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力A实验讲义-1002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概要
实验一、金属光滑试样静拉伸试验
2.规定非比例伸长率为0.2%时的强度Rp0.2 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则应测定其规定非比例延伸 本实验测定Rp0.2。 Rp0.2=Fp0.2/S0 (N/mm2) 式中,F p0.2为规定非比例伸长率为0.2%时规定非比例伸长力。 F p0.2可用图解法、卸力法和电子万能试验机自动测定。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
材料学院 赵其章
实验内容
实验一、金属光滑试样静拉伸试验 实验二、系列冲击试验
实验一、金属光滑试样静拉伸试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金属拉伸性能指标(特别是 Rp0.2)的测定方法,加深 对拉伸性能指标物理意义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本试验主要测定金属材料的 ReH 或 ReL 、 Rp0.2 、 Rm 、 A 和 Z 等性能指标。根据国家标准GB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 验方法》,上述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如下: 1.上屈服点ReH、下屈服点ReL 具有物理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其拉伸曲线的类型如图1-1 所示。
N
n X
Y
(N-n-1)/2 1 Z' Z"
a)
n X
(N-n)/2 Y b) Z
图1-3 用移位法确定Lu
实验一、金属光滑试样静拉伸试验
5.断面收缩率Z 断面收缩率Z为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 原横截面积的百分比,即 Z=(S0-Su)/S0 *100% 式中,S0和Su分别为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和拉断后缩颈处的最小 横截面积(mm2)。测定Su的方法对于圆柱试样在缩颈最小处两 个互相垂直方向上测其直径,然后取其算术平均值。 三、实验步骤 1.试样的准备 (1)将领取的试样打上印记,并将材料,热处理状态填入附 表内。 (2)测量试样尺寸,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试样直 径(同一截面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各量一次,至少测量 3 个截 面),计算平均直径并以最小平均直径计算横截面积,填入附表
《工程力学A》实验指导书.DOC
重庆工商大学机械与包装工程学院工程力学A实验指导书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日期实验一、 材料的拉伸实验与压缩实验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是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试验,它为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冶金及其它各种工业部门提供可靠的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便于合理地使用材料,保证机器(结构)及其零件(构件)的安全工作。
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一) 材料的拉伸试验一、实验目的1. 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屈服应力s σ和抗拉强度b σ。
2. 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塑性性能指标: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3. 测定灰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抗拉强度b σ。
4. 比较低碳钢与灰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式。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1. 液压式万能试验机。
2.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
3. 游标卡尺。
三、实验试样按照国家标准GB6397—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金属拉伸试样的形状随着产品的品种、规格以及试验目的的不同而分为圆形截面试样、矩形截面试样、异形截面试样和不经机加工的全截面形状试样四种。
其中最常用的是圆形截面试样和矩形截面试样。
如图1-1-1所示,圆形截面试样和矩形截面试样均由平行、过渡和夹持三部分组成。
平行部分的试验段长度l 称为试样的标距,按试样的标距l 与横截面面积A 之间的关系,分为比例试样和定标距试样。
圆形截面比例试样通常取d l 10=或d l 5=,矩形截面比例试样通常取A l 3.11=或A l 65.5=,其中,前者称为长比例试样(简称长试样),后者称为短比例试样(简称短试样)。
过渡部分以圆弧与平行部分光滑地连接,以保证试样断裂时的断口在平行部分。
夹持部分稍大,其形状和尺寸根据试样大小、材料特性、试验目的以及万能试验机的夹具结构进行设计。
对试样的形状、尺寸和加工的技术要求参见国家标准GB6397—86。
(a )圆形截面试样(b )矩形截面试样 图1-1-1 拉伸试样四、实验原理与方法1.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强度和塑性性能指标(1)强度性能指标屈服应力(屈服点)s σ——试样在拉伸过程中载荷基本不变而试样仍能继续产生变形时的载荷(即屈服载荷)s F 除以原始横截面面积A 所得的应力值,即AF s s =σ抗拉强度b σ——试样在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载荷b F 除以原始横截面面积A 所得的应力值,即AF b b =σ(2)塑性性能指标延伸率δ——拉断后的试样标距部分所增加的长度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即%1001⨯-=ll l δ式中:l 为试样的原始标距;1l 为将拉断的试样对接起来后两标点之间的距离。
26材力11-2
Vε = W
上节回顾
2. 静载荷做功
(1)一般弹性体
F F
F
O
W = ∫Fd δ
F-Δ 图下方面积
0
dδ
Δ
Δ
F F
(2)线弹性体
1 W = F 2
O
Δ
Δ
上节回顾
二,线弹性体的应变能 (一)简单变形 1. 轴向拉压 2. 扭转 3. 平面弯曲
F ( x) Vε = ∫ dx 2EA l
2 N
M ( x) Vε = ∫ dx 2EI l
26
内容 11.4 虚功原理
材力11材力11-2
11.5 单位载荷法
要求 掌握莫尔积分,懂虚功原理,会图乘法 掌握莫尔积分,懂虚功原理, 练习 莫尔积分1,图乘法1 莫尔积分1 图乘法1 11- 13( 24,25( 作业 11- 13(b), 24,25(b)
上节回顾
五,功能原理
条件: 条件: (1)弹性体 (2)静载荷 原理:外力功全部转化成弹性体的应变能. 原理:外力功全部转化成弹性体的应变能.
虚应变能------M 虚应变能------M 单独作用
dθ
Vε = ∫ Mdθ
虚应变能------T 虚应变能------T 单独作用
T T
d
dx
Vε = ∫Td
虚应变能------F 虚应变能------FQ 单独作用
FQ
dλ* FQ dx
Vε = ∫ FQdλ
FN, M, T, FQ 共同作用
F1 F2 Fi
i
1
2
三,虚应变能
弹性体在虚位移过程中增加的应变能. 弹性体在虚位移过程中增加的应变能. 数值等于内力虚功. 数值等于内力虚功.
材力讲稿4-3
切应变沿高度按抛物线变化,使得横截面发生翘曲
例 求1-1截面上的D与E点的正应力和切应力以及梁 的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
解: 1. D与E点的应力
60
F = 20 kN
D
30 100 z
A 1m
1 1
C
B
1m 1.5 m bh3 6 E I z 5 10 mm 4 8 kN y 12 8 106 30 M 1 1 y D MPa 48MPa D 6 5 10 Iz * FS11S zD 8 103 60 20 40 D MPa 1.28 MPa 6 I zb 5 10 60 M 11 y E 8 106 50 MPa 80MPa E 6 5 10 Iz E 0
Iz
A*
M dM * Sz y1dA Iz
M * F Sz Iz
* N1
dT bdx
m n
b z
M
FQ S
FQ S M+dM
m
n
y y
F
d
e
F
y
y1
F
dA
d m
dT e n
'
x
dA
A
m dx
d
n
F
' e
n
m
n
FS
M
FQ S
FQ S M+dM
F
F
M
m dx n
(2) 在微段dx中取研究体
m n
M
F F Q S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
力学实验Experiments in Mechanics学生实验守则1.学生应按照课程教学计划,准时上实验课,不得迟到早退。
2.实验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原理,预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并接受实验教师的提问和检查。
3.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不得高声喧哗和打闹,不准抽烟、随地吐痰和乱丢纸屑杂物。
有净化要求的实验室,进室必须换拖鞋。
4.做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爱护仪器设备,节约使用材料,服从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
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物品。
5.实验中要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各种实验数据。
不准敷衍,不准抄袭别组数据,不得擅自离开操作岗位。
6.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若出现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并保护现场,不得自行处理。
7.实验完毕,应清理实验现场。
经指导教师检查仪器设备、工具、材料和实验记录后方可离开。
8.实验后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分析结果、处理数据、绘制曲线及图表。
在规定的时间内交指导教师批改。
9.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不慎造成仪器设备、器皿工具损坏者,应写出损坏情况报告,并接受检查,由领导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10.凡违反操作规程、擅自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私自拆卸仪器而造成事故和损失的,肇事者必须写出书面检查,视情节轻重和认识程度,按章予以赔偿。
目录实验一材料性能参数测定实验项目一拉伸实验 (1)项目二压缩实验 (5)项目三扭转试验 (7)项目四冲击实验 (10)实验二静态应变应力的综合测试实验项目1 拉伸时材料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的测定 (12)项目2 矩形截面梁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 (15)项目3 弯扭组合变形的电测试验 (18)项目4 偏心拉伸实验 (22)项目5 组合梁弯曲正应力实验 (24)项目6 工程桁架实验 (27)附录三实验数据的直线拟合 (77)附录四实验数据有效数后第一位数的修约规定 (79)附录五力学术语中英文对照索引 (83)附录六常见材料性能参数 (89)实验一 材料性能参数测定实验项目一 拉伸实验拉伸是材料力学最基本的实验,通过拉伸可以测定出材料一些基本的力学性能参数,如弹性模量、强度、塑性等。
材力讲稿第2章拉压2.2
小结与讨论
失效原因的初步分析
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小结与讨论
低碳钢试样拉伸至屈服时,如果试样表面具有足够的 光洁度,将会在试样表面出现与轴线夹角为45º 的花纹,称 为滑移线。通过拉、压杆件斜截面上的应力分析,在与轴 线夹角为45º 的斜截面上切应力取最大值。 因此,可以认为,这种材料的屈服是由于切应力最大 的斜截面相互错动产生滑移,导致应力虽然不增加、但应 变继续增加。 灰铸铁拉伸时,最后将沿横截面断开,显然由于拉应 力拉断的。但是,灰铸铁压缩至破坏时,却是沿着约55º 的 斜截面错动破坏的,而且断口处有明显的由于相互错动引 起的痕迹。这显然不是由于正应力所致,而是与切应力有 关。
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极限应力值-强度指标
条件屈服应力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 性材料,工程上则规定产生0.2 %塑性应变时的应力值为其屈服 应力,称为材料的条件屈服应力 (offset yield stress),用σ 0.2表示。
0.2
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极限应力值-强度指标
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弹性力学性能
比例极限与弹性极限
线弹性阶段之后,应力-应变 曲线上有一小段微弯的曲线,这表 示应力超过比例极限以后,应力与 应变不再成正比关系,但是,如果 在这一阶段,卸去试样上的载荷, 试样的变形将随之消失。 这表明这一阶段内的变形都是 弹性变形,因而包括线弹性阶段在 内,统称为弹性阶段。弹性阶段的 应 力 最 高 限 称 为 弹 性 极 限 (elastic limit),用σ e表示。
压缩时材料的力学行为
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压缩时材料的力学行为
铸铁压缩时的应力一应变曲线,与拉伸时的应 力一应变曲线不同的是,压缩时的强度极限氏却 远远大于拉伸时的数值,通常是拉伸强度极限的4 -5倍。对于拉伸和压缩强度极限不等的材料,拉 伸强度极限和压缩强度极限分别用 bt和 bc 表示。 这种压缩强度极限明显高于拉伸强度极限的脆性 材料,通常用于制作受压构件。
材力讲稿ch23r共40页PPT资料
P
P 解:受力分析如图
t
b
t
P Fs Fb 4
P
P
123
P
d
P/4
123
18
2.7 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剪应力和挤压应力的强度条件
F A s sP d23 .1 1 4 1 1 .6 2 0 170 1.3 8 M 6 P a
综上
L m L 1 a ,L 2 x 5 .3 m 3 m
m
P
h AQ
L
b
d
17
2.7 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例4 一铆接头如图所示,受力P=110kN,已知钢板厚度为 t=1cm
,宽度 b=8.5cm ,许用应力为[ ]= 160M Pa ;铆钉的直径 d=1.6cm,许用剪应力为[]= 140M Pa ,许用挤压应力为[bs]=
④剪切面上的内力:
内力 — 剪力Q ,其作用线与 剪切面 剪切面平行。
n P
5
2.7 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合力) P
n
Q n
3、连接处破坏三种形式:
①剪切破坏
n
沿铆钉的剪切面剪断,如
P (合力)
沿n– n面剪断 。 ②挤压破坏
剪切面
n P
铆钉与钢板在相互接触面 上因挤压而使溃压连接松动, 发生破坏。
1、连接件
在构件连接处起连接作用的部件,称为连接件。例如: 螺栓、铆钉、键等。连接件虽小,起着传递载荷的作用。
螺栓
特点:可传递一般 力,
P
P
可拆卸。
2
2.7 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P
P
铆钉
无间隙
杨氏实验A主题知识讲座
3、液体压力旳表达措施及单位
绝对压力 以绝对真 空作为基 准所表达 旳压力
相对压力(表压力) 以大气压力作为基准所表达旳压力 绝对压力=相对压力+大气压力
真空度 绝对压力不大于大气压旳那部分数。
真空度=大气压力-绝对压力
绝对压力 相对压力 真空度
相对压力=绝对压力-大气压力 真空度=大气压力-绝对压力
施加在活塞上作用力产生旳压力为: P= F/A = 1000/0.001 = 100,0000N/m2
= 1MPa
深度h处旳液体压力为: P1 =ρgh = 900×9.8×0.5 = 4410N/m2
F = 1000N
液体在受压旳情况下,其液柱高度所引起旳那部分压力 (0.44%)与其相比,能够忽视不计,此时可以为整个液体内 部旳压力是近似相等旳。
① 静止液体旳表面力只有 法向力
当液体静止时,液体质点间没有相 对运动,不存在内摩擦力,所以没有切 向应力。
② 静压力方向总是作用在作 用面旳内法线方向
因为液体质点间旳凝聚力(范德华 力)很小,不能受拉只受压。
1、液体旳静压力及其特征
液体旳静压力:液体内某点处单位面积△A 上所受到旳法向力△F之比。
4、固体壁面上旳液体静压力旳作用力
1)液体作用于固体壁h)远远不大于外加压力, 能够忽视不计,静压力到处相等, 所以可以为作用在固体壁面上旳 压力是均匀分布旳。
2)液体作用于固体壁面(曲面)上旳力
曲面上液压作用力在某一方向上旳分力等于液体 静压力P和曲面在该方向旳垂直面内投影面积旳乘积。
3)静止液体旳压力传递
施加于静止液体上 旳压力将等值同步传递 到液体内部各点。
在外加压力远不小于液体因为自重ρgh而产生旳压力 时,可近似以为密闭容器内部液体各点旳压力等于外加压 力。
北航材力试验复习资料——绝版经典
计算 1 与 2,3 与 4 通 道读数的平均值带 入到
µ=
ε′ ε
3.轴扭转测 G (扭角仪)
游标卡尺 扭角仪 百分表
G=
∆P ⋅ a ⋅ L ⋅ b ∆δ ⋅ I p
1.测量试件尺寸 2.拟定加载方案 3.试验机准备、试件安装和仪器调整 4.测量实验装置的各种所需尺寸 5.确定组桥方式、接线、设置应变仪参数 6.安装扭角仪和百分表 7.检查及试车 8.进行试验 9.数据检查合格后,卸载、关闭电源、拆 线、取下百分表并整理所用设备
半桥接线 A: 上R0 B:上下公 C: 下R 0 初载荷 500N 叠加载荷 1kN 重复 3 次 全桥接线 A: 上ε − 45 下ε + 45 B:上公 C: 上ε + 45 下ε − 45 D:下公 初载荷 500N 叠加载荷 1kN 重复 3 次
三组数据求均值再 除以 2 代入
M = E ⋅ Wz ⋅ ε x
实验名称 1.正拉板条测 E
实验仪器 万能试验机 电阻应变仪 游标卡尺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测量尺寸 2.拟定加载方案 3.试验机准备、试件安装和仪器调整 4.确定组桥方式、接线和设置应变仪参数 5.检查及试车 6.进行试验 7.卸载、关闭电源、拆线并整理所用设备
实际操作 按 1/4 桥连接 初载荷 3kN 清零 叠加力为 3kN 读数后清 零 叠加 4 次 记录 1,2 通道 4 组读数 按 1/4 桥连接 初载荷 3kN 清零 叠加力为 3kN 读数后清 零 叠加 4 次 记录 1,2,3,4 通道 4 组读数 初载荷 1kN 百分表读数 叠加力为 1kN 百分表读 数 叠加 4 次
数据处理 计算 1 与 2 通道读 数的平均值,代入
E=
材力试验(广大)
电测弯曲正应力实验
(3).不知主应力方向的二向应力状态
90o
45o
45o—3应变花:
0o
s1 E E ( 0 90 ) ( 0 45 ) 2 ( 45 90 ) 2 s 3 2(1 ) 2 (1 ) ( 45 90 ) ( 0 45 ) tan 2 0 ( 45 90 ) ( 0 45 )
主应力实验
三、试验原理 1.结构示意图
I I a I-I截面 T Fa F 内力: M Fl D d
l
I-I截面
FQ F
R Dd 0 2 Dd t 2
主应力实验
2.布片示意图
m R1 m R2 m、m′两点各贴 45o、0o、45o应变 花
电测弯曲正应力实验
3、电桥接法及温度补偿 (1).电桥接法:全桥接法(四个电阻均为应变片); 半桥接法(R1、R2为应变片, R3、R4为固定电阻) 两种接法中的应变片型号、阻值尽可能相同 或接近,固定电阻与应变片阻值也应接近。
(2).温度补偿: 由于温度对电阻值变化影响很 大,利用电桥特性,可以采用 适当的方法消除这种影响。
电测弯曲正应力实验
三、电测法基本原理
所谓电测法,就是将电阻应变片牢固地粘贴在被 测构件上,当构件变形时,应变片的阻值将随之发 生相应的改变。通过电阻应变仪将这电阻的改变测 出来,并换算成应变值指示出来。
电阻应变片 电阻应变仪 电桥接法及温度补偿
电测弯曲正应力实 验
1、电阻应变片
电阻丝(丝栅) 引出线
电测弯曲正应力实验
四、试验原理 1.结构示意图及理论值计算
b h y FQ F/2 z a F/2 + F/2 Fa/2 M + F m m F/2 a m—m截面:
材力A实验讲义 2012年春季学期
材力A实验讲义 2012年春季学期实验五 直梁弯曲实验预习要求:1. 复习电测法的组桥方法; 2. 复习梁的弯曲理论; 3. 设计本实验的组桥方案; 4. 拟定本实验的加载方案; 5. 设计本实验所需数据记录表格。
一、 实验目的:1. 用电测法测定纯弯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变分布规律,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2. 用电测法测定三点弯梁某一横截面上的正应变分布与最大切应变,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3.学习电测法的多点测量。
二、实验设备:1.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2. 电阻应变仪;三、实验试件:本实验所用试件为两种梁:一种为实心中碳钢矩形截面梁,其横截面设计尺寸为h ×b =(50×28)mm 2;另一种为空心中碳钢矩形截面梁,其横截面设计尺寸为h ×b =(50×30)mm 2,壁厚t=2mm 。
材料的屈服极限MPa s 360=σ,弹性模量E=210GPa ,泊松比μ=0.28。
图一 实验装置图二 实验装置四.实验原理及方法:在比例极限内,根据平面假设和单向受力假设,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变为线性分布,距中性层为 y 处的纵向正应变和横向正应变为:()()Z ZM y y E I M y y E I εεμ⋅=⋅⋅'=-⋅ (1)距中性层为 y 处的纵向正应力为:()()zM yy E y I ⋅=⋅=σε (2)对于三点弯梁,梁横截面上还存在弯曲切应力:()()S z z F S y I ωτδ⋅=⋅ (3)并且,在梁的中性层上存在最大弯曲切应力,对于实心矩形截面梁:max 32S FA=τ (4)对于空心矩形截面梁:22max [((2)(2)]16Sz F bh b t h t I t=---τ (5) 由于在梁的中性层处,微体受纯剪切受力状态,因此有:max max Gτγ=(6)实验时,可根据中性层处045±方向的正应变测得最大切应变:45454545max 22)(εεεεγ-==-=-- (7)本实验采用重复加载法,多次测量在一级载荷增量∆M 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增量∆ε、FF F aaaa2图三 纯弯梁受力图四 三点弯梁受∆ε’和max γ∆。
2021届高三二轮物理复习讲义:第11讲 力学实验
第11讲力学实验力学物理量的测量和计算物理量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力①弹簧测力计(不超量程;调零;会读数);②力传感器(调零)质量天平(水平放置、调零;被测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会读数)长度①毫米刻度尺(精度1 mm,要估读到0.1 mm);②螺旋测微器(精度0.01 mm,要估读到0.001 mm);③游标卡尺(精度有0.1 mm、0.05 mm、0.02 mm三种,不估读)时间①打点计时器用交变电流(电磁打点计时器接6 V以下交流电源,电火注意事项(1)游标卡尺在读数时先确定各尺的分度,把数据读成以毫米为单位的,先读主尺数据,再读游标尺数据,最后两数相加。
(2)游标卡尺读数时不需要估读。
(3)游标卡尺在读数时注意区分卡尺的精度。
(4)螺旋测微器读数时,要准确到0.01 mm,估读到0.001 mm,结果若用mm作单位,小数点后必须保留3位数字。
(5)螺旋测微器在读数时,注意区别整毫米刻度线与半毫米刻度线,注意判断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
【例1】(1)某同学用游标卡尺的__________(选填“内测量爪”“外测量爪”或“深度尺”)测得一玻璃杯的内高,如图甲所示,则其内高为__________cm。
(2)该同学随后又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玻璃杯的玻璃厚度如图乙所示,则厚度为__________mm。
(3)该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一小球直径如图丙所示,正确读数后得小球直径为1.731 mm,则a=__________,b=__________。
(4)该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数分别如图丁、戊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__________cm和__________mm。
解析(1)因需测量的是玻璃杯的内高即深度,所以要用游标卡尺的深度尺测量,根据图甲可知,游标卡尺主尺上的整毫米数为100 mm,游标尺的精确度为0.1 mm,且第3条刻度线(不计0刻度线)与主尺上的刻度线对齐,则玻璃杯的内高为100 mm+0.1 mm×3=100.3 mm=10.03 cm。
材力教材1
第十一章用能量法计算变形§11—1 概述以前各章曾分别讨论过杆件受拉(压缩)、扭转或弯曲时变形的计算。
除这些简单的基本变形外,还经常遇到一些较复杂的情况,例如,组合变形下的杆件(图11-1 , a)、刚架、桁架和曲杆等(图11-1 , b, c, d)。
计算这些结构的某一点或某一截面的位移时,能量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图11-1在§1-9 中曾讨论过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变形能计算,指出了拉伸或压缩时杆件的变形能在数值上等于变形过程中外力所作的功[公式(1-13)]。
这一结论可以推广到弹性体变形的其他情况。
事实上, 弹性体因外力作用而变形, 于是引起外力作用点沿作用线方向的位移, 所以外力作了功, 同时弹性体因变形而储存了变形能。
若外力由零开始缓慢增加, 弹性体自始至终处于平衡状态, 动能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再省略变形过程中其他能量的少量损失(主要是热能) ,可以认为外力所作的功A等于弹性体的变形能U,即U A (11-1)能量法既可以用于变形计算,也可以用于解静不定体系。
本章主要讨论用能量法计算变形。
§11-2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现在依次讨论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时变形能的计算。
(一)轴向拉伸和压缩§1-9 已详细论述了杆件在轴向拉伸或压缩时变形能的计算,指出在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的范围内,在P l图中(图11-2 ),图11-2三角形OAB的面积即为外力所作的功,故有1A P I2这样,杆件的变形能就为U A -P I2若只在杆件的两端作用拉力或压力,沿杆件轴线的轴力N为常量,PI NII 。
所以上式可以写成EA EAU + I 或12U -P I2N2I 2EA EA |2 2I若外力比较复杂,沿杆件轴线的轴力N为变量时,可先计算长为内的变形能dU2N (x)dx 2EA然后用积分的方法计算整个杆件的变形能N2(x)dx2EA(a)N P,(11-2)dx的微段(b )(二)扭转在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的范围内,圆截面等直杆的扭转角与外力偶矩M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条斜直线(图1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梁变形实验(1)简支梁实验 (2)悬臂梁实验预习要求:1、 预习百分表的使用方法;2、 预习梁的挠度和转角的理论公式。
3、设计本实验所需数据记录表格。
(1)简支梁实验一、 实验目的:1、简支梁在跨度中点承受集中载荷P ,测定梁最大挠度和支点处转角,并与理论值比较; 2、验证位移互等定理;3、测定简支梁跨度中点受载时的挠曲线(测量数据点不少于7个)。
二、 实验设备:1、简支梁及支座;2、百分表和磁性表座;3、砝码、砝码盘和挂钩;4、游标卡尺和钢卷尺。
三、 试件及实验装置:中碳钢矩形截面梁,=s σ360MPa ,E=210GPa 。
图一 实验装置简图二 实验装置图四、 实验原理和方法:1、简支梁在跨度中点承受集中载荷P 时,跨度中点处的挠度最大;2、梁小变形时,简支梁某点处的转角atg δθθ=≈)(;3、验证位移互等定理:对于线弹性体,F 1在F 2引起的位移∆12上所作之功,等于F 2在F 1引起的位移∆21上所作之功,即:212121∆⋅=∆⋅F F (1)若F 1=F 2,则有:2112∆=∆ (2)上式说明:当F 1与F 2数值相等时,F 2在点1沿F 1方向引起的位移∆12,等于F 1在点2沿F 2方向引起的位移∆21。
此定理称为位移互等定理。
为了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本实验采用重复加载法,要求重复加载次数n ≥4。
取初载荷P 0=(Q+1)Kgf(Q 为砝码盘和砝码钩的总重量),∆P=1.5Kgf ,为了防止加力点位置变动,在重复加载过程中,最好始终有0.5Kgf 的砝码保留在砝码盘上。
图三 位移互等定理示意图六、试验结果处理1、取几组实验数据中最好的一组进行处理;2、计算最大挠度和支点处转角的实验值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3、验证位移互等定理;4、在坐标纸上,在f—坐标系下描出实验点,然后拟合成光滑曲线。
x七、思考题:1、若需测简支梁跨度中任意截面处的转角,其实验装置如何?2、验证位移互等定理时,是否可在梁上任选两点进行测量?3、在测定梁挠曲线时,如果要求百分表不能移动,能否测出挠度曲线?怎样测?4、可否利用该实验装置测材料的弹性模量?(2) 悬臂梁实验一. 实验目的:利用贴有应变片的悬臂梁装置,确定金属块的质量。
二.实验设备:1.悬臂梁支座;2.电阻应变仪;3.砝码两个,金属块一个,砝码盘和挂钩。
4.游标卡尺和钢卷尺。
三.实验试件及装置:中碳钢矩形截面梁,屈服极限=s σ360MPa ,弹性模量E=210GPa 。
图一 实验装置示意图四.实验原理和方法:细长梁受载时,A —B 截面上的最大弯曲正应变表达式为:ZW E M ⋅=max ε (1)A —B 截面上的弯矩的表达式为:l mg M ⋅= (2)为了尽可能减小距离l 的测量误差,实验时,分别在1位置和2位置加载,测出A —B 截面上的最大纵向正应变(见图二),它们的差为:ZW E l mg ⋅⋅=-=∆122max 1max εεε (3)由式(3)导出金属块重量mg 的计算公式为:12l W E mg z⋅∆⋅=ε (4)在某一横截面的上下表面A 点和B 点分别沿纵向粘贴电阻应变片。
加载方案采用重复加载,要求重复加载次数n ≥4。
ΔP = mg 。
五.思考题:1.如果要求只用梁的A 点或B 点上的电阻应变片,如何测量?2.如果要求梁A 点和B 点上的电阻应变片同时使用,如何测量?3.比较以上两种方法,分析哪种方法实验结果更精确?4.如果悬臂梁因条件所限只能在自由端端点处安装百分表,如何测得悬臂梁自由端受载时的挠曲线。
(要求测量点不少于5点)图二 实验测试示意图实验二弯扭组合试验预习要求:1.复习材料力学弯扭组合变形及应力应变分析的有关章节;2.分析弯扭组合变形的圆轴表面上一点的应力状态;3.推导圆轴某一截面弯矩M的计算公式,确定测量弯矩M的实验方案,并画出组桥方式;4.推导圆轴某一截面扭矩T的计算公式,确定测量扭矩T的实验方案,并画出组桥方式;一.实验目的1.用电测法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角;2.测定圆轴上贴有应变片截面上的弯矩和扭矩;3.学习电阻应变花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2.电阻应变仪;3.游标卡尺。
三.试验试件及装置弯扭组合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空心圆轴试件直径D0=42mm,壁厚t=3mm,l1=200mm,l2=240mm(如图二所示);中碳钢材料屈服极限=360MPa,弹性s模量E=206GPa,泊松比μ=0.28。
图一 实验装置图四. 实验原理和方法1、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角;圆轴试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一拐臂承受集中荷载P ,圆轴处于弯扭组合变形状态,某一截面上下表面微体的应力状态如图四和图五所示。
在圆轴某一横截面A -B 的上、下两点贴三轴应变花(如图三),使应变花的各应变片方向分别沿0°和±45°。
根据平面应变状态应变分析公式:αγαεεεεεα2s i n 22c o s 22xy yx yx --++=(1)可得到关于εx 、εy 、γxy的三个线性方程组,解得:图三 应变花示意图图四 圆轴上表面微体的应力状态图五 圆轴下表面微体的应力状态004545045450εεγεεεεεε-=-+==--xyy x (2)由平面应变状态的主应变及其方位角公式:2221222⎪⎪⎭⎫ ⎝⎛+⎪⎪⎭⎫ ⎝⎛-±+=xy y x yx γεεεεεε (3)0m in m ax 2()2()xyxyx y tg γγαεεεε=-=---或yx xy tg εεγα--=02 (4)将式(2)分别代入式(3)和式(4),即可得到主应变及其方位角的表达式。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应力应变关系满足广义虎克定律:()()1222212111μεεμσμεεμσ+-=+-=E E (5)由式(2)~(5),可得一点的主应力及其方位角的表达式为:()()()()()0000004545045450245024504545212212212-------=-+-+±-+=εεεεεαεεεεμμεεσσtg E E (6)0ε、045ε和045-ε的测量可用1/4桥多点测量法同时测出(见图六)。
2、圆轴某一截面弯矩M 的测量:轴向应力σx 仅由弯矩M 引起,故有:zxW M =σ(7)图六R iR i根据广义虎克定律,可得: )(1yxx E μσσε-=(8) 又: 0=y σ (9) 由式(7)~(9)得到:x z W E M ε⋅⋅= (10)以某截面上应力最大的上点或下点作为测量点。
测出X 方向应变片的应变值εX (00εε=x )。
ε0的测量可用1/4桥接法(见图七),也可采用半桥接法(见图八)。
3、圆轴某一截面扭矩T 的测量:切应力τx 仅扭矩T 引起,故有:Px W T =τ (11)根据广义虎克定律,可得:)(04545εεγτ-⋅=⋅=-G G xy x (12)由式(11)、(12)可得:)()1(2)(045454545εεμεε-⋅⋅+=-⋅⋅=--P P W E W G T (13))(004545εε--的测量可用半桥接法(见图七),也可采用全桥接法(见图八)。
图七R 0 R 0——x 方向应变片 R t ——温补片图八R 0上R 0下为了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本实验采用重复加载法。
可参考如下加载方案:P 0=500N ,P max =1500N , P=1000N ,N=4。
五、实验步骤1. 设计实验所需各类数据表格; 2. 测量试件尺寸;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值 。
3. 拟定加载方案;4. 试验机准备、试件安装和仪器调整;5. 确定各项要求的组桥方式、接线和设置应变仪参数; 6. 检查及试车;检查以上步骤完成情况,然后预加一定载荷,再卸载至初载荷以下,以检查试验机及应变仪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7. 进行试验;将载荷加至初载荷,记下此时应变仪的读数或将读数清零。
重复加载,每重复一次,记录一次应变仪的读数。
实验至少重复四次,如果数据稳定,重复性好即可。
8. 数据通过后,卸载、关闭电源、拆线并整理所用设备。
六、试验结果处理1、 将各类数据整理成表,并计算各测量值的平均值;2、 计算实验点的主应力大小和其方位角,并与理论值(按名义尺寸计算)进行比较;图七R -45上R 45上图八R -45上R 45上R -45下R 45下()()()()()均均均均均均均均均均均0000000454********45024504545212212212----∆-∆-∆∆-∆=∆-∆+∆-∆+±-∆+∆=∆∆εεεεεαεεεεμμεεσσtg E E3、 计算圆轴上贴有应变片截面上的弯矩; 均x z W E M ε∆⋅⋅=∆4、 计算圆轴上贴有应变片截面上的扭矩。
均)()1(2004545εεμ∆-∆⋅⋅+=∆-P W E T5、 将上述∆M 的计算值与2l P ⋅∆的值进行比较,并分析其误差;6、 将上述∆T 的计算值与1l P ⋅∆的值进行比较,并分析其误差;七、思考题如果要求一次加载同时测出作用在A-B 截面上的弯矩和扭矩,如何实现。
实验三 偏心拉伸实验预习要求:4、 预习构件在单向偏心拉伸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分析;5、 复习电测法的不同组桥方法;6、 设计本实验所需数据记录表格。
一、实验目的1.测量试件在偏心拉伸时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变max ε; 2.测定中碳钢材料的弹性模量E ; 3.测定试件的偏心距e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2.电阻应变仪; 3.游标卡尺。
三、试件中碳钢矩形截面试件,(如图所示)。
截面的名义尺寸为h ×b = (7.0×30)mm 2 ,MPa s 360=σ。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试件承受偏心拉伸载荷作用,偏心距为e 。
在试件某一截面两侧的a 点和b 点处分别沿试件纵向粘贴应变片R a 和R b ,则a 点和b 点的正应变为:ε a =εp +εM+εt (1) εb =εp -εM+εt (2)式中: εp ——轴向拉伸应变εM ——弯曲正应变εt ——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变有分析可知,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变为:εmax =εp +εM(3)根据单向拉伸虎克定律可知:图一 试件示意图 h R aR bbtpA P E ε=(4)试件偏心距e 的表达式为:PEW e Z M ⋅⋅=ε (5)可以通过不同的组桥方式测出上式中的εmax 、εp及εM ,从而进一步求得弹性模量E 、最大正应力max σ和偏心距e 。
1、测最大正应变εmax组桥方式见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