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廊道相关资料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生态廊道研究——以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为例
摘要: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整合城乡绿地资源,利用绿色生态健康廊道将其有机联结,提高城乡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由此对绿色生态健康廊道的概念、组成与特性、功能、发展等进行理论研究,并以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为例,对其客观背景、建设原则和目标、远期和近期布局、近期建设重点区段和景观模式、功能和特色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对植物选择与配置等提出若干具体意见。以期对绿色生态健康廊道的研究和建设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植物配置;市;城乡统筹;和谐生态,人类追求;城乡统筹,时代呼唤。在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进程中,保护、恢复、建设生态环境,构建城乡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无疑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生态廊道进行研究,进一步认识其规律性,以指导廊道建设的实践,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以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为例,就一定市域围,科学、合理地构建生态廊道,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期为引玉之砖。
1城市绿色廊道概述
1.1概念
景观生态学理论认为城市景观由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城市绿色廊道,以下简称“绿廊”(T HE GREEN CORRIDOR),一般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绿色狭长地带。城市景观既为绿廊所分割,又被绿廊所联结。它强调自然的过程和特点,并紧密结合城市的公园、街头绿地、庭园、苗圃、自然保护地、农地、河流、滨水绿带和山地等,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廊结构体系,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协调。
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是城市绿廊诸多类型中的一种。它由设置了一定健康游憩设施的非机动车道和旁边的带状绿地、绿色节点等有机构建,连接城市各类公园和城郊的各类景点,集生态、休闲、游憩、健身、行人及非机动交通等多功能于一体。
1.2组成与特性
城市绿廊(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主要由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绿色河流廊道3部分组成。
城市绿廊与其他廊道相比有自身的特殊性,它们具有:(1)整体性,(2)联结性,(3)延伸性,(4)多功能性,(5)地域特色性。
1.3功能
城市绿廊具有多重功能,从而发挥出巨大的协同作用。其主要功能有:
(1)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城市绿廊首要的功能,它构建城市中的自然系统,为维持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和迁移提供保障。
(2)增进公众健康。
(3)提供吸引人的游憩场所。绿廊将大量的生态、游憩和历史文化资源蕴涵其间,提供吸引人游憩的场所。
(4)愉悦的交通体验。
(5)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教育,生态差异保存。
(6)增加经济收入。
(7)城市防灾。通过城市绿廊可以增加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疏散和安置遇灾、受灾民众,保证其生命和财产安全。
1.4城市廊道研究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城市廊道的研究起源于19世纪60—70年代,其前身是发生于美国的“公园运动”,至今已经历4个发展阶段。
(1)第一个阶段:1860—1900年
1867年,美国设计师弗雷德里克·奥姆斯特德(F REDERICK L AW O LMSTED)等人设计的波土顿公园体系,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格局的限制。以后出现了1883年的双子城(M INNEAPOLIS,H.C LEVELAND)公园体系规划、1900年的华盛顿城市规划、1903年的西雅图城市规划等。随后,奥姆斯特德的学生查理·艾立奥特扩展了他的构想,为整个波土顿大都市(600KM2)构建了一个绿廊网络规划。
(2)第二个阶段:1900—1945年
1903年,奥姆斯特德兄弟继续其父亲大胆而富有远见的规划设计实践,在LEWIS、CLARK百年纪念时设计了40英里(约64.4KM)的公园体系,简称“40英里绿廊”,后来该公园体系进一步扩展至140英里(约225.4KM )。同时期,小查理·艾立奥特为马塞诸塞州制定了第一个公共开放空间规划,奠定了州域开敞空间规划的基础。此外,美国国家公园服务机构也大量从事绿色廊道的规划设计,以连接国家公园和重要的风景胜地,最蔚为壮观的蓝山公园体系,绵延750英里(约1207.5KM)。
(3)第三个阶段:1960—1970年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易斯教授设计和应用遥感技术在威斯康星州辨认了约220处文化与自然景观。易斯称上述带状空间为“环境廊
道”。1969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麦克哈格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一书,第一次把生态学引入城市设计,并提出“生态系统所承受的人类活动的压力是有限的”原则、某些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特别敏感并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安危的原则。因此人类应与大自然合作,而不是与大自然为敌。以E RVIN Z UBE为代表,麻省理工学院在景观规划与研究领域运用“数据参数法”,权衡土地使用的适宜性。后来,该方法成为各国规划师在土地使用决策时采用的一个普遍性工具。
(4)第四个阶段:1980—1990年
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委员会提出《户外空间报告》,指出未来构想——绿廊的生命网络,为居民提供接近开敞空间的可达性与便利性,把城市和乡村串珠般地连为环状体系,总统委员会对“绿廊”一词的使用实际上是对该术语的法定认可。查理·里特尔(C HARLES L ITTLE)的名著《美国绿廊》出版。该书回顾并简要地总结了16个绿廊项目工程的情况,把绿廊规划的探索与努力展示给公众,在公众中传播绿廊规划意识。
2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建设实例研究
21世纪,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都会面临各发展阶段的不同问题、对策和任务。但它们却趋向同一目标,即建设完善的城市绿廊(体系),有力地支持城市物流、能流、信息流、价值流、人流的通畅性、高效性、和谐性,促使城市各组成部分间功能的结合更为紧密。就市而言,借鉴和学习国外百年绿廊建设的经验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研究和建设城乡统筹、生态和谐的绿廊是符合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构建和谐社会时代要求的;绿色生态健康廊道的研究和建设是市绿地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绿廊理念从意识、战略走向实施、技术性操作的有效途径。
2.1项目背景研究
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项目是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由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于2006年初提出的。其目的是为有机地将城市的公园绿地、城郊的风景林地和远郊的风景区进行连接,全面整合城乡绿地资源,增进广大市民的身心健康,为人们提供绿色生态的健康走廊。经过相关部门的努力,该项目于2006年底完成总体规划,并同期进行了10KM 示段的建设。
2.2项目建设原则与目标研究
项目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生态原则、人本原则、文脉原则、特色原则、景观原则、效益原则。
项目建设要达到的目标是:构建绿廊环网体系:提高绿地的景观和生态价值;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到2020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特点”,总长度约为900KM的绿廊。
2.3项目远期和近期布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