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一)

一、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比例关系不协调供求不平衡等得到基本解决。一些新的特点呈现出来。观察和分析产业结构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新对策是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一1984年是我国经济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中得到恢复农村改革全面展开的时期。这个时期产业结构变动的显著特点是第一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上升。1984年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32%比1978年的28%提高了4个百分点。同期第二产业下降了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只上升了1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农村和农业改革极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反映了资源配置向第一产业的倾斜。使得工农业比例不协调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迅速提高是我国一种特有的现象在世界上是少有的。这是一种纠正第一产业发展不足的偏差而产生的暂时情况。这个时期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第一产业达到14.5%超过二产10%和三产12.7%的速度。但是由于这种结构变动具有补偿性和暂时性从1985年开始第一产业的比重就逐步下降。在这个时期纺

织轻工等消费品工业也取得了很大发展满足了市场需要但重工业处于调整之中因此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较多。第二阶段1985年一1992年是我国非农产业较快发展的时期。第三产业的比重从28%左右上升到34%左右达到历史的最高点。同时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43%左右而第一产业下降6个百分点。这个时期资源配置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大量转移到第三产业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这个时期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带有补偿发展不足、调整比例关系的特征。80年代中期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了一番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使人民生活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时就业的压力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出来社会资源的配置逐步转向第三产业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增加值年均增长率第三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17%第一产业为

14.5%。在这个时期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加3400万人而第二产业只增加2500万人。到1994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在总量上也超过第二产业。第三阶段1993年—1996年和今后一段时间是我国重化工业主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是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和通信设施的建设加强使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了6个百分点。1996年第一产业的比重跌至20%第二产业的比重接近49%第三产业下降至31%。这个时期经济增长明显地具有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特征电力、钢铁、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化工、电子、建材等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其内在原因是长期存在的能源、交通通信等产业“瓶颈”制约的矛盾最为突出而经过十

几年的迅速发展我国又具备了解决上述矛盾的实力随着能源、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带动了电力、运输车辆、建筑材料、钢铁、有色、石油化工和机械电子等产品和建筑业的需求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八五”时期能源、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建国以来的最好水平相应带动了第二产业的增长。1991一1995年与1981一1991年、1986一1991相比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的增长都要更快(见下表单位:%)1991—95年 1986—91年 1981—91年工业总产值 22.2 17.6 15.7 建筑业总产值 13.0 11.6 9.4

这个时期我国重工业的增长改变了80年代以来始终低于轻工业增长的局面。这个阶段目前还未结束预计将持续到本世纪末与下世纪初。目前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己初见成效制约国民经济的“瓶颈”矛盾已得到缓解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正方兴未艾。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九五”或更长一个时期能源、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由此而推动的电子、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等制造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