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附件1xxxx学院《建筑结构》课程标准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

学时范围:72 学时。

2.制定本标准的依据2.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2.2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3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各相关工种》。

3. 课程性质与作用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属必修课性质。

它包括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几部分。

本课程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耦合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a.具有进行一般结构构件(受弯、轴向受压构件)截面设计与承载力复核的能力;b.具有一般多层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能力;c.具有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d.具有正确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由于《建筑结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型,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4.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5.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5.1课程设置依据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及高职高专的特点设置,并顺应实践领域对学生的要求。

5.2课程目标定位《建筑结构》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是建筑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需要具有的主要技能和本领域的学习领域。

本课程涉及的学科较广,综合性强,是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本课程在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三学期开设,学生应在学习之前应具备《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构造》等专业知识,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综合性大的课程,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5.3课程内容选择原则根据建筑行业专家对本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以及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为要求,来选择课程内容。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为学习者掌握建筑力学与结构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课程,它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以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内容由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两大部分共四个知识模块组成,其中,建筑力学包括结构构件静力分析、构件承载能力分析、两个知识模块,建筑结构包括建筑结构基本知识、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两个知识模块。

本课程各知识模块的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如下表所示:序号知识模块学时1结构构件静力分析162构件承载能力分析203建筑结构基本知识484建筑结构施工图基本知识6合计总学时90本课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建筑力学是学习与研究建筑结构的基础;建筑力学中结构构件静力分析部分是构件承载能力分析部分的基础;建筑结构基本知识部分是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部分的基础;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是本课程的落脚点。

2.课程任务与教学目标2.1课程任务本课程按照基本建筑构件的受力类型为主线,以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为落脚点,以典型的结构施工图为范例进行的导向工作过程组织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熟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正确计算工程量以及理解和解决工程实际中与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有关问题奠定基础。

2.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基本理论的讲授以应用为目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讲授建筑构件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的平衡,构件的强度及承载能力的计算校核、各类建筑结构构造要求及简单计算、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掌握直接用于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岗位工作中必须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知识。

《现代木结构建筑建造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木结构建筑建造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木结构建筑建造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现代木结构建筑建造技术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木结构建筑设计与施工专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学分:4学分适用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前言1.1课程定位《现代木结构建筑建造技术》是木结构建筑设计与施工专业的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施工员、质检员、建造师等职业岗位培训、鉴定、考试的核心内容。

它的任务是研究现代木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一般规律,现代木结构建筑施工各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技术及工艺原理以及现代木结构建筑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

本课程应开设在校内学习的第三学期,学生在学习之前应具备《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识图》等专业知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使学生能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掌握现代木结构建筑工程中各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技术及工艺原理,突出现代木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员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现代木结构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关施工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由于《现代木结构建筑营造》实践性强、综合性大、社会性广,工程施工中许多技术问题的解决,均要涉及到有关学科的综合运用。

因此,要求拓宽知识专业面,扩大知识面,要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并自觉地进行运用。

1.2设计思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按“现代木结构建筑工程的施工工序”确定工作任务,以“施工流程”为主线,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以课程内容与学生特点选取恰当教学方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按照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和重构,并合理序化,力图构建学生在校学习情景与实际工作情景的一致性,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启发引导、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本课程初步设计为46课时,理论30课时,实践16课时。

2.课程目标2.1能力目标1)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选择和制定常规工程合理的施工方案;2)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查找资料和完成施工中遇到的一些必要计算;3)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编写现代木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4)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具备一定的现代木结构建筑施工现场技术指导能力;5)能根据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方法及验收规范进行常规工程的质量检验。

《房屋建筑与装饰装修构造》课程标准

《房屋建筑与装饰装修构造》课程标准

目录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 ............. ............. .. (1)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二、课程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 ............. . (4)一、知识性目标 (4)二、技能性目标 (5)三、情感性目标 (5)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 (5)一、课程总框架 (5)二、学习模块(单元)内容标准 (5)第四部分课程实施............. ............. ............. . (9)一、教学条件 (9)二、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10)三、教学评价与考核 (11)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13)《建筑结构》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定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培养。

而且要将建筑工程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及时纳入课程教学。

因此,《建筑结构》课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以及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体验,注重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融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建筑结构》是高等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适用于三年专科学制。

教学时数为64学时。

本课程综合性很强,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建筑基础四部分关于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和构造知识的专业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设计原则;正确领会国家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能够完成一般房屋建筑的结构选型及基本构件的设计和验算;具有熟练识读土建专业施工图的核心能力;学会处理施工中遇到的结构设计与构造问题。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后续的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施工技术、工程计量与计价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课程学分4学分课程学时68学时修读学期第3学期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合作开发企业执笔人付德成审核人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建筑力学与结构》是建筑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是学生分析计算结构承载能力、适用性能的必修课程。

其教学指导思想是:注重基本原理及结构构件设计计算方法的教授,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混凝土结构构件各种受力形式的设计计算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利用实习实训基地的工程模型,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熟悉基本结构形式和基本构件的构造,了解构件的受力情况,能够掌握荷载组合的方法,并能完成简单结构构件的设计和验算。

本课程与前修课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与后续课程《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相衔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将来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奠定良好的基础。

1.2设计思路通过对本专业对应的施工现场“八大员”的工作岗位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方法和任务推动真实的学习过程,学习者作为行动者成为课堂的中心,在专业、方法及社会能力上,以行动导向式教学培养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使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结合,以帮助和巩固所学书本知识,从而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总学时为64学时,3学分。

2.课程目标2.1能力目标1)能够对荷载进行分类,并对永久荷载标准值、活荷载标准值、活荷载组合值进行计算,能够在结构极限状态设计中正确取值;2)能够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进行承载力计算,能够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挠度计算和裂缝宽度计算;3)能够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分析;4)能够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分析。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标准课程编码:23010019承担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0.08〕审核〔建筑工程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10.23〕批准〔〕批准日期〔2022.10.23〕(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建筑工程工程技术专业的必修课。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施工员、质检员及安全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相关岗位上的关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的方法;能领会结构设计意图,正确处理施工及工程管理中常见的结构抗震问题,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为后继专业课提供材料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建筑力学》、《建筑构造》、《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后续课程有《质量事故分析》、《工程监理》和《毕业综合实训》。

2.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房屋结构抗震的基本知识,从而初步具备懂得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的方法;能领会结构设计意图,正确处理施工及工程管理中常见的结构抗震问题。

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为工作提供结构抗震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场地土、场地类别划分、抗液化措施与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天然地基与桩基础进行抗震验算的能力,并且能用计算简图和计算书来表达验算过程;通过对结构基本周期、地震系数、地震作用效应与“三水准两阶段设计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多质点弹性体系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及结构抗震验算的能力,并且能用计算简图和计算书来表达验算过程;通过对钢筋混土框架结构震害特点、房屋选型、结构布置及抗震验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能力,并且能用施工图和计算书来表达设计成果;通过对砌体结构震害特点、房屋选型、结构布置、抗震验算方法及抗震构造措施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多砌体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能力,并且能用图表和计算书来表达设计成果。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课程性质:《建筑结构》属于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学分:4适用专业:工程监理专业1.前言1.1课程定位《建筑结构》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是是工程监理及相关专业学生需要具有的主要技能和本领的学习领域。

本课程涉及的学科较广,综合性强,是高等职业学校工程监理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本课程应在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三学期开设,学生应在学习之前应具备《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及《建筑构造》等专业知识,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综合性大的课程,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1.2设计思路根据建筑工程技术行业专家对本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引进德国职业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方法和任务推动真实的学习过程,学习者作为行动者成为课堂的中心,在专业、方法及社会能力上,以行动导向式教学培养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训项目,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砌体结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构件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掌握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的设计的计算方法及施工图的绘制,培养学生计算、绘图技能,并训练学生运用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设计手册、标准图集等设计资料的能力。

2.2能力目标1.能够对荷载进行分类,并对永久荷载标准值、活荷载标准值、活荷载组合值进行计算,能够在结构极限状态设计中正确取值;2.能够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进行承载力计算,能够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挠度计算和裂缝宽度计算;3.能够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4.能够进行单层工业厂房荷载和排架内力的简单计算;5.能够进行砌体结构刚性方案房屋计算;6.能够进行钢结构中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偏心受力构件和受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7.能够对常见的结构施工图进行识读。

2.3素质目标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2.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3.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较复杂的技术工作的能力;4.具有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6.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7.具有沟通与交流能力;8.具有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四)建筑结构课程标准1、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课程代码:441323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学时:108学分:6学分(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专业课之一,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故本课程较其它专业课尤为重要。

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强与现行的规范、规程等有关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各构架(柱、梁、板、剪力墙、楼梯)的读图、会审、人机料计划编制、抄平放线、钢筋施工、模板施工、脚手架支设、混凝土浇筑、质量及安全控制等方面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毕业后在建筑结构领域继续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2)设计思路根据建筑专业岗位及岗位群对“组织、管理、控制建筑结构施工”这一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基于工作过程对该学习领域的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打破以系统性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选用以构件(柱、梁、板、剪力墙、楼梯)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情境,且每一载体均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融合施工员、建造师、等岗位职业资格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需求。

同时考虑地域施工特点。

2、课程目标通过校内理论实训一体化学习和校外实践,让学生在学习情境和对应岗位的工作情境中熟悉建筑结构各构架(柱、梁、板、剪力墙、楼梯)的读图、会审、人机料计划编制、抄平放线、钢筋施工、模板施工、脚手架支设、混凝土浇筑、质量及安全控制等方面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实施,综合培养学生主体施工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工作态度、学习方法和社会能力;在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实施中融入施工员、建造师考核要求,注意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毕业生后续提升岗位:如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等想匹配)。

知识目标:(1)正确表述柱梁板的平面表示方法及肢体规则、构造标准以及建筑结构施工。

(2)表述钢筋的进场验收步骤、下料单的编制、钢筋工程的施工方法。

(3)表述模板工程的类型特点,模板的配料及模板工程施工的方法。

建筑力学与结构 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与结构 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简介2.课程简介《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主干职业基础课,其主要功能,一是为后续课程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工程材料、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奠定基础,二是为将来的职业工作——工程造价奠定结构及力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如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能力等。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的性质:《建筑力学与结构》是培养工程造价专业高技能人才重要主干专业课程,建筑类专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本课程包括建筑力学、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

通过学习,应能了解建筑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的基本计算方法,理解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能正确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并能处理建筑施工中的一般结构问题。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简单计算;2、掌握建筑结构常用材料的种类和性质;3、掌握建筑结构及结构构件的构造知识;4、了解一般建筑结构构件(或连接)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二)能力目标1、具有对建筑工程的实际结构进行理论简化的能力;2、具有对一般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3、具有对基本构件进行验算的能力;4、具有能够判定力学传递途径及危险截面的能力;5、掌握力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素质目标1、通过对建筑力学的学习,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结构严谨、一丝不苟的思维方式;2、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学习,能够对结构体系有大致的掌握,对结构的设计及计算过程有整体性的理解;3、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具有严肃的科学精神和态度;4、培养遵循设计规范而创新的能力,设计规范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综合性技术法律法规,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灵活应用,处理遵守与创新能力的矛盾;5、培养学生能够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综合应用的能力,并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对待综合性技术问题,能够采用多途径解决工程技术方法的能力。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适用对象: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制定时间:2012.3.课程代码:0201123 所属专业:建筑工程管理学分: 5 学时:90制定人:田德武批准人:陈列二、课程的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掌握建筑结构常用材料的种类和材性;掌握建筑结构及结构构件的构造知识,包括抗震构造知识;掌握一般建筑结构构件(或连接)的设计方法;掌握现浇钢筋砼肋形楼盖和多层砌体结构的设计方法。

2、方法能力目标:具有进行一般建筑结构构件(受弯、轴向受压构件)截面设计与承载力复核的能力;具有在实际工程中熟练运用结构构造知识的能力;;具有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具有正确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密切联系工程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过硬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1、课程定位建筑结构课程是高职类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具有明确的专业技术规范背景,其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均很强。

课程教学内容广泛、深刻,几乎涵盖了本专业所学课程的全部理论知识和技术成果.它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结构识图等四个方面内容。

本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是第一学年专业基础课程的延伸和具体运用,同时又可以为第四、五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作好铺垫。

课程的作用具有以下两个方面:1.是为后续课程建筑施工、施工项目管理、建筑地基与基础、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奠定基础。

2.是为将来的职业工作——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奠定结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如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能力等。

2、课程开发思路本课程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对建筑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同企业专家一起对建筑企业岗位和能力进行分析分解,整合归纳确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系统化课程开发体系,确定课程的学习领域,整个课程完全模拟企业真实工作情景,以企业工作过程序化课程内容,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划分实训项目,以职业任务和行动为导向,构建学习领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课程描述学习目标:掌握建筑结构的概念、分类;掌握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设计年限,安全等级,荷载的类型,结构的承载力;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规定,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梁、板的构造要求;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一般规定;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构造要求;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单层工业厂房的组成及受力特点;框架结构的分类及布置;11G101-1图集;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柱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搭接,钢筋的锚固;抗震KL、WKL钢筋的构造;抗震KZ纵向钢筋的构造;板的构造及配筋;抗震KZ、KL箍筋的构造;读结构施工图;方法:讨论练习教师讲解读图考核(十二)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十三)板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情景九(十四)读结构施工图媒体有效使用黑板和课件建筑结构结构实验室学生需要的技能1、了解工程上所有的受弯构件:梁、板。

2、熟悉多高层建筑受弯构件组成的水平承重结构的设计思路。

3、了解工程上所有的受压构件:柱、墙体、基础。

4、掌握两大结构的受力特征和设计思路。

教师需要的技能熟练讲解理论知识熟悉现行规范标准熟练网络操作《建筑结构》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密切联系工程实际,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具有进行一般建筑结构构件(受弯、轴向受压构件)截面设计与承载力复核的能力;2、具有一般多层砌体结构设计的能力;3、具有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4、具有正确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教案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总体目标1.知识目标(1) 掌握钢筋砼基本构件计算与制作。

(2) 掌握砼结构与砌体结构。

2.能力目标(1) 掌握建筑各个构件平法施工图的识读(2) 熟练各个构件钢筋配料的计算(3)掌握各个构件钢筋的绑扎与安装(4)掌握砼结构与砌体结构的相关要求3.素质目标(1)养成勤奋、守纪、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2)形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3)遵纪守法、诚实信用,具有社会责任感。

(4)培养团结合作精神;(5)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相关问题。

(二)课程设计思路《建筑结构》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出发点,确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紧扣职业行动领域能力需要,结合职业资格标准重构课程内容,以建筑市场行为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划分成五个学习情境,各教学情境内部构成不同内容的以具体化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单元,每一个学习单元都包含一项或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工作任务,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

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每个具体工作任务的实施,都同时涵盖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其效果亦由每一个完整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学习过程来体现。

课程学习载体所涉及的工作任务,要求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真实工程,在实训工作室真实氛围下按照企业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学习过程,最终成果直接或间接用于实际工程。

学习过程即是真正的生产过程。

工作任务的完成伴随学习过程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行动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学生通过缜密的思考、周密的安排、精密的操作完成工作任务,克服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元式”教学“讲时不练、做时不想”的弊病,讲练一体,学做一体,达到会想会做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对普适性工作过程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并最终形成职业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生存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教学的总体要求达到有关软件的具体功能按“基本了解、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软件的操作方法按“基本掌握、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一、课程代码100111二、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三、课程性质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要学习领域。

四、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建筑结构》课程共64学时,4学分,安排在第三学期授课。

续表表1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的思路为:建筑结构课程学习领域,是从建筑施工现场土建技术员、施工员等职业岗位行动领域中提炼出来的完整的工作过程,以行动情境中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作任务为基础进行学习情境的构建,并以此作为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以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六、课程总体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荷载的种类及其计算方法;掌握常见结构构件计算简图的简化方法;掌握荷载的计算方法;掌握常见支座反力的计算方法;掌握内力图的绘制方法;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和柱的构造规定及配筋计算方法;了解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宽度及挠度的验算方法;掌握钢筋混凝土楼盖、楼梯和雨篷的构造规定及设计计算方法;了解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剪力墙的设计计算方法并掌握其节点构造规定;掌握砌体房屋墙和柱的设计验算方法及砌体结构房屋的构造规定;了解钢梁和钢柱的设计计算方法;掌握钢结构连接的设计计算方法和节点构造;掌握桁架内力计算方法;了解屋盖支撑的种类及作用;掌握钢屋架设计方法及构造规定;掌握各种常见结构的结构施工图识读方法。

(二)能力目标:树立结构安全的责任意识;能认知常见的结构体系;能将实际结构简化为计算简图;能对常见的工程结构体系进行定性分析;能正确计算荷载;能正确绘制梁的内力图;能设计或验算钢筋混凝土梁、板和柱等基本构件;能解读一般民用建筑的构造规定;能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能绘制简单结构的结构施工图。

(三)素质目标:能自主学习,善于发现问题,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正确分析实际工程中常见的结构问题并提出处理方案;能够与他人合作并交流;具有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建筑结构二、对象:中等专业学校建筑专业学生三、课时:68四、学分:4五、课程目标本课程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和市政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地基基础、建筑结构抗震和钢结构五个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1.了解建筑结构构件及基础的构造要求;2.了解预应力的基本知识3.掌握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基本构件的计算方法;4.理解建筑结构构件及基础的构造要求,能正确识读结构施工图。

六、教学设计思路(项目教学型、任务引领型、工作过程型、学习领域型)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吴承霞、陈式浩主编的《建筑结构》。

本课程所研究的内容,不仅涉及工程技术,而且与社会性质、国家方针政策、分配制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在它所研究的对象中,既有生产力方面的课题,又有生产关系方面的课题;既有实际问题,又有理论问题;既有技术问题,又涉及方针政策问题。

所以,《建筑结构》是建设工程管理科学中一门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课程。

七、内容要求(参考格式)八、教学评价建议由于本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学中应结合实际工程进行讲解。

如现场教学或利用投影仪讲实际工程,增加学生对工程结构的感性认识,并增强对理论课的理解。

通过上习题课,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熟练掌握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的方法,为将来走上社会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学科的重点,难点与学习方法,本课程内容繁多,涉及面较广,特别是政策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很强。

重点:1.掌握结构荷载及起效应内容;2.理解钢筋应力应变曲线特性,弹性模量、屈服应力、极限应力及其相应的应变值。

3.掌握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和复核;掌握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基本条件、计算和复核;4.了解预应力混凝土所使用的材料,张拉控制应力的概念,了解各项预应力损失及组合。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建筑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它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实际知识面广,系统的混凝土知识可以帮助从业者更好的分析和处理施工及使用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从理论和实践上,尤其是在职业技能上能得到系统的训练,从而满足建筑施工和建筑及相关行业生产和管理一线需要的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建筑结构》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在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等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房屋建筑工程的主体核心“骨架”讨论学习其相关内容,也即各种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原理和方法以及结构构造要求。

该课程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实用性强,注重工程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综合应用能力、服务与指导施工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1、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校企合作,体现实践性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开展关于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工作过程的调研和分析,确定教学工作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并参与全过程的监控。

围绕结构课程学习目的为“服务与指导施工”这一主线,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实践教学内容,重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如设置有阶段性的综合大作业练习、课程设计、施工图翻样训练以及施工现场参观等实践内容,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互动与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参与,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现状,达到“教、学、做”的统一,以利于学生能力的增强。

2、注重实践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围绕实际工程展开教学,通过学生独立完成实践工作,注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对学生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对学生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建筑结构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建筑结构二、课程目标:1.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4.促进学生对建筑结构的兴趣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1.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a.建筑结构的定义和作用。

b.根据结构形式和材料分类建筑结构。

2.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基础。

a.材料力学基本原理。

b.荷载分析与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3.框架结构的力学分析与设计。

a.杆件力学基本原理。

b.框架结构的受力分析与设计方法。

4.梁和柱的力学分析与设计。

a.梁的受力分析与设计方法。

b.柱的受力分析与设计方法。

5.板和壳结构的力学分析与设计。

a.板的受力分析与设计方法。

b.壳结构的受力分析与设计方法。

6.索与网壳结构的力学分析与设计。

a.索的受力分析与设计方法。

b.网壳结构的受力分析与设计方法。

7.基础与地基设计。

a.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

b.地基设计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案例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工程案例的结构设计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4.作业和实验:布置作业和实验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评估方式:1.课堂测验: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理解情况进行评估。

2.作业评估: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估。

3.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估。

4.期末考试:对学生全面的知识理解和能力运用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教材:建筑结构学教材。

2.参考书:建筑结构设计与分析参考书。

3.多媒体教学资源:PPT、视频资料等。

七、参考书目:1.《结构力学》,李明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王继舜,清华大学出版社。

3.《结构力学与工程应用》,张恪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建筑结构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计划学时:64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密切联系工程实际,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具有进行一般建筑结构构件(受弯、轴向受压构件)截面设计与承载力复核的能力;2、具有一般多层砌体结构设计的能力;3、具有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4、具有正确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由于《建筑结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型,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先修课:《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后续课:《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建筑结构》课程在设计思想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动手训练场地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建筑结构》的课程内容要经历由社会调研的行业岗位分析到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从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到学习领域的设定,强调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学习情境的整合,在每个学习情景构建中分成应知知识点、职业能力要点、职业素质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境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具有进行一般建筑结构构件(受弯、轴向受压构件)截面设计与承载力复核的能力;具有一般多层砌体结构设计的能力;具有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具有正确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使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结合,以帮助和巩固所学书本知识,从而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课程建设一开始就注重将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经过本课程学习的学生90%以上能直接通过职业考证。

二、职业能力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工程上所有的受弯构件:梁、板。

2、熟悉多高层建筑受弯构件组成的水平承重结构的设计思路。

3、了解工程上所有的受压构件:柱、墙体、基础。

4、掌握两大结构的受力特征和设计思路。

(二)能力目标:1、对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和内力计算。

2、受弯构件的配筋设计和截面符核。

3、对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和内力计算。

4、受压构件的配筋设计和截面符核。

(三)素质目标:在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篇基本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结构设计方法教学重点:1.建筑结构的类型及适用范围;2.《建筑结构》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二篇钢筋和混凝土结构教学内容:第三章钢筋混凝土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第四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第五章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受拉及受扭构件第七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及变形验算第八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第九章梁、板结构第十章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厂房第十一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教学重点: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计算、受扭构件的受力性能、构造要求及承载力计算、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和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和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单向板肋形楼盖的计算和构造要求、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的设计方法及构造。

第三篇砌体结构教学内容:第十二章砌体材料及其主要力学性能第十三章砌体结构构件计算第十四章砌体房屋设计计算教学重点:砌体受压性能和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因素、无筋砌体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砌体局部承受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及墙、柱高厚比的验算方法、砌体房屋的构造要求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种构件的构造要求。

第四篇钢结构教学内容:第十五章钢结构及钢结构材料第十六章钢结构的链接第十七章轴心受力构件第十八章手腕构件—梁第十九章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教学重点:钢材的主要力学性能以及钢材的破坏方式、焊缝连接的构造及计算、螺栓链接的构造及计算、实复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实复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

第五篇抗震基本理论教学内容:第二十章建筑抗震基础知识教学重点: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多层砌体结构和底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特点及抗震措施。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二、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讲授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教学。

1.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2.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情况,结合其实际水平和能力,认真指导。

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重视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培养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

5.加强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指导,教师要手把手的教,多作示范。

6.教学中注重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7.在规范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所完成受力计算的引导。

8.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学院条件,可设计相应难度的主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对学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通过各种不同的考试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团队活动的合作能力;职业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体现。

1、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学生实践教学体会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以项目带动知识点的学习。

(一) 对学生的评价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

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

评价项目包括:上课考勤,上课纪律,作业和课题讨论,评价结果以30%比例计入课程成绩。

终结性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检查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学期末进行。

基本知识部分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并以70%比例计入课程成绩。

以上比例可以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二) 对教师的评价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三) 对课程体系的评价按照《课程建设工作条例》评价。

四、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教材编写《建筑结构》教程依据本课程标准,紧密配合“工学结合”的思路,以工程的实际操作项目“施工工艺”为主线,依据真实的施工工作过程进行编写。

本教材由企业人员参与编写,专业高级工程师把关,以工程造价的核心知识与技能为目标。

使本教材突出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内容精典,达到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创新型技能人才目的。

2.建议教材《建筑结构》王新武金恩平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主要参考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蓝宗建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现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赵西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建筑抗震设计》郭继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五、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为相关专业学生考质检员资格证书。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要以实际工程为载体,引入必须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信息技术应用(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规范学生操作流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

(4)建立习题库及答案,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版本的参考书,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5)建立学习资料库,推荐国内与专业有关的网站地址,积极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资料查询等能力。

3、工学结合(1)产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2)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的、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课堂教学与生产现场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4、工作规范(1)学生应做好预先复习,指导教师不得擅自脱岗,应记好考勤。

(2)在实训中,学生必须服从指导教师,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启动电源,使用仪器、设备等。

(3)凡违反操作程、损坏仪器、设备者,应按规定赔偿损失。

七、说明1.授课: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2.环境:实训基地3.能力培养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先修课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