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历史古今中外重大改革规律总结ppt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33ppt)
★导致原有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改革
商鞅变法、日本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三大改造、 戈尔巴乔夫改革
按改革的性质归类
★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美国罗斯福新政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中国 ★世界
现代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改革开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
(赫、戈、匈)
按改革的程度归类
★没有使原有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土地改革、中国改革开放、列宁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
不同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有自己 特色的改革之路
改革要勇于创新等
(一) 知识回顾 整合归类
(二) 分析比较 重点探究
(三) 思想认识 能力提升
分组讨论:
第一小组:围绕古代的改革。 第二小组:围绕中国近代的改革。 第三小组:围绕世界近代的改革。 第四小组:围绕世界现代史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 第五小组:围绕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 ,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背景相同 都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影响相同 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巩固了本国现有制度
利用市场和商品 开创了资本主义 各自特色 货币关系扩大生 国家国家干预经
产、发展经济 济发展的新模式
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改 革开放
成功原因 认识
商鞅变法、日本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三大改造、 戈尔巴乔夫改革
按改革的性质归类
★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美国罗斯福新政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中国 ★世界
现代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改革开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
(赫、戈、匈)
按改革的程度归类
★没有使原有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土地改革、中国改革开放、列宁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
不同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有自己 特色的改革之路
改革要勇于创新等
(一) 知识回顾 整合归类
(二) 分析比较 重点探究
(三) 思想认识 能力提升
分组讨论:
第一小组:围绕古代的改革。 第二小组:围绕中国近代的改革。 第三小组:围绕世界近代的改革。 第四小组:围绕世界现代史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 第五小组:围绕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 ,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背景相同 都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影响相同 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巩固了本国现有制度
利用市场和商品 开创了资本主义 各自特色 货币关系扩大生 国家国家干预经
产、发展经济 济发展的新模式
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改 革开放
成功原因 认识
【高中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
四、特点: “公平”、“中庸” 五、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六、影响 1、积极: (1)经济:部分地减轻了平民负担,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 障,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鼓励发展工 商业有利于提高雅典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2)政治;社会矛盾得到缓和,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 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2、局限——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消除 (1)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2)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3)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
五、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商鞅变法是成功) 成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 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 确立与发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 础。 六、成功的原因: ①顺应了历史潮流。 ②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 ③法家思想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④商鞅同守旧派贵族的论战, 扫除了变法的思想障碍。 ⑤秦孝公有变法图强的决心,对商鞅支持、重用 七、历史作用 1、积极: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经济——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政治——打击旧贵族,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 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极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战争中掌握了主 动权。
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1069)
一、背景: 1、社会矛盾的激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 化(两积、三冗) 3、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4、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二、目的 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2、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三、内容 1、富国之法: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青苗法; 免役法; 市易法; 均输法; 2、强兵之法:保甲法;设军器监;保马法;将兵法 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精讲课件选修1-1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8张ppt)
3. 历史作用 (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
建化。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
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社会危机
①北宋统治者集中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导致冗官、冗 兵、冗费现象,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②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
里 、党三 三长 设邻、___ 制 长,直属州郡 俸禄制 ,制 整顿 实行______ 吏治 定惩治贪污的办法
迁都 洛阳
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 权,取代了为豪强地主把持 宗主督护制 ,保证了国 的_________ 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吏治有所好转
移风 易俗
政治上,加强了对中原地区 的统治;经济上,满足了日 495年,正式迁都洛 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 阳 求;军事上,远离了北方强 敌柔然的骚扰,巩固了政权 易服装、讲汉话、 促进北魏的封建化,加快民 改汉姓、变制度、 族融合 通婚姻、改籍贯
选修部分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
古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史上的重大改革
知识系统整合
商鞅变法 1.时代背景 (1)经济 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推广,推进了农业以及手工业
和商业的发展。
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政治
新兴地主 和自耕农等 ①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_________
西夏 威胁着北宋的安全,民族矛盾尖锐。 ③辽和_____
(2)有利条件 庆历新政 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①_________ 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2.内容 项 目 目的 领域 措施 内容 作用 限制了高利贷 对农民的剥 削,增加了政 府收入 保证灌溉;防 洪抗灾 有利于经济发 展,增加了政 府收入
高考历史新课标二轮知识突破课件第13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5张PPT)
学法指导 1.注意从背景、性质、改革内容、结果和评价等方面梳理 每场改革。注意把改革的背景和改革的措施有机结合,从而 做到正确评价改革。 2.注意将不同类型和同类型的改革放在一块,从背景、措 施、结果及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改革具有的异同 点。 3.近两年的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特点:既有考查教材以外 的知识点,如王莽改革等;也有考查教材必修知识的拓展, 如清末“新政”等。
【答案】 (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 受传统束缚较少。 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 (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 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 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 化,改革热情高。 (3)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 异)。 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 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 法的共同之处。(6分)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9分)
【答案】 (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 改革。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 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 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 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 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 素。(3分)
专题七 选 修 部 分
第13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三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3-1
古代重要改革的分类
• 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 • 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改革(地
主阶级的封建化政治改革):商鞅变法 • 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北周武
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王安石变法。 •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和制度的改革
(并有封建化性质):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轨道倾角使得其南极在过去的年受到太阳光照射,而一海王星年相当于地球年。随着海王星慢慢地移近太阳,它南极将逐渐变暗,并且换成北极被太阳光照 亮,这将使得甲烷释放区域从南极转移到北极。木卫一,即伊奥,是木星的四颗伽利略卫星中最靠近木星的一颗卫星,它的直径,公里,是太阳系第四大卫星, 表面环境极其恶劣,其表面星罗棋布地散落着超过座活火山,地表形态塑造周期较短。它的名字来自众神之王宙斯的恋人之一:艾奥,是赫拉的女祭司。[] 中文名木卫一外文名Io别称伊奥分类卫星发现者伽利略、马里乌斯发现时间年月7日质量8.99×kg(.地球)平均密度.8g/cm直径7.km表面温度平均K;最大K反 照率.±.视星等.(冲)表面积,9,km(.8地球)体积.×?km(.地球)宇宙速度.8km/s赤道旋转速率7km/h目录简介?物理特性?物理特征?轨道资料结构?内部?潮汐加热? 表面?大气层观测历史?先驱者号?旅行者号?伽利; 早教加盟 ;略号?后续观测研究发现探索计划相关资料简介编辑物理特性木卫一木卫 一(张)与不少外太阳系的卫星不同,木卫一与类地行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其表层由硅酸盐熔岩所构成,根据伽利略号所观测的数据中,它的内核可能由硫 化铁所组成,其半径估计最少有9公里。[]人们以前一直认为,木卫一表面定拥有不少环形山。可是从旅行者号于979年传回地球的照片中,木卫一表面的环 形山并不多,并非如人们所想,这是因为其火山活动使它的地形不断改变。于是,人们便把它不断更新的表面看成是“年轻”的,因为这些地形是新近形成; 相反,月球表面满布陨石坑,并保留了数十亿年,人们便把月球的表面看成是“年老”的。除了火山外,木卫一其他的景观,仅有一些普通的山脉、溶化硫
• 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 • 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改革(地
主阶级的封建化政治改革):商鞅变法 • 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北周武
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王安石变法。 •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和制度的改革
(并有封建化性质):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轨道倾角使得其南极在过去的年受到太阳光照射,而一海王星年相当于地球年。随着海王星慢慢地移近太阳,它南极将逐渐变暗,并且换成北极被太阳光照 亮,这将使得甲烷释放区域从南极转移到北极。木卫一,即伊奥,是木星的四颗伽利略卫星中最靠近木星的一颗卫星,它的直径,公里,是太阳系第四大卫星, 表面环境极其恶劣,其表面星罗棋布地散落着超过座活火山,地表形态塑造周期较短。它的名字来自众神之王宙斯的恋人之一:艾奥,是赫拉的女祭司。[] 中文名木卫一外文名Io别称伊奥分类卫星发现者伽利略、马里乌斯发现时间年月7日质量8.99×kg(.地球)平均密度.8g/cm直径7.km表面温度平均K;最大K反 照率.±.视星等.(冲)表面积,9,km(.8地球)体积.×?km(.地球)宇宙速度.8km/s赤道旋转速率7km/h目录简介?物理特性?物理特征?轨道资料结构?内部?潮汐加热? 表面?大气层观测历史?先驱者号?旅行者号?伽利; 早教加盟 ;略号?后续观测研究发现探索计划相关资料简介编辑物理特性木卫一木卫 一(张)与不少外太阳系的卫星不同,木卫一与类地行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其表层由硅酸盐熔岩所构成,根据伽利略号所观测的数据中,它的内核可能由硫 化铁所组成,其半径估计最少有9公里。[]人们以前一直认为,木卫一表面定拥有不少环形山。可是从旅行者号于979年传回地球的照片中,木卫一表面的环 形山并不多,并非如人们所想,这是因为其火山活动使它的地形不断改变。于是,人们便把它不断更新的表面看成是“年轻”的,因为这些地形是新近形成; 相反,月球表面满布陨石坑,并保留了数十亿年,人们便把月球的表面看成是“年老”的。除了火山外,木卫一其他的景观,仅有一些普通的山脉、溶化硫
45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 课件: 第45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共38张PPT)
专题一 1 2 3
考情分析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8-
参考答案: (1)内容: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 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 改革结合。 (2)意义: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改革决 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14-
一、商鞅变法 1.背景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①经济上,铁农具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②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 建经济。 ③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④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私人讲学风气兴起,其中法 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
命题特点 近几年,课标全国 卷注重从文明发 展和社会进步的 角度考查本讲的 内容,突出对社会 发展的借鉴意义。 由于“改革史”与 社会现实联系紧 密,因此在命题时 往往结合社会热 点,渗透现实意义
课标全国Ⅲ,45 课标全国Ⅰ,45 课标全国Ⅰ,45 2015 课标全国Ⅱ,45 年 课标全国Ⅰ,45 2014 课标全国Ⅱ, 45 年 2013 课标全国Ⅱ,45 年
专题一 1 2 3
考情分析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12-
参考答案: (1)内容: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 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 (2)作用: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 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可得出朝 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根据材料“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可得出扩 大入选范围;根据材料“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可得出否定谱牒在 选任官员中的作用;根据材料“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 只排到第三等”可得出建立新的门第标准。第(2)问“作用”,从当时 看,根据材料“皇族被列为第一”和所学知识可得出加强皇室地位,维 持了政权的稳定;抑制了旧士族的影响;根据材料“不少人的祖先在 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可得出巩固民族融 合的成果;从长远看,有利于国家统一。
高三历史中外重大改革专题课件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中外重大改革
重点探究
(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 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使俄国经济逐渐恢复到战前 水平,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新经济政策是
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
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中外重大改革
重点探究
2.认识:①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 敢于改革。②改革和变法不会一帆风顺,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还要具有 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③改革是社会发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中外重大改革
重点探究
探究三 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1.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 ③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巩固统治。③部分措施相同。都是从 西方引进技术,建立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 2.不同点:①结果不同。洋务运动失败;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 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性质不同。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性质 的改革;明治维新则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特征,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奠定了基础。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中外重大改革
重点探究
革;后者是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由明治天皇掌权并下令改革;④改革 程度:前者废除农奴制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更多地维护了贵族地主阶 级的利益;后者改革程度较俄国深,但也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
探究五 20世纪世界上三次成功的经济改革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 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 一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危机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20世纪) 70年代末的中国。”书中的“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指的是苏 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
高考历史古今中外重大改革规律总结PPT教学课件 人教课标版
★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
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2、措施是否正确有效、策略与用人是否得当。 3、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的对比情况。 4、是否危害人民的利益。 5、改革者的才干、意志与方法。 6、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7、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
★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必然产物。 2、革除社会弊端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是推 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4、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将遭到旧势力的反对,充满 着尖锐的斗争。 5、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2)三者之间的关系:
原因 (决定) 措施 (决定) 作用
主要原因 (决定) 核心措施 (决定) 重要作用
五、学习改革史的基本方法
1.要抓住生产力这一标准和文明史观。 2.要结合必修史所学知识。 3.抓住改革的时代特征。 4.一分为二的分析历史上的改革。 5.认识改革的价值,学习改革者的精神。 6.认识人类史上的改革充满了复杂性与多样性。
★对重大改革的评价 评价标准: 尽管一切改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但评
价标准只有一个,即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要求,然 评价思路: 后再看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 (积极性),又在多大程度上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要 求(局限性)。
评价方法:
立场分析法——改革的性质和在历史上的地位 辩证分析法(一分为二) ——积极作用和历史局限
三、学习改革史基本思路——改革 一般要掌握哪些要素?
1、背景(政治、经济、思想、国际环境) 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 3、作用(进步作用、消极作用) 4、性质 5、特点 6、成败及原因 7、改革带来的启示 8、评价(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改革家)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统一
度量衡
以农 求富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对经济的 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定的 促进作用
内容 建立严密的 户籍 制度,实行连坐 法 加强集 权 普遍推行 县制 制订秦律
措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影响
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 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在 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 • • •
•
• • •
考点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1. 改革背景 (1)有利条件 ①北魏统一 黄河流域 ,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 据局面。 汉文化 ,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 ②北魏统治者接受 展。 (2)社会矛盾 ① 宗主督护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制 民族歧视 ②鲜卑贵族实行 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改革旧俗
禁止父子及成年 兄弟同室居住。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 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强了 一夫一 强制推行 秦国的集权统治 妻 的小家庭政策
• • • •
3. 评价 (1)性质:新兴地主阶级的富国强兵改革。 (2)积极作用 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 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 中央集权 制度。 • ②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 土地私有制 。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 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3)历史局限 • ①轻视教化, 刑法严苛 ,鼓吹轻罪重罚。 •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 ③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 [特别提醒] 商鞅变化是战国时期封建化的改革, 通过改革进一步打击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统治。
度量衡
以农 求富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对经济的 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定的 促进作用
内容 建立严密的 户籍 制度,实行连坐 法 加强集 权 普遍推行 县制 制订秦律
措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影响
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 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在 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 • • •
•
• • •
考点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1. 改革背景 (1)有利条件 ①北魏统一 黄河流域 ,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 据局面。 汉文化 ,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 ②北魏统治者接受 展。 (2)社会矛盾 ① 宗主督护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制 民族歧视 ②鲜卑贵族实行 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改革旧俗
禁止父子及成年 兄弟同室居住。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 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强了 一夫一 强制推行 秦国的集权统治 妻 的小家庭政策
• • • •
3. 评价 (1)性质:新兴地主阶级的富国强兵改革。 (2)积极作用 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 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 中央集权 制度。 • ②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 土地私有制 。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 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3)历史局限 • ①轻视教化, 刑法严苛 ,鼓吹轻罪重罚。 •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 ③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 [特别提醒] 商鞅变化是战国时期封建化的改革, 通过改革进一步打击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统治。
2016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第34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共28张PPT)
唐前期, 继续推行北
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 有租 (田租 ),有家则有调 (纳绢布等 ),有身则有庸 (每丁每年服 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 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 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 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 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 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2.中后期
统治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强大,既得利益者不愿改革; 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政策调整和利益再分 配的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顽强抵抗。
————————————————————————————
考向一
考查对中国古代重大改革的认识
[例 1]
(2013· 山东高考)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
市易法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 在东京设市易务 断,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目的
措施
内容 重新丈量土地, 收取赋税,官 僚、地主也不
作用
方田
均税 富国之法 改变积 法 均 输 法
增加了政府收入,
农民得到 实惠 节省费用,增加 了政府收入,减 轻了人民的负担
例外
采购物资“徙 贵就贱,用近 易远”
贫局面
目
的
措施 保甲法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 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 一是改革是否达到预期目 标;二是改革是否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并能继续下去 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跟踪演练·知能提升”见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 (进入电子文档)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总结-PPT精选
2)西方侵略中国 2)列强掀起了瓜分 (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的狂潮;
改革的定义: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
的调整变动。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 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 改革虽然不像革命那样来的轰轰烈烈,却以其特有的方式 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3)失败的改革: 外国:阿里改革、苏联和东欧改革 中国: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七.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或启示
1. 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 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 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习性,不会一帆风顺, 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 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解析】A 京师大学堂主要是培养人材
10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 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 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解析】A 此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背景, 即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2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 3 鲁国的“初税亩”,它们 4 对社会发展共同的直接作用是
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 C.逐步确立起新兴的封建制度 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解析】B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相地而衰征” 和“初税亩”的含义,及其影响。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课堂练习
1、梭伦颁布“解负令”的目的在于(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促进雅典城邦发展 C、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D、实现公民真正平等
)
2、财产等级制度确立的意义不包括(
)
A、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 政权的局面 B、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 议政的途径 C、为下层平民参政议政开辟了道路 D、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 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 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 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 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 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材料三 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 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 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2)三者之间的关系:
原因 (决定) 措施 (决定) 作用
主要原因 (决定) 核心措施 (决定) 重要作用
五、学习改革史的基本方法
1.要抓住生产力这一标准和文明史观。 2.要结合必修史所学知识。 3.抓住改革的时代特征。 4.一分为二的分析历史上的改革。 5.认识改革的价值,学习改革者的精神。 6.认识人类史上的改革充满了复杂性与多样性。
★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
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2、措施是否正确有效、策略与用人是否得当。 3、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的对比情况。 4、是否危害人民的利益。 5、改革者的才干、意志与方法。 6、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7、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
★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必然产物。 2、革除社会弊端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是推 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4、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将遭到旧势力的反对,充满 着尖锐的斗争。 5、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三、学习改革史基本思路——改革 一般要掌握哪些要素?
1、背景(政治、经济、思想、国际环境) 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 3、作用(进步作用、消极作用) 4、性质 5、特点 6、成败及原因 7、改革带来的启示 8、评价(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改革家)
★改革背景(目的)的归纳 1、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 展。(改弦更张、移风易俗、解放思想以促 进生产力发展) 2、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 (缓和矛盾、挽救危机) 3、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 ★改革措施一般围绕背景(目的)展开。 ★改革的作用、性质、特点是由改革的 内容所决定的。
★注意此改革与彼改 革的比较,加强横向 联系。
异同点的比较往往从背景、 目的、内容、性质、特点、 结果、影响等方面入手。
四、改革原因、内容、作用之间的关系
(1)改革原因起决定作用: 一般情况下,改革是由生 产力的发展引起的,所以根本原因是经济方面的因素 (必然性),然后是政治方面的因素,统治者要变革 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必要性)。
Hale Waihona Puke 3、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 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4、“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 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 跃。”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 (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与封建性 D、缺乏民主传统
7、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 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 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 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 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A、大化改新 C、王安石变法 B、1861年改革 D、孝文帝改革
5、阿里在抵御了英法殖民侵略的同时,认识 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具体表 现是( )
①创办近代工厂 ②改革行政制度 ③实行开放政策 ④大力发展海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俄国日本均通过自上而下改革方式走上发 展资本主义道路,从根本是因为俄、日两 国( )
★对重大改革的评价 评价标准: 尽管一切改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但评
价标准只有一个,即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要求,然 评价思路: 后再看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 (积极性),又在多大程度上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要 求(局限性)。
评价方法:
立场分析法——改革的性质和在历史上的地位 辩证分析法(一分为二) ——积极作用和历史局限
一、明确改革史的学习目标
1、了解九大改革的历史背景、进程和影响; 2、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 复杂性与多样性; 3、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 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 伟大意义; 4、初步总结改革成败的经验教训。
二、古今中外重大改革分类 1、奴隶制性质的改革:雅典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 改革、伯里克利改革和我国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 2、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促进社会转型:日本大化改新、 战国魏文侯变法和商鞅变法。 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 3)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 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元朝忽必烈改制。 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的改革:欧洲宗教改革 (2)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清末的戊戌变法。 4、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