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第五章_对流换热原理-3
5-对流换热3.
dU c dx
1
dp dx
0
其中Uc为核心无粘区的流速。
7
入口段流动
同样,采用积分方程可以得到: 在入口段的核心区域,压力与速度的关系可以由伯努利方程得到, 即:
d
dx
0
(U c
u)udy
dUc dx
0
(U c
u)dy
(
u y
)yD
2
由质量守恒得到
ln ttww
tf tf
6
二. 槽道、管内层流流动与换热
与外掠平板不同的是,由于边界层的排挤,部分流体进入 核心区使之加速。这种加速使进口段边界层的增厚减缓, 但每个流动断面的质量流量ρUD是相同的。 在入口段的核心区域,压力与速度的关系可以由伯努利方程得到, 即:
Uc
tw tm
Nu
(t D
r )r r0
tw tm
18
充分发展段换热——温度分布
Nu hD D q
tw tm
Nu
(t D
r )r r0
tw tm
无疑 在x方向的变化与tw-tm的变化是相同的,因此 是x 和r的函数,即
t (r r0 ) tw(x) tm (x)
对恒热流条件,可取 (tw tf ) 作为 tm 。
对于恒壁温条件,截面上的局部温差是个变值,应利 用热平衡式:
5
hm Atm qmcp(tf tf )
式中,q m 为质量流量; tf、tf 分别为出口、进口截面上
的平均温度; tm 按对数平均温差计算:
tm
传热学-第五章3-4-PPT
温度:
t 数量级为 1
边界层厚度:δ数量级Δ
18
X方向壁面特征长度:l 数量级为1
二维对流换热,其微 分方程组已导出:
u v 0 x y
(u
u x
v
u y
)
Fx
p x
( 2u
x 2
2u y 2
)
(u
v x
v
v ) y
Fy
p y
(
2v x 2
2v y 2
)
c p u
t x
v
t y
2t x 2
u
t x
v
t y
a
2t y 2
应的定解条件,则 可以求解
dp dx
u
du dx
若 du 0,则 dp 0
dx
dx
23
例如:对于主流场均速 u 、均温 t ,并给定恒定
壁温的情况下的流体纵掠平板换热,即边界条件为
y 0 u 0, v 0, t tw
y u u, t t
求解上述方程组(层流边界层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可得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hx 的表达式
t与 相似,随着 x 增加而增厚,它反映了流
体热量传递的渗透深度。
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的状况决定了热量传 递过程和边界层内的温度分布
10
层流:温度呈抛物线分布
湍流:温度呈幂函数分布 湍流边界层贴壁处的温度梯度明显大于层流
T y
w,t
T y
w, L
故:湍流换热比层流换热强!
11
与 t 的关系:分别反映流体分子和流体微
a
Pr
——普朗特数,反映流体物性对换热 的影响
式中ν 、a 的单位都是 m2 / s,故Pr数是无因次数。
传热学第五章对流换热
1.流动边界层(Velocity boundary layer )
如果流体为没有粘性流体,流体流过平板时,流速在截 面上一直保持不变。 如果流体为粘性流体,情况会如何呢?我们用一测速仪 来测量壁面附近的速度分布。测量发现在法向方向上, 即y方向上,壁面上速度为零,随着y方向的增加,流速 急剧增加,到达一薄层后,流速接近或等于来流速度, 德国科学家普朗特L.Prandtl研究了这一现象,并且在 1904年第一次提出了边界层的、分类 三、对流换热的机理 四、影响因素 五、研究方法 六、h的物理意义
一.定义
流体流过与其温度不同的固体表面时所发生的热量交换称为 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与热对流不同, 既有热对流,也有导热; 不是基本传热方式。 对流换热遵循牛顿冷却定律:
qw tw
x
y
t∞
u∞
图5-1 对流换热过程示意
圆管内强制对流换热 其它形式截面管道内的对流换热 外掠平板的对流换热 外掠单根圆管的对流换热 外掠圆管管束的对流换热 外掠其它截面形状柱体的对流换热 射流冲击换热
外部流动
对 流 换 热
有相变
自然对流(Free convection) 混合对流 沸腾换热 凝结换热
大空间自然对流 有限空间自然对流
大容器沸腾 管内沸腾 管外凝结 管内凝结
λ ∂t 换热微分方程(描写h的本质,hx = − ∆t ( ∂y ) y =0 dA) 连续性方程(描写流体流动状态,即质量守恒) 动量微分方程(描写流动状态,即动量守恒) 能量微分方程(描写流体中温度场分布)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先作假设: (1)仅考虑二维问题; (2)流体为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稳定流动; (3)常物性,无内热源; (4)忽略由粘性摩擦而产生的耗散热。 以二维坐标系中的微元体为分析对象,根据热力学第一定 律,对于这样一个开口系统,有:
传热学第五章对流换热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对流换热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对流换热概说 对流换热的数学描写 对流换热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对流换热边界层积分方程组 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 管内受迫流动 横向外掠圆管的对流换热 自然对流换热及实验关联式
λ ∂t 换热微分方程(描写h的本质,hx = − ∆t ( ∂y ) y =0 dA) 连续性方程(描写流体流动状态,即质量守恒) 动量微分方程(描写流动状态,即动量守恒) 能量微分方程(描写流体中温度场分布)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先作假设: (1)仅考虑二维问题; (2)流体为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稳定流动; (3)常物性,无内热源; (4)忽略由粘性摩擦而产生的耗散热。 以二维坐标系中的微元体为分析对象,根据热力学第一定 律,对于这样一个开口系统,有:
同理:() dτ qm hout − qm hin ≈ ρcp (
y
H y + dy − H y =
∂t ∂v ⋅ v + ⋅ t )dxdydτ ∂y ∂y
(qm h)out − (qm h)in ∴ ∂t ∂t ∂u ∂v = ρ c p (u + v )dxdy + ρ c p t ( + )dxdy ∂x ∂y ∂x ∂y ∂t ∂t = ρ c p (u + v )dxdy (d ) ∂x ∂y
1.流动边界层(Velocity boundary layer )
如果流体为没有粘性流体,流体流过平板时,流速在截 面上一直保持不变。 如果流体为粘性流体,情况会如何呢?我们用一测速仪 来测量壁面附近的速度分布。测量发现在法向方向上, 即y方向上,壁面上速度为零,随着y方向的增加,流速 急剧增加,到达一薄层后,流速接近或等于来流速度, 德国科学家普朗特L.Prandtl研究了这一现象,并且在 1904年第一次提出了边界层的概念。
传热学对流换热ppt课件
优化对流换热过程,提高传热效率是传热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详细描述
对流换热是传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优化对流换热过程、提高传热效率对于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对流换热的优化方法和技术,为实现高效传热提供理论支 持。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通过求解这些方程,可以得到流体温度场和物体 温度场的分布,进而分析对流换热的规律和特性 。
02 对流换热的数学模型是研究对流换热问题的重要 工具,可以用于预测和分析各种实际工程中的传 热问题。
03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流体物性参数
01 密度
密度越大,流体质量越大,流动时受到的阻力也 越大,对流传热速率相对较快。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工业炉的热能回收主要涉及对流 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需要考虑 传热效率、热损失、设备成本等
因素。
通过对流换热技术回收工业炉的 热量,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
环境污染。
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设计
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设计利用对流 换热原理,通过合理设计建筑布 局、窗户位置和大小等,实现自
然通风,降低室内温度。
传热学对流换热ppt 课件
目录
• 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 • 对流换热原理 •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 对流换热的实际应用 • 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方法 • 对流换热研究的未来展望
01
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
对流换热定义
总结词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详细描述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是传热学中的一种基本现象。当流体与固 体表面接触时,由于温度差异,会发生热量从固体表面传递到流体的过程。
在对流换热过程中,热传导与对流同时存在,共 02 同作用,两者相互关联,共同决定热量传递的速
第五章-传热学
h
' h,x
' h,y
cpuxtvytdxdy
8
单位时间内微元体热力学能的增加为
dU
d
cp
t
dxdy
于是根据微元体的能量守恒
h
dU
d
可得
2t x2
2t y2
dxdy
cpuxtvytdxdy
cp
t
dxdy
cptux tvy ttu xv y
2t x2
2t y2
2
20
cp
uxt
v t y
=
2t x2
2t y2
1
11 1
1
2
1 1
1
2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简化为
h t tw tf y w
u v 0 x y
简化方程组只有4个方
程,但仍含有h、u、v、 p、t 等5个未知量,方
程组不封闭。如何求解?
uuxvuy1ddpxy2u2
u t x
v t y
26
第六节 相似理论基础
相似原理指导下的实验研究仍然是解决复杂对流换 热问题的可靠方法。
相似原理回答三个问题: (1)如何安排实验? (2)如何整理实验数据? (3)如何推广应用实验研究结果?
一、 相似原理的主要内容
1.物理现象相似的定义 2.物理现象相似的性质 3.相似特征数之间的关系 4.物理现象相似的条件
三、解的函数形式——特征数关联式
特征数是由一些物理量组成的无量纲数,例如毕 渥数Bi和付里叶数Fo。对流换热的解也可以表示成 特征数函数的形式,称为特征数关联式。
通过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的无量纲化可以导出与对 流换热有关的特征数。
10传热学对流换热(3)_781903945
第十讲一、管内对流传热概述5. 5 管内层流对流换热当流体流过管内,其温度与管壁温度不同时,流体与管壁之间产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第十讲二、光滑圆管内的层流流动1、管内层流流动第十讲2、管内层流流动的特点•当均匀来流进入圆管后,速度分布不断变化,由于粘性作用,壁面处速度为零,流体被排挤到中间,中心速度不断增大;•若流体为不可压,则变化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质量守恒,速度剖面不再变化,达到所谓充分发展状态。
第十讲讨论的英文写法,都用frictional coefficient, •f 和cf请注意其区别;•充分发展的概念;•微尺度气体流动的特点:层流;速度剖面随马赫数变化;无充分发展;阻力增加。
第十讲三、圆管内充分发展层流对流换热第十讲讨论•表面传热系数为常数,与定义时所取的传热温差有关。
如果以壁温与流体进口温度之差定义表面传热系数,则由于温差始终逐渐增加,当热流一定时,表面传热系数一定逐渐减小,不再是常数。
•Nu的定义式与Bi相同,但其物理意义不同。
Nu描述的是实际的对流换热量与导热传递的热量的比值,或称为无因次换热量。
第十讲问题等热流边界与等壁温边界相比,Nu要高出16%,为什么?第十讲第十讲讨论•流动进口段的速度梯度、摩擦系数比充分发展段要大,若以两者相差2%定义进口段长度,则有:x = 0.05dRe•热进口段的温度梯度也比充分发展段要大,进口段的换热比充分发展段强。
若以二者相差2%定义热进口段长度,则有:x = 0.05dRePr第十讲小结•管内对流换热的一般求解方法;•圆管内充分发展层流流动与阻力系数;•圆管内充分发展层流换热与努谢尔数;•流体截面能量平均温度的概念。
第十讲作业1、写出等热流和等壁温两种条件下热充分发展能量方程的定解条件;2、直接通过壁面热流定解条件推导热充分发展段的温度分布第十讲。
传热学第五章
h Atw t
以后除非特殊声明外,我们所说的对流换热系数皆指平均对流换
热系数,以 h 表示.
h(x)规律说明
Laminar region
x (x) h (x) 导热
Transition region
扰动
h(x)
Turbulent region
湍流部分的热阻很小,热阻主要集中在
粘性底层中.
2.按有无相变分
单相介质传热:对流换热时只有一种流体.
相变换热:传热过程中有相变发生.
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或称三相.
相变换热有分为:
沸腾换热:(boiling heat transfer)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发生 的换热.
凝结换热:(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物质由气态变为 液态时发生的换热. 熔化换热(melting heat transfer) 凝固换热(solidification heat transfer) 升华换热(sublimation heat transfer) 凝华换热(sublimation heat transfer )
由上述分析可见,边界层控制着传热过程,故一些研究人员试图通过
破坏粘性底层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二、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牛顿流体(Newtonian fluid),常物性,无内热源,耗散不计,稳态,
二维,略去重力.
完性分析已知:u,t,l 的量级为0(1) , t 的量级为0()
以此五个量为分析基础。
2.动量方程(momentum equation)
u v 0 x y
u
u
u x
v
u y
Fx
p x
5-对流换热3
dtm 2 q dx r0 c pU
消去q并积分得:
平均温差沿x方 向呈指数衰减
tw tm (tw t1 ) exp[
Nu
r
2 0
( x x1 )]
24
充分发展段换热——常壁温条件下的换热
tw t r ( ) t w tm r0
由牛顿冷却公式:
q hx (tw tm )
对于充分发展流,hx为常数。因有
dtm 2 q dx r0 c pU
消去q并积分得:
tw tm (tw t1 ) exp[
Nu
r
2 0
( x x1 )]
23
充分发展段换热——常壁温条件下的换热
由牛顿冷却公式:
q hx (tw tm )
) 作为 t m 。
对于恒壁温条件,截面上的局部温差是个变值,应利 用热平衡式:
5
hm A tm q mcp(tf tf )
q m 为质量流量; tf、tf 分别为出口、进口截面上 式中, 的平均温度; t m 按对数平均温差计算:
t m
tf tf tw tf ln tw tf
32
充 分 发 展 段 换 热 —— 等 温 流 包 围 的 圆 管 换 热 当 是有限值时,tw-tm和q在x方向的变化为指数形式,这 属更一般的状况。为分析方便,引人整体Nu数概念:
q D Nu t t m
管内侧Nu数为
q D Nu t w tm
2 1 2 Nu101 Bi Nu
p 0 y
11
充分发展段流动 表明压力p只是流动方向x的函数,这一点与外掠平板的 边界层分析是类似的,即在流道断面上压力是均匀一致的。
传热学-对流换热PPT课件
对流换热:工程上流体流过一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 自然界中的种种对流现象 电子器件冷却 强制对流与自然对流
沸腾换热原理 空调蒸发器、冷凝器 动物的身体散热
➢ 热对流(Convection)
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由于 发生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ρ↑、c ↑(单位体积流体能携带更多能量)→h↑ 4、动力粘度 µ [N.s/m2]、运动粘度 ν=µ/ ρ [m2/s]
µ ↑(有碍流体流动,不利于热对流)→h↓ 5、体膨胀系数 α [1/k]
α ↑(自然对流换热增强)→h↑
四、换热壁面的几何尺寸、形状及位置
影响到流体沿壁面的流动状态、速度分布和温度, 从而影响对流换热系数。
内部流动对流换热: 管内或槽内
外部流动对流换热: 外掠平板、圆管、 管束
五、 流体有无相变(流体相变):
单相换热 Single phase heat transfer: 相变换热 Phase change:
凝结、沸腾、升华、凝固、融化等
流体相变时吸收或放出汽化潜热比比热容大得多, 且破坏了层流底层强化了传热。
5、层流底层(贴壁流体层)
流体在做湍流运动时,在管壁附近形成一层 流速很低的极薄的层流,称为层流底层。
层流底层的厚度随着流速的增加(即Re增加) 而减薄。
湍流核心
层流底层
二、边界层
(一)速度(流动)边界层
1、速度边界层的形成原因 粘性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
由于流体与壁面之间摩擦阻力 的影响,壁面附近的流体速度 会减小,即从来流速度减小到 壁面的零速度。 2、速度边界层图,见右图。
W/(m2 C)
——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 1°C时、单位壁面面积 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传热学第五章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
实验数据如何整理(整理成什么样函数关系) 强制对流:Nu f (Re,Pr); Nux f ( x' , Re,Pr)
自然对流换热:Nu f (Gr, Pr) 混合对流换热:Nu f (Re, Gr, Pr)
Nu — 待定特征数 (含有待求的 h)
Re,Pr,Gr — 已定特征数
特征关联式的具体函数形式、定性温度、特征长度等的确 定需要通过理论分析,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经验性。
2
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
普朗特边界层理论:粘性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粘滞性 起作用的区域仅仅局限在靠近壁面的薄层内。
3
2. 对流传热系数
u∞ ; t ∞
tw
由傅里叶定律:
q t y w
W m2
对流传热的定义式: q ht h tw t [W/m2 ]
在边界层不脱落的前提下:
q ht = t y w
x为当前点与板前缘的距离。 Pr=
a
1
1
hx x
0.332
u x
2
a
3
Nux 0.332Re1x 2 Pr1 3
上述理论解与实验值吻合。
注意:层流
18
2. 对于外掠平板层流分析解的几个讨论
(1)局部对流传热系数,平均对流传热系数
局部对流传热系数
Nux
hx x
11
0.332Rex 2 Pr 3
第五章 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
1
5.1 对流传热概述
1. 对流传热的定义、研究对象
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热量传递。
工程上约定的计算习惯:
若tw t,Φ hA(tw t ) W 若tw t,Φ hA(t tw ) W
《传热学》第5-6章-对流换热
dxdy
λ
∂ 2t ∂x2
+
∂ 2t ∂y 2
dxdy
−
ρc
p
∂
(ut
∂x
)
+
∂
(vt
∂y
)dxdy
=
ρc p
∂t ∂τ
dxdy
ρc
p
∂t ∂τ
+ u ∂t ∂x
+ v ∂t ∂y
+
t
∂u ∂x
+
∂v ∂y
=
λ
∂ 2t ∂x 2
+
似,已很少再用
5-2对流换热的数学描述
1)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
取边长为∆x, ∆y, ∆z=1的微元体为研究对象
当粘性流体在壁面上流动时,由于 粘性的作用,流体的流速在靠近壁 面处随离壁面的距离的缩短而逐渐 降低;在贴壁处被滞止,处于无滑 移状态(即:y=0, u=0)
在这极薄的贴壁流体层中, 热量只能以导热方式传递
∂ρ ∂T
p
λ ↑⇒ h ↑ (流体内部和流体与壁面间导热热阻小)
ρ、c ↑⇒ h ↑ (单位体积流体能携带更多能量)
µ ↑⇒ h ↓ (有碍流体流动、不利于热对流)
α ↑⇒ 自然对流换热增强
5) 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
对流换热分类
1
对流换热的主要研究方法
v (1) 分析法——解析解 v (2) 数值法——近年发展的方法 v (3) 实验法——主要方法(拟合公式) v (4) 比拟法——热量传递与动量传递 的相
在层流边界层与层流底层内,垂直于壁面方向上的热量传递 主要靠导热。紊流边界层的主要热阻在层流底层。
传热学-第五章3-4
t 数量级为 1
边界层厚度:δ数量级Δ
X方向壁面特征长度:l 数量级为1
y
x
边界层概念也可以用于分析其他情况下的流动和换 热:如:流体在管内受迫流动、流体外掠圆管流动、 流体在竖直壁面上的自然对流
二、 热边界层(Thermal
boundary layer)
当壁面与流体间有温差时,会产生温度梯度很大的 温度边界层(热边界层)
Tw
t — 热边界层厚度定义:在y方向,当过余温度为
来流过余温度99%时所对应的厚度。
w T Tw 0 y t , T Tw 0.99
y 0,
Tw
t把温度场分成两部分:主流区和热边界层区。
在主流区,流体的温度变化可看成零,仅考虑热 边界层中温度的变化。
t与 相似,随着 x 增加而增厚,它反映了流
a Pr
——普朗特数,反映流体物性对换热 的影响
2 m /s 式中ν 、a 的单位都是 ,故Pr数是无因次数。
玻尔豪森在下面两个假定下,将两个边界层厚度之间 的关系得出: 1)假定两种边界层都是从平板前缘形成的
2)
t 1
分析得出:
t Pr
1 3
(层流、 0.6 Pr 50)
§5-3 边界层型对流传热问题的数学描写
边界层概念:当粘性流体流过物体表面时,会形成
速度梯度很大的流动边界层;当壁面与流体间有温
差时,也会产生温度梯度很大的温度边界层(或称 热边界层) 一、流动边界层(Velocity
boundary layer)
由于粘性作用,流体流速在靠近壁面处随离壁面的距 离的缩短而逐渐降低;在贴壁处被滞止,处于无滑移 状态 从y =0、u = 0 开始,u 随着 y 方向离壁面距离的增加而迅 速增大;经过厚度为 的薄层, u 接近主流速度 u
传热学 第五章 对流原理
三、换热微分方程式
温度差主要集中在热边界层内,通过紧贴壁面的层流边 界层和层流底层的热量只能以导热方式进行,由付立 叶定律计算: t qx f ( ) w, x (a)
y
所有的传热量都必须通过这薄层流体,局部换热系数为 αx,据牛顿冷却定律: (t t ) (b) q
对流换热分类: 1.按有无相变分类:有相变的对流换热和无相 变的对流换热。 2.按流动原因分类:强(受)迫对流换热和自 然对流换热。 3.按流体流过壁面情况分类:内部(有界)流 动对流换热和外部(无界)流动对流换热。
5.1 速度边界层和热边界层
对流换热是导热和热对流同时起作用 的过程,过程中所传热量的基本计算依据是 牛顿冷却定律,即 Q=αA(tf-tw) W 或 q=α(tf-tw) W/m2 (5-1)
如图所示,流体接触管道后,便从两侧流 过,并在管壁上形成边界层。正对着来流 方向的圆管最前点,即φ =0处,流速为 零,边界层厚度为零。此后,在圆管壁上 形成层流边界层,并随着φ 角的增大而增 厚。当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便过渡到 紊流边界层。在圆管壁φ =80°附近处, 流体脱离壁面并在圆管的后半部形成旋涡。
显然,流体温度的分布与流体的流动有关, 深受速度边界层的影响。流体呈层流状态时, 流体微团沿相互平行的流线进行,没有横向 流动,不发生物质交换,壁面法线方向上的 热量传递,基本上靠分子的导热进行,层内 温度变化较大,温度分布呈抛物线型。对于 紊流边界层,其中层流底层的热量传递也是 靠导热,而在紊流核心层的热交换,除靠分 子的导热外,主要靠流体涡流扰动的对流混 合,从而使得层流底层的温度梯度最大,而 在紊流核心层温度变化平缓比较均匀一致。
层流边界层 紊流核心区
工程传热学第五章对流换热计算
大温差情况下计算换热时准则式右边要 乘以物性修正项 。 对于液体乘以 f w n
液 体 被 加 热 n=0.11 , 液 体 被 冷 却 n=0.25( 物性量的下标表示取值的定性温 度) 对于气体则乘以: T f Tw
n
气 体 被 加 热 n=0.55 , 气 体 被 冷 却 n=0.0 (此处温度用大写字符是表示取绝对温 标下的数值)。
qw w LT L 层流: t 0.055 Re Pr; t 0.07 Re Pr 热进口段长度: d d
L 紊流 : 50 d
热边界条件有均匀壁温和均匀热流两种。 对于管壁热流为常数时,流体温度随流动方 向线性变化,且与管壁之间的温差保持不变, 有
t f ( x) t 'f 4qw x cpumd
n m
准则的特征流速为流体最小截面处的最大流 速 umax ;特征尺寸为圆柱体外直径 d ;定性温 度除 Prw 按壁面温 tw 取值之外,皆用流体的主 流温度tf ;
Pr f Pr w
0.25
是在选用 tf 为定性温度时考虑热流方 向不同对换热性能产生影响的一个修 正系数。
如果流体流动方向与圆 柱体轴线的夹角(亦称 冲击角)在 30°- 90° 的范围内时,平均表面 传热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如果边界层在管中心处 汇合时流体已经从层流 流动完全转变为紊流流 动,那么进入充分发展 区后就会维持紊流流动 状态,从而构成流体管 内紊流流动过程。
如果出现紊流,紊流的扰动与混合作用又会 使表面传热系数有所提高,再逐渐趋向一个 定值。
Re
um04) — — 过渡区 Re 10
层流流动
紊流流动
0
第五章对流传热理论基础
简化
流动
普朗特 速度边界层
类比
对流换热
波尔豪森 热边界层
38
传热学
一、流动边界层
1、流动边界层及其厚度 定义:当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由于流 体粘性的作用,使得在固体壁面附近存 在速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称为流动 边界层或速度边界层。
实际流动 ≈ 边界层区粘性流动+主流区无粘性理想流动
大空间自然对流 有限空间自然对流
沸腾换热 有相变
凝结换热
大容器沸腾 管内沸腾
管外凝结 管内凝结
14
传热学
六、研究对流传热的方法(确定h的方法)
四种:1)分析法;2)实验法;3)比拟法;4)数值法
适当介绍
重点介绍 一定介绍
不作介绍
1)分析法
解析:二维、楔形流、平板 边界层积分方程(近似解析)
2)实验法
u∞
y δ
0x xc
粘性底层
掠过平板时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
湍流核心 缓冲层
41
传热学
层流: 流体做有秩序的分层流动,各层互不干扰,只有分子扩散,
无大微团掺混
湍流: 流体微团掺混,紊乱的不规则脉动
粘性底层 :速度梯度较大、分子扩散—导热
湍流边界层
缓冲层 :导热+对流 湍流核心 :质点脉动强化动量传递,速度变化
换热表面的形状、大小、换热表面与流体运动方向的 相对位置及换热表面的状态(光滑或粗糙)
内部流动对流传热:管内或槽内 外部流动对流传热:外掠平板、圆管、管束
10
传热学
11
传热学
(5) 流体的热物理性质:
热导率 [W (m C)] 比热容 c [J (kg C)]
传热学5-对流换热分析
Mx
M x dx x
M y vdx
单位时间内、沿x轴方向、 经x表面流入微元体的质量 单位时间内、沿x轴方向、经 x+dx表面流出微元体的质量
M x udy
M x M x dx M x dx x
单位时间内、沿x轴方向流入微元体的净质量:
M x M x dx
无论流体流动与否, p 都存在;而 ii只存在于流动时
同一点处各方向的 p 都相同;而 ii与表面方向有关
推导过程见P110 动量微分方程 — Navier-Stokes方程(N-S方程)
u u u p u u ( u v ) Fx ( 2 2 ) x y x x y
M x ( u ) dx dxdy x x
单位时间内、沿 y 轴方向流入微元体的净质量:
M y M y dy
单位时间内微元体 内流体质量的变化:
( v) dy dxdy y y
M y
( dxdy) dxdy
Mx
速度场和温度场由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确定: 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
2 质量守恒方程(连续性方程) 流体的连续流动遵循质量守恒规律
(x, y) 处取出边长为 dx、dy 的微元体(z方向为单位长度),M 为质量 流量 [kg/s]
从流场中
Mx
M x dx x
M y vdx
热的核心问题
研究对流换热的方法:
(1)分析法 (2)实验法 (3)比拟法 (4)数值法
传热系数大致范围
5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对流换热是流体的导热和对流两种基本传热方式 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流动起因 (2)流动状态 (3)流体有无相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界层理论小结
• 粘性流体在固体表面流动时,流场可划分为主流区和边界层区。 在边界层内存在较大的速度梯度,而主流区内的速度梯度则几
乎等于零;
• 边界层厚度与壁面尺寸L相比是一个很小的量;
• 边界层内流动分为层流和湍流,划分判据为Rec,
Re c
(b)边界层的厚度
当速度变化达到 u u 0.99 时的空间位置为速 度边界层的外边缘,那么从这一点到壁面的距离就
是边界层的厚度 (x)
(x)很小:空气外掠平板,
u=10m/s 时: x100mm 1.8mm; x200mm 2.5mm
②热(温度)边界层 (a) 定义
当流体流过平板而平板的温度tw与来流流体的温度t∞
(3)能量微分方程
c
p
t
u t x
v
t y
2t x 2
2t y 2
于是,对于常物性、无内热源、二维、不可压缩牛顿流体,得
层流流动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u v 0
x y
( u
u
u x
v
u y
)
Fx
p x
(
2u x2
2u y 2
)
( v
u
v x
v
v ) y
Fy
p y
(
2v x 2
2v y2 )
不相等时,在壁面上方也能形成温度发生显著变化的
薄层,常称为热边界层。
(b)热边界层厚度
当壁面与流体之间的温差达到壁面与来流流体之间
的温差的0.99倍时,即
,此位置(tw就 t是) /(tw t )
边界层的外边缘,而该点到壁面之间的距离则是热
边界层的厚度,记为 t(x)
对于层流流动:温度呈抛 物线分布 对于湍流流动:温度呈幂 函数分布
向上流体流速发生显著变化的流体薄层定义为速度
边界层。
t∞ u
于是,流体流过固体壁
面的流场就可人为地分
δt δ
tw
成两个不同的区域。
0
x
其一是边界层流动区,这里流体的黏性力与流体的 惯性力共同作用,引起流体速度发生显著变化;
其二是势流区,这里流体粘性力的作用非常微弱, 可视为无粘性的理想流体流动,也就是势流流动。
t t 2t u x v y a y2
由流体力学知识: 于是,
u 2
P
const
2
dp dx
u
du dx
则动量方程可改写为:
u
u x
v
u y
u
du dx
c
p
t
u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 x
v
t y
2t x2
2t y 2
4个方程,4个未知量(u, v, p, t) 。
(4) 单值性条件
完整数学描述: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 单值性条件 单值性条件:能单值反映对流换热过程特点的条件 单值性条件包括:几何、物理、时间、和边界条件
① 几何条件:说明对流换热过程中的几何形状和
大小,平板、圆管;竖直圆管、水平圆管;长度、 直径等
②物理条件:说明对流换热过程物理特征,如:物
性参数 、 、c 和 的数值,是否随温度 和压
力变化;有无内热源、大小和分布
③时间条件:说明在时间上对流换热过程的特点,
稳态对流换热过程不需要时间条件 — 与时间无关
④边界条件:说明对流换热过程的边界特点,边界
条件可分为二类:第一类、第二类边界条件
(1)第一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一瞬间对流换热过
u*l
对于平板,一般情况下Rec < 5×105时为层流;对于圆管内流
动, Rec < 2300时为层流。湍流边界层内紧靠壁面处仍有极薄
层保持层流状态,为层流底层;
• 主流区内的流动可视为理想流体流动,边界层内的流动要用粘 性流体的边界层微分方程组描述;
(三)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述
(1)连续性方程:
1:回顾(一)对流换热概述 将傅里叶定律应用于贴壁流体层,得:
qx
t
y
而根据牛顿冷却公式,有:
y 0
qx h(tw t f )
结合上述两式,可得对流换热微分方程式:
h
(tw
t
f
)
t y
y0
(二)边界层(Boundary layer)理论
边界层的概念是1904年德国科学家普朗特提出的。
1 边界层定义
程边界上的温度值
(2)第二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一瞬间对流换热过
程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值
2:数量级分析与 边界层微分方程组的简化
2-1:数量级分析 (a)定义:比较方程式中各项数量级的相对大小,保留 数量级较大的项,舍去数量级较小的项,实现方程式 的合理简化。 (b)方法:首先计算各相应量在有关区间的积分平均 绝对值,确定基本量的数量级,应用数量级分析边界 层微分方程组。
(c)5个基本量的数量级:
• 主流速度: • 温度: • 壁面特征长度: • 边界层厚度: • x与L相当,即:
u ~ 0(1);u ~ 0(1);v ~ 0( ) t ~ 0(1);
L ~ 0(1);
~ 0( ); t ~ 0( ) x ~ l ~ 0(1);
0 y y ~ 0( )
0(1)、0()表示数量级为1和 ,1>> 。
①速度边界层 (a) 定义
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由于壁面层流体分子的不滑移 特性,在流体黏性力的作用下,近壁流体流速在垂直 于壁面的方向上会从壁面处的零速度逐步变化到来流 速度。
对于低黏度的流体,如水和空气等,在以较大的流
速流过固体壁面时,在壁面上流体速度发生显著变
化的流体层是非常薄的。普朗特把垂直于壁面的方
“~” —相当于
(1)连续性方程:
u v 0 x y
1 0 1
(2)动量微分方程( Navier-Stokes方程)
在x方向上
u
u x
v
u y
p x
2u x 2
2u y 2
y方向上
111
1
1
1
2
12 12
12
2
u
v x
v
v y
p y
2v x2
2v y 2
11
1
2
2
12
2 2
(3)能量微分方程
cp u
t x
v
t y
2t x2
2t y 2
111
1
t
a
1 12
1
t2
由于t是一个小量,则可知:
2t 2t x2 y2
于是,边界层微分方程组可简化为
(1)连续性方程: (2)动量守恒方程: (3)能量守恒方程:
u v 0 x y
u u v u 1 p 2u x y x y2
u v 0
x
y
(2)动量微分方程( Navier-Stokes方程)
在x方向上 y方向上
u
u
u x
v
u y
Fx
p x
2u x 2
2u y 2
v
u
v x
v
v y
Fy
p y
2v x 2
2v y 2
其中 ,动量方程的左边项为惯性力项,右边第一项 为体积力项,右边第二项为压力梯度项,最后一项为 粘滞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