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官方祭孔对民间祭孔的影响

合集下载

祭孔大典-简介

祭孔大典-简介

祭孔大典 - 简介祭孔大典,是祭祀孔子的典礼,称为“释奠礼”。

释、奠都有陈设、呈献的意思,指的是在祭典中,陈设音乐、舞蹈,并且呈献牲、酒等祭品,对孔子表示崇敬之意。

最初祭孔每年只有秋季一次,后增为春秋二次。

后来,人们又在阴历八月二十七日(相传为孔子诞辰)举行大祭。

这一天的祭孔仪式隆重,连在私塾念书和在学堂里学习的学生也要放假一至三天,以示敬重。

参加祭孔的人员,最初只限于孔氏直系子孙。

祭孔被当作国家的大典后,“家祭”仍照常进行。

国祭多由皇帝专门指定的大臣、地方官或皇帝自己亲至阙里孔庙致祭。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祭孔大典 - 形成源流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

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至直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

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

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计达196次。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

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

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

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

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谒孔子。

民国政府明令全国祭孔,其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

1986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经曲阜市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在当年的“孔子故里游”开幕式上得以重现。

祭孔大典 - 祭典仪式祭孔大典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

祭孔子活动感想

祭孔子活动感想

祭孔子活动感想作为一名中国人,对于孔子这一历史的巨人,我一直都充满着敬仰和崇拜。

他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先哲,思想家,教育家,思想家,伦理修养的典范,他的思想和教义,对于中国社会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祭孔子活动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一次对先贤的敬仰和感恩之情的表达。

祭孔子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仪式,也是中国人民对孔子的一种尊崇与记忆。

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八日,也就是孔子的诞辰,我们会举行盛大的祭孔活动。

这天,我们会穿上整洁的衣服,手持香烛、鲜花和美食,来到孔子的庙宇,向孔子的塑像行礼,燃香敬拜,表达对孔子的尊崇和敬意。

对我来说,参与祭孔子活动,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对自己文化传统的一种认同和承担。

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重要支撑。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要时刻铭记并传承这些伟大的文化遗产,祭孔子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通过这种仪式,我得以深刻地体会到孔子对于道德品质的重视、对于教育的重视、对于思想精神的重视,这些都是我们当代人所需要学习和继承的珍贵财富。

在参与祭孔子活动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向孔子表示敬意,更是在学习孔子的思想和品格。

孔子所提倡的仁、义、礼、智等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他的每一个言行举止,都是孜孜不倦的追求道德真理和人格完善的典范。

通过祭孔子活动,我不仅仅意识到了我们需要对先贤的尊崇和传承,更是深刻理解了孔子的思想和教化。

他的思想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更是我们立足世界的文化基石,我们要时刻铭记并发扬光大。

参与祭孔子活动还让我意识到,孔子的思想是活的,是富有生机的。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孔子的思想也在不断演绎和传承。

他提倡的“仁者爱人,智者爱知,勇者爱义”,已经成为我们当代人的处事准则和处世哲学。

在现代社会,为人处世需要有情怀,需要有智慧,需要有勇气和坚持,这些都是孔子思想的精髓。

孔庙的历史文化

孔庙的历史文化

孔庙的历史文化
孔庙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开山祖师孔子的祭祀场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祭祀中心之一。

以下是孔庙的历史文化特点:
1. 孔庙的历史悠久: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古代庙宇之一。

2. 孔庙的建筑风格:孔庙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特点,包括宏伟的门楼、庭院式的布局、辟邪的牌坊、大殿和配殿等。

3. 孔庙的文化意义:孔庙以儒家文化为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儒家学派的思想和价值观,强调人伦道德、孝道、修身治国等重要思想。

4. 孔庙的教育功能:孔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场所,还是中国古代的一所教育机构。

在孔庙内设有学宫,供学生学习儒家经典,培养儒家学问。

5. 孔庙的祭祀仪式:孔庙每年举行多次盛大的祭祀仪式,包括春季祭孔大典、秋季祭孔大典等。

这些仪式以郊祀的形式,表达对孔子贡献的敬意。

6. 孔庙的影响力:孔庙对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它成为士人学问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之一。

总之,孔庙作为孔子的祭祀场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和价值观,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3年春季祭孔祭文

2023年春季祭孔祭文

2023年春季祭孔祭文摘要:一、引言二、祭孔活动的意义三、2023 年春季祭孔祭文概述四、祭文内容详解五、结语正文:一、引言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中,祭孔活动一直是尊崇孔子、传承儒家文化的重要形式。

自汉代以来,祭孔仪式逐渐成为国家大典,旨在弘扬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伟大精神。

时至今日,祭孔活动依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2023 年春季祭孔祭文,便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的。

二、祭孔活动的意义祭孔活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祭孔活动体现了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尊重,有助于弘扬儒家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和文明进步。

其次,祭孔活动强调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激励人们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最后,祭孔活动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能够强化民族认同,激发民族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三、2023 年春季祭孔祭文概述2023 年春季祭孔祭文,以尊崇孔子、弘扬儒家文化为主题,表达了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敬仰之情。

祭文回顾了孔子的一生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强调了儒家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祭文还展望了新时代背景下,儒家文化如何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四、祭文内容详解祭文开篇,通过对孔子生平的简要回顾,展示了孔子伟大的一生。

孔子为实现天下大同、民安物阜的理想,四处奔波,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众多贤才,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接下来,祭文阐述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儒家文化倡导仁、义、礼、智、信等五常,强调道德伦理,提倡家庭和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和文明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

同时,儒家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为现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祭文还展望了新时代背景下,儒家文化如何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释奠礼”——延续千年的祭孔仪式

“释奠礼”——延续千年的祭孔仪式

“释奠礼”——延续千年的祭孔仪式今天是孔⼦诞⾠2567年,北京孔庙、曲⾩孔庙等多地孔庙都举⾏了祭孔仪式。

祭奠孔⼦⾃古有之,经过2500多年传承发展,已成为中华⽂化的重要仪式、⽂化图腾和精神象征。

祭孔仪式⼜称“释奠礼”,是⾃古相传的祭祀孔⼦的典礼。

可是如今中国⼈都感觉很疑惑,很陌⽣。

所以,有必要给⼤家做⼀个介绍。

今天我们通过清华⼤学礼学研究中⼼彭林教授的讲述,与⼤家⼀同了解⼀下什么是“释奠礼”。

今⽇上午,北京孔庙举⾏“释奠礼”祭祀孔⼦(来⾃⽹络)“释奠礼”在北京孔庙,⼤家可以看到清代帝王题写的“⽣民未有”匾。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被尊称为“万世师表”的,是孔⼦。

在港澳台,每年的教师节即是孔⼦的诞⽣⽇。

孔⼦的道德⽂章,堪称千秋万代之师和表率。

“释奠”⼀词,始见于《礼记·⽂王世⼦》,当时的学校,对于先圣、先师⾏“释奠礼”。

“释奠”是什么意思?没有作出说明。

东汉著名经学家郑⽞解释说:“释奠者,设荐馔酌奠⽽已,⽆迎⼫以下之事。

”“释”就是放,在牌位⾯前放祭品;“奠”也是放,在甲⾻⽂⾥,“奠”字的本义就是把⼀个酒器放在地上。

“设荐馔酌奠”,“荐馔”,是⾷品;“酌”,是酒。

⼀般的祭祀,都需要有“⼫”。

这⾥的“⼫”不是死⼈,古代祭祀,⼀定得有⼀个⼈代表死者坐在那⾥,这个⼈就是“⼫”。

释奠礼没有“⼫”,只需要把祭品放在那⾥。

唐⼈孔颖达解释说:“释奠”是“直奠置于物,⽆⾷饮酬酢之事”,即只要将祭品直接放在神主之前表⽰祭奠之意,致祭者之间不需要酬酢。

总之,这是⼀种⽐较简略的仪式。

孔⼦去世第⼆年,鲁哀公决定祭奠他⼀下,并且将孔⼦⽣前的三间房⼦,改为祭祀场所,把他⽤过的⾐、冠、琴、车、书等,都收藏在⾥⾯,供⼈们凭吊、瞻仰。

西周以来的祭祀主要是“四时祭”,就是在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换季时,祭祀祖先。

每年的四时,⼈们都会⾃发地到孔⼦墓前祭祀,甚⾄有儒⽣在那⾥演习乡饮酒礼、⼤射礼等。

孔⼦在世时,在看过乡饮酒礼后,⾮常感慨这种仪式潜移默化的教育作⽤,说:“吾观于乡,⽽知王道之易易也。

宋代民间的孔子崇拜

宋代民间的孔子崇拜

孔子崇拜:从民间行为上升为官方祭礼孔子崇拜最初起于孔子弟子与鲁人对孔子本人的崇敬。

直到汉时,民间自发的祭孔行为被朝廷确认为释奠礼,出于尊师的情感正式成为官方祭礼。

最初,祭孔并不在孔庙,而是由孔子弟子与崇敬孔子的鲁人发起,地点在孔子冢。

第一个记载孔子丧葬与祭祀情况的应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记载:“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

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孔子墓地被称为冢,等级比墓要高。

“冢,肿也,象山顶之高肿起也。

《说文》:冢,高坟也……方言云凡葬而无坟,谓之墓。

”又,古人有南向称君、北向称臣的尊卑观,孔子葬于城北,坐北朝南,为尊。

人们用“孔里”来命名孔子冢附近的百余户人家,这些崇敬孔子的鲁国人世代定时在孔子冢进行祭祀。

虽然祭孔行为出于私人,但是在孔子家乡,人们在孔宋代民间的孔子崇拜□刘宁瑶子冢前的各类礼乐活动,已经有一定规模与等级。

儒生们在孔子冢前谈论礼乐、进行乡饮礼的宴乐活动。

而大射礼作为祭祀射,由天子与诸侯参加。

郑玄注《周礼》曰:“大射者,为祭祀射。

王将有郊庙之事,以射择诸侯……”大射礼是天子、诸侯祭祀前选择参加祭祀人而举行的礼仪。

鲁国将这种国礼的地点放在孔子冢前进行,虽然并非祭孔行为,但也反映出了孔子在其家乡的重要地位。

孔庙的出现,有助于孔子崇拜现象传播到鲁国之外的地区。

孔子冢和孔庙均可祭祀,但孔庙可以复制。

孔庙出现并用于祭祀,根据司马迁“后世因庙”的记载,应后于孔子冢祭祀。

三国《皇览》记载:“孔子冢去城一里。

冢茔百亩,冢前以瓴甓为祠……本无祠堂。

”说明孔子冢前最初是有祠坛而无祠堂(即家庙)的。

最初建立时间,根据南宋孔子第四十七代孙孔传所说,是在鲁哀公十七年:“鲁哀公十七年,立庙于旧宅,守陵庙百户。

”黄进兴认为“守陵庙百户”应从《史记·孔子世家》中附会而来,时人出于对孔子的尊敬与崇拜,自发在孔子冢边立家,并非是官方的守陵庙。

德阳文庙祭孔的文化价值探析

德阳文庙祭孔的文化价值探析

德阳文庙祭孔的文化价值探析摘要:文庙祭孔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行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典型的文化符号之一。

文章结合德阳文庙祭孔活动,祭孔礼仪,分析德阳文庙祭孔中的独特性,剖析文庙祭孔中展现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

从古代祭孔民间祭孔以及当下祭孔不同的阶段出发,探究德阳文庙祭孔背后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德阳;文庙祭孔;文化价值引言:文庙也称孔庙,是中国传统儒学的重要载体,主要用于祭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而设立的纪念性建筑。

由于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具有重要作用,历朝历代对于孔子都推崇备至,并将修筑孔庙作为国家大事来办[1]。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伴随着孔子所创办的儒家学说地位不断提升,文庙的建筑数量也持续增加,建筑等级不断提升。

除实体建筑外,文庙祭孔的功能和价值也进一步拓展,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和符号,具有珍贵的文化遗产价值。

一、德阳文庙祭孔基本情况介绍(一)德阳文庙祭孔德阳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阳文庙具有庙管会三合一的地位,不仅是文庙,也是四川省孔庙博物馆,四川省孔子研究学会所在地,德阳文庙有着较高的资源品位且颇具地方特色[2]。

德阳文庙组织的祭孔活动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有着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价值。

德阳文庙始建于南宋宁宗开启二年,现存的德阳文庙建筑,主要是清道光年间的格局,德阳文庙是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孔庙建筑群有20多处古建筑,占地超过2万平方米。

梁思成在考察德阳文庙后,也指出德阳文庙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规模大,保存完整,而且特点非常鲜明,德阳文庙既具备四川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因其保留完好的文庙祭孔礼仪和民俗,而具有较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3]。

(二)德阳文庙祭孔的发展历程从祭孔礼仪的发展起源来看,可考证的祭祀孔子的典礼源于明万历朝李之藻《释奠诂》其中,记载了释奠古礼,既施向山川、宗庙,事天地、尊先祖,也施于“学宫”,以“隆君师”。

后来,伴随着历朝历代统治者对于儒学的提倡,释奠礼逐渐成为主要祭祀孔子的礼仪,并将其升级为国家级的常设之礼[4]。

关於民间寺庙祭孔的状况

关於民间寺庙祭孔的状况

61關於民間寺廟祭孔的狀況―以閩台地區為主二階堂 善 弘*一,民間祭孔意識 日本、朝鮮、越南等亞洲國家,歷史上不斷地受了儒教思想影響。

《論語》《孟子》就是東亞洲全部地域的古典,而孔子就是最有名的聖人。

所以多半亞洲人,尤其是日本人、韓國人以為在中國每天許多人去文廟拜孔子。

不過,訪問中國寺廟時容易發現,在中國人們熱心地崇拜的就是觀音菩薩、彌勒菩薩、關公、泰山娘娘等佛教道教的菩薩與神明,而不是孔子。

各地寺廟很多人參拜佛菩薩,但是幾乎都沒有人去文廟。

 關於這個情況,黃進興先生根據嚴復、馮友蘭的紀錄如此說明1):馮友蘭(1895-1990)在他的回憶錄《三松堂自序》,刊載了這麼一段孔廟的趣談:「有個笑話說:關帝廟、財神廟的香火很旺盛,有很多人去向燒香。

孔子的廟前很冷落,很少人去燒香。

孔子有點牢騷。

有個聰明人問孔子:你有關公的大刀嗎。

孔子說:沒有。

又問:你有財神爺的錢嗎。

孔子說:也沒有。

那個人就說:你既然沒有關公的大刀,又沒有財神的錢,那當然沒有人理你,你何必發牢騷呢。

」馮氏在登錄了這個笑話之後,復加了如是的按語:「這雖然是個笑話,但說的也是社會上的實際情況」之前,清末的嚴復(1854-1921)即見證庶民百姓「無有祈禱孔子者。

」為何「孔廟門前車馬稀」呢。

嚴復、馮友蘭所看的情況,好像現在也基本上沒有變化。

這個情況,當然跟其他的宗教意識有差異。

黃先生如此分析2): * 關西大學文學部教授 關西大學ICIS副主任1) 黃進興〈解開孔廟祭典的符號―兼論其宗教性〉(田浩 Hoyt Tillman 編《文化與歷史的追索:余英時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536頁。

2) 前掲黃進興〈解開孔廟祭典的符號―兼論其宗教性〉553-554頁。

62東アジア文化交渉研究 別冊 8基督教堂以聖徒升天之日作為慶典,以符合信徒的需要。

相對的,作為官方宗教,孔廟祭典卻是方便全國一體奉行的春秋釋奠,與孔聖誕辰或個別聖賢殊無關聯。

关于孔庙祭祀的语文题目

关于孔庙祭祀的语文题目

关于孔庙祭祀的语文题目1.孔庙祭祀的意义是什么?2.孔庙祭祀的历史渊源是什么?3.孔庙祭祀的礼仪有哪些?4.孔庙祭祀的程序是什么?5.孔庙祭祀的祭品有哪些?6.孔庙祭祀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7.你如何看待孔庙祭祀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以下是关于孔庙祭祀的一些题目的答案:1.孔庙祭祀的意义:孔庙祭祀不仅是古代中国对孔子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崇敬和纪念,更是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孔庙祭祀,人们可以表达对先贤的敬仰之情,也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

2.孔庙祭祀的历史渊源:孔庙祭祀始于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岁时奉祀。

自汉高祖刘邦始,历代帝王对孔子进行祭祀,并形成了定制。

孔庙祭祀的历史悠久,一直延续至今。

3.孔庙祭祀的礼仪:孔庙祭祀的礼仪包括祭孔仪式、读经仪式、祈年仪式等。

在祭孔仪式中,人们会向孔子像行三鞠躬礼,诵读祭文,并敬献花篮、果品等祭品。

读经仪式则是诵读《论语》等儒家经典,祈年仪式则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孔庙祭祀的程序:孔庙祭祀的程序包括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有特定的仪式和祭品,以表达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5.孔庙祭祀的祭品:孔庙祭祀的祭品包括各种食品、酒水、果品等。

根据不同的祭祀仪式,祭品的种类和数量也有所不同。

6.孔庙祭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孔庙祭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弘扬了儒家文化,传承了中华文明,还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道德准则和文化认同。

同时,孔庙祭祀也促进了旅游和经济发展。

7.如何看待孔庙祭祀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孔庙祭祀不仅是对孔子和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孔庙祭祀,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孔庙祭祀也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一种道德准则和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孔庙祭祀这一传统文化现象,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祭孔大典观后感

祭孔大典观后感

祭孔大典观后感引言祭孔大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仪式活动,旨在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并将他视为国家的灵魂。

作为一位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游客,我有幸参加了祭孔大典,并在此分享我的观后感。

祭孔大典的历史与意义祭孔大典始于北宋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它每年九月二十八日举行,地点一般是孔庙。

这个仪式是对孔子的敬仰和纪念,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祭孔大典的举办旨在将孔子视为国家的灵魂和道德楷模,鼓励人们学习孔子的思想,追求内心的正直和高尚品质。

参观祭孔大典的经历与感受我所参观的祭孔大典是在孔庙举行的。

孔庙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孔庙,也是研究孔子文化最重要的场所之一。

一进入孔庙,我就被浓厚的历史气息所包围。

古老的建筑、青砖黛瓦的屋顶,都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在庙内,我能够感受到人们对孔子的崇敬之情,整个庙宇彰显着庄严和肃穆。

祭孔大典的仪式开始前,人们一边静静等待,一边焚香祭奠。

香烟袅袅升起,弥漫在空气中,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种神圣的氛围。

等到仪式开始时,几位身着古装的礼官开始奏乐,犹如穿越时空,使人拥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个仪式充满了庄严和仪态,参与者们手持礼器,排列整齐,按照古代的礼仪程序进行。

他们面向孔子的像,以一种肃穆庄重的姿态进行祭拜,表示对孔子思想的敬仰和致敬。

观看仪式的过程中,我不禁感叹中国人民对自己文化传统的重视。

这种传承源远流长的仪式令人印象深刻,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宗教仪式,更是对中国古代智慧的致敬和传承。

祭孔大典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参与祭孔大典的经历让我深刻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尽管现代社会在快速发展,但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传统根源。

孔子的思想强调教育的重要性、道德的追求和社会的和谐。

这些价值观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认为我们可以从祭孔大典中汲取到很多启示。

2023年春季祭孔祭文

2023年春季祭孔祭文

2023年春季祭孔祭文(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祭孔活动的意义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弘扬儒家思想3.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三、2023 年春季祭孔活动的亮点1.祭文创作2.祭孔仪式的创新3.孔庙的历史与现状四、祭孔活动对现代社会的启示1.倡导道德伦理2.倡导尊师重道3.倡导文化传承五、结论正文一、引言2023 年春季祭孔活动在我国山东曲阜孔庙隆重举行,这是一场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敬仰与传承的盛会。

作为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将为您详细介绍本次祭孔活动的情况以及它带给我们的启示。

二、祭孔活动的意义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祭孔活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它让我们铭记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祭孔活动不仅是对孔子个人的敬仰,更是对儒家文化的尊崇。

2.弘扬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道德伦理、尊师重道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

通过祭孔活动,我们得以弘扬这些优秀的儒家思想,推动社会进步。

3.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祭孔活动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我们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三、2023 年春季祭孔活动的亮点1.祭文创作本次祭孔活动的祭文,是由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和文化名人共同创作的。

他们在祭文中表达了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敬仰之情,同时传达了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

2.祭孔仪式的创新本次祭孔活动在保留传统仪式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

例如,祭孔仪式中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使活动更具时代感,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

3.孔庙的历史与现状孔庙是我国历代尊崇孔子、弘扬儒家思想的重要场所。

从孔庙的历史沿革和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可以感受到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四、祭孔活动对现代社会的启示1.倡导道德伦理祭孔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伦理观念,这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诚信、仁爱、孝顺等美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祭孔活动感想作文

祭孔活动感想作文

祭孔活动感想作文很久以前,我对祭孔这一传统活动并不是很了解,只觉得它是一种封建迷信的表现,与现代社会不相符合。

然而,在我参加祭孔活动后,我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次祭孔活动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以及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

同时,也让我重新认识了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并且对我本人的思想和行为也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

祭孔活动通常在每年的孔子诞辰日(农历九月二十八日)举行,是为了纪念孔子这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哲学家。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参加了一个专门的讲座,了解了孔子及其思想的背景和意义。

这让我对祭孔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期待和兴奋。

接下来,我想具体谈谈我对祭孔活动的感想和体会。

首先,祭孔活动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纪念和传承。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强调了道德伦理和敬畏神明,教育人们要以仁爱、礼仪、忠诚为行为准则,对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祭孔活动正是对孔子思想的一种纪念和传承,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孔子思想对我们的影响,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祭孔活动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尊重和珍惜。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着丰富的智慧和精神财富,而孔子则是这一文化的重要代表。

通过祭孔活动,我们可以向孔子表示敬意,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念。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尊重和珍惜历史文化,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得以传承下去,并且在当代社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展示。

再次,祭孔活动是对我们自身品格的一种深刻反省和提升。

孔子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仁爱、礼仪和忠诚的品德,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重要代表。

通过祭孔活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和精神,也可以更好地反省和提升自身的品格修养。

我对祭孔活动的看法(精简版)

我对祭孔活动的看法(精简版)

我对祭孔活动的看法我对祭孔活动的看法祭孔活动最早始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卒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开始对孔子的祭祀。

祭孔大典所蕴含的祭祀文化源远流长,它是在远古祭祀天地和庆祝战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礼、乐、舞于一体,是唯一保留下来的汉民族舞蹈,201X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儒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海内外孔庙曾发展到3000多处,目前尚存1300多处,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各国长期保持着祭孔的习俗。

祭孔是一种有着海内外强烈认同感的仪式。

祭孔,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祭祀孔子是高擎中华文化传承的薪火。

祭孔大典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是一个个进退谦让的礼仪规范,体现了礼乐教化功能,是中国礼乐文化的代表作。

祭祀孔子是聆听圣哲先贤训导的殿堂。

近几年,祭孔大典上都有经典诵读的活动,一排排的孩子站在丹墀上、杏坛前、古树下、神道旁,高声诵读《论语》,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其实不用组织这些仪式性的活动,在这些圣哲先贤的像前默默肃立片刻,就会有一声声亲切而威严的教导从历史的深处传来,穿透我们的心扉。

祭祀孔子是翻阅中华民族形成的史册。

在各地的孔庙,我们都能辨认出,金代的廊柱、元朝的碑文、清帝的诗章,是孔子把中华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以至于一些强悍凶顽的少数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符号,淹没在历史的滚滚烟尘中。

祭祀孔子是重塑民族精神气节的血脉。

自孔子之后,儒家不再是懦弱的代名词,而是积极入世、自强不息的一族。

孔子从《易经》中汲取阳刚的一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得载物”。

孟子继往开来,养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曾子一日三省吾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张载怀抱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更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为后世效法。

怎不让人心生崇拜,感慨系之!祭祀孔子是展示中国和平崛起的姿态。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100 分,本次考试80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近几十年来在亚,非、欧等洲一些地区发现的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我国湖北建始县、湖北巴东县、广西南宁市都曾发现可能属于南方古猿的牙齿化石。

”以上发现表明A.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石器 B.我国广袤大地孕育着最早的人类C.古人类起源的研究缺乏依据 D.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2.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5 个灰烬层及大量动物烧骨”,据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A.北京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B.北京人使用和保存火C.北京人已具备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 D.北京人审美意识增强3.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 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

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

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4.由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现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一般都处在沿海地区。

而半坡和河姆渡遗址则都处在大河流域,这主要是因为A.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业 B.战略地位重要C.土质肥沃,适宜农耕生产 D.便于生活用水5.1973 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

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

这处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居民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6.三星堆考古使古代青铜器成为今年的网红。

对如图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四川三星堆出土铜目面具河南二里头遗址出土铜鼎陕西岐山遗址出土西周毛公鼎湖北随县出土战国铜冰鉴第6 题A.体现中华文化领先世界 B.说明青铜铸造水平最高C.印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反映王公贵族世袭特权7.每年清明节,全国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和炎帝陵进行祭奠敬拜,表达对炎、黄两帝的景仰之情。

全球祭孔日: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典礼

全球祭孔日: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典礼

全球祭孔日: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典礼
全球祭孔日是每年的9月28日,旨在祭祀中国传统的先行者孔子的典礼。

孔子的思想和教学方法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基础。

孔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着无与伦比的智慧和洞察力,具有深刻地影响著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文化。

他把“礼仪”放在首位,认为心态清醒,仁义道德才能礼貌待人,这也是影响了中国传统道德操守的重要原因。

祭孔日以立壁羊,全家唱颂诵经,礼遇孔圣,表演节目和酬礼等形式庆贺。

每一个家庭完全以宗教的形式向孔子致敬,他们祭拜的内容也丰富多彩。

此外,开展应答活动也是礼祭孔子的方式,庆祝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孔子思想,通过活动,向古代孔孝仁投以敬意,深受爱佩。

孔子被称为亚洲的智慧,是世界哲学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和教学方法,有重要的影响今天的中国和世界的大学生。

祭孔日可以让人们留心孔子的想法,推动全体民众把孔子的精神融入现实生活,做好有礼貌的表现形式,凝聚大家的力量,推动社会的文明发展,实现安和共处的理想。

祭孔日是中华文明精神的传承者,也是中华民族为崇尚文明精神而行走的路径,也象征着中国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和文明智慧的融合。

全球祭孔日也为世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气质搭建了一座桥梁。

明朝的祭祀与宗教仪式

明朝的祭祀与宗教仪式

明朝的祭祀与宗教仪式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祭祀与宗教仪式在当时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祭祀活动丰富多彩,宗教仪式则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信仰与文化。

本文将从祭祀和宗教仪式两方面来探讨明朝时期的祭祀与宗教仪式。

一、祭祀活动祭祀活动在明朝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官方举行的祭祀,民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

1. 官方祭祀在明朝,官方祭祀活动是由朝廷组织并承担的。

其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祭天和祭祖。

(1)祭天祭天是明朝皇帝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显示皇权的象征。

每年的夏至和冬至,皇帝会亲自主持祭天仪式,向上天祈求丰年和国泰民安。

(2)祭祖祭祖是明朝皇室家族的重要活动,也是表现家族尊重和延续的方式之一。

每年的寅月和酉月,皇帝会率领全家人举行祭祖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2. 民间祭祀在明朝时期,民间祭祀活动也非常丰富多样。

民间祭祀活动主要包括祭神和祭祀先人。

(1)祭神明朝时期,人们广泛崇拜各种神明,如城隍、土地神等。

每到重要的节日或特殊的日子,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神明保佑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和福祉。

(2)祭祀先人明朝时期,祭祀先人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

在固定的日子,人们会整理祖先墓地,烧纸、献食物等,以示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二、宗教仪式明朝时期存在着多种宗教信仰,每种宗教都有其独特的仪式。

1. 佛教仪式明朝时期,佛教是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在佛教寺院,僧侣会进行诵经、念佛、供花供灯等仪式。

此外,每年的佛诞节、诞和悟道日等重要时刻,佛教徒也会进行特殊的仪式,如放生等。

2. 道教仪式道教在明朝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崇拜。

道士们会在道观中举行各种仪式,如炼丹、传经、修行等。

此外,道教还有一些特殊的庆典仪式,如太平道会的祈福仪式等。

3. 儒教仪式作为中国传统的核心思想之一,儒教也在明朝得到广泛的宣传和传承。

儒学思想强调仁义道德,因此儒教仪式主要集中在儒家文化的传播和教育方面,如举行学宴、祭孔等仪式。

祭孔意义

祭孔意义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祭孔的意义由于做出了兴办私学、传承古学、开创儒学三大历史性贡献,孔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历史文化巨人。

特别是其开创的儒家学说,不仅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思想支柱,而且对广大平民百姓的思想与生活也产生了极深影响。

因此,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直至成为至高无上的圣人,受到盛大而又隆重的祭祀。

孔子离去了两千多年,他创立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的文化主流,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孔子,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

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

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倡导"天人合一",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

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

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

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祭孔仪式我校近年来所开展的“国学经典”教育系列活动之一。

庆典会场布置在我校教学楼前,全体师生按时以方阵在指定地点就位肃立,正前方草坪上孔子像周围点缀着各色鲜花,整个会场简约、庄重,为大兴“国学之风”。

2023祭孔大典观后感

2023祭孔大典观后感

2023祭孔大典观后感2023祭孔大典是我参观过的最隆重、庄严的仪式。

我在大典上亲身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和人们对先贤的敬仰之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孔子的伟大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

当我来到祭孔大典举行的地方时,立刻被场面的热闹所吸引。

人们络绎不绝地涌入场地,有的手捧鲜花,有的背着书包,显然是学生们前来拜谒。

一排排红庙门、彩旗高扬,宣告着这座圣地的庄严与神圣。

大典开始前,我看到庙门前张贴的丹书石,书写着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它提醒着每一个进入庙门的人,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断学习,以求进取。

这样的庙门场面不禁给我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大典开始时,鞭炮大作,祈祷声响彻云霄。

我看到一位身穿古装的先生共党中央兴会的仪式,令我为之动容。

接着,几位衣着整齐的学生代表走上舞台,手捧齐整的礼品、鲜花向孔子祭拜。

他们行走缓慢庄重,神情恭敬,每一次下跪都似乎表达着心诚意笃,以示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孔子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大典进行到中段,一位扮演孔子的高瞻远瞩之人上台演讲。

他用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回味起孔子的教诲,并告诫大家要以孔子为榜样,不断追求道德的高度,追求人格的完善。

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孔子的思想传递给了现代人,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孔子的伟大思想。

大典的高潮是祭文诵读。

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口中流走的祭文,诠释了孔子伟大思想的智慧与力量。

我在诵读中深刻感受到孔子的仁爱、正义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这是一种深远的思想,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整个仪式使我深深感受到孔子思想的伟大和永恒。

他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人,也渗透到了现代社会。

他对人的尊严、对道德观念的追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的智慧和思想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和追求的。

通过观看祭孔大典,我更加尊敬孔子这位伟大的先贤。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言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世世代代为后人指引道路。

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是一种追溯到几千年历史的自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官方祭孔对民间祭孔的影响
孔子作为“四大圣哲”之一,在我国被世代祭祀。

祭孔成为国家重要的祀典,分为官方祭孔和民间祭孔以及家族祭孔等形式,其发展表现为孔子及其先祖和后人的封号不断提高,孔子后世子孙历代世袭封赐,祭孔礼仪不断升格,并不断向地方和海外扩展。

同时官方祭孔对民间祭孔乃至民间信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标签:祭孔;官方祭孔;民间祭孔
祭孔以鲁哀公在孔子离世时祭祀孔子、孔氏家族祭孔和孔子的学生祭孔为源头。

其发展以官方祭孔为主流,以民间祭孔包括家族祭孔为辅,从中央不断向地方推广,祭祀规模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海外传播。

一、官方祭孔
官方祭孔始于公元前478年,鲁哀公下令祭孔,而皇帝祭孔则始于汉高祖刘邦。

官方祭孔是由中央政府祭孔逐步发展到中央和地方各州县举行祭孔的,祭孔的规模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给孔子加封的封号越来越高;二是对孔子的后人不断提高加封赏赐规格;三是不断提高礼仪规格;四是祭孔活动不断向地方和海外的推广。

(一)追封孔子。

孔子的封号最早始于鲁哀公称其为“尼父”,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追谥加封,从公到候再到圣到王等,不断升高。

“汉平帝元始元年追谥褒成宣尼父。

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封褒尊侯。

后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改谥为文圣尼父。

唐高祖武德七年诏为先师……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加谥玄圣文宣王……元武宗大德十一年加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世宗嘉靖九年改称至圣先师孔子。

清世祖顺治二年加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民国改称大成至圣先师孔子。

”①解放后,我国大陆地区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二)加封孔子后世孙。

据《孔子世家谱》记载,封赐孔子的后人,始于汉高祖,封孔子的第九代后人孔腾为奉嗣君,专管祭祀孔子的事务,汉文帝封孔子第十代后人孔忠为褒成侯,汉元帝永光元年赐爵孔子十三代后人孔霸关内侯,食邑八百户,黄金二百斤,此为世袭爵位奉祀的开端。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宗愿为世袭衍圣公,从此衍圣公世袭开始,直至1935年孔子第七十七代后人孔德成被南京国民政府改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

(三)祭孔礼仪规格不断提升。

文庙的祭祀规格,从汉高祖开始,汉代皇帝祭孔用太牢,地方祭祀用犬。

南朝齐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在廷议学校释奠礼仪时,决定“设轩县之乐,六佾之舞,牲牢器用悉依上公”。

②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升孔子庙为大祀,笾豆十二,舞八佾。

历代孔子庙祭祀有四进祭祀、春秋祭祀和每月祭祀等三种情况。

此外,不定期举行的有国子监文庙的祭告和献功,曲阜孔子庙的皇帝亲祭幸鲁、遣官致祭和遣官祭告,由于曲阜孔子庙具有孔氏家庙的性质,还有时享、祫祭、荐新、祭告等名目。

(四)祭孔向地方和海外扩展。

祭孔规格的提高还表现在从中央机构不断向地方和海外扩大,这是随着儒家思想和儒文化教育不断受到重视,不断向地方推广和向外传播而伴生的。

祭孔自曲阜开始,唐贞观四年开始推广到全国各郡县设孔庙祭孔,明代和清代继续发展,并因庙学一体,随着学校教育的推广不断向地方推广开去。

孔子思想的对外传播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公元前后开始,传播的范围主要是东亚,包括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

第二次是从十六世纪开始,
传播的主要范围是东南亚和欧美,包括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孔子庙和祭孔仪式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民间祭孔
民间祭孔的主要特征是非官方组织,而是出于民众的自发自觉的祭祀行为,祭祀的目的通常不具有政治性,更多体现为功利性和文化、情感色彩。

孔氏家族的祭孔无疑是一种特殊的民间祭孔行为。

孔子死后,被其后人祀于家庙。

在孔伋死后,孔子按礼制不能在孔氏家庙中祭祀,于是改为在孔子庙中祭祀,也即由孔子原故居所改建的最早的孔庙,后来孔庙经过多次新建、修建扩充。

除了曲阜孔庙兼为孔子家庙,还包括孔子后世分散在各地的子孙在其聚居地得到官方允许或家族自行修建的家庙。

在孔氏家庙举行家庭祭孔活动是家族祭孔的主要形式,到当地文庙祭祀,是孔子后人的另一种祭祀形式,此外,还包括在家族或家庭中举行的一般性的祭祖活动。

中国历来主张家祭先祖,国祭英烈,学祭孔子。

祭孔在民间孔氏家族后人之外的其他民众中以文人为重要主体,以文化为主要动因。

三、官方祭孔对民间祭孔的影响
早期祭孔属于民间祭孔,按《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自孔子离世至孔霸被封为关内侯并要求以其所得封赐食邑奉祀孔子,民间祭孔持续四百多年后开始官方祭孔。

官方祭孔随其规模提高,对民间祭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扩大了民间祭孔的地域和人员范围,也改变了单纯的出于怀念和景仰的祭祀目的,赋予民间祭孔更丰富的意义。

(一)官方祭孔扩大了民间祭孔的范围
官方通过在各地修建孔庙,并颁布法令在各地学校祭孔孔子,把祭孔向地方迅速推广,扩大了民间祭孔的地域范围。

公元59年,汉永平二年,令郡县学校祭祀周公,以孔子为配祀。

公元489年北魏、公元505年梁分别立孔子庙于京师,公元550年北齐令郡国学校均建孔颜庙。

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诏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公元630年,诏州、县皆立孔子庙,从此孔子庙推向全国各地,到清朝末年,孔子庙已经普及到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等全国各地。

因孔庙的推广和官方的祭祀,使全国各地的普通民众去了解一个被官方隆重祭祀的圣人,从而产生崇拜心理,孔子成为民间信仰的对象。

通过官方不断增加祭孔的配祀人物,不断扩大民间祭孔的对象范围。

官方祭孔过程中,采用了配祀制,并不增加配祀的人物数量,因此扩大了民间祭孔的对象范围。

在各地的文庙还建立了当地的名宦祠、乡贤祠等,受到附祀的人物包括当地的名宦、乡贤、忠义死节之士、节妇孝妇和文昌帝君等等,以至于凡是为官宦、儒者、有忠孝节义之人均被列入国家及地方官方祀典之中。

不但涵盖了民间信仰的绝大多数真人神,并且为民间祭孔提供了大量的祭祀对象。

(二)官方祭孔影响民间祭孔的主要方式
首先,神化孔子及其弟子或者后世在文庙受到奉祀的先儒先贤,使其具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或者受命于天的神圣身份,从而符合民间崇拜对象的内在要求。

“周灵王二十一年也,孔子生而首上圩项,因名曰丘。

”“传云孔子未生时有麒麟吐玉书于阙里,其文曰:‘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

”这段地方志记载,既要表明孔子出生前的种种圣人预兆,或说有祥瑞出现,或说有神仙出现,预示着孔子生而不凡的先天身份发,又要表明孔子在相貌行为上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从而神话孔子,使之符合民间崇拜的形象要求。

其次,通过充分对儒理的天理化、绝对化、尺度化、普及化和世俗化改造,创造了民间祭孔的理性前提和价值认同。

历代官方祭孔尊孔是重视儒家思想与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其内在目的在于以儒家思想维护其统治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

儒家思想中对“天”、“理”极为重视,把儒家思想中的核心理论看做是源于天理人性的,因此遵守和奉行则成为必然要求。

当儒家思想被提升到天理高度的时候,遵奉天理和天理的传播者便成为自然而然的民众行为。

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成为唯一官方认同的思想,强化推行和传播。

汉朝提出郡县学校祭祀周公配祀孔子,及至后来学校与孔庙同步向地方推行,把孔子升为主祀,以其弟子为配祀,学校附于孔庙之中,祭孔、尊孔成为学习文化的前提和不可分割的部分,甚至是目的。

隋朝开始设立科举制度,在唐代逐步发展,使得寒门弟子可以通过苦读儒家经典参加科举考试,跻身于官宦之列,改变出身地位,由此对儒学和孔子的守崇拜成为读书人及读书人家的共识,不仅具有理论上的认同,更具有非常实际的功利意义。

加之历朝对于忠、孝、节、义之士之妇的彰表,儒家所要求的道德成为衡量人善恶的标准,对儒家文化的掌握程度也成为衡量人高低贵贱的标准之一。

儒家思想的尺度化和普及化,促进了孔子及其他先儒先贤的神圣化,也推动了民间尊孔祭孔的发展。

再次,官方祭孔不断提高祭祀的规格,不断把祭孔活动向地方推广,并且不断提高对孔子的追封,对孔子后人的封赐,不断扩大配祀、附祀的人员范围,其本身对于民间祭孔起着正面的引导作用。

儒家思想在中国作为具有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存在两千多年,历代封建王朝,都尊孔祭孔,即便是战乱、分裂或外族统治中原也不曾间断过,而且规格不断升高,一度成为与祭天地同等重要的国家祀典,其规格达到大祀。

孔子的嫡长孙世袭衍圣公,可以跨越诸多朝代,并不因朝代的更迭而改变。

帝王的态度引导着民众的态度,改变着民众的行为,官方祭孔引导着民间祭孔。

此外,文庙当中附祀的名宦乡贤,通常是当地具有一定政绩功劳的人,曾经造福当地,使当地百姓从某些方面受到恩惠,被朝廷准为文庙附祀,百姓从各自的实用和功利立场出发祭祀,以满足各自不同的需要。

如建宁唐代名宦建州刺史李频,不仅有惠于民,而且成神后也多有神通,受到历追封,由官方祭祀,也受到民间的祭祀。

官方祭孔引导影响着民间祭孔,祭孔本身又对民间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至今日,随着传统文化热,祭孔发展迅速,不但民间祭孔在各地活跃起来,曲阜的祭孔活动近年出于发展文化旅游等的需要,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官方性质,同时近年经常举办海峡两岸联合祭孔和国际联合祭孔的活动。

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如何对待祭孔活动,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