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先《钱学森》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建先钱学森课堂实录

陈建先《钱学森》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

生:喜欢。

师:说到电影,我想请教一下,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大师是谁吗?

生:张艺谋!

师:张艺谋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电影导演,暂时还不是世界最著名的电影大师。当然,我们希望他努力争取。

生:卓别林!

师:对!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在电视里看到的,说卓别林是电影之父。

师:对!电影之父。(板书。)在电影这一行业里他是老大!算是祖师爷了,谁还知道哪些“之父”?

生:音乐之父贝多芬。

生:钢琴之父李斯特。

生:炸药之父诺贝尔。

师:在中国,也有一个人被誉为“导弹之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不知道。

师:他就是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的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板书:钱学森。)钱学森,194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留学美国。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但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1955年10月1日,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为我国的火箭、导弹的研究和发射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想不想读课文?

生:想。

师:好!放开声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一会儿,学生基本读完。)

生:还想读吗?

生:想。

师:真话假话?

生:真话。

师:好,想读的请举手。好了,时间到,再举手也不算了,就你们这些人读,你们举手最快,获得了读课文的权利,请你们起立齐读课文第一节。(对没有举手的学生)等他们第一节读完了,你们才有权利接着读。当然,如果谁读累了,随时可以坐下来歇一歇,谁想读了再站起来读,好吗?

生:好!

师:开始读吧。

(部分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紧接着全班同学陆续接着读,直至全文读完。)

师:听你们整齐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不过,现在我想学一学齐泯王,不听你们齐奏,想听你们一个一个地吹,见识一下你们各人的真功夫。谁敢出来?

(生无人举手。)

师:被吓住了?都想当南郭先生?

(生笑,众笑。)

师:(有一学生举手。)好!他站起来了,站起来就证明自己不是南郭先生,有勇气!

(该生读课文。)

师:读得不错,你百分之百不是南郭先生!不过有个字音要注意一下,“屈指一算”读“qū”,不读“qǔ”,你读,再读,全班读。“魂牵梦绕”的“绕”读第四声,不读第三声。这是个多音字。读!再读!

师:谁来接着读课文?

(一生读下一节。读到“赴美国留学”,师示意停下。)

师:停。这个“赴”字是个生字,怎么记住?

生:姓“赵”的“赵”字“×”换成“卜”就行了。

师:闭起眼睛写一下。“赴”是什么意思?

生:到的意思。

师:对!还可以怎么说?

生:去。

师:也对。但这里为什么不用“去”或“到”?(略停)“赴”是书面语,而“去”和“到”有时可以作口头语使用。所以“赴”字一般用在比较正规的书面语中。比如在电视新闻里经常听到“胡锦涛总书记携夫人赴某某国访问,而不说“去”或“到”某某国访问。好,接着说。

(一生读到“富裕”时,师示意停下。)

师:停。还得打断你一下。看老师写这个“富裕”的“裕”字。“裕”字怎么解?

生:“裕”就是富的意思。

师:怎么知道的?

生:“裕”字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个“谷”,一个是穿的,一个是吃的。

师:吃穿都有了,丰衣足食了,还不富裕吗?对吧?

生:对!

师:你真聪明。从字形上就看出字的意思了。其实这也是我们祖先的一种造字方法,有一些字的字形就代表了它的意思。比如“孬”读“nāo”,意思就是不好,差劲。“不正”合起来就是“歪”wāi,两个“木”就是“林”,三个“木”就是森林的“森”。

(边说边板书这几个字。)

师:下一段?请你来读。(指一生。)

生:(读)“……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师示意停。)

师:除了中秋节外,还有哪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生:春节。

生:重阳节。

生:元宵节。

生:“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

师:传统节日是指世代相传的、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的庆祝活动或祭祀仪式等。“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是国际性的节日,不是咱们中国所特有的传统节日。明白吗?

生:明白。

(生读到“兴奋”时,这段正好读完。)

师:注意,最后一个词“兴奋”读第一声“xīng”。读,再读。新中国刚刚诞生,又碰上中秋佳节,几个留学生,一群好朋友,对月抒怀,谈得格外兴奋。怎样读才叫兴奋呢?谁再来读读?

(生再读这一段。)

师:好,继续下一段,后面那位高个子女孩,你来读。

(生读到“袒露”时,师正音,释义。)

师:这里“露”读“lù”,跟我读“露,袒露”,再读,再读。这是个多音字,还读“lòu”,只是用在“露马脚”、“露馅”中读“lòu”音,其余都读“lù”。“袒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吐露。

生:流露。

生:表露。

生:表白。

师:(生读到“运载火箭”时,师正音。)“运载”的“载”读第三声“zǎi”,跟我读,“载,运载”,再读,再读。“载”也是个多音字。只是在“载歌载舞”中读“zài”。

师:刚才我们已经把课文读了两遍了吧?

生:嗯。

师:我告诉大家,学语文一定要靠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就读准了,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就读顺了,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也就明白了。当然,学语文又不能光是读,都让你们读去了,读完下课,各走各的,读了以后各人有什么感受,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大家彼此都不知道,那又何必要几十个人挤在这一间屋子里干什么呢?对吧?那你们说,不光要读,

还要干什么?

生:还要说读书后的感受。

师:对!还有?

生:谈谈不理解的地方。

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师:对!只要是自己的体会、感受、困惑、发现,就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实话实说。一句话,不管你有什么想法,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好了,现在我还想请大家读课文,不过这一遍要求提高了,读完后要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建议大家默读,这样便于思考,可以在你认为有想法的地方勾勾画画,作个批注。会作批注吗?

(生默读课文,作批注。)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说?你是第一个举手的,发言权应该先给你!

生:我觉得钱学森很伟大!

师:嗯!说得不错。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读)“钱学森194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国留学……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钱学森在美国有那么高的待遇,生活条件那么好,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他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人民多做点事。师:身在异国他乡,心系祖国人民。就这段话,谁还有话要说?

生:钱学森说“他是中国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我读了很受感动,我想起了一首歌《我的中国心》。

师:能给大家唱几句吗?来!掌声鼓励!

生:唱“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师:《我的中国心》最初是由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在80年代的时候演唱的。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出了全世界爱国华人的共同心声。会唱吗?来!一起唱!

(师生同唱《我的中国心》,气氛热烈。台下掌声雷动。)

师:唱起这首《我的中国心》,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感觉很激动!

生:感到很自豪!

生:很兴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