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_面积及其取值范围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和取值范围

2解得X"或…泞,则AM k28k2 -63 4k2=1 k2123 4k2因为AM _AN,所以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和范围圆锥曲线是高考数学压轴题之一,是有效区分学生层次不可或缺的一个题型,能否解决圆锥曲线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某种程度上至关重要。
回顾几年高考中的圆锥曲线试题,其核心问题大概有两大类型,一是定值、定点、存在性问题,二是最值和范围问题。
本文就第二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
最值和范围一般有两个求解方法:一是几何方法,所求最值量具有明显几何意义时可利用几何性质结合图形直观求解;二是代数方法,选择适当变量,建立函数模型,按照求最值的方法求解,求最值方法中:利用基本不等式、函数单调性、分离常数、配方法等是常用方法。
对目标函数的的整理和恰当变形是难点。
所涉及的量有斜率、面积、离心率、线段长度等。
一.近几年高考试题回顾。
X y21.(2017全国2)已知椭圆E: 1的焦点在x轴上,A是E的左顶点,斜率为k(k 0)的t 3直线交E于A, M两点,点N在E上,MA丄NA. (I)当t =4 , AM| | AN时,求△ AMN的面积;(II)当2 AM二AN时,求k的取值范围•2 2X y【解析】⑴当t =4时,椭圆E的方程为 1 , A点坐标为-2 , 0,4 3则直线AM的方程为y =k X • 2 .'2 2£ I 二1联立 4 3 " 并整理得, 3 4k2 x2 16k2x 16k2 -1^0y -k X 2厂匚2 12厂〒2 12因为 AM 二 AN , k 0,所以 1 kFTk^= 1 k3I 7^,k整理得k -1 4k —k ・4产0 , 4k 2_k ・4=0无实根,所以k.⑵直线AM 的方程为y 二k x • ..t ,r 22x y1联立 t 3并整理得,3 tk 2 x 2 2x t 2k ^3^-0 y =k (X + JT )解得 3 2 ::: k ::: 2 .2.(2015高考真题山东理2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F 是抛物线C:x 2=2py (p 0) 的焦点,M 是抛物线C 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任意一点,过 M,F,0三点的圆的圆心为 Q ,点Q 到抛物线C 的准线的距离为 3 .[来源学科网](I)求抛物线 C 的方程;(n)是否存在点 M , 4使得直线MQ 与抛物线C 相切于点M ?若存在,求出点 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川)若点M 的横坐标为 2 ,直线l : ^kx 4与抛物线C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A, B , l 与 圆Q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D, E ,求当g 乞k 乞2时,|AB|2J DE|2的最小值 分析:(I )由题意,OF 为圆Q 的弦,y^— , ••• yQ — = 3 =o抛物线方程x 2 =2y4 2 41 2所以△ AMN 的面积为| AM | =144 79解得 ^-F 或x =曲昇,3 +tk 2所以 AM23 tk26 tAN = 1 亠 k 2—―—"k E 所以3k 」k因为2 AM | | AN 所以 2T k6・口隹,整理得,k3 tk2t 6k -3k t3k -2因为椭圆E 的焦点在x 轴,所以t 3,即1 k —2 k3_2 ::(n)设存在点2X。
解析几何《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

解析几何【8】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1、定值、最值、取值范围问题(1)在圆锥曲线中,还有一类曲线方程,对其变量取不同值时,曲线本身的性质不变;或形态发生某些变化,但其某些固有的共同性质始终保持着,这就是定值问题.(2)当变量取不同值时,相关几何量达到最大或最小,这就是最值问题.通常有两类:一类是有关长度和面积的最值问题;一类是圆锥曲线中有关的几何元素的最值问题,曲线遵循某种条件时,变量有相应的允许取值范围,即取值范围问题.求解时有两种方法:①代数法:引入新的变量,通过圆锥曲线的性质、韦达定理、方程思想等,用新的变量表示(计算)最值、范围问题,再用函数思想、不等式方法得到最值、范围.②几何法:若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地体现曲线几何特征,则利用图形性质来解决最值与取值范围问题.2、对称、存在性问题、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涉及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的证明方法,及定点、定值问题的判断方法等.3、实际应用解决的关键是建立坐标系,合理选择曲线模型,然后转化为相应的数学问题,作出定量或定性分析与判断,解题的一般思想是【温馨点睛】1、圆锥曲线经常和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等结合,还有解析思想的应用,这些问题有较高的能力要求,这是每年高考必考的一道解答题,平时加强训练,认真审题,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作为解题的突破口.2、利用函数思想,讨论有关最值时,特别要注意圆锥曲线自身范围的限定条件.3、涉及弦长的问题时,在熟练地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设而不求计算弦长;涉及垂直关系往往也是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设而不求简化运算;涉及过焦点的弦的问题,可考虑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解.4、圆锥曲线综合问题要四重视;①定义;②平面几何知识;③根与系数的关系;④曲线的几何特征与方程的代数特征.【例1】设1F 、2F 是椭圆22:12x C y 的左、右焦点,P 为椭圆C 上任意一点.(1)求12PF PF 的取值范围;(2)设过点1F 且不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C 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交于点G ,求点G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设点1F C 上任意一点,且12PF PF (1)(2)满足AD BD ,【例2】如图,已知抛物线2:4C x y ,过点 0,2M 任作一直线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过点B 作y 轴的平行线与直线AO 相交于点D (O 为坐标原点).(1)证明:动点D 在定直线上;(2)作C 的任意一条切线l (不含x 轴)与直线2y 相交于点1N ,与(1)中的定直线相交于点2N ,证明:2221MN MN 为定值,并求此定值.(1)(2)C 、D 两点(A 、【例3】已知抛物线2y x 上的动点 00,M x y ,过M 分别作两条直线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交直线x t 于A 、B 两点.(1)若点M ,求M 与焦点的距离;(2)若1t , 1,1P , 1,1Q ,求证:A B y y 为常数;(3)是否存在t ,使得1A B y y 且P Q y y 为常数?若存在,求t 的所有可能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x .(1)(2)(3)使得PM PN 为【例4】为了考察冰川的融化状况,一支科考队在某冰川上相距8km 的A 、B 两点各建一个考察基地.视冰川面为平面形,以过A 、B 两点的直线为x 轴,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在直线2x 的右侧,考察范围为到点B 的距离不超过5km 的区域;在直线2x 的左侧,考察范围为到A 、B两点的距离之和不超过km 的区域.(1)求考察区域边界曲线的方程;(2)如图,设线段12PP 、23P P 是冰川的部分边界线(不考虑其他边界),当冰川融化时,边界线沿与其垂直的方向朝考察区域平行移动,第一年移动0.2km ,以后每年移动的距离为前一年的2倍,求冰川边界线移动到考察区域所需的最短时间.【同类变式】某市为改善市民出行,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的轨道交通s号线线路示意图如图,已知M、N是东西方向主干道边两个景点,P、Q是南北方向主干道边两个景点,四个景点距离城市中心O均为km,线路AB段上的任意一点到景点N的距离比到景点M的距离都多10km,线路BC段上的任意一点到O的距离都相等,线路CD段上的任意一点到景点Q的距离比到景点P的距离都多10km,以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1)求轨道交通s号线线路示意图所在曲线的方程;(2)规划中的线路AB段上需建一站点G到景点Q的距离最近,问如何设置站点G的位置?【真题自测】1.设A 、B 是椭圆22:13x y C m长轴的两个端点,若C 上存在点M 满足120AMB ,则m 的取值范围是().A 0,19, ;.B 9, ;.C 0,14, ;.D 4, .2.① ②P .A 13.②若 111,P x y 、 222,P x y 为曲线C 上任意两点,则有12120x x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①和②均为真命题;.B ①和②均为假命题;.C ①为真命题,②为假命题;.D ①为假命题,②为真命题.4.设圆C 位于抛物线22y x 与直线3x 所围成的封闭区域(包含边界)内,则圆C 的半径能取到的最大值为.5.114c ,则c6.Q 使得AP AQ 07.如图,已知椭圆2221x y ,过原点的两条直线1l 和2l 分别与椭圆交于点A 、B 和C 、D ,记AOC 的面积为S .(1)设 11,A x y , 22,C x y ,用A 、C 的坐标表示点C 到直线1l 的距离,并证明122112S x y x y ;(2)设1:l y kx ,若,33C ,13S ,求k 的值.(3)设1l 与2l 的斜率之积为m ,求m 的值,使得无论1l 和2l 如何变动,面积S 保持不变.。
圆锥曲线范围问题含详解

圆锥曲线取值范围问题一、圆锥曲线中取值范围问题的五种求解策略:(1)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或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的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3)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4)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5)利用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将待求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求其值域,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二、解决圆锥曲线中的范围或最值问题时,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出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先建立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在利用代数法解决最值与范围问题时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利用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②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出新参数的范围,解题的关键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 ③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④利用函数值域的求法,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三、例题.设C 为椭圆22184x y +=的左焦点,直线1y kx =+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 (1)求CA CB +的最大值;(2)若直线1y k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M ,N ,且以MN 为直径的圆与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椭圆内部(包括在边界上),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分析】(1)联立直线和椭圆方程,利用焦半径公式,结合韦达定理得到|CA |+|CB |关于k 的表达式,进而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最大值;(2)先根据直线的方程求得M ,N 的坐标,进而得到以线段MN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和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解方程组求得圆与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坐标,利用点在椭圆内的条件得到不等式组求解即得k 的取值范围. 【详解】(1)22184x y +=的半长轴a =半短轴2,b =半焦距2,c =离心率c e a == 设()11,A x y ,()22,B x y ,联立221280y kx x y =+⎧⎨+-=⎩,可得()2212460k x kx ++-=, 所以122412kx x k +=-+,112,CA a ex CB =+==,则)1221212CA CB x x k +=+=≤+; (2)依题意可知1,0M k ⎛⎫- ⎪⎝⎭,(0,1)N ,所以圆的方程为1(1)0x x y y k ⎛⎫++-= ⎪⎝⎭①,垂直平分线为11122y x k k ⎛⎫=-++ ⎪⎝⎭②,联立①②消去y , 111111102222x x x x k k k k k ⎡⎤⎡⎤⎛⎫⎛⎫⎛⎫++-++-+-= ⎪ ⎪ ⎪⎢⎥⎢⎥⎝⎭⎝⎭⎝⎭⎣⎦⎣⎦,即221111024x x x k k k ⎛⎫⎛⎫+++-= ⎪ ⎪⎝⎭⎝⎭,即22223411044x x x x k k k k ++++-=,即22234111111104x x k k k k ⎛⎫⎛⎫⎛⎫++++-= ⎪ ⎪ ⎪⎝⎭⎝⎭⎝⎭,即22111104x x k k ⎛⎫++-= ⎪⎝⎭, 即21124x k ⎛⎫+= ⎪⎝⎭,解得11122x k =--,11122x k =-+, 对应11122y k =+,21122y k =-+, 两个交点的坐标为11111111,,,22222222k k k k ⎛⎫⎛⎫--+-+-+ ⎪ ⎪⎝⎭⎝⎭则可知2113822k ⎛⎫+≤ ⎪⎝⎭且2113822k ⎛⎫-+≤ ⎪⎝⎭,即111111k k ⎧≤≤⎪⎪⎨⎪≤≤+⎪⎩,即111k ≤≤,解得k ≥k ≤四、好题训练1.已知椭圆2222:1(0,0)x y C a b a b +=>>的焦距为.(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若点()0,1A ,点B 在椭圆C 上,求线段AB 长度的最大值. 2.已知椭圆的长轴长是(,0). (1)求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2)如果直线y x m =+与这个椭圆交于两不同的点,求m 的取值范围.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P到两点(M N 的距离之和等于4,设点P 的轨迹为曲线C . (1)求曲线C 的方程.(2)若直线2y kx =+与曲线C 有公共点,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4.已知椭圆C :22221x y a b +=()0a b >>,1F ,2F为椭圆的左右焦点,1,2P ⎛ ⎝⎭为椭圆上一点,且2PF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设直线l :2x =-,过点2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直线l 、直线AB 于M 、N 两点,求tan MAN ∠最小值. 5.已知圆锥曲线E 上的点M 的坐标(),x y.(1)说明E 是什么图形,并写出其标准方程;(2)若斜率为1的直线l 与E 交于y 轴右侧不同的两点A ,B ,求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6.如图,点1F ,2F 分别是椭圆()2222:10x yC a b a b+=>>的左、右焦点,点A 是椭圆C 上一点,且满足2AF x ⊥轴,1230AF F ∠=︒,直线1AF 与椭圆C 相交于另一点B .(1)求椭圆C 的离心率;(2)若2ABF 的周长为M 为椭圆C 上任意一点,求1OM F M →→⋅的取值范围.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D ,E 的坐标分别为()2,0-,()2,0,P 是动点,且直线DP 与EP 的斜率之积等于14-.(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2)已知直线y kx m =+与椭圆:2214xy +=相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M ,若存在m使得34OA OBOM ,求m 的取值范围.8.已知抛物线2:2(0)C y px p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1. (1)求C 的方程;(2)已知点()()1122,,,A x y B x y 在C 上,且线段AB 的中垂线l 的斜率为12-,求l 在y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9.已知圆F 1:(x +1)2+y 2=16,F 2(1,0),P 是圆F 1上的一个动点,F 2P 的中垂线l 交F 1P 于点Q .(1)求点Q 的轨迹E 的方程;(2)若斜率为k (k ≠0)的直线l 1与点Q 的轨迹E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且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过定点(13,0),求k 的取值范围.10.已知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0,1-,()0,1,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12-.(1)求点M 轨迹C 的方程;(2)若过点()2,0D 的直线l 与(1)中的轨迹C 交于不同的两点E 、F (E 在D 、F 之间),DE DF λ=,试求λ的取值范围. 11.已知平面内动点P与点)A和点()B 的连线的斜率之积为12-.(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2)过点()1,0F 的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M ,N 两点,且OMF ONF S S λ=△△(113λ<<),求直线l 斜率的取值范围.12.已知抛物线C :22y px =()0p >的焦点为F,点(M a 在抛物线C 上. (1)若6MF =,求抛物线C 的标准方程;(2)若直线x y t +=与抛物线C 交于A ,B 两点,点N 的坐标为()1,0,且满足NA NB ⊥,原点O 到直线ABp 的取值范围. 13.已知一动圆M 与圆1C:(221x y ++=外切,且与圆2C:(2249x y -+=内切.(1)求动圆M 的圆心M 的轨迹方程E ;(2)若过点(1,0)A 的直线l (不与x 轴重合)与曲线E 交于,P Q 两点,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交于点N ,求PQ AN的取值范围.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 y kx =22:14y E x +=相交于A 、B 两点,与圆22:4O x y +=相交于C 、D 两点. (1)若OC OD ⊥,求实数k 的值; (2)求2AB CD ⋅的取值范围.15.已知点()1,0F 是抛物线C :()220y px p =>的焦点,O 为坐标原点,过点F 的直线1l 交抛物线与A ,B 两点.(1)求抛物线C 的方程; (2)求OA OB ⋅的值;(3)如图,过点F 的直线2l 交抛物线于C ,D 两点(点A ,C 在x 轴的同侧,A C x x >),且12l l ⊥,直线AC 与直线BD 的交点为E ,记EFC △,ACF 的面积分别为1S ,2S ,求12S S 的取值范围.16.已知椭圆()22221x y a b a b +=>>的焦距为2,O 为坐标原点,F 为右焦点,点31,2E ⎛⎫ ⎪⎝⎭在椭圆上.(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若直线l 的方程为4x =,AB 是椭圆上与坐标轴不平行的一条弦,M 为弦的中点,直线MO 交l 于点P ,过点O 与AB 平行的直线交/于点Q ,直线PF 交直线OQ 于点R ,直线QF 交直线MO 于点S .①证明:O ,S ,F ,R 四点共圆;②记△QRF 的面积为1S ,△QSO 的面积为2S ,求12S S 的取值范围. 17.已知椭圆C :22143x y +=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P 在椭圆C 上且活动于第一象限,PP'垂直于y 轴交y 轴于P ',Q 为PP '中点;连接1QF 交y 轴于M ,连接2QF 并延长交直线:3l x 于N .(1)求直线1QF 与2QF 的斜率之积;(2)已知点(0,1)T -,求22MP NP TQ ⋅+的最大值.18.已知①如图,长为12的矩形ABCD ,以A 、B 为焦点的椭圆2222:1x y M a b+=恰好过CD 两点②设圆22(16x y +=的圆心为S ,直线l 过点T ,且与x 轴不重合,直线l 交圆S 于CD 两点,过点T 作SC 的平行线交SD 于M ,判断点M 的轨迹是否椭圆(1)在①②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条件,求椭圆M 的标准方程;(2)根据(1)所得椭圆M 的标准方程,若圆22:1O x y +=的切线l 与椭圆相交于P 、Q 两点,线段PQ 的中点为T ,求OT 的最大值.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2,0A -,过动点P 作直线4x =-的垂线,垂足为M ,且4AM AP ⋅=-.记动点P 的轨迹为曲线E .(1)求曲线E 的方程;(2)过点A 的直线l 交曲线E 于不同的两点B 、C . ①若B 为线段AC 的中点,求直线l 的方程;②设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求ACD △面积S 的取值范围.20()2222:10x y C a b a b +=>>经过点()3,1P .(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设点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Q ,过点P 斜率为12,k k 的两条不重合的动直线与椭圆C 的另一交点分别为,M N (,M N 皆异于点Q ).若1213k k =,求点Q 到直线MN 的距离的取值范围.21.已知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椭圆C 上任意一点P 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倍,且通径长为3(椭圆的通径:过椭圆的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过2F 的直线l 与椭圆C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则1ABF 的内切圆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则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已知F 是抛物线2:2(0)C y px p =>的焦点,点P 是抛物线上横坐标为2的点,且3PF =.(1)求抛物线的方程;(2)设直线l 交抛物线C 于,M N 两点,若4MN =,且弦MN 的中点在圆22()1x a y -+=上,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椭圆Γ:2212x y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设P 是第一象限内Γ上一点,1PF ,2PF 的延长线分别交Γ于点1Q ,2Q .(1)求12PF Q △的周长;(2)设1r ,2r 分别为12PF Q △,21PF Q △的内切圆半径,求12r r -的最大值.24.设实数0k ≠,椭圆D :22162x y +=的右焦点为F ,过F 且斜率为k 的直线交D 于P 、Q两点,若线段PQ 的中为N ,点O 是坐标原点,直线ON 交直线3x =于点M .(1)若点P 的横坐标为1,求点Q 的横坐标; (2)求证:MF PQ ⊥; (3)求PQ MF的最大值.参考答案1.(1)22142x y +=(2 【分析】(1)由题意可得2c =2c e a a ===,求出a ,再由 b b ,从而可求得椭圆方程,(2)设()00,B x y ,然后利用距离公式和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 (1)依题意,得2c c ==2===⇒=c e a a ,所以b所以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22142x y +=.(2)设()00,B x y ,则2200142x y +=,则有0y ≤≤所以20220041422y x y ⎛⎫=-=-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222220000||14112y AB x y y ⎛⎫=+-=-+- ⎪⎝⎭ 2200025(1)6y y y =--+=-++,因为0y ≤≤所以当001,=-=y x ||AB 2.(1)2213x y +=;(2)22m -<<.【分析】(1)由已知得2a =c = (2)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消元,利用韦达定理能求出m 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1)由已知得2a =c =解得a =2321b ∴=-=,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13x y +=.(2)由2213y x m x y =+⎧⎪⎨+=⎪⎩, 解方程组并整理得2246330x mx m ++-=,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222(6)44(33)12(4)0m m m ∆=-⨯⨯-=-->.解不等式得22m -<<.m ∴的取值范围(2,2)-.【点睛】本题考查椭圆标准方程的求法,考查实数的取值范围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根的判别式的合理运用.3.(1)2214x y +=;(2)|k k k ⎧⎪≤≥⎨⎪⎪⎩⎭.【分析】(1)根据椭圆的定义,即可求得a ,c 的值,根据a ,b ,c 的关系,求得b 值,即可得答案. (2)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根据有公共点,可得0∆≥,化简整理,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解:(1)由己知得4PM PN MN +=>=由椭圆定义可知,轨迹C 是以M ,N为焦点,焦距长2c =24a =的椭圆. 所以222431b a c =-=-=,所以曲线C 的方程是2214x y +=.(2)由22214y kx x y =+⎧⎪⎨+=⎪⎩得()221416120k x kx +++=. ()()22216412146448k k k ∆=-⨯⨯+=-,因为直线2y kx =+与曲线C 有公共点, 所以0∆≥,即264480k -≥,解得k ≤k ≥故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k k k ⎧⎪≤≥⎨⎪⎪⎩⎭. 4.(1)2212x y +=(2)4 【分析】(1)设()1,0(0)F c c ->,根据题中条件求出1c =,得出1PF =出a 的值,再根据222b a c =-即可求出b 的值,即可求出椭圆方程;(2)由题意直线AB 的斜率必定不为零,于是可设直线:1AB x ty =+,设11(,)A x y ,22(,)B x y ,根据韦达定理、中点坐标公式、弦长公式,以及题中条件,得到23tan t MN MAN AN+∠==,再根据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出结果. (1)解:设()2,0F c ,则2PF ==1c =,即()11,0F -.∴1PF =122PF PF a +==,∴a =1b ,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12x y +=; (2)解:由题意直线AB 的斜率必定不为零,于是可设直线AB :1x ty =+, 联立方程22112x ty x y =+⎧⎪⎨+=⎪⎩得()222210t y ty ++-=, 设()11,A x y ,()22,B x y ,由题意,()()222442810t t t ∆=++=+>,由韦达定理12222ty y t -+=+,12212y y t =-+,则22Nt y t =-+,∴22221122N N t x ty t t =+=-+=++,MN AB ⊥,∴MNk t =-,∴222226222t MN t t +=--=++,又1212AN AB y y==-=∴23tan4tMNMANAN+⎫∠===≥=,即1t=±时取等号.5.(1)圆锥曲线E是以(),)为焦点,长轴长为22163x y+=(2)(3,-【分析】(1)由平面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及椭圆的定义即得;(2)由题可设直线l:y x m=+,联立椭圆的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可得3m-<<,即求. (1)由题可知点M到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圆锥曲线E是以(),)为焦点,长轴长为所以其标准方程为22163x y+=.(2)设直线l:y x m=+,()11,A x y,()22,B x y,由22163x yy x m⎧+=⎪⎨⎪=+⎩,消去y,得2234260x mx m++-=,由题意,有()()221221244326043263m mmx xmx x⎧∆=-⨯->⎪⎪⎪+=->⎨⎪⎪-=>⎪⎩,解得3m-<<所以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为(3,-.6.(1(2)5,34⎡⎢⎣【分析】(1)结合已知条件,分别求出a 、c 与2||AF 的关系式,进而求得离心率;(2)结合(1)中结论和已知条件求出椭圆的方程,然后设出M 的坐标,然后利用数量积公式表示出1OM F M →→⋅,最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 (1)在12Rt AF F △中,∵1230AF F ∠=︒, ∴122AF AF =,122F F =,由椭圆的定义,12223a AF AF AF =+=,22c , ∴椭圆离心率22c c e a a ====(2)2ABF 的周长为22AF BF AB ++=11224AF BF AF BF a +++==a =∵c e a ==,∴1c =,2222b a c =-=, ∴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22132x y +=,可得()11,0F -,设()00,M x y ,则()00,OM x y →=,2200132x y +=, ∵()1001,F M x y →=+,∴()222210000002125123334OM F M x x y x x x x →→⎛⎫⋅=++=++-=++ ⎪⎝⎭,∵0x ≤≤所以由二次函数性质可知,当0x 1OM F M →→⋅的最大值为3当023x =-时,1OM F M →→⋅的最小值为54,所以1OM F M →→⋅的取值范围是5,34⎡⎢⎣.7.(1)()22124x y x +=≠±(2)11(1,)(,1)22-- 【分析】(1)根据直线DP 与EP 的斜率之积列方程,化简求得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 (2)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由34OA OBOM 得到123x x =-,联立直线y kx m =+与椭圆:2214x y +=,化简写出根与系数关系、判别式,求得关于m 的不等式,并由此求得m 的取值范围. (1)设(),P x y ,则()1=22+24EP DP y y k k x x x ⋅=⋅-≠±-, 所以可得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22124x y x +=≠±.(2)设()()1122,,,,A x y B x y 又()0,M m ,由34OA OBOM 得12123,30,4x x y y m ,123x x =-联立2214y kx m x y =+⎧⎪⎨+=⎪⎩可得()222418440k x kmx m +++-= 222(8)4(41)(4m 4)0km k ∆=-⨯+⨯->,即226416160k m -+>22410k m ∴-+>,且12221228414441km x x k m x x k -⎧+=⎪⎪+⎨-⎪=⎪+⎩, 又123x x =-22441kmx k ,则222122224443()4141km m x x xk k , 222216410k m k m ,2221416m k m 代入22410k m -+>得22211014m m m-+->-, 2114m <<,解得11(1,)(,1)22m ∈--.m ∴的取值范围是11(1,)(,1)22--8.(1)22y x =;(2)9(,)16+∞.【分析】(1)利用p 的几何意义直接写出C 的方程即得.(2)根据给定条件设出直线l 及直线AB 的方程,联立直线AB 与抛物线C 的方程,求出弦AB 中点坐标,借助判别式计算作答. (1)因抛物线2:2(0)C y px p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1,则p =1, 所以C 的方程为22y x =. (2)依题意,设直线l 的方程为12y x b =-+,直线AB 的方程为y =2x +m ,设1122(,),(,)A x y B x y ,由222y x y x m⎧=⎨=+⎩消去x 得:20y y m -+=,由题意知Δ140m =->,得14m <,设线段AB 的中点为()00,N x y ,则120122y y y +==,再由002y x m =+,可得0142m x =-,又点N 在直线l 上,则111()2242m b =--+,于是584m b =-,从而有511984416b >-⨯=,所以l 在y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为9(,)16+∞.9.(1)22143x y +=(2)15,,5⎛⎛⎫-∞+∞⎪⎝⎭⎝⎭【分析】(1)利用椭圆的定义可求椭圆方程.(2)设直线()()11122:,,,,l y kx m A x y B x y =+,联立直线方程和椭圆方程后利用韦达定理可求AB 的中垂线的方程,结合其过1,03⎛⎫⎪⎝⎭所得,k m 的等式,结合判别式为正可得k 的取值范围. (1)由题意可知:11||4PQ QF PF r +===, 由2F P 的中垂线l 交1F P 于点Q ,则2||QF PQ =, ∴211242QF QF F F +=>=,则点Q 的轨迹E 为以12,F F 为焦点,4为长轴长的椭圆, 即22224,22,3a c b a c ===-=, ∴点Q 的轨迹E 的方程为:22143x y +=.(2)设直线()()11122:,,,,l y kx m A x y B x y =+,将y kx m =+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 得()2223484120k x kmx m +++-=,所以()()222(8)4344120km k m ∆=-+->即223043k m +>-①,由根与系数关系得122834km x x k +=-+,则()121226234my y k x x m k +=++=+, 所以线段AB 的中点M 的坐标为2243,3434km m k k ⎛⎫- ⎪++⎝⎭.又线段AB 的直平分线l '的方程为113y x k ⎛⎫=-- ⎪⎝⎭,由点M 在直线l '上,得22314134343m km k k k ⎛⎫=--- ⎪++⎝⎭,即24330k km ++=,所以()21433m k k=-+②,由①②得()222243439k k k+<+,∵2430k +>,∴22439k k +<,所以235k >,即k <k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15,,5⎛⎛⎫-∞+∞ ⎪⎝⎭⎝⎭.10.(1)2212x y +=(0x ≠),(2)31λ-<<且13λ≠.【分析】(1)设(,)M x y ,用坐标表示出已知条件即可得;(2)设11(,)F x y ,22(,)E x y ,由DE DF λ=得12,x x 的关系,12,y y 的关系,利用,E F 都是椭圆上的点,适合椭圆方程,可解得1x ,然后由1x ≤求得l 的范围,注意题中有01λ<<,10x ≠,结合起来求得正确的范围.(1)设(,)M x y ,则1112y y x x +-⋅=-(0x ≠),,化简得2212xy +=(0x ≠),此即为曲线C 的方程; (2)设11(,)F x y ,22(,)E x y ,221112x y +=,由DE DF λ=,得21212(2)x x y y λλ-=-⎧⎨=⎩, 212122x x y y λλλ=-+⎧⎨=⎩,E 在椭圆上,则2211(22)()12x y λλλ-++=,把221112x y =-代入得 222222111(22)(22)1222x x x λλλλλλ-+--++-=,解得1312x λλ-=,由1x <得,312λλ-33λ-<<+ 又由于E 在线段DF 上,01λ<<,10x =时,13λ=,所以31λ-<且13λ≠.11.(1)2212x y +=(x ≠;(2)()(),11,-∞-⋃+∞. 【分析】(1)设(),P x y,且x ≠12PA PB k k ⋅=-化简即可得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2)设()11,A x y ,()22,B x y ,直线l :1x my =+与椭圆方程联立可得12y y +,12y y ,()221221242y y m y y m +-=+,由12OMF ONFS y S y λ==-, ()212121221122y y y y y y y y λλ+=++=--+,可得221422m m λλ---+=+,根据λ的范围求得12λλ--+的范围,再解不等式可得m 的范围,再求1m的范围即为直线l 斜率的取值范围.(1)设(),P x y,则22122PA PBy k k x ⋅===--,整理可得:2222x y +=,即2212x y +=(x ≠,所以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2212x y +=(x ≠,(2)由题意可知直线l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设()11,A x y ,()22,B x y ,直线l 的方程为:1x my =+, 由22112x my x y =+⎧⎪⎨+=⎪⎩可得:()222210m y my ++-=, 所以12222m y y m -+=+,12212y y m -=+,因为11221212OMFONFOF y S y S y OF y λ⋅⋅===-⋅⋅,()()()2221222221244222y y m m m y y m m +-⎡⎤=⨯-+=⎣⎦++, ()222121212121212212122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λλ+++==++=--+,所以221422m m λλ---+=+,即221422m m λλ+-=+,因为12y λλ=+-在1,13⎛⎫ ⎪⎝⎭上单调递减,所以1420,3y λλ⎛⎫=+-∈ ⎪⎝⎭,所以2244023m m <<+,因为22402m m >+,由224423m m <+可得:11m -<<, 所以直线l 的斜率11m<-或11m >.所以直线l 斜率的取值范围为()(),11,-∞-⋃+∞. 12.(1)24y x =或220y x =;(2)1,6⎡⎫+∞⎪⎢⎣⎭.【分析】(1)由已知可得202pa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62pa +=,解方程求得p 的值即可求解; (2)设()11,A x y ,()22,B x y ,联立直线x y t +=与22y px =,由原点O 到直线AB 的距离不t 的范围,由韦达定理可得12x x +、12x x ,利用坐标表示0NA NB ⋅=可利用t 表示p ,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得最值即可求解. (1)由题意及抛物线的定义得:62pa +=,又因为点(M a 在抛物线C 上,所以202pa =,由62202p a pa⎧+=⎪⎨⎪=⎩ 可得25p a =⎧⎨=⎩或101p a =⎧⎨=⎩,所以抛物线C 的标准方程为24y x =或220y x =. (2)设()11,A x y ,()22,B x y ,联立22x y t y px+=⎧⎨=⎩消去y 可得:()2220x p t x t -++=,则1222x x p t +=+,212x x t =,因为NA NB ⊥,所以()()()()()()121212121111NA NB x x y y x x t x t x ⋅=--+=--+--()()212122110x x t x x t =-++++=,所以()()22212210t t p t t -++++=,可得22121t t p t -+=+,由原点O 到直线AB≥2t ≥或2t ≤-, 因为0p >,所以2t ≤-不成立,所以2t ≥,因为221421411t t p t t t -+==++-++在[)2,+∞上单调递增, 所以2222112213p -⨯+≥=+,所以16p ≥, 即p 的取值范围为1,6⎡⎫+∞⎪⎢⎣⎭.13.(1)221168x y +=(2)( 【分析】(1)设圆M 的半径为r ,则1217MC r MC r ⎧=+⎪⎨=-⎪⎩,即可得到128MC MC +=,即可得到点M 的轨迹是以12,C C 为焦点的椭圆,求出,a b ,即可得到轨迹方程;(2)设l 方程为:(1)y k x =-,1122(,)(,)P x y Q x y ,,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消元、列出韦达定理,根据弦长公式表示出PQ ,再求出线段PQ 垂直平分线方程,从而求出AN,即可得到PQ AN= (1)解:设圆M 的半径为r ,则1217MC r MC r ⎧=+⎪⎨=-⎪⎩12128MC MC C C ∴+=>=所以点M 的轨迹是以12,C C为焦点的椭圆,且4,a c ==2228b a c ∴=-=所以所求轨迹方程为221168x y +=. (2)解:经分析,l 斜率存在,设l 方程为:(1)y k x =-,1122(,)(,)P x y Q x y , 由22(11168y k x x y =-⎧⎪⎨+=⎪⎩)消去y 得:222212)42160k x k x k +-+-=( 221212224216,.1212k k x x x x k k -∴+==++PQ ∴=.. 121222(2)12ky y k x x k -+=+-=+ PQ ∴的中点坐标为2222,1212k k k k ⎛⎫- ⎪++⎝⎭所以线段PQ 垂直平分线方程为222121212k k y x k k k ⎛⎫+=-- ⎪++⎝⎭.令0y =得2212N kx k =+,221112N k AN x k +∴=-=+PQAN ∴= 0k ≠ 211k ∴+> 2141630301k ∴<-<+ PQ AN∴的取值范围为(.14. (1)k = (2)[)4,64 【分析】(1)求出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d =k 的值; (2)设()11,A x y 、()22,B x y ,将直线l 的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列出韦达定理,利用弦长公式计算出AB 关于k 的表达式,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CD 关于k 的表达式,再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求得2AB CD ⋅的取值范围. (1)解:因为OC OD ⊥,且圆O 的半径为2,所以点O 到直线l的距离2sin4d π===k =. (2)解:设()11,A x y 、()22,B x y,由2214y kx y x ⎧=⎪⎨+=⎪⎩,消y 整理得()22410k x ++-=,()()2224416160k k ∆=++=+>,所以12x x +=,12214x x k -=+,所以12 AB x x=-=()22414kk+=+.设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所以CD===所以()()22222222411614142404644144k kkAB CDk k k k+++⋅=⋅⋅==-++++.244k+≥,则21144k<≤+,所以,[)22240644,644AB CDk⋅=-∈+.所以2AB CD⋅的取值范围为[)4,64.15.(1)24y x=(2)3-(3)()0,1【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12p=,从而得到抛物线C:24y x=.(2)首先设直线AB的方程为1x ty=+,与抛物线24y x=联立得2440y ty--=,再利用韦达定理求解.(3)设211,4yA y⎛⎫⎪⎝⎭,222,4yC y⎛⎫⎪⎝⎭,21144,By y⎛⎫-⎪⎝⎭,22244,Dy y⎛⎫-⎪⎝⎭,再利用韦达定理和12ECFACFECSSS S AC==△△求解即可.(1)因为抛物线C:()220y px p=>,焦点()1,0F,所以12p=,解得2p=,所以抛物线C:24y x=.24y x =(2)设直线AB 的方程为1x ty =+,与抛物线24y x =联立得:2440y ty --=, 由韦达定理得124y y t +=,124y y =-,所以()22212121214416y yy y x x =⋅==,所以1212413OA OB x x y y ⋅=+=-+=- (3)设211,4y A y ⎛⎫⎪⎝⎭,222,4y C y ⎛⎫ ⎪⎝⎭,21144,B y y ⎛⎫- ⎪⎝⎭,22244,D y y ⎛⎫- ⎪⎝⎭, 因为21222112444AC y y k y y y y -==+-, 所以直线AC :2111244y y y x y y ⎛⎫-=- ⎪+⎝⎭,即1212124y y y x y y y y =+++。
圆锥曲线中的面积问题-专题教学设计

圆锥曲线中的面积问题一、教学目标:圆锥曲线中的面积问题常见的是三角形的面积问题,有时也会考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或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面积问题,求解此类问题通常是借助弦长公式或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用某些量,如动直线的斜率或截距表示面积,再利用函数或不等式知识求解.培养学生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点:解决圆锥曲线中常见的面积问题。
三、方法归纳(一) 利用弦长与点到直线距离计算三角形面积方法指导:若动直线与圆锥曲线交于点A ,B ,点P 为定点或满足一定条件的动点,要表示△P AB 的面积,一般是先利用弦长公式求出AB ,再利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出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则12ABC S AB d ∆=. 【例1】(2022届河南省县级示范性高中高三上学期尖子生对抗赛)顺次连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四个顶点,得到的四边形的面积为82连接椭圆C 的某两个顶点,2. (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已知过点(4,0)A -的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E ,F 两点,点B 在线段EF 上,若||||||||AE BE AF BF =,求OAB (O 为坐标原点)面积的取值范围.【分析】(1)根据题设构造关于a ,b 的方程组,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椭圆的方程; (2)设出直线方程,联立直线l 与椭圆C 的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得到||EF 的表达式,设||||||||AE BE AF BF λ==,找出||AB 与||EF 的关系;再算出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得到OAB 面积的表达式,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求解.【解析】(1)依题意得22282,b a ab ⎧=⎪⎨⎪=⎩ 解得2,22,b a =⎧⎪⎨=⎪⎩所以椭圆C 的标准方程是22184x y +=. (2)设直线l 的方程为4(0)x ty t =-≠,代入椭圆C 的方程得()222880t y ty +-+=,由0∆>得22,||2t t >>设()()1122,,,E x y F x y ,所以1221228,28,2t y y t y y t ⎧+=⎪⎪+⎨⎪=⎪+⎩,222121212||()()1EF x x y y t y =-+-=+-, 设||||||||AE BE AF BF λ==,则,AE AF EB BF λλ== 22111AB AE EB EF EF EF λλλλλλ=+=+=-+-. 原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21d t =+故OAB 的面积2121222212412111S t y y y y t λλλλ=+-=⋅---+. 因为1122y y y y λλ=⇒=,故112212212122444(0,22)||1y y y y S y y y y t y y =⋅-==∈+-, 故OAB 面积的取值范围为(0,2).(二) 三角形中一个顶点到对边上某一点的距离为定值,可把三角形分为两个小三角形分别计算面积方法指导:若过定点Q 的直线圆锥曲线交于点A ,B ,点P 为定点或满足一定条件的动点,要表示△P AB 的面积,可先求出点A ,B 到直线PQ 的距离之和d ,则12PAB S PQ d ∆=,特别的,若PQ 与y 轴垂足,12PAB A B S PQ y y ∆=-,利用这种方法求面积,可以避免使用弦长公式,减少运算量. 【例2】(2022届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三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上的点到左、右焦点1F 、2F 的距离之和为4,且右顶点A 到右焦点2F 的距离为1.(1)求椭圆C 的方程;(2)直线y kx =与椭圆C 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记MNA △的面积为S ,当3S =时求k 的值. 【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24a =,1a c -=,再根据222a b c =+求解即可. (2)首先设()11,M x y ,()22,N x y ,再根据122121111222AMNSOA y OA y OA y y y y =⋅+⋅=⋅-=-求解即可. 【解析】(1)由题意24a =,2a =,因为右顶点A 到右焦点2F 的距离为1,即1a c -=,所以1c =, 则223b a c =-所以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22143x y +=.(2)设()11,M x y ,()22,N x y ,且2OA = 根据椭圆的对称性得122121111222AMNSOA y OA y OA y y y y =⋅+⋅=⋅-=-, 联立方程组22143y kxx y =⎧⎪⎨+=⎪⎩,整理得223(4)12y k +=,解得221243k y k =+ 因为AMN 的面积为3,可得212212||2343k y y k -==+,解得32k =±. (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指导: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为两对角线长度乘积的12.【例3】(2022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已知椭圆()2222:10x y E a b a b+=>>的离心率为12,且椭圆E 经过点31,2⎛⎫⎪⎝⎭,过右焦点F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AB 和CD .(1)求椭圆E 的方程;(2)当四边形ACBD 的面积取得最小值时,求弦AB 所在直线的方程.【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出关于a 、b 、c 的方程组,求出这三个量的值,即可得出椭圆E 的标准方程;(2)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AB 或CD 中有一条直线垂直于x 轴时,求出四边形ACBD 的面积;②当AB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10y k x k =-≠,将该直线方程与椭圆的方程联立,列出韦达定理,求出AB 、CD ,利用四边形的面积12S AB CD =⨯结合基本不等式可求得四边形ACBD 面积的最小值,综合即可得解. 【解析】(1)已知可得22222121914c a a b c ab ⎧=⎪⎪=+⎨⎪⎪+=⎩,解得231a bc =⎧⎪=⎨⎪=⎩所以椭圆E 的方程为22143x y +=.(2)当AB 或CD 中有一条直线垂直于x 轴时,不妨设AB x ⊥轴, 因为焦点F 的坐标为()1,0,所以直线AB 的方程为1x =, 将1x =代入椭圆方程可得32y =±,则3AB =,4CD =,四边形ACBD 的面积14362S =⨯⨯=;当AB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时,设其斜率为()0k k ≠,由(1)知()1,0F ,所以直线AB 的方程为()1y k x =-,与椭圆E 的方程22143x y +=联立并消去y 得()22223484120k x k x k +-+-=.设()11,A x y 、()22,B x y ,()()()42226443441214410k k k k ∆=-+-=+>,则2122834k x x k +=+,212241234k x x k -=+, ()()42222212121222264164811413434k k AB k x k x x x x k k k -+-=++-+-++()()()22422212116416483434k k k k k k ++=--++. 同理可得可得()222211211214343k k CD k k⎛⎫+ ⎪+⎝⎭==++, 所以四边形ACBD 面积()()()()()()222222222121721112243344334k k S AB CD k k k k ++=⨯=⨯=++++ ()22222272122887274943342k k k +⎛⎫≥=⨯= ⎪⎝⎭⎛⎫+++ ⎪⎝⎭, 当且仅当224334k k +=+时,即当1k =±时,等号成立, 因为288649>,故当四边形ACBD 的面积取得最小值时,直线AB 的方程为1y x =-或1y x =-+. (四)利用函数性质求面积最值或范围方法指导:如果能把三角形或四边形的面积用某一个变量来表示,此时可把面积看作关于该变量的函数,若函数的单调性容易确定,可利用函数单调性求面积最值或范围,在求范围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变量本身的取值范围,以及特殊情形。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圆锥曲线中最值问题的两种类型和两种解法 (1)两种类型①涉及距离、面积的最值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②求直线或圆锥曲线中几何元素的最值以及这些元素存在最值时确定与之有关的一些问题.(2)两种解法①几何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及意义,则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解决;②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先建立起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最值常用基本不等式法、配方法及导数法求解.[典例] (2018·武昌调研)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A (2,0),B (0,1)是它的两个顶点,直线y =kx (k >0)与直线AB 相交于点D ,与椭圆相交于E ,F 两点.(1)若ED ―→=6DF ―→,求k 的值; (2)求四边形AEBF 的面积的最大值. [思路演示]解:(1)由题设条件可得,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1,直线AB 的方程为x +2y -2=0.设D (x 0,kx 0),E (x 1,kx 1),F (x 2,kx 2),其中x 1<x 2, 由⎩⎪⎨⎪⎧y =kx ,x 24+y 2=1得(1+4k 2)x 2=4, 解得x 2=-x 1=21+4k 2.① 由ED ―→=6DF ―→,得x 0-x 1=6(x 2-x 0), ∴x 0=17(6x 2+x 1)=57x 2=1071+4k 2.由点D 在直线AB 上,得x 0+2kx 0-2=0,∴x 0=21+2k. ∴21+2k =1071+4k2,化简,得24k 2-25k +6=0, 解得k =23或k =38.(2)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①式可知,点E ,F 到AB 的距离分别为d 1=|x 1+2kx 1-2|5=2(1+2k +1+4k 2)5(1+4k 2),d 2=|x 2+2kx 2-2|5=2(1+2k -1+4k 2)5(1+4k 2),又|AB |=22+12=5, ∴四边形AEBF 的面积为S =12|AB |(d 1+d 2)=12·5·4(1+2k )5(1+4k 2)=2(1+2k )1+4k 2=21+4k 2+4k1+4k 2=21+4k1+4k 2=21+44k +1k≤21+424k ·1k =22,当且仅当4k =1k (k >0),即k =12时,等号成立.故四边形AEBF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2 2. [解题师说]由于四边形AEBF 中的四个顶点中,A ,B 为已知定点,E ,F 为直线y =kx 与椭圆的交点,其坐标一定与k 有关,故四边形AEBF 的面积可用直线y =kx 的斜率k 表示,最后通过变形,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应用体验]1.已知椭圆C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1,0),F 2(1,0),且F 2到直线x -3y -9=0的距离等于椭圆的短轴长.(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圆P 的圆心为P (0,t )(t >0),且经过F 1,F 2,Q 是椭圆C 上的动点且在圆P 外,过点Q 作圆P 的切线,切点为M ,当|QM |的最大值为322时,求t 的值. 解:(1)设椭圆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依题意可知,2b =|1-9|2=4,所以b =2.又c =1,故a 2=b 2+c 2=5, 故椭圆C 的方程为x 25+y 24=1.(2)由题意,圆P 的方程为x 2+(y -t )2=t 2+1.设Q (x 0,y 0),因为PM ⊥QM ,所以|QM |=|PQ |2-t 2-1=x 20+(y 0-t )2-t 2-1=-14(y 0+4t )2+4+4t 2. 若-4t ≤-2, 即t ≥12,当y 0=-2时,|QM |取得最大值, |QM |max =4t +3=322,解得t =38<12(舍去).若-4t >-2,即0<t <12, 当y 0=-4t 时,|QM |取最大值,且|QM |max =4+4t 2=322,解得t =24.综上可知,当t =24时,|QM |的最大值为322.(1)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或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3)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4)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构造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5)利用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将待求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求其值域,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典例] (2018·合肥质检)已知点F 为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焦点,且两焦点与短轴的一个顶点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直线x 4+y2=1与椭圆E 有且仅有一个交点M .(1)求椭圆E 的方程;(2)设直线x 4+y2=1与y 轴交于P ,过点P 的直线l 与椭圆E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若λ|PM |2=|PA |·|PB |,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思路演示]解:(1)由题意,得a =2c ,b =3c , 则椭圆E 的方程为x 24c 2+y 23c2=1.由⎩⎨⎧x 24+y 23=c 2,x 4+y 2=1得x 2-2x +4-3c 2=0.∵直线x 4+y2=1与椭圆E 有且仅有一个交点M ,∴Δ=4-4(4-3c 2)=0,解得c 2=1, ∴椭圆E 的方程为x 24+y 23=1.(2)由(1)得M ⎝⎛⎭⎫1,32, ∵直线x 4+y2=1与y 轴交于P (0,2),∴|PM |2=54.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PA |·|PB |=(2+3)×(2-3)=1, ∴λ|PM |2=|PA |·|PB |⇒λ=45.当直线l 与x 轴不垂直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2,A (x 1,y 1),B (x 2,y 2),由⎩⎪⎨⎪⎧y =kx +2,3x 2+4y 2-12=0消去y ,得(3+4k 2)x 2+16kx +4=0, 则x 1x 2=43+4k2,且Δ=48(4k 2-1)>0, ∴|PA |·|PB |=(1+k 2)x 1x 2=(1+k 2)·43+4k 2=1+13+4k 2=54λ, ∴λ=45⎝⎛⎭⎫1+13+4k 2,∵k 2>14,∴45<λ<1.综上可知,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45,1. [解题师说]在关系式λ|PM |2=|PA |·|PB |中,P ,M 为已知定点,而A ,B 两点是动直线l 与椭圆的交点,故λ与直线l 的斜率有关,应考虑建立λ关于k 的函数关系式求解.[应用体验]2.已知椭圆E 的中心在原点,焦点F 1,F 2在y 轴上,离心率等于223,P 是椭圆E 上的点.以线段PF 1为直径的圆经过F 2,且9PF 1―→·PF 2―→=1.(1)求椭圆E 的方程;(2)作直线l 与椭圆E 交于两个不同的点M ,N .如果线段MN 被直线2x +1=0平分,求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解:(1)依题意,设椭圆E 的方程为y 2a 2+x 2b 2=1(a >b >0),半焦距为c .∵椭圆E 的离心率等于223,∴c =223a ,b 2=a 2-c 2=a 29. ∵以线段PF 1为直径的圆经过F 2, ∴PF 2⊥F 1F 2. ∴|PF 2|=b 2a.∵9PF 1―→·PF 2―→=1,∴9|PF 2―→|2=9b 4a2=1.由⎩⎨⎧b 2=a 29,9b4a 2=1,解得⎩⎪⎨⎪⎧a 2=9,b 2=1,∴椭圆E 的方程为y 29+x 2=1.(2)∵直线x =-12与x 轴垂直,且由已知得直线l 与直线x =-12相交,∴直线l 不可能与x 轴垂直,∴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M (x 1,y 1),N (x 2,y 2),由⎩⎪⎨⎪⎧y =kx +m ,9x 2+y 2=9得(k 2+9)x 2+2kmx +(m 2-9)=0. ∵直线l 与椭圆E 交于两个不同的点M ,N , ∴Δ=4k 2m 2-4(k 2+9)(m 2-9)>0, 即m 2-k 2-9<0. 则x 1+x 2=-2kmk 2+9. ∵线段MN 被直线2x +1=0平分,∴2×x 1+x 22+1=0,即-2km k 2+9+1=0.由⎩⎪⎨⎪⎧m 2-k 2-9<0,-2km k 2+9+1=0得⎝⎛⎭⎫k 2+92k 2-(k 2+9)<0.∵k 2+9>0,∴k 2+94k 2-1<0,∴k 2>3,解得k >3或k <- 3.∴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π3,π2∪⎝⎛⎭⎫π2,2π3.1.(2018·广东五校协作体诊断)若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线段F 1F 2被抛物线y 2=2bx 的焦点F 分成了3∶1的两段.(1)求椭圆的离心率;(2)过点C (-1,0)的直线l 交椭圆于不同两点A ,B ,且AC ―→=2CB ―→,当△AOB 的面积最大时,求直线l 的方程.解:(1)由题意知,c +b2=3⎝⎛⎭⎫c -b 2, 所以b =c ,a 2=2b 2, 所以e =ca =1-⎝⎛⎭⎫b a 2=22.(2)设A (x 1,y 1),B (x 2,y 2), 直线AB 的方程为x =ky -1(k ≠0),因为AC ―→=2CB ―→,所以(-1-x 1,-y 1)=2(x 2+1,y 2), 即2y 2+y 1=0.①由(1)知,a 2=2b 2,所以椭圆方程为x 2+2y 2=2b 2.由⎩⎪⎨⎪⎧x =ky -1,x 2+2y 2=2b 2消去x ,得(k 2+2)y 2-2ky +1-2b 2=0, 所以y 1+y 2=2k k 2+2.②由①②知,y 2=-2k k 2+2,y 1=4kk 2+2.因为S △AOB =12|y 1|+12|y 2|,所以S △AOB =3·|k |k 2+2=3·12|k |+|k |≤3·122|k |·|k |=324,当且仅当|k |2=2,即k =±2时取等号,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2y -1或x =-2y -1, 即x -2y +1=0或x +2y +1=0. 2.(2018·惠州调研)如图,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右顶点为A (2,0),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过点A 且斜率为12的直线与y 轴交于点P ,与椭圆交于另一个点B ,且点B 在x 轴上的射影恰好为点F 1.(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过点P 且斜率大于12的直线与椭圆交于M ,N 两点(|PM |>|PN |),若S △PAM ∶S △PBN =λ,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解:(1)因为BF 1⊥x 轴,所以点B ⎝⎛⎭⎫-c ,-b2a , 由⎩⎪⎨⎪⎧a =2,b2a (a +c )a 2=b 2+c 2,=12,解得⎩⎪⎨⎪⎧a =2,b =3,c =1,所以椭圆C 的标准方程是x 24+y 23=1.(2)因为S △PAM S △PBN =12|PA |·|PM |·sin ∠APM12|PB |·|PN |·sin ∠BPN =2|PM ||PN |=λ,所以|PM ||PN |=λ2(λ>2),所以PM ―→=-λ2PN ―→.由(1)可知P (0,-1),设直线MN :y =kx -1⎝⎛⎭⎫k >12, M (x 1,y 1),N (x 2,y 2),联立⎩⎪⎨⎪⎧y =kx -1,x 24+y 23=1消去y ,化简得(4k 2+3)x 2-8kx -8=0.则⎩⎪⎨⎪⎧x 1+x 2=8k 4k 2+3,x 1x 2=-84k 2+3.(*)又PM ―→=(x 1,y 1+1),PN ―→=(x 2,y 2+1),则x 1=-λ2x 2.将x 1=-λ2x 2代入(*)可得,(2-λ)2λ=16k 24k 2+3.因为k >12,所以16k 24k 2+3=163k 2+4∈(1,4),则1<(2-λ)2λ<4,且λ>2,解得4<λ<4+23, 所以实数λ的取值范围为(4,4+23).3.(2018·广西三市第一次联考)已知右焦点为F 2(c,0)的椭圆C :x 2a 2+y 2b2=1(a >b >0)过点⎝⎛⎭⎫1,32,且椭圆C 关于直线x =c 对称的图形过坐标原点. (1)求椭圆C 的方程;(2)过点⎝⎛⎭⎫12,0作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E ,F 两点,线段EF 的中点为M ,点A 是椭圆C 的右顶点,求直线MA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解:(1)∵椭圆C 过点⎝⎛⎭⎫1,32,∴1a 2+94b2=1,① ∵椭圆C 关于直线x =c 对称的图形过坐标原点,∴a =2c , ∵a 2=b 2+c 2,∴b 2=34a 2,②由①②得a 2=4,b 2=3, ∴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3=1.(2)依题意,直线l 过点⎝⎛⎭⎫12,0且斜率不为零,故可设其方程为x =my +12. 由⎩⎨⎧x =my +12,x 24+y 23=1消去x ,并整理得4(3m 2+4)y 2+12my -45=0.设E (x 1,y 1),F (x 2,y 2),M (x 0,y 0), ∴y 1+y 2=-3m3m 2+4,∴y 0=y 1+y 22=-3m2(3m 2+4), ∴x 0=my 0+12=23m 2+4,∴k =y 0x 0-2=m 4m 2+4.①当m =0时,k =0; ②当m ≠0时,k =14m +4m,∵4m +4m =4|m |+4|m |≥8,∴0<|k |≤18,∴-18≤k ≤18且k ≠0.综合①②可知,直线MA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18,18.4.已知圆x 2+y 2=1过椭圆x 2a 2+y 2b2=1(a >b >0)的两焦点,与椭圆有且仅有两个公共点,直线l :y =kx +m 与圆x 2+y 2=1相切,与椭圆x 2a 2+y 2b2=1相交于A ,B 两点.记λ=OA ―→·OB ―→,且23≤λ≤34. (1)求椭圆的方程; (2)求k 的取值范围;(3)求△OAB 的面积S 的取值范围. 解:(1)由题意知2c =2,所以c =1.因为圆与椭圆有且只有两个公共点,从而b =1,故a =2,所以所求椭圆方程为x 22+y 2=1.(2)因为直线l :y =kx +m 与圆x 2+y 2=1相切, 所以原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m |12+k 2=1, 即m 2=k 2+1.由⎩⎪⎨⎪⎧y =kx +m ,x 22+y 2=1,消去y ,得(1+2k 2)x 2+4kmx +2m 2-2=0. 设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4km 1+2k 2,x 1x 2=2m 2-21+2k 2.λ=OA ―→·OB ―→=x 1x 2+y 1y 2=(1+k 2)x 1x 2+km (x 1+x 2)+m 2=k 2+11+2k 2,由23≤λ≤34,得12≤k 2≤1,即k 的取值范围是⎣⎡⎦⎤-1,-22∪⎣⎡⎦⎤22,1. (3)|AB |=(1+k 2)[(x 1+x 2)2-4x 1x 2] =2-2(2k 2+1)2, 由12≤k 2≤1,得62≤|AB |≤43. 设△OAB 的AB 边上的高为d , 则S =12|AB |d =12|AB |,所以64≤S ≤23, 即△OAB 的面积S 的取值范围是⎣⎡⎦⎤64,23。
圆锥曲线求取值范围面积解答题(题目)

《取值范围:面积》1、已知椭圆C:22221(0)x ya ba b+=>>(1,)M e在椭圆C上,其中e为椭圆C的离心率.(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如图所示,A,B是椭圆C上的两点,且| AB |△AOB面积的取值范围.2、F 1、F 2分别是双曲线x 2-y 2=1的两个焦点,O 为坐标原点,圆O 是以F 1F 2为直径的圆,直线l :y =kx +b (b >0)与圆O 相切,并与双曲线相交于A 、B 两点.(Ⅰ)根据条件求出b 和k 满足的关系式;(Ⅱ)向量||AB AB 在向量12F F 方向的投影是p ,当(OA →⋅OB →)p 2=1时,求直线l 的方程;(Ⅲ)当(OA →⋅OB →)p 2=m 且满足2≤m ≤4时,求∆AOB 面积的取值范围.3、如图所示,已知圆M A y x C ),0,1(,8)1(:22定点=++为圆上一动点,点P 在AM 上,点N 在CM 上,且满足N 点,0,2=⋅=的轨迹为曲线E .(1)求曲线E 的方程;(2)若直线12++=k kx y 与(1)中所求点N 的轨迹E 交于不同两点O H F ,、是坐标原点,且4332≤⋅≤,求△FOH 的面积的取值范围.4、设椭圆E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短轴长为4,点M(2)在椭圆上,。
(1)求椭圆E的方程;,求△OAB的面积的取值范围。
(2)设动直线L交椭圆E于A、B两点,且OA OB5、已知21,F F 是椭圆)0(12222>>=+b a by a x 的两个焦点,O 为坐标原点,点)22,1(-P 在椭圆上,线段2PF 与y 轴的交点M 满足,2=+F O ⊙是以21F F 为直径的圆,一直线m kx y L +=:与O ⊙ 相切,并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A,B(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当λ=⋅OB OA ,且满足4332≤≤λ时,求△AOB 的面积S 的取值范围6、已知椭圆2222:1(0)x yC a ba b+=>>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两倍,焦距为32.(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2)设不过原点O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两点M、N,且直线OM、MN、ON的斜率依次成等比数列,求△OMN面积的取值范围.7、已知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0,1)-,(0,1),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12-. (1)求点M 轨迹C 的方程; (2)若过点()2,0D 的直线l 与(1)中的轨迹C 交于不同的两点E 、F (E 在D 、F 之间),试求ODE ∆与ODF ∆面积之比的取值范围(O 为坐标原点).8、已知椭圆)0(1:22221>>=+b a bx a y C 的短轴长为4,离心率为22,其一个焦点在抛物线)0(2:22>=p py x C 的准线上,过2C 的焦点F 的直线交2C 于B A 、两点,分别过B A 、作2C 的切线,两切线交于点Q .(Ⅰ)求1C 、2C 的方程;(Ⅱ)当点Q 在1C 内部运动时,求QCD ∆面积的取值范围.9、已知椭圆C:22221(0)x ya ba b+=>>(1,)M e在椭圆C上,其中e为椭圆C的离心率. (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如图所示,A,B是椭圆C上的两点,且| AB |△AOB面积的取值范围.10、已知椭圆2214y x +=的左,右两个顶点分别为A 、B .曲线C 是以A 、B 两点为顶点,离心率为P 在第一象限且在曲线C 上,直线AP 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T .(1)求曲线C 的方程;(2)设P 、T 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x 、2x ,证明:121x x ⋅=;(3)设TAB ∆与POB ∆(其中O 为坐标原点)的面积分别为1S 与2S ,且15PA PB ⋅≤,求2212S S -的取值范围.11 11、已知圆O :122=+y x ,点O 为坐标原点,一条直线l :)0(>+=b b kx y 与圆O 相切并与椭圆1222=+y x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1)设)(k f b =,求)(k f 的表达式; (2)若32=⋅OB OA ,求直线l 的方程; (3)若)4332(≤≤=⋅m m OB OA ,求三角形OAB 面积的取值范围.。
圆锥曲线的最值与参数范围

圆锥曲线的最值与参数范围
圆锥曲线是微积分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其最值及参数范围也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探讨圆锥曲线的最值与参数范围。
首先,我们从定义谈起。
圆锥曲线是由两个圆弧及一条直线组成的曲线,该曲线对称且连接着两个有限定点,形状由两个参数决定,分别为圆心角α和高h。
其次,我们来讨论圆锥曲线的最值。
圆锥曲线的极值是在其上的直线段的端点处,也就是左右的圆弧的交点。
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来求出该点的坐标,即最大值点。
另外,如果曲线以y=kx+b的直线
对称,其最小值点就是y轴上的端点。
最后,让我们来讨论圆锥曲线的参数范围。
圆心角α的取值范围是0到2π,而高h的范围依赖于圆心角的取值。
当圆心角α取值为0时,圆锥曲线为一个圆,此时高h的取值范围是0到无穷大。
而当α取值在0到2π之间时,高h的取值范围就会发生变化,其最小取值为0,最大值不定。
以上就是圆锥曲线的最值与参数范围简述。
从定义出发到最值的求解以及参数范围,从多角度深入地讨论圆锥曲线。
圆锥曲线是众多曲线中的一种,其最值与参数范围的掌握不仅是数学知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对更为深入的曲线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 1 -。
圆锥曲线和面积

圆锥曲线和面积
圆锥曲线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圆、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等。
这些曲线可以用不同的参数和公式来描述,其中最基本的是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系中的参数方程。
对于圆的面积,其公式为A = πr²,其中r是圆的半径。
对于椭圆,其面积公式为A = πab,其中a和b分别是椭圆的长轴和短轴。
对于抛物线,由于它是一条直线沿垂直方向无限延伸形成的图形,所以其面积取决于它的顶点和直线的方程。
双曲线的面积可以根据直角坐标系中的参数方程来计算,公式为A = πb²/a,其中a和b是双曲线的实轴和虚轴长度。
在实际应用中,圆锥曲线的面积计算非常重要,可以用于解决各种问题,如几何图形面积的测量、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计算、材料质量的估算等。
同时,圆锥曲线在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圆锥曲线面积公式

圆锥曲线面积公式圆锥是一种三维曲面,它具有非常独特的性质,是许多几何结构中常见的几何形状之一。
它是由一个圆和一条接近它的直线组成的,其特性可以用一种称为“圆锥曲线面积公式”的公式来描述。
圆锥曲线面积公式是描述圆锥形状及其面积的一种经典几何公式。
其中,圆锥体的表面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S =r(h + r)其中,r表示圆锥底部圆的半径,h表示圆锥高度,π表示3.1415926。
圆锥曲线面积公式是世界上最常用的一个几何公式,它可以用来解决圆锥的表面积、体积和对称性等相关问题。
在建筑设计、医学技术和其他多种应用领域,圆锥曲线面积公式在图形绘制和几何处理方面都被广泛使用。
在高等数学中,圆锥曲线面积公式也被广泛应用,它可以帮助数学家们求解许多复杂的几何问题。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圆锥体,它底部半径为5,高度为10,则根据圆锥曲线面积公式,它的表面积为π5(10+5),也就是785.398163。
圆锥曲线面积公式也可以用来解决另一种复杂的几何问题,那就是求解圆锥体的体积。
圆锥体的体积是由底面圆和圆锥面积之积所得,因此,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V=rh/3,其中,r表示圆锥底部圆的半径,h表示圆锥高度,π表示3.1415926。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圆锥体,其底部半径为5,高度为10,则根据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它的体积为π510/3,即261.7990512。
圆锥曲线面积公式不仅可以用于解决圆锥底部半径、高度和面积、体积等问题,还可以用于解决其他一些几何问题,比如计算圆锥面积的分段函数,以及计算平面内的圆锥的平行于底面的线段的长度。
圆锥曲线面积公式可以让数学家们知道如何去计算几何图形,为科学家们在多个学科领域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总之,圆锥曲线面积公式是一种经典的几何公式,用于描述圆锥曲线的面积及其相关特性,它可以用来解决圆锥表面积、体积、分段函数等多种复杂的几何问题,并且在建筑设计、医学技术和其他多种应用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为科学家们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第九节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证明问题突破点(一)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是高考中的热点问题,常涉及不等式、函数的值域问题,综合性比较强,解法灵活多变,但总体上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几何方法,即利用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以及平面几何中的定理、性质等进行求解;二是利用代数方法,即把要求最值的几何量或代数表达式表示为某个(些)参数的函数(解析式),然后利用函数方法、不等式方法等进行求解.考点贯通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利用几何性质求最值[例1] 设P 是椭圆x 225+y 29=1上一点,M ,N 分别是两圆:(x +4)2+y 2=1和(x -4)2+y 2=1上的点,则|PM |+|PN |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 )A .9,12B .8,11C .8,12D .10,12[解析] 如图,由椭圆及圆的方程可知两圆圆心分别为椭圆的两个焦点,由椭圆定义知|P A |+|PB |=2a =10,连接P A ,PB 分别与圆相交于两点,此时|PM |+|PN |最小,最小值为|P A |+|PB |-2R =8;连接P A ,PB 并延长,分别与圆相交于两点,此时|PM |+|PN |最大,最大值为|P A |+|PB |+2R =12,即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8,12.[答案] C[方法技巧]利用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以及平面几何中的定理、性质等进行求解,也叫做几何法.建立目标函数求最值本节主要包括3个知识点: 1.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 2.圆锥曲线中的范围问题; 3.圆锥曲线中的几何证明问题.[例2] 已知△ABP 的三个顶点都在抛物线C :x 2=4y 上,F 为抛物线C 的焦点,点M 为AB 的中点,PF =3FM .(1)若|PF |=3,求点M 的坐标; (2)求△ABP 面积的最大值.[解] (1)由题意知焦点F (0,1),准线方程为y =-1. 设P (x 0,y 0),由抛物线定义知|PF |=y 0+1,得y 0=2, 所以P (22,2)或P (-22,2),由PF =3FM ,得M ⎝⎛⎭⎫-223,23或M ⎝⎛⎭⎫223,23. (2)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m ,点A (x 1,y 1),B (x 2,y 2),P (x 0,y 0),由⎩⎪⎨⎪⎧y =kx +m ,x 2=4y ,得x 2-4kx -4m =0. 于是Δ=16k 2+16m >0,x 1+x 2=4k ,x 1x 2=-4m , 所以AB 中点M 的坐标为(2k,2k 2+m ).由PF =3FM ,得(-x 0,1-y 0)=3(2k,2k 2+m -1),所以⎩⎪⎨⎪⎧x 0=-6k ,y 0=4-6k 2-3m .由x 20=4y 0得k 2=-15m +415, 由Δ>0,k 2≥0,得-13<m ≤43.又因为|AB |=1+k 2·(x 1+x 2)2-4x 1x 2=41+k 2·k 2+m , 点F (0,1)到直线AB 的距离为d =|m -1|1+k 2,所以S △ABP =4S △ABF =8|m -1|k 2+m =16153m 3-5m 2+m +1. 记f (m )=3m 3-5m 2+m +1⎝⎛⎭⎫-13<m ≤43, 令f ′(m )=9m 2-10m +1=0, 解得m 1=19,m 2=1,可得f (m )在⎝⎛⎭⎫-13,19上是增函数,在⎝⎛⎭⎫19,1上是减函数,在⎝⎛⎭⎫1,43上是增函数, 又f ⎝⎛⎭⎫19=256243>f ⎝⎛⎭⎫43=59.所以当m =19时,f (m )取到最大值256243,此时k =±5515.所以△ABP 面积的最大值为2565135. [方法技巧](1)当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有明显的几何特征,考虑用图象性质来求解.(2)当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结论的几何特征不明显,则可以建立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有配方法、判别式法、单调性法、三角换元法等.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例3] 已知椭圆M :x 2a 2+y 23=1(a >0)的一个焦点为F (-1,0),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经过点F 的直线l 与椭圆M 交于C ,D 两点.(1)当直线l 的倾斜角为45°时,求线段CD 的长;(2)记△ABD 与△ABC 的面积分别为S 1和S 2,求|S 1-S 2|的最大值. [解] (1)由题意,c =1,b 2=3, 所以a 2=4,所以椭圆M 的方程为x 24+y 23=1,易求直线方程为y =x +1,联立方程,得⎩⎪⎨⎪⎧x 24+y 23=1,y =x +1,消去y ,得7x 2+8x -8=0,设C (x 1,y 1),D (x 2,y 2),Δ=288,x 1+x 2=-87,x 1x 2=-87,所以|CD |=2|x 1-x 2|= 2(x 1+x 2)2-4x 1x 2=247.(2)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 =-1, 此时△ABD 与△ABC 面积相等,|S 1-S 2|=0;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y =k (x +1)(k ≠0), 联立方程,得⎩⎪⎨⎪⎧x 24+y 23=1,y =k (x +1),消去y ,得(3+4k 2)x 2+8k 2x +4k 2-12=0, Δ>0,且x 1+x 2=-8k 23+4k 2,x 1x 2=4k 2-123+4k 2,此时|S 1-S 2|=2||y 2|-|y 1||=2|y 2+y 1|=2|k (x 2+1)+k (x 1+1)|=2|k (x 2+x 1)+2k |=12|k |3+4k 2,因为k ≠0,上式=123|k |+4|k |≤1223|k |·4|k |=12212=3当且仅当k =±32时等号成立,所以|S 1-S 2|的最大值为 3. [方法技巧](1)求最值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对特殊情况的讨论.如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二次三项式最高次项的系数的讨论等.(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关键在于将函数变形为两项和或积的形式,然后用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值.能力练通 抓应用体验的“得”与“失”1.[考点一]如图所示,已知直线l :y =kx -2与抛物线C :x 2=-2py (p >0)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OA +OB =(-4,-12).(1)求直线l 和抛物线C 的方程;(2)抛物线上一动点P 从A 到B 运动时,求△ABP 面积的最大值.解析:(1)由⎩⎪⎨⎪⎧y =kx -2,x 2=-2py ,得x 2+2pkx -4p =0.设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2pk ,y 1+y 2=k (x 1+x 2)-4=-2pk 2-4. 因为OA +OB =(x 1+x 2,y 1+y 2)=(-2pk ,-2pk 2-4)=(-4,-12),所以⎩⎪⎨⎪⎧ -2pk =-4,-2pk 2-4=-12,解得⎩⎪⎨⎪⎧p =1,k =2.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2x -2,抛物线C 的方程为x 2=-2y .(2)设P (x 0,y 0),依题意,知抛物线过点P 的切线与l 平行时,△ABP 的面积最大,又y ′=-x ,所以-x 0=2,故x 0=-2,y 0=-12x 20=-2,所以P (-2,-2).此时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d =|2×(-2)-(-2)-2|22+(-1)2=45=455.由⎩⎪⎨⎪⎧y =2x -2,x 2=-2y ,得x 2+4x -4=0,故x 1+x 2=-4,x 1x 2=-4, 所以|AB |=1+k 2×(x 1+x 2)2-4x 1x 2=1+22×(-4)2-4×(-4)=410. 所以△ABP 面积的最大值为410×4552=8 2.2.[考点二]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32,左、右焦点分别是F 1,F 2.以F 1为圆心、以3为半径的圆与以F 2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相交,且交点在椭圆C 上.(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椭圆E :x 24a 2+y 24b 2=1,P 为椭圆C 上任意一点.过点P 的直线y =kx +m 交椭圆E于A ,B 两点,射线PO 交椭圆E 于点Q .①求|OQ ||OP |的值;②求△ABQ 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1)由题意知2a =4,则a =2. 又c a =32,a 2-c 2=b 2,可得b =1,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1.(2)由(1)知椭圆E 的方程为x 216+y 24=1.①设P (x 0,y 0),|OQ ||OP |=λ,由题意知Q (-λx 0,-λy 0).因为x 204+y 20=1, 又(-λx 0)216+(-λy 0)24=1,即λ24⎝⎛⎭⎫x 204+y 20=1, 所以λ=2,即|OQ ||OP |=2.②设A (x 1,y 1),B (x 2, y 2). 将y =kx +m 代入椭圆E 的方程, 可得(1+4k 2)x 2+8kmx +4m 2-16=0, 由Δ>0,可得m 2<4+16k 2.(*)则有x 1+x 2=-8km1+4k 2,x 1x 2=4m 2-161+4k 2.所以|x 1-x 2|=416k 2+4-m 21+4k 2.因为直线y =kx +m 与y 轴交点的坐标为(0,m ),所以△OAB 的面积S =12|m ||x 1-x 2|=216k 2+4-m 2|m |1+4k 2=2(16k 2+4-m 2)m 21+4k 2=2⎝⎛⎭⎫4-m 21+4k 2m 21+4k 2.设m 21+4k 2=t .将y =kx +m 代入椭圆C 的方程, 可得(1+4k 2)x 2+8kmx +4m 2-4=0, 由Δ≥0,可得m 2≤1+4k 2.(**) 由(*)(**)可知0<t ≤1,因此S =2(4-t )t =2-t 2+4t ,故S ≤2 3. 当且仅当t =1,即m 2=1+4k 2时取得最大值2 3. 由①知,△ABQ 的面积为3S , 所以△ABQ 面积的最大值为6 3.3.[考点三]定圆M :(x +3)2+y 2=16,动圆N 过点F (3,0)且与圆M 相切,记圆心N 的轨迹为E .(1)求轨迹E 的方程;(2)设点A ,B ,C 在E 上运动,A 与B 关于原点对称,且|AC |=|BC |,当△ABC 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AB 的方程.解析:(1)∵F (3,0)在圆M :(x +3)2+y 2=16内, ∴圆N 内切于圆M . ∵|NM |+|NF |=4>|FM |,∴点N 的轨迹E 为椭圆,且2a =4,c =3,∴b =1, ∴轨迹E 的方程为x 24+y 2=1.(2)①当AB 为长轴(或短轴)时,S △ABC =12|OC |·|AB |=2.②当直线AB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A (x A ,y A ),由题意,C 在线段AB 的中垂线上,则OC 的方程为y =-1kx .联立方程⎩⎪⎨⎪⎧x 24+y 2=1,y =kx得,x 2A =41+4k 2,y 2A =4k 21+4k 2,∴|OA |2=x 2A +y 2A =4(1+k 2)1+4k 2.将上式中的k 替换为-1k ,可得|OC |2=4(1+k 2)k 2+4.∴S △ABC =2S △AOC =|OA |·|OC |=4(1+k 2)1+4k 2·4(1+k 2)k 2+4=4(1+k 2)(1+4k 2)(k 2+4). ∵(1+4k 2)(k 2+4)≤(1+4k 2)+(k 2+4)2=5(1+k 2)2,∴S △ABC ≥85,当且仅当1+4k 2=k 2+4,即k =±1时等号成立,此时△ABC 面积的最小值是85.∵2>85,∴△ABC 面积的最小值是85,此时直线AB 的方程为y =x 或y =-x .突破点(二)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问题圆锥曲线中的范围问题是高考中的热点问题,常涉及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函数的值域问题,综合性比较强.解决此类问题常用几何法和判别式法.考点贯通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利用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求范围[例1] 已知A ,B ,C 是椭圆M :x 2a 2+y 2b2=1(a >b >0)上的三点,其中点A 的坐标为(23,0),BC 过椭圆的中心,且AC ·BC =0,|BC |=2|AC |. (1)求椭圆M 的方程;(2)过点(0,t )的直线l (斜率存在时)与椭圆M 交于两点P ,Q ,设D 为椭圆M 与y 轴负半轴的交点,且|DP |=|DQ |,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解] (1)因为|BC |=2|AC |且BC 过(0,0),则|OC |=|AC |.因为AC ·BC =0,所以∠OCA =90°, 即C (3,3).又因为a =23,设椭圆的方程为x 212+y 212-c 2=1,将C 点坐标代入得312+312-c 2=1,解得c 2=8,b 2=4.所以椭圆的方程为x 212+y 24=1.(2)由条件D (0,-2),当k =0时,显然-2<t <2; 当k ≠0时,设l :y =kx +t ,⎩⎪⎨⎪⎧x 212+y 24=1,y =kx +t ,消去y 得(1+3k 2)x 2+6ktx +3t 2-12=0 由Δ>0可得t 2<4+12k 2,①设P (x 1,y 1),Q (x 2,y 2),PQ 中点H (x 0,y 0),则x 0=x 1+x 22=-3kt1+3k 2,y 0=kx 0+t =t1+3k 2,所以H ⎝⎛⎭⎫-3kt 1+3k 2,t1+3k 2,由|DP |=|DQ |,所以DH ⊥PQ ,即k DH =-1k ,所以t1+3k 2+2-3kt 1+3k 2-0=-1k ,化简得t =1+3k 2,②所以t >1,将②代入①得,1<t <4. 所以t 的范围是(1,4). 综上可得t ∈(1,2).[方法技巧]圆锥曲线中取值范围问题的五种常用解法(1)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或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决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3)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4)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构造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5)利用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将待求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求其值域,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利用函数性质求范围[例2] 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22,过点M (1,0)的直线l 交椭圆C 于A ,B 两点,|MA |=λ|MB |,且当直线l 垂直于x 轴时,|AB |= 2.(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λ∈⎣⎡⎦⎤12,2,求弦长|AB |的取值范围.[解] (1)由已知e =22,得c a =22, 又当直线垂直于x 轴时,|AB |=2, 所以椭圆过点⎝⎛⎭⎫1,22, 代入椭圆方程得1a 2+12b2=1,∵a 2=b 2+c 2,联立方程可得a 2=2,b 2=1, ∴椭圆C 的方程为x 22+y 2=1.(2)当过点M 的直线斜率为0时,点A ,B 分别为椭圆长轴的端点, λ=|MA ||MB |=2+12-1=3+22>2或λ=|MA ||MB |=2-12+1=3-22<12,不符合题意. ∴直线的斜率不能为0.设直线方程为x =my +1,A (x 1,y 1),B (x 2,y 2), 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得:(m 2+2)y 2+2my -1=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y 1+y 2=-2mm 2+2①,y 1y 2=-1m 2+2②,将①式平方除以②式可得:y 1y 2+y 2y 1+2=-4m 2m 2+2,由已知|MA |=λ|MB |可知,y 1y 2=-λ,∴-λ-1λ+2=-4m 2m 2+2,又知λ∈⎣⎡⎦⎤12,2, ∴-λ-1λ+2∈⎣⎡⎦⎤-12,0, ∴-12≤-4m 2m 2+2≤0,解得m 2∈⎣⎡⎦⎤0,27. |AB |2=(1+m 2)|y 1-y 2|2=(1+m 2)[(y 1+y 2)2-4y 1y 2]=8⎝ ⎛⎭⎪⎫m 2+1m 2+22=8⎝⎛⎭⎫1-1m 2+22, ∵m 2∈⎣⎡⎦⎤0,27, ∴1m 2+2∈⎣⎡⎦⎤716,12,∴|AB |∈⎣⎡⎦⎤2,928. [方法技巧]利用函数性质解决圆锥曲线中求范围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求解关于某个变量的函数,通过求这个函数的值域确定目标的取值范围.在建立函数的过程中要根据题目的其他已知条件,把需要的量都用我们选用的变量表示,有时为了运算方便,在建立函数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多个变量,只要在最后结果中把多个变量化为单个变量即可,同时要特别注意变量的取值范围.1.[考点一]设F 1,F 2分别是椭圆E :x 24+y 2b 2=1(b >0)的左、右焦点,若P 是该椭圆上的一个动点,且1PF ·2PF 的最大值为1.(1)求椭圆E 的方程;(2)设直线l :x =ky -1与椭圆E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且∠AOB 为锐角(O 为坐标原点),求k 的取值范围.解析:(1)易知a =2,c =4-b 2,b 2<4, 所以F 1(-4-b 2,0),F 2(4-b 2,0),设P (x ,y ),则1PF ·2PF =(-4-b 2-x ,-y )·(4-b 2-x ,-y )=x 2+y 2-4+b 2=x 2+b 2-b 2x 24-4+b 2=⎝⎛⎭⎫1-b 24x 2+2b 2-4.因为x ∈[-2,2],故当x =±2,即点P 为椭圆长轴端点时,1PF ·2PF 有最大值1, 即1=⎝⎛⎭⎫1-b24×4+2b 2-4,解得b 2=1. 故所求椭圆E 的方程为x 24+y 2=1.(2)设A (x 1,y 1),B (x 2,y 2),由⎩⎪⎨⎪⎧x =ky -1x 24+y 2=1得(k 2+4)y 2-2ky -3=0,Δ=(-2k )2+12(4+k 2)=16k 2+48>0,故y 1+y 2=2kk 2+4,y 1·y 2=-3k 2+4.又∠AOB 为锐角,故OA ·OB =x 1x 2+y 1y 2>0,又x 1x 2=(ky 1-1)(ky 2-1)=k 2y 1y 2-k (y 1+y 2)+1,所以x 1x 2+y 1y 2=(1+k 2)y 1y 2-k (y 1+y 2)+1=(1+k 2)·-34+k 2-2k 24+k 2+1=-3-3k 2-2k 2+4+k 24+k 2=1-4k 24+k 2>0,所以k 2<14,解得-12<k <12,故k 的取值范围是⎝⎛⎭⎫-12,12. 2.[考点二]已知圆心为H 的圆x 2+y 2+2x -15=0和定点A (1,0),B 是圆上任意一点,线段AB 的中垂线l 和直线BH 相交于点M ,当点B 在圆上运动时,点M 的轨迹记为曲线C .(1)求C 的方程;(2)过点A 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分别与曲线C 相交于P ,Q 和E ,F ,求PE ·QF 的取值范围.解析:(1)由x 2+y 2+2x -15=0,得(x +1)2+y 2=16, 所以圆心为H (-1,0),半径为4.连接MA ,由l 是线段AB 的中垂线,得|MA |=|MB |, 所以|MA |+|MH |=|MB |+|MH |=|BH |=4, 又|AH |=2<4.根据椭圆的定义可知,点M 的轨迹是以A ,H 为焦点,4为长轴长的椭圆,所以a 2=4,c 2=1,b 2=3,所求曲线C 的方程为x 24+y 23=1.(2)由直线EF 与直线PQ 垂直,可得AP ·AE =AQ ·AF =0,于是PE ·QF =(AE -AP )·(AF -AQ )=AE ·AF +AP ·AQ .①当直线PQ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EF 的斜率为零,此时可不妨取P ⎝⎛⎭⎫1,32,Q ⎝⎛⎭⎫1,-32,E (2,0),F (-2,0),所以PE ·QF =⎝⎛⎭⎫1,-32·⎝⎛⎭⎫-3,32=-3-94=-214. ②当直线PQ 的斜率为零时,直线EF 的斜率不存在,同理可得PE ·QF =-214. ③当直线PQ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时,直线EF 的斜率也存在,于是可设直线PQ 的方程为y =k (x -1),P (x P ,y P ),Q (x Q ,y Q ),AP =(x P -1,y P ),AQ =(x Q -1,y Q ),则直线EF 的方程为y =-1k(x -1).将直线PQ 的方程代入曲线C 的方程,并整理得,(3+4k 2)x 2-8k 2x +4k 2-12=0, 所以x P +x Q =8k 23+4k 2,x P ·x Q =4k 2-123+4k 2.于是AP ·AQ =(x P -1)(x Q -1)+y P ·y Q =(1+k 2)[x P x Q -(x P +x Q )+1] =(1+k 2)⎝ ⎛⎭⎪⎫4k 2-123+4k 2-8k 23+4k 2+1=-9(1+k 2)3+4k 2.将上面的k 换成-1k ,可得AE ·AF =-9(1+k 2)4+3k 2,所以PE ·QF =AE ·AF +AP ·AQ =-9(1+k 2)⎝⎛⎭⎫13+4k 2+14+3k 2. 令1+k 2=t ,则t >1,于是上式化简整理可得,PE ·QF =-9t ⎝⎛⎭⎫14t -1+13t +1=-63t 212t 2+t -1=-63494-⎝⎛⎭⎫1t -122. 由t >1,得0<1t <1,所以-214<PE ·QF ≤-367.综合①②③可知,PE ·QF 的取值范围为⎣⎡⎦⎤-214,-367.突破点(三) 圆锥曲线中的几何证明问题圆锥曲线中的几何证明问题多出现在解答题中,难度较大,多涉及线段或角相等以及位置关系的证明等.考点贯通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圆锥曲线中的几何证明问题[典例] 如图,圆C 与x 轴相切于点T (2,0),与y 轴正半轴相交于两点M ,N (点M 在点N 的下方),且|MN |=3.(1)求圆C 的方程;(2)过点M 任作一条直线与椭圆x 28+y 24=1相交于两点A ,B ,连接AN ,BN ,求证:∠ANM =∠BNM .[解] (1)设圆C 的半径为r (r >0),依题意,圆心C 的坐标为(2,r ). ∵|MN |=3,∴r 2=⎝⎛⎭⎫322+22,解得r 2=254. ∴r =52,圆C 的方程为(x -2)2+⎝⎛⎭⎫y -522=254. (2)证明:把x =0代入方程(x -2)2+⎝⎛⎭⎫y -522=254,解得y =1或y =4,即点M (0,1),N (0,4). ①当AB ⊥x 轴时,可知∠ANM =∠BNM =0.②当AB 与x 轴不垂直时,可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1. 联立方程 ⎩⎪⎨⎪⎧y =kx +1,x 28+y 24=1,消去y 得,(1+2k 2)x 2+4kx -6=0.设直线AB 交椭圆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则x 1+x 2=-4k 1+2k 2,x 1x 2=-61+2k 2. ∴k AN +k BN =y 1-4x 1+y 2-4x 2=kx 1-3x 1+kx 2-3x 2=2kx 1x 2-3(x 1+x 2)x 1x 2.若k AN +k BN =0,则∠ANM =∠BNM . ∵2kx 1x 2-3(x 1+x 2)=-12k 1+2k 2+12k1+2k 2=0, ∴∠ANM =∠BNM .1.设椭圆C 1: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32,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M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且△MF 1F 2的周长是4+2 3.(1)求椭圆C 1的方程;(2)设椭圆C 1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过椭圆C 1上的一点D 作x 轴的垂线交x 轴于点E ,若点C 满足AB ⊥BC ,AD ∥OC ,连接AC 交DE 于点P ,求证:PD =PE .解析:(1)由e =32,知c a =32,所以c =32a , 因为△MF 1F 2的周长是4+23,所以2a +2c =4+23,所以a =2,c =3, 所以b 2=a 2-c 2=1,所以椭圆C 1的方程为:x 24+y 2=1.(2)证明:由(1)得A (-2,0),B (2,0), 设D (x 0,y 0),所以E (x 0,0), 因为AB ⊥BC ,所以可设C (2,y 1),所以AD =(x 0+2,y 0),OC =(2,y 1), 由AD ∥OC 可得:(x 0+2)y 1=2y 0,即y 1=2y 0x 0+2.所以直线AC 的方程为:y 2y 0x 0+2=x +24. 整理得:y =y 02(x 0+2)(x +2).又点P 在DE 上,将x =x 0代入直线AC 的方程可得:y =y 02,即点P 的坐标为⎝⎛⎭⎫x 0,y 02,所以P 为DE 的中点,所以PD =PE .2.已知点A (-4,0),直线l :x =-1与x 轴交于点B ,动点M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比为2.(1)求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2)设C 与x 轴交于E ,F 两点,P 是直线l 上一点,且点P 不在C 上,直线PE ,PF 分别与C 交于另一点S ,T ,证明:A ,S ,T 三点共线.解析:(1)设点M (x ,y ),依题意,|MA ||MB |=(x +4)2+y 2(x +1)2+y 2=2,化简得x 2+y 2=4,即轨迹C 的方程为x 2+y 2=4. (2)证明:由(1)知曲线C 的方程为x 2+y 2=4,令y =0得x =±2,不妨设E (-2,0),F (2,0),如图所示.设P (-1,y 0),S (x 1,y 1),T (x 2,y 2),则直线PE 的方程为y =y 0(x +2),由⎩⎪⎨⎪⎧y =y 0(x +2),x 2+y 2=4得(y 20+1)x 2+4y 20x +4y 20-4=0, 所以-2x 1=4y 20-4y 20+1,即x 1=2-2y 20y 20+1,y 1=4y 0y 20+1.直线PF 的方程为y =-y 03(x -2),由⎩⎪⎨⎪⎧y =-y 03(x -2),x 2+y 2=4得(y 20+9)x 2-4y 20x +4y 20-36=0, 所以2x 2=4y 20-36y 20+9,即x 2=2y 20-18y 20+9,y 2=12y 0y 20+9.所以k AS =y 1x 1+4=4y 0y 20+12-2y 20y 20+1+4=2y 0y 20+3, k AT =y 2x 2+4=12y 0y 20+92y 20-18y 20+9+4=2y 0y 20+3,所以k AS =k AT ,所以A ,S ,T 三点共线.[全国卷5年真题集中演练——明规律]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已知点A (0,-2),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32,F 是椭圆E 的右焦点,直线AF 的斜率为233,O 为坐标原点.(1)求E 的方程;(2)设过点A 的动直线l 与E 相交于P ,Q 两点.当△OPQ 的面积最大时,求l 的方程. 解析:(1)设F (c,0),由条件知,2c =233,得c = 3.又c a =32,所以a =2,b 2=a 2-c 2=1. 故E 的方程为x 24+y 2=1.(2)当l ⊥x 轴时不合题意,故设l :y =kx -2,P (x 1,y 1),Q (x 2,y 2). 将y =kx -2代入x 24+y 2=1,得(1+4k 2)x 2-16kx +12=0. 当Δ=16(4k 2-3)>0,即k 2>34时,x 1,2=8k ±24k 2-34k 2+1.从而|PQ |=k 2+1|x 1-x 2|=4k 2+1·4k 2-34k 2+1.又点O 到直线PQ 的距离d =2k 2+1. 所以△OPQ 的面积S △OPQ =12d ·|PQ |=44k 2-34k 2+1.设4k 2-3=t ,则t >0,S △OPQ =4t t 2+4=4t +4t.因为t +4t ≥4,当且仅当t =2,即k =±72时等号成立,且满足Δ>0.所以,当△OPQ 的面积最大时,l 的方程为y =72x -2或y =-72x -2. 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椭圆M :x 2a 2+y 2b 2=1 (a >b >0)右焦点的直线x +y -3=0交M 于A ,B 两点,P 为AB 的中点,且OP 的斜率为12.(1)求M 的方程;(2)C ,D 为M 上的两点,若四边形ACBD 的对角线CD ⊥AB ,求四边形ACBD 面积的最大值.解析:(1)设A (x 1,y 1),B (x 2,y 2),P (x 0,y 0),则x 21a 2+y 21b 2=1,x 22a 2+y 22b 2=1,y 2-y 1x 2-x 1=-1, 由此可得b 2(x 2+x 1)a 2(y 2+y 1)=-y 2-y 1x 2-x 1=1.因为x 1+x 2=2x 0,y 1+y 2=2y 0,y 0x 0=12,所以a 2=2b 2.又由题意知,M 的右焦点为(3,0),故a 2-b 2=3. 因此a 2=6,b 2=3.所以M 的方程为x 26+y 23=1.(2)由⎩⎪⎨⎪⎧x +y -3=0,x 26+y 23=1,解得⎩⎨⎧x =433,y =-33,或⎩⎨⎧x =0,y = 3.因此|AB |=463.由题意可设直线CD 的方程为y =x +n ⎝⎛⎭⎫-533<n <3, 设C (x 3,y 3),D (x 4,y 4).由⎩⎪⎨⎪⎧y =x +n ,x 26+y 23=1得3x 2+4nx +2n 2-6=0. 于是x 3,4=-2n ±2(9-n 2)3.因为直线CD 的斜率为1, 所以|CD |=2|x 4-x 3|=439-n 2. 由已知,四边形ACBD 的面积S =12|CD |·|AB |=8699-n 2.当n =0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863.所以四边形ACBD 面积的最大值为863.[课时达标检测] 难点增分课时——设计3级训练,考生据自身能力而选 一、全员必做题1.已知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的一个焦点为F 2(1,0),且该椭圆过定点M ⎝⎛⎭⎫1,22.(1)求椭圆E 的标准方程;(2)设点Q (2,0),过点F 2作直线l 与椭圆E 交于A ,B 两点,且2F A =λ2F B ,λ∈[-2,-1],以QA ,Q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QACB ,求对角线QC 长度的最小值.解析:(1)由题易知c =1,1a 2+12b 2=1,又a 2=b 2+c 2,解得b 2=1,a 2=2,故椭圆E 的标准方程为x 22+y 2=1.(2)设直线l :x =ky +1,由⎩⎪⎨⎪⎧x =ky +1,x 22+y 2=1得(k 2+2)y 2+2ky -1=0, Δ=4k 2+4(k 2+2)=8(k 2+1)>0.设A (x 1,y 1),B (x 2,y 2),则可得y 1+y 2=-2k k 2+2,y 1y 2=-1k 2+2.QC =QA +QB =(x 1+x 2-4,y 1+y 2)=⎝ ⎛⎭⎪⎫-4(k 2+1)k 2+2,-2k k 2+2,∴|QC |2=|QA +QB |2=16-28k 2+2+8(k 2+2)2,由此可知,|QC |2的大小与k 2的取值有关.由2F A =λ2F B 可得y 1=λy 2,λ=y 1y 2,1λ=y 2y 1(y 1y 2≠0).从而λ+1λ=y 1y 2+y 2y 1=(y 1+y 2)2-2y 1y 2y 1y 2=-6k 2-4k 2+2,由λ∈[-2,-1]得⎝⎛⎭⎫λ+1λ∈⎣⎡⎦⎤-52,-2,从而-52≤-6k 2-4k 2+2≤-2,解得0≤k 2≤27. 令t =1k 2+2,则t ∈⎣⎡⎦⎤716,12,∴|QC |2=8t 2-28t +16=8⎝⎛⎭⎫t -742-172, ∴当t =12时,|QC |min =2.2.已知点F 为抛物线E :y 2=2px (p >0)的焦点,点A (2,m )在抛物线E 上,且|AF |=3. (1)求抛物线E 的方程;(2)已知点G (-1,0),延长AF 交抛物线E 于点B ,证明:以点F 为圆心且与直线GA 相切的圆,必与直线GB 相切.解析:(1)由抛物线的定义得|AF |=2+p2.因为|AF |=3,即2+p2=3,解得p =2,所以抛物线E 的方程为y 2=4x .(2)证明:设以点F 为圆心且与直线GA 相切的圆的半径为r. 因为点A(2,m)在抛物线E :y2=4x 上, 所以m =±2 2.由抛物线的对称性,不妨设A(2,22). 由A(2,22),F(1,0)可得直线AF 的方程为 y =22(x -1).由⎩⎨⎧y =22x -1,y2=4x ,得2x2-5x +2=0,解得x =2或x =12,从而B ⎝⎛⎭⎫12,-2. 又G(-1,0),故直线GA 的方程为22x -3y +22=0, 从而r =|22+22|8+9=4 217 .又直线GB 的方程为22x +3y +22=0, 所以点F 到直线GB 的距离 d =|22+22|8+9=4217=r.这表明以点F 为圆心且与直线GA 相切的圆必与直线GB 相切.3.已知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C ,其上一点P 到两个焦点F 1,F 2的距离之和为4,离心率为32. (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直线y =kx +1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求△OAB 面积的取值范围. 解析:(1)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a 2+x 2b2=1(a >b >0),由条件知,⎩⎪⎨⎪⎧2a =4,e =c a =32,a 2=b 2+c 2,解得a =2,c =3,b =1,故椭圆C 的方程为y 24+x 2=1.(2)设A (x 1,y 1),B (x 2,y 2),由⎩⎪⎨⎪⎧x 2+y 24=1,y =kx +1得(k 2+4)x 2+2kx -3=0, 故x 1+x 2=-2k k 2+4,x 1x 2=-3k 2+4,设△OAB 的面积为S ,由x 1x 2=-3k 2+4<0,知S =12×1×|x 1-x 2|=12(x 1+x 2)2-4x 1x 2=2k 2+3(k 2+4)2,令k 2+3=t ,知t ≥3, ∴S =21t +1t+2. 对函数y =t +1t (t ≥3),知y ′=1-1t 2=t 2-1t 2>0,∴y =t +1t 在t ∈[3,+∞)上单调递增,∴t +1t ≥103,∴0<1t +1t+2≤316,∴0<S ≤32. 故△OAB 面积的取值范围为⎝⎛⎦⎤0,32. 二、重点选做题1.过离心率为22的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右焦点F (1,0)作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设|F A |=λ|FB |,T (2,0).(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1≤λ≤2,求△ABT 中AB 边上中线长的取值范围. 解析:(1)∵e =22,c =1,∴a =2,b =1, 即椭圆C 的方程为:x 22+y 2=1.(2)①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显然不成立. ②设直线l :x =my +1,A (x 1,y 1),B (x 2,y 2),联立⎩⎪⎨⎪⎧x 2+2y 2-2=0,x =my +1得(m 2+2)y 2+2my -1=0,则y 1+y 2=-2m m 2+2,y 1y 2=-1m 2+2,由|F A |=λ|FB |,得y 1=-λy 2, ∵-λ+1-λ=y 1y 2+y 2y 1,∴-λ+1-λ+2=(y 1+y 2)2y 1y 2=-4m 2m 2+2,∴m 2≤27,又∵AB 边上的中线长为12 |TA +TB |=12(x 1+x 2-4)2+(y 1+y 2)2=4m 4+9m 2+4(m 2+2)2= 2(m 2+2)2-7m 2+2+4∈⎣⎡⎦⎤1,13216.2.如图所示,已知直线l 过点M (4,0)且与抛物线y 2=2px (p >0)交于A ,B 两点,以弦AB 为直径的圆恒过坐标原点O .(1)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设Q 是直线x =-4上任意一点,求证:直线QA ,QM ,QB 的斜率依次成等差数列. 解析:(1)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ky +4, 代入y 2=2px 得y 2-2kpy -8p =0.设A (x 1,y 1),B (x 2,y 2),则有y 1+y 2=2kp ,y 1y 2=-8p ,而AB 为直径,O 为圆上一点,所以OA ·OB =0, 故0=x 1x 2+y 1y 2=(ky 1+4)(ky 2+4)-8p =k 2y 1y 2+4k (y 1+y 2)+16-8p , 即0=-8k 2p +8k 2p +16-8p ,得p =2, 所以抛物线方程为y 2=4x .(2)设Q (-4,t )由(1)知y 1+y 2=4k ,y 1y 2=-16,所以y 21+y 22=(y 1+y 2)2-2y 1y 2=16k 2+32.因为k QA =y 1-t x 1+4=y 1-t y 214+4=4(y 1-t )y 21+16,k QB =y 2-t x 2+4=y 2-t y 224+4=4(y 2-t )y 22+16,k QM =t -8,所以k QA +k QB =4(y 1-t )y 21+16+4(y 2-t )y 22+16=4×(y 1-t )(y 22+16)+(y 2-t )(y 21+16)(y 21+16)(y 22+16)=4×y 1y 22+16y 1-ty 22-16t +y 2y 21+16y 2-ty 21-16t y 21y 22+16(y 21+y 22)+16×16=-t (y 21+y 22)-32t 8×16+4(y 21+y 22)=-t (16k 2+32)-32t 8×16+4(16k 2+32) =-t 4=2k QM . 所以直线QA ,QM ,QB 的斜率依次成等差数列.三、冲刺满分题1.已知椭圆C :x 24+y 2b 2=1(0<b <2)的离心率为32,与坐标轴不垂直且不过原点的直线l 1与椭圆C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如图所示),过AB 的中点M 作垂直于l 1的直线l 2,设l 2与椭圆C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C ,D ,且CN =12CD . (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原点O 到直线l 1的距离为d ,求d |MN |的最大值. 解析:(1)依题意得,⎩⎪⎨⎪⎧a =2,c a =32,c 2=a 2-b 2,解得b 2=1,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1. (2)设直线l 1:y =kx +m (k ≠0,m ≠0), 由⎩⎪⎨⎪⎧ x 24+y 2=1,y =kx +m 得(1+4k 2)x 2+8kmx +4m 2-4=0, 设A (x 1,y 1),B (x 2,y 2),则⎩⎪⎨⎪⎧ x 1+x 2=-8mk 1+4k 2,x 1x 2=4m 2-41+4k 2.故M ⎝⎛⎭⎫-4mk 1+4k 2,m 1+4k 2. l 2:y -m 1+4k 2=-1k ⎝⎛⎭⎫x +4mk 1+4k 2,即y =-1k x -3m 1+4k 2.由⎩⎨⎧ y =-1k x -3m 1+4k 2,x 24+y 2=1, 得⎝⎛⎭⎫1+4k 2x 2+24m k (1+4k 2)x +36m 2(1+4k 2)2-4=0, 设C (x 3,y 3),D (x 4,y 4),则x 3+x 4=-24mk (1+4k 2)(k 2+4), 故N ⎝⎛⎭⎫-12mk (1+4k 2)(k 2+4),-3mk 2(1+4k 2)(k 2+4). 故|MN |=|x M -x N | 1+1k 2=4|m |(k 2+1)k 2+1(1+4k 2)(k 2+4). 又d =|m |1+k 2,所以d |MN |=(1+4k 2)(k 2+4)4(k 2+1)2. 令t =k 2+1(t >1),则d |MN |=4t 2+9t -94t 2=-94t 2+94t +1=-94⎝⎛⎭⎫1t -122+2516≤2516(当且仅当t =2时取等号), 所以d |MN |的最大值为2516. 2.已知椭圆x 2a 2+y 2b2=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且|F 1F 2|=6,直线y =kx 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1)若△AF 1F 2的周长为16,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若k =24,且A ,B ,F 1,F 2四点共圆,求椭圆离心率e 的值; (3)在(2)的条件下,设P (x 0,y 0)为椭圆上一点,且直线P A 的斜率k 1∈(-2,-1),试求直线PB 的斜率k 2的取值范围.解析:(1)由题意得c =3,根据2a +2c =16,得a =5. 结合a 2=b 2+c 2,解得a 2=25,b 2=16.所以椭圆的方程为x 225+y 216=1. (2)法一:由⎩⎨⎧x 2a 2+y 2b 2=1,y =24x ,得⎝⎛⎭⎫b 2+18a 2x 2-a 2b 2=0. 设A (x 1,y 1),B (x 2,y 2).所以x 1+x 2=0,x 1x 2=-a 2b 2b 2+18a 2,由AB ,F 1F 2互相平分且共圆,易知,AF 2⊥BF 2,因为2F A =(x 1-3,y 1),2F B =(x 2-3,y 2), 所以2F A ·2F B =(x 1-3)(x 2-3)+y 1y 2=⎝⎛⎭⎫1+18x 1x 2+9=0. 即x 1x 2=-8,所以有-a 2b 2b 2+18a 2=-8, 结合b 2+9=a 2,解得a 2=12(a 2=6舍去), 所以离心率e =32.(若设A (x 1,y 1),B (-x 1,-y 1)相应给分) 法二:设A (x 1,y 1),又AB ,F 1F 2互相平分且共圆,所以AB ,F 1F 2是圆的直径,所以x 21+y 21=9,又由椭圆及直线方程综合可得:⎩⎨⎧ x 21+y 21=9,y 1=24x 1,x 21a 2+y 21b 2=1.由前两个方程解得x 21=8,y 21=1, 将其代入第三个方程并结合b 2=a 2-c 2=a 2-9, 解得a 2=12,故e =32. (3)由(2)的结论知,椭圆方程为x 212+y 23=1, 由题可设A (x 1,y 1),B (-x 1,-y 1),k 1=y 0-y 1x 0-x 1,k 2=y 0+y 1x 0+x 1,所以k 1k 2=y 20-y 21x 20-x 21, 又y 20-y 21x 20-x 21=3⎝⎛⎭⎫1-x 2012-3⎝⎛⎭⎫1-x 2112x 20-x 21=-14, 即k 2=-14k 1,由-2<k 1<-1可知,18<k 2<14. 即直线PB 的斜率k 2的取值范围是⎝⎛⎭⎫18,14.。
圆锥曲线中求三角形面积取值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中求三角形面积取值范围问题1、已知为坐标原点,定点,点分别在,轴上运动且.动点满足.设点的轨迹为曲线.直线交曲线于另外一点.(1)求曲线的方程, (2)求面积的最大值.解:的轨迹方程即为曲线整理可得:,相关点法求解析式、、设点C y x y x AB y n x m y n y x m x y n x PB y m x AP y x P n B m A 19256496425648)(3858)(5353),(),,(),(),0()0,()1(2222=+=+∴=⎪⎪⎩⎪⎪⎨⎧==⇒⎪⎪⎩⎪⎪⎨⎧-=-=-∴--=-=∴ )37116195.72418024169211619(1161911801161991180259190225910081368164812259)259(814722)1(25981,2597208172)259(19254)1(2)(4214),,(),,()2(222222222222222222221221222221212211”成立时“即当且仅当,式可得:带入联立的面积方程为:设直线设点=±=+=+=≤=⨯≥++++++⨯=++++⨯=++⨯⨯=+⨯+⨯+⨯⨯=++⨯⨯+⨯=+-=⋅+-=+∴=-++⇒⎪⎩⎪⎨⎧=++=-=+⨯⨯=∆∴+=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S k y y k k y y ky y k y x ky x y y y y S OPQ ky x PM y x Q y x P求面积最值问题,需要先把面积表示出来,之后就可以看出如何计算更加简洁。
此题列出式子后可以看出直线反设O )0,4(M B A ,x y 8=AB P →→=PB AP 53PC PM C Q C OPQ ∆会更加简单,另外计算时数字比较大,但是找出公因数再计算就会非常简单,切忌硬来。
2、在平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且椭圆过点(1)求椭圆的方程;(2)直线的斜率为,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求面积的最大值。
圆锥曲线的面积计算方法

圆锥曲线的面积计算方法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应用。
在实际问题中,经常需要计算圆锥曲线的面积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下面将介绍圆锥曲线的面积计算方法。
1.圆锥曲线的类型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圆锥曲线都有不同的面积计算方法。
1.1 椭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椭圆是平面上距离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点间距离的点的轨迹。
椭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为:$$S = \pi ab$$其中$a$、$b$分别为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
1.2 双曲线的面积计算方法双曲线是平面上距离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定点间距离的点的轨迹。
双曲线的面积计算公式为:$$S = \pi ab$$其中$a$、$b$分别为双曲线的焦点之间的距离和顶点到焦点的距离。
1.3 抛物线的面积计算方法抛物线是平面上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抛物线的面积计算公式为:$$S = \frac{4}{3} \pi ab$$其中$a$、$b$分别为抛物线的焦点到顶点的距离和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2.圆锥曲线面积计算实例以一个椭圆为例,已知椭圆的长轴长度为6,短轴长度为4,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椭圆的面积:$$S = \pi \times 6 \times 4 = 24\pi$$因此,该椭圆的面积为$24\pi$。
3.圆锥曲线的面积计算方法总结通过上述介绍,我们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圆锥曲线具有不同的面积计算方法。
在实际问题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公式进行计算,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掌握圆锥曲线的面积计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解析几何学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结论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学中的重要内容,面积计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本文介绍,我们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圆锥曲线的面积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圆锥曲线的面积计算方法,提高解析几何学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2025年高考数学总复习课件71第八章第八节第3课时圆锥曲线中的范围、最值问题

第3课时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最值问题
核心考点
提升“四能”
课时质量评价
x2 y2
(2024·临沂模拟)已知椭圆C: 2 + 2 =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
a b
6
2 3
,直线x= 2被C截得的线段长为
.
3
3
(1)求C的方程;
心率为
c
6
c2 2
2
2
1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x2 y2
【例4】如图,椭圆 2 + 2 =1(a>b>0)的左、右顶点分别
a b
为A,B,过左焦点F(-1,0)的直线与椭圆交于C,D两点
(其中C点位于x轴上方),当CD垂直于x轴时,|CD|=3.
(1)求椭圆的方程;
x2 y2
解:因为椭圆 2 + 2 =1(a>b>0)的左焦点为F(-1,0),所以a2-b2=1.
解:因为e= = ,所以 2 = ,所以c2= a2.又b2=a2-c2=a2- a2 = a2,
a
3
a
3
3
3
3
2
2
2
2 -2
x
+3
y
=
a
,
a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3y2=a2.由൝
解得y=±
,
3
x= 2,
由题可知2
a2-2
3
2 3
x2 2
2
=
,解得a =3,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 +y =1.
3
3
第3课时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最值问题
核心考点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中求参数范围的六种方法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中求参数范围的六种方法解析几何中求参数范围或与参数有关的问题,往往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本文总结出六种求解这类问题的思考途径与策略。
一、利用题设条件中的不等关系若题设条件中有不等关系,可直接利用该条件求参数的范围。
例1.双曲线的焦距为2c,直线l过点(a,0)和(0,b),且点(1,0)到直线l的距离与点(-1,0)到直线l的距离之和,求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解析:直线l的方程为,即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且,得到点(1,0)到直线l的距离同理得到点(-1,0)到直线l的距离由,即于是得即解得由于,所以e的取值范围是[,]。
二、应用判别式建立不等式关系若题设中给出直线(或曲线)与曲线有公共点或无公共点时,可以把直线方程(或曲线方程)与曲线方程联立起来,消去某一个未知数,得到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就能利用判别式建立所含参数的不等式。
例2.设,两点在抛物线上,l是AB的垂直平分线。
当直线l的斜率为2时,求直线l在y轴上截距的取值范围。
解析:设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b,依题意得l的方程为过点A、B的直线方程可写为由,消y得①即是方程①的两个不同的解,得,且设AB的中点N的坐标为(),则,。
由,于是。
即得直线l 在y 轴上截距的取值范围为。
点评:该题含有两个参数b ,m ,先由直线AB 与抛物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应用判别式求出参数m 的范围,再由题意找出两个参数b ,m 之间的关系式,最后求出参数b 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 的一个焦点是()0,31-F ,一条渐近线的方程是025=-y x . (Ⅰ)求双曲线C 的方程;(Ⅱ)若以()0≠k k 为斜率的直线l 与双曲线C 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M ,N ,且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81,求k 的取值范围. 解:(Ⅰ)设双曲线C 的方程为22221x y a b-=(0,0a b >>).由题设得22952a b b a⎧+=⎪⎨=⎪⎩,解得2245a b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22145x y -=. (Ⅱ)解: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0k ≠).点11(,)M x y ,22(,)N x y 的坐标满足方程组22145y kx mx y =+⎧⎪⎨-=⎪⎩将①式代入②式,得22()145x kx m +-=,整理得222(54)84200k x kmx m ----=. 此方程有两个一等实根,于是2504k -≠,且222(8)4(54)(420)0km k m ∆=-+-+>.整理得22540m k +->. ③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线段MN 的中点坐标00(,)x y 满足12024254x x km x k +==-,002554my kx m k =+=-.从而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22514()5454m kmy x k k k-=----. 此直线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29(,0)54km k -,29(0,)54mk -.由题设可得2219981||||254542km m k k ⋅=--.整理得222(54)||k m k -=,0k ≠. 将上式代入③式得222(54)540||k k k -+->,整理得22(45)(4||5)0k k k --->,0k ≠. 解得50||k <<或5||4k >. 所以k 的取值范围是5555,)(,0)(0,)(,)44(∞-+--∞U U U . 三、根据曲线的范围建立不等关系由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知,椭圆上任一点的横、纵坐标是有界的,通过有界性就可能找到变量间的不等关系。
2025届高中数学一轮复习《圆锥曲线最值与范围问题》ppt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9页
圆锥曲线中最值的求法 (1)几何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及意义,则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 解决,这就是几何法. (2)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首先建立起目标函 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有配方法、判别式法、基本不等式法及单 调性法等.
5-82=2.
第23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24页
圆锥曲线中取值范围问题的五种常用解法 (1)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或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决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 的等量关系. (3)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4)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构造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5)利用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将待求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求其值域,从而确定参数 的取值范围.
第22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即 16y20<(x0-4)2. 因为x420+y20=1,所以y02x-02 1=-14, 所以 5x20-8x0>0,解得 x0>85或 x0<0. 因为 0<x0≤2,所以85<x0≤2, 所以 EF=2 r2-d2=2 x40-12-4xy002=2 5-x80≤2 所以该圆被 x 轴截得的弦长|EF|的最大值为 2.
所以|AB|= 1+14 x1+x22-4x1x2= 解得 p=2(负值舍去).
1+14 8p-22-4=4 15,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6页
(2)由题知,直线 MN 的斜率不为 0,设直线 MN 的方程为 x=my+b,由(1)知,抛物线
C 的方程
圆锥曲线面积最值问题

面积最值问题1、面积问题的解决策略:(1)求三角形的面积需要寻底找高,需要两条线段的长度,为了简化运算,通常优先选择能用坐标直接进行表示的底(或高)(2)面积的拆分:不规则的多边形的面积通常考虑拆分为多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对于三角形如果底和高不便于计算,则也可以考虑拆分成若干个易于计算的三角形2、多个图形面积的关系的转化:关键词“求同存异”,寻找这些图形的底和高中是否存在“同底”或“等高”的特点,从而可将面积的关系转化为线段的关系,使得计算得以简化3、面积的最值问题:通常利用公式将面积转化为某个变量的函数,再求解函数的最值,在寻底找高的过程中,优先选择长度为定值的线段参与运算。
这样可以使函数解析式较为简单,便于分析例1已知椭圆()的一个顶点为,离心率为,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若存在关于过点的直线,使得点与点关于该直线对称. (I )求椭圆的方程; (II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III )用表示的面积,并判断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可得:C:22221x y a b+=0a b >>()0,1M-3:l y kx m =+0k ≠C A B M AB C m m ∆MAB SS ()()()()()()2121212121212020x x x x y y y y x x k y y +-+++-=⇔++++=,则有:(),故(III )法一(面积转化为弦长):,到的距离,2262203131km m k k k ⎛⎫-++= ⎪++⎝⎭22311m k =+>0k ≠()1122022m m m ∆=->⇔<<()()()22212122122131m m x x y y kk -AB =-+-=++A :l y kx m =+d =1122S d ∆MAB=AB =,设,,则,所以在上是减函数,所以面积无最大值.法二(面积坐标化公式):易得向量,,则有,因,在上均为减函数,则在上均为减函数,所以面积无最大值.可得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点评:(1)第二小问分为两个操作程序:①据对称性得到直线斜率与截距之间的关系;②据位置关系构建直线斜率与截距之间的不等关系.点关于直线对称的转化为对称轴为垂直平分线,法一进一步转化为等腰三角形,从而线段相等,利用两点距离公式进行坐标化,化简后得到交点坐标纵横坐标之和及弦的斜率,故可以使用韦达定理整体代入.实际上所有使用韦达定理整体代入这个处理方式的标准是题意韦达定理化:①条件与目标均能化为交点坐标和与积的形式;②横坐标纵坐标;法二则点差法处理弦中点问题.均可得到直线的斜率与截距之间的关系.构建不等式的方式:法一根据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利用判别式构建参数的不等式;法二根据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利用中点在椭圆内构建参数的的不等式;故直线与椭圆相交可与点在椭圆内等价转化;(2)第三小问分成两个操作程序:①构建面积的函数关系;②求函数的值域.法一利用底与高表示三角形面积,三角形的底则为弦长,三角形高则为点线距离.法二利用三角形面积的坐标公式,不管哪种面积公式,均会出现交点坐标之差,故从整道题223234S m m ⎛⎫=+- ⎪⎝⎭()223f m m m =+-122m <<()2220f m m m '=--<()f m 1,22⎛⎫ ⎪⎝⎭S ()11,1x y MA =+()22,1x y MB =+()()()12121212122112111222m x x S x y x x y x x kx m x kx m x x ∆MAB +-=+--=+-++-=223234S m m ⎛⎫=⇒=+- ⎪⎝⎭122m <<2m 2m -1,22⎛⎫ ⎪⎝⎭223234S m m ⎛⎫⇒=+- ⎪⎝⎭1,22⎛⎫ ⎪⎝⎭S ∆MAB S 810,16⎛⎫⎪⎝⎭AB k m AB k m AB ←−−→交点在直线上AB k m m m 122112S x y x y =-全局来说,第二问使用韦达定理显得更流畅,时分比更高,所以要注意方法的选择与整合.关于分式型函数求最值,常见思路为:以分母为整体,分子常数化,往往化简为反比例函数、对勾函数及二次函数的复合函数,本题这个函数形式并不常见.特别要注意基本函数的和与差这种结构的函数,特殊情况可以直接判断单调性,这样可以避免导数过程. 变式与引申:若过点的直线交椭圆于,求四边形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椭圆的左、右两个焦点分别为,离心率,短轴长为2.(1)求椭圆的方程;(2)点为椭圆上的一动点(非长轴端点),的延长线与椭圆交于点, 的延长线与椭圆交于点,求面积的最大值. 【思路引导】M D D MAB ()222210x y a b a b+=>>12,F F 22e =A 2AF B AO C ABC ∆(1) 由题意得,再由, 标准方程为;(2)①当的斜率不存在时,不妨取 ; ②当的斜率存在时,设的方程为,联立方程组,又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为.解析:(1) 由题意得,解得,1b =2222c e a b c a a ===+=1c =⇒2212x y +=AB ,1,,1,A B C ⎛⎛⎛- ⎝⎭⎝⎭⎝⎭122ABC S ∆=⨯=AB AB ()1y k x =-()221{ 12y k x x y =-+=⇒()222222121222422214220,2121k k k x k x k x x x x k k -+-+-=+=⋅=++⇒AB =0kx y k --=d ==⇒C AB2d =⇒2211122221ABCk S AB d ABCk ∆⎛⎫+=⋅=⋅=≤ ⎪+⎝⎭22b =1b =化简得,设点到直线的距离因为是线段的中点,所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2222214220k x k x k +-+-=()()221122121222422,,,,,2121k k A x y Bx y x x x x k k-+=⋅=++AB ===O 0kx y k --=d ==O AC C AB 2d =2211122221ABCk S AB d k ∆⎛⎫+=⋅=⋅ ⎪+⎝⎭综上,.【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弦长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知识,涉及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转化与化归等思想,并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属于较难题型. 第一小题由题意由方程思想建立方程组求得标准方程为;(2)利用分类与整合思想分当的斜率不存在与存在两种情况求解,在斜率存在时,由舍而不求法求得 ,再求得点到直线的距离为.例3、已知点A (﹣4,4)、B (4,4),直线AM 与BM 相交于点M ,且直线AM 的斜率与直线BM 的斜率之差为﹣2,点M 的轨迹为曲线C . (1)求曲线C 的轨迹方程;(2)Q 为直线y=﹣1上的动点,过Q 做曲线C 的切线,切点分别为D 、E ,求△QDE 的面积S 的最小值. 【思路引导】(Ⅰ)设,由题意得,化简可得曲线的方程为 ; (Ⅱ)设,切线方程为,与抛物线方程联立互为,由于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可得,解得,可切点==ABC ∆22x y 12+=AB 2121224k x x ,x x 2k 1+=⋅=⇒+22k 1AB 222k 1+=+C AB 22k 2d k 1=+⇒()2ΔABC22222k 11k 111S AB 2d 22222ΔABC222k 14k 142k 1⎛⎫+=⋅=⋅=- ⎪++⎝⎭+2(),M x y 44244y y x x ---=-+-C 24x y =()4x ≠±().1Q m -()1y k x m +=-()24410x kx km -++=0∆=2x k =,由,利用韦达定理,得到,得到为直角三角形,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表达式,即可求解三角形的最小值.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轨迹方程的求解.【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抛物线相切的性质、切线方程、相互垂直的斜率之间的关系、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推理与运算能力,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属于难题,本题的解答中把切线的方程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例4、已知椭圆的焦距为2,离心率为.(Ⅰ)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2,k k QD QE ⊥QDE∆2222:1(0)x y C a b a b+=>>e 12C(Ⅱ)过点作圆的切线,切点分别为,直线与轴交于点,过点作直线交椭圆于两点,点关于轴的对称点为,求面积的最大值. 【思路引导】(Ⅰ)由椭圆的焦点为,离心率为,求出,由此能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Ⅱ) 由题意,得、 、、 四点共圆,该圆的方程为,得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设,则,从而最大, 就最大,可设直线的方程为,由,得,由此利用根的判别式、韦达定理、弦长公式,能求出的面积的最大值. 试题解析:(Ⅰ)由题意, ,解得,由,解得;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1,12P ⎛⎫⎪⎝⎭2212x y +=M N 、MN x E E l C A B 、E y G ΔGAB 2e 12,a b O M P n 221154216x y ⎛⎫⎛⎫-+-= ⎪ ⎪⎝⎭⎝⎭O2212x y +=MN 210x y +-=()()1122,,,A x y B x y 121212GAB S GE y y y y ∆=-=-GAB S ∆12y y -l 1x my =+221{ 143x my x y =++=()2234690m y my ++-=GAB ∆22c =1c =12c e a ==2a =22143x y +=又直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则,即,,令,则,令,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即当时, 在上单调递增,因此有; 所以,当时取等号. 故面积的最大值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方程、韦达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单调性求最值,属于难题. 解决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几何意义,特别是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平面几何的有关结论来解决,非常巧妙;二是将圆锥曲线中最值问题转化为函l C 0∆>()()22636340,m m m ++>∈R 121212GABS GF y y y y ∆=⋅-=-==t =221241,134313GABt t S m t t t∆≥===+++()13f t t t =+()f t 3,3⎫+∞⎪⎢⎪⎣⎭1t ≥()f t [)1,+∞()()413f t f ≥=3GAB S ∆≤0m =GAB ∆数问题,然后根据函数的特征选用参数法、配方法、判别式法、三角函数有界法、以及均值不等式法,本题(2)就是用的这种思路,利用函数单调法面积的最大值的.已知椭圆()22211x y a a+=>,(),P m n 为圆2216x y +=上任意一点,过P作椭圆的切线,PA PB ,设切点分别为()()1122,,,A x y B x y . (1)证明:切线PA 的方程为1114x xy y +=; (2)设O 为坐标原点,求OAB ∆面积的最大值.解:(1)由题,c e a ===,解得2a =.................2分 ①当10y =时,12x =± ,直线2x =±,∴24x =,代入椭圆方程得到0y =, ∴切线PA 的方程是2x =±.②当10y ≠时,联立2211440440x y x x y y ⎧+-=⎨+-=⎩,消y ,得到2211114404xx x y y ⎛⎫+--= ⎪⎝⎭,即2211222111241404x x x x y y y ⎛⎫+-+-= ⎪⎝⎭,.........................5分 所以222221111142242421111111441444144x x x x x y y y y y y y ⎛⎫⎛⎫⎛⎫∆=-+-=--+- ⎪⎪ ⎪⎝⎭⎝⎭⎝⎭()2211222211114444161616160y x y y y y -=-++=-++= ∴切线PA 的方程为1114x xy y +=........................8分 (2)根据(1)可得切线PA 的方程为1114x x y y +=,切线PB 的方程为2114x xy y +=,∴11221414x my n x m y n ⎧+=⎪⎪⎨⎪+=⎪⎩,所以直线AB 方程为14mx ny +=........................9分 GAB ∆∴2214440mxny x y ⎧+=⎪⎨⎪+-=⎩,消y 得到22222241404m m x x n n n ⎛⎫+-+-= ⎪⎝⎭,∴22222221641611414m m n n AB ka n m n -++∆⎛⎫=+=+- ⎪⎝⎭+..............11分又∵原点O 到直线AB 的距离22214d mn =+,∴222222222164161111224144OABm m n nS AB d n m m n n∆-++⎛⎫==+- ⎪⎝⎭++22224444n m n m +-=+............................................13分又∵(),P m n 为圆2216x y +=上任意一点,∴2216m n +=.∴224312316OABn S n ∆+=+,令231223t n =+≥,则24444OAB t S t t t∆==++在)23,⎡+∞⎣上单调递减,所以32OAB S ∆≤...................................15分已知抛物线24y x =,焦点为F ,过点(2,0)且斜率为正数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且11FA FB =-.( I ) 求直线AB 的方程;(II )设点C 是抛物线上()AB A B 不含、两点上的动点,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解:( I )设直线AB 为2(0)x my m =+>,221212(,), B(,)44y y A y y ,(1,0)F [来224x my y x =+⎧⎨=⎩ ,消x ,得2480y my --=,则212121632048m y y m y y ⎧=+>⎪+=⎨⎪=-⎩则2222222212121212121212(1,)(1,)(1)(1)14444164y y y y y y y y FA FB y y y y y y +=--=--+=-++ 21616418114m +=-+-=- 得21m =,又因为0m >,故1m =,即直线AB 的方程2xy =+,即20x y --=(II )设20(,)4y C y ,224x y y x=+⎧⎨=⎩,解得1,22y =±,故022y -<<+设点C 到直线AB的距离为022001|2||(2)3|y yy d ----== 当02y =,max d =,而||AB ==故max 1||ABC S AB d ==△ OA OB 的最大值.4OA OB =;.)()2kx m +=)22222642121m km km m k k --+=++2OA OB =)()222228221221k k k +-++,32OA OB ≤OA OB 的最大值为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离心率为13,左焦点F 到直线l :9x =的距离为10,圆G :22(1)1x y -+=,(1)求椭圆的方程;(2)若P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EF 为圆N :22(1)4x y -+=的任一直径,求PE PF ⋅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以椭圆上点M 为圆心的圆M ,使得圆M 上任意一点N 作圆G 的切线,切点为T ,都满足||||NF NT =若存在,求出圆M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 为 点F1.
(1)求 椭 圆C的 标 准 方 程;
(2)过 点P 的 直 线 与 椭 圆 交 于M, N 两 点(M, N 不 与A, B重 合),若S△P AM = 6S△P BN ,求 直 线M N 的 方 程。
3
圆 锥 曲 线-面 积 及 其 取 值 范 围 答 案 解 析
欢欢老师的数学课堂
形OM P N 为 平 行 四 边 形(其 中O是 坐 标 原 点),求 平 行 四 边 形OM P N 的 面 积。
2
圆 锥 曲 线-面 积 及 其 取 值 范 围
欢欢老师的数学课堂
5.已 知 椭 圆C
:
x2 18
+
y2 9
=
1的 短 轴 端 点 为B1, B2,点M 是 椭 圆 上 的 动 点,且 不 与B1, B2重
线l的 方 程。
2.设 椭 圆 x2 + y2 a2 b2
=
1(a
>
b
>
0)的
左
焦
点
为F1,离
心
率
为
1 2
,
F1为 圆M
:
x2 +y2 +2x−15
=
0的
圆 心。
(1)求 椭 圆 的 标 准 方 程;
(2)已 知 过 椭 圆 右 焦 点F2的 直 线l分 别 交 椭 圆 于A, B两 点,过 点F2且 与 直 线l垂 直 的 直 线l1与 圆M 交 于C, D两 点,求 四 边 形ABCD面 积 的 取 值 范 围。
(2)求 以A, B, C, D为 顶 点 的 四 边 形 的 面 积 的 取 值 范 围。
4.已 知 椭 圆C
:
x2 a2
+
y2 b2
=
1(a
>
b
>
0)的 焦 距 为2√3,且 经 过 点A(√3, −1 ). 2
(1)求 椭 圆C的 标 准 方 程;
(2)斜 率 为k的 直 线l与 椭 圆C交 于 不 同 的 两 点M, N ,若 椭 圆 上 存 在 点P ,使 得 四 边
圆 锥 曲 线-面 积 及 其 取 值 范 围
欢欢老师的数学课堂
√
1.已 知 中 心 在 原 点O,焦 点 在x轴 上 的 椭 圆E过 点(0, 1),离 心 率 为
2 ,
2
(1)求 椭 圆E的 方 程;
(2)若 直 线l过 椭 圆E的 左 焦 点F ,且 与 椭 圆E交 于A, B两 点,若△OAB的 面 积 为 2 , 求 直 3
所 以a = 2, 又b2 = a2 − c2 = 3.所 以 椭 圆 的 方 程 为: x2 + y2 = 1. 43
(2)可 知 椭 圆 右 焦 点F2(1, 0),
(i)当l与x轴 垂 直 时,此 时k不 存 在,直 线l : x = 1,直 线l1 : y = 0,
可 得:|AB| = 3, |CD| = 8,四 边 形ABCD面 积12.
:
y
=
1 − (x
k
−
1),则 圆 心 到l1的 距 离
y = k(x − 1)
由
x2 y2 + =1
. 得(4k2 + 3)x2 − 8k2x + 4k2 − 12 = 0,
43
则x1
+
x2
=
3
8k2 + 4k2 , x1x2
=
4k2 − 12 ,
3 + 4k2
所 以|AB|
=
√ 1
+ k2, |x1
−
x2|
=
12(k2 + 1) 3 + 4k2
过 点F2(1, 0)且 与l垂 直 的 直 线 当l与x轴 不 垂 直 时,l1
1
圆 锥 曲 线-面 积 及 其 取 值 范 围
欢欢老师的数学课堂
√
3.如 图,已 知 椭 圆 x2 + y2 = 1(a > b > 0)的 右 焦 点F (1, 0),离 心 率 为
2 ,
过 点F 作 两 条 互
a2 b2
2
相 垂 直 的 弦AB, CD.
(1)求 椭 圆 的 标 准 方 程;
合,点N 满 足N B1⊥M B1, N B2⊥M B2.
(1)求 动 点N 的 轨 迹 方 程,
(2)求 四 边 形M B2N B1面 积 的 最 大 值。
6.如 图,椭 圆C
:
x2 a2
+
y2 b2
=
1(a
>
b
>
0)的 右 顶 点 为A(2, 0),左、 右 焦 点 分 别 为F1, F2,
过
点A且 斜 率 为 1的 直 线 与y轴 交 于 点P ,与 椭 圆 交 于 另 一 点B,且 点B在x轴 上 的 射 影 恰 2
(ii)当l与x轴 平 行 时,此 时k = 0,直 线l : y = 0,直 线l1 : x = 1, 可 得:|AB| = 4, |CD| = 4√3,四 边 形ABCD面 积8√3.
1
圆 锥 曲 线-面 积 及 其 取 值 范 围 答 案 解 析
欢欢老师的数学课堂
(iii)当l与x轴 不 垂 直 时,设l的 方 程 为y = k(x − 1)(k ̸= 0), A(x1, y1), B(x2, y2).
+ x2
=
−4k2 1 + 2k2 , x1x2
=
2k2 − 2 ,
1 + 2k2
√ ∴ |y1 − y2| = (y1 + y2)2 − 4y1y2 =
4k2
4k2
+
,
(1 + k2)2 1 + 2k2
1
1
2
∵ S△OAB = 2 |OF √| · |y1 − y2| = 2 |y1 − y2| = 3
4 ∴ |y1 − y2| = 3 ∴
4k2 (1 + 2k2)2
+
1
4k2 + 2k2
=
4 3
∴
k4
+ k2
−
2
=
0, ∴
k
=
±1
∴直 线l的 方 程 为x − y + 1 = 0或x + y + 1 = 0
2.(1)解:由 题 意 知 c
=
1 ,
则a
=
2c,
a2
圆M 的 标 准 方 程 为(x + 1)2 + y2 = 16,从 而 椭 圆 的 右 焦 点 为F1(−1, 0),即c = 1,
1.解:(2)设 椭 圆E的 方 程 为 x2 + y2 = 1(a > b > 0),则 a√2 b2
∵椭 圆E过 点(0, 1),离 心 率 为
2 ,
2
b
=
1 √
∴
c =
a a2 =
2 ,
2 b2 +
c2
, ∴ a2 = 2, b2 = 1, ∴椭 圆E的 方 程 为 x2 + y2 = 1; 2
(2)当l⊥x轴
时,A(−1,
√ 2
− ),
B(−1,
√ 2 ),
|AB|
=
√ 2
∴
△OAB的
面
积
为
1 2
×
2 √
2×
1
=
√2 2 ,不 满 足 题 意; 2
当l与x轴 不 垂 直 时,设 方 程 为y = k(x + 1),代 入 椭 圆 方 程,
可 得(1
+
2k2)x2
+
4k2x
+ 2k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