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单元测试题(5)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到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B、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2、被认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廷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这表明他:

A、主张中体西用

B、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未超越洋务派的历史局限性

3、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君主专制

B、民主共和

C、改良维新

D、暴力革命

4、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

D、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5、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民不断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反映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压迫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7、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权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推翻封建帝制;②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③政治革命的根本;④建立民主共和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1918年,孙中山致电苏维埃政府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员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更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①以俄为师,探寻新的革命道路;②思想观念开始发生重大转变;③萌生与中共合作的愿望;

④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倾向。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9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民族压迫

C、主张民族平等

D、反对满洲民族

10、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人说:“一九二七年,老蒋够厉害啦!它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统治

B、召开遵义会议,扭转时局

C、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C、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12、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会;

C

班级姓名学号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29分):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航、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逐雄。——《海国图志》材料二: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四: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1)分别概括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核心思想主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思想产生的原因。材料四提出了什么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有什么推动作用?(12分)

(3)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三和材料四的思想有何异同?(6分)

(4)根据材料五,说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4分)

(5)结合五则材料简述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3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3分)。

中国现代化探索起步于19世纪中期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曾经历过封建阶级“器物变革”的探索,又经历过资产阶级“制度变革”的探索,最后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走上了成功之路。其经历之坎坷、过程之曲折,在世界上极为罕见,给人们的启示也非常深刻。

(1)促使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从19世纪中期“器物变革”转向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制度变革”的主要原因是哪些?(6分)

(2)一位史学家在他的著作中说:“如果把中国的传统体制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资产阶级领导的制度变革把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树断了、树墩还在,而且稍后在树墩上还发了芽。”请用辛亥革命及其后的史实说明你对史学家这一观点的理解。(9分)

(3)在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历程中不断地吸取世界大国崛起的经验,先后走过“日本式”的道路、“美国式”的道路和“俄国式”的道路,但均告失败。最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自己的路”,才取得了成功。请列举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走自己的路”取得辉煌胜利的范例各一项,并概括这一历程给人们的宝贵启示。(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