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诊断酶学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6第六章酶学
直接与底物接触的基团, 包括结合基团(binding group) 和催化基团(catalytic group)
促进接触残基的功能,但 不与底物结合,也不催化反应
结构残基
(structure residue)
稳定酶的分子构象,尤其 是活性中心的构象
非必需残基
(noncontribution residue)
§4 酶的分子结构和其生物学功能的关系
构
有些酶对底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作用于一个特
定的底物。这种专一性称为绝对专一性。
专
例如:脲酶:尿素 + H2O → 2NH3 + CO2
一
延胡索酸水化酶:反丁烯二酸 + H2O ←→ 苹果酸
2)相对专一性(Relative Specificity)
性
有些酶的作用对象不是一种底物,而是一类化合 物或一类化学键。这种专一性称为相对专一性。
的特点又可分为若干亚类;
的 亚类还可分为亚亚类; 而在每个亚亚类里再给了酶一个排号。
编 这样每个酶的分类编号由4个数字组成,用“.” 隔开,编号前冠以EC(Enzyme Commision)。
号 通过这种方式编号不但不会出现重复,而且 还可对其性质有所了解。
§2 酶的化学本质及其组成
一、酶的化学本质 华中P132
辅酶:与蛋白质松弛结合,用透析可以除去 成
辅基:以共价键和酶蛋白牢固结合 注意与激活剂(activator)的区别:有激活剂的 时候,活性提高,没有激活剂的时候,活性低, 但仍然有活性。
§2 酶的化学本质及其组成
根据酶分子结构特点,可将酶分为以下三类: 华中
单 P135
体 1、单体酶:一般由一条多肽链构成。有的由多
酶 教学PPT
54
反竞争性抑制
E+S
ES
+
I Ki
ESI
E+P
1
Vm
-
1 Km
Km变小 Vm变小
55
各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比较
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
I结合的对象 E
E、ES
酶促反应特点和机制
18
共性(与一般无机催化剂比较):
1. 两者都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的化学反应; 2. 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质与量的变化; 3. 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4. 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想一想:与无机催化剂比 较,不同点有哪些?
19
酶的催化原理
极大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活化分子必须具有的最 低能量水平
Vm [S] V=
Km + [S]
混合级反应
零级反应
一级反应
Km
29
1) Michaelis-Menten equation
V=
Vmax [S] Km + [S]
Km =
K2+ K3 K1
Km ——Michaelis constant(米氏常数) Vmax——最大反应速度
30
米氏常数(Km)
Vmax. [S] =
磺胺药与PABA相互竞争与FH2合成酶结合
49
细菌:
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理
二氢蝶呤啶
谷氨酸
FH2合成酶
PABA
(-)
结构相似 磺胺类药物
FH2
FH2还原酶 (-)
结构相似 MTX
FH4
×
氨甲蝶呤(methotrexate, MTX)
促进核(苷) 酸 的合成
50
反竞争性抑制
E+S
ES
+
I Ki
ESI
E+P
1
Vm
-
1 Km
Km变小 Vm变小
55
各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比较
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
I结合的对象 E
E、ES
酶促反应特点和机制
18
共性(与一般无机催化剂比较):
1. 两者都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的化学反应; 2. 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质与量的变化; 3. 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4. 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想一想:与无机催化剂比 较,不同点有哪些?
19
酶的催化原理
极大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活化分子必须具有的最 低能量水平
Vm [S] V=
Km + [S]
混合级反应
零级反应
一级反应
Km
29
1) Michaelis-Menten equation
V=
Vmax [S] Km + [S]
Km =
K2+ K3 K1
Km ——Michaelis constant(米氏常数) Vmax——最大反应速度
30
米氏常数(Km)
Vmax. [S] =
磺胺药与PABA相互竞争与FH2合成酶结合
49
细菌:
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理
二氢蝶呤啶
谷氨酸
FH2合成酶
PABA
(-)
结构相似 磺胺类药物
FH2
FH2还原酶 (-)
结构相似 MTX
FH4
×
氨甲蝶呤(methotrexate, MTX)
促进核(苷) 酸 的合成
50
诊断酶学和肝损伤
• AST主要存于心肌,肝脏中含量也多,因 CK、LDH、肌钙蛋白的出现,AST在诊断 AMI渐渐失去作用。
• 急性肝炎时AST升高不如ALT,而慢性肝炎 时AST升高程度高于ALT
• 测定AST/ALT比值意义重大,急性肝炎<1, 肝硬化≥2 肝Ca≥3
二、r-谷氨酰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 (一)生物化学特征: • r-GT(GGT):肾含量最多,但血清中的r-
• 原理:采用酶偶联反应,L-丙AA和α-酮戊 二酸在ALT作用下,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再 在LD作用下生成L-乳酸,同时NADH被氧 化为NAD+,可在340 nm处,连续监测 NADH的消耗量,从而计算出ALT活度(延 滞期待30S,连续检测60 min)
• L-丙AA+α-酮戊二酸 →ALT → α-丙酮酸+L谷AA
•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r-GT活性,在405410nm测△A/min,延滞时间30s
• 利用GGT(U/L)= △A/min×1159计算. • 注意:此法用的是:连续监测法中的直接
法, 直接测定反应体系中底物或产物理化特 性(如吸光度、PH、荧光等)的改变。如 直接测定产物2-硝基-5氨基苯甲酸的特性
诊断酶学和肝损伤
第六章 诊断酶学
• 第三节:血清酶 • 血清E的来源 • 根据酶的来源及其在血浆中发挥催化功能
的情况,可将血清酶分为: • 血浆特异酶: • 定义:作为血浆蛋白的固有成份,在血浆
中发挥特定的催化作用的酶。如:部分凝 血因子,纤溶酶原,此外还有ChE(胆碱脂 酶)、铜氧化酶(铜蓝蛋白CP)、LCAT和 LPL
• 4.含E高,且血流丰富的器官,其细胞内酶 进入血流的可能性较大。因E分布于多个组 织,故大部分E不能特异地反映某个特定组 织的病变。
• 急性肝炎时AST升高不如ALT,而慢性肝炎 时AST升高程度高于ALT
• 测定AST/ALT比值意义重大,急性肝炎<1, 肝硬化≥2 肝Ca≥3
二、r-谷氨酰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 (一)生物化学特征: • r-GT(GGT):肾含量最多,但血清中的r-
• 原理:采用酶偶联反应,L-丙AA和α-酮戊 二酸在ALT作用下,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再 在LD作用下生成L-乳酸,同时NADH被氧 化为NAD+,可在340 nm处,连续监测 NADH的消耗量,从而计算出ALT活度(延 滞期待30S,连续检测60 min)
• L-丙AA+α-酮戊二酸 →ALT → α-丙酮酸+L谷AA
•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r-GT活性,在405410nm测△A/min,延滞时间30s
• 利用GGT(U/L)= △A/min×1159计算. • 注意:此法用的是:连续监测法中的直接
法, 直接测定反应体系中底物或产物理化特 性(如吸光度、PH、荧光等)的改变。如 直接测定产物2-硝基-5氨基苯甲酸的特性
诊断酶学和肝损伤
第六章 诊断酶学
• 第三节:血清酶 • 血清E的来源 • 根据酶的来源及其在血浆中发挥催化功能
的情况,可将血清酶分为: • 血浆特异酶: • 定义:作为血浆蛋白的固有成份,在血浆
中发挥特定的催化作用的酶。如:部分凝 血因子,纤溶酶原,此外还有ChE(胆碱脂 酶)、铜氧化酶(铜蓝蛋白CP)、LCAT和 LPL
• 4.含E高,且血流丰富的器官,其细胞内酶 进入血流的可能性较大。因E分布于多个组 织,故大部分E不能特异地反映某个特定组 织的病变。
【医学ppt课件】 第六章 酶(enzyme)
或[IES]= [IE][S]/Ks.= [E][S] [I]/ KiKs. (5-32)
•
而[Eo]= [E]+[ES]+ [IE] + [IES] (5-33)
2021/1/9
• 非竟争性抑制动力学图:
• 反竟争性抑制作用:
2021/1/9
• 反竟争性抑制作用:
2021/1/9
•
[ES] = [E] [S] /Ks
•
ES解离速度 =(K2+K3) [ES] ( 5-4)
( 5-5)重排: •
2021/1/9
[ES]= [E][S]/Km (5-7) 恒态时 [E]= [Eo]- [ES]( 5-8)
将( 5-8)代入 (5-7)式,得到: [ES]=( [Eo]- [ES]) [S]/Km (5-9)
• 从(5-9)式中求解[ES]
2021/1/9
二 中间复合物学说和酶作用的过度态
• 酶 (E) 底物 (S) 酶底物复合物 (ES) 产物 (P) • E + S ≒ ES ——→ E + P
三 酶作用高效率的机制 • (一)底物的 “趋近” 和 “定向” 效应
• 趋近效应(approximation) • 定向效应(oreintation)
• [IES]=[ES] [I]/Ki= [E][S] [I]/ Ks Ki
•
[Eo]= [E]+[ES]+ [IE] + [IES]
(5-36) (5-37) (5-38)
2021/1/9
• 反竟争性抑制动力学图:
2021/1/9
• (三)过渡态类似物与自杀底物
2021/1/9
第六章酶(Enzyme)(共61张PPT)
i 结构(jiégòu)与s 结构相似,互相竞争 与 酶活性中心 结
合,从而抑制酶活性。
S
S
E + S ES E + P
E
E
I I
+
I
EI
E
40
2004.1
酶
40
第四十页,共六十一页。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
(yìzhì)
CH2COOH CH2COOH
succinate
琥珀酸脱氢酶 (-)
单纯酶
酶
酶蛋白
结合酶
无机金属离子
(全酶) 辅助因子
*低分子有机物
( 最大活性形式)
辅酶
辅基
2004.1
酶
5
第五页,共六十一页。
辅酶与辅基的比较
低分子有机物
辅酶——以非共价键与酶蛋白结合(疏松)
可以用透析或超滤方法去除(qùchú)之;
(辅因子) 辅基——以共价键与酶蛋白结合 (紧密)
不能用透析或超滤方法去除之。
率
• 高度的特异性
• 酶活力的可调节性
1. 绝对特异性(脲酶)
2. 相对(xiāngduì)特异性(酯
酶)
3. 立体异构特异性
4.
(乳酸脱氢酶)
16
2004.1
酶
16
第十六页,共六十一页。
中间产物学说 E+S
[ ES]
E+P
2H2O2
2H2O + O2
外加(wàijiā)一定能 量
无催化剂
铂作催化剂
原
胰
S
蛋
S
白
酶
tryps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合成酶类 催化两分子底物合成为一分子化合物,同时偶联有
ATP的磷酸键断裂释能的酶类。例如,谷氨酰胺合成酶、 DNA连接酶、氨基酸:tRNA连接酶以及依赖生物素的羧 化酶等。
酶的活力
酶活力单位(U, active unit): 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定条件(25℃,其它为最适条件)
下,在1min内能转化1μmol底物的酶量,或是转化底物中 1μmol的有关基团的酶量。
“如果端粒缩短了,细胞就会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的活动显著,端 粒的长度也就能得以保持,并且细胞衰老也将延后。癌细胞就是一个例 子,癌细胞被认为是具有永久生命力的。相反,某些特定的遗传疾病, 会出现一些有缺陷的端粒酶这样的特征,导致损害细胞。对此诺贝尔奖 颁给这一细胞基本机制的发现,这一发现有助于新的治疗措施的发展。”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端粒和端粒酶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卡罗尔·格雷德 杰克·绍斯塔克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三名科学家,他们解决了生物学的 一个重大问题: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完整地自我复制以及染色体如 何受到保护以免于退化。这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已经向我们展示,解决 办法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端粒,以及形成端粒的酶—端粒酶。” “
活性测定
初速度:酶促反应最初阶段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速度, 这一阶段产物的浓度非常低,其逆反应可以忽略不 计。
米氏方程:表示一个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υ)与底物 浓度([s])关系的速度方程:υ=υmax[s]/(Km+[s])
其中Km值称为米氏常数,vmax是酶被底物饱和时的 反应速度,[s]为底物浓度。
4. 裂合酶类 催化从底物(非水解)移去一个基团并留下双键的反
应或其逆反应的酶类。例如,脱水酶、脱羧酶、碳酸酐 酶、醛缩酶、柠檬酸合酶等。许多裂合酶催化逆反应, 使两底物间形成新化学键并消除一个底物的双键。
5. 异构酶类 催化各种同分异构体、几何异构体或光学异构体之间
相互转化的酶类。例如,异构酶、表构酶、消旋酶等。
单纯酶分子中只有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链,结合酶分子中则 除了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还有非蛋白成分,如金属离子、铁 卟啉或含B族维生素的小分子有机物。
结合酶的蛋白质部分称为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统 称为辅助因子 (cofactor),两者一起组成全酶 (holoenzyme);只有全酶才有催化活性,如果两者分开则 酶活力消失。
υ=υmax[s]/(Km+[s])
米氏常数:对于一个给定的反应,使酶促反应的起 始速度(υ0)达到最大反应速度(υmax)一半时的 底物浓度( Km=[s]),单位一般为mol/L,只由酶 的性质决定,而与酶的浓度无关。可用的值鉴别不 同的酶。
Km值可近似的反映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大小:Km值大, 表明亲和力小;Km值小,表明亲合力大。
第一节 概述
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指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 物质。生物体内含有数千种酶,它们支配着生物的新 陈代谢、营养和能量转换等许多催化过程,与生命过 程关系密切的反应大多是酶催化反应。但是酶不一定 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在酶的催化反应体系中,反应物 分子被称为底物,底物通过酶的 催化转化为另一种分子。
双倒数图: 使1/ v 对1/[S]作图,可以获得一条直线。 从直线与x轴的截距可以得到1/Km的绝对值;而 1/Vmax是直线与y轴的截距。双倒数图直观、容易理 解,为酶抑制研究提供了易识别的图形。
“携带基因信息的DNA线状长分子挤压形成染色体,端粒就像一顶高帽子 置于染色体头上。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发现端粒的一种独 特DNA序列能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卡罗尔-格雷德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确定了端粒酶,端粒酶是形成端粒DNA的成分。这些发现解释了染色体 的末端是如何受到端粒的保护的,而且端粒是由端粒酶形成的。”
非蛋白质部分如铁卟啉或含B族维生素的化合物若与 酶蛋白以共价键相连的称为辅基(prosthetic group),用透 析或超滤等方法不能使它们与酶蛋白分开;反之两者以 非共价键相连的称为辅酶(coenzyme),可用上述方法把 两者分开。
分类
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性质的不同,将酶分成六大类:
1. 氧化还原酶类 促进底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酶类,是一类催化氧
比活: 每分钟每毫克酶蛋白在25℃下转化的底物的微摩尔数。 比活是酶纯度的测量。
活化能: 将1mol反应底物中所有分子由基态转化为过渡态所 需要的能量。
活性部位: 酶中含有底物结合部位和参与催化底物转化为 产物的氨基酸残基部分。活性部位通常位于蛋白质的结构 域或亚基之间的裂隙或是蛋白质表面的凹陷部位,通常都 是由在三维空间上靠得很紧的一些氨基酸残基组成。
化还原反应的酶,可分为氧化酶和还原酶两类。
2. 转移酶类 催化底物之间进行某些基团(如乙酰基、甲基、氨
基、磷酸基等)的转移或交换的酶类。例如,甲基转 移酶、氨基转移酶、乙酰转移酶、转硫酶、激酶和多 聚酶等。
3. 水解酶类 催化底物发生水解反应的酶类。例如,淀粉酶、蛋白
酶、脂肪酶、磷酸酶、糖苷酶等。
酶催化作用实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蔗糖酶
特点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 快; 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如蛋白酶只能催 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 3.多样性:酶的种类很多,迄今为止已发现约4000多种酶,在 生物体中的酶远远大于这个数量。 4.温和性: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 进行的。 5.活性可调节性:包括抑制剂和激活剂调节、反馈抑制调节、 共价修饰调节和变构调节等。 6.易变性: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 破坏; 7.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助因子有关。
端粒酶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人端粒是 由6个碱基重复序列(TTAGGG)和结合蛋白组成。
没有端粒,则DNA末端暴露,易被外切酶水解。
端粒酶是一种由催化蛋白和RNA模板组成的酶,可合 成染色体末端的DNA,赋予细胞复制的永生性。
单纯酶与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酶
按照酶的化学组成可将酶分为单纯酶和复合酶两类。
ATP的磷酸键断裂释能的酶类。例如,谷氨酰胺合成酶、 DNA连接酶、氨基酸:tRNA连接酶以及依赖生物素的羧 化酶等。
酶的活力
酶活力单位(U, active unit): 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定条件(25℃,其它为最适条件)
下,在1min内能转化1μmol底物的酶量,或是转化底物中 1μmol的有关基团的酶量。
“如果端粒缩短了,细胞就会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的活动显著,端 粒的长度也就能得以保持,并且细胞衰老也将延后。癌细胞就是一个例 子,癌细胞被认为是具有永久生命力的。相反,某些特定的遗传疾病, 会出现一些有缺陷的端粒酶这样的特征,导致损害细胞。对此诺贝尔奖 颁给这一细胞基本机制的发现,这一发现有助于新的治疗措施的发展。”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端粒和端粒酶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卡罗尔·格雷德 杰克·绍斯塔克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三名科学家,他们解决了生物学的 一个重大问题: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完整地自我复制以及染色体如 何受到保护以免于退化。这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已经向我们展示,解决 办法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端粒,以及形成端粒的酶—端粒酶。” “
活性测定
初速度:酶促反应最初阶段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速度, 这一阶段产物的浓度非常低,其逆反应可以忽略不 计。
米氏方程:表示一个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υ)与底物 浓度([s])关系的速度方程:υ=υmax[s]/(Km+[s])
其中Km值称为米氏常数,vmax是酶被底物饱和时的 反应速度,[s]为底物浓度。
4. 裂合酶类 催化从底物(非水解)移去一个基团并留下双键的反
应或其逆反应的酶类。例如,脱水酶、脱羧酶、碳酸酐 酶、醛缩酶、柠檬酸合酶等。许多裂合酶催化逆反应, 使两底物间形成新化学键并消除一个底物的双键。
5. 异构酶类 催化各种同分异构体、几何异构体或光学异构体之间
相互转化的酶类。例如,异构酶、表构酶、消旋酶等。
单纯酶分子中只有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链,结合酶分子中则 除了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还有非蛋白成分,如金属离子、铁 卟啉或含B族维生素的小分子有机物。
结合酶的蛋白质部分称为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统 称为辅助因子 (cofactor),两者一起组成全酶 (holoenzyme);只有全酶才有催化活性,如果两者分开则 酶活力消失。
υ=υmax[s]/(Km+[s])
米氏常数:对于一个给定的反应,使酶促反应的起 始速度(υ0)达到最大反应速度(υmax)一半时的 底物浓度( Km=[s]),单位一般为mol/L,只由酶 的性质决定,而与酶的浓度无关。可用的值鉴别不 同的酶。
Km值可近似的反映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大小:Km值大, 表明亲和力小;Km值小,表明亲合力大。
第一节 概述
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指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 物质。生物体内含有数千种酶,它们支配着生物的新 陈代谢、营养和能量转换等许多催化过程,与生命过 程关系密切的反应大多是酶催化反应。但是酶不一定 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在酶的催化反应体系中,反应物 分子被称为底物,底物通过酶的 催化转化为另一种分子。
双倒数图: 使1/ v 对1/[S]作图,可以获得一条直线。 从直线与x轴的截距可以得到1/Km的绝对值;而 1/Vmax是直线与y轴的截距。双倒数图直观、容易理 解,为酶抑制研究提供了易识别的图形。
“携带基因信息的DNA线状长分子挤压形成染色体,端粒就像一顶高帽子 置于染色体头上。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发现端粒的一种独 特DNA序列能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卡罗尔-格雷德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确定了端粒酶,端粒酶是形成端粒DNA的成分。这些发现解释了染色体 的末端是如何受到端粒的保护的,而且端粒是由端粒酶形成的。”
非蛋白质部分如铁卟啉或含B族维生素的化合物若与 酶蛋白以共价键相连的称为辅基(prosthetic group),用透 析或超滤等方法不能使它们与酶蛋白分开;反之两者以 非共价键相连的称为辅酶(coenzyme),可用上述方法把 两者分开。
分类
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性质的不同,将酶分成六大类:
1. 氧化还原酶类 促进底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酶类,是一类催化氧
比活: 每分钟每毫克酶蛋白在25℃下转化的底物的微摩尔数。 比活是酶纯度的测量。
活化能: 将1mol反应底物中所有分子由基态转化为过渡态所 需要的能量。
活性部位: 酶中含有底物结合部位和参与催化底物转化为 产物的氨基酸残基部分。活性部位通常位于蛋白质的结构 域或亚基之间的裂隙或是蛋白质表面的凹陷部位,通常都 是由在三维空间上靠得很紧的一些氨基酸残基组成。
化还原反应的酶,可分为氧化酶和还原酶两类。
2. 转移酶类 催化底物之间进行某些基团(如乙酰基、甲基、氨
基、磷酸基等)的转移或交换的酶类。例如,甲基转 移酶、氨基转移酶、乙酰转移酶、转硫酶、激酶和多 聚酶等。
3. 水解酶类 催化底物发生水解反应的酶类。例如,淀粉酶、蛋白
酶、脂肪酶、磷酸酶、糖苷酶等。
酶催化作用实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蔗糖酶
特点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 快; 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如蛋白酶只能催 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 3.多样性:酶的种类很多,迄今为止已发现约4000多种酶,在 生物体中的酶远远大于这个数量。 4.温和性: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 进行的。 5.活性可调节性:包括抑制剂和激活剂调节、反馈抑制调节、 共价修饰调节和变构调节等。 6.易变性: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 破坏; 7.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助因子有关。
端粒酶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人端粒是 由6个碱基重复序列(TTAGGG)和结合蛋白组成。
没有端粒,则DNA末端暴露,易被外切酶水解。
端粒酶是一种由催化蛋白和RNA模板组成的酶,可合 成染色体末端的DNA,赋予细胞复制的永生性。
单纯酶与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酶
按照酶的化学组成可将酶分为单纯酶和复合酶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