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节选教案
《边城》教案一等奖3篇
《边城》教案14教学目标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重点分析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4、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教学重点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重点分析翠翠的形象。
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小说的主旨。
2、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展示湘西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联想到《桃花源记》并背诵其中的语句,让学生从对桃花源淳朴民风的感受入手,去体会边城的民俗美、人情美,进而理解小说的创作意图。
导语:这里的环境:“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里的人们“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优美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这便是东晋陶渊明心中笔下的理想社会。
和陶渊明一样,沈从文的心中笔下,也有一个这样美丽的世界——《边城》。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1、沈从文及其小说风格: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湖南凤凰人,苗族。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
他的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怀有一种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沈从文小说从整体上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即现实的人生形式和理想的人生形式。
他的相当一部分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湘西底层人民古朴和谐、乐天安命的生存状态和自在无为的人生形式。
沈从文《边城(节选)》教案
《边城(节选)》教案到傩送的哥哥也爱上了她。
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她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
然而,她与傩送的爱情却忽然受到严重挫折,傩送远走他乡,爷爷也死了,她一夜之间“长成大人”。
最后,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些充分表现了翠翠性格坚强的一面。
2.祖父祖父有着中国传统的美德。
他对孙女翠翠亲情无限。
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
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话、唱歌。
他为翠翠美丽而自信骄傲,为了翠翠嫁一个好人家,他不计地位的贫寒低贱,内心凄苦忧虑与责任自信交错。
3.顺顺父子在节选部分,船总顺顺、二老傩送处于次要位置。
课文对顺顺的着笔不多,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
他不霸道,爱孩子,说话算数;讲义气,愿意接济困难的人;他把解救别人的患难作为自己不可逃避的责任。
傩送是当地泅水划船的好手,且热心助人,见到落了单的翠翠,主动上前关心;即使被翠翠误会,也托他人送翠翠回家。
七、艺术鉴赏1.自然纯朴的湘西民风。
在作者的笔下,古老的边城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美。
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
在小说中,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
“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人们不分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
祖父对翠翠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顺顺的热情坦诚,傩送的热心助人……都表现了湘西的人性美、风情美。
2.纯朴明丽的边城风俗画。
作者以纯朴的文笔和田园牧歌式的情调给我们展示一幅幅边城世界的风俗画面。
比如,对端午习俗的描写:“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3.散文化的叙事笔调。
5-2《边城(节选)》活动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2《边城》活动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活动课标分析《边城》是新课标整本书阅读的重要篇目,也在高考模拟题、真题的选材范围之中。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高中语文要求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
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据此,《边城》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作者及其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的乡土文学形式。
2、理清情节,品味人物含蓄、简明地表达内心感情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小说质朴的人物描写、古老的风俗描写方面探究小说表现的人性美和小说的写作风格。
小说语言是表现人物形象、展现故事情节、表达主题的载体。
二、活动依托教材分析《边城》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选读课文。
《边城》作为“京派”小说家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作品,讲述了地处三省边界的边城茶峒所发生的纯净的爱情纠葛、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又绚丽的湘西风俗卷。
《边城》既是一部带着悲痛情绪的怀旧作品,又是背后隐伏很深悲剧感的温暖作品。
课本主要选取《边城》第三至第六章。
第三章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筹备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
第四章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初遇傩送,并在内心激发强烈而含蓄的爱情伏笔,第五章补叙翠翠巧遇天保,但翠翠心有所系,隐隐透露出某种结局的悲剧意味,第六章在叙事上又回归现在,迎亲队伍撩拨翠翠情思。
这四章小说在时间上回环往复衔接天衣无缝,然而由于篇幅较长,因此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可以“长文短教”,抓住一个点对小说文本进行解读。
但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本课的教学突出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在内容上没有充分把握其艺术价值,如过多纠结于故事情节的梳理,没有体会到《边城》的抒情式叙事风格,作者有意淡化故事情节、模糊人物复杂性等;再如欣赏仅停留在感受美,而没有感受到美丽背后的悲愁。
《边城(节选)》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教学目标:1.阅读本书,了解情节2.运用阅读指导法阅读课文重点难点:重点:把握《边城》故事情节及主旨难点:把握《边城》故事情节及主旨学习方法:1.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2. 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一、【人物形象】1.、翠翠:主人公翠翠是其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健康美丽。
“她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
”“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她心地善良,“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边城的风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一个眉清目秀、聪慧温柔,且带几分矜持、几分娇气的少女。
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
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世,她痛苦悲伤但并没有倒下,她谢绝船总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她像爷爷那样守着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待傩送归来,充分表现她性格坚强的一面,展现着柔中有刚的美,她怀着希望与自己坎坷命运作持久的抗争。
2.爷爷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
他善良纯朴、热心好客、甘守清贫、尽职尽责。
对孙女无比疼爱。
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
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活、唱歌。
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触不已。
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
他对翠翠“温和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
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最后撒手而去。
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3.天保兄弟天保个性豪爽、慷慨、成人之美。
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
边城教学设计【优秀9篇】
边城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9篇边城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边城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全面掌握《边城》的故事情节,培养分析、概括、浓缩篇幅较长的文章的能力。
2、抓住文中的对话语言描写,深刻体味作者运用散文化语言细腻呈现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3、品味文中“三美”,即环境美、风俗美、人性美。
4、理解“歌声”对主人公翠翠的意义,同时合理探究翠翠的命运。
二、过程与方法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2、品味鉴赏重点段落精彩语言,合作探究语言内含的精彩故事。
3、采用故事新编法探究原文给读者留下的悬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沈从文先生清新、典雅的叙事抒情文风,领会作者创造的独特的主人公魅力。
2、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环境美、风俗美与人性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歌声”的意义,把握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体现出来的淳朴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字里行间渗透的美学内涵,合理续写文本故事可能的结局。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诱导启发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身心疲惫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首优美而恬静的歌曲,你是否感受到它就像一杯香茗,让你心醉?美妙的歌声能洗净人世的铅华,通俗的歌声能激荡平静的心灵,传递最真最朴实的情感。
同学们,咱们家乡有没有这种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的歌曲呢?学生发言并主动演唱:学生甲:威宁草海宽又宽,四面八方都是山。
郎是青山不会老,妹是海水不会干。
学生乙:苞谷桩桩一排排,要唱山歌坐下来。
要唱山歌唱两个,不唱山歌你别来。
学生丙:哥在岩上放羊来,妹在岩下掐菜薹。
哥要菜薹抓把去,要唱山歌晚上来。
学生丁:高山青松青又青,我俩情谊比海深。
如果哪天水干掉,我比妹妹还伤心。
…………这些都是我们家乡传唱的民歌,内容丰富多彩,歌词表达的情感朴素真挚。
《边城》教案汇总六篇
《边城》教案《边城》教案汇总六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边城》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边城》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认识翠翠、爷爷,傩送、顺顺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解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再结合知人论世,师生共同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点感受风俗美、人性美、人情美。
教学难点探究出作品的主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我轻轻叹息了好些次。
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
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
”这是沈从文先生写给他的夫人张兆和女士的一段话。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从文先生对边城炽热的爱。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块进入“边城”的世界,看看从文先生想通过《边城》表达怎样的主题。
二、检查预习《边城》小说不是很长,之前布置预习任务:读小说,提交自己的问题。
老师选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给大家:1,第四节“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她想:‘假若爷爷死了?’”为什么当翠翠在岸边等爷爷时看到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却冒出如此可怕念头?——韩星润2,《边城》描绘了什么?想表达什么?——赵政源3,课文题目为什么不改成有关翠翠的往事经历?——段皓天4,通读小说全文后,发现文章写的很淳朴真实,但为什么这种朴实与真实中,掺杂着一丝丝淡淡的悲伤?——韩星润同学们的问题有的是关于某个细节,有的是关于主题的表达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大半,说明大家都认真预习并积极思考了。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边城”的世界,看能不能解决大家的疑惑。
沈从文边城教案
沈从文边城教案教学目标:1、鉴赏小说的环境美。
2、鉴赏人物翠翠的形象。
3、品味小说的人性美。
教学重点:体会小说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人性美。
教学方式:自读点拨。
教学设想:本文是沈从文的著名代表作品《边城》的节选第13、14、15部分。
虽然是节选, 但是仍然可以体现沈从文所要表现的一种"人生的形式', 因而主要引导学生理解沈从文所说的"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欣赏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世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 那可不是我。
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山地作基础, 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 结实, 匀称, 形体虽小而不纤巧, 是我的理想的建筑。
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 一种"优美, 健康, 自然, 而又不悖呼人性的人生形式'。
沈从文的艺术观就是在表现一种人性美, 他在自己的创作之中努力的实践着这一目标, 他的代表作品中篇小说《边城》正是这一艺术观的体现。
今天, 我们一起来欣赏小说《边城》的节选, 来欣赏沈从文在本文中表现的人性美。
二、作家、作品简介:1、作家简介:沈从文(19021988), 现代作家, 历史文物讨论家。
湖南凤凰(今湘西土家族自治州)人, 苗族。
原名沈岳焕, 笔名小兵, 懋琳, 炯之, 休芸芸, 甲辰, 上官碧, 璇若等。
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 出版了70余种作品集, 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
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 长篇小说《边称》《》长河是其代表作。
他的小说取材广泛, 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 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精选《边城》教案四篇
精选《边城》教案四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精选《边城》教案四篇精选《边城》教案四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边城(第1章)》教案
《边城(第1章)》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边城(第1章)》教案《边城(第1章)》教案(精选2篇)《边城(第1章)》教案篇1(课前板书:《边城·第一章——沈从文》)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沈从文的《边城》有一个总感受,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吗?生:边城的山水美,人可爱。
《边城(节选)》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边城(节选)》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文本分析】本文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本文的内容是:写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筹备龙舟竞渡,第二个端午节翠翠巧遇二老并心仪于他,上年端午翠翠和祖父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保,祖父拿天保试探翠翠,最后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渡河,撩拨翠翠情思的故事,表现边城的风俗美和人情美。
本文的特点是:1.叙事散文化:运用顺叙、补叙、插叙等多种叙述手法,表现情节的回环往复之美;人物语言生活化,表现亲切素淡之美。
2.环境典型,边城是一个相对闭塞的世外桃源,是人性美与风情美的聚集地。
3.人物独特,翠翠是一个爱与美的化身。
4.主题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善良淳朴与人心的隔膜。
【学生分析】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用恬静冲淡的风格,散文般的笔调,平静舒缓的情节,亲切素淡的语言描绘边城风光,反映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写法。
高一学生已经基本具备相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对小说的三要素以及小说散文化风格已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情感上,对古朴乡村中的风俗美和人情美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探究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目标阐述】(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翠翠、祖父等人物形象的特点及效果;(2)能解释节日古朴的风俗美和善良淳朴的人情美;(3)能阐述本文小说散文化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1)能在理解本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探究的方法;(2)能在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运用想象和体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感受文中深厚的祖孙情与懵懂的爱情;(2)能体会作者对边城人民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显现和赞美。
(二)教学重点能解释节日古朴的风俗美和善良淳朴的人情美。
(三)教学难点能阐述本文小说散文化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多种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走进“边城”之境同学们,沈从文大家都不陌生,他在《爱与美》中说:“一个人过于爱有生一切时,必因为在一切有生中发现了美。
沈从文《边城(节选)》教案
沈从文《边城(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边城》的背景资料;(2)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及其作用;(3)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4)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品味小说的语言、形象、情节等;(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说中所表现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2)体会小说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3)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及其作用;(2)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自然环境与人物心理的相互关系;(2)小说语言的特点及其表现力;(3)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边城》;(2)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小说的大致情节;(2)让学生重点阅读自然环境描写部分,体会其作用;(3)让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物心理的相互关系;(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人物性格特点。
4. 品味语言:(1)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小说语言的魅力;(3)讨论小说语言的表现力,如描绘自然风光、表现人物心理等。
5. 解读作品:(1)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作品,如人性美、人情美等;(2)分享解读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主题。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和意义;2. 请从小说中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3. 请谈谈你对小说所表现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理解。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相关推荐《边城》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边城》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边城》教案篇1【知识目标】一、了解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二、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体会心理描写的成功之处三、借助工具书掌握常用词语并能辨析运用【能力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二、结合个人理解,试着谈谈对小说的主题思想的认识三、能运用比较鉴赏方法,写一点鉴赏文字【情感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体会边远地区人民的生活艰辛与顽强乐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解小说描绘的风情美与人性美,激发对人生、生活、社会的热情【重点难点】一、了解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体会心理描写的成功之处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对小说的主题思想的认识是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影片)【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一、检测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喁喁yú私语黑黝黝yǒu痴chī情焖mèn涎xián莞wǎn尔2、解释下列词语。
喁喁张冠李戴:涎皮莞尔信口开河二、作者作品简介沈从文(1902~1988年),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原名沈岳焕,湖南风凰县人。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蜜柑》、《八骏图》、《雨后及其他}、《月下小景》、《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阿丽思中国游记》、《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他的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精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边城》节选教案——探究小说中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边城》是中国20世纪著名作家沈从文创作的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主要以云南西部山区的边城为背景,以本地人和从外地来的知识分子的生活为主线,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描写以及对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小说节选的探究,来探讨小说中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人与自然的割裂小说开篇,描写了主人公陈登科和他的家庭在云南省的一个偏远边疆地区生活的情景。
在这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一直是很艰苦的。
他们为了生存,需要跋山涉水,过河爬山寻找食物,但这场与自然的斗争,使得人们与自然之间出现了裂痕。
这种割裂不仅体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上,更在人与自然的互动方式上。
这种互动方式,是对自然的一种侵略性的态度,是一种与自然的对立。
比如,为了生存,人们必须不断采伐山林,猎捕野生动物,这种对自然的破坏,使得山林逐步荒芜,动物数量也减少了很多。
人们不再尊重自然,而是将其视为自己生存的工具和资源。
这种短视行为将导致自然的崩溃,人类也会因此而遭受灾害。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小说的另一面,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在小说中,有一些人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将自然视为一位老师,借着它向人们传授生命的智慧。
比如,主人公陈登科的姐姐陈世美就是这样一位尊重自然、融入自然的人。
她在独自一人住在山里的时候,不断地接触着自然,与自然在一起生活、学习,不断感悟到自然中的法则、美学和哲学。
她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收获了精神上的满足,成为了一位自然和人类的极佳友人,这既点燃了她的生命之火,也使她的心灵变得明亮、丰富和博大。
她的和谐相处,也指导着更多的人们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由此也形成了人与自然共生的模式。
在这种共生模式下,不仅能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还能够滋养人们的灵魂、提升人们的素质,让人们的生命更显宝贵、更充实。
三、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小说最终给予了人们一个希望:调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愿望。
《边城》节选教案——带你了解小说的社会历史背景
《边城》节选教案——带你了解小说的社会历史背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边城》这部小说的社会历史背景,包括作者沈从文的生平、创作背景等。
2.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景物等元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传统乡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作者沈从文的生平介绍:沈从文,湖南凤凰县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考古学家。
他的作品以反映湘西边陲生活为主,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2. 小说《边城》的社会历史背景:小说以20世纪初湘西边陲小镇为背景,通过描绘Tier 河流域的风光和当地人民的生活,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俗民情、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
3. 小说主要情节概括:小说讲述了Tier 河畔的两个家族——摆渡船家少女翠翠与当地富户少爷天宝的爱情悲剧,以及相关人物的生活命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边城》的社会历史背景,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乡土情怀、传统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引导学生体会小说深刻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边城》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作者沈从文的生平。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小说中的典型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思想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边城》,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小说社会历史背景:讲解20世纪初湘西边陲小镇的风土人情,阐述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
3. 分析小说情节: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
4.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翠翠、天宝等,引导学生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5.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感受到的乡土情怀、传统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沈从文《边城(节选)》教案
沈从文《边城(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边城》的背景和主题,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对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认识。
3. 通过阅读和讨论,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道德观念。
教学内容:第一章:小说的背景与主题1.1 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边城》1.2 分析小说的背景:边远山城的生活与文化1.3 探讨小说的主题:人性的纯真与悲剧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主人公翠翠的形象特点:天真、善良、坚韧2.2 天保和傩送的形象对比:兄弟情与爱情的选择2.3 爷爷的形象:慈爱、宽容、传统观念的束缚第三章:情节发展与分析3.1 翠翠与傩送的相识与相知3.2 天保的离开与傩送的矛盾心理3.3 爷爷的病倒与翠翠的成长第四章:文学手法与鉴赏4.1 自然环境的描绘与人物情感的烘托4.3 对比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第五章:文化与道德思考5.1 边城社会的传统与现代冲突5.2 小说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传统与个人的选择5.3 从小说的结局思考人性的悲剧与希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小说的背景和情节。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参与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3. 学生对小说中的文化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教学资源:1. 小说《边城》的文本或电子书。
2. 与小说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评论文章。
3. 教学PPT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1. 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1.5小时。
2. 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分配2-3次课时。
3. 安排一次课进行总结和讨论。
第六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6.1 翠翠的形象分析:独立、自尊、自然美的代表6.2 小说中其他女性角色:传统的束缚与个人的追求6.3 女性形象与小说主题的关系:女性的悲剧与希望第七章:小说中的兄弟情与爱情7.1 天保与傩送的兄弟情:责任、牺牲、家族的期望7.2 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心灵的契合与现实的阻碍7.3 兄弟情与爱情在小说中的冲突和抉择第八章:小说中的传统与现代8.1 边城社会的传统观念:家族、道德、婚姻8.2 傩送的新思想:追求自由、个人价值的体现8.3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小说中的文化冲突第九章:小说中的自然与环境9.1 自然环境在小说中的描写与象征意义9.2 自然环境与人物情感的关系9.3 自然环境与小说主题的关联:自然与人性的和谐与冲突第十章:教学总结与拓展活动10.1 对小说《边城》的整体理解与评价10.2 学生个人对小说中的情感、文化、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感受10.3 拓展活动:学生自选一个与小说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享第十一章:小说中的民俗文化11.1 边城地区的民族风情与民俗传统11.2 小说的民俗描写与人物塑造11.3 民俗文化在小说主题表达中的作用第十二章:小说的叙事技巧12.1 沈从文的叙事风格:简约、自然、含蓄12.2 叙事视角的转换:内外视角的运用12.3 叙事节奏与情节发展的关系第十三章:比较阅读13.1 将《边城》与其他现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13.2 分析不同作品中的共同主题与差异13.3 通过比较阅读,深化对《边城》的理解和鉴赏第十四章:创作与表达14.1 学生尝试创作以《边城》为背景的短篇小说或散文14.2 学生选择一个小说中的情节或人物进行再创作或改编14.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5.1 学生对整个《边城》教案的参与感受和学习收获15.2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和改进方向15.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今后的教学做好准备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表现:参与度、思考问题的深度、表达能力2. 学生作业:分析报告、创作作品、拓展阅读笔记3. 学生自评:对学习过程和成果的自我评价教学资源:1. 相关文学作品和评论文章2. 网络资源:关于沈从文、边城地区的文化背景资料3. 参考书籍:沈从文的作品集、文学评论集教学安排:1. 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1.5小时2. 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分配2-3次课时3. 安排一次课进行课程总结和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沈从文的《边城》这部小说,包括其背景、人物、情节、主题、文学手法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边城(节选)(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5.2 边城(节选)教案1、捕捉从人物间亲情关系和爱情关系的形态中表现出的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美;2、探寻人物既充满亲情又排遣不掉的隔膜和孤寂的内心世界。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清情节,品味人物含蓄、简明地表达内心感情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作者及其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的乡土文学形式。
审美鉴赏与创造:从小说质朴的人物描写、古老的风俗描写方面探究小说表现的人性美和小说的写作风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
重点:分析探讨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难点:感受《边城》中所描绘的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一、导入新课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凤凰古城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
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凤凰基本上是个以文章出名的地方,假如你很熟悉沈从文对故乡的描述,你去了一定失望;但是如果你不了解沈从文对故乡的描述,你根本不必去凤凰。
二、写作背景《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三、作者介绍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群”发起人。
其小说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为一炉,展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山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山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边城(节选)》,使学生了解作品背景,把握作品主题,理解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语言、情节、人物等元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视情感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边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洞渡口,以及那里的人们之间的纯真爱情、亲情和友情。
2. 作品主题分析:通过边城小镇的生活画面,展现了人性的纯真与美好,传递了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反思和对人性的关爱。
3. 人物形象分析:重点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翠翠、傩送、爷爷等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4. 语言艺术鉴赏:品味作品中独特的语言风格,如细腻的景物描写、真挚的情感表达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边城(节选)》,了解作品背景,把握作品主题,理解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语言、情节、人物等元素,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作品中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人物形象为例,深入剖析作品的主题内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视情感的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预习《边城(节选)》,了解作品背景,阅读相关评论文章,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边城》这部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边城小镇的生活环境。
3. 作品朗读:请学生朗读《边城(节选)》,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5. 案例分析: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为例,深入剖析作者的创作意图。
6.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作品中的语言、情节、人物等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从文边城节选教案沈从文边城节选教案教学要点:1、(主)分析几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的人性美2、(次)分析本文的文化内涵教学法: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课时:1节教学过程:导引: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大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秋背景,对故乡人民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请问这位大家是谁?对,就是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苗族人。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今天,我们就欣赏他的小说《边城》中的片断。
一、简介创作动机:《边城》完成于是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作者的创作动是: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
二、简介《边城》的情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李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的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
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房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房,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先自己阅读分析,然后,分组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同学典型发言,教师可作点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
在小说中,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风度。
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美好的道德情操在这里发扬光大。
)1、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
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
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
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
而节选部分以后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的人的归来。
表现了她爱的执着。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无比孤独。
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
她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没有人能体会一个青春少女的感情。
所以她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只能哄劝她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对于一个花季少女,这样的话太不切实际了。
天保和傩送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和她毫无相干。
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却并不能了解这一切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
2、外公外公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
他对孙女亲情无限。
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
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活、唱歌。
/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触不已。
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
他对翠翠温和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
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
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3、天保兄弟天保个性豪爽、慷慨。
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
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一开口,她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
/天保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
最后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希望,只能孤独地离开伤心之地,最后死于意外,也许正是他孤独的归宿。
傩送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
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道飘泊到什么地方。
▲体会本文的人性之美本文节选是的是第13章至15章。
描写了翠翠情窦初开,与天保、傩送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因祖父的过分关心而导致的情感曲折。
1、研读第13章,提问:A、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思考:为什么凄凉是薄薄的?明确:首先时间是在黄昏,给人的感觉是日已迟暮,天空上有了桃花色的薄云,此刻人心中总会是凄凉,恰是翠翠刚刚迈进17岁的花季,对爱情已经有了一种朦胧的感觉。
所以下文中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并且,此时祖父作为她唯一的依靠又不在她身边,去忙他自己后,似乎连天晚都没注意到,似乎连自己都忘却了,于是翠翠有了胡思乱想。
因此这种感觉融在一起,既有当时的特殊时间、特殊情境,又有人物内心感受,哪一点都有些,哪一点儿都不占主要,所以那凄凉是薄薄的。
B、翠翠就忽然哭起来很觉得悲伤。
思考:从薄薄的凄凉转向哭又至于悲伤,这反映了当时翠翠怎样的心理?明确:爷爷没有意识到翠翠的心事,依然去忙自己的工作,心中对祖父的埋怨,委屈一起涌上心头,感受从凄凉转到悲伤。
C、祖父又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
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思考:如何从这一段内心独白看祖父的性格?明确:通过注释,可以了解翠翠母亲的身世,那么翠翠母亲的殉情自杀在老船夫心中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在许多年的忘我工作中去消磨对女儿的思念。
但翠翠长大了,不可测的未来使老人想起了死去的独生女,也更为翠翠的命运担扰。
他深悔对自己女儿的疏忽,所以他对翠翠十分谨慎小心,而且他的隐忧也有了潜台词:爷爷不在了,你怎么样,我来慢了,你就哭,这还成吗我死了呢这是位不幸的老人的做人准则,也是他对翠翠的期望,这一段独白正反映了祖父身上闪光的人性。
D、翠翠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得远一点。
才呼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种东西挪开。
思考:心中沉重的东西是什么无从挪开又反照出怎样的内心活动明确:心中沉重的东西是自己母亲的悲剧。
祖父向翠翠叙说了母亲的乖巧与性格强硬处。
肯定要涉及翠翠父母爱情悲剧。
此时情窦初开的翠翠既有对那种爱的憧憬,又有对那种爱的害怕,所以百感交集,无从排遣。
2、研读第14章A、14章中出现了一种植物虎耳草,而且虎耳草一直伴随着翠翠朦胧的爱情故事的发展,试说说虎耳草在文听作用?(补充:虎耳草,俗称金线荷叶,叶肾状心形,下面紫红色。
供观赏)明确;虎耳草可以说是翠翠爱情的寄托。
它随着歌声出现,伴随着翠翠美丽的梦,它是美的,也是有趣的,因为翠翠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
虎耳草从梦中的幻境到现实的企盼再到15章最末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为止,反映出翠翠的爱情从朦胧到清晰,从矜持到热烈的变化。
虎耳草的叶子像心形,在中国人的心态中,心形东西美如意,同心结都是一种寄托和象征。
所以虎耳草是翠翠爱情的象征。
B、老船夫忧愁又快乐地听下去。
思考:为什么老船夫此刻的心情是既忧愁又快乐的?明确:老人的女儿因为作为父亲的疏忽而殉情了,所以老船夫谨慎而且小心地关注着翠翠生活里的一切。
老人在命运的罗网里不安地挣扎,他隐隐感到了这母女二人共同的命运,所以当他听到有人向翠翠表达爱情时,既为翠翠即将迎来的爱情感到高兴,又为自己即将逝去的生命感到担心,因此他此刻是既忧愁又快乐的。
C、天保大老轻轻地说与老船夫轻轻地说思考:这两个轻轻地各反映出人物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明确:老船夫的轻轻是一种暗示,试探和赞许,大老轻轻则若有所思,内心中有一种无可描摹的悲哀与无奈。
3、研读第15节A、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层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
思考:这一大段的意象是什么?明确:这是一幅很美的月夜寒江图,仿佛《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境。
景是美丽的、祥和的,只是一若字,又为此情此景平添了多少无奈与遗憾。
B、她似乎为了等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思考:为什么将翠翠的内心感受加上了一个似乎?明确:爱已渐渐萌生,可她不懂,或者还没有确定,单纯得只是去想听歌,听完后会有好梦,但沉默的背后是对那浮着薄薄的白雾的爱情的思考,用似乎更能写出当时人物不可名状的感受。
C、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思考:为什么心被吹柔软了?明确:段首写她心里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表明她已经有了对爱情的渴望,心被柔柔地曲子感染,她现在已经浸润在自己憧憬的温柔甜蜜中。
小结:此三章内容主要写了翠翠的成长过程中少了一点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对爱情的希冀是她此刻占据心灵的一件事,又写和祖父的亲情。
对爱情的企盼,猜测相互交织,从中折射出人性的美,一种自然的人类本性。
*深化:本文对于人性有那么美丽的描述,那么作者的用意什么?参考:美中渗透着不完美,在梦中渗透着完整却又不完整地未来和过去。
可谓悲之极矣;只是为了表现一种纯朴、自然的人类本性;写得如此之美,是为了表明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了这种美*深化:分析本文的文化内涵:作者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那么,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相对于什么而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