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省情

合集下载

浙江省能源概况

浙江省能源概况

第一篇基本情况一、浙江省基本概况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因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又称浙江)江流曲折而得名。

浙江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

全省现辖2个副省级城市,9个地级市,36个县、22县级市和32个市属城区。

全省常住人口4613多万。

山海并利,物产丰富。

浙江属于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全省陆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1.06%,是我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内有耕地面积161.38万公顷,人均0.55亩,河流和湖泊占6.4%,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

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居全国第4位。

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桔、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495.4 平方公里的舟山岛为我国第四大岛,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00公里,居全国第5位。

岸长水深,为港口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全省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深水岸线105.8公里。

目前全省有万吨级以上泊位55座,已初步建成宁波、舟山、温州、海门、乍浦五大港口为主体的港口群,其中宁波北仑港是中国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可停靠30万吨级货轮,年吞吐量居全国第2位。

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2008 年,浙江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省全民生产总值为21486.92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5.43 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1580.33 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8811.16 亿元,增长11.8%。

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5.3:54:40.7 调整为5.1:53.9:41。

浙江简介介绍

浙江简介介绍

目 录•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旅游资源地理环境地理位置0102 03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

处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江海联运和出海口岸。

周边与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经济发达省市接壤,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北部为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是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沿海地区多为滩涂和海岛,著名的舟山群岛是中国的三大群岛之一。

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主要山脉有天目山、雁荡山等。

地形地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在15℃-17℃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5℃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

年降水量在1100mm-2000mm之间,其中梅雨季节降雨较多。

气候特点历史背景010203史前文明浙江是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遗存,表明浙江的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

吴越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浙江属于吴越之地,形成了独特的吴越文化。

吴越文化注重水利工程和水乡特色,对后来的浙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明时期浙江在宋明时期逐渐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特别是杭州,成为了南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古代历史浙江成为了鸦片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战争结束后,浙江被迫开放了一些通商口岸,如宁波、温州等,加速了浙江的近代化进程。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浙江是太平军和清军的主要战场之一,战争给浙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浙江成为了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特别是杭州湾战役和浙赣铁路战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近现代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浙江成为了全国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地区之一,特别是杭州,成为了新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后,浙江成为了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温州模式和义乌经验等创新实践,对全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当代历史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传统1.A 1.B1.D1.C吴语浙江是吴语的发源地之一,吴语是浙江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也是南方方言中最大的一个语系。

综合基础知识——浙江省省情大全

综合基础知识——浙江省省情大全

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必看资料浙江省省情省况一、浙江省概况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 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

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 因江流曲折, 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杭州。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 450 公里左右。

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浙江土地面积 10.55 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 1.10%,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 5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 7000 年的河姆渡文化、 距今 6000 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 5000 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在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起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 2013 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 21 年位居中国第一。

浙江省下辖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 水 11 个城市,其中杭州、宁波 ( 计划单列市 ) 为副省级城市 ; 下分 90 个县级行政区,包括 35 个市辖区、 20 个县级市、 35 个县 ( 含 1 个自治县 ) 。

二、历史沿革时期行政建制行政区划大事记史前 于越原始氏族公社浙江各地出现原始氏族公社文化。

距今7000 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 6000 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 5000 年的良渚文化。

春秋 分属吴、越两国 今桐乡以南的浙江省境是于越部族活动的主要地区。

秦朝 分属会稽、鄣、闽在今浙江省境内设 15 个县 中等郡西汉 分属会稽、丹阳郡增设5 县,共 20 县 东汉 分属会稽、吴、丹山阴县成为会稽郡政府所在地 阳郡三国 属东吴 增设4 个郡,县共 44 个 晋朝 属会稽国 都城会稽南朝属东扬州分为 5 郡 23 县,州治山阴隋朝属扬州刺史部吴州分为5 郡 23 县,府治山阴总管府唐朝 属江南道分为 11 个州(郡) 五代十属吴越国设11 州、 1 军、 63 县国北宋 属两浙路设11 州、府 南宋 分属两浙东路、两 迁都临安 浙西路元朝 属江浙行中书省 省级行政区划的开始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浙江作为省名的开始,行政区域从此开始稳定少变清朝浙江省有11 府(地区)、 63 县(州、厅)三、行政区划全省辖 11 个地级市, 36 个市辖区、 20 个县级市、 33 个县、 1 个自治县(合计 90 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浙江省简介

浙江省简介

浙江省简介自然地理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北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为邻,省会杭州。

浙江省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海岸线总长6486公里,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岛屿3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

浙江有雁荡山、普陀山、雪窦山、天目山、天台山等名山,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海盐南北湖等名湖,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湖——杭州千岛湖,有钱塘江、瓯江、楠溪江等名江。

京杭大运河穿越浙江北部,在杭州与钱塘江汇合。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

年平均气温 15℃-18℃。

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

按单位面积计算,浙江水资源量居全国第4位。

经济林、竹林资源丰富,毛竹产量居全国前列。

名优特产多。

茶、桑、柑橘等中外著名,山核桃、香榧等干果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中国“东南植物宝库”之称,“活化石”银杏等50多种野生植物列入国家珍稀保护名录。

已知野生动物1900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120多种,占全国野生保护动物的1/3。

浙江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主。

在探明储量的矿产中,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居中国第1位,萤石居中国第2位。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前景良好。

浙江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舟山群岛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

人口区划全省总人口4647万人。

除汉族外,约40万人口分属53个少数民族成分,其中畲族约20万。

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畲族自治县就在浙江丽水市。

浙江行政区划分为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台州、金华、衢州、丽水、舟山11个省辖市,下设36个县、22个县级市、32个市辖区。

历史沿革浙江历史悠久,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在今天的浙江西部山区一带活动。

进入新石器时代,浙江境内人类活动的范围已相当广泛。

《中特在浙江的实践》判断题1

《中特在浙江的实践》判断题1

题干目前,浙商在省外投资累计超过3万亿元,高居全国第一位;在海外浙商达150万人,居全国第一。

“务实、守信、崇学、向善”是当代浙江人共同的价值观。

浙江省的省情是“地域小省”、“资源大省”。

浙江人民把深厚的历史文化基因与创业创新的时代要求相结合,不仅铸造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并结合实践,与时俱进地赋予了其“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新内涵。

“勇立潮头、创业创新”是“浙商精神”的集中体现。

块状经济的发展为浙江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强大动力和物质基础。

浙江专业市场是在计划经济薄弱地带和缝隙中发展起来的通向全国的贸易通道,是浙江率先冲破计划经济藩篱、走向市场经济的突破口,也是浙江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加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一批又一批市场经济的开路先锋走出浙江,将市场网络布向全国,形成了“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哪里有浙江人,哪里就有市场”的奇特景象。

“建一个市场,带一片产业,兴一座城镇,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已成为浙江市场建设的真实写照。

浙江市场化改革先行,并非上级“授权”和外部推力的结果,而主要依靠的是分散而又活跃的民间力量的自我发动和创新。

民众首创精神成为浙江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

实践表明,各级政府准确把握职能边界是浙江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他们并不干预经济个体具体的经济活动,做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了政府管理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建设方面做到了“有所作为,科学作为”。

正是政府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才使得浙江的市场经济能够健康快速发展。

浙江省在政府职能界定中,始终坚持能由市场做的交给市场、能由企业做的交给企业、能由社会完成的交给社会的原则,使政府从一个无所不包的系统转变为有限并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积极改革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还权于民、还权于社会、还权于企业,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职能和运行机制,全省形成了企业自主经营,政府主动服务的良好经济发展氛围。

浙江省省情

浙江省省情

浙江省省情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浙江省的全面信息,包括地理位置、人口统计、经济发展、教育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位置
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东临东海和台湾海峡,南界福建省,西北接江西省,北靠安徽省,东北与上海市相邻。

人口统计
截至2020年,浙江省的总人口为超过6000万人。

该省人口密度较高,人口流动性也较为活跃。

经济发展
浙江省的经济发展迅速,是中国的经济重要省份之一。

该省以
制造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行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浙江省还是中国的对外贸易重要节点,有多个开放型经济示范
区和自贸试验区。

外商投资在浙江省占有重要地位。

教育
浙江省拥有众多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教育水平较高。

其中,
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知名高校在全国有
较高声誉。

文化
浙江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拥有多个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如西湖、钱塘江潮州、河姆渡遗址等。

浙江省的文化底蕴深厚,继
承了悠久的江南文化传统。

结论
综上所述,浙江省在地理位置、人口统计、经济发展、教育及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特点和贡献。

深入了解浙江省的省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推动该地区的发展。

介绍浙江的地理位置

介绍浙江的地理位置

介绍浙江的地理位置浙江地理位置介绍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以下将对浙江的地理位置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理位置概述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紧邻上海、江苏、福建等省份,地处北纬27°12'~31°31',东经118°01'~123°35'之间。

东濒东海,南邻福建,西连江苏和安徽,北界上海,总面积为101,800平方公里。

浙江省行政区划分为11个地级市和2个地区,下辖90个县级行政区划。

二、地形地势浙江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同时也拥有广泛的平原和丹霞地貌。

浙江南北两端分别由杭州湾和台州湾分隔,中部则是数十座山脉交错的丘陵地带,形成了浙江独特的地貌景观。

浙江最高峰为雪窦山,海拔高度达1,841米。

三、水系分布浙江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其中最重要的是钱塘江、沪杭甬江和杭州湾。

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流经省会杭州,是中国最大的潮汐河流之一。

杭州湾横跨浙江、江苏和上海,是中国东海沿岸最大的浅海湾。

此外,浙江还拥有众多湖泊,如西湖、千岛湖、鄱阳湖等,这些湖泊在地理上不仅起到调节气候、增加湿度的作用,也成为浙江丰富的旅游资源。

四、气候特点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湿冷少雪。

由于地势复杂,浙江的气候变化也较为明显,存在江沿海和内陆山区的区域性差异。

江沿海地区冬季相对温暖,夏季相对凉爽,而山区则更为寒冷。

五、资源优势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浙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首先,浙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港口之一,拥有杭州湾港口、宁波港口等,为对外贸易和航运提供了便利。

此外,浙江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如金矿、铜矿、石膏等。

浙江还以美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旅游业是浙江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六、地理特色浙江不仅是自然风光的宝地,也是经济发达的地区。

浙江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条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关于浙江的调研报告

关于浙江的调研报告

关于浙江的调研报告浙江省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沿海省份,位于中国大陆东部,东临东海,南濒钱塘江,北界与上海、江苏、安徽接壤,西与福建毗连。

作为全国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浙江省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浙江省进行调研,对其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浙江省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状况1. 经济总体情况:浙江省经济总量较大,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GDP在全国各省份中居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2. 产业结构:浙江省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健全,以制造业为主导,同时发展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3. 外贸出口:浙江省的外贸出口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出口产品涵盖多个领域,包括纺织品、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

二、浙江省的文化传承与发展1. 文化传统:浙江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如杭州、宁波等地拥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

2. 文化产业:浙江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包括影视、媒体、旅游等领域,成为浙江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3. 文化保护:浙江省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修缮古建筑、保护传统手工艺等举措得到实施。

三、浙江省的生态环境保护1. 生态环境状况:浙江省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山水资源丰富,同时也面临一定的环境保护压力,如水质污染、空气质量等问题。

2. 生态保护措施:浙江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生态修复、提升环境监测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以上是对浙江省的调研报告,简要介绍了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承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希望该报告能对浙江省未来的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和启示。

浙江地理知识

浙江地理知识

浙江地理知识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处东经118°01′28″至123°33′24″,北纬27°12′57″至31°11′54″之间,东临东海,南濒钱塘江,西与安徽、江西、福建三省接壤,北界上海市。

浙江省辖11个地级行政区,包括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舟山、台州、丽水、衢州。

浙江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之一的省份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

浙江是一个地势复杂的地区,山地、丘陵、平原、河流等地貌特征齐全。

浙江山水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人间仙境”。

其中有三极是浙江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天目山、雁荡山和乌龙江。

天目山是浙江最高的山峰,素有“中国第一绿岛”之称,这里山峦重叠、峰峦叠翠,景色壮丽;雁荡山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而闻名。

乌龙江是浙江最美的江河之一,源自浙江西南部的龙泉市,全程约240公里,河水清澈见底,两岸风光秀丽。

浙江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农业、工业、旅游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浙江是中国最大的渔业省份之一,拥有辽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常年渔获量居全国前列。

浙江也是中国重要的丝绸生产地之一,其最著名的丝绸品种为杭州丝绸。

此外,浙江还是中国知名的茶叶产区,被誉为“龙井茶之乡”。

在文化方面,浙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浙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名人和文化遗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湖,西湖是中国四大名胜之一,也是浙江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同时,浙江还有许多古镇、古村落保留了古老的建筑风格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如乌镇、西塘、普陀山等等。

总之,浙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一片独具魅力的土地。

希望通过对浙江地理知识的介绍,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浙江的美丽与魅力。

浙江_简介概述

浙江_简介概述

动植物资源:
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柑橘、竹制品等在全国占 有重要地位。森林覆盖率达59.4%,植被资源在3000种以上,属国家重点保 护的野生植物有45种。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野生动 物种类繁多,有123种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野生动物有兽 类80多种,鸟类300-400种,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2种,二级保护动物103种, 省级保护动物44种。
一、吴山酥油饼
• 浙江杭州点心。将 水油面和油酥面混合, 经油炸而成的塔形多 层酥饼。其酥层清晰, 色泽乳黄,香脆松甜, 油而不腻,入口即化, 吴山酥油饼在南宋时 即被誉为“吴山第一 点”,流传至今。 1990年在上海举行的 全国名点评比中,获 商业部的金鼎奖。
二、蟹黄汤包
• •
有葱油、萝卜丝、 糖醋等馅心,以葱油 酥饼最受欢迎。系油 酥面抹猪油葱花油泥 作饼,涂饴糖,沾芝 麻,烤成.呈蟹壳黄 色,酥脆咸香。已有 近80年制作历史。
中 国 浙 江
浙江简介
•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 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 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界安 徽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 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 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杭州
地形
浙江省地理特征非常丰富,从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到浙东 地区的沿海丘陵,再到浙南地区的山区,另还有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 山河湖海无所不有。浙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多为千米 以上的群山盘结。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省总面积70.4%。平原面积 23.2%。浙江海岸线总长6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有沿海岛屿3000余个, 水深在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

浙江概况导游词(四篇)

浙江概况导游词(四篇)

浙江概况导游词浙江,简称浙,地处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缘,与国际大都市上海毗邻,是我国东南沿海社会经济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重要的旅游大省。

浙北平原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是黄麻、桑蚕的重要产区。

浙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降水丰富,无霜期长。

地理优越,气候温和。

浙江面积十万多平方千米,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水网密布的杭嘉湖平原,南部为山地丘陵,丘陵间多河谷盆地。

海岸曲折,多港弯和岛屿。

粉墙黛瓦、烟柳池畔、树绕堤沙、烟雨空朦的诗情画意里,浙江浸泡在氤氲水气中,像显影剂中的底片,一层一层地揭去了多年的遮幕,犹如西施浣下的轻纱。

杭州是浙江省会。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西湖,是杭州的眼睛,似乎再没有这样一处秀水幽山,能够让无数迁客骚人挥毫泼墨,题咏歌赞,也再没有这样一处胜景,孕育了如此多的今古传奇、浪漫佳话。

浙江的美,是坐在西湖边的某个小茶楼里,品一杯碧螺春,看温柔美丽的江南女子绣花,任絮雨撩面,赏半湖春色;是闲步柳堤,听西泠桥上,苏小小的爱情悲歌,看断桥湖畔,白娘子与许仙千年修得共枕眠。

浙江的美,是坐在乌镇的乌篷船上,看小桥、流水、人家,是走在西塘的青石板路上,赏和风、细雨、轻烟,迎面扑来的是古朴小镇的古色古香,那里也曾是唐诗宋词停泊的地方,江南的细腻清幽尽藏于此。

浙江还有雁荡山的奇险灵秀、钱塘潮的汹涌澎湃、普陀山的佛法云天,更有绍兴的人文交汇。

____多年前,王羲之在距绍兴城十几公里的兰渚山下写下的《兰亭集序》,似乎奠定了绍兴千百年来的文脉。

后来的陆游、贺敬之、徐文长纷纷响彻文坛。

步入近代,绍兴终于迎来了一位最有分量的文学家鲁迅。

他将江南的氤氲之气化成匕首投枪,直指敌人的最痛处。

如今的绍兴,处处可见鲁迅作品中的痕迹,昔日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还在,只是“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早已不在,只剩下空荡的荒凉。

浙江概况导游词(二)浙江省简称浙。

位于东海之滨。

浙江省的自然地理状况

浙江省的自然地理状况

浙江省的自然地理状况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北纬27°12'~31°30',东经118°~123°之间,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

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全长约605公里,因江流曲折,又称“浙江”。

省以江名,简称为“浙”。

省会杭州市。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

全省陆域面积 10.18万平方公里。

为全国面积的 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全省面积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浙江海域广阔,岛屿星罗棋布。

海岸线总长6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

2000年底全省耕地总面积为1607560公顷(2411.34万亩),人均只有0.516亩。

浙江地形复杂,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西南山地的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

中部以丘陵为主,大小盆地错落分布于丘陵山地之间。

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全省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中山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省内河流众多,主要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曹娥江等八大水系。

浙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是全年低温、少雨季节。

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东南风为主,海洋带来充沛的水汽,空气湿润,是我省高温、强光照季节。

春秋两季为东夏季风过度时期,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甚多,冷暖变化亦较大。

本省平均气温在15º~18.0ºC之间,年均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3月~7月初的春雨和梅雨降水量最丰富,7~8月盛夏,干旱少雨,唯沿海有台风雨补充,入秋后,9月份有一短暂秋雨期,10月至翌年2月降水量最少,多晴冷天气。

浙江概况导游词

浙江概况导游词

浙江概况导游词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下面是学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浙江概况导游词,欢迎参考!浙江概况导游词篇1浙江,简称浙,地处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缘,与国际大都市上海毗邻,是我国东南沿海社会经济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重要的旅游大省。

浙北平原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是黄麻、桑蚕的重要产区。

浙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降水丰富,无霜期长。

地理优越,气候温和。

浙江面积十万多平方千米,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水网密布的杭嘉湖平原,南部为山地丘陵,丘陵间多河谷盆地。

海岸曲折,多港弯和岛屿。

粉墙黛瓦、烟柳池畔、树绕堤沙、烟雨空朦的诗情画意里,浙江浸泡在氤氲水气中,像显影剂中的底片,一层一层地揭去了多年的遮幕,犹如西施浣下的轻纱。

杭州是浙江省会。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西湖,是杭州的眼睛,似乎再没有这样一处秀水幽山,能够让无数迁客骚人挥毫泼墨,题咏歌赞,也再没有这样一处胜景,孕育了如此多的今古传奇、浪漫佳话。

浙江的美,是坐在西湖边的某个小茶楼里,品一杯碧螺春,看温柔美丽的江南女子绣花,任絮雨撩面,赏半湖春色;是闲步柳堤,听西泠桥上,苏小小的爱情悲歌,看断桥湖畔,白娘子与许仙千年修得共枕眠。

浙江的美,是坐在乌镇的乌篷船上,看小桥、流水、人家,是走在西塘的青石板路上,赏和风、细雨、轻烟,迎面扑来的是古朴小镇的古色古香,那里也曾是唐诗宋词停泊的地方,江南的细腻清幽尽藏于此。

浙江还有雁荡山的奇险灵秀、钱塘潮的汹涌澎湃、普陀山的佛法云天,更有绍兴的人文交汇。

1600多年前,王羲之在距绍兴城十几公里的兰渚山下写下的《兰亭集序》,似乎奠定了绍兴千百年来的文脉。

后来的陆游、贺敬之、徐文长纷纷响彻文坛。

步入近代,绍兴终于迎来了一位最有分量的文学家鲁迅。

他将江南的氤氲之气化成匕首投枪,直指敌人的最痛处。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浙教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浙教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浙教一、浙江的基本情况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部、南部与台湾海峡相望,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浙江省的面积为101,80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786万人,人口密度为568人/平方公里。

主要城市有杭州、宁波、温州等。

二、地理分区浙江省分为两大地理分区:东部沿海平原和西部山地。

东部沿海平原是浙江省的经济中心,拥有富饶的土地资源和发达的港口,是中国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之一。

西部山地则是浙江省的自然保护区,占浙江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是中国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

三、地形地貌浙江的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为主。

浙江的最高峰是黄山,位于浙江省、安徽省和江苏省三地的交界处,海拔1864米。

而杭州市的西湖则是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

四、气候浙江省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多雨,秋冬季较为干燥。

浙江是中国少数几个没有台风机会的省份之一,但是由于临近台湾海峡,每年仍然会受到一些风暴和洪水的影响。

五、资源浙江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水力、太阳能、风能等多种能源资源。

此外,浙江还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如亚洲最大的温泉群——华东温泉城、中国南方最大的峡谷——雁荡山等。

六、经济发展浙江省的经济发达,是中国南方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浙江省的GDP居全国前列,居住在浙江省的人民生活质量也比较高。

杭州城是浙江省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的电子商务中心,阿里巴巴和菜鸟网络等知名企业都扎根于此。

同时,宁波港也是中国的重要港口之一,是东海的门户。

总之,浙江省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自然条件良好,经济发展较快,未来仍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浙江省资源概况

浙江省资源概况

浙江省资源概况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

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是著名的粮仓和丝、茶产地,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桔、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浙江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海岸线总长6715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18公里,前沿水深大于10米的海岸线482公里,约占全国30%。

海洋渔业资源蕴藏量丰富,渔业生产能力较高。

全省有渔场22.3万平方公里,资源蕴藏量205万吨,其中舟山渔场是我们最大的渔场,也是全球四大渔场之一。

海洋能资源类型丰富,蕴藏量巨大。

东海大陆架盆地具有开发前景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中国海上油气勘探的主要地区。

可开发潮汐能的装机容量占全国的4 0%,潮流能占全国一半以上,波浪能、风能、温差能、盐差能等开发条件优越。

浙江森林面积9075万亩,其中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45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9%,活立木总蓄积量3.14亿立方米,居全国前列。

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东南动植物宝库”之称。

有高等野生植物5500多种,其中52种野生植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已发现陆生野生动物689中,其中有123种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浙江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

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等储量居全国首位,萤石居全国第2位。

浙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100多处,还有可供旅游开发的主要海岛景区(点)450余处。

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个,4A级以上高等级景区197家,数量分别居全国首位和第二位,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杭州西湖、千岛湖、普陀山、雁荡山、乌镇古镇、奉化溪口——滕头、东阳横店影视城、西溪湿地、嘉兴南湖、绍兴鲁迅故居·沈园景区、开化根宫佛国、南浔古镇、天台山、神仙居等14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省情
热点一、浙江省情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简称浙,省会杭州市。

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2008年末常住人口5120万。

行政区域内下辖杭州、宁波2个副省级城市,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舟山9个地级市。

自然条件
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
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
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


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
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
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省内有钱塘
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
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
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
千岛湖。

资源特色
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
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
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居全国第4
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004立方米,低于全
国人均水平。

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橘﹑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森林覆盖率达59.4%,居全国前列。

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

浙江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

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等储量居全国首位,萤石居全国第2位。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

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岛为我国的四大岛。

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2008年11月15日下午,杭州风情大道地铁施工工地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事故,截至23日中午,已造成17人死亡4人失踪。

专家痛惜地指出:“这是中国地铁修建史上最大的事故。

”并据分析称是杭州流沙地质导致基坑坍塌。

据此回答1—2题
1、杭州的流沙地质,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A.风力的侵蚀作用B.风力的沉积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D.流水的沉积作用
2、下列有关杭州地铁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铁的建设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B.杭州地铁的建设是为了缓解浙江省内交通道路拥挤状况
C.地铁主干道应与地上城市道路保持一致
D.地铁线路选择,应考虑尽可能避免从大型建筑物的地下穿过
6008001000120014001400 1200 1000 800 600 30 40 50 60 70 118° 122°
32
30°
杭州 图9
上海
苏州
无锡 南京
嘉兴市 1—2 DD 3.(34分)唐代以来,嘉兴一直为富庶繁华之地,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现在嘉兴市的“零资
源经济”又响誉中国。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嘉兴“零资源经济”现象
嘉兴没有发达的畜牧业,却造就了“皮革之都”—海宁,拥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桐乡;嘉兴没有茂密的森林,却成就了木业大县—嘉善;棉花和化纤资源并不丰富,却涌现了服装大县—平湖市。

嘉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了生产资料和销售市场“两头在外”的产业,崛起了一批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都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优势的区域规模经济和特色产业,诞生了这种被经济界称作“零资源经济”的现象。

材料二
嘉兴市的地理位置图和交通图(图9)
材料三
(1)试分析嘉兴市历史上农业发达的自然原因。

(6分)
(2)改革开放以来,嘉兴市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3)试分析嘉兴市出现“零资源经济”现象的社会经济原因。

(12分)
(4)目前嘉兴市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哪些不足?请指出今后嘉兴市经济的发展方向。

(10分)
3.(本题34分)(1)嘉兴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每点2分,共6分)
(2)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2分)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波动上升;(2分)从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向工业化阶段转变。

(2分)
(3)优越的地理位置,嘉兴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消费市场的扩大;把握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

(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每点3分,共12分)
(4)不足:利用廉价劳动力,发展资源消耗型工业,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低。

(2分)第二产业比重过大;(2分)第三产业过低,速度过慢。

(2分)发展方向: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

(2分)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2分)
杭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东起杭州,
贯浙江、江西、湖南三省。

浙江段工程
计划2009年动工,目前正处于方案论
证阶段,读图回答4-5题:
4.浙江段两方案中,铁道部推荐沿既有
线方案,以便节省投资并有更大的客流
量,但杭州更倾向考虑中线方案,其原
因是中线方案:
①有利于与既有浙赣铁路、金温铁路的衔接并发挥整体效益②对提升杭州西部旅游、对富阳、桐庐、建德三县(市)经济及社会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③可为今后杭州至黄山的铁路经过淳安打下基础④沿线地势平坦,工程施工难度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5.假如选择中线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有
①水土流失②地下水缺乏③红色荒漠④物种灭绝⑤耕地破坏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③⑤
4—5 B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6分)
材料一:据报道,2007年6月26日,全长36千米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线贯通,这使上海到宁波的陆路距离缩短了120千米。

材料二:杭州湾跨海大桥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评价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

(6分)
(2)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贯通对杭州湾
以南地区的商业网点产生哪些影响。

(6分)
(3)图示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相比在发展工业方向的优势有哪些。

(6分)
(4)图中城市等级有级,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有什么差异。

(8分)
(5)从自然资源条件考虑,该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我国已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 10分)
6.(36分)(1)将进一步完善苏浙沪区域交通网络;对于浙江省接轨上海,扩大开放,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的合作和交流,具有重大的意义。

(2分一点,共6分)(2)规模扩大;密度增大;沿交通线集聚(2分一点,6分)
(3)产业基础好;腹地大,市场广阔;科技水平高。

(共6分,每点2分)
(4)3 (上海是直辖市,最高级别;杭州是省会,级别低于上海;宁波是地级市,级别再低一些;像余姚、奉化比宁波级别更低,属于县级市)(2分)大城市服务范围大、种类多、服务等级高;小城市反之。

(6分,答3点即可)
(5)能源资源不足(2分)开源: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从国外进口资源;修筑核电站(或开发新能源)(共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如果仅答“从国内其它地区调入”或“跨区域资源调配”得1分)节流: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意识。

(共4分,答出其中2
点即可)
7.阅读材料,结合区域图,回答问题。

(29分)
材料1: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就制定了政策鼓励开发小水电,解决地区用电问题,并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浙江水电资源的开发速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材料2: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
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中国克服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战胜了恶劣的自然条件,为
嘉兴、宁波甚至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便利。

(1)浙江省发展小水电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现实意
义,请对此做出评价。

(12分)
(2)分析材料2中“恶劣的自然条件”的具体所指。

(8分)
(3)分析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社会经济意义。

(9分)
7.(1)江浙省境内河流众多,水量较为丰富;丘陵地形为主,有一定落差;浙江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但缺少矿产能源;小水电同时具体防洪搞旱的重要意义
(2)台风(风大浪高)、海水侵蚀、潮差大、水流急且不稳定、两岸滩涂范围广,泥质层厚、
施工期间经常遇到暴风雨、大雾等天气
(3)缩短嘉兴、宁波;宁波与上海的交通距离,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和带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了长三角地区的交通网络,拓展通达度,改善了宁波做为交通终端的格局,利于进一步对外开放和贸易往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