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小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整体思维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按照教材中知识点排列顺序进行分章教学,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教材中各知识点的联系,阻碍了小学生思维整体性发展,对教学效率造成了严重影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结构化教学模式被逐渐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皮亚杰认为结构指一个系统、一个整体、一个集合,这要求教师充分归纳总结教材中各个知识点,并进行分类,将点连成线,将线连成面,从整体性出发,展示结构化数学教学内容,并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构建完整的知识脉络和逻辑层次,促使学生建立有条理、完整性的数学知识体系。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出发,分析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期望能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一、整合知识板块,调整认知序列由于小学数学教材设计对学生个体关注度有限,知识点较为零碎且分散,缺少完整呈现结构,导致学生缺乏对教材知识点的整体化认知。
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加强对教材知识点的研读,整合各知识板块间的逻辑顺序,重点关注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以学生认知规律与知识发展脉络为基础,对学生认知序列进行匹配,帮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最优通道,令学生对知识点序列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应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完全整合,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清晰的学习脉络,确保结构化教学模式的落实。
比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课程中,教师应基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则,将知识序列分为三个层面:(1)为学生建立整体感知序列,教师应在课堂开展前让学生充分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并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圆的基本特性,促使学生从整体层面进行思考,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学习圆的基本知识点后,教师还须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让学生对比其他平面图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与圆的差异,在有效温习旧知识的同时,理解圆形的特殊性质。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圆各部分元素的认知,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圆规等辅助工具自主画圆,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半径、直径、圆心等重要概念,进而加强学生对圆基本性质的理解深度。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自主建构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自主建构”教学策略的研究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自主建构”教学策略的研究一、课题研究的提出我国数学教育历来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生数学功底扎实得到了普遍的赞誉。
我们比较注意通过规范化的严格训练,使学生尽可能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
但是,几次大规模的国际数学教育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几乎排在十几个被调查国家的最后,与排名榜首的我国中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相比,形成强烈的反差。
我国学生善于解答常规性问题、智力型问题,却拙于解答开放性问题、应用型问题,更不用说自己主动去发现和探索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了,这与现代社会对于人的数学素质的要求相距甚远!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试现象已经有较大的改善,课堂教学也已有很大改进,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进入了数学教育。
然而,受长期应试的影响,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至今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习惯影响着课堂教学;以学生考分高低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简单评价,也使得有些教师急功近利,追求教学的短期效果。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
21世纪教师的职责应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指引学生发展上,即教师通过指引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激发起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浓厚的求知欲,养成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和习惯,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并使其保持终生。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的现象必须得到有效的改善。
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9-04-04T09:04:01.94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作者:严长东[导读] 数学现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里面的数学观念已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传统静态的数学观念已经慢慢的转换动态经验性的数学观。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年陡中心学校竹塘小学安徽马鞍山 243194)摘要:数学现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里面的数学观念已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传统静态的数学观念已经慢慢的转换动态经验性的数学观。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想象,领悟和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知识的形成。
同时还要注意举一反三,让学生成为自己知识的构架者。
关键词:建构主义;小学数学;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相应的数学观念也发生着转变。
从本质上来看,数学的教学活动也不应该是静态的理论讲解,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具有创造性的过程。
只有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要构建人,才可以获得更大的成长。
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具体的分析一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为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建构主义教学的相关理论(一)知识学习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可以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准则,在实际的问题里面,也并不是都可以被使用的,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再次的创造。
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也不能够以实际的状态存在于一个个体之外,只是能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而进行构建。
(二)学习活动构建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讲解的过程,而是学生构建的过程。
学生需要自己去构建信息的意义,这个过程具有不可替代性。
学生的过程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向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的活动。
(三)学习者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着自己的经验,哪怕没有经验的事物,也可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获得相应的解释。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学活动的启示数学的学习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这主要是数学内容的抽象性和体系性所决定的。
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

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
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体系看成结构化的知识视图,建立正确的认知环境,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正确思维。
在这其中,老师的教学策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有关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
1. 把握整体知识结构:要让学生把握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了解总体结构,能够把章节内容分类重组,明确知识之间的关联,形成规律性的学习视图,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得快、会得牢。
2. 强化信息连贯性:要采用熟练的理论知识,有条理的、有逻辑的,信息连贯以及内在联结,增强学生间接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系统化学习,使学生更深入了解数学。
3. 先把教学内容分解:及时充分细致地介绍知识点、让学生有时间吸收,逐步补充缺失的专用术语、让学生形成全貌概念,培养学生从这些知识点组成整体结构的能力。
4. 利用各类教学实物:灵活的教学实物不仅方便学生的理解,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运用材料期间明确数学观念,达到更具体的目的。
5.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培养一定的数学推理能力,分析问题,综合数学公式,用范式加以
分析问题,用各种算法学习解决问题等。
6. 紧扣学习情境:重点突出实际情境或者以实际情境为主,以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如何把熟知的、适切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之中去。
7. 协助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学习中的联系的体会,让学生能够把学习的环节联系起来,做到既突出细节又重谈整体,使学生把专业技能和分析能力结合起来,把专业技能发挥到极致。
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

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由于小学阶段数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运用单元整合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其中形成系统知识框架,促进对知识点内容从单点结构到多点结构再到关联结构,最后建立起学科结构,对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个性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单元整合教学为学生梳理整合教材单元结构线索,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数学学科知识结构,不仅符合现阶段教学改革的方向,更在契合学生长远发展方面体现出重要教学意义与价值。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结构化教学的重要性意义(一)构建学科知识框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重点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从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教师习惯分开讲解各类知识点内容,导致学生所接收到的知识点内容整体呈现出过于零散、碎片化的特点,难以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难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然而,在结构化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将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一方面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强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建立起有意义的知识结构。
(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通过合适的主题整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
通过结构化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在了解学生基础学习经验的同时,使学生得以发现新旧知识点之间所存在的联系,便于及时梳理、总结数学知识点,尤其在各类数学问题的基础上,便于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得以掌握知识结构、使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变得更加完整、积累更为丰富的学习经验,在深刻掌握数学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构建多个知识点联系的过程中,理解单元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改变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后续学习中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与创新意识。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

-065-2023年第33期(总第373期)课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这要求教师在构建数学课堂时注重数学知识背后数学原理、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深度学习。
但部分教师忽视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构建结构化教学课堂时面临一定挑战。
对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深度学习为目标,运用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以深度学习为指导,建构结构化知识网络(一)整体教学,建构单元知识网络单元整体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数学知识相对零散,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又处在发展过程中,因此学生在构建单元知识网络方面存在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单元整体教学法,通过将相关的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整合在一个单元中教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知识的应用方法和意义,构建深度学习的结构化教学课堂。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应整合相关概念,将与方程相关的数学概念整合到学习单元中,包括变量、常数、未知数、等式等,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概念的定义、性质和相互关系。
而后,教师需要结合整个单元关于方程的核心要求,从简单的未知数判断入手,逐步引入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方程的应用,循序渐进提高学习难度,在建立单元整体知识网络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学生解方程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通过单元整体化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落实深度学习和结构化教学目标。
(二)总结测评,建构课时知识网络课堂总结测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为教师提供了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机会,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
通过合理使用总结测评,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知识运用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与小学数学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与小学数学学习【摘要】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和互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对小学数学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建构主义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探讨了建构主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视角下的学习活动。
本文还提出了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并强调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文章呼吁教师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多地借鉴建构主义的理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通过结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小学数学学习将更加生动和有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小学数学学习、影响、应用、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学习观、结合、建议、理念、方法、教育、教学理念1. 引言1.1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与小学数学学习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活动来建构知识和理解。
小学数学学习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也可以受益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探究来建构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操作,比如用物品进行加减法运算,来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建构主义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还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为小学数学学习提供一个积极的、互动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构主义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应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来解决。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整合等。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正文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观念,它强调学习者通过参与实际的建构活动来建立知识和理解。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研究——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研究——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目前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完善、教学流程安排合理、教学作业布置恰当。
此背景下,教师有必要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教学内容,并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富有逻辑、结构明显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关联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数学能力,形成数学思维。
一、衔接环节:构建结构化的教学流程“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不让,然后为德。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古代先贤荀况的这两句名言为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提供了启发[1]。
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不知”与“不能”,根据其具体学情有序提出问题、导入新知、组织讨论,促进学生化“不知”为“知”,化“不能”为“能”,使学生在结构化的教学流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
以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为例,分析构建结构化教学流程的方法:(一)旧知导入,串联教学内容学习该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的《认识图形(二)》一课中已经初步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该部分内容之后,教师会陆续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圆的认识等知识点。
其中,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可作为本课教学内容的起点,教师通过导入旧知唤醒学生对过去知识的记忆,使其凭借已有的学习经验对未知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索,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促进其对新、旧知识点的关联、建构[2]。
导入环节,使用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引导学生回忆过去的知识: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今天你能不能找出藏在教室图片中的数学知识?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在学生用手沿着图片描边,用纸、笔将黑板、墙面、窗框等物体中蕴藏的长方形、正方形画出后,教师将旧知识与新课内容串联起来,揭示课题:生活中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正方形都是常见的图形。
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就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主要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摘要:现代化的教学背景提出了结构化的教学视野,其重点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复习、总结的方式来提取知识学习的结构,从而更加灵活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
科学地运用结构化教学方式对于组建学习的个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有着良好的效果。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主动引入结构化教学思路,并通过组建新内容与新活动来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从而综合发展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有效策略现代化教学理念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组建知识结构并完善的实际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遵循学生的学习结构与认知特点,主动采取结构化的教学思路来主动探索现代化教学的新思路,从而全面落实新课标的实质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提升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
此外,使用结构化的教学方法也可以令数学教师科学正确的整理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帮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顺畅的进行,从而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结构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对学生们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学生们学习阶段,更要注重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知识体系的组建,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们学习的更加高效。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大部分的教师过于注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生们熟练掌握知识点,但是并没有很好的培养学生们自己学习的能力,并未主动帮助学生来搭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以至于现在的学生不能采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去学习知识。
因此也就使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十分困难,进而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不能使学生们学习取得较大的进步。
1.2教学内容不足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变革,教师们教学的方式也在逐步进行改革。
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不断尝试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且努力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以此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个人效率。
但是,在此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的时候,过于注重创新方面,却忽略了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这样导致学生们并没有切实的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反而出现许多的问题。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结构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结构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摘要:结构化小学数学教学是基于对学生技能经验、知识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实施的,目的是改善、更新学生的原始数学认知结构,并在系统、整体的层次上组织教学。
通过不断的教学活动实践,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形成相对完整的数学认知结构。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对基于结构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充分的思考与研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有效策略结构化教学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模式,其主张利用知识板块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促使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整体建构,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结构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高效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结构教学理念及特征(一)结构化教学的基本理念关于结构化教学的概念,我们可以这样进行解读,即在对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有着一定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以发展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为目的,基于系统化、整体化的原则,设计和组织的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可以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对学科知识的整体建构,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通过对结构化教学概念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该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并倡导模块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可以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结构。
因此,在结构化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层次递进、由点发散的问题,并提供结构联结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结构化学习。
(二)结构化教学的特征关于结构化教学的特征,我们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点状知识结构化在各学科知识中不仅包含基本概念、技能和定理等大概念知识,还包含一些统摄性较低的分解小概念知识,这些知识点通常分散在各知识之间,比较零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忽视。
实际上,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通过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可以将整个学科知识进行串联,构建起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框架。
小学数学知识建构教学的课程导向: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

小学数学知识建构教学的课程导向: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小学数学知识建构教学的课程导向: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全面革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采用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小学数学知识建构教学的内涵及重要性学习是一种认知建构活动,学生的学习成果是由自己的认知体系构成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逐步构建数学知识结构。
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包括感知、策略、表达和归纳等环节。
其中,感知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获得数学基本事实和方法;策略是指学生通过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逐渐发展数学思维能力;表达是指学生用语言、符号等方式表达数学思想;归纳则是指学生通过整理学习成果,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数学知识建构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数学知识建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实践,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小学数学知识建构教学的理论支持小学数学知识建构教学模式基于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知识建构活动。
Lucas 等人(2014)认为:学习者将单独的知识元素随着时间与经验的累积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复杂的纠缠网络,这种知识的构建过程被称作知识建构。
Piaget 提出,儿童从出生后开始,通过观察和实践不断发展和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
儿童从有限的、感性的经验中构建出不断发展的抽象概念和操作标准,发展出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出发,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断探究新的数学知识,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建构策略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建构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使之形成一种系统化的知识网络,是教师们一直的问题。
近年来,单元整合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和应用。
这种策略注重将数学知识点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及其应用。
单元整合教学策略是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它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将数学知识点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一种具有内在的知识网络。
这种策略强调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整体理解,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单元整合教学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单元整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实施单元整合教学策略的首要步骤是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和区别。
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划分教学单元,使每个单元都包含若干个相关的知识点。
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在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同时,问题情境还可以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起来,促进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可以帮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在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实施单元整合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教师还需要进行多元评价与反思,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
通过多元评价与反思,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构数学模型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构数学模型的问题与对策小学数学教育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建构数学模型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构数学模型的问题及对策。
1.认识不足由于小学学生的年龄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他们在认识数字和数学概念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会影响到他们建构数学模型的能力。
例如,初中学生可以看到两条直线的夹角,但是小学生却只能看到它们的方向和位置。
这种认识不足会让小学生无法建构出正确的数学模型。
2.应用不足小学数学教育中更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这会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无法应用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更无法建构出数学模型。
3.缺乏兴趣小学生的兴趣多样,对数学的兴趣普遍较低。
教师难以启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也难以激发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热情。
1.提高认识水平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阅读能力,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图形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了解数学模型的基本构成原则,使学生能够建构出正确的数学模型。
2.培养多元化的应用技能教师应该将知识的应用纳入到教学的内容中,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多元化的应用技能,如使用图形、表格、公式、文字等多种形式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能够熟练地应用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建构数学模型也会更轻松。
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使数学教学更加有趣。
例如,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和应用数学知识,或者寻找一些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事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学的用处,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建构的情感。
总结小学数学教育是数学学科的奠基阶段,培养小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思维能力,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应用能力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并结合多种教学策略,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从小就能建构出有意义的数学模型。
解构·重构·建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三构”策略

解构·重构·建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三构”策略发布时间:2023-07-18T08:09:35.62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4月总第442期作者:蔡晓康[导读]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要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第二小学322109摘要: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将教材中的每一个“单位”视为一个整体,将其中的每一个独立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学习。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加强调学习主动性的养成,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
在单元整体教学法的模式下,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锻炼个人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剖析关联:整体分析单元知识;向学重构:整体处理单元内容;有机整合:整体推进单元教学的策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核心素养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要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更集中,知识点范围更广,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让学生的眼界得以扩宽。
但也应当注意到,如果不能够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有所侧重,可能会增加学生的课业压力,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毫无价值。
因此,教师在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一定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分清主次,进而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解构:整体分析单元知识在整体分析教材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剖析关联的策略对单元内容进行梳理,从而为单元统整教学设计奠定基础。
1.基于单元要素:把握知识体系。
针对单元整体教学教材而展开分析,不仅要深入挖掘知识内容的本质和核心,同时还应当关注单元内相关要素之间的形成关系,换言之,就是要体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通过联系,能够呈现学习内容的编排设计思路,也能够揭示潜藏于知识内容之下的核心思想以及观点。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内容最新5篇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内容最新5篇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内容篇1【教学内容】:版本、章、节【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学情分析】: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内容篇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⑴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
⑵师叙述,生记录。
浅论数学教师如何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浅论数学教师如何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师如何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一、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数学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包括概念产生的背景、概念的定义、性质、应用等方面。
同时,数学教师还需要掌握概念之间的和区别,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二、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数学知识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的结构,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紧密的。
因此,数学教师需要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在备课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梳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将它们有机地串联起来,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和灵魂。
在数学知识体系中,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始终。
因此,数学教师需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讲解函数与方程时,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即通过对方程的变形和求解,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等问题。
四、强化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数学知识体系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点,还包括实践应用能力。
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强化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讲解统计时,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等能力,以便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数学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和内涵,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强化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变革。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探索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探索新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数学技能,渗透数学基础知识的层面,还应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
只有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才能推动素质教育,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结合数学课程知识特点,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整体思维和意识,让学生有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借助大量的练习加深学生记忆,强化基础知识,这一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无法掌握结构化的数学知识。
而结构化教学策略,从整体教学层面出发,遵从小学生的思维规律,依照一定的知识结构开展教学,可以提升教学整体效果,教师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角度,重视结构化教学的研究和应用。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优势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数学学习是一个从浅到深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要经过由浅到深的发展,只有深度思考,从知识整体结构出发,才能深化知识,也只有亲身体验、经历才能获得真实学习体验,继而实现思维的升华、学科认知的提升。
结构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优势明显。
第一,它立足知识整体,从学生思维特点出发,将数学知识进行整合,构建整合式数学知识体系,创建系统化的数学的教学课堂,在结构化教学中,学生要对结构化的数学知识读取、应用、归纳、分析、总结、处理,进而实现系统化、整体性的理解和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第二,小学生学习经验不足,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结构化教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学生可以获取更加系统化的数学知识,最大可能地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和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应用结构化教学方法,将互有联系的数学知识整合在一起,寻找数学知识的相同点,构建知识联系,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了条件;第三,传统数学课堂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分割开来的,知识之前的联系并不紧密,同时学习也受到资源的限制,结构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多,资源不受限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拓展思维,从单个知识联系到相关的其他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有联系的数学知识有计划、有秩序地构建在一起,学生可以更清晰地掌握不同知识的关系,进而轻松理解数学难点。
论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建构策略思考

论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建构策略思考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当代教学发展,需要教师对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满足社会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内容进行整体掌握,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
但当前大单元教学方式在小学教学中应用范围较小,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对教师进行概念普及,教师才能引起重视,将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本文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两方面对论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建构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建构策略前言:数学是小学教育基础,其内容包括广泛。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构建自己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更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对自己数学体系进行完善和整理,促进自身数学知识体系发展。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要仅依靠一节内容进行设计,要有教育大局观,要基于本单元或者整本书之间知识架构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1.数学大单元教学理念概述数学大单元教学是对知识结构、方法体系和数学思想的整体性教学。
首先,它关注知识的学习,倡导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放到完整的单元知识结构中去理解,促使学生勾连新旧知识,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其次,它指向方法体系,强调基于对知识的系统理解形成方法,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程中习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新的问题,数学大单元教学具体是指,教师先将教材中整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再将整理出的知识结构、方法体系、教学思想进行整合,最后对学生进行整体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相对其他教学模式有很多特点:一是将数学知识放在大单元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理解,引发学生进行知识思考,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在大单元教学中都有至关重要意义。
二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要逐渐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数学知识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学生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实施策略探讨

2020年第07期101教学管理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实施策略探讨引言:在小学数学这门课程中,结构化教学便是老师要将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进行有效联结,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和理解数学之间的结构组成,掌握数学的重点知识内容。
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大部分教师都是根据教材内容,对单个章节数学内容展开讲解和分析,忽略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于碎片化,缺乏系统的认识。
而结构化教学的应用,可以弥补这一点教学的不足之处。
老师要建立完整全面的数学教学体系,为学生数学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打好基础。
一、结构化教学的基本认识及其应用在小学数学中的意义分析结构化教学,顾名思义,指的是在将教学内容根据一定的结构,有规律,有联系地组织在一起。
在结构化教学下,各种知识既独立存在,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关联。
小学数学课程的逻辑性较强,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思维方式才可以解决不同的数学知识。
将结构化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进行结合,可以帮助学生从小就建立起数学知识体系,认识到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提高学生思维方式,加深学生学习印象的重要教学形式。
结构化教学让数学知识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在后期复习过程中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为他们从小就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
由此可见,结构化教学在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较大,对此展开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1]。
二、加强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小学生对数学这门抽象性知识的学习,往往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
结构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是帮助学生打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要充分体现出结构化教学的价值,老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带来更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数学课堂。
(一)引导学生展开结构化预习,培养预习习惯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有效的预习,正确而及时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做好学习的准备。
老师可以带学生展开结构化预习,提前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为学生布置个性化的明确预习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中结构化教学的开展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结构化教学的开展策略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起点,学生将要接触一个广阔并且有趣的数学世界。
在小学数学的世界中,既有抽象的几何知识,也有复杂烦琐的方程知识,这些不同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灵活地学习。
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需要从整合知识联系,深化连接拓展,优化知识关联,关注知识循环,强化实践应用等环节入手,帮助学生从单一、分散的知识学习,逐步走向知识、思维、经验、方式结构化,建构有效的结构化思维模型,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开展策略引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结构化教学,能够将繁杂的数学知识点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建立起更加立体的、丰富的知识结构框架,这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都有着关键的、积极的影响。
结构化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策略去实施[1]。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建立结构化数学课堂,为学生的高效学习作铺垫。
一、小学数学结构化课堂教学的作用(一)有利于夯实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以往的教学是教师着重地给学生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获取知识,在面对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时,教师也是通过讲解让学生体会。
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遗忘,最终没能够建立所学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教师开展结构化教学,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
在结构化的课堂中,教师统筹安排学生学习的进度,合理地划分学生的学习时间,重视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
在每一个时间段内,教师都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探索知识。
如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夯实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2]。
(二)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较为完整,其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提高学习难度。
教师在开展结构化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点的布局特点,并针对以往学生边学边忘的实际问题,设法一边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一边让学生自主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小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教学策略
作者:房登扣
来源:《数学大世界·下旬刊》2017年第04期
[摘要]小学时期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普遍较简单,但是随着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断增多,学生的各种技能也在慢慢丰富,引导学生有效梳理已有的知识体系,是让学生处理分析问题时保持清晰的思维的关键。
因此,教师很有必要一点点开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知识体系;教学:策略
不少教师会简单地认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还处于启蒙时期,这个时期要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要让学生具备更好的知识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会觉得,小学时期还不需要刻意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可能会认为学生本身掌握的知识就不多,并且学生的思维层面还有限,因此过早展开这个教学环节没有必要。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必要更正的认知偏差。
虽说小学时期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普遍较简单,但是随着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断增多,学生的各种技能也在慢慢丰宣,引导学生有效梳理已有的知识体系,是让学生处理分析问题时保持清晰的思维的关键。
因此,教师很有必要一点点开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尤其是进入中高年级后,这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心。
一、追根溯源法的灵活应用
知识体系的构建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思维理念,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将这种观念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有这种基本意识。
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学生抓住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关联,要能够让相应的内容得到有效梳理,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师其实可以在新知教学中就相应地体现这种思想,比如在教学很多新课内容时可以采取追根溯源的方法,以学生学过的内容作为铺垫,在构建新旧知识联系的基础上一点点引出新课内容。
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勇陕地让学生理解与吸收新知,同时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传递,会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且懂得慢慢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如在“分数的认识”的教学中,这部分教材在编排上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还是计算方法上,都和整数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时会感到困难。
我认为“分数”的“根”是除法的平均分,如果以平均分为突破口构建分数与除法的内在联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还能为今后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分数除法等做好铺垫。
这就是新知教学中的一次追根溯源,通过对知识点内核的挖掘与剖析,找到了引入新课内容可以有的灵活切入点。
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这种方法组织与构建课堂,更重要的是要将这种思考与看待问题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思维的体系性可以慢慢体现出来。
二、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桥梁
在学习很多内容时,新旧知识的关联其实体现得十分明显。
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会接触到的绝大部分几何内容,往往都是对于从前学过的知识的发散与延伸。
新的图形的认识往往是基于学过的图形的特点的挖掘与延伸所展开的,这种思路也是大部分新课的教学中会用到的。
教师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组织课堂,同时也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构建新旧知识桥梁的能力,并且让学生能够以这种方式慢慢完善与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组织课堂:教师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游戏,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纸片,在每个图形上折一次,使折痕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游戏结束后让学习小组将成果进行汇报,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操作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其中四种折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分别被折成了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什么图形?这时学生会发现是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图形出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了三角形的特点,并且给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方式进行了认识上的铺垫。
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再分别给出它们的长和宽或底和高,学生算出面积,然后说说每个图形中三角形的面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新课内容的教学。
通过构建新旧知识的桥梁,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吸收新知的难度障碍明显降低,也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到一种问题思考与探究的方法,而这些都是学生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思路来源。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梳理
思维导图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使用得越来越广泛,虽说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在发展与构建中,让他们绘制或者理解复杂的思维导图还有难度,但是简单直观的思维导图学生还是能够有效分辨的,并且可以成为学生理解相应内容的依托。
学生如果熟悉了以思维导图为辅助来分析问题以及汇总知识的方法,这可以给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供一个新的途径,会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
教师可以在平时的复习课教学中相应地引入思维导图,让学生熟悉这种方式,并且形成初步的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与整理自己所学知识的能力。
比如,在《面积》的单元复习中,SN 便可以这样组织教学过程:
(1)先让学生四人小组交流: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纸上列一列。
(2)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长可以和其他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
(3)教师根据汇报进行点评、补充和板书。
在自主整理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很好地体悟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锻炼了自己建构思维导图的能力,形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能力。
如果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教师可以首先指导他们用“知识树”的形式来整理所学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定期进行知识梳理和整理的这种意识,这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也是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框架能够逐渐扎实牢固的一个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