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专题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农业专题训练
根据土地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生态效益出现此消彼长的是农耕地比重森林和草地的覆盖率短期经济效益长期经济效益
A. B. C. D.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A.苏南 B.陇东 C.湘北 D.皖西
3.对该地区调整方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方案径流量比较大,是因为该地降水量大,暴雨多
B.方案土地利用均衡,最利于该地的可持续发展
C.方案长期收入最高,有利于该地产业链的延伸
D.三种方案的草地比重都大,说明该地降水少,属于绿洲农业
【答案】1.A2.B3.C【解析】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短期经济效益和农耕地的比重越小,生态效益越好;长期经济效益和森林、草地的覆盖率越大,生态效益越好;反之亦然,所以与生态效益出现此消彼长的是短期经济效益和农耕地的比重。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短期经济效益和农耕地的比重越小,生态效益越好;长期经济效益和森林、草地的覆盖率越大,生态效益越好;该地最有可能位于陇东,所以B正确。3.方案径流量比较大,是因为该地植被被破坏,水土保持能力较差;从“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表可以看出,方案长期土地利用总收入最高,因此方案最有利于该地的可持续发展,该地草地比重大,但不一定属于绿洲农业。
复种指数即一年内一定区域范围内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也就是一年内同一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下图是2019-2019年我国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耕地复种指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地区2019年复种指数较2019年均有所下降,其原因可能是
A.灾害损失大,农民的播种积极性降低
B.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
C.市场竞争加剧,农产品出口量减少
D.推广农业机械化显著提高了单产量
5.图示期间,地区复种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的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暖变干旱
B.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
C.国家惠农力度减弱
D.非农产业发展迅速
6.影响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最可能是
A.地形崎岖,耕地零碎分散
B.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C.气候干旱,水源短缺
D.土壤贫瘠【答案】4.A5.D6.B【解析】4.2019年地区(东、中、西部)复种指数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这在图示年份是极为少见的,同时2019年后,这三个区域的复种指数均处于上升趋势,可推测2019年复种指数下降为偶发事件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自然灾害导致的。
5.2019--2019年,地区(东部地区)复种指数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第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占用耕地,部分农业人口从事非农生产导致农业劳动力数量下降带来的。
6.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地区复种指数低,为东北地区,该地区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气溫偏低,热量不足,所以B正确。
【点睛】复种指数的高低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分、肥料、劳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制约,热量条件好、无霜期长、总积温高、水分充足是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经济发达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则为复种指数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山东寿光蔬菜种植采用的新型连栋日光温室,空间大,设施管理效率高,蔬菜高产优质。江
西农户在引进这种连栋日光温室的同时,根据本地气候进行合理改良,以利于该地蔬菜越冬和夏季育苗。
7.冬季,为使连栋日光温室内的农作物光照均匀,图中大棚门口的朝向可能为A.正南B.正东C.东南D.西南
8.为提高夏季出苗成活率,江西大棚的改良措施合理的是
A.覆盖黑色顶膜以保温
B.保持大棚密闭以降湿
C.卷起周围裙膜以通风
D.增加喷灌次数以降温
【答案】7.B8.C【解析】7.为使连栋日光温室内的农作物光照均匀,大棚朝向南,即温室屋脊的走向为南北。图中门的朝向可能为正东,避开冬季偏西风。B正确。
8.夏季,江西影响出苗成活率的气候问题为高温高湿。因此,大棚应主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夏季太阳光照强,覆盖黑色顶膜,能够起到减少到达大棚的太阳辐射的作用,起到降温作用,因此A不正确。保持大棚密闭,可以避雨但不能降低棚内湿度,因此选项B不正确。大棚内增加灌溉水量,能够起到增加实际蒸发量的效果,增大湿度,因此选项D不正确。卷起周围的裙膜,能够起到通风降温减湿,增加实际蒸发量的作用,C正确的。
江苏省兴化市垛田镇有数以万亩的垛田(如下图),被誉为“蔬菜之乡”“千岛之乡”“油菜花海”。垛田是在河网密集的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地势高于水面,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但垛田间有小河间隔,不便行走,须用小船接送,同时田面较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垛田一般都很高,但七十年代后期人们通过“放岸”,使垛田变矮、变大了,即将高垛挖低,挖的土将小沟填平,相邻的两三个垛子就连成一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关于垛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变率大,旱灾频繁
B.土地集中连片,土壤深厚肥沃
C.水系发达,水产丰富
D.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
10.七十年代后期人们对垛田进行“放岸”,其主要目的是
A.方便灌溉和施肥
B.人口增加,增加城市用地
C.方便泄洪和航运
D.降低高度,减轻水土流失
11.下列关于垛田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热充足,水稻种植业发达
B.经济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C.泽国美景,利于发展旅游业
D.伏旱干热,灌溉导致次生盐碱化严重
【答案】9.C10.A11.C【解析】9.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江苏省,垛田是在河网密集地区开挖的泥土堆积形成的,所以该地降水丰富,不会有频繁的旱灾,A错。该地河网密布,土地地块较小,B错。水系发达,有油菜、蔬菜等物产丰富,C对。河流含沙量小,D错。故选C。
10.由于垛田较高,田间有小河间隔,不利于行走,耕作及田间管理不便,将垛田放岸后,降低了高度,将垛子连成一片,有利于灌溉和施肥,A对。不能增加城市用地,B错。小河沟被泥土填平,不利于泄洪和航运,C错。垛田放岸对于减少水土流失没有影响,D错。故选A。
11.垛田面积较小,不利于大面积水稻种植业及机械化的发展,AB错。水乡泽国,物产丰富,可以发展旅游业,C对。该地河网密集,地下水水位高,四周小河纵横,利于排盐,不会导致次生盐碱化,D错。故选C。
气雾栽培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方式,将作物悬挂在一个密闭的栽培装置(槽、箱或床)中,根系裸露在栽培装置内部,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的表面。根据材料完成第下面小题。
12.相对于水培(将植物根系直接浸在营养液中),气雾栽培主要改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