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文学常识概论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论

秦代文学

一、秦代文学仅有三种样式:散文、刻石之文、诏书奏议

1、完成于公元前239年,由吕不韦门客集体著作的《吕氏春秋》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2、秦代文学唯一的作家是李斯,其代表作为《谏逐客书》

3、现在传世的秦代刻石之文共有8篇,其中6篇在《史记*始皇本记》中

4、总的来说,秦代文学没有什么成就。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秦氏不文”。

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汉代文学的样式主要有:赋、散文、诗歌和楚辞。其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汉高祖——汉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多种问题主要沿袭战国文学的余风,同时又有新的因素萌芽:辞赋,政论。这时期主要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和辞赋发展上。第二,汉武帝——汉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时期。主要文学样式有:新体赋、史传文学、政论散文和乐府。

第三,汉元帝——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主要文学样式有:辞赋、传记文学及代有科学因素的政论文。

第四,东汉安帝——汉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主要文学样式有:抒情短赋,五言古诗。

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五经为主,因此,师生在诵读五经的过程中,自然受到文学方面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汉代士人的阅读范围并不限于五经,而是广泛得多,尤其是解读辞赋的社会风尚,对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起到催化作用。

两汉选拔人才注重学问品行,也不排斥对有文学创作才能者的录用,许多作家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主要并不是他们经通行修,而是在于他们的文才。

汉初几位诸侯王以文才取士,聚集在他们周围的辞赋家则是以文会友,他们置酒高会,游赏唱和,汉初作家群体首先在几位诸侯王那里生成。

自武帝起,创作辞赋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由此形成了向天子进献辞赋的制度。

东汉政权长期被外戚把持,那些身居显位的外戚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

两汉某些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节汉代文学的基本姿态

司马相如说过:“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

《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代文学的巨丽之美,体现的是对大一统帝国辉煌业绩的充分肯定,它的表现对象、领域和范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

汉王朝处于历史的上升期,其中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太平盛世。汉代文人生活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普遍具有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怀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正因为如此,汉代文学作品中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着激扬高昂的格调。

批判秦朝的暴政,总结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对历史进行高屋建瓴的反思,是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

从武帝开始,思想界由对历史的批判转入本朝理论体系的构筑,与此相应,文学也由对历史的批判转入对现实的关注,歌功颂德、润色鸿业成为西汉盛世文学的主要使命,大赋是这种使命的得力承担者。

从东汉开始,文学界的批判潮流再度涌动。批判精神日益强烈。批判的对象包括神学目的论、谶纬宿命论、鬼神迷信、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

和汉代文学所走过的批判——赞颂——批判的发展道路相一致,汉代文人的地位也经历了一个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演变过程。

汉代文学和先秦时期的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汉代文学从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互渗互动,在汉代诗歌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三节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汉代多数作家都受过经学教育,他们成为沟通文学和经学的重要媒介,汉代文学和经学的互渗互动,主要是通过他们得以实现的。

汉代文学和经学思维机制有相通之处,都以想象沟通天和人,架起现实生活和彼岸神灵世界的桥梁。因此,汉代文学具有浪漫性,汉代经学也带有很大的虚幻性。

汉代经学重承袭,前汉重师法,后汉重家法,都是强调传授先师之言。因此,汉代文学的摹拟风气和经学注重师法家法的习气互为表里,本质是相同的。

《毛诗序》主张诗歌要“发乎情,止乎礼义”,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情感的表现。汉代文学批评主要是以《毛诗序》的上述观点为尺度,对各种文学现象作出判断。

第四节汉代文学样式的改革及分期

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新体赋的最高成就。

西汉后期新体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

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

张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两汉叙事散文在文体上有较大发展。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

《吴越春秋》则进一步强化史传作品的文学性,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这种诗体西汉时期多见于歌谣和乐府诗。

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叙事诗有《孔雀东南飞》这样的长篇钜制,《古诗十九首》则是五言抒情诗的典范,乐府诗也有许多五言名篇。

汉初政论受战国说辞和辞赋的影响,大多气势磅礴,感情激切。

从武帝至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代表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新体赋在此期间定型、成熟,出现了以司马相如为首的一大批辞赋作家。史传文学也发展到高峰,不朽的传记文学名著《史记》由司马迁撰写完毕。

从元帝到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掀起第二次高潮,相继涌现出扬雄、班固等著名的辞赋作家。班固的《汉书》在此期间问世,成为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传记文学作品。

从安帝到灵帝是汉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也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张衡集中体现了汉代文学的历史转变,从他开始,抒情短赋陆续出现,京都大赋也发展到顶点。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节《吕氏春秋》

战国四君子: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

《吕氏春秋》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逐渐从分到合,朝着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演变。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前235)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

《吕氏春秋》既为吕不韦众门客集体编成,内容自然不免驳杂,所以《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

《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从结构上就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

《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据初步统计,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