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儿童的感知觉(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3次)
一、名词解释 习惯化 去习惯化 视觉敏度 观察 二、简述题 1、简述儿童手的触觉的发展趋势。 2、影响儿童颜色视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儿童观察发展的四阶段。
⑴观察的目的性 ⑵观察的精确性 ⑶观察的顺序性 ⑷观察的深刻性
⑴观察的目的性 初入学的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低. 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的任务, 即使是教师提出的任务也不能很好 地排除干扰,集中注意观察的目的。 三、五年级有所改善,但提高不多。
⑵观察的精确性 低年级儿童观察事物极不细心、 全面,常常是笼统和模糊的,只能 说出课题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 属性。对事物间细微的差别难以觉 察,不能表述。
1、新生儿视敏度的特点 睫状肌的活动和调节能力没有充分发 展,两眼的运动还不协调,常表现出 一只眼左动,而一只眼右动。 • 研究表明:新生儿的视力在6/606/120间,6个月后可以达到正常成人 视力的1/5,到6个月时视力已基本达 到正常成人水平。
2、视觉敏度发展趋势
两眼的运动不协调—具有与正常人一 样的眼球运动(视网膜形成清晰的物 像)。 由近距离辨别物体,水平低—6个月时 基本到达成人的水平。 可见,婴儿期,尤其是半岁前是儿童 视力发展的关键期。
1、2个月时可以辨别不同的说话声; 2、3-4个月时可以辨别一个人不同的 情感语调; 3、8-9个月时,儿童已能区分父母高 兴、愤怒等不同的语调。
㈢儿童听觉能力的发展
• 儿童听觉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纯音听觉 与语音听觉两个方面。 • 纯音听觉:整个小学阶段都不如成人,更 未达到高峰。 例如;以儿童辨别声音高低的听觉能力为例, 假设6岁入学儿童的听觉能力为1个单位, 经过训练后,到7岁时可发展为1.4,8岁可 达1.6,9岁可达2.6,10岁可达3.9个单位。
⑶观察的顺序性 低年级儿童观察事物零乱、不系 统,常常东看一下西看一下,看到 哪里算哪里。中高年级学生观察的 顺序性有较大发展,能做出系统的 观察与表述。
⑷观察的深刻性 低年级儿童观察事物难以从整体上做 出概括,他们往往注意事物表面的、 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而看不到事 物之间的关系,更不善于揭示事物的 有意义的本质特征。三年级时观察的 深刻性有较大的提高,五年级时观察 的深刻性有更显著发展,表现为正确 判断明显提高。
2、影响儿童颜色视觉发展的因素 语言的发展 儿童的生活经验 教育的影响 性别的差异 个体的差异
三、听觉
㈠听觉的产生 5个月以后的胎儿已对声音有明显的 反应。声音影响胎儿是确实的,胎教 是可信与可行的。 新生儿对声音表现为眨眼、嘴动、 睁眼、哭闹等,并出现对声音的听觉 听位能力。
㈡儿童听觉发展趋势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儿童的感知觉
儿童的感觉 儿童的知觉 儿童的观察
本章学习提要
• 掌握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嗅觉的产生及其发展趋势。 • 了解儿童感觉发展研究的几种常用方 法。 • 了解范茨的“偏爱实验”、吉布森的 “视崖实验”。 • 掌握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的产生及其 发展规律。 • 掌握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趋势。
㈡儿童的口腔触觉与手的触觉 1、儿童的口腔触觉 可以说:半岁前,口腔是儿童 探索外部世界的主要途径,半岁后, 口腔的探索活动逐渐减少,手的触 觉则更加发展。尤其是手的触觉与 视觉、动觉相结合。
2、手的触觉
手的前够物行为与成熟的够物行为 前够物行为 儿童看见物体后表现出积极的想够取 该物的行为。 成熟的够物行为 即手眼协调的行为。
手的触觉的发展趋势 ⑴不随意触摸—随意触摸 ⑵手眼不协调的动作—手眼协调 动作 ⑶抓握反射—抓握动作 ⑷单手动作—双手协同活动 ⑸手的动作技能的发展
五、味觉和嗅觉
㈠味觉 味觉是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 味觉感受器在3个月时开始发育,6个 月时形成,出生时发育已相当完好。 新生儿的味觉已相当敏感,在防御 机制中占重要的地位,具有保护生命 的价值。
3、学龄儿童的形状知觉
• 初入学儿童对几何图形及其概念有初 步了解,但前科学概念居多,生活中 接触多的形状掌握越科学。 • 在小学教育的影响下,对图形的认知 已由对具体图形的认识过渡到对一类 图形共同特征的掌握。表现为不仅能 正确辨认,而且能绘制,最后还能说 出图形的特征。
识别几何图形的局限性
1、在识别和说明图形的特征时常常会把 非本质特征当作本质特征,把本质特 征当作非本质特征,从而产生缺漏或 错误的判别。 2、立体几何图形的知觉水平不高。
• 例如:婴儿的吸吮行为可作为评估指标。首先给婴 儿一个橡皮奶头供其吸吮,记下其吸吮频率的基 线。 • 当一个新异的刺激(如声音)出现时,婴儿将产 生定向反射,可能表现为吸吮行为的中断或频率 降低。
3、定向反射去习惯化 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 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产 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 旧刺激加以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 的兴趣的现象称“去习惯化”。
“视崖”实验
“视崖”实验
• 将2个月的婴儿置于视崖深侧时,他们 的心率比处于浅侧时的心率为低,说明 他们能够从知觉上区分这种差异。他们 只是注意到悬崖,而不是害怕。 • 当婴儿到能爬行时(一般为7个月左 右),表现出逃避深侧的倾向(36人中 27人爬过浅滩,只有3人爬过悬崖)。
• 该实验表明: 婴儿的距离知觉来源于经验。 6个月的婴儿具有一定的深度知 觉,4岁时具有和成人一样的深 度知觉。
4、偏爱法 这种方法由范茨最早运用于婴幼儿 心理研究中,从婴儿注视两样不同物体 所花费的时间是否相同来判断婴儿早期 能否辨别形状、颜色;婴儿喜欢看什么, 不喜欢看什么,也即偏爱。 偏爱可发生在视觉方面,也可发生在 听觉嗅觉、味觉方面。
• 对出生3天婴儿的研究:婴儿各自的母 亲朗读孩子故事并录音,作为测验的 声音材料 • 婴儿用一定的频率吸吮奶头,听自己 母亲朗读的声音,反之则变为他人的 声音。 • 结果:85%婴儿会按产生母亲声音的 频率吸吮。
㈡嗅觉
• 胎儿7-8个月时,嗅觉器官已相 当成熟。出生24小时内就能辨 别不同气味的物体。 • 新生儿有明显的嗅觉偏好与嗅 觉空间定位能力。
第二节
儿童的知觉
• 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 知觉产生的条件 分析器的发育成熟 接触刺激物 经验的帮助
第二节
• 思考: 在“深滩”、“浅滩”两边母亲 分别以“笑脸”和“不鼓励”表情 对待儿童,儿童会有怎样的反应? 母亲的情绪会影响婴儿的选择, 通常会爬向微笑的母亲一边。
㈣方位知觉
即方向定位,是对物体所处环境 的知觉。如:上下、前后、左右等。 1、婴儿的方向定位 婴儿早期主要是凭借视觉、听觉, 以自身为中心来判断方位的。
婴儿的形状知觉的恒常性 鲍尔等人采用条件反射法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8个月以前的婴儿就形成了 形状知觉恒常性。
2、幼儿的形状知觉
• 3-6岁幼儿辨认图形的正确率随年龄的增长而 提高。 • 影响幼儿形状知觉的因素 图形的形状(幼儿掌握图形是有先后顺序的) 图形呈现的时间 幼儿的年龄 图形的性质(实图或图形名称)
一、评定婴幼儿感知觉的几种方法 1、反射行为 2、(定向反射)习惯化 3、(定向反射)去习惯化 4、偏爱法
1、反射行为 新生儿出生时已具备一套完整的无条 件反射装置,他们往往通过身体动作、 表情、吸吮及心率的变化来表达对刺激 的感应。
2、定向反射习惯化 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 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即称为习惯 化。
• 7-8岁时儿童的时间知觉水平迅 速提高,儿童对一日前后延伸时 序和跨周的延伸时序都能正确认 识。 • 但总的来讲,儿童最先掌握与他 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时间概念。
第三节
儿童的观察
一、什么是观察 观察又称思维的知觉,是有目 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从实践 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 形式。(王振宇主编的《心理学教 程》)
2、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 上下——前后——左右。 儿童的左右方位掌握是十分困难的。 5-7岁:只能比较固定地辨别自己的左右方位; 7-9岁: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 9-11岁比较灵活地、概括的左右概念形成阶 段。
二、时间知觉
• 婴儿主要是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时间的知 觉。 • 幼儿主要通过生活中事物的变化来实现的。 • 3岁后儿童的言语中出现时间词汇,如“马 上”、“刚刚”、“今天”、“明天”、 “一分钟”,但并不真正掌握了相应的概念。 • 儿童入小学以后逐渐掌握了数概念和计时工 具,学会了利用中介物来认识时间,时间知 觉水平迅速提高。
• 儿童早期表现出对颜色的偏好,研 究表明:全人类的儿童都表现出对 红、黄两种颜色的偏好。
二、视觉
㈠视觉的产生 儿童视觉(光线感觉)最初出 现于胎儿的中晚期(怀孕5个月左 右),已具备视觉反应的能力与生 理机制。
㈡视觉敏度(视力)
视觉敏度是指个体精确地辨别物体 细节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 主要靠晶状体的变化来调节,借助 于睫状肌的变化,晶状体变凸或变扁, 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体能清楚地成像 于视网膜上。
儿童的知觉
形状知觉
儿 童 知 觉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整体与部分知觉 色形知觉
大小知觉
距离知觉
方位知觉
一、空间知觉
㈠形状知觉 1、婴儿的形状知觉 范茨实验:婴儿对不同的知觉对象有 明显的偏爱,表现为有选择性地对某 一对象特别加以注视。更多表现为喜 欢复杂的图形。 婴儿的形状知觉出现在生后3个月左 右。
㈡大小知觉
• 鲍尔对婴儿大小知觉的恒常性实验表明: 出生6周的婴儿已具有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 杨期正等人的实验表明:儿童由能运用 “目测”辨别相同图形的大小—能运用 “比测”辨别不同图形的大小—使用 “推理”,借助中介物进行判断。
㈢距离知觉
• 早期的婴儿是否具有三维知觉能 力 ? • 吉布森和沃克(Gibson & Walk)发 明了一种叫“视崖”(visual cliff)的装置,用于探索儿童这 种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儿童的感觉
• 复习 1、感觉的涵义 2、感知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3、感觉产生的条件
第一节
儿童的感觉
• 在婴儿感知觉研究中最大的障碍在于: 他们既不能用言语报告自己的感知觉 活动,也不能以熟练的行为做出反应。 因此,研究者能否机智地利用婴儿的 非言语反应,作为推断他们感知觉活 动的指标,就成为婴儿知觉研究成功 与否的关键。
3、如何保护儿童的视力
新生儿视力的保护 避免光线过强,避免光线来自 同一个方向。 儿童视力的保护 1、儿童视力下降的原因 2、如何保护儿童的视力
㈢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是指儿童区别颜色及其细微差异 的能力。 1、儿童颜色视觉的发展趋势 新生儿已具备辨别简单颜色的能力。 随年龄的增长颜色视觉发展很快,包括对 颜色的概括、分辨、命名与颜色配对。
• 语音听觉发展迅速,但纯音听 觉与语音听觉的敏感度之间的 差别比成人要大,且年龄越小这 种差别越明显。但在汉语拼音 教学的影响下,一年级末可达 成人的水平。
•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听觉器官的 保护和训练。
四、触觉
触觉包括:温度觉(热觉、冷觉)、 压觉、痛觉、振动觉等。
㈠触觉的产生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均已表明:胎儿已初 步建立了触觉反应。
㈠婴儿观察 ㈡幼儿的观察 ㈢小学儿童的观察 ㈣中学生的观察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儿童观察的发展 ㈠婴儿期的儿童 还不具备观察的能力。
㈡幼儿期的儿童 观察初步形成,水平很低。
㈢小学儿童观察发展
1、小学儿童观察发展的四阶段 ⑴认识个别对象阶段 ⑵认识空间联系阶段 ⑶认识因果联系阶段 ⑷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2、小学儿童观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