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课堂教学反思与教案精编版

合集下载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3)精编版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3)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3)精编版《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杯子传热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这是本课的导入;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能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物体传热性能不同;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知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体会不同特性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

这些内容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打下基础。

在本课中,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通过实验让学生验证哪些材料能传递热以及传递的方式。

第二个实验活动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并用实验记录单全面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拓展活动中提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去探究其他关于热传导的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为以后研究气体与液体的传热性能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热现象有感性的认识,热是怎么传递的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但学生可以借助简单的实验器材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发现热传递的方式。

同时通过互相交流、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热传导的特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而且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了解并区分什么是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体热传的的本领不同。

难点: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物体是怎样传递热的。

教学设计理念1、科学课堂回归生活。

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同时,新课程标准体现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指出课程要回归生活。

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透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明白科学道理,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生活中随时随处有科学。

小学科学优秀课例《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科学优秀课例《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科学优秀课例《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是我们在课改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对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想追求。

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就要求我们能够把科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悟科学本源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使我们的教学从科学世界回到感性、具体、现实、流动的生活中来。

下面结合《杯子变热了》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这一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内容】《杯子变热了》。

【教学设计理念】1、科学课堂回归生活。

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同时,新课程标准体现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指出课程要回归生活。

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透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明白科学道理,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生活中随时随处有科学。

2、注重评价,于细节处导行。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靠“说”靠“教”养成的,而是以各种课堂活动作为载体,以学生的试验设计、认真观察、科学记录、条理表达、乐于合作、善于倾听、客观评价等能力的训练作为切入点,于每一个细节之中,逐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探究习惯而长期形成的。

【教学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借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的传递”的。

2、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善于交流、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3、知道热传导的基本特征、不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同的,可以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道体两种类型。

【材料准备】学生实验材料:1、涂好腊油的圆铁片、长铝条、方铝片各3片,酒精灯、钳子、火柴。

2、泡沫条、铜棒、铁棒、玻璃片、铅笔、竹筷、塑料棒、瓷勺、杯子、热水等。

教师演示材料: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辈子、蜡烛、课件。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1、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杯子提问:老师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里面分别装了凉水和热水,不打开盖子,谁能判断出哪个杯子里装有热水?2、学生判断:用手摸,热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精品版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精品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精品版18杯子变热了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好了孩子们,准备好了吗?可以上课了吗?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杯子,你们轮流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现在,老师往杯中倒入热水,再摸一摸,感觉相同吗?师:谁来说一说?生发言。

师:没倒热水前,杯子是凉的,倒入热水后,杯子变热了,杯子变热了这一简单的生活现象中包含着哪些科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它。

板书课题。

二.探究实验1.探究实验一: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1)猜一猜。

师:猜一猜,杯子为什么变热了?生发言:热水给的热量。

(2)认识实验材料。

师:看来,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我们用手触摸杯壁已经感受到热在传递。

大家知道:有风时我们能感觉到,但也能借助物体用眼睛看到,如树叶的摆动,旗帜的飘动。

我们能不能也借助一些物体用眼睛观察到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我们来认识一下(课件出示)师:A组材料有铁架台、酒精灯、铜棒、火柴、凡士林。

凡士林在常温状态下非常粘稠,能黏住一些轻小物体,遇热极易熔化。

师:谁来说一说B组有哪些材料?生发言后师介绍三脚架是用来支撑物体的。

师:C组呢?生发言。

(3)设计实验方案。

师:你们打算选择哪组的实验材料,如何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呢?小组一起讨论一下。

师巡视指导(选A组材料的有两个小组、B组两个、C组一个)(4)汇报实验方案。

(5)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师:实验时每个组都用到酒精灯,由于是初次使用,老师先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正确使用它。

师边演示边讲解:拿开灯帽放在一边,点燃火柴至下而上点燃灯芯,酒精灯的火焰分三部分由内向外依次是焰心、内焰、外焰。

外焰温度最高,给物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

酒精灯不用时要熄灭火焰,注意不能用嘴吹以免引起火灾,要用灯帽盖灭,盖灭后拿开再盖一次,明白了吗?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想)好,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你们试一试,酒精灯点燃后五秒钟熄灭火焰。

《杯子变热了》教案

《杯子变热了》教案

《杯子变热了》教学案例一、教材说明:《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热的传递》单元的第一课。

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热传导的特点;了解并区分什么是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以“杯子变热了”为切入点,从活现象中发现问题,通过猜想与验证、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体传热能力不同,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科学道理解释身边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分六环节进行教学:“研究现象,提出猜想”、“探究活动”、“深入生活解疑”、“深入探究”、“课堂评价”、“拓展活动”等逐层递进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入手,经历一个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物体传热的本领不同,在生活中的用法也不同,通过趋利避害达到对生活设计的完美。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自由选择探究方法,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人人参与合作探究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实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实验探究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视角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三、教学准备:酒精灯、纸杯、搪瓷碗、保温杯、瓷杯、竹筒、铝锅、无烟锅、砂锅、热学实验盒(12盒)玻璃棒、木筷、铜棒、铝棒、铁棒等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在教室内听课的教师不少,处于礼貌,应该给每位教师端上一杯热水。

老师今天准备了许多不同的杯子(纸杯、玻璃杯、保温杯、瓷杯、竹筒、铁碗等)请同学们该老师端水(注意如果自己感觉到手很烫时应及时把杯子放到课桌上,以免烫伤事件发生)生:(齐)好。

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杯子变热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8课教学目标: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试验。

2、培养学生猜测、动手能力;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热传导的特点,知道热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会区分物体传热的能力不同。

教学准备:1、各小组准备:铜丝架,圆形铁片,长方形铁片,酒精灯,火柴,凡士林,烧杯,试管夹,小棒(玻璃棒、塑料棒、木棒、铜棒、铁棒、铝棒),实验报告。

2、教师准备:杯子,多媒体课件。

(上课前,检查实验桌上准备的材料,检查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初步认识凡士林的特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当你们家里来客人的时侯,通常你的父母都会请客人喝什么?(饮料、可乐。

矿泉水。

泡茶水……)想知道老师喜欢给小客人喝什么?(想)喝饮料,今天老师特意沏了一杯饮料想请同学们品尝一下,谁想上来?好,你来!好喝吗?(好喝)烫不烫?(不烫,是凉的)噢!可能是时间长了,饮料凉了。

不要紧,我们再做一杯热饮料喝喝。

请再品尝一下,(学生不敢端杯子)为什么不端杯子?(烫手)你怎么知道烫手?(我猜的)用手摸摸,看看你猜对不对?(真的烫手)我的手没有接触热水,为什么能感觉到到热呢?生:因为有热水,水很热。

生:杯子能传热。

生:热沿着杯子传到手上。

生:水很热,它通过杯壁传到手上。

奥,我这还有一个没倒饮料的杯子,你摸摸?烫不烫?(不热)师:对这两个杯子的变化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生:热怎样传递的?传递时具有什么特点?看来同学的问题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由“杯子变热了”这种熟悉的现象中蕴含的道理,来研究热在物体中是怎么传递的。

(教师板书:杯子变热了)二、实验探究:(实验一)要研究这两个问题,你准备选用哪些材料设计什么方案来研究?老师这里有几样材料大家来认识一下,这是凡士林,它的特点是有粘性,遇热会融化,这是酒精灯,使用方法在锁骨上P46的实验提示中,清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

青岛版科学四上杯子变热了教案

青岛版科学四上杯子变热了教案

杯子变热了【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小学四年级科学第46-47页。

热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盛热水的杯子会变热,做饭时锅盖会变热,他们是怎样变热的?本课通过一系列探究实验,引领学生认识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不一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过程与方法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教学准备:支架、酒精灯、铁丝、火柴棍、蜡(或凡士林)、课件:热传导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盛热水的杯子变热了这是为什么?你能想象热灶怎样传过来的吗?生讨论后回答。

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二、新授:1.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

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铁丝做的实验架、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2)实验步骤:用铁丝做一个实验架。

把三根火柴的尾端用凡士林(或蜡)依此在实验架的铁丝下。

点燃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在使用酒精灯的时候,让学生看一看课本上写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观察发生的现象。

(4)汇报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

(5)汇报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导温度较低的部分。

设计意图:在开放的环境下,教师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发散思维,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之前的假设。

2.指导学生认识容易传热的物体和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烧杯、热水、铜丝、铝丝、木筷、竹筷、瓷勺、铁勺、塑料棒、玻璃棒等(2)实验过程:在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

将铜丝、铁丝、木筷……玻璃棒等这些实验材料放入杯中。

过一会儿,摸一摸这些物体露在烧杯外面的一端,说说有什么感觉。

(3)汇报实验现象:金属材料的物体变热了;非金属材料的物体不太热。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精编版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精编版

《杯子变热了》教案教学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杯子变热了》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热传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热传导的基本特征: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并且了解不同物体热传导的能力不同,区分常见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教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杯子传热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并确定要探究的问题;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能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知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是热的良导体还是不良导体,体会不同特性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

这些内容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打下基础。

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如在厨房中:做饭时,锅身、锅把会变热,炒菜时铲子会变热,盛饭时勺子、碗、盘子会变热,倒入热水的杯子会变热。

因此,学生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不用刻意的观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这是学生探究热传递现象的重要基础。

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和习惯的局限,真正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却很少。

所以学生的这些经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热传导现象,并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把所获得的认识上升为科学概念表达出来,还有一定难度,需要我们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对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作出猜测,并亲历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不同物体传热的能力不同”的实验过程;2.能够实事求是、规范、有条理地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由现象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勇于探究、独立思考、善于交流、分工协作的优良实验品质;2.能在汇报交流中养成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3.能体会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四年级科学上册 杯子变热了教案 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 杯子变热了教案 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了解杯子变热的原因。

2.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杯子变热的原因。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杯子变热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杯子、温度计。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杯子里的水会变热。

2.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

(2)将温度计分别放入两杯水中,记录温度。

(3)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4)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杯子变热的原因。

3. 解释原因:(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2)讲解热量传递的原理。

4. 拓展应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杯子里的水更快地变热。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杯子变热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热量传递原理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3. 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课堂纪律管理:1.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安全。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但要保持课堂秩序,避免大声喧哗。

3. 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行为,确保他们遵守课堂纪律。

八、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观察实验现象,增进家长对科学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探究,例如调查不同温度下的热量传递速度。

青岛版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青岛版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青岛版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反思(合集五篇)第一篇:青岛版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反思青岛版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反思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即是科学课的目标,又是科学课的主要方式。

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秘密的欲望。

在设计实验方案环节,我注重动手之前的动脑活动,先让学生分组根据提供的三份不同的实验材料,选择材料设计实验,然后全班交流,小组质疑,修改、完善实验方案,使实验方案多样化、合理化;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突出了动手之中的动脑活动;实验结束后,各组填写好实验记录单并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注重了动手之后的动脑活动。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稍做引导,而更多的是让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质疑,并解决问题。

借助小组活动和信息的交流,使得实验方案更趋于多样化与合理化。

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达到了获得新知识的目的。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也是科学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

我在课堂中常善用评价激励语如:“××同学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熟练地做一遍!”“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

还有,“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我知道你能行!”“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意,老师特欣赏你这点!”“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等。

四年级上科学教案杯子变热了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上科学教案杯子变热了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上科学教案-杯子变热了青岛版(五年制)2.想一想,杯子为什么会变热呢?(生:这是因为杯子中导入了热水。

)3.教师:热水在杯子里,我们摸的是杯子的外壁,为什么感到热呢?(生:是因为被子内的热水的温度传到了杯子外壁,所以我们就感觉到热了。

)4.引出问题:那么,热是怎样传到杯子外壁的呢?也就是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共同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这个问题)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一)引导学生猜想当风吹过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例如旗子飘动、水面泛起波纹等,我们就知道风从那里经过了。

小河里的水流过来了,我们可以借助水面上漂浮的一片树叶,就可以看到水流过来了。

那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流动传递的呢?大胆猜测一下。

(二)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1、指导方案制定关于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同学们有了很多非常有趣的猜想。

那么热是不是这样传递的呢?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热在物体中的传递呢?你能否根据你的猜想,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考虑:要研究热在物体中是怎么传递的?你打算选择哪些材料?你想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呢?各小组成员要认真思考,积极发表意见,小组长要做好记录,把你们的实验方案制定好。

学生思考。

A、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准备用什么器材。

B、怎样来证明物体是怎样传热的。

C、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找到你们小组的最佳方案。

2、汇报实验方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看法?(及时帮助修改实验方案,随时告诉学生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三)分组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填写记录单真了不起!我们设计出了这么完善的实验方案,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吧!并及时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指导不足之处。

(四)汇报交流,达成共识1、学生汇报下面请同学们谈谈您们的做法与发现吧!注意在汇报时要讲清楚以下几点:a、学生汇报是用什么材料。

b、怎样做的,也就是实验步骤是什么?c、你看到了什么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同时提醒其他小组要听清发言。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案新部编本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杯子变热了》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背景分析:学生对于热传递有很多实际的经验和认识,例如为什么用橡胶或者木质材料来制作金属炊具的把手,对于固体传热的方式——热传导也有很多初步的了解。

由于热的传递过程不能直接通过眼睛进行观察,因此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的方法感知热是由温度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

教学目标:1、热一般情况下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导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热传导的方向是由热源点向周围各个方向的。

2、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导的现象。

3、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

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证明热传导的方向和过程。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认识热在固体中的传播方式—热传导。

教学难点:独立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组:铁架台、铜棍、蜡环、蜡烛、火柴、废液缸、木块、湿布、实验记录单三脚架、金属片、蜡片、蜡烛、火柴、废液、木块、湿布、实验记录单教师:铁架台、十字夹、试管、金鱼、温度计、水、酒精灯、木块、火柴、废液缸、演示文稿板书设计:教学过程附:实验记录单“热传导”研究记录第___组研究的问题:热在_____中的传递实验准备:蜡烛、火柴、木块、废液缸、湿布、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装置示意图):实验现象:我们发现(热在传递时的过程和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评价1、交流各组实验记录单。

实验后,在装置图上推测一下热的传递方向。

范文:杯子变热了 教学设计与反思

范文:杯子变热了 教学设计与反思

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8课教学目标: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试验。

2、培养学生猜测、动手能力;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热传导的特点,知道热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会区分物体传热的能力不同。

教学准备:1、各小组准备:铜丝架,圆形铁片,长方形铁片,酒精灯,火柴,凡士林,烧杯,试管夹,小棒(玻璃棒、塑料棒、木棒、铜棒、铁棒、铝棒),实验报告。

2、教师准备:杯子,多媒体课件。

(上课前,检查实验桌上准备的材料,检查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初步认识凡士林的特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当你们家里来客人的时侯,通常你的父母都会请客人喝什么?(饮料、可乐。

矿泉水。

泡茶水……)想知道老师喜欢给小客人喝什么?(想)喝饮料,今天老师特意沏了一杯饮料想请同学们品尝一下,谁想上来?好,你来!好喝吗?(好喝)烫不烫?(不烫,是凉的)噢!可能是时间长了,饮料凉了。

不要紧,我们再做一杯热饮料喝喝。

请再品尝一下,(学生不敢端杯子)为什么不端杯子?(烫手)你怎么知道烫手?(我猜的)用手摸摸,看看你猜对不对? (真的烫手)我的手没有接触热水,为什么能感觉到到热呢?生:因为有热水,水很热。

生:杯子能传热。

生:热沿着杯子传到手上。

生:水很热,它通过杯壁传到手上。

奥,我这还有一个没倒饮料的杯子,你摸摸?烫不烫?(不热)师:对这两个杯子的变化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生:热怎样传递的?传递时具有什么特点?看来同学的问题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由“杯子变热了”这种熟悉的现象中蕴含的道理,来研究热在物体中是怎么传递的。

(教师板书:杯子变热了)二、实验探究:(实验一)要研究这两个问题,你准备选用哪些材料设计什么方案来研究?老师这里有几样材料大家来认识一下,这是凡士林,它的特点是有粘性,遇热会融化,这是酒精灯,使用方法在锁骨上P46的实验提示中,清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杯子变热了》及反思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杯子变热了》及反思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8、《杯子变热了》精品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二)知识与技能1.熟悉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3.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探究热现象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难点: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教学预备】不锈钢杯、塑料杯、两只装满开水的热壶、铁架台、酒精灯、易拉罐皮、火柴棍、烛炬、凡士林、木筷、不锈钢筷、竹筷、玻璃棒、塑料棒、课件等。

案例背景分析:活动预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不锈钢杯、瓷杯、玻璃杯、铁尺、塑料尺、铝勺、瓷勺、筷子等。

本课主要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设计实验探究热事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同时学习使用酒精灯。

教科书中呈现了两种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实验装置图:第一种是将几根火柴用凡士林依次竖直粘在一根铁丝下,在铁丝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第二种是用酒精灯给铁盘中的蜡加热。

二是探究不同物体的传热能力,教科书中出示了学生探究情景图和提示语言,同时资料卡对实验进行了补充和拓展。

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自由活动中将本课探究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教科书中设计了一个活动指向:“下面物品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说一说其中的道理”,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我们来设计一个不烫手的杯子”,让学生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往。

教学过程描述:一、由生活场景导进师:家里来客人时,我们经常要给客人沏茶。

根据经验,茶杯中倒进热水后,杯子会有什么变化?今天老师也来沏一杯茶,沏茶前,先请一个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杯壁,倒进热水后,再摸杯壁,看到底有什么变化?(杯子变热了)(板书“杯子变热了”)师:杯子变热了。

《杯子变热了》教学反思

《杯子变热了》教学反思

《杯子变热了》教学反思学起于疑,疑源于思,思能生智,从而引发探究。

在教学中是不是地停下来反思一下,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这次执教《杯子变热了》之前,已经在5班、6班讲了两次,每次内容和活动环节都有一些改动和调整,每次的呈现效果都不一样。

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是研究热的传递的第一课的,学好本课也为学好后面的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在上课之初,我首先拿出两个杯子,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然后我让学生进行触摸,哪个热。

学生触摸之后,我问学生哪一个杯子更热一些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我问:热是怎样进行传递的?学生们进行大胆的猜想。

有的说从里到外,有的说从水到杯子。

然后我又问:杯子内壁和外壁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好几种情况,最后我们一起总结还有温度不同。

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把杯子壁放大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学生在观察厚厚的杯子壁的时候,就能够较好的猜想,视觉观察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

在学生猜想之后,就到了验证想法的阶段。

我首先给出学生一组器材,让学生进行设计实验验证的方案。

这里,我想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多准备一些器材,这些器材给予能够使学生有更多的想法和思维去设计实验。

对于学生思维发展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在设计完实验之后,我组织学生实验操作。

虽然整个实验还是明确的,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很多的不应该出现的错误,比如有个别小组的学生在操作的实验的时候将粘在铜丝上的棉签粘的很紧,这样比较难以看到热传递的过程。

还有就是点燃酒精灯的过程,学生没有经历。

虽然我讲授了相关的过程,但是我发现如果学生不实际的动手去操作,效果还是不怎么好。

除此之外,在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的过程中,学生表现的都非常的好。

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掌握和理解,我设计了动幻灯片,这样更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热是在固体上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进行传递的。

另外通过教学实践,我还发现《杯子变热了》的教学设计还不够完善,如利用酒精灯给易拉罐皮加热时,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把涂在上面的蜡烛点燃,就看不到预想的实验现象;如果蜡油涂的过多或是倾斜加热,都很容易把蜡油滴在桌子上,给学生每组准备3片实验材料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位置加热,观察不同情况下热的传递,但有些小组并没有想到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课堂教学反思与教案精编版
《杯子变热了》课堂教学反思
通过《杯子变热了》这一典型课例的教学实践过程,对如何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科学学习回归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如何把科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在科学课堂上彰显生活特色,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生活废物中选取实验材料,体现生活中处处、时时可以进行科学探究。

二是在实验探究的实施过程中,借助生活情景和经验,促进有效问题的产生,明确研究方向。

三是从生活问题入手,到生活问题结课,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杯子变热了》的教学设计还不够完善,如利用酒精灯给易拉罐皮加热时,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把涂在上面的蜡烛点燃,就看不到预想的实验现象;如果蜡油涂的过多或是倾斜加热,都很容易把蜡油滴在桌子上,给学生每组准备3片实验材料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位置加热,观察不同情况下热的传递,但有些小组并没有想到等等。

这一些都值得我在今后得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改进、积累。

我始终坚信:让学生从生活走向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这才是科学教学的真谛。

让科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彰显生活特色是我对课堂教学不断追求的目标。

《杯子变热了》课堂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热能在固体中传递,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

三、课前准备
(圆形和方形铁片、铜片、铝片、不锈钢片若干)、试管夹6个、酒精灯6个、小火柴6盒、蜡烛六根、;细长铁丝、玻璃棒、木制或竹制筷子、橡胶棒若干根,瓷勺、塑料勺、不锈钢勺、试管夹、铅笔、中性笔、金属钢笔、不锈钢杯6个、塑料杯1个、纸杯1个、陶瓷杯2个、玻璃杯2个两只装满开水的暖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图片,想一想正在发生什么?
雪融化、冰川融化
2.是什么使这些融化?
3.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口渴了你会怎么办?
师:你用什么盛水呢?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只杯子,来,用手摸一摸,看看它是冷的还是热的?
几个学生来摸杯子:冷的
师:现在老师往里面倒上热水,你还敢不敢像刚才那样去摸这只杯子?
师:为什么?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摸呢?
师总结:我们应该试着用手指轻触杯壁,然后立即拿开。

师:杯子到底会不会像你想的那样变热了呢?得亲自摸一摸。

(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学生摸杯子,发现杯子变热了。

板书课题:杯子变热了
师:刚才杯子是冷的,现在却变热了,同学们,有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么?
生提出问题:生1、杯子为什么变热了?
生2、杯子是怎样变热的?
生3、不同材料的杯子变热的速度是不是一样?
生4、倒上热水之后,杯子的哪个地方先变热?
生5、杯子变热变热后是不是每个地方都一样热?
师:这几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那咱们就先来研究其中的两个问题:杯子为什么会变热?是怎样变热的?(课件出示问题)
(三)猜测假设
1.师:杯子为什么会变热?以前你想过这个问题么?现在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请开动你的脑筋,也可以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猜一猜杯子为什么会变热?
生讨论,猜测原因归纳板书: 为什么变热?怎么变热的?
生汇报讨论结果:从热水传到杯子上的.
师板书:热水→杯子
师:为什么热量能从热水传到杯子上呢?(课件出示:我们的猜想)
生:热水热,杯子凉。

师:也就是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板书:温度高→温度低)
课件出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师:同学们的猜测真的是很有想象力,不过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要想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做实验
(四)设计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实验材料小组讨论思考,设计你们的实验方案,来研究热在固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汇报实验方案:
①我们想研究热在圆形铁片上是如何传递的?
方法:在圆形铁片的中间和四周滴上蜡烛油,加热铁片的中间,看看哪里的蜡油先融化?
②我们想研究热在长方形铁片上是如何传递的?
方法:在铁片的一个角上和周围滴上蜡油,加热铁片的一个角,看看哪里的蜡油先融化?
③我们想研究热在正方形铁片上是如何传递的?
方法:在铁片的一个角上和周围滴上蜡油,加热铁片的一个角,看看哪里的蜡油先融化?
④我们想研究热在铁丝上是如何传递的?
方法:在铁丝上均匀的滴上三滴蜡油,加热铁丝的一端,看看哪边的蜡油先融化?
(五)实施探究
师:同学们的实验方案都很好,那么,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生交流:
1):我们小组先进行分工,有负责记录的,有负责做实验的,其余同学观察。

2):我们小组除了分工,我们还注意到做实验时要用到酒精灯,所以要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以免发生危险。

师:那你会使用酒精灯吗?你能给大家展示一下吗?
课件:酒精灯的使用
生展示。

边说,边做。

注意:拿开灯帽,放在一边。

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

用外焰加热。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盖灭后打开,再盖一次。

使用酒精灯要规范操作,用完后坚决不能用嘴吹灭。

师:(真是科学小能手。

)还有要注意的事项吗?
师课件提示:
1、酒精灯用完后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

2、给物体加热时,加热的时间不要过长,观察到现象后结束加热,加热时物体要固定到一点加热。

3、物体加热完毕,温度较高,千万不要用手直接去摸,以免烫伤。

4、小组分工合作,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填写好记录单。

师:下面请同学们继续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看哪个小组最认真。

5、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并填写实验报告。

热传导的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六)展示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①热从铁片的中间传向四周。

②热从铁片的一个角上传向周围。

③热从铁丝的一端传向另一端。

得出实验结论:
师:刚才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从温度上考虑)。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课件出示):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师:那么谁来解释一下刚才的杯子为什么会变热了?
生:自由回答。

水热杯子凉,热由温度高的水传到了温度低的杯子上。

实验(二)
1.师:同学们,一上课的时候我们用到了玻璃杯子,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材料的杯子,如不锈钢杯、陶瓷杯等,它们也会传热吗?不同物体传热的能力一样吗?我们怎样来验证一下呢?
2.指导实验
师:下面请小组拿出实验袋,看看里面有什么器材。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利用这些材料或者自己现在手头上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呢?
3.小组讨论方案,
师: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生:汇报方案。

1)我们用一个杯子倒入热水,然后把铅笔、金属外壳的钢笔、和中性笔,同时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手指测试一下哪一个温度高。

(注意放入的角度要一致,测试的高度要一样)
2、我们组打算分别在不锈钢辈子、塑料杯、陶瓷杯中倒入热水,然后用手指测试一下哪一个杯子更热。

(注意安全不能烫着手,测试的部位要一致)
3、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
(安全问题,不要被热水烫到)
4.动手实验,填写报告单
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实验报告
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5.汇报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师:虽然我们选择的材料不同,但是我们每组的材料都是由金属物体和非金属物体组成的。

而且通过我们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金属物体是传热能力最强的。

师:像金属这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像非金属这样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

如:玻璃、塑料、木头、竹子等。

四、拓展创新
1.师:虽然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本领不一样,但是他们又各自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作用,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热的良导体?
师:哪些地方可以见到热的不良导体?
师:看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课件展示)
2.同学们,我们学习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你能不能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进行一下大胆的发明设计?
师:同学们设计独特,思维新颖,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把自己的设想变成现实,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