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4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篇城市专项规划

15.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6.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

17.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18.城乡住区规划

19.城市设计

20.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

21.城市开发规划

22.城市规划管理

15.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必须注意的关键问题有哪些?

15.2如何确定城市交通系统的组织方式?

15.3低碳城市对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6.1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的制定目的是什么?他对于城市发展具有则样的意义?

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其要点是以正确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问题性质及产生的根源为基础,以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目的,依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同,生态敏感性的差异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它是研究和编制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

由于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复杂性和地方上的差异性,使得不同区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所不同,其导致的结果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认识客观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依据区域生态环境主要生态过程、服务功能特点和人类活动规律进行区域的划分和合并,最终确定不同的区域单元,明确其对人类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大小,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生态建设政策的制订和合理地环境整治。而这些正是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

16.2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的策略与措施有哪些?

近年来,我国城市空气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加强,通过实施工业污染防治、点源面源集中整治、机动车污染防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综合措施,尽管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所好转,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但城市空气污染严峻的形势并未发生根本转变。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污染物超标情况严重;二氧化硫浓度依然维持在高水平,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2~4倍。虽然达标城市的比例从31.1% 提高到38.6%,未达标的城市比例从40.5% 下降到30.3%。但是随着城市机动车的快速增长,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已由煤烟型污染向煤烟型-机动车复合型污染转变,增加了控制与治理的难度。

城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结果表明,不同城市颗粒物污染既有相似的特征,又有不同的特点。作为以燃煤为主要能源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城市都面临着某些相似的问题,例如扬尘、二次生成、燃煤和机动车排放是大多数城市颗粒物污染

的重要来源。在制定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方案时,既要考虑城市所在地区的共同特征,又要因地制宜,考虑每个城市的个性特征。

①政策法规层面,修订《大气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我国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大气法对防治我国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大气污染颗粒物控制

PM

10基础上将加强PM

2.5

控制,《大气法》中的一些条款不适应大气颗粒污染物控

制目标,操作性不强,实施难度很大,尤其是大气颗粒物污染条款需要修订。建

议在立法目标、行为规范、法律实施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比较明确、具体的规定,进一步丰富大气法内容,加强其可操作性。

②技术层面政策

A)完善城市群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管理体系

随着对大气颗粒物治理措施的落实,我国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已经呈现改善的趋势,PM

10

已经得到一定的控制,粒径更小,对健康、能见度影响更为重要的大气

细颗粒物PM

2.5

问题受到关注。建议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和源

解析的研究,完善包括PM

10,PM

2.5

在内的城市群区域空气质量检测管理体系。

B)加强颗粒物污染物(SO

2

、NOx、挥发性有机物等)监控系统建设

由于二次颗粒物是由气态前体物在大气环境中被氧化而产生的,对二次组分的控制措施也要从两方面展开。首先是控制二次颗粒物组分的气态前体物,其次是控制造成大气氧化性增强的关键物种的排放。建议制定NOx 排放相关法律和标准,调整空气质量标准中NOx的浓度。

C)控制燃煤源点源和面源

进一步推行热电联供,煤气化工程等措施,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D)减缓机动车尾气排放

对机动车尾气源的控制,需要通过加强道路的管理与建设来实现,建议严禁超标车辆的行驶,逐步淘汰较高污染的车辆。

E)控制扬尘和区域生物质来源

实施城市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城市森林系统,加强建筑工地管理。加强区域间协调,建立农村生物材料的回收系统,提高稻草和甘蔗等生物质的综合利用。

F)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颗粒物排放

调整产业结构是从源头解决污染排放最为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颗粒物排放,而且能够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16.3如何构建具有生态积极意义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做为城市中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载体,是城市具有一定的自然属性,具有固化太阳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城市水循环,调节小气候,环节温室效应等作用,在城市中承担重要生态功能。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意义,就是通过绿地的系统规划,制定相关法规和建设标准,以确保城市人工环境具有一定的自然属性,一遍在城市和其周边更大的成神话区域内将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维护区域的生态平衡,以换取有利于人类健康的生活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17.1以山地城市为例,如何构建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山地城市的特点:山地城市广义上指的是建立在山区或者是地区坡度较大的地方的城市,其防灾体系的构建与平原地区的城市有着明显的地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地面坡度带来的道路,建筑,管线布置方式的不同,以及山地特点带来的地质危害,如泥石流、滑坡等所引起的特定灾害的预防系统。

城市防灾系统主要包括,消防,防洪(汛、潮),抗震,人防以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关于山地城市防灾系统的构建方法:

①消防系统:山地消防由于其城市特点带来的道路系统的关系,消防不便,因此对于消防预警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建立完善的消防体系,如提高消防栓的密度等。普及消防常识教育,提倡大众消防。

②防洪系统:山地城市的防洪系统,主要是对于山洪的预防、预警与减灾。主要包括对山洪的预防,如山体的绿化及造林等,建设有效的山洪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山洪的地区重点治理与预防以及对山洪发生地的及时救援救灾系统的建立。此外,对泥石流,滑坡等,同样设置防灾系统。

③抗震系统:山地城市多处于地震多发带,由于地理特点,山地城市的地震带来的危害就可能更大,主要表现在疏散与救援两个方面。因此山地城市的抗震工作,要做到:设立固定的避震疏散场所,建筑强制规定达到一定抗震标准与安全逃生要求,设立地震灾害救援机制。

④人防系统:建立人防警报通信系统,及时指导居民开展防护;建立人防工程或疏散基地,保证居民的安全隐蔽;四是组织和训练人防专业队伍,及时消除空袭后果;五是普及人防知识和防护技能,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人防机构协助社区、企业等制订防空袭、防灾害预案,保证一旦遭受敌空袭或灾害,能够立即组织居民进入防护状态。

⑤生命救灾系统:高标准投放,地下化,节点防灾,提高备用率。

17.2如何理解新能源在城市能源系统中的应用?

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

城市的能源系统包括能源开发、生产、输送、加工、转换、贮存、分配和利用等诸多环节所构成的系统。新能源在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

1)传统能源系统的改进

2)新的能源系统的的产生

18.1住区规划结构有哪些基本形式?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住区?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居住小区使由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的人口规模一般为10000人左右,用地为10公顷。

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这种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由若干的居住组团组成,一个居住组团一般为300-800户,公共设施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