 63.93 70.52 78.35 101.13 116.35 115.71 130.88 164.58 229.53 316.5 412.28 474.31 540.08 558.87 574.98 623.83 688.4 780.97 921.1 1112.8 1259.12 1500.97 1892.1 2433.27 3448.77 4359.12 5543.04 5975.18 6397.92 6529.06 7071 7755.16 重庆:GDP:第二 产业:工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重庆:GDP:第二 产业:建筑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重庆:GDP:第三 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1.44 1.79 1.83 2.09 1.96 2.25 2.28 2.85 3.25 4.66 5.55 6.3 5.9 5.3 5.24 5.82 5.92 5.37 5.32 4.67 5.56 6.16 6.73 7.43 7.89 8.51 9.92 10.2 10.71 11.71 13.06 14.58 15.75 18.49 21.69 27.66 34.3 39.76 49.31 63.92 80.13 83.71 101.18 138.32 181.53 243.27 339.78 425.6 512.95 580.8 630.85 694.46 782.38 891.17 1012.66 1151.96 1347.97 1564.79 1748.02 2087.99 2474.44 2881.08 3623.81 4494.41 5242.03 6672.51 7497.75 8500.36 重庆:人均GDP 元/人 年 国家统计局 87 91 94 102 119 123 123 133 129 167 181 188 150 135 146 164 184 184 158 126 141 164 183 176 174 168 190 188 208 269 301 334 354 390 428 502 577 640 705 880 1011 1080 1221 1495 1959 2662 3557 3914 4452 4684 4826.17 5157.31 5654 7052 8091 9624 12403 13940 14660 18025 22920 27596 34500 38914 43223 47850 52330 57902 重庆:国内生产总 值构成:第一产业 % 年 国家统计局 重庆:国内生产总 值构成:第二产业 % 年 国家统计局 重庆:国内生产总 值构成:第三产业 % 年 国家统计局 重庆:GDP:第三 产业: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重庆:GDP:第三 产业:批发和零售 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重庆:GDP:第三 产业:住宿和餐饮 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重庆:GDP:第三 产业:金融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重庆:GDP:第三 产业:房地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重庆:GDP:第三 产业:其他第三产 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15)

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15)
10 000 9 000 8 000
废水治理设施数/套
7 000 6 000 5 000 4 000 3 000 2 000 1 000 0 广浙江山河四江福河湖山安湖云广辽陕重上贵内天黑新吉甘北宁海青西 龙 蒙 东江苏东北川西建南南西徽北南西宁西庆海州古津江疆林肃京夏南海藏
图 1-3 各地区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废水治理设施数量
1
40 000 30 000
汇总工业企业数/家
20 000 10 000 0 非 金 属 矿 物 制 品 业 化 学 原 料 和 制 品 业 农 副 食 品 加 工 业 金 属 制 品 业 纺 织 业 电 力 热 力 生 产 业 煤 炭 开 采 和 洗 选 业 造 纸 和 纸 制 品 业 黑 色 金 属 矿 采 选 业 有 色 金 属 冶 炼 业 食 品 制 造 业 酒 、 饮 料 精 制 茶 业 黑 色 金 属 冶 炼 业 医 药 制 造 业 通 用 设 备 制 造 业 有 色 金 属 矿 采 选 业 其 他 行 业
表 2-1 全国废水及其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年份 排放源 排放量 废水/亿吨 2011 化学需氧量/万吨 氨氮/万吨 废水/亿吨 2012 化学需氧量/万吨 氨氮/万吨 废水/亿吨 2013 化学需氧量/万吨 氨氮/万吨 废水/亿吨 2014 2015 化学需氧量/万吨 氨氮/万吨 废水/亿吨 合计 659.2 2 499.9 260.4 684.8 2 423.7 253.6 695.4 2 352.7 245.7 716.2 2 294.6 238.5 735.3 工业源 230.9 354.8 28.1 221.6 338.5 26.4 209.8 319.5 24.6 205.3 311.3 23.2 199.5 农业源 — 1 186.1 82.7 — 1 153.8 80.6 — 1 125.8 77.9 — 1 102.4 75.5 — 城镇生活源 427.9 938.8 147.7 462.7 912.8 144.6 485.1 889.8 141.4 510.3 864.4 138.1 535.2 集中式 0.4 20.1 2.0 0.5 18.7 1.9 0.5 17.7 1.8 0.6 16.5 1.7 0.6

重庆地下水资源及污染概况

重庆地下水资源及污染概况

水资源。

长江、嘉陵江及其支流等过境水资源丰富,当地水资源相对匮乏,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利用效率较低,西部地区如沙坪坝区水资源量相对偏少,北部、南部和东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局部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

长江、嘉陵江水量和水质较稳定,次级河流水环境较差。

水资源综合承载能力约1300万-1600万人。

次级河流水环境容量接近上限,需严禁高排污产业布局,并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

供水设施:初步形成既能开发利用地表水与地下水,又能跨水系、跨流域调水的供水工程体系。

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现有供水设施规模、供水水质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工程性缺水较为突出,水源水质影响区域供水安全,供水片区分割现象严重,供水安全可靠性较差。

排水设施: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足,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区域布局不平衡,污泥处理规模水平尚需提高,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不足。

寨山坪生态功能区位于西部综合功能区与西部高新技术及都市休闲功能区之间西部片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山体保护和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是其首要生态功能,可适当发展休闲、游憩等生态产业。

大溪河生态功能区位于西部都市休闲及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与西部先进制造业及物流功能区之间西部片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具备山体保护和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

樵坪山生态功能区位于南部综合功能区东南侧南部片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具备山体保护和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可适当发展休闲、游憩等生态产业。

加强水环境保护,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施河流清淤工程和沿岸生态建设工程,推进梁滩河、大溪河、璧北河、栋梁河、朝阳河、肖家河、跳墩河、花溪河、一品河、苦溪河、清水溪、盘溪河、伏牛溪、跳蹬河等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实行污染物集中控制,对重点污染源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等污染物实施排放总量控制,对化工、医药等行业的工业废水进行综合治理,建设工业园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和水库污染,全面调整畜禽养殖业和水产业布局,二环以内关闭、搬迁现有畜禽养殖场。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XX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314"总体部署和国发〔XX〕3号文件[1] 精神,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改革、"五个重庆"[2] 建设,加快建设"两江新区"[3] "保税港区"[4] 坚定不移地扩内需、调结构、防通胀、惠民生,全市呈现出"经济高位平稳增长、民生环境持续改善、改革发展纵深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9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5.3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56.41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52.44亿元,增长.4%。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7%,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2%,比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1%,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

图1 "xx"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5]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5%;渝东北翼完成1342.66亿元,增长17.7%,占全市的17.0%;渝东南翼完成431.18亿元,增长16.8%,占全市的5.5%;"两翼"所占比重较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6] 比上年上涨3.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5%。

主要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3.1%,油脂价格上涨5.2%,猪肉上涨3.1%。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9%。

图2 "xx"期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单位:%表1 XX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1.51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35.30万人。

2018重庆市环境数据统计

2018重庆市环境数据统计

2018年重庆市环境统计年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2019年11月目录1.基本情况 (1)1.1调查对象 (1)1.2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2. 废水污染源排放 (2)2.1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2.2 各地区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4)2.3 各行业工业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7)3. 废气污染源排放 (8)3.1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8)3.2 各地区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0)3.3 各行业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2)4. 工业固体废物 (13)4.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利用处置情况 (13)4.2工业固体废物种类与构成 (13)4.3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区域分布与构成 (14)4.4工业固体废物的行业分布 (16)1.基本情况1.1调查对象2018年重庆市环境统计对辖区内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等5个部分进行了统计。

工业源调查范围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中40个行业的全部工业企业(不含军队企业),即行业代码前两位06-45的;农业源调查范围为大型畜禽养殖场;城镇生活源调查范围为第三产业及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源;机动车污染源调查范围为载客汽车、载货汽车、摩托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包括污水处理厂(包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农村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置)厂。

2018年,重庆市共筛选3326家重点调查单位,其中工业源2592家,农业源105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629家(包括552家城镇污水处理厂、40家垃圾填埋场、37家危险废物处理场)。

1.2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2018年,全市共排放废水20.78亿吨,其中工业源排放2.08亿吨,城镇生活源排放18.69亿吨,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注: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排放情况统计不包括污水处理厂的排放量,下同)排放142.82万吨。

重庆市环境卫生管理作业标准

重庆市环境卫生管理作业标准

重庆市环境卫生管理作业标准渝文备〔2015〕2780号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环境卫生管理作业标准的通知渝市政委〔2015〕15号各区县(自治县)市政管理部门,市市政设施局,有关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要求,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使环卫作业制度化、标准化、精细化,现将《重庆市环境卫生管理作业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2015年1月29日重庆市环境卫生管理作业标准一、主干道(含内环快速路)管理作业要求和检查标准(一)作业要求。

1. 夏(秋)季于6时30分前,冬(春)季于7时前结束普扫;车行道、车行隧道、车行高架桥梁和大型桥梁采用机械化作业模式。

2. 普扫结束后转入全区域巡回保洁;保洁时段根据路面情况确定,不应早于22时收工;保洁内容以捡拾垃圾杂物、清理果皮箱、擦拭道路附属市政设施为主;暂不使用的作业工具应隐蔽摆放。

3.车行道洒水频次夏(秋)季不少于每天三次,冬(春)季不少于每天二次;环境温度低于0℃时,停止冲洗洒水;环境温度高于35℃时,加大喷雾降尘降温作业频次。

4.车行道冲洗频次不少于每天一次;根据路面情况采取适宜的冲洗方式。

5.人行道冲洗频次不少于每周三次;根据路面情况采取适宜的冲洗方式。

6.冲洗后应及时收水,确保路面无积水。

7.遇突发污染时,应洗刷被污染区域,直至恢复原状。

8.白天无法冲洗的区域应安排夜间作业。

9.降雪区县除冰雪作业要求按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二)检查标准。

1.车行道整体见本色,无积尘积泥和油渍;无积水、无白色垃圾;路沿石立面和交通隔离设施干净整洁无积泥;水箅子亮桥亮角,畅通无堵塞。

2.人行道无零星垃圾和白色垃圾;无积尘积泥和油渍,无积水;无乱堆放、无乱牵挂、无乱涂画乱张贴;果皮箱完好无满溢,箱门开闭灵活,内桶完好,桶内放置垃圾袋;树圈及绿带内无垃圾杂物;门店自备的垃圾收集容器规范,不得放置于人行道。

3.各类道路附属市政设施立面干净整洁;无乱张贴、乱涂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
一、综述
环境统计制度统计调查范围包括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等。

根据2015年度环境统计调查结果,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7.98万吨,同比减少1.7%;氨氮排放量5.01万吨,同比减少2.3%;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49.58万吨,同比减少5.9%;氮氧化物排放量32.07万吨,同比减少9.6%。

二、废水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7.98万吨。

其中,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5.04万吨,占比为13.3%;城镇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排放21.13万吨,占比为55.6%;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11.75万吨,占比为30.9%;集中式治理设施化学需氧量排放0.06万吨,占比为0.2%。

氨氮排放量全市氨氮排放量5.01万吨。

其中工业源氨氮排放量0.33万吨,占比为6.6%;城镇生活源氨氮排放量3.46万吨,占比为69.1%;农业源氨氮排放量1.20万吨,占比为24.0%;集中式治理设施氨氮排放量0.02万吨,占比为0.3%。

三、废气
二氧化硫排放量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9.58万吨,其中工业源二氧化硫排放42.68万吨,占比为86.1%;城镇生活源及其他二氧化硫排放6.90万吨,占比为13.9%。

氮氧化物排放量全市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2.07万吨,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15.91万吨,占比为49.6%;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0.78万吨,占比为33.6%;城镇生活源排放量0.50万吨,占比为1.6%;非道路移动源排放量4.88万吨,占比为15.2%。

烟(粉)尘排放量全市烟(粉)尘排放量20.91万吨,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19.64万吨,占比为93.9%;机动车烟尘排放量0.73万吨,占比为3.5%;
城镇生活源及其它烟粉尘排放量0.54万吨,占比为2.6%。

四、工业固体废物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873.21万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827.99万吨,占比为98.4%;危险废物产生量45.22万吨,占比为1.6%。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448.89万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423.85万吨,占比为99.0%;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25.04万吨,占比为1.0%。

五、重点调查行业企业
全市共调查统计工业企业3685家。

调查统计火电企业41家,共排放二氧化硫15.56万吨,氮氧化物4.43万吨,烟粉尘5.14万吨。

纯火电企业23家,排放二氧化硫14.13万吨,氮氧化物3.21万吨,烟(粉)尘4.26万吨。

自备电厂18家,排放二氧化硫1.43万吨,氮氧化物1.22万吨,烟粉尘0.88万吨。

调查统计水泥制造企业64家,排放氮氧化物5.13万吨,烟(粉)尘3.47万吨。

调查统计造纸和纸制品企业69家,排放废水4793.02万吨,化学需氧量0.65万吨,氨氮0.02万吨。

调查统计规模化畜禽养殖场3370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23万吨,氨氮排放量0.43万吨,总氮排放量1.54万吨,总磷排放量0.25万吨。

调查统计城镇污水处理厂295座,设计处理能力达到318.25万吨/日,全年共处理污水107822.87万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