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合集下载

表格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

表格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

表格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1.姓名:指与身份证信息一致的姓名。

2.性别:填写型指标,包括:(1)男;(2)女。

3.身份证号:指公安机关签发的十八位或十五位的公民身份证号码。

4.出生日期:指在人事档案中记载的,并经组织人事部门确认的出生年月日。

例如:1973-12-23。

5.职称及技术等级:指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和工勤技能人员的技术等级,可选填“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小学)”等;是工人职务的可选填“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工”或“其他”。

6.任现职时间:指担任“高级教师(中学)”或其他职称的日期。

担任不同级别的两个职务,填写较高职级的任职时间。

格式为八位数,例如:2009-01-01。

7.进入本单位形式:选择型指标,指人员进入本单位的方式,包括:(1)调入:①从机关单位调入;②从事业单位调入;③从国有企业调入;④其他调入;(2)录用;(3)转入:①机关单位整建制转入;②事业单位整建制转入;③国有企业整建制转入;④军转干部安置;⑤复员军人安置;⑥其他转入;(4)公务员聘任;(5)公务员考录;(6)事业单位招聘;(7)选调;(8)选举登记;(9)其他政策性安置;(10)其他。

8.进入本单位依据:指人员进入本单位的相关批复文件,如介绍信、编制卡、工资关系、入档文件等。

各教师必须提供上述材料的原件或复印件。

24.进入本单位时间:指人员参加工作的日期。

格式为八位数,例如:2003-01-05。

25、退休、死亡、调出到外镇及辞职人员在备注栏中注明。

26、表中没有的人员,可在表格中你单位的最后补录,并在备注栏中说明注:1、此表格的填写非常重要,涉及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各中小学一定认真对待,确保信息的准确。

2、表格交送日期: 2014年6月16日下午4:00前把电子表格发送到LQ4730@,纸质表格可延迟一周交送。

过期不候。

若因信息不准确或交送不及时造成的后果,责任自负。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核查表填报说明指标解释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核查表填报说明指标解释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核查表填报说明指标解释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被隆重召开。

单位核查表是经济普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填写核查表,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各个单位的经济状况。

本文将详细解释单位核查表中各个指标的含义和填报要求,以便参与填写核查表的单位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正确填报。

一、基本信息首先,在填写单位核查表时,我们需要填写一些基本信息。

这些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社会信用代码、所属地区等。

单位名称需要填写完整、准确,社会信用代码是单位在注册登记机关处获取的唯一编码,所属地区则是指单位所在的行政区划。

二、从业人员情况在单位核查表的从业人员情况部分,我们需要填写单位的从业人员数量和性别比例。

从业人员数量包括单位的总人数以及男女人数。

性别比例则是指男性和女性从业人员的比例情况。

三、固定资产情况固定资产情况是单位核查表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需要填写单位的固定资产总额、房地产情况、机械设备数量和价值等信息。

固定资产总额是指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总价值,房地产情况包括单位所拥有的各类房地产的数量和价值。

四、财务状况财务状况是衡量单位经济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单位核查表中,我们需要填写单位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额、利润总额等信息。

资产总额是指单位所有资产的总价值,负债总额是指单位所有负债的总额,净资产额则是指单位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净值。

五、经营状况在经营状况部分,我们需要填写单位的主要经济指标,包括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成本、税金及附加、利润总额等信息。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单位主要经营活动的收入总额,销售成本是指单位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成本,税金及附加则是指单位需缴纳的各类税金和附加,利润总额是指单位在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全部净利润。

六、技术创新情况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单位核查表的技术创新情况部分,我们需要填写单位的研发经费支出、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等信息。

民营企业调查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

民营企业调查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

民营企业调查表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一、填报说明1、企业详细名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名称。

未经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填写主要经营活动名称。

所有单位均填写此项。

2、企业法人代码:企业法人代码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按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代码证书上的代码填写。

未领取国家统一代码或不属于国家统一代码范围的企业,一律使用各级统计部门赋予的临时代码。

所有单位均填写此项。

3、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所有单位均填写此项。

4、区划代码:指企业实际所处的地址行政区划代码。

5、企业详细地址:企业单位所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

6、行业代码:根据主营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7、经济类型:按照企业所登记注册的类型进行填写。

二、指标解释1、总资产: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资产按其流动性划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及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计”项的期末数填报。

2、固定资产原值:在建造、购置、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

它一般包括买价、包装费、运杂费和安装费等。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项的期末数填报。

3、固定资产年平均净值:固定资产净值指固定资产原值减去折旧后的净额,其平均余额指报告期内余额的平均数。

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净值1至12月各月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之和年平均余额 =-------------------------------------------------------124、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全部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

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 1至12月各月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之和年平均余额 =-------------------------------------------------125、累计固定资产折旧:指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

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

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

附件2: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一、填报说明1.填报要求:所有企业必须填写问卷第一部分;问卷第二部分按照土地宗数填写。

例如,某企业有3块土地,则该企业需填写3遍第二部分。

①如果企业有一级开发类土地,即在第一部分问题1中选择(1),则企业必须填写第二部分“(一)一级开发类土地供应情况”。

②如果企业有二级开发类土地,即在第一部分问题3中选择(1),则企业必须填写第二部分“(二)二级开发类土地供应情况”。

③如果企业有且仅有未开发的生地,或者企业没有土地,或者仅有项目已经完全竣工的土地,则只需完成第一部分。

2.调查范围:在企业现有的,未建、停建或正在建设的项目所使用的土地。

不包括已经完全竣工的项目所使用的土地。

一级开发类土地范围:(1)单纯土地一级开发;(2)土地使用权已经属于本企业,现在正处于一级开发阶段,归入一级开发类土地。

二级开发类土地范围:指已经形成建设用地条件的熟地。

一般来说,企业拥有该宗地土地使用权。

(1)通过划拨、出让、转让、租赁或其它等方式获得的熟地,对其进行建设开发,属于二级开发类土地。

(2)一、二级开发由同一企业进行开发,目前处于二级开发阶段,归入二级开发类土地。

3.第4、b6、b7题:涉及到“土地宗数”、“土地面积”、“规划建筑面积”、“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数据,都按照合同数填写。

4.第b9题:“本宗土地获证进度”为单项选择题,以最后获得的证书为准,体现的是获证的累计进度。

例如,获得(5)《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那么一定已获得(2)(3)(4)三证,选择答案为(5)。

在选择获证进度情况的同时,需要填报各证书获得时间。

例如,本宗土地已经获得(5)《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那么必须逐个填写(1)-(5)拿地或获得证书的时间。

另外,如果本宗土地为滚动开发,由于项目采用分期开发的形式,可能多次获得(5)《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和(6)《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填报时以最早获得证书的时间为准。

5.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其它性质企业合作(立项以该房地产企业为主)开发情况:房地产开发企业填写该宗土地的全部数据。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经济指标(611-6表)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经济指标(611-6表)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经济指标(611-6表)流动资产合计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财政应返还额度、暂付款、存货等项目。

根据部门决算“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合计”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

存货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满足日常经济业务活动大宗购入、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进入库存并陆续耗用的各种物资材料。

根据部门决算“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有关项目的年末数填报。

其中:“年初存货”根据部门决算“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有关项目的年初数填报。

应收账款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

预付账款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购货、服务合同或协议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或个人)的款项,以及按照合同规定向承包工程的施工企业预付的备料款和工程款。

长期股权投资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

长期债券投资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在1年内(含1年)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和其他长期债权的投资。

固定资产原值指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

根据部门决算“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有关项目的年末数填报。

房屋和构筑物指行政事业单位拥有占用权和使用权的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还包括办公大楼、库房、职工宿舍、职工食堂、锅炉、围墙、水塔及房屋的附属设施。

根据“固定资产原价”科目计算填报。

机器和设备指行政事业单位根据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购置的各种机器、设备。

根据“固定资产原价”科目计算填报。

累计折旧指行政事业单位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历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

包括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

根据会计“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报。

本年折旧指行政事业单位在报告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

商品房部分指标解释与填报说明

商品房部分指标解释与填报说明

部分指标解释与填报说明1.当期上市面积(套数):指报告期内批准预售面积(套数)和现售备案面积(套数)总和。

(1)批准预售面积:指在报告期内由房地产主管部门核发给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含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房、配套商品住房等政策性商品住房)上载明的面积。

(2)批准预售套数:指批准预售面积中商品住房面积所对应的住房套数。

(3)现售备案面积:指在报告期内未经预售,已竣工且具备交付使用条件,并已办理现售备案手续的商品房面积。

此项指标不包括办理预售许可后竣工的商品房面积。

(4)现售备案套数:指现售备案商品住房面积所对应的住房套数。

2.月末累计可售面积(套数):指至统计月末时点市场中可供销售的商品房(商品住房)面积(套数)总和。

包括可预售面积(套数)和可现售面积(套数)。

(1)可预售面积:指至统计月末时点已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项目中尚未售出的商品房建筑面积。

预售后竣工的也应填在该指标栏中。

(2)可预售套数:指可预售商品住房面积所对应的住房套数。

(3)已竣工面积:指至统计月末时点已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项目中尚未售出但已竣工的商品房建筑面积。

该指标原则上应在商品房竣工验收合格(具备交付使用条件)环节采集。

鉴于该环节主要由城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目前尚不能在此环节交换或共享此环节数据的城市房地产主管部门,可在办理初始登记环节采集该指标,并在月报表中注明。

一些城市在实际操作中执行的“预售转现售”商品房中的未成交面积,原则上应填写在该指标栏中,并请在月报表中注明。

(4)已竣工套数:指已竣工商品住房面积所对应的住房套数。

该指标参照“已竣工面积”指标采集方法填报。

(5)可现售面积:指至统计月末时点未经预售已办理现售备案手续的商品房项目中尚未销售的房屋建筑面积。

此项指标不包括已办理预售许可后竣工的商品房面积。

(6)可现售套数:指可现售商品住房面积所对应的住房套数。

3.成交面积(套数):指已正式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房屋(住房)建筑面积(套数)。

年报填报 指标说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年报填报 指标说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年报填报指标说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年报填报的背景和重要性。

可以参考下面的例子:引言1.1 概述年报填报是每年企业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年报填报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年报填报是企业向股东、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公布年度财务信息的一种方式。

通过年报,企业可以向外界展示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发展趋势,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同时,年报填报也是企业自身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工具。

在填报年报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其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准确的汇总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运营状况和经营成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年报填报涉及的指标众多,包括财务指标、经营指标、风险指标等,涵盖了企业各个方面的信息。

通过填报这些指标,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本文旨在介绍年报填报的指标说明,包括各项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解读方式。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详细解释和说明,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年报填报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对年报的解读能力。

接下来的章节将从填报年报的重要性和指标说明两个方面进行展开,通过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年报填报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从而提升填报年报的准确性和质量。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逐一介绍填报年报的重要性以及各项指标的具体说明。

最后的结论部分将对填报年报的关键要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对年报填报的建议。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对年报填报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自身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脉络和信息的组织方式。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能够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路。

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端,其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入主题,并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1.姓名: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人事档案中正式记载的中文姓名(包括外国人正式的汉字姓名)。

2.性别:1-男,2-女。

3.出生日期:在公安户籍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人事档案中记载的时间日,年填4位数字、月填2位数字、日期填2位数字。

如:4.出生地:学生出生所在的行政区划。

5.籍贯:祖居或本人出生的地方,现多用于父辈以上的居住地。

6.民族:学生的民族,用两位数字代码,如:01-汉族,02-蒙古族,参见《中国各民族代码》。

7.国籍/地区:学生所属的国籍/地区,用三位字母代码,如CHN-中国,USA-美国,参见《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8.身份证类型:可证明学生身份的证件类型:1-居民身份证,6-香港特区护照/身份证明,7-澳门特区护照/身份证明,8-台湾居护照,Z-其他。

身份证件类型为Z-其他时,身份证件号可不填,但学校需提供学生在本校就读证明(需学生和家长签字,学校盖9.身份证件号:身份证件类型对应的证件号码。

身份证件类型为Z-其他以外的证件类型时,身份证件号必填。

10.港澳台侨外:在大陆上学,持非大陆身份证明的学生的来源类型,分为:…00-否,01-香港同胞,02-香港同胞亲属,03-澳门06-台湾同胞亲属,11-华侨,12-侨眷,13-归侨,14-归侨子女,21-归国留学人员,31-非华裔中国人,41-外籍华裔人,51-11.政治面貌:分为:“01-中共党员,02-中共预备党员,03-共青团员,13-群众”。

12.健康状况:学生的身体情况,分为:“10-健康或良好、20-一般或较弱、30-有慢性病、40-有生理缺陷、50-残疾”。

13.照片:导入学生的照片。

14.姓名拼音:姓名全称的汉语拼音。

15.曾用名:曾正式使用过的姓名。

16.身份证件有效期:身份证件上显示的有效期限。

17.户口所在地:公安户籍部门确认的学生户口所在行政区划,由用户进行下拉选择填写。

18.户口性质:公安户籍部门确认的学生户口的类别,分为“1-农业户口,2-非农业户口”。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指标是一种用来衡量和评估其中一种事物或现象的度量标准。

在各个领域,指标常常被用来跟踪和评估绩效、量化目标、确定政策等。

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社会发展等领域中,指标的选择和解释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和优化。

首先,指标的选择应该符合衡量目标的要求。

在确定指标之前,我们需要明确需要评估的内容或目标。

例如,如果我们希望了解一个市场产品的消费者满意度,可以选择指标如产品质量评价、客户投诉率、再购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维度客观地反映出市场产品的满意度。

其次,指标的解释要准确简明。

一个好的指标应该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所要衡量的内容,并且具有普适性,便于理解和解释。

指标的解释应该尽量避免模糊或不明确的术语和词汇,以减少解读的歧义性。

同时,指标的解释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地传达出所要表达的意义。

在填报指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填报指标要依据事实数据。

指标的填报应该基于真实可靠的数据,而不是主观臆测或猜测。

只有真实可信的数据才能够准确地反映问题的现状和进展情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决策和措施。

其次,填报指标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

不同的机构和组织可能对指标的填报有不同的规范和要求。

我们需要仔细阅读相关的填报说明和指南,确保填报的内容和格式符合规定,以免出现错误或误导。

再次,填报指标要及时准确。

指标的填报应该及时完成,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和时效。

延迟填报可能导致数据失真或遗漏,影响到对问题的准确评估和决策的制定。

最后,填报指标要合理利用。

指标不仅是用来记录和报告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为决策和改进提供依据。

我们应该利用指标分析和研究数据,发现问题所在,找出改进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提高绩效和质量。

综上所述,指标的选择和解释对于评估和改进非常重要。

与此同时,填报指标时我们也要注意依据事实数据、遵循规定要求、及时准确、合理利用的原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利用指标评估和改善问题,推动工作和发展的进步。

02-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02-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附件9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报告年度:指评价表中指标统计年度,时间范围从填写评价表的上一年1月1日到12月31日。

所有指标的填报时间范围,如无特殊指明,均为报告年度。

(T-1)年指报告年度的前一年。

(T-2)年指报告年度的前二年。

一、制造业指标解释1、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指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总部和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企业(按实际控投权)等应该列入会计合并报表范围的所有企业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经按合并报表原则处理后的合并营业收入。

包括工业性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房地产与旅游酒店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

2、企业利润总额: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消耗后的盈余。

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亏损以“-”号表示)。

包括企业的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各种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3、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指企业销售产成品、试制半成品的收入和提供工业性劳务收入总额。

4、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指企业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后的余额。

5、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指企业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列入技术开发的经费支出以及技创技改等资金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

不包括生产性支出和归还贷款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指企业用于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包括外协加工费。

不包括委托研制或合作研制而支付外单位的经费。

科技经费内部支出按用途分为科技活动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购买自制设备支出、其他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外部支出: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或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展科技活动而支付给其他单位的经费,不包括外协加工费。

6、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指在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项目以及这三类项目的管理和服务费用的支出。

7、资产负债率:指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

参考公式:资产负载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8、年缴纳的税金:主要指企业缴纳的各项税收之和。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附件2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一、总体要求1.数据来源:进度表各项指标数据来源于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权属管理等地籍管理工作。

2.代码(指标1):填写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代码,代码版本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统计汇总数据使用的代码版本一致。

3.单位名称(指标2):是指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划代码相对应的地区名称,如行政区划代码:370000000,名称为:山东省;行政区划代码:370100000,行政区划单位名称为:济南市。

4.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以表右上方单位为准。

计量单位中的面积单位填至平方公里,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5.表格填写:进度表各栏目指标除特殊要求外,一律填写阿拉伯数字。

6.数据计算:进度表各栏目汇总数(即合计数)使用软件上报的由软件自动计算,均自动填至首行,并与行政代码对应;手工填报的需要计算出合计数,填写到相应位臵。

7.填报要求:进度表由县(市、区)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填写,逐级进行上报汇总。

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汇总下级数据的同时,需要填写本级发生的工作进度数据。

土地登记发证应由有土地登记发证职能的单位填写。

注意不要重复填写数据。

8.成果汇总:进度表成果逐级进行汇总。

省级上报国家的汇总数据要求到分县数。

生产建设兵团、国营农场、林场等一律向所在县(市、区)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相关数据,由各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填写上报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9.地籍管理工作进度汇总表统计年度为当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地籍管理工作进度表(表一)1.已发证数、应发证数:用于反映本行政辖区土地登记发证进展情况。

已发证数(指标3、7、11、15):截止到本统计年度末,历年本行政辖区累计发放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发证本数,统计数据含总登记、初始登记和变更登记。

应发证数(指标4、8、12、16):指本行政辖区范围内已发证数与尚未发证数之和。

主要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主要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主要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非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是指除投资性融资工具(如股票、债券)和货币(包括银行存款)以外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非金融资产投资:指调查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建造、购置非金融资产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财务费用支出。

非金融资产投资包含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财务支出法固定资产投资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建造、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财务费用支出。

(一)法人单位调查表式中主要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在建工程:指调查单位在基建、更新改造等方面发生的支出。

该指标由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在安装设备投资、待摊费用三部分构成。

“在建工程”为会计一级科目,该指标可根据会计“在建工程”科目填报年初余额、本年借方发生额、本年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年初余额+本年借方发生额-本年贷方发生额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居委会、村委会以及其他组织机构,其固定资产投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基建账簿中基本建设资金支出情况(用于体现经发改委、财政部立项的项目投资进展情况),另一部分为行政事业账簿中调查单位行政事业类投资的支出。

根据这两个部分的会计特点,规定:这类调查单位“在建工程”数据来源于基建账簿中的“在建工程”科目;如果调查单位的一些项目支出体现在行政事业类报表中(没有建立基建账),这部分支出可以计入“在建工程”中。

建筑安装工程:包括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

其中:建筑工程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这部分工程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装工程指各种设备、装置在安装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

多数企业在“在建工程”下设置了“建筑安装工程”二级科目,该指标可根据“建筑安装工程”科目中相关明细科目填报。

如果企业会计核算中未设置“建筑安装工程”二级科目,可根据定义通过“在建工程”相关会计分录分析计算填列。

调查表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调查表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中国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调查表指标解释及有关填报说明填报过程中不得空项,实际没有的请填“0”,例如,小学没有初中和高中在校生,此项填写“0”;现有统计指标中没有的,数据无法采集的请填“-1”;有小数的数据请保留两位小数。

一、区县调查表1、表一由各区县教育局填写,请按2010年的数据填写。

2、总人口数:以年末常住人口数为准。

3、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数:指常住人口中,按各地规定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人口数。

4、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总收入包括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在当地缴纳的国内增值税中央分享收入、国内消费税、纳入分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中央分享收入、个人所得税中央分享收入。

按财政决算报表中财政总收入数填报。

5、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

二、学校调查表1、表二、表三、表四(1)、表四(2)、表四(3)、表四(4)由各区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填写,教学点和不完全小学不独立填报数据,特殊教育学校、私立学校、职业中学不参与本次调查。

2、教学点和不完全小学不独立填报数据,其数据计入所属的完全小学或中心校填报,也就是说下设教学点和不完全小学的完全小学或中心校在填报数据时,表二、表三、表四(1)、表四(2)、表四(3)、表四(4)等所有表格中的数据均应为校本部与下设教学点和不完全小学的合计。

对于不完全小学和教学点的划分,参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规定,六年制小学6个教学班及以上、五年制小学5个教学班及以上的学校,为完全小学;4-5个教学班的学校为不完全小学;3个及以下教学班为教学点。

3、各区县在注册时,小学附设初中班和初中附设小学班的均按一贯制学校注册。

4、一贯制学校、小学附设初中班和初中附设小学班等包含两个学段的学校,表四(1)、表四(2)、表四(3)、表四(4)分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填写两套。

5、完全中学填报表四(1)、表四(2)、表四(3)、表四(4)时只包含初中教师的情况,不含高中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8: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报告年度:指评价表中指标统计年度,时间范围从填写评价表的上一年1月1日到12月31日。

所有指标的填报时间范围,如无特殊指明,均为报告年度。

(T-1)年指报告年度的前一年。

(T-2)年指报告年度的前二年。

一、制造业指标解释1、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指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总部和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企业(按实际控投权)等应该列入会计合并报表范围的所有企业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经按合并报表原则处理后的合并营业收入。

包括工业性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房地产与旅游酒店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

2、企业利润总额: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消耗后的盈余。

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亏损以“-”号表示)。

包括企业的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各种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3、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指企业销售产成品、试制半成品的收入和提供工业性劳务收入总额。

4、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指企业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后的余额。

5、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指企业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列入技术开发的经费支出以及技创技改等资金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

不包括生产性支出和归还贷款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指企业用于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包括外协加工费。

不包括委托研制或合作研制而支付外单位的经费。

科技经费内部支出按用途分为科技活动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购买自制设备支出、其他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外部支出: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或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展科技活动而支付给其他单位的经费,不包括外协加工费。

6、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指在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项目以及这三类项目的管理和服务费用的支出。

7、资产负债率:指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

参考公式:资产负载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8、年缴纳的税金:主要指企业缴纳的各项税收之和。

主要包括所得税、流转税、资源税、行为税等。

9、银行信用等级: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经营管理、履约情况、发展能力与潜力。

信用等级分为AAA 级、AA级、A级、BBB级、BB级、B级、CCC级、CC级、C 级和D级,共十个信用等级。

10、企业全部科技项目数:指企业立项并开展研发(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当年)仍继续进行研发(制)的科技项目,包括当年完成、年内仍在进行、年内研发工作已告失败的项目,不包括委托外单位进行研发的项目。

从开发项目的性质看,包括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技术开发项目数、新工艺开发项目数、新服务开发项目数与基础研究项目数之和。

11、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数:指研究开发周期在三年以上(含三年)的技术开发项目数。

12、对外合作项目数:指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联合开展的科技项目数。

13、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报告期本企业销售新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

新产品销售收入是产品销售收入的组成部分,计算口径与产品销售收入一致。

新产品即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

新产品: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

新产品包括全新型新产品和重大改进型新产品二大类。

全新型新产品:指与以前制造的产品相比,其用途或者技术设计和材料三者都有显著变化的产品。

这些创新可以涉及到全新的技术,也可以基于组合现有技术新的应用,或者源于新的知识的应用。

重大改进型新产品: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产品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或者重大改进的产品。

若产品的改变仅仅是在美学上(外观、颜色、图案设计、包装等)的改变及技术上的较小的变化,属于产品差异,不作为新产品统计。

14、新产品销售利润:指企业销售新产品所实现的利润。

15、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指年末整个企业用于科研、技术开发的仪器、科研设备、中间试验设备的原值(帐面原值)。

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包括技术开发仪器、技术开发设备、技术开发检测设备、中间试验设备等。

16、企业自有品牌产品与技术出口创汇额:指企业出口自己生产的自有品牌的产品和向国外出口技术所收入的外汇。

17、企业职工总数:指企业在册职工人数。

18、企业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指企业在册全部职工一年的货币收入的总额。

包括职工工资、福利费、奖金、政策补贴、项目提成等各项货币收入的总和。

19、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指企业直接从事(或参与)科技活动、以及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

累计从事科技活动的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10%(不含)以下的人员不统计。

(1)直接从事(或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包括:企业所属的技术中心及中试车间(基地)等机构中从事科技活动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及其它辅助人员;虽不在上述机构工作,但编入科技活动项目组(攻关小组)的人员。

(2)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包括:企业主管科技工作的负责人,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科研管理处、部、科等)的工作人员,直接为科技活动提供资料文献、材料供应、设备维护等服务的人员。

不包括保卫、医疗保健、司机、食堂人员、茶炉工、水暖工、清洁工等间接服务人员。

20、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指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活动的人员。

包括直接参加上述三类项目活动的人员及这类项目的管理和服务人员。

21、企业技术中心职工人数:在技术中心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从业人员年平均数。

包括技术中心科研开发人员、直接管理人员和直接为其服务的人员等。

22、企业技术中心人员培训费:指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在国内、海外地区接受继续教育和专项培训的费用总支出。

23、企业技术中心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指技术中心在册全体工作人员的年货币总收入,包括工资、福利费、奖金、政策补贴、项目提成等各项收入的总和。

24、企业技术中心高级专家人数:指全职在技术中心工作、获得国家、省、部和计划单列市等政府部门认定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或者享受国家、省、部和计划单列市专项津贴的专家的人员数。

25、企业技术中心博士人数:指全职在技术中心工作、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数。

在站的博士后可以作为博士进行统计。

26、来企业技术中心从事研发工作的外部专家人数:指来技术中心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作的具有较高科技开发能力的海内外专家累计人月。

最小统计单位为:0.5人月。

27、企业技术中心在海外设立开发设计机构数:指技术中心在港澳台地区及国外设立以科研开发、设计为目的的开发机构数量。

28、企业技术中心与其他组织合办开发机构数:指技术中心与高校、研究院所、其他企业联合设立的以科研开发设计为目的的组织机构数量。

29、通过国家和国际组织认证实验室数: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国家部门和国际组织认定认证的、仍在有效期内的实验室、检测中心的数量。

30、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项目数:指企业完成(结题)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技术项目数、新工艺开发项目数的总和。

31、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数和版权登记数:指企业作为专利权人拥有专利权属、经国内外专利机构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全部发明专利件数。

32、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指企业报告年度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专利件数。

33、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指企业报告年度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专利件数。

34、最近三年主持和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指企业在报告年度、报告年度前一年、报告年度前二年主持或参与制定,目前仍有效执行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数量。

35、企业获中国驰名商标数、省著名商标数:指企业拥有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定的中国驰名商标数(含国际驰名商标数)和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定的广东省著名商标数。

36、企业获中国名牌产品数、省名牌产品数:指企业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数和广东省名牌产品数。

37、获国家和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指企业获得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总数。

3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指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吨标准煤。

(以企业主导产品单耗在行业中排名情况为主要考察指标)二、信息服务业指标解释1、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实现的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总额-其他业务收入。

2、研发20人/月以上项目数:指项目研究开发期间平均每月投入人数在20人以上的技术开发项目数。

3、企业技术中心高级专家与通过本行业专业认证人数:其中通过本行业专业认证人数指技术中心中通过信息服务行业相关的专业认证(如微软网络工程师、思科认证、Java 认证等)的人员数量。

4、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数和软件著作权登记数、版权登记数:其中软件著作权数、版权登记数指企业所拥有的软件著作权和版权登记数的总和。

5、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与软件著作权数和版权登记数:其中软件著作权数和版权登记数指企业所拥有的软件著作权和版权登记数的总和。

6、获国家、省信息服务类奖项数:指报告年度,企业所获的国家级和省级信息服务类奖项总数目。

其他指标请参照制造业指标解释内容。

三、物流业指标解释1、企业注册资本金:指企业成立之初在工商部门依法注册登记时的资本数额。

2、企业多式联运业务收入:指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总部和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企业(按实际控投权)等应该列入会计合并报表范围的所有企业中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业务,经按合并报表原则处理后的合并营业收入。

3、企业营业网点数:指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总部和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企业(按实际控投权)等应该列入会计合并报表范围的所有企业中能独立处理公司相关业务的营业点数量。

4、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覆盖网点数:指企业中采用同一套(或可实现信息无障碍交互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营业网点数。

5、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软硬件设备原值:企业在物流管理信息化中采用的配套软硬件设备(如信息化管理系统,服务器等设备)原值。

6、企业总固定资产投资额:指企业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的总额,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

7、企业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指物流企业在建设信息化网络与系统过程中,用于设备、器具等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额度。

8、企业信息化科研与开发投入金额:指物流企业在信息化科研开发(主要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信息装备的制造,软件开发与利用,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及信息服务)项目上投入的金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