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十二章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合集下载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法和原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法和原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法和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物研究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领域,用于了解人体内药物的代谢过程,研究药物的药效和毒性,并为药物治疗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人体内被代谢成代谢产物并被排出体外的过程。

药物代谢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一阶段代谢和二阶段代谢。

一阶段代谢通常是由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催化的氧化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加羟基等反应。

而二阶段代谢主要是葡萄糖醛酸化反应,通常是由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催化的。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涉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并根据这些过程来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动态分布和代谢情况。

根据药物的吸收过程,药物在口服后会受到肠道和肝脏的“第一回路效应”的影响,这对于药物代谢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观察药物在人体内的浓度变化,并利用相关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计算出药物的半衰期、生物利用度、清除率、体积分布率等参数,以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情况。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实验方法、体内实验方法和计算模型方法。

体外实验方法:在体外实验中,通过将药物加入含有细胞色素P450酶体系的人类或动物肝微粒中,观察药物在体外被代谢的情况,确定药物与细胞色素P450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推算出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参数。

体内实验法:体内实验主要是通过对动物或人体进行药物加药和采样,然后利用化学方法对生物样本进行分析和计算,以确定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解析参数。

计算模型方法:计算模型法主要是基于药物代谢的理论模型,通过对药物代谢的数学模型进行推演和计算,以预测药物代谢过程和动力学参数,并且通过匹配实验数据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总结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物研究的重要领域,其原理和方法对药物研究和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深入,对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将会更加精细和有效,为药物治疗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相关研究

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相关研究

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相关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是指研究药物在体内转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经过多年的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已经成为药学、临床医学和生理学等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对象是药物的代谢过程及关键的代谢酶、代谢产物、反应机制以及影响代谢的生物因素等。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要素药物代谢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的药物,例如钠离子和尿素等,这种药物通常是通过肾脏、肝脏和肺等排泄出体外;另一类是化学性质发生改变的药物,这类药物需要通过酶类的催化转化后才能被排泄出体外。

在药物代谢动力学中,有几个重要的要素需要我们了解,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物吸收是指药物在肠道或其他部位被吸收到体内循环系统中的过程;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各个器官和组织中分布的过程;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代谢成代谢产物的过程;药物排泄是指药物从体内被排泄出来的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关键因素药物代谢动力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学科,要想深入研究它,需要了解它的关键因素。

首先,药物代谢酶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核心。

药物代谢酶是药物代谢过程中最关键的催化酶,在药物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药物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有些药物会对代谢酶的活性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药物代谢动力学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学科,为了了解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发展趋势和探讨药物代谢的规律,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首先是体内外研究方法。

体内外研究方法是一种用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去精确定量测量药物代谢过程的方法,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

其次是体内动物模型。

体内动物模型是通过给小鼠、猪、狗等动物注射药物,用药物代谢的差异来研究药物代谢的规律和机制。

最后是体外人体组织模型。

体外人体组织模型是通过体外的方法,对于人体组织的相关因素的研究,常被用于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毒性评估研究。

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左旋泮托拉唑血样方法学标准曲线
(3) 定量下限(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 LLOQ) 定量下限是标准曲线上的最低浓度点
要求至少能满足测定3~5个半衰期时样品中的药物 浓度,或Cmax的1/10~1/20时的药物浓度,其准确 度应在真实浓度的80%~120%范围内,RSD应小于 20%。应由至少5个标准样品测试结果证明
(7) 介质效应(Medium Effect):由于样品中存在干扰物 质,对响应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LC-MS LC-MS/MS
大鼠的空白血浆,按“血浆样品的处理”项下的方法操作, 挥干后加入10 μL不同浓度的标准工作液和内标液,挥干, 加入100 μL复溶液,使最终浓度相当于QC样品浓度,每个 浓度进样5次,记峰面积为A1;另取10 μL不同浓度的标准 工作液和内标液,挥干,加入100 μL复溶液,使终浓度相 当于QC样品浓度,即排除空白血浆基质的干扰,每个浓度 进样5次,记峰面积为A2。
至少5条
实例1
左旋泮托拉唑血浆中标准曲线 取空白大鼠血浆90 l,加10l不同浓度的标准品, 使血浆 中左旋泮托拉唑浓度分别为0、0.156、0.312、0.625、 1.25、2.50、5.00、10.00、20.00和40.00 g/ml,按“血 浆样品的处理过程”项下操作,记录样品和内标峰面积。
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实验药品
实验所用的药品应与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使用的药品相 一致
2.实验动物
尽可能与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所用的动物一致
清醒状态下实验,最好从同一动物多次采样
创新药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其中一种 为啮齿类动物;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动物, 雌雄动物兼用

生物化学中的新药研发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生物化学中的新药研发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生物化学中的新药研发和药物代谢动力学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药物被开发出来,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其中,生物化学在新药研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命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生命功能的影响,因此在药物研发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新药研发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两个方面来探讨生物化学在药物领域的应用。

一、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医药行业的核心之一,也是一个充满风险和机遇的领域。

研制新药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大量的投资,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前期的药物发现和研究。

生物化学在新药研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生物化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基础知识。

其次,生物化学技术可以用来筛选和优化化合物库,寻找具有治疗潜力的化合物。

最后,生物化学流程也是新药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包括药物特性研究、药物制剂研发以及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等。

例如,现在广泛使用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就是由英国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对古柯碱的结构改造而开发出来的。

二甲双胍具有低血糖作用,对糖尿病治疗非常有效。

这个例子说明了生物化学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通过小分子药物的设计与开发,生物化学在药物研发领域上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物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转化过程以及代谢产物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药物代谢动力学可以影响药物的药效性、药物易感性和不良药物反应等多个方面。

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分析需要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药物的代谢酶种类以及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生物化学技术进行获得。

首先,药物在体内是通过代谢途径进行清除的。

如果一个药物的代谢途径不同,药物的清除速度也就不同,可能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性。

其次,药物的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也会影响药效。

代谢产物有时可以是活性物质,有时也可以是不活性物质。

新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新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新药、新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试验研究
*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BA)是以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为基础, 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程度和速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 F=AUCpo/AUCiv×100% •相对生物利用度: F=AUC(试验制剂)/AUC(参比制剂)×100%
1. 采用肝微粒体、肝细胞或肝灌流法研 究药物代谢途径和药酶. 2. P450酶系统及及亚型分析. 3. 整体动物试验. 4. 计算机模拟代谢物分析.
临床前(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1.探讨新药在动物体内的规律和特点。
2为新药研制和开发前景提供信息。 3为临床试验设计提供依据。
进行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的基本要求
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试验
• 采用透析法, 超滤法等。
• 高, 中, 低三种药物浓度, 应接近体内浓度。 • 两种动物和人血浆。
A1998的蛋白结合率
浓度(ug/ml) 大鼠 人
6
8 10
66.04±9.8
75.83±2.8 77.94±3.73
97.54±1.78
93.15±8.32 97.93±1.94



新药早期(先导化物)研究:
1.有效性:选择作用。
2.安全性: *肝毒性。 *三致试验。 *Q-Tc不利影响-心脏毒性。 3.药代研究:
* 吸收试验- Coca-2细胞通透性试验或整体动物试验。
* P-糖蛋白转运- 药物吸收、分布和排泄相关。 * 药物代谢:
新药早期药代研究


试验动物选择
* 两种动物: 小鼠、大鼠或兔, beagle犬或猴等。 *口服药物试验不选用家兔。

自-药代动重点及思考题

自-药代动重点及思考题

药代动力学复习重点药分六班柳晓泉老师讲课部分(第一、三、四、九、十二章):第一章、概述药物的体内过程:ADME,即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物代谢动力学:定量研究药物(包括外来物质)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三章、药物的代谢研究一、药物的代谢部位和代谢酶1、肝脏为药物的主要代谢部位,含有许多Ⅰ相代谢酶及Ⅱ相代谢酶;此外许多肝外组织(小肠、肺、肾等)也参与了药物的代谢。

Ⅰ相代谢酶主要是氧化、还原、水解;Ⅱ相代谢酶主要是结合酶或甲基化、乙酰化,进而药物被排除体外。

2、最重要的代谢酶——P450酶,其生物学特性:(重要、43页)1)P450酶是一个多功能的酶系:可以在催化一种底物的同时产生几种不同的代谢物;2)P450酶对底物的结构特异性不强:可代谢各种类型化学结构的底物;3)P450酶存在明显的种属、性别和年龄的差异;4)P450酶具有多型性,是一个超级大家族:5)P450酶具有多态性:按代谢速度快慢可分为强代谢型和弱代谢型。

多态性主要是由于其基因缺陷所致,这种基因缺陷可能是由遗传变异所造成的。

3、EMS:强代谢型4、PMS:弱代谢型5、人肝微粒体中参与药物代谢的P450酶类型:CYP1A、CYP2C、CYP2D、CYP2E、CYP 3A二、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1、代谢相互作用;2、种属差异性;3、年龄和性别的差异;4、遗传变异;5、病理状态。

第四章、经典房室模型理论一、房室模型及其基本原理1、房室模型中的房室划分依据:依据药物在体内各组织或器官的转运速率而确定的,只要药物在其间的转运速率相同或相似,就可以归纳成为一个房室。

(可分为一房室模型、二房室模型、多房室模型)2、药动学参数(主要出现在名解中,可用文字或公式回答,69页,同时掌握这些参数的意义)1)名词解释:药峰时间、药峰浓度、表观分布容积、消除速率常数、消除半衰期、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清除率。

15第十二章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15第十二章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15第十二章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物研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进行研究,可以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而指导临床前研究和药物剂量的确定。

本章将重点介绍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础概念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代谢速率、代谢路线和代谢产物等。

其中,代谢速率可以通过测量药物在体内的消失速率来确定,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和药物半衰期等。

代谢路线指的是药物在体内经过哪些酶系的作用以及生成哪些代谢产物。

代谢产物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反应后生成的新化合物。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法1.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将药物给予实验动物,然后收集动物体内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和粪便等,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从而计算药物的代谢速率和代谢产物的生成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或者加入代谢抑制剂来探究药物代谢路径和酶系的作用。

2.体外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体外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是通过使用包括人体组织或细胞系的体外体系,研究药物的代谢动力学。

常用的方法包括体外肝脏微粒体、肝脏S9分离液和肝脏细胞等。

在这些体外体系中,可以测定药物的代谢消失速率和生成的代谢产物,研究药物在体外的代谢过程。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意义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对于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消失速率和药代动力学参数,对于确定药物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案至关重要。

其次,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并评估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

最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还可以为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依据,指导合理的联合用药。

综上所述,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方法,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的生成情况,进而指导临床前研究和药物剂量的确定。

新药研发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新药研发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新药研发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研发领域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在新药研发中,了解药物的代谢动力学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性、目的和应用。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性药物代谢动力学是指在体内药物代谢的速率和过程。

了解药物代谢动力学对于新药研发非常关键。

首先,药物代谢动力学可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转化速度和消除速率,从而确定药物在人体内的停留时间。

其次,通过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可以确定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帮助确定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目的1. 评估药物的清除速度:药物的代谢速度决定了其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和治疗效果。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评估药物的清除速度,帮助确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和剂量。

2. 确定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药物在体内通常经历多个代谢途径,产生多个代谢产物。

了解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对于评估药物的活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3. 预测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揭示药物与其他药物或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对于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和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应用1.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评估: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最大浓度、药物代谢产物的消除速率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用于制定合适的给药方案和剂量。

2. 药物与代谢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揭示药物与特定的代谢酶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对于评估药物的代谢途径和药物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

3. 个体差异的评估: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评估个体差异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这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非常关键。

四、总结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可以评估药物的清除速度、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并预测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药物代谢参数评估、药物与代谢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估以及个体差异评估等。

药代动力学(王广基)word

药代动力学(王广基)word

前 言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

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药物体内代谢物及代谢机理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通过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物和代谢机理研究,可以发现生物活性更高、更安全的新药。

近年来,国内外在创新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评价新药中与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药物进入体内后,经过吸收入血液,并随血流透过生物膜进入靶组织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药理作用,作用结束后,还须从体内消除。

通过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求算相应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后,对可以药物在体内过程进行预测。

因此新药和新制剂均需要进行动物和人体试验,了解其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药物代谢动力学》课程教学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本书是在原《药物动力学教学讲义》基础,经多年修正、拓展而成的。

全书十三章,三十余万字,重点阐述围绕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与其它教材相比,创新之处在于重点阐述现代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及其新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迅速发展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外研究模型等新内容。

本书编著者均是长期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教学和研究第一线的教师。

因此,本书的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相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编者药物代谢动力学主编:王广基副主编:刘晓东,柳晓泉编者(姓氏笔画为序)王广基、刘晓东、陈西敬、杨劲、柳晓泉内容提要: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创新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重点阐述围绕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与其它教材相比,创新之处在于重点阐述现代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及其新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迅速发展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外研究模型等新内容。

新药研发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新药研发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新药研发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药研发成为医药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能够揭示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和排泄规律,为新药的研发和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新药研发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行探讨。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基础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其中最重要的是药物代谢过程,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而被转化成代谢物,进而通过肝脏或肾脏等器官被排泄出体外。

二、新药研发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关系新药研发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能够评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学特性,为药物的优选和优化提供依据。

其次,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还能够预测和评估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评价。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法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体内外药物动力学、体内外代谢、药物代谢酶评价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测定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变化来研究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性。

四、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临床药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个体化用药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代谢能力和药物代谢途径来调整药物剂量,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其次,在新药研发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评估药物的合理用药方案,减少新药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五、挑战与展望虽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不言而喻,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结果可能会受到个体差异、环境因素和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此外,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综上所述,新药研发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密切相关,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更加准确和高效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临床需求,促进药物研发和个体化用药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药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临沂大学

药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临沂大学

第一章测试1.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

A:药物作用的影响因素B:药物的临床疗效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D: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规律答案:C2.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

A:药物在体内转运、代谢及血药浓度随时间的消长规律B: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C:药物在体内的变化D:药物作用强度随剂量、时间变化的消长规律答案:A3.药理学研究的任务不包括()。

A:创制适于临床应用的药物剂型B:阐明药物作用机制C:提高药物疗效D:研究开发新药答案:A4.药理学研究的是()。

A: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B:药物对机体的作用C:机体对药物的作用D:药物的不良反应答案:A5.新药来源包括()。

A:生物制药B:天然产物C:半合成化学物质D:制剂E:全合成化学物质答案:ABCE6.新药研究过程可分为()。

A:售后调研B:临床前研究C:选药D:临床研究E:生产、上市审批答案:ABD7.新药的临床试验包括()。

A: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B:对照临床试验C:初步的临床药理学试验D:售后调研E: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答案:ABCDE8.新药临床前药理学研究包括()。

A:制备工艺B:新药毒理学C:药物效应动力学D:一般药理学E:药物代谢动力学答案:BCDE9.新药的药效作用应是针对临床主要适应症,而运用体内、体外2种以上实验方法,证明药物的作用强度、特点以及和老药相比的优点。

()A:对B:错答案:A10.药物与毒物之间仅存在剂量的差异。

()A:错B:对答案:B11.药物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首过消除效应明显的药物不宜()。

A:口服给药B:静脉注射C:直肠给药D:舌下给药答案:A2.药物跨膜转运的主要方式是()。

A:易化扩散B:主动转运C:膜动转运D:简单扩散答案:D3.为了维持药物的良好疗效必须()。

A:增加给药次数B:增加给药剂量C:根据半衰期确定给药时间D:首次加倍量答案:C4.阿司匹林的pKα值为3.5,在pH为7.5的肠液中,可吸收约( )。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基本理论PPT课件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基本理论PPT课件

要点二
早期临床试验阶段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 后续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
药物剂型设计与优化
剂型设计
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设计适合不同给药途径 和剂型的药物制剂,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 果。
剂型优化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对现有药物剂型进行优化, 改善药物的释放特性和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 性。
机遇
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如拓展研究领域、提高研究效率等。 同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也将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个体化用药与精准医疗
个体化用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 应差异,为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精准医疗
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通过药 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实现精准医疗,提高治疗效果并降 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05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展望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表观分布容积(Vd)
总结词
表观分布容积是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程度的参数。
详细描述
表观分布容积(Vd)是指在生理学条件下,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按血浆中药物浓度计算应占的 容积。Vd值越大,表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越广泛。Vd的大小与药物的脂溶性、组织亲和力以及血流灌注 等因素有关。了解药物的Vd有助于预测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分布情况。
清除率(Cl)
总结词
清除率是描述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参数。
详细描述
清除率(Cl)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的 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清除率是评 价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重要参数,反映了 肝脏、肾脏等排泄器官的功能。药物的清除 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肝肾功能、年龄、 疾病状态等。了解药物的清除率有助于预测

新药研发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报告

新药研发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报告

新药研发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报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是新药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本报告将通过对新药研发过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概述,介绍其在药物开发中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展和挑战。

一、新药研发概述新药研发是指通过科学方法从化合物筛选到药物上市的全过程。

该过程包括药物发现、药物设计与合成、体内外活性筛选、药物代谢与动力学研究、临床前评价等环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为药物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依据。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性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是探究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的速率和机制的科学。

它通过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一系列过程,揭示了药物在体内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不仅能够指导药物剂型设计和用药方案的制定,还对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是利用体外模型和体外实验技术,来评估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特征。

其次,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加快了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速度。

此外,人体代谢组学研究的开展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挑战尽管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成本高昂且操作复杂。

其次,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结果不具有普遍适用性,需要结合个体化治疗的原则进行解读。

此外,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还存在样本收集和数据分析的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以为药物的合理开发和用药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然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不断探索解决方法,以进一步推动新药研发的进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及临床转化研究

药物代谢动力学及临床转化研究

药物代谢动力学及临床转化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临床转化研究是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这些过程的动态变化。

而临床转化研究则是将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转化为临床应用,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吸收、分布和消除。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内的过程,主要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行。

吸收速度和程度对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之间的分布情况。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不均匀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药物的消除是指药物从体内完全排除的过程,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肝脏代谢和肺脏排泄进行。

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和途径对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有重要影响。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主要通过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进行。

体内实验主要包括用小鼠、大鼠、猪、狗、猴等动物模型进行的试验,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和不同途径的给药来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体外实验主要包括用体外器官(如肝脏、肾脏)、细胞和酶等进行的试验,通过研究药物与体内酶的相互作用来研究药物的代谢过程。

临床转化研究是将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目的是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转化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临床试验。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是指在临床患者中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通过研究药物在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可以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试验是指在临床患者中进行的用药实验,通过研究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药物代谢动力学及临床转化研究对于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可以确定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从而了解药物的药效和毒副作用。

通过临床转化研究,可以确定药物适应症、剂量和给药方式,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研发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就像是为新药进入人体临床试验搭建的一座桥梁,通过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深入研究,为后续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关键的科学依据。

在新药研发的早期阶段,研究人员首先要明确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这包括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脂溶性等。

这些性质会极大地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

比如,溶解度差的药物可能难以被胃肠道吸收,而稳定性不佳的药物则可能在体内快速分解,无法发挥预期的药效。

吸收是药物进入体内的第一步。

研究人员需要了解药物通过何种途径被吸收,是口服、注射还是其他方式。

对于口服药物,胃肠道的 pH 值、肠道菌群以及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其吸收效率。

此外,药物在胃肠道中的通透性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高通透性的药物更容易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药物一旦被吸收,就会在体内分布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组织的血流量以及药物通过细胞膜的能力等。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其游离部分较少,可能会影响药效的发挥;而对于一些能够特异性分布到特定组织或器官的药物,了解其分布特点对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潜在的毒性具有重要意义。

代谢是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其中存在着多种酶系统,如细胞色素 P450 酶系。

这些酶能够将药物转化为活性或非活性的代谢产物。

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对于预测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评估药物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例如,如果一种新药会抑制或诱导某些代谢酶的活性,就可能导致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代谢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毒性反应。

排泄是药物从体内清除的过程。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通过尿液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此外,胆汁排泄也是一些药物的重要排泄途径。

了解药物的排泄速率和排泄机制有助于确定药物的给药间隔和剂量,以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毒性。

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2.1 药物样品准备
2.1.1 化学合成
2.1.2 质量控制
2.2 体外代谢试验
2.2.1 代谢物分析方法
2.2.2 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
2.3 体外-体内外推法
2.3.1 动物模型选择
2.3.2 给药剂量确定
2.3.3 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
2.4 数据分析
2.4.1 曲线拟合与参数计算
2.4.2 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3.1 药物代谢物鉴定
3.1.1 代谢物结构鉴定
3.1.2 代谢途径推测
3.2 体内代谢动力学
3.2.1 代谢物浓度-时间曲线
3.2.2 代谢动力学参数
四、讨论
4.1 药物代谢途径
4.2 体外代谢与体内代谢的一致性
4.3 与其他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比较附件:
1、化合物结构图
2、体内代谢动力学参数表格
3、数据分析图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临床前研究:指在药物进入临床试验之前,进行的药物活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2、体外代谢试验:通过使用人体器官模型、细胞培养等方法,模拟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反应。

3、体内-体外外推法:通过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外推到体外代谢动力学参数,以预测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情况。

4、曲线拟合:使用数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并获得相关参数,用于描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

5、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显著性。

15 第十二章 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15 第十二章  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第十二章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第一节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创新药物的开发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和高回报的产业。

一旦一个创新药物开发成功并上市就可以为开发者带来巨额的利润。

但目前创新药物开发的成功率的很低,命中率约为五万分之一,在发达国家开发成功一种新药需要耗资5-10亿美元左右,研究周期约在10年左右。

许多体外研究认为很有前途的候选化合物可能因在体内活性很低甚至无体内活性或体内具有较大的毒性而夭折,造成极大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缺乏体内活性可能是由于其药动学性质不理想,如首关消除较强或不易通过肠黏膜被吸收,生物利用度太低;或代谢太快,半衰期太短;或不易通过生物膜而进入靶器官。

而体内的毒性则可能是由于其在体内形成的毒性代谢物所致。

据文献报道进入临床试验后约有40%的候选化合物是由于药动学方面的原因而被淘汰的,这足以说明药动学研究在创新药开发研究中的作用。

一个候选化合物不仅要有较高的体外活性和较低的毒性,还应具有理想的药动学性质,即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理想的半衰期。

因此,在新药开发的早期阶段,可利用各种体内和体外模型对候选化合物药动学进行初筛,以便在研究开发的早期就确定该候选化合物是否有继续开发的价值,并可以根据筛选的结果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或修饰,以获得具有良好药动学特性的新候选化合物。

最优的候选化合物是从一次次的优化循环中诞生的,每一次的优化循环都通过药理学、毒理学和药动学筛选结果反馈来指导下一步合成或结构改造。

这样循环往复最终产生具有良好的药理学、毒理学和药动学特性的最佳候选化合物,进入下一步的临床研究。

由此可见新药的临床前药动学研究在创新药物的开发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与临床前药理学研究和毒理学研究一起构成一个三位一体的完整的新药筛选和评价体系。

临床前药动学研究的目的是阐明新药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和特点,并提供一些重要的药动学参数,进而揭示新药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性,包括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全身分布情况,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阐明代谢物的结构、转化途径及其动力学;排泄的途径、速率和排泄量。

生物医药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生物医药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生物医药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规律的学科,它是药物研发和药物治疗的重要基础。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可为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本文将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代谢途径、影响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药物通过经口、静脉注射等途径进入体内后,会在体内发生多种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和药效的表现。

二、药物代谢途径在生物体内,药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代谢,其中最主要的代谢途径为肝脏酶催化代谢和肝外代谢。

1.肝脏酶催化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其中酶催化代谢是药物代谢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

肝脏中的细胞酶系统可以将药物转化为更容易排泄的水溶性代谢产物,包括氧化、还原、脱甲基、脱乙酰等反应。

2.肝外代谢除了肝脏以外,其他组织和器官也可以参与药物的代谢过程。

特别是肠道黏膜、肺、肾脏和皮肤等组织,也可以通过类似肝脏酶催化代谢的反应将药物代谢为更容易排泄的代谢产物。

三、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药物代谢动力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药物本身的特性。

1.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差异会导致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差异,从而影响药物的代谢速度和药效。

例如,某些人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药物代谢酶缺失或功能异常,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饮食、生活习惯、药物相互作用等也会对药物代谢产生影响。

例如,饮食中某些成分可以诱导或抑制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从而改变药物的代谢速度。

3.药物本身的特性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决定了它的代谢途径和代谢速度。

例如,某些药物具有较高的脂溶性,能够迅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

四、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通常采用体内和体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2 ,体内药量时
τ不大于t1/2 若t1/2太小,可用缓释制剂
28
例题2:某男性病人患严重旳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合并肾功能不全,请根据病人旳万古霉素表观分布容积 31.5L,清除率0. 83L/h,设计万古霉素给药方案,要求血药 浓度峰值在30mg/L,而血药浓度谷值在7. 5mg/L。有效平 均血药浓度为20mg/L。(p64)
主要依据。 药物肾清除率旳变化与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平行,肾小球 滤过率可用内生肌酐清除率估计。正常CLcr为120ml/min。 二十四小时尿中肌酐旳量与年龄、体重、性别和肌肉发 达使用程度有关。同一种体,在稳定情况下,肌酐二十 四小时旳产量相当稳定。肌酐清除率与稳态肌苷血浓度 上升成反比。
26
当血肌苷浓度变化时,肌酐清除率:
而且在体内为一室模型拟合 3. 不能克服药效学个体差别造成旳误差 4. 不适于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无关旳药物 5. 不用于前药合药物代谢物旳给药方案设计
35
第三节 特殊情况下给药方案调整
一、肾功能障碍时药物剂量调整 (一)肾衰引起药动学变化 1.影响给药部位旳血液灌注,可能降低药物吸收 2.影响血液pH值、蛋白含量,变化药物分布 3. 影响药物排泄(尤其是水溶性药物,主要从肾排泄)
Dss=k0/k
fss=C/CSS(稳态分数)
fss1ekt
13
五、单室非血管给药
DkaFD0 (ektekat) (ka k)
C kaFD 0 (ektekat) (ka k)Vd
14
4-5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到达稳态
15
六、多剂量给药:多剂量给药常以稳态浓度旳水平评价给 药方案合理性。
(一)多剂量静脉注射稳态血药浓度
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第一节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创新药物的开发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和高回报的产业。

一旦一个创新药物开发成功并上市就可以为开发者带来巨额的利润。

但目前创新药物开发的成功率的很低,命中率约为五万分之一,在发达国家开发成功一种新药需要耗资5-10亿美元左右,研究周期约在10年左右。

许多体外研究认为很有前途的候选化合物可能因在体内活性很低甚至无体内活性或体内具有较大的毒性而夭折,造成极大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缺乏体内活性可能是由于其药动学性质不理想,如首关消除较强或不易通过肠黏膜被吸收,生物利用度太低;或代谢太快,半衰期太短;或不易通过生物膜而进入靶器官。

而体内的毒性则可能是由于其在体内形成的毒性代谢物所致。

据文献报道进入临床试验后约有40%的候选化合物是由于药动学方面的原因而被淘汰的,这足以说明药动学研究在创新药开发研究中的作用。

一个候选化合物不仅要有较高的体外活性和较低的毒性,还应具有理想的药动学性质,即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理想的半衰期。

因此,在新药开发的早期阶段,可利用各种体内和体外模型对候选化合物药动学进行初筛,以便在研究开发的早期就确定该候选化合物是否有继续开发的价值,并可以根据筛选的结果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或修饰,以获得具有良好药动学特性的新候选化合物。

最优的候选化合物是从一次次的优化循环中诞生的,每一次的优化循环都通过药理学、毒理学和药动学筛选结果反馈来指导下一步合成或结构改造。

这样循环往复最终产生具有良好的药理学、毒理学和药动学特性的最佳候选化合物,进入下一步的临床研究。

由此可见新药的临床前药动学研究在创新药物的开发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与临床前药理学研究和毒理学研究一起构成一个三位一体的完整的新药筛选和评价体系。

临床前药动学研究的目的是阐明新药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和特点,并提供一些重要的药动学参数,进而揭示新药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性,包括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全身分布情况,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阐明代谢物的结构、转化途径及其动力学;排泄的途径、速率和排泄量。

它可以为293设计和优化临床研究给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同时还可为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提供重要的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药效或毒性的靶器官,阐明药效或毒性产生的物质基础,进而为新药的开发提供线索,对发展更为安全有效的新药及拟定解毒措施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新药临床前药动学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及排泄(excretion),简称ADME,又称药物体内过程。

一.临床前药动学研究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实验药品实验所用的药品应与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使用的药品相一致。

2.实验动物一般采用健康成年动物。

常用动物有小鼠、大鼠、兔、豚鼠、犬和猴等。

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如下:(1) 首选动物尽可能与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所用的动物一致。

(2) 尽量在清醒状态下实验,动力学研究最好从同一动物多次采样。

(3) 创新药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其中一种为啮齿类动物,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动物,其主要目的是要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是否存在明显的种属差异。

其他类型的药物,可选用一种动物(首选非啮齿类动物,如犬等)。

(4) 实验中应注意雌雄动物兼用,以便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是否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如发现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应分别研究药物在雌雄动物体内的动力学过程。

(5) 口服药药物不宜选用兔等食草类动物,因为这类动物的吸收不规则。

3.剂量选择临床前药动学研究应设置至少三个剂量组,剂量的选择可以参考药效学和毒294理学研究中所用的剂量,其高剂量最好接近最小中毒剂量,中剂量相当于有效剂量,这样所得结果更有利于解释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中的现象。

设置三个剂量的主要目的是考察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是否属于线性,如为非线性动力学要研究剂量的影响。

4、给药方式和途径所用的给药途径和方式,应尽可能与临床用药一致,对于大动物(如犬等)应使用与临床一致的剂型。

5.生物样品中药物分析方法的选择目前常用的生物样品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色谱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LC-MS/MS,GC-MS)等;(2)免疫学方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酶免疫分析法、荧光免疫分析法等;(3)放射性核素标记法;(4)微生物学方法。

由于生物样品具有取样量少、药物浓度低、干扰物质多及个体差异大等特点,所以必须根据待测物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生物介质和预期的浓度范围,建立适宜的生物样品分析方法,并对方法进行确证。

所建立的方法必须具有足够的灵敏度、专一性、精确性和可靠性,并对方法进行确证,以确保生物样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临床前药动学研究方法和内容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1) 动物数的确定:一般以药-时曲线的每个时间点不少于5只动物数据为限计算所需动物数。

药时曲线最好从同一动物多次取样,尽量避免用多只动物合并样本,如采用多只动物合并样本应相应增加动物数,以减少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考虑到药动学可能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受试动物采用雌雄各半,如发现药动学确实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应增加动物数以便了解药物在雌雄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的差异情况。

对于单一性别用药的药物,可选择与临床用药一致的性别的动物进行药动学研究。

(2) 采样点的确定:采样点的确定对药动学参数的估算有直接的影响,若取样点过少或选择不当,所得的药-时曲线可能不能真实地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性,由此计算的药动学参数也就失去了意义。

一个完整的药-时曲线,295应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相、平衡相和消除相,采样点的设计应兼顾到这三个时相(如图12-1所示)。

一般在吸收分布相至少需要2~3个采样点,平衡相至少需要3个采样点,消除相至少需要4~6个点。

整个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到3~5个半衰期,或持续到血药峰浓度Cmax的1/10~1/20。

(3) 给药剂量和途径:药-时曲线研究至少应设置三个剂量组,以便考察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是否属于线性过程,剂量的选择可以参考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中所用的剂量,其中一个剂量相当于有效剂量。

所用的给药途径和方式,应尽可能与临床用药一致,如为口服给药,一般应在给药前应禁食12小时以上,以排除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只需要进行单剂量给药的药动学研究,但对于半衰期长(给药间期短于4个半衰期)、有明显的蓄积倾向且临床需长期给药的药物,应考虑进行多次给药的药动学研究。

(4) 药动学参数的估算:根据测得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房室模型或非房室模型的方法估算出其药动力学参数。

对于静脉注射给药的药物,应提供消除半衰期t、表观分布容积Vd、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清除率CL等参1/2数值;对于血管外给药的药物而言,除提供上述的参数外,还应提供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等参数值。

对于药动力学参数的估算目前一般主张采用非房室模型的方法来估算,因为随着药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房室模型的一些不足之处,采用房室模型估算的有些药动力学参数常常与实测值存在较大的差异。

图12-1 大鼠灌服高、中、低三个剂量盐酸雷诺嗪后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2962.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吸收研究主要是针对血管外给药的药物而言的,它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研究内容即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对于失眠、疼痛等急性病的治疗,一般希望单剂量给药后药物能够迅速地到达体循环并发挥疗效,对于这类药物而言药物的吸收速度是至关重要的。

另一方面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和癫痫等慢性病的治疗,常常需要重复多次给药治疗,此时,药物的吸收程度就成了更重要的因素。

因此对于药物的吸收研究应根据具体的药物有所侧重。

(1)吸收速度 药物的吸收速度可以通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来反映,吸收速度快的药物往往达达峰时间短,且峰浓度高;吸收速度慢的药物则正好与之相反。

因此药物在体内的Cmax和Tmax是反映药物吸收速度的两个最直观的指标和参数,常常被用于评价药物的吸收速度。

(2) 吸收的程度 药物的吸收程度则可以通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来反映,AUC的面积越大表明药物的吸收越好,因此AUC是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一个主要和重要的指标和参数。

对于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应尽可能提供其绝对生物利用度,即通过比较静注给药的AUC和血管外给药后的AUC来研究血管外给药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及绝对生物利用度,以便确定临床的最佳给药途径和剂型。

对于狗,猴等大动物所用剂型,应与第Ⅰ期临床试验相同。

(3)吸收机理对于口服的创新药物而言,除应进行整体动物实验,以便通过药-时曲线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情况;还可采用体外吸收模型(如Caco-2细胞模型)以及在体或离体组织吸收模型(如离体肠管外翻模型、Ussing Chambers模型及在体或离体肠灌流模型)研究药物吸收特性和机理。

其中Caco-2细胞模型是近年来建立的一种新的体外吸收模型,具有同源性好(与肠上皮细胞结构相似)、所需药量少、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好、可进行批量操作和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尤其适合于创新药物早期的吸收筛选研究。

可用于研究细胞对药物的摄取及跨膜转运;也可用于研究药物肠内代谢机制。

目前Caco-2细胞模型已经被广泛地用于体外吸收的研究,主要用于研究药物吸收机理及影响吸收的因素,进而了解药物的吸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如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了氯苄律定、黄芪甲甙和盐酸关附甲素的体外吸收和体内吸收的相关性,结果见表12-1,结果表明药物的体内外吸收具有高297度的相关性。

表12-1 药物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通透系数(Papp)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药物名称药物浓度(μg/ml)P app(cm·sec-1)绝对生物利用度(%)氯苄律定 10 4.99×10-710.7黄芪甲甙 50 6.65×10-82.3盐酸关附甲素 1.0 4.14×10-3933.药物的分布药物的组织分布试验主要是要了解药物在全身各组织的分布情况。

组织分布试验一般选用大鼠或小鼠,选择一个剂量(一般以有效剂量为宜)给药后,以药时曲线作参考,选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至少应有5个动物的数据)分别于吸收分布相、平衡相和消除相取样,测定药物在心、肝、脾、肺、肾、胃、肠道、生殖腺、脑、体脂、骨骼肌等组织的浓度,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主要分布组织,特别应关注药物在靶器官(包括药效学与毒理学)的分布。

如大鼠灌胃25 mg/kg 盐酸雷诺嗪后,分别于10、30和360 min采集组织样本,采用LC/MS法测定药物在各组织中的浓度,其组织分布如图12-2所示,结果表明盐酸雷诺嗪在体内分布较广, 但未见有组织蓄积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