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沉降等监测案例
路基冻胀及深路堑边坡变形监测(实例)
路基冻胀及深路堑边坡变形监测监测报告(第一期)2017年01月25日1工程概况xxx铁路客运专线xxx段线路长度406.7km,其中,路基长113.4km,路基土石方3469×104m3;桥梁131座212.7km;隧道38座75.4km;正线Ⅲ型板式无砟轨道767.578 km,正线铺轨789km,站线铺轨39.022 km,道岔160组;箱梁场11处,板场4处,铺轨基地2处。
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速度目标值:350km/h。
线间距:5.0m最小曲线半径:7000m最大坡度:20‰,困难地段不大于30‰。
牵引种类:电力机车类型:动车组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线牵引供电方式:AT供电建筑限界:按《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执行线路下行方向地形依次为:山脉→丘陵→平原,于xxx建平、凌源一线进入鲁努儿虎山脉,以低~中山为主,地形稍见平缓,山体及沟谷中多为植被覆盖,局部山间河谷多辟为耕地。
在朝阳附近进入辽西北低山及剥蚀丘陵区,地形地势进一步趋于平缓,地表多被人工林地覆盖,剥蚀丘陵缓坡及河谷阶地处多为耕地,在新民彰武一线出辽西北丘陵区,跨柳河进入辽河平原,辽河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城市村镇密布,地表多为耕地,新民、沈阳等城市附近地表多分布既有建筑或市镇道路。
该段主要包括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裂隙岩溶水、雨冰雪水。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河谷阶地、山间盆地、冲沟中,局部地段孔隙水具承压性,冲洪积、冲积的砂类土及碎石类土为其主要的含水层。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各类基岩的风化带及构造裂隙中,在盆地区多以蒸发排泄为主;在山区除以蒸发排泄外,还以地下径流方式排泄到盆地区或以泉的形式出露于地表。
裂隙岩溶水主要赋存于可溶岩地层中,多数水量不大,大气降水多沿裂隙下渗,为裂隙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源,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显著,局部地段具承压性。
地区滑坡案例
地区滑坡案例地区滑坡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变化、人类开发活动等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和岩石的大规模滑动现象。
地区滑坡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地区滑坡案例,以期引起人们对地质灾害的重视和防范意识。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四川省汶川县的地区滑坡案例。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引发了汶川县大面积的地区滑坡,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次地区滑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地震引起了地下水位的变化,导致了土壤和岩石的松动和滑动。
在这次地震中,汶川县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其次,我们来看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区滑坡案例。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发,地区滑坡也较为常见。
1994年1月17日,加利福尼亚州北岸发生了一次规模为6.7级的地震,引发了大规模的地区滑坡。
这次地区滑坡造成了57人死亡,8000人受伤,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尼泊尔的地区滑坡案例。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地势陡峭,地震频发,地区滑坡也较为常见。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一次规模为7.8级的地震,引发了大规模的地区滑坡。
这次地区滑坡造成了数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通过以上几个典型的地区滑坡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地区滑坡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规划,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减少地区滑坡带来的损失。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减少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典型滑坡案例
典型滑坡案例滑坡原因:降雨密集,地质构造,人工开挖等1.新滩滑坡新滩地区,位于长江上游72公里处西陵峡西段兵书宝剑峡口处的湖北宜昌市秭归县龙口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滑坡地带。
根据国务院指示,西陵峡岩崩调查处的测绘工作者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对新滩岩崩、滑坡进行监测预报工作,利用大地形变测量手段,监测掌握滑坡形变发展规律。
测绘工作者踏遍新滩地区的崇山峻岭,行程约8万公里,布设了72个仪器测站和9个观测点,测量了15个交会点、5条水准路线和由6个点组成的三角网,对整个滑坡地段形成了严密的科学监视网络,易滑动坡体的任何轻微滑动,都被准确地记录下来,可以预先掌握滑坡的动态。
利用持续不断的观测结果分析,终于成功地预报了发生在1985年6月12日凌晨3点45分至4点20分的新滩滑坡。
“新滩滑坡”是一起震惊全国的大滑坡,3000余万方土石自100米高处的广家岩坡脚,以排山倒海之势,高速下滑,将古镇新滩全部摧毁,江中激起巨浪高达54米,涌浪波及上下游江段42公里。
这次滑坡的预报成功,是工程测量应用于地壳形变监测的成功范例,是测绘史上光辉的一页,为国家避免了重大损失,保护了千百人的生命财产,是测绘工作为国计民生服务的直接体现。
新滩滑坡2.巴东滑坡发源于武陵山脉的清江是长江三峡出口后第一条较大支流。
发生滑坡的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在清江水布垭大坝上游约30公里。
2007年6月15日下午5时许,位于清太坪镇大堰塘村三组的500万立方米滑坡体坠入300米以下的清江,卷起15至30米高的涌浪。
险区1000米以外邻近乡镇正在劳作的18人受滑坡体冲击,其中10人当场获救,8人失踪,另有15栋房屋滑入清江。
险情同时危及巴东县清太坪、水布垭、金果坪三个乡镇的部分区域。
当地政府随即组织险区附近受灾群众72户287人紧急避险。
截至17日凌晨,滑坡体总方量已超过500万立方米,8人失踪,15栋房屋滑入清江。
三峡巴东滑坡3.漫湾滑坡漫湾水电站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云县和景东县交界处的漫湾河口下游1km 的澜沧江中游河段上,距临沧140km,至大理市200km,该水电站以发电为单一开发目标。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实例
实验值 物理性 质 孔隙比 孔隙率/ % 饱和度/ 土粒比重 液限/ % %
含水量/ 湿密度/ cl 干密度/ e 3 % g・ n 一 g・ m-
塑限/ %
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
最大值 l96 . 2 最小值 l40 . 2 平均值 l69 . 2
法 , 递 系数 法 计算 说 明图见 图 5 传 。计 算 公式 如 下 ( B 50 1 G 0 2 . 20 0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5 2 8 : . . )
n一 1 —l
∑( 兀 ) R +
=
2 滑坡稳 定性 分析 评价 2 1 滑坡稳 定性 分析 .
2 1 1 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 . .
重建 的交通要道 。滑坡一旦整体滑移 , 不仅会 给地方 经济发 展带 经综合分析滑坡滑 体 、 床岩 土体特 征及 其各 种荷 载情 况 , 来损 失 , 滑 还会严重影 响灾后 重建 工作 , 和谐 社会 建设 带来 一定 对 本次选定以下三种工况来对滑坡稳定性进 行评 价( 见表 3 。 ) 影响。因此 , 对该滑坡采 用一 定 的工程措 施进 行治 理 , 提高 滑坡
第3 8卷 第 1 3期
2 0 1 2 年 5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0l38 No 3 | .1
Ma . 2 1 y 02
・8 ・ 5
文章编号 :0 9 6 2 ( 0 2 1 —0 5 0 10 — 85 2 1 ) 30 8 - 3
3 本滑坡 的治理 , ) 不仅 带来显著 的经 济效益 , 而且也 会带来
明显的社会效益。
3
地震 工况
InSAR沉降监测及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InSAR沉降监测及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一、引言InSAR(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与地面上的目标物相交、反射后形成的干涉图像来进行测量和监测的方法。
它在地质灾害监测和风险评估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InSAR沉降监测1. InSAR原理InSAR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雷达图像,可以检测地面的微小变化。
当地面发生沉降时,相位差发生变化,从而在干涉图像中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通过解算这些条纹可以确定地表的沉降变化。
2. InSAR沉降的应用InSAR技术在监测地面沉降方面具有高灵敏度和大范围覆盖的优势。
它能够及时发现沉降现象,并对沉降的大小和空间分布进行精确的测量。
这对于城市建设、水资源管理和地下工程等领域至关重要。
3. 案例分析:InSAR监测大城市地面沉降以北京市为例,近年来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地铁建设等原因,北京市的地面沉降问题日益凸显。
利用InSAR技术,可以对北京市的地表沉降进行监测和评估,帮助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并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1. 地质灾害的概念地质灾害是地壳活动和自然因素作用于人类活动环境中造成的可能对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常见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2.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和损失程度进行全面评估,从而了解灾害风险的大小,以及采取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通过评估和预测灾害风险,可以减少潜在风险和损失。
3. InSAR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InSAR技术可以提供地表形变的高精度观测数据,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对地表沉降、地表位移等数据的分析,可以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并评估灾害的潜在影响。
四、InSAR沉降监测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结合1. 原理与方法将InSAR沉降监测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
铁路路基事故案例及分析
铁路路基事故案例及分析铁路路基事故是指在铁路运行过程中,路基发生故障或受到外部影响,导致造成铁路行车安全事故。
这种事故通常具有突发性、严重性和可预防性等特点,对铁路行车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下面通过具体案例介绍铁路路基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案例一:洛阳富婆山铁路路基滑坡事故2018年7月25日,洛阳富婆山铁路路基发生滑坡事故,导致途经该路段的G6301次车次火车发生脱轨,当时造成不少于20人受伤,部分车厢发生侧翻。
分析:该事故主要原因是严重的降雨天气导致路基土体饱和,加上未及时排水、排泄等措施,使得土体流失,最终引起路基滑坡。
此外,铁路路基建设不规范、监管不严等问题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预防措施:建立完善的应急预警和管理制度,加强监测,提高排水和排泄能力,及时处理路基问题,定期维护和检修铁路路基,提高路基承载能力,防止路基滑坡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昆明至广州铁路路基坍塌事故2010年6月27日凌晨2时许,昆明至广州铁路广东梅州市大埔县境内发生路基坍塌事故,造成Z157次特快列车22车厢脱轨,事故共造成70余人死亡,超过400人受伤。
分析:该事故主要原因是未经彻底的土质与岩石分层分界面分析,在坍塌发生的地段应采用整体固结方法加固。
而实际上,在铁路建设过程中,由于时间和资金等限制,通常采用分段分层的方法进行施工,这样会使分层面得以延伸到坍塌区域,使整个路基从而发生坍塌。
预防措施:在施工前进行详尽的工程勘察和地质调查,科学设计、合理布局,采用适当的加固措施,如增加加固设施密度或者选择另一种加固方法等,提高铁路安全发车的能力。
案例三:大连至沈阳铁路路基沉降事故2008年3月3日,大连至沈阳铁路第2幅隧道由于路基沉降,导致行车时出现两节车厢脱轨事故,当时共有58人受伤。
分析:该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施工单位脱离设计和测量的要求,在设计时未考虑到隧道段地质条件的变化,隧道内部部分路基沉降导致车轨不平,进而引发了列车脱轨事故。
测绘工程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测绘工程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等。
这些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测绘工程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测绘工程是一门研究地球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表达的科学。
在地质灾害监测中,测绘工程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为灾害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一、测绘工程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常用技术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NSS 技术,如 GPS、北斗等,能够高精度地测量监测点的三维坐标。
通过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监测站,定期采集坐标数据,可以监测地面的位移变化情况。
这种技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等优点,能够实时获取监测数据,为地质灾害的早期预警提供可靠依据。
2、遥感技术(RS)遥感技术可以从空中或太空获取大面积的地表信息。
通过不同波段的遥感影像,能够分析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规模和发展趋势。
例如,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可以识别滑坡体的边界、裂缝等特征;而雷达遥感技术则可以监测地面的微小形变。
3、地理信息系统(GIS)GIS 技术将地质灾害相关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整合管理和分析。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将地形、地质、水文等信息与监测数据相结合,可以进行灾害风险评估、预测模拟和应急决策支持。
GIS 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有助于揭示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
4、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可以测量角度、距离和高差。
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常用于对重点部位进行精密测量,如监测滑坡体上的裂缝宽度、建筑物的倾斜度等。
5、激光扫描技术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快速获取物体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
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可以用于获取滑坡体、崩塌体的详细形态和结构信息,为灾害的分析和评估提供直观的三维模型。
二、测绘工程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实例1、滑坡监测以某山区的滑坡为例,测绘人员首先在滑坡体上布设了多个 GNSS 监测点和全站仪观测点。
《地面沉降》课件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理方法
注浆加固
通过注浆技术向地层注入浆 液,增强地层强度,提高地 层的承载能力,防止地面沉 降进一步发展。
回填土方
对于已经发生沉降的区域, 通过回填土方、夯实等方法 ,增加地表的承载能力,防 止沉降继续扩大。
排水固结
通过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 ,使土层固结压密,提高土 层的承载能力,减缓地面沉 降。
定性,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地质结构
土壤和岩石的分布、厚度、层理等 地质结构因素,影响土壤的应力分 布和传递,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的含 水量和承载能力,进而影响土壤的 稳定性,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2023
PART 03
地面沉降的监测与评估
REPORTING
监测方法
水准测量法
2023
《地面沉降》PPT课 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地面沉降概述 • 地面沉降的原因 • 地面沉降的监测与评估 • 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 地面沉降的案例分析
2023
PART 01
地面沉降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特征
定义
地面沉降是指地表在自然或人为 因素作用下,发生地面高程下降 的现象。
评估指标
沉降速率
衡量地面沉降变化快慢的指标,通常 以每年沉降多少毫米或厘米来表示。
累计沉降量
地面沉降发生以来累计沉降的大小, 是衡量地面沉降程度的重要指标。
沉降范围
地面沉降发生的区域范围,通常以面 积或长度、宽度表示。
地面稳定性评估
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地面的稳定性,判 断是否可能发生进一步沉降或对地面 设施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成功预报案例分析——以广西河池平桃屯滑坡为例
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成功预报案例分析——以广西河池平桃屯
滑坡为例
蒙赧;江思义;刘伟威;谭正乾
【期刊名称】《安徽地质》
【年(卷),期】2024(34)1
【摘要】近年来,河池市在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初步构建了群测群防、专业监测相结合的监测预警网络以及气象预警体系。
本文以广西河池平桃屯滑坡成功预警为例,详细分析了群测群防、专业监测相结合的监测预警网络以及气象预警
体系的运行情况,切实降低了因地质灾害发生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取得了一
定的阶段性成效,得到了地方群众和社会的认可,以期为其他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预报提供指导和借鉴。
【总页数】5页(P60-63)
【作者】蒙赧;江思义;刘伟威;谭正乾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
【相关文献】
1.关于广西大化县孟兀屯滑坡地质灾害监测工程设计
2.滑坡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三维地质分析预警模型构建探讨——以重庆市武隆区石桥乡场镇滑坡群为例
3.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成功预警案例分析——以贺州市昭平县富裕村塘调组滑坡为
例4.河池市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分析——以南丹县吾隘镇德竹村纳劳屯滑坡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土坝滑坡产生的原因和防治的措施
工程因素
土坝设计不合理
如果土坝的设计不合理,如坡度过陡、底部支撑不足等,会导致滑坡的风险增加 。
施工不当
如果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不严格,如土壤压实不足、排水设施不完善等,也会 导致滑坡的风险增加。
03
土坝滑坡防治的措施
预防措施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 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各工序符
后期处理措施
01
02
03
清理现场
对滑坡体进行清理,清除 残余的土体和杂物,恢复 现场秩序。
事故调查与分析
对滑坡事故进行调查和分 析,找出事故原因,总结 经验教和补 偿,安抚民心,恢复社会 稳定。
04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水库大坝滑坡
• 原因分析 • 地质条件不良:库区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软弱地层和断裂带,增加了滑坡的风险。 • 坝体结构设计不合理:坝体填筑材料和断面设计不当,缺乏足够的稳定性。 • 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格,填筑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 防治措施建议 • 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对库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了解地质条件,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 优化坝体结构设计:采用更为合理的坝体结构形式和填筑材料,提高稳定性。 •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填筑材料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符合要求。
加强管理和维护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明确土坝的管理责任主体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 操作规程,确保土坝的安 全运行。
加强巡查和检查
定期对土坝进行巡查和检 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 的安全隐患。
开展宣传和教育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对土坝滑坡的 认知和防范意识。
探索新技术和新材料
工程滑坡案例和治理方案
工程滑坡案例和治理方案一、案例背景滑坡是指在地面上形成一种具有一定坡度的土体体积的快速变形现象。
滑坡会造成严重的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对滑坡的治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以某工程滑坡为例,探讨其治理方案。
二、案例描述某市A处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工程滑坡,滑坡范围覆盖了一处矿山开采场地和一条临近的公路,导致了数十人死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
1. 滑坡发生地点滑坡发生地点位于某市A处一片山地区,该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因此有多处矿山开采场地。
滑坡发生地点正好位于一处煤矿开采场地和一条连接矿山和市区的公路的中间位置。
2. 滑坡发生原因在事故之后的调查中,经过专家的认真分析,滑坡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矿山开采导致地质破坏:矿山的过度开采导致了区域地质结构的破坏,使得地下土壤出现松动、滑动等情况。
(2)自然降雨引发滑坡:滑坡发生的时间正好是一次大雨过后,雨水渗透到地下土壤中,导致了土壤的松动和滑动。
(3)没有进行有效治理:在矿山开采和公路建设过程中,没有进行地质勘探和治理措施,导致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4)缺乏有效的监测系统:在发生滑坡之前,当地缺乏有效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无法及时发现地质灾害,也无法进行有效的预警和应对。
3. 滑坡造成的后果滑坡发生后,一片山地直接崩塌,矿山开采场地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导致许多矿工被掩埋在废石和泥土之下,造成了数十人的死亡。
同时,滑坡范围内的公路也遭到了严重破坏,交通受阻,给当地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4. 滑坡治理方案针对发生的工程滑坡,专家提出了以下的治理方案:(1)地质勘探和治理:针对矿山开采场地和公路周边的地质结构,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分析,找出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2)加强监测系统建设:在滑坡敏感区域建设有效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表位移监测、雨量监测等,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做好预警和应对。
(3)矿山开采限制和调整:对于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需要对矿山开采做出限制或调整,避免进一步加剧地质灾害。
九种基坑坍塌事故案例分析
一、整体失稳整体失稳是指在土体中形成了滑动面,围护结构连同基坑外侧及坑底的土体一起丧失稳定性,一般的失稳形态是围护结构的上部向坑外倾倒,围护结构的底部向坑内移动,坑底土体隆起,坑外地面下陷。
龙潭空中花园基坑事故。
2005年8月3日,凌晨约30m宽位置坡顶出现开裂并出现沉降,坡脚水泥土搅拌桩出现断裂。
早晨7时,下起大雨,半小时后该段出现塌滑。
原因主要是基坑北侧东端滑塌地段出现超挖,开挖后放置了较长时间;坑内大量积水未及时抽排;坡脚土层受水浸泡,降低了土层强度,势必导致边坡蠕动变形;紧邻坑边下水管长期漏水,边坡蠕动变形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坡顶道路下的下水道出现开裂,大量水浸入边坡土体内,导致边坡失稳。
2005年**日12时,武昌区彭刘杨路金榜名苑已开挖至设计深度5.2M的深基坑东侧(cd)段约40余米长的边坡发生滑塌险情。
二、坑底隆起坑底隆起是一种向上的位移,产生的原因一是深层土的卸荷回弹,二是由开挖形成的压力差导致的土体塑流。
由于土体是连续体,坑底的隆起和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必然导致坑外土体产生沉降和水平位移,带动相邻建筑物或市政设施发生倾斜或挠曲,这些附加的变形使结构构件或管道可能产生开裂,影响使用,危及安全。
一般解决的方法是被动区加固,提高土的抗力,减少变形,同时解决整体稳定和坑底隆起问题。
三金.鑫城国际C地块事故三、围护结构倾覆失稳围护结构倾覆失稳主要发生在重力式结构或悬臂式围护结构,重力式结构在坑外主动土压力的作用下,围护结构绕其下部的某点转动,围护结构的顶部向坑内倾倒。
抵抗倾覆失稳的力矩主要由围护结构自身的重力形成,坑底的被动抗力也是构成抵抗力矩的因素。
如武汉火炬大厦开挖深度10m,上部为老钻土,下部为基岩,采用¢900mm人工挖孔嵌岩排桩支护,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由于老粘土局部浸水,强度降低,土压力剧增,由于桩嵌人岩层,变形不易谐调,造成十余根支护桩折断,危及邻近六层综合楼,使该楼楼梯间悬空,情况危急。
地质灾害防治中的新型监测技术
地质灾害防治中的新型监测技术地质灾害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新型监测技术的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一、新型监测技术的类型(一)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大范围的地质区域进行宏观监测。
它通过获取不同波段的电磁波信息,能够识别出地表的微小变化,如地形的起伏、植被的覆盖情况等。
对于那些人迹罕至、难以到达的地区,卫星遥感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通过多时相的遥感影像对比,可以发现山体的缓慢变形,为早期的灾害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二)无人机监测技术无人机具有灵活、便捷、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
它可以在复杂的地形中快速飞行,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在地质灾害监测中,无人机能够近距离拍摄受灾区域,清晰地展现出灾害的破坏程度和地形变化。
而且,通过搭载不同的传感器,如热成像仪、激光雷达等,还能获取更多维度的信息。
(三)地面传感器监测技术地面传感器包括位移传感器、应力传感器、地下水监测传感器等。
位移传感器可以精确测量地面或山体的位移变化,一旦位移超过设定的阈值,就会发出警报。
应力传感器则用于监测岩土体内部的应力变化,有助于分析地质体的稳定性。
地下水监测传感器能够实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升降情况,因为地下水位的变化常常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四)InSAR 监测技术InSAR(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利用雷达波的相位差来测量地表的微小形变。
它具有高精度、大范围、全天时、全天候的监测能力。
可以监测到毫米级的地表形变,对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型监测技术的优势(一)提高监测精度新型监测技术相比传统方法,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数据。
例如,高精度的位移传感器可以精确到毫米级别,InSAR 技术能够探测到极其微小的地表形变,这使得我们能够更早地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扩大监测范围卫星遥感和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对大面积的区域进行监测,不再局限于局部的观测点。
InSAR技术在滑坡识别与监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InSAR技术在滑坡识别与监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意义 (4)二、InSAR技术原理及发展历程 (5)2.1 InSAR技术原理简介 (6)2.2 InSAR技术发展历程 (7)2.3 InSAR技术的主要特点 (8)三、InSAR技术在滑坡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10)3.1 基于InSAR的滑坡形变监测方法 (11)3.2 基于InSAR的滑坡前兆信息提取 (12)3.3 基于InSAR的滑坡风险评估 (14)四、InSAR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15)4.1 滑坡监测实例一 (17)4.2 滑坡监测实例二 (18)4.3 滑坡监测实例三 (20)五、InSAR技术在滑坡识别与监测中的挑战与展望 (21)5.1 存在的挑战 (23)5.2 发展趋势与展望 (24)六、结论 (25)6.1 研究成果总结 (26)6.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27)一、内容概括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滑坡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识别和监测滑坡,科学家们研究并开发了许多遥感技术,其中InSAR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滑坡监测方法,已经在滑坡识别与监测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InSAR技术在滑坡识别与监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其原理、方法、技术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等方面。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整理,本文旨在为滑坡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以期推动InSAR技术在滑坡识别与监测中的应用和发展。
1.1 研究背景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滑坡带来的损失,滑坡识别和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至关重要。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以其高精度、大范围、高时效性的优势,在地质调查、灾害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岩土灾害案例
岩土灾害案例研究
摘要
本报告将对各类岩土灾害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侵蚀、矿山水和采空区灾害等。
这些灾害都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些灾害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
一、滑坡灾害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灾害具有突然性、破坏性大的特点,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例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引发大量滑坡灾害,造成约8万人死亡或失踪。
二、崩塌灾害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和其他外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的现象。
崩塌灾害往往伴随着强烈的声响和震动,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例如,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大量房屋被埋,数百人死亡或失踪。
三、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雨、融雪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灾害具有强大的冲刷、搬运和堆积能力,常常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例如,2013年7月22日,辽宁岫岩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58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亿元。
滑坡治理工程实践案例分析
滑坡治理工程实践案例分析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范滑坡灾害,许多地方实施了滑坡治理工程。
本文将以几个滑坡治理工程实践案例为例,分析其实施过程、效果和经验教训。
案例一:A市滑坡治理工程在A市的一处山体上,因为长期的土地利用不合理,导致土壤的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降雨使得土壤失去了支撑力,从而引发了滑坡。
为了解决问题,A市政府决定实施滑坡治理工程。
首先,工程团队进行了地质勘察和监测工作,确定了滑坡的范围和规模。
然后,他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加固山体、修建护坡、设立排水系统等。
在施工过程中,他们注重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合作,确保施工不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过大影响。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滑坡治理工程顺利完成。
随后,工程团队对治理效果进行了监测评估。
结果显示,滑坡治理工程有效地减少了滑坡的风险,并提高了周边居民的安全感。
案例二:B市滑坡治理工程与案例一相似,B市也面临着滑坡灾害的威胁。
然而,由于当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滑坡治理工程的实施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应对挑战,B市政府与相关专家密切合作,制定了一套科学的治理方案。
方案中包括了地质勘察、工程设计、监测预警等环节。
工程团队还利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提高了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团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包括地质结构复杂、工程预算超支等。
他们不断调整策略,解决问题,并向政府上报情况,争取相关支持。
最终,滑坡治理工程在多次努力下取得了成功。
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测,滑坡治理工程被证明是稳定可靠的,降低了滑坡风险,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安全的生活环境。
在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滑坡治理工程的实施并非简单的任务。
它需要工程团队的专业知识、科学规划和合理分配资源。
同时,与当地居民的合作和支持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滑坡治理工程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经验教训:首先,治理前的地质勘察和监测是关键步骤,必须准确把握滑坡的规模和范围;其次,选择适宜的技术和材料,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最后,与当地居民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工程施工不会对周边居民造成过大影响。
监控量测在隧道洞口滑坡预报中的实例分析
摘 要 : 道 洞 口受 地 质 条 件 、 文 条件 及 施 工 开 挖 等 因素 的 影 响 , 工过 程 中 容 易 发 生 滑 坡 事 故 。监 控 量 测 技 隧 水 施 术 已 成 为保 证 隧 道 洞 口施 工 安 全 的 重 要 手 段 。 为 了监 控 珠 藏 洞 隧 道 洞 口边 坡 的 变 形 情 况 , 设 了 地 表 监 测 布 点 , 过 连 续 的 变形 观 测 和 分 析 , 握 了边 坡 变形 的 动 态发 展 过 程 , 滑 坡 进 行 了成 功预 测 , 证 了施 工 人 员 通 掌 对 保
第4 2卷 第 1 9期 20 1 1年 10月 文 章 编 号 :0 1 4 7 ( 0 1 1 0 7 0 1 0 — 1 9 2 1 9— 0 0— 3 J
人 民 长 江
Ya g z Ri e n te vr
Vo14 No 1 . 2. . 9 Oc ., t 201 1
此 , 隧道 洞 口边 坡 进行监 控 量测显 得 尤 为重 要 对 。
科 学合 理 的监控 量测 工作 , 以迅速 、 确获 取边 坡 的 可 准 动态变 化情 况 , 而 对潜 在滑 坡进行 有效 预测 。 从 本 文 以湖北 省保 康县 谷竹 高速 公路 珠藏 洞 隧道进
口边坡 为例 , 展示 监 控量测 在 滑坡 预报 中 的重 要作 用 。
文 辉 辉 , : 控 量 测 在 隧 道 洞 口滑 坡 预 报 中的 实 例 分 析 等 监
7 1
段设 置 地表 监测 点 , 时 监 测 隧道 施 工 过 程 中洞 口坡 实 体 的变 形情 况 。具体 方 案如下 :
和设备 的安全。可为类似工程边坡设计. 坡预测提供参考。 及滑 关 键 词 : 道 洞 口 ; 控 量 测 ; 工安 全 ;滑 坡 预 测 隧 监 施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14)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14)目录一、灾情慨况 (1)二、分布情况 (2)三、历史对比 (5)四、重大灾害案例 (7)五、成功避让情况 (12)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14年)一、灾情慨况2014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0907起,其中滑坡8128起、崩塌1872起、泥石流543起、地面塌陷302起、地裂缝51起和地面沉降11起,分别占地质灾害总数的74.5%、17.1%、5.0%、2.8%、0.5%和0.1%(图1),共造成349人死亡、51人失踪、21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4.1亿元。
与2013年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死亡失踪人数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有所减少,分别减少29.2%、40.2%和46.7%(表1)。
全国10907起地质灾害中,自然因素引发的有10328起,占总数的94.7%;人为因素引发的有579起,占总数的5.3%。
自然因素主要为降雨;人为因素主要为采矿和切坡等。
图1 2014年地质灾害类型构成表1 2014年与去年同期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对比表对比项目发生数量(起)死亡失踪(人)直接经济损失(亿元)2014年1090740054.12013年15403669101.5较2013年增减数量-4496-269-47.4较2013年增减比例(%)-29.2-40.2-46.7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条对地质灾害灾情分级的规定,特大型地质灾害有61起,造成56人死亡、21人失踪、4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7.7亿元;大型地质灾害有135起,造成85人死亡、8人失踪、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7亿元;中型地质灾害有790起,造成68人死亡、6人失踪、3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4.9亿元;小型地质灾害有9921起,造成140人死亡、16人失踪、11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
二、分布情况(一)区域分布2014年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图2),按发生数量多少排在前列的依次是湖南、重庆和四川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图3);按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多少排在前列的依次是云南、重庆和贵州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图4);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多少排在前列的依次是重庆、云南和四川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图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ookston, MN
SAA#5
SAA#4
Sept 28
11
1 day
Sept 27
1 meter
Sept 26
SAA边坡路堤监测案例
SAA路堤監測案例
自动化监测-SAA与固定式测斜仪IPI性能比较
SAA
IPI
IPI: 20m, 3m 间隔
SAA: 15m, 0.5m 间隔
SAA vs.IPI量測結果
SAA vs.IPI量测结果比较-A方向
SAA
IPI
• 可选定X、Y、Z三軸量测方向。
• 可定期自动扫描记录,也可选定位置的动态频谱分析数据動掃瞄記錄資料。
• 获得更连续精准的变形曲线。
• 安装简单,不需要倾斜管,减少安装与回填风险。
• 数字信号传输、传递距离更远并可抗噪声干扰。
• 比传统测斜议量程大的多,可达3米以上。
• 變位儀SAA採用最新之微機電原理(MEMS),用於量測物體實際之變形曲線,此原理及設備已廣泛成功用於3D電腦動畫及醫療手臂等領域,近年來亦已快速導入土木監測應用。
• 變位儀SAA可以單一電纜串連數百點之感應器,安裝深度可達100M。
不僅可獲得更密集正確之曲線,亦大幅減少多條電纜安裝不易之困擾
(1)威红铁路K36路堑边坡监测
测斜——边(滑)坡监测
贵州省六盘⽔水某滑坡监测(2012年6⽉月底布孔)
SAA 安装案例– 高铁边坡
SAA 安装案例– 堰坝边坡
SAA 安装案例– 码头侧向位移
SAA 自动量测实案 -码头拋石层位移监测-‐
SAA 自动测量实案—边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