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古代汉语常考知识点
古代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古代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古代语文是指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修辞和古代文学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围绕古代语文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按照语法、词汇、修辞和古代文学四个方面展开讲解。
一、古代语文的语法知识点总结1.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名称的词,包括实物名词、抽象名词和专有名词。
名词的数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名词的属格和格有所不同。
2. 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代词在古代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形式和用法。
3. 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语,包括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古代汉语的动词有时态、语态和语气的变化,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动词应用也非常广泛。
4. 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等的词语,分为定语形容词和状语形容词。
古代汉语中的形容词修饰名词时,有着具体的语法规则。
5. 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词语,包括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等。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各种副词的运用。
6. 介词介词是一种独立的词类,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包括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等。
古代语文中的介词使用要注意其搭配和语法规范。
7. 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语或句子的词语,包括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转折连词等。
古代汉语的连词使用也有着一定的规范。
8. 句法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主要包括主谓宾结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并列句等,句式多样,语法规则丰富。
二、古代语文的词汇知识点总结1. 历史词汇古代汉语中有着许多历史词汇,这些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特点。
例如:王、侯、相、卿、士、徒、商、农、工等。
2. 文学词汇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词汇丰富多样,有不少诗歌、词曲、散文、小说等专有的词汇。
3. 宗教词汇古代汉语中的宗教词汇主要包括佛教、儒教、道教等方面的词汇,这些词汇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作者: ————————————————————————————————日期:ﻩ第一节古书的注解从时代看:汉代:毛传;孔安国注《尚书》;高诱注《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
王逸《楚辞注》魏晋南北朝:魏王弼《老子注》、晋郭象《庄子注》;三国时韦昭《国语》;刘宋裴駰《史记集解》;郭璞《尔雅注》。
唐代:孔颖达注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李善注《文选注》,颜师古注《汉书集注》。
陆德明《经典释文》注音张守节《史记正义》宋代: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
清代:乾嘉学派:《说文》四大家;高邮王氏父子;注释广,质量高。
从作品看:诗经:毛诗郑笺孔疏诗集传 (今)程俊英《诗经注析》论语:何晏集解皇侃义疏刘宝楠正义(今)论语集释论语译注左传:杜预注孔颖达正义(今)左传译注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史记:三家注(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汉书:颜师古注李白:王琦注杜甫: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十三经注疏后人把这些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通行的《十三经注疏》1周易正义:十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孔颖达等正义2尚书正义:二十卷,汉·孔安国传,孔颖达正义3毛诗正义:七十卷,汉·毛公传、汉·郑玄笺、孔颖达等正义4周礼注疏:四十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仪礼5仪礼注疏:五十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6礼记正义:六十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7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8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汉·何休注,唐徐彦疏9春秋榖梁传注疏:二十卷,晋·范宁注,唐·杨士勋注10论语注疏:二十卷,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论语孝经尔雅11孝经注疏:九卷,唐玄宗注,宋·邢昺疏12尔雅注疏:十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13孟子注疏:十四卷,汉·赵歧注,宋·孙奭疏二、古注的类型诂、训:解释字词。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一、常考知识点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
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这本字典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其注音采用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释义则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
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对其错误进行纠正,是查阅《康熙字典》时的重要参考著作。
3、《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按照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4、《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采用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5、《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采用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先解释单字的字义,其次再解释复音词或词组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在高考语文中,古代汉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好古代汉语的知识点对于提升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的常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的词。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男子的配偶。
再如“卑鄙”,古代表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在则是品德恶劣的意思。
2、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非兵不利”),也可以指士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还可以指战争(“兵旱相乘”)。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名词作状语(“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中的“亡”和“北”,动词用作名词,指逃亡的人、败逃的人)、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等。
二、虚词虚词一般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而“而”在文言文中用法较为灵活,可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承接(“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修饰(“吾尝跂而望矣”)等关系。
2、以“以”常见的用法有:用作介词,表凭借(“以勇气闻于诸侯”)、表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作连词,表目的(“作《师说》以贻之”)、表结果(“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等。
3、之“之”的用法多样,可作助词(“辍耕之垄上”中的“之”,动词,去、往)、代词(“人非生而知之者”中的“之”,指知识和道理)、结构助词(“蚓无爪牙之利”中的“之”,定语后置的标志)等。
4、于“于”常作介词,表处所(“战于长勺”)、表对象(“故燕王欲结于君”)、表比较(“苛政猛于虎也”)等。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以下是一份关于古代汉语自考的重点笔记,涵盖了常见的知识点和考点:一、语音1. 声母:古代汉语声母包括唇音、舌音、齿音、喉音等,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2. 韵母:古代汉语韵母比较复杂,包括平上去入四声,不同声调的韵母也有所不同。
3. 声调:古代汉语有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不同声调的发音和意义都有所不同。
二、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比较广泛,一个词往往有多种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2. 词类:古代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不同词类有不同的语法特性和用法。
3. 习惯用语:古代汉语的习惯用语包括成语、习语、俚语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特别注意。
三、语法1. 句子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等。
2. 词组类型:古代汉语的词组类型包括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这些类型的结构和意义需要掌握。
3. 句子时态:古代汉语的句子时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等,不同时态的用法和意义需要理解。
四、文选1. 先秦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先秦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诗经》、《左传》、《论语》等。
2. 汉魏六朝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汉魏六朝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史记》、《汉书》、《古诗十九首》等。
3. 唐宋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唐宋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唐诗、宋词、唐宋散文等。
4. 元明清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元明清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元曲、明清小说等。
五、文化常识1. 历史文化: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历史事件、制度、风俗习惯等。
2. 文学艺术: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和特点,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3. 思想哲学: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哲学体系和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代汉语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注音材料:包括古代文献中的直音、读若、反切等注音材料。
(1)直音:用同音字注音。
(2)读若:通过比况的方法用读音相近或相同的字注音。
(3)反切: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其基本原理是: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2、声训材料:声训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去解释词语的一种训诂方法。
声训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语音情况,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古音的参考材料。
3、五音:最早见于《玉篇。
五音声论》。
是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五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4、七音:是由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出的。
在五音的基础上再分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就成了“七音”。
5、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音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将古韵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类。
(1)阴声韵指无韵尾或以元音作韵尾的韵。
(2)阳声韵指以鼻辅音n/m/g收尾的韵。
(3)入声韵指以塞因p/t/k收尾的韵。
6、叶韵:把古诗中不和谐的地方改成他们认为和谐的读音,这就是“叶韵”,也称“协韵”。
7、读破:也叫“破读”,是古代一种改变字或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意义或词性的方法,主要是改变声调,且多数是把原来的非去声字变读为去声字。
8、三平调(下三连):属于平平脚句型——五言的句式为()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句式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即诗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字。
是写格律诗的大忌。
是决不允许出现的。
但在写古体诗时,却有意多出现,以示与格律诗相区别。
9、犯孤平:属于仄平脚句型——五言句式为()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式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孤平指以上两个句式的诗句中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声病。
由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变通原则,前面的两种格式容易犯孤平。
10、流水对: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
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古代汉字: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汉字的
构造原理和基本字形。
2.古代汉语的发音: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等发音规则。
3.古代汉语的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词义,了解古代汉语
的词法特点。
4.古代汉语的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式,了解古代
汉语的六艺、八股等句法体系。
5.古代汉语的文体:学习古代汉语的各种文体,包括骈文、楚辞、诗
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6.古代汉语的修辞: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和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技巧。
7.古代汉语的典籍:熟悉古代汉语的各类典籍,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思想和文化。
8.古代汉语的句读:掌握古代汉语的句读方法和节奏,了解古代汉语
的韵律和韵律调式。
9.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
变化,掌握古代汉语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10.古代汉语的语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语用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语体、语用、语境等,掌握古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和应用技巧。
《古代汉语》(全部知识)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是通论部分;第二部分是文选部分。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大二阶段,学习古代汉语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
以下是大二学习古代汉语时需要掌握的几个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古代汉语的特点1. 多音多义: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具体含义。
2. 辞章句读:古代文献中常采用平仄、押韵等手法,要注意正确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语调。
3. 四声八调:古代口语中有四声八调的音调变化,需要注意掌握不同字在不同声调中的发音规则。
二、古代汉字的发展1. 出土文字:了解甲骨文、金文等古代文字的形态特点和基本解读方法。
2. 字形演变: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如小篆、隶书等不同字体的发展与区别。
3. 假借字:了解古代汉字之间的相互借代现象,如“蜀”字的发音替代、“殷”字形的借用等。
三、古代汉语的语法1. 文言文句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式结构、主谓宾的排列顺序、修辞手法等。
2. 虚词使用:了解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虚词,如“之”、“乎”、“兮”等的语义和用法。
3. 句读和转換:熟悉古代汉语中的破折号、问号、句读音、并列句、复句等的表达方式。
四、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1. 《诗经》:了解古代汉语的韵律、格律体裁,如诗的五言、七言和风格特色等。
2. 《论语》和《孟子》:理解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典故等,如用典、比喻、反问等。
3. 古代戏曲:熟悉脸谱、唱词、曲调等古代汉语戏曲表演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技巧。
五、古代汉字的使用1. 姓名命名: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命名原则,如以字面意义为基础、崇尚典故、喜用谐音等。
2. 字的辨析:熟悉古代字形的差异以及在不同场景中正确运用字义的技巧。
3. 古籍阅读:学习古代文献的基本阅读方法,如《史记》、《左传》等的解读技巧。
总结: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语法规则、诗词鉴赏以及古籍阅读等知识点,是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并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知识点11.押韵:把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
2.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语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是整个汉语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又叫字调。
3.调值:是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4.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调值相同的归为一个调类。
/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5.音变:连音变化,在动态的语言序列中有些音节的结构受前后其他音节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它通常是由前后的音节结构和音素间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
6.轻声: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7.儿化:后缀“儿”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音节带上卷舌音色的特殊音变现象。
8.口音: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闭塞,口腔通畅,这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
9.鼻音:软腭和小舌下垂时,口腔成阻,气流只能从鼻腔中呼出,这时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鼻音。
10.鼻化音: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中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中共鸣,叫鼻化音。
11.声母:音节中语音前头的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有的声母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零声母。
/ 韵母: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语音:人类说话是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只能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才能表达出来。
13.音质音位: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又因为音质音位出现在固定的音段上,所以又叫音段音位。
14.音段音位:声调音位主要是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高不是音质,属于非音质音位,因非音质音位不受音段的局限,所以叫非音段音位。
(完整版)古代汉语考试整理
古代汉语词汇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写到书面上,也就是一个汉字。
比如:走、则、道、股、远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先秦——魏晋段,以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仿古作品中也是),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绝大部分。
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的门路加同义词素信—诚信进—进献疑—嫌疑加加有关词素骨—骨血父—父亲忠—忠孝加反义词素成—成败作—作息寒—寒暑附前缀商—有商虎—老虎爷—阿爷附附后缀卓—卓尔忽—突然石—石头换伐—攻打川—河流股—大腿换成双音词铄—融化遏—阻挡御—抵抗绵延词:是由一个词素构成的词。
又叫“绵延字”、“连语”等。
绵延词的特色:(认识)1、两个不一样的音节密不行分,合起来表示一个完好的意义,即两音节连缀成义而不可以打开。
2、写在书面上,固然是两个不一样的字,但这两个字不是代表两个词素,而是代表两个音节。
3、绵延词的意义与用来代表音节的那两个字的意义一般是没有关系的。
绵延词中的两个字拆分开来,有的存心义,有的没存心义。
固然有的字能够打开使用,但独自使用时与绵延词的整体意义没关。
参差——长短不齐貌参( shēn)——古代指星名绵延词的词性形容性(多半)《诗经 ?邶风 ? 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朱熹传:“差池,不齐貌。
”名词性(较少)蟋蟀、鸳鸯、勺药、仓庚动词性(极少)婆娑、爬行绵延词的类型双声绵延词忧如崎岖踌躇玲珑参差淋漓相逢首施大方憔倅恍然琵琶叠韵绵延词逍遥隐约玫瑰婀娜霹雳彷徨蹉跎龙钟峥嵘缠绵薜荔纷緼双声叠韵绵延词辗转优游缠绵间关非双声叠韵绵延葡萄浩大倾盆芙蓉铿锵嚣张词忧如迷离囫囵蒺藜脊令(水鸟名)绵延词——因声求义(一)望洋兴叹《论衡·骨相》:“武帝望阳。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解说: 1、望视太阳2、望着大海3、仰望貌4、远视貌类推:格式“望×兴叹”望书兴叹望题兴叹望车兴叹望船兴叹望海兴叹望山兴叹叠韵绵延词望洋:望羊望阳望佯盳洋——迷茫直视的样子(二)踌躇解说: 1、犹是犬名。
古代汉语常用知识
★古汉语常识(为文言翻译10分题下细功夫!)一、古今异义词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古代汉语》第一章文字第一节繁简字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
一个字的笔画较简的形体,如果其合法地位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承认,这就是规范的简体字;那个笔画较繁的形体是繁体字。
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关系:-少量简化字是现代新造的,在用繁体字印刷的古书中根本不会出现。
1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之间的部分形体而来:肮一肮(替换形符)补一补(替换声符)汉一汉(用符号替换繁体字的部份形体)2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省减部分形体而来:奋一奋飞一飞儿一儿3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的草书楷化而来:乐一乐为一篇头一头4没有形体关系,从不同角度或用新的偏旁重新构形:体一体丛一丛惊一惊二大量简体字古已有之,跟繁体字有一定关系。
1原本是异体字:礼一礼(〃礼〃字见《玉篇》)粮一粮(〃粮〃见《墨子・非攻中》)2原本是古今字:舍一舍卷一卷3古书上曾借用过:夸一夸(在〃自大”的意思上借用过)三在古书上原本是意义不相干的两个字,现在把笔画较简的字拉来充当笔画较繁的字的简化字,以简代繁,混舄一个。
1同音代用:丑一丑姜一姜谷一毂2音近代用:斗一斗3并无音同、音近的关系:适ku6—适shi腊xi—腊Ia第二节通假字通假字某个词有了自己的书写符号,却偏不用它,而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用以代替它的字就是通假字,被替代的字就是本字。
如:常一尝,而一能。
通假字的条件I语音条件即在那个时代两字的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即其声母、韵部必须相同或相近。
2文献条件,即在那个时代的其他文献中也有类似的用例,而不是孤例,〃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O通假字与本字的关系:1对应关系:一个通假字可以和一个或多个被通假字相通。
如:与可和誉、旗、举、舆、欤、异七字相通。
a许多通假字,甲可通乙,乙亦可通甲。
如:饰一饬功一攻缪一穆辨一辩以一已焉一谓b有的祇能甲通乙,而乙不能通甲。
如:蚤一早罢一疲3形体结构上的关系:a有的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是包容关系。
如:几一机、饥卜一赴义一仪、议千一阡女一如、汝b被通假字篇通假字所包容。
(完整版)古代汉语考试重点
古代汉语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反切:我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跟反切下字相同。
2、叶音: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这个称呼由朱熹提出。
3、古音通假:古代汉语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由于声音相同或相近,就用甲字来代替乙字。
4、声纽:古代声母用汉字代表,称为“字母”,上古也称“声纽”或“纽”。
5、入派三声:是一种声调系统的变化。
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的入声发展逐渐消失,分别演变派入到平、上、去三个声调中去。
具体情况是: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去声,清声母入声字分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调中去。
6、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
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
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
7、破读、如字:“破读”是通过改变字(词)的读音来区别词义或词性的方法。
传统上把一个字(词)原来的读音叫“本音”或“如字”,把改变的读音叫“破读”或“读破”。
8、读若、读如:注音术语,主要用来注音,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
它实属一种譬况法,与现代用音标注音相比较是粗疏的,注释字与被释字的读音有时不完全相同,只是相近。
9、浑言、析言:浑言:汉语训诂学用语,指笼统的说。
析言:对同类事物,辨析异同,另加别名。
10、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作动、形容词作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
11、疏: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成为“疏”,也叫“正义”。
12、黏对:“黏”: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上联对句是A型,则下联出句是a型;上联对句是B型,则下联出句是b型。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收藏!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收藏!一、基本概念六书——“六书”就是汉字的六种结构类型,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现在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指事——《说文》解释:“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就是这样一类字,看到它的外形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仔细辨察它的结构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了,“上”、“下”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象形——《说文》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这类字,画成那个事物的样子,随着那个事物形体的弯曲而弯曲,“日”、“月”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形声——《说文》解释:“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这类字,根据事物的类别特点选一个字作为该字的形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该字的声符,形符和声符相配而形成一个新字,“江”、“河”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会意——《说文》解释:“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会意这类字,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字合成一个字,把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组合在一起,来共同体现一个新的意义,“武”、“信”就属于这一类字。
古今字——指不同时代为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先后使用的不同形体的一组字。
使用在先的是古字,使用在后的是今字。
如:“债”字,本写作“责”,“债”是在“责”的基础上产生的,“责”与“债”形成了古今字。
异体字——异体字指形体结构不同,但意义完全相同可以相互替代的两个字。
如“泪”和“氵戾”、“凭”和“凴”等。
通假字——用甲字来记录与甲字同音或者近音的字的意义就是通假字。
如“说”通“悦”、“昏”通“婚”、“女”通“汝”等。
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
由繁趋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简体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
现代说的“繁简字”有特定含义,“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繁体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如“后”与“後”、“余”与“餘”。
3.18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
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 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 者相藉(jiè)也。曩(nǎng) 焉。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 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 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 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 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 )之, 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 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 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乎?故为之说,以俟(sì )夫(fú)观人风者得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 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 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 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 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 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 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 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 近谀(yú)。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yú)!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 (dān)。郯(tán)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 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pán),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 (zhuàn)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 道,作《师说》以贻(yí )之。
(完整)《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推荐文档
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大二上)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
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这本字典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其注音采用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释义则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
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对其错误进行纠正,是查阅《康熙字典》时的重要参考著作。
3、《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按照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4、《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采用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5、《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采用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先解释单字的字义,其次再解释复音词或词组的意义和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
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
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
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
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
如《诗经》C、交韵。
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
《诗经》押古韵。
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
20、注解常见的情况有下列四种:A、释词。
B、串讲。
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
C、通释全章大意。
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明确。
21、常见古书术语:A、曰、为、谓之。
被释词放于其后。
不仅用来释义,且用于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差别。
B、谓。
被释词放于其前。
以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
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
C、貌。
于动词或形容词后。
被释词往往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
等于“…的样子”。
D、犹。
释者与被释词往往是同义或近义关系。
等于“等于说”。
上面单纯用于释义。
E、之言、之为言。
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外,释者与被释词有时是同音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
F、读为、读曰。
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G、读如、读若。
一般用来注音。
有时说明假借字。
22、唐人为汉下其他古书注释。
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唐代李善注和五臣注萧统《文选》。
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23、郭象注和成玄英注《庄子》。
24、如字,通常表示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
有时一个字下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表明这个字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传统有不同的读法。
25、古书常常有一字异读的情况。
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义或词性的不同。
异读有时只是音调的差异,有时不仅是声调、词义上的差异,还有词性上的转变。
26、利用四声区别词义和词性,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27、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楚辞集注》等。
28、清代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
29、阮元为《十三经注疏》作《校勘记》。
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30、姚鼐《古文辞类篹》把文章分为十三类。
31、古代断句用“、”作为标志。
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于两字之间。
句终在字的旁边。
错误因为三种情况:意义不明、语法不明、音韵不明。
32、《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主要特点铺陈事物。
33、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
A、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
一般较长,多用问答体的形式,韵文中夹杂散文,句式以四六言为主。
B、六朝赋是俳赋,又叫骈赋。
篇幅短小,用韵。
骈偶、用典,实际为押韵的骈体文。
C、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
押韵严格限制,由考官命题,出八个韵字,规定八类韵脚,所以说八韵律赋。
甚至押韵词序、平仄也有规定。
字数有限制,不超过四百字。
D、文赋,受古文运动影响而产生。
中唐后,古文家的赋逐渐以散代骈,句式参差,押韵随意。
不重铺排和藻饰,用散文方法写赋,贯穿散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十分接近散文。
34、赋的结构:前面有序,中间为赋,后有“乱”或“讯”等。
35、古汉语的修辞方法:A、稽古: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
叙述一些历史事实,有正反两面。
B、引经:正面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
E、代称。
a、以事物的特征或标志代指。
如“二毛”。
b、以部分代全体。
如“风雅”。
c、以原料代成品。
如“鱼网”。
d、以具体代抽象。
如“丝竹”。
e、以地代人。
如“彭泽”。
f、以官代人,表尊重。
如“王右军”。
g、专名用作通名。
如“扁鹊”。
h、割裂式的代称。
如“吞舟”。
D、倒置,词序颠倒为了修辞押韵。
E、隐喻,没有比喻词。
F、迂回,一种隐晦难懂的修辞手法。
作者不直言,而转弯抹脚地说出。
G、委婉,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外交辞令和谦词属于委婉语。
H、夸饰,一种极度形容语,使语言增加生动性。
36、唐后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古体诗又叫古风。
超过八句的叫做排律。
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
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37、四言诗句式一般为二二,五言诗为二三,七言诗为四三。
38、句句入韵的诗歌,因相传汉武帝作柏梁台,与群臣共赋七言联句,句句入韵,故名柏梁体。
如曹丕的《燕歌行》。
39、《文心雕龙•声律》提到“声律”的问题,南朝沈约发明四声,写作《四声谱》。
40、三平调是古风的专用的形式,是古风的特点之一。
律绝一般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
41、清代戈载《词林正韵》分为十九词韵部,用《集韵》的韵目。
42、曲有南曲北曲之分。
北曲有杂剧和散曲。
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43、元代周德清根据北曲写成《中原音韵》分平水韵为十九韵部。
二、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
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
如“毛”,“莫袍切”。
《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
如“有缓急,非有益也。
”“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
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 :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
,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
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
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
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
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
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
如礼禮、气氣等。
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
如后後、适適、征征、余餘。
11、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
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
如“董狐,古之良史也”。
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
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
12、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
13、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
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