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五常”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儒家“五常”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借鉴启示
儒家“五常”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借鉴启
示
儒家“五常”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借鉴启示
儒家“五常”是儒家学说经典作品《论语》中提出的“礼、义、礼、智、信”五个原则,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我国传统文化
的精髓。
当今社会,我们追求的不仅是个体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更
重要的是培养社会的文明礼仪和道德风尚,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为此,教育界也应大力弘扬“儒家五常”,借鉴其中的精髓,实施在
大学生德育工作中。
首先,在教育实践中,有效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洗练礼仪意识,加强礼法意识,提升礼节的能力和礼仪的水平,将德育的普及贯
穿个人的人格素质的塑造,礼义相须,都是我们大学生必须躬行的义务。
其次,在德育工作中,要倡导义理的道德修养,如诚实守信、有
原则、担当、勤奋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也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心灵,强化他们直接为人处世而维护自身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的能力。
此外,要真正涵养智慧,让大学生体会到事物的关联性,使他们认清自己的特长与不足,懂得如何运用科学的方式适应社会的变化,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和潜力。
最后,要倡导信仰的方向,在日常行为、学习和思想上,教育大学生要具备坚定的信念,在精神层面上要有追求,要有格局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实践现实。
总而言之,弘扬儒家“五常”观念对实施大学生育德工作是极为重要的,通过礼、义、礼、智、信五种思想原则强化大学生的人格魅力及道德修养,实现我国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努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
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儒家德育思想强调以德立身,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对于大学生的德育培养有着重要的启示。
以下是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几点启示。
第一,明修树德。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注重自己的德育修养。
要学习尊重他人、守纪律、遵守法律、诚实守信等基本道德准则,努力塑造自己的品德和形象。
第二,勤学好问。
儒家思想提倡学习,认为学习是人之常情,通过求知、思考和探索来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当树立起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并不断自我提升。
在学习中,要勤于思考,勇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以追求真理和进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思想主张个人修身与社会责任的结合,认为只有个人修身齐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
大学生应当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同时也要关心家庭和社会的发展。
要注重家庭道德建设,尊重父母、关心亲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尊师重道。
儒家思想强调师德的重要性,提倡学生要尊敬师长、敬重师长的教育和培养。
大学生要学会尊重和倾听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向老师学习,从老师身上汲取经验和智慧。
也要关心同学和朋友的成长,积极帮助他们,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第五,乐善好施。
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和善行,认为个人应该乐善好施,关心他人的疾苦,帮助他人解决困难。
大学生应当培养爱心和同情心,主动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通过乐善好施的行为来满足内心的善意,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
传承与创新。
儒家德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德育培养具有宝贵的启示。
大学生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责任感和社会担当,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
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德育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借鉴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进行启示和指导,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德育提升,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明德格物、修身齐家儒家思想强调为人处世的做人之道。
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成绩,更需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
正如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那样,“明德格物、修身齐家”,要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为根本目标,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端正行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结构。
在大学生的德育培养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大学生时代是一个人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德育工作应当引导学生要有正确的判断力,对待事物应当有正确的认识和看法。
还应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让他们明白自己身处的环境和社会是需要自己来负责和改变的,要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品质。
二、敦品励学、尚义行仁儒家思想强调学习、励志和明德。
大学生身处的学习环境,正是学习的重要时期。
所以,大学生德育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敦品励学。
在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追求。
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另一个方面是尚义行仁。
儒家思想倡导仁爱之道,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
在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可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困境人群的处境,感受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之情,使其懂得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去做一名有益于社会、有价值观念的人。
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
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
古代儒家思想所强调的是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规范的制订。
在当今社会,儒家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大学生德育培养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
一、强调修身为先
二、注重人格完善
儒家德育思想也特别重视人格完善,鼓励人们从品行的高度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充满智慧、有道德自律的人。
对于大学生来说,应树立崇高的人格理念,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社会工作中去。
三、讲究养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大学生德育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儒家思想中有一句名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周密规划自己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习惯既能够让大学生自我约束,又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四、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儒家思想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人明确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职责。
大学生也应该加强相互交流,形成“同舟共济”的良好氛围,相互启迪、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五、推崇“仁爱”
儒家思想推崇“仁爱”,并认为“仁者爱人”。
大学生在德育教育中也应该注重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让自己更好地去体验和培养爱和友情。
综上所述,儒家德育思想具有现实意义,特别适用于现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大学生应该学习儒家德育思想的核心,引领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当代德育价值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当代德育价值文章论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时代价值和意义:仁,拯救溺爱的过失;义,时代经济的智慧;礼,弥补我们缺失了的规范;智,不仅是知识更是智慧;信,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标签:仁;义;礼;智;信;德育儒家五常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
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儒家五常也被各个时代的特色文化所发展和丰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当代德育也必然继承“仁义礼智信”五常的精华,并且结合时代特征和现实条件赋予其新的意义和内涵。
一、仁,拯救溺爱的过失“仁”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含义十分丰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里就体现了仁的根本——孝悌。
家庭作为基础的社会组成单位,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否。
所以在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生活中,对于个体的人而言,最重要的关系对象莫过于父母、兄弟、姐妹。
而孝与悌则正是体现了这两种基础人际关系。
马克思讲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以,一个人如果不能处理好与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那么将失去社会生活的道德基础。
究竟怎么样才可以拥有仁德?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通过孔子的话,我们可以知道,求仁的方法不在外,而在于内。
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从内心出发,以仁爱为根本,给予爱、传递爱,兼济博爱。
我们要基于对父母兄弟最纯粹的爱,将这种爱发扬推广到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身上。
这便是仁德的当代价值。
在一个独生子女的时代里,我们承受了过多的爱,来自父母与家庭的爱,为了不使我们溺水于滔滔爱河之中,我们必须学会怎样将这份爱传递出去,给予他人,真正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无私君子。
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
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德育思想对于大学生的德育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我对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的总结。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诚信”和“孝道”这两个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这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需要时刻谨记。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需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诚信是一种纯粹的道德规范,可以保障个人和社会的正常运行。
而孝道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表着我们的亲情、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其次,儒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
大学生在学术上和就业上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压力,需要有坚持不懈的自我提升和修养。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味着一个人必须要先做好自我管理和修养,才能对家庭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因此,大学生需要不断深化自我了解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成更高质量的个体。
同时,他们也需要在交往中获取经验和感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
再次,儒家思想强调敬老尊贤和尊重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大学生正是从社会最年轻的一代而成,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现代社会和文化语境,需要借鉴传统文化经验,汲取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大学生应该重视文化传承的意义,尊重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精髓,并努力将其发扬光大。
同时,尊敬各个方面的权威人士、长辈和领导,尊重他们的经验和学问,更能帮助大学生在发展之路上更快地进步。
此外,儒家思想注重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大学生需要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愿意付出自己的力量和热情,为社会出一份力。
这既有利于社会和个人,也是一种体现高尚情操和道德伦理的表现。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取民之事则以民意为本”,意味着一个人必须在关心自己的同时,也必须关心他人,关心整个社会。
大学生应该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儒家哲学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之镜鉴
儒家哲学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之镜鉴儒家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历经千年流传至今,对于当代青年的价值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
下面将从尊师重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爱和谦虚等三个方面探讨儒家哲学在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中的镜鉴。
儒家哲学强调尊师重道的观念。
尊师重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儒家认为师道尊严,师父的话语应当被学生尊重和遵循。
在当代社会中,青年学生应该从师父那里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保持对老师的敬意。
只有尊重师长,认真听取他们的教导,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青年一代。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观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意味着个人要先修身养性,然后影响家庭,进而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在当代青年的价值教育中,儒家的这一理念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青年人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儒家强调仁爱和谦虚的价值观。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要求青年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关心他人的困难和需求。
儒家倡导谦虚的品质,意味着青年人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自负,愿意向他人学习和进步。
在当代社会中,青年人应该注重培养仁爱之心,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同时保持谦虚的态度,与人为善,谦虚待人,以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儒家哲学对当代青年的价值教育具有重要的镜鉴作用。
通过尊师重道的观念,青年人能够学会敬重他人,遵守社会规则;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观念,青年人能够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通过仁爱和谦虚的价值观,青年人能够关心他人,保持谦虚的态度,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儒家哲学在当代青年的价值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价值
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价值
近代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大学学生的德育价值,儒家思想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当今社会,儒家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在儒家思想中,智慧和知识被认为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从儒家思想的角度来看,求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每个人都有必要接受文化的教育,以期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做好准备。
因此,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聆听讲座,练习写作,不断深入学习,以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
其次,儒家思想强调了人们要遵守世俗道德,尊重他人,推崇理性,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因此,大学生应该养成尊老、敬师的习惯,以厚爱和尊重对待老师和长辈,维护师生友谊和学生之间的友谊,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建立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
此外,儒家思想也倡导学生要注重自身的健康,不要过度劳累和过分消耗精力,特别是要坚持运动,保持身体健康,有利于身心健康。
最后,儒家思想强调了知行合一,注重行动而不只是讲学。
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他们要学习知识,而且还要在实践中将知识付诸实践,通过实践来学习,来强化自身的能力。
总之,儒家思想对大学生的德育价值是巨大的。
无论从智慧,道德,身心健康,还是知行合一的角度来看,儒家思想都能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建议,他们都应该认真学习和实践,以求在社会上成功发展。
- 1 -。
儒家教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儒家教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摘要】儒家教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道德修养。
儒家教化在现实中具有引导和规范行为、培养人格、传承文化的意义。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儒家教化可以被运用于塑造良好的公民品质和价值观。
儒家教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在于重视道德与人格的培养,强调文化传承和社会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儒家教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塑造有益社会的人才和领导者,为现代社会提供了良好的道德准则和文化传统。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在于推动人们重视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儒家教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作用在于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精神境界的提升。
【关键词】关键词:儒家思想、教化、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启示、核心价值观、现实意义、应用、重要性、现代社会、推动作用1. 引言1.1 儒家教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儒家教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着道德沦丧、价值观念混乱的现象,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
而儒家教化所强调的仁、义、礼、智等核心价值观,恰恰能够为人们提供正确的道德指引和行为准则。
通过儒家教化的传播和普及,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儒家教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忠诚之道、礼节之仪等美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在当代社会中,儒家教化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儒家教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是深远的。
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一种对当代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重要补充和提升。
只有在儒家教化的启示下,才能够实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启示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启示摘要:先秦儒家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于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先秦;儒家德育;价值观教育先秦儒家的德育实践体现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言传身教”:教师要发挥榜样的作用“言传身教”是儒家施行德育的重要方法。
孔子、孟子和荀子对此都有着深刻的思考。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他指出教师对学生不仅要进行言传,更要注意身教,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孔子正是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感化学生,赢得了他在弟子中的威信。
孟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教者必以正”的命题,就是主张教师要正身,为人师表。
同时,孟子认为“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充分相信身教示范的效果。
荀子重视后天学习,对言传身教的作用讲得更加透彻,明确提出了“师以身为正仪”,这一思想突出了教师的表率作用。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因此,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中,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自身的规范言行来感染和熏陶大学生,为大学生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更有着“无声胜有声”的巨大说服力和感召力。
二、“因材施教”:提倡教育方法的个性化先秦儒家在德育过程中提倡“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孔子非常注重观察、了解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说教。
即使学生问的同一个问题,孔子也会根据学生特点不同进行回答。
孔子的这种教育方法对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启示就是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同时根据学生特点选择难易适当的教学内容,选取适宜的教育方法,以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总之,先秦儒家在德育中倡导“因材施教”的方法,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进行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大学生思维活跃,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
谈谈儒家“五常”与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谈谈儒家“五常”与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这一论述既给出了高校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也对高等学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身处大学之中时刻可以观察到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表现,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实际及体会,认为将传统的儒家“五常”融入到当今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是非常必要具有意义的。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核心,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沉淀和结晶。
其中有很多思想在当代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样对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
“五常”是儒家思想的根基所在,在传统道德缺失的当代大学生中,提倡和实行“五常”教育尤为必要。
当代大学生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受西方的文化影响更甚,特别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部分学生在接受西方思潮的浸染时没有正确的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所以更要利用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方面的教育:一方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另一方面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科学合理地把儒家“五常”带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中。
首先,“仁”——儒家“五常”之首的。
“仁”不仅仅是五常之首,它还是整个儒家文化的基础。
儒家思想推崇的就是“仁爱”思想,孔子曾经这样理解——“仁者爱人”。
当代大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仁”的涵义的旨在少数,并且把“仁”想象的离他们很远,其实不然,“仁”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例如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为仁;雷锋同志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展以及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现象屡有发生。
针对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分析借鉴儒家德育思想的思想理念,为改善大学生道德教育不良现状建言献策。
关键词:儒家德育思想大学生道德教育一、先秦儒家德育思想概述儒家学说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比拟全面系统的思想体系,其德育思想都是依据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内容十分丰富,是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重要的思想源泉。
儒家德育思想的根本内容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根本内容主要包括:“仁〞是其思想的核心,强调“义〞的重要性,个人行为以“礼〞为标准,“孝悌〞是德育的重要目标。
1.关于“仁〞的思想“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根底。
?中庸?有云:“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意思就是说有仁爱之心的人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亲爱、亲人是最重要的,应该放在第一位。
这里所说的“仁〞是指发自内心的爱人之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的爱。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仁〞就是社会的最高准那么,君主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充分表达了孔子以仁爱为核心的社会理想。
这种爱在先秦儒家思想中是有层次差等的,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但是这种“仁〞所表达出来的有层次差等的爱对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复杂的关系至今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关于“义〞与“利〞的思想先秦儒家对于“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重义轻利的,提倡人们见利思义,孔孟二人对此有充分的论述。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思就是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极大地强调了义的重要性。
孟子在对待义利关系上,比孔子更看重道义。
他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意思就是说为了道义,生命都可以舍去,更不用说自己的私利了。
他主张在义利冲突的时候,舍生而取义。
可见孔孟二人在物质需求与道德行为的选择上,完全否认“利〞对人们以及社会开展的作用。
儒家哲学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之镜鉴
儒家哲学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之镜鉴儒家哲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对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儒家哲学鼓励人们追求良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中,借鉴儒家哲学可以帮助青年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儒家思想强调个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意味着个体应该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在当代青年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面对很多选择和诱惑,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
借鉴儒家思想,青年可以通过修身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儒家强调仁爱、谦卑、诚实等美德,这些品质对于青年成长非常重要。
青年应该在修身中培养良好的品质,以健康和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挑战。
齐家是儒家哲学中的重要理念,强调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家庭关系的破裂成为了很多青年面临的挑战。
借鉴儒家思想,青年可以通过齐家来培养家庭责任感和亲情意识。
儒家强调孝道,提倡子女对长辈的尊重和关心。
青年应该尊重父母,关心兄弟姐妹,通过齐家来维系亲情和家庭和谐。
治国是儒家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意味着个体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利益意识。
在当代社会,青年面临着多样化的社会问题和挑战,他们需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借鉴儒家思想,青年可以通过治国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儒家强调忠诚、正直、公正等美德,这些品质可以使青年成为有担当的公民,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平天下是儒家哲学中的最高理想,意味着个体要关心全人类和环境的发展。
在当代社会,青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全球挑战。
借鉴儒家思想,青年可以通过平天下来弘扬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儒家强调和谐发展、天人合一等观念,这些观念可以引导青年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活动,为构建美好社会作出贡献。
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
弘扬孝道精神是儒家德育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孝道在儒家思想中被视为家庭伦理道德的基石,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弘扬孝道精神可以使大学生具有感恩之心、尊敬长辈、关爱家庭的优秀品质。
孝道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通过传承孝道,大学生能够意识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感恩父母的辛勤付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更加珍惜家庭的爱,努力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形成感恩的品质。
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
1. 引言
1.1 儒家思想的价值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孔子开创儒家学说以来,其价值观念一直对中国社会产生着深远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道、诚信、礼仪等价值观念,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追求内在的道德完善和精神境界的提升。通过修身养性,培养人的良好品德和高尚品格,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升华。
注重修身养性对大学生的德育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断修身养性,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德才兼备、品德高尚的社会栋梁。
2.5 追求道德完善
追求道德完善是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追求道德完善的过程中,大学生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道德标准和目标,对于儒家经典中提到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价值观进行深入理解和内化。
弘扬孝道精神是大学生德育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尊敬长辈、关爱家庭的优秀品质。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向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2.3 尊重师长
"尊重师长"是儒家德育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对于长辈的尊敬和敬畏之情。在大学生德育培养中,尊重师长的意义和价值不可忽视。
在大学生追求道德完善的过程中,儒家德育思想能够为他们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启示,引领他们走向道德的高地,成为对社会有益、有担当、有影响力的人才。
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
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摘要】儒家德育思想强调仁爱教育、尊师重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道德与学识的结合,以及规范行为和自我约束。
这些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有重要启示。
大学生应当以仁爱为本,尊敬老师,注重修身养德,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并自觉遵守规范,约束自己。
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提供了深刻的道德指引和行为准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优秀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通过学习儒家德育思想,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道德素养,提升自我修养,成为更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关键词】儒家德育思想, 大学生, 德育培养, 仁爱教育, 尊师重教,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德修养, 学识修养, 规范行为, 自我约束, 启示总结1. 引言1.1 概述儒家德育思想儒家德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倡导以仁爱为核心,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注重道德修养与学识修养的结合,强调规范行为与自我约束。
儒家德育思想着重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使个体能够成为品德高尚、仁爱忠诚的人。
在大学生德育培养中,儒家德育思想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
儒家强调仁爱教育,鼓励人们以仁爱之心待人,以宽容之心看待世界,使大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形成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
在大学生德育培养中,应加强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让他们具备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儒家德育思想为大学生德育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人格,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之才。
1.2 介绍大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性大学生德育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德育培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培养其独立自主、正直诚信、勇往直前和为人师表的优秀品格。
儒家“五常”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李雨桐摘要:“仁”“义”“礼”“智”“信”思想作为儒家“五常”价值观,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精神指引作用。
将“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弘扬,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会更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本文旨在着重分析儒家“五常”价值观后,借古看今,更好地发展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五常”价值观;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大学生道德教育作者简介:李雨桐,女,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一、儒家“五常”价值观内涵儒家经典的“五常”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思想,我们可以将其简单的理解为,“仁”指仁爱,“义”指正义,“礼”指文明,“智”指智慧,“信”指诚信。
它最早由孔子提出,孔子指出“仁、义、礼”三德,后孟子将其延伸为“仁、义、礼、智”四德,最后由董仲舒将其归纳为“仁、义、礼、智、信”五德,被后人称为“五常”。
这“五常”贯穿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重要的因素。
二、儒家“五常”价值观具体内容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的儒家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有着启示作用。
分析了“五常”儒学价值观内涵和具体内容后,更容易发掘出其先进的方面,借鉴到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对“仁”的解读“仁”,在商周及之前主要是指爱自己的亲人,到春秋时期特别是孔子时,“仁”便有了爱“普通人”的意义。
《论语·颜渊》中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可见孔子定义的“仁”对比前人已有了更广的意义。
孔子主张对他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是孔子提倡“仁”要爱“普通人”的表现。
孟子提出“仁者爱人”,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仁者无不爱”,表现出其认为“仁”不仅“仁民”而且要“爱物”,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基础上,拓宽了“仁”的范围。
儒家思想对现代道德理念的影响与启示
儒家思想对现代道德理念的影响与启示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现代道德理念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仁爱”、“孝悌”等核心价值观念,不仅为中国古代社会建立了积极向上的道德准则,而且对现代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头脑清醒儒家思想强调大小必合,即思维必须清醒,有自己独立的观点。
现代社会中,信息爆炸,人们常常被各种声音所干扰。
许多人缺乏独立思考、拒绝批判的思维习惯,甚至沉溺于消费主义的泥沼中不能自拔。
儒家思想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对待信息保持头脑清醒,拥有自我思考的能力。
尊重传统儒家思想重视家庭与社会的联系,倡导家风、家训,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
现代社会讲究个人主义和自由,这种自由理应得到尊重和保护,但是,我们也不应忽略传统民俗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承载着中华历史文化的精髓和民族精神,应该为现代社会所重视和保护。
文化自信儒家思想强调文化的自信和自尊。
在现代社会,由于外部环境和国际竞争的压力,我们常常感到文化上的自卑和不自信。
我们经常看到,在国际舞台上,很多中国人因为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第二语言不自信而在交流中感到束手无策。
儒家思想告诉我们,历史和文化是一个民族最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有骄傲感和自信心。
奉行公义儒家思想倡导“以义方行,不以良药而行”。
在现代社会中,诚实和公正的行为积累了人们对当事人的信任和尊重。
这种诚实和公正的基础是对道德的认同和尊重。
无论是政治、经济、人际交往等环境下,坚守诚实和公正的品质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维护社会和谐儒家思想强调“和而不同”、“中庸之道”,这意味着人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比如尊重性别、种族、文化和宗教差异,达到社会和谐。
文化的多样性、宗教和信仰的多样性是世界的魅力之一,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差异和互相包容,从而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结语从儒家思想到现代道德理念,人们对于正义、真理、和谐等方面的追求是历史演化的知识积累。
儒家_五常_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借鉴启示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167期2012年第21期Serial No .167No .21,2012一、“五常”的基本内涵“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仁”从字源意思来理解,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依相耦。
在人们日常的人际关系交往中,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情感需要,仁爱是从家庭血缘亲情中引申而来,仁者爱人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又不限于宗法血缘道德的范畴,它要人们以一颗仁爱的心对待他人对待一切。
在儒家伦理思想中是“仁”是一个含义极其丰富的概念,其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仁是一个全德之辞,几乎可以概括所有的德目;狭义的仁是五常之一,主要是以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道德情感为主要内涵的道德规范。
可以说,仁是由人本身引申出来的行为原则,它要求人们以人为人,相亲相爱,这反映了人对自身的觉醒和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具有浓厚的人道精神。
“义”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含义十分丰富,各家各派有不同的诠释。
儒家讲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义泛指道义,是道德的代名词,如“舍生取义”,狭义的义则是指五常之一,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和人们行为的价值准则。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曾这么解释义:“义者,事之宜也。
”“义者,天理之所宜。
”“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义有三层意蕴:首先,义是适宜,即正当与否的度,宜与不宜,该与不该应该以义为准;其次,义的度即是天理,是宇宙万物存在发展的根本原则;最后,义又是人们内在的一种道德观念,是行为主体的道德理性原则。
它的现实内容则是人类共同的、根本的利益。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价值准则。
“礼”是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范畴之一,礼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在告诉人们“仁”是人们处理人际关系出于感情需要,“义”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价值准则之后,为人们怎么样去实现和谐社会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作出了正确的向导,它告诉了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
儒家哲学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之镜鉴
儒家哲学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之镜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哲学在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倡导君子之道,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于培养和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儒家哲学对当代青年的价值教育的镜鉴作用进行阐述。
一、儒家思想对于培养当代青年的仁爱之心具有重要作用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仁者爱人,慈爱他人,尊重他人,推崇和谐共处。
现代社会,弘扬仁爱之心,提倡互助合作,是培养青年积极向上的品格的基础。
在当代青年的成长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理念,引导青年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儒家思想对于引导当代青年的正义之志具有重要作用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义者正直,忠诚正直,坚守道义。
在当代社会,培养青年的正义之志,引导他们遵循良知,助人为善,善行而不息,有利他人而不轻言,是非曲直得失无欺心。
通过儒家思想中的正义之志理念,我们可以引导当代青年铭记社会责任、践行正义,不为私利而损公,不为情欲而忘义,使他们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儒家思想对于培养当代青年的礼仪之道具有重要作用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礼者整齐有序,有分有度,有常有礼。
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礼仪之道,培养青年具有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文明素养和职业修养,是现代青年成长教育的迫切需要。
通过儒家思想中的礼仪之道理念,我们可以引导当代青年尊重他人、维护社会和谐,注重行为规范,注重细节礼貌,塑造阳光、自信、文明的行为形象。
四、儒家思想对于引导当代青年的智慧之学具有重要作用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智者博学笃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当代社会,培养青年的智慧之学,引导他们以谦卑的心态学习他人的长处,自觉自信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儒家思想中的智慧之学理念,我们可以引导当代青年注重学习、不断进取,注重实践、锐意创新,成为具有高尚思想、渊博知识、实践能力的人才。
大学中儒家教育理念的现代意义
大学中儒家教育理念的现代意义介绍:在当代社会,儒家教育理念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儒家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大学中的具体实践以及其现代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儒家教育理念在大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儒家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儒家教育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
其核心思想包括仁、孝、礼、智和诚信等,这些价值观念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塑造人格、提升素质的重要指导原则。
1. 仁:强调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倡关爱他人、宽容待人的精神。
在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引导他们从自我关注到他人关爱,推动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2. 孝:高度重视家庭伦理和家庭观念,强调对长辈的尊重和孝敬。
大学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应当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关注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3. 礼:强调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求人们的行为得体、合宜。
在大学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礼仪,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 智:儒家教育一直重视知识的追求和智慧的培养。
在当今的大学教育中,需要注重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注重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5. 诚信:诚信是儒家教育理念的重要价值观。
在大学中,应该重视学术诚信和道德伦理的培养,引导学生做到诚实守信、真实独立地进行学习和研究。
二、大学中儒家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机构,应当将儒家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
1. 提供课程:大学可以设立一些课程或专题讲座,介绍儒家教育思想和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儒家核心价值观。
2. 培养学生品德: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通过班会、导师制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品德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技能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开设一些实践性的课程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雨桐
摘要:“仁”“义”“礼”“智”“信”思想作为儒家“五常”价值观,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精神指引作用。
将“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弘扬,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会更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本文旨在着重分析儒家“五常”价值观后,借古看今,更好地发展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五常”价值观;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大学生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李雨桐,女,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一、儒家“五常”价值观内涵
儒家经典的“五常”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思想,我们可以将其简单的理解为,“仁”指仁爱,“义”指正义,“礼”指文明,“智”指智慧,“信”指诚信。
它最早由孔子提出,孔子指出“仁、义、礼”三德,后孟子将其延伸为“仁、义、礼、智”四德,最后由董仲舒将其归纳为“仁、义、礼、智、信”五德,被后人称为“五常”。
这“五常”贯穿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重要的因素。
二、儒家“五常”价值观具体内容
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的儒家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有着启示作用。
分析了“五常”儒学价值观内涵和具体内容后,更容易发掘出其先进的方面,借鉴到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对“仁”的解读
“仁”,在商周及之前主要是指爱自己的亲人,到春秋时期特别是孔子时,“仁”便有了爱“普通人”的意义。
《论语·颜渊》中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可见孔子定义的“仁”对比前人已有了更广的意义。
孔子主张对他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是孔子提倡“仁”要爱“普通人”的表现。
孟子提出“仁者爱人”,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仁者无不爱”,表现出其认为“仁”不仅“仁民”而且要“爱物”,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基础上,拓宽了“仁”的范围。
到唐宋以后,“仁”的范围被更加拓宽化,变为“博爱”。
如董仲舒所讲“忠信而博爱”,唐代韩愈讲“博爱之谓仁”,朱熹讲“公而无私便是仁”。
随着朝代的更迭,先哲的努力,“仁”已渐渐被归为一个极广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
(二)对“义”的解读
“义”,多被理解为社会的整体利益。
早期儒家学者一直认为应将“义”位于私利之上,反对见利忘义的行为。
《论语》中道,“义以为上”、“见利思义”,西汉董仲舒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朱熹讲“而今需要天理人欲、义利公私分辨得明白”、“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陆九渊表示认同并说“凡欲为学者当先识义利公私之辨”。
此时的“义”已不仅被认为应位于“利”之上,更是被赋予公义、理性的含义。
(三)对“礼”的解读
“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礼”,泛指整个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社会等级制度、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的总称,是一种秩序。
荀子讲:“礼者,人道之极也”,认为礼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其功能不仅在于“正身”,而且在于“正国”。
狭义的“礼”,被界定为“恭敬之心”或“辞让之心”,是礼仪、礼节仪式以及待人接物和处事之道。
在古代社会中,“礼”被认为是道德的总称、社会文明的标志、做人的基本素质。
所以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告诫人们“克己复礼”、“约之以礼”,“礼”的功能被归结为通过讲礼和守礼,并懂礼仪、懂礼节、懂礼貌,形成一种文明有序、和谐安定的社会生活局面。
“礼”是对道德的一种志高要求,像宋代李觏也认为,“礼统诸德,仁义智信皆从属于礼”。
(四)对“智”的解读
“智”,指的是智慧和理智。
孔子讲“智者不惑”,认为拥有智慧的人才能“不惑”,并称自己“四十而不惑”。
孟子把“智”看作是判别是非善恶的一种能力,提出“是非之心,智也”的命题。
荀子也讲“知明而行无过”,强调智慧的作用。
可见,“智”已被理解为一种理性精神,一种才智和能力,其不仅可以辨别是非善恶,还可以加强自身道德理想的养成。
(五)对“信”的解读
“信”,是指诚实、不期瞒。
其内涵被理解为三方面,一是说话要真实,所谓“君子之言信而有征”,不可作无根之谈,更不可说谎、造假;二是要信守诺言,不可轻诺寡信、说话不算数,不要“口惠而实不至”;三是要言行一致,“言顾行,行顾言”,不可说空话、套话,而不办实事。
《论语》中也将“信”体现在了生活的每个方面,修身养性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交友上“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治理国家上“民无信不立”、“上好信则民不敢不用情”。
可见,“信”是已被定义为道德的基础,是人际交往和社会正常运行的道德支撑。
二、儒家“五常”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儒家“五常”价值观中的“仁”、“义”、“礼”、“智”、“信”相辅相成,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冲刷后,在21世纪新形势的今天,依然闪闪发光,为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现状做出了新的解读,给高校道德教育工作改革指明了新方向。
(一)提高教师师德,潜移默化授教
教师的工作始终具有示范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他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作风仪表、治学精神以至劳动态度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素都无法代替的。
“仁者爱人”,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施以仁德,才能到达提升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加大教育投入,保证学生福利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虽然在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公布2014年教育支出占GDP比例已超过4%,但整体看来仍显不足。
国家大力加强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学生的福利,让学生在学校中可以安心享受学习生活的快乐,没有物质困境的后顾之忧,才有可能减少部分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见利忘义,只看着金钱和利益,丧失道义的行为。
(三)规范社会行为,创造良好氛围
为受教育者创造一个全民守“礼”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让其在点滴间被教化。
这个环境的形成就要求全体公民共同努力来完成,在全民知“礼”懂“礼”守“礼”的环境下,更可以带动家庭、学校、公司里人的素质的提高,也更加规范人的行为,让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
这样的风气同样会影响到学校,确保学生群体的道德素质提高,隐性之中推动了大学道德教育的进程。
(四)加强心理辅导,智育德育并修
当代大学生大多在家是独生子女,平时养尊处优,刚落地就是改革开放的盛期,祖国繁荣的初期,这种优越的环境使他们变得心灵脆弱、缺少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由于对学业、家庭、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的不满意,导致学生跳楼、服毒等轻生行为的频频出现,已属不新鲜。
这就迫切要求高校要及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可以采取很多种。
比如,建立心理咨询室,派研究心理学的教师,轮流坐班,以面对面对话的形式,对学生提出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和疏导。
创办心理健康教育特刊,特刊的内容包括正确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快速排除心理压力的方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等,帮助大学生掌握自我调节、消除紧张焦虑等一些常见的心理困扰。
在拥有独立性和抗压性的前提下,学生才可以更好的学习知识,做到智育与德育并修。
(五)完善考试制度,重视诚信修养
现阶段考试制度看重学生的分数,奖学金和一些荣誉都与学生的考试分数与排名相关联,这
无形之间令学生更加重视自己的考试成绩,而忽视考试背后对所学知识的考察,导致在考试中多种不诚信的行为出现。
学校应该出台相应措施,例如不公开学生成绩,或奖学金等荣誉不仅仅与考试分数相关联也与平时的道德行为表现挂钩等。
再如,考试采取分段进行的形式,取消以期末考试一次考试决定学生最终成绩的方法,改为分段多次考察学生,一方面有利于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学生对最终成绩的看重。
学生在每次考试中,只为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从本质上尊重诚信修养,将会减少作弊行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