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文]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四单元 创造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四单元 创造

3.庄子是怎样刻画庖丁这个人物形象的?
臣之所好者道也 名词,天道、自然规律 于是废先王之道 名词,主张、学说
1.道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名词,道义、正义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动词,取道、经过
栏 目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动词,剖开、分解肢体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动词,消除、免除

2.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解释、解答

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
《庄子》一书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庄子对当时的社
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
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背景探秘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之三,主旨是探究养生之要,
总论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
的刀刃;有间:形容词作名词,有空隙的骨节
栏 目 链 接
六、分析句式类型 1.臣之所好者道也__判__断__句__(_“_者__……也”表判断)
2.所见无非牛者__判__断__句__(_“_非__”表否定判断)
3.技经肯綮之未尝


__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 (“未尝”的宾语“技经肯綮”前置)

的规律,并将其作为实践的目标。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 链

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正因为如此,他由 不懂规律(“无非牛者”)过渡到认识规律(“目无全牛”), 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刃有余”)。其三,谨慎小心, 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 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莫不中.音(zhònɡ)

高中语文-4推荐作品2-大铁椎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4推荐作品2-大铁椎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②章质夫:章,字质夫,与苏轼同官京师。



③《杨花词》:章质夫咏杨花的名作。


④从教坠:任凭飘落。
⑤有思:有情意。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故事】 京师同官章质夫写有一首词《水龙吟·杨花》
吟唱杨花,非常有名。这触发了苏轼,也按其原韵写了这首
仍是吟唱杨花的词。这首词虽和章词同样题材,同样曲调,
同样韵脚,却另辟新境,自出新意,写得与原词完全不同。
以至于王国维评苏词为“和韵而似原唱”,章词是“原唱而
人 教

似和韵”。
语 文
好像是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你零落坠
地。你被抛弃在我家路旁,随风飘泊,细思量仿佛无情,实
际上又含有深情。好像是一位闺中少妇,你在暮春天气里,
因思念远人而柔肠萦结,又因天气乏人而娇眼困倦,想睁开

分)
版 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
敢犯。(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3分)
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
译文:当时座上有一个食量极大的客人,相貌非常丑陋, 右腋下夹着一把大铁椎,重达四五十斤,不管是喝酒吃饭, 还是拱手行礼,片刻也不离身。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D.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译文:宋将军本来就自以为了不起,并且想看看大铁椎
人 教

做什么事,便极力请求他带大铁椎一块去。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诗文有别”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诗文有别”ppt精品课件

掌握学习重点,明确学习方法:
1 、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 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2 、理清同人物密切相关的故事 情节。 3 、把握、透析各类散文的主题 和艺术形象。
二十四史是我国 古代二十四部历书的 总称。除《史记》是 通史且为个人写作外, 其余都是断代史,且 大多为集体编写。 前四史为: 司马迁《史记》 二十四史非史也, 班固《汉书》 范晔《后汉书》 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陈寿《三国志》 ——梁启超
2008年湖南卷 2008年全国卷1 2008年全国卷2 2008年安徽卷 2008年江苏卷 2008年浙江卷 2008年山东卷 2008年四川卷 2008年江西卷 2008年海南宁夏卷 2008年北京卷 2008年天津卷 2008年辽宁卷 2008年重庆卷 2008年福建卷 2008年广东卷
选自《欧阳修全集》 21分 选自《宋史· 廖刚传》 选自《宋书· 王昙首传》 选自《新唐书· 韩休传》 选自《后汉书· 吴汉传》 选自《白居易传》 选自《聊斋志异· 张诚》 选自《明史· 郑濂传》 选自《左传· 子产为政》 选自《晋书· 嵇绍传》 选自《汉书· 韩延寿传》 选自《墨子· 兼爱中》 选自《隋书· 韩擒虎传》 选自《晏子春秋》 选自《晏子春秋》 选自《晋书· 周访传》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示例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 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 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 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朱自清《荷塘月色》
2008年全国高考文言文试题特点: (1)选文来源呈多元化态势,《二十 四史》仍为重点。 (2)文体选择回归记叙文倾向明显, 人物传记占绝对优势。选文内容丰富多彩, 涉及仁爱、友情、亲情、纳谏、治世、战 功、政绩等,具有明显重视传统文化的倾 向。 (3)基础知识考查全面,非选择题 受到重视,不仅题型多样化,而且题量趋 于增加,分值也在不断攀升。

高中语文创造形象,诗文有别ppt 人教课标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高中语文创造形象,诗文有别ppt 人教课标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踪将各处景物串联起来 。
移步换景
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 景点中贯以线索。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 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 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串珠成链,由 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长江山水图。
对比阅读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形象: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 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 图景。
好的艺术形象是审美物象和审
美意象的统一,主观情思与客观景 物之间是契合交融的。(情景交融)
不同艺术体裁创造艺术形象的
方式有所不同,其中的艺术形象的 特征也不相同。(诗文有别)
(一)中国艺术重视“形象”的 塑造
散文: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
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 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 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 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 豁。
诗中的形象往往兴象玲珑,如羚羊 挂角,无迹可求。在语言表达及结 构方式上常表现为跳跃和省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鸡声茅店月, 楼船夜雪瓜洲渡, 人迹板桥霜。 铁马秋风大散关。
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散文较之诗歌更为具体逼真,与实际 生活更贴近。在语言表达上要规范一 些。
散文: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苏诗简洁地写了山色水貌、江阔山小, 山势险峻、江水汹涌。轻盈点染,凌空飘飏, 给人一种空朦迷离的感觉,并将传说 以浪漫之笔写得煞有其事,启发我们展开 想像的翅膀。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课件(28张PPT)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课件(28张PPT)

(二)诗文有别
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常 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创造的形象蕴涵了更为深远的意旨,或者说形象能够 引发超出形象本身的更为深远的情蕴 。
象外之象 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
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恨你恨你真恨你, 请个皮匠来画你。 把你画在砧板上, 刀刀剁你剁死你!
——湖南民歌
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小说: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
小说: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 散文: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
小说: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 散文: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 诗歌:一个人给大地弹到月亮里
★不同散文类别中的艺术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①山水游记类——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 ②人物传记类——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 ③说理类——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 ④叙事类——细致生动的事件 ⑤抒情类——真挚感人的情感
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形象玲珑,如羚羊挂角, 语言重跳跃和省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散文: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 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 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 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在语言 表达上要规范一些。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ppt 人教课标版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ppt 人教课标版

烽火矶: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峭 石: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如宝装屏风。 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澎浪矶:虽无风,亦浪涌。 大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寥寥数笔即描绘出各景物鲜明独特的形象。
赏析要点二
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 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 幅幅立体可感的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 3、写“俊鹘抟水禽”。 这本是自然的一种生存现象,算不上是怪异景色, 而作者却将其作为一景写入其中,并叹“甚可壮 也”,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感叹的不仅仅是“俊 鹘抟水禽”吧?联系陆游的抱负理想及前半生的经 历,我们可以联想到诗人此时多么希望南宋的将士 个个像俊鹘,希望南宋对金的斗争像俊鹘抟水禽一 样威武雄壮,动人心魄。
定景换点
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 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写 镜头。
写小孤山则有“自数十里望之”的远望, “愈近愈秀”的近观,“冬晴夏雨”不同 季节的变化以及乘艇游庙的经历。
◆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 察点的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 的千姿百态。
赏析要点三
由于景点太多,如果仅是孤立地写出 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作者注意了景 点间的联系。一是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 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 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二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以游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形象: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 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 图景。
好的艺术形象是审美物象和审
美意象的统一,主观情思与客观景 物之间是契合交融的。(情景交融)
不同艺术体裁创造艺术形象的
方式有所不同,其中的艺术形象的 特征也不相同。(诗文有别)

高三1B选修《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

高三1B选修《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

高三1B选修《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目标:1.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培养学生品味古代散文语言的能力。

3.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4.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课时安排:5课时。

单元教学设想:1.围绕单元目标,理解“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学习赏析示例,比较鉴赏《过小孤山大孤山》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

1课时。

2.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赏析哲理类散文《庖丁解牛》,感受阐述“养生”道理的形象生动。

赏析史论类散文《阿房宫赋》。

(本篇在必修教材中已学,故略讲,作为课外探究作业)2课时。

3.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比较赏析人物传记类散文《项羽之死》和《大铁锤传》《西门豹治邺》中艺术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段。

总结本单元古代散文形象的鉴赏方法。

2课时。

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比较此文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

2.学习描写山川景物形象的散文的一般欣赏方法。

3.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句式。

教学过程:1. 导入集体回顾熟知的陆游诗句,以唤醒学生有关陆游的知识积累,从其杰出的才情和炽热的爱国精神两方面进行回顾了解。

多媒体展示大孤山、小孤山的风景图片,同时出示有关题咏大孤山小孤山的诗句,朗读并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形象之美。

学生自由朗读,了解大意,圈出作者游踪,罗列所写景点,并划出描写的景物形象特征的句子。

学生齐读;再带着问题自由读。

问题:文中哪一处景点的景物形象我们读来感觉最生动而饱满?作者是怎样展现这一形象的?①尝试用短语概括“小孤山”景物形象特征。

如:峭拔秀丽、造化之尤等均可。

②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景物形象的。

A.从移步换景的角度鉴赏(从“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相望”——“自数十里外望之”——“庙在山之西麓”——“舟过矶”——“复以小艇游庙中”,突出不同角度的不同特点)。

高中语文创造形象,诗文有别ppt(11份) 人教课标版1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高中语文创造形象,诗文有别ppt(11份) 人教课标版1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背景探秘
1.《方山子传》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李定等人诬以诗文谤讪新法, 下狱治罪,九死一生。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对一向胸怀 大志,希望做出一番事业的苏轼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 打击。因此,他对方山子的“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 遭遇别有感触。写方山子不遇,实际上是自悲不遇。
旧的东西其实极好。学生时代喜欢写信,只是今天书信似乎早已被人遗忘,那些旧的记忆,被尘埃轻轻覆盖,曾经的笔端洇湿了笔锋,告慰着那时的心绪。现在读来,仿佛嗅到时光深处的香气,一朵墨色小花晕染了眼角,眉梢,是飞扬的青春,无知年少的轻狂,这份带不走的青涩,美丽而忧伤。 小心翼翼珍藏着,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母亲身体一直不好,最后的几年光景几乎是在医院渡过,然而和母亲在一起的毎一刻都是温暖美好的。四年前,母亲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我。生命就是如此脆弱,逝去和別离,陈旧的情绪某年某月的那一刻如水泻闸。水在流,云在走,聚散终有时,不贪恋一生,有你的这一程就是幸运。那是地久天长的在我的血液中渗透,永远在我的心中,在我的生命里。 时光就是这么不经用,很快自己做了母亲,我才深深的知道,这样的爱,不带任何附加条件,不因万物毁灭而更改。只想守护血浓于水的旧时光,即便峥嵘岁月将容颜划伤,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时的时光无限温柔,当清水载着陈旧的往事,站在时光这头,看时光那头,一切变得分明。执笔书写,旧时光的春去秋来,欢喜也好,忧伤也好,时间窖藏,流光曼卷里所有的宠爱,疼惜,活色生香的脑海存在。
3.概括出本文叙述了有关大铁椎的哪两件事?从中表明 大铁椎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1)夜半外出杀响马,夺其物。 身怀绝技,行踪飘 忽。
(2)星夜与强盗决斗。 勇力过人武艺高强。 4.本文在刻画大铁椎形象时,除了从正面简笔勾勒外, 还怎样从侧面烘托呢?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阅读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阅读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注释:①〔朱家、郭解〕西汉著名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详载二人事迹。

②〔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

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

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B.折节读书折:改变C.方山子亦矍然矍然:欣喜的样子D.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以此驰骋当世乃分其骑以为四队B犹见于眉间多于周身之帛缕C而其家在洛阳与其骑会为三处D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是何楚人之多也3.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B.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C.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 、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培养学生品味古代散文语言的能力。

3、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4、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 课时安排]5 课时[ 单元教学设想]1、围绕单元目标,理解“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学习赏析示例,比较鉴赏《过小孤山大孤山》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

1 课时。

2、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赏析哲理类散文《庖丁解牛》,感受阐述“养生”道理的形象生动。

赏析史论类散文《阿房宫赋》(本篇在必修教材中已学,故略讲,作为课外探究作业)。

2 课时。

3、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比较赏析人物传记类散文《项羽之死》和《大铁椎传》《西门豹治邺》中艺术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总结本单元古代散文形象的鉴赏方法。

2 课时。

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比较此文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2、学习描写山川景物形象的散文的一般欣赏方法。

3、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句式。

[ 教学过程]1、导入集体回顾熟知的陆游诗句,以唤醒学生有关陆游的知识积累,从其杰出的才情和炽热的爱国情怀两方面进行回顾了解。

多媒体展示小孤山大孤山的风景图片,同时出示有关题咏小孤山大孤山的诗句,朗读并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形象之美。

2、初读文本学生自由朗读,了解大意,圈出作者游踪,罗列所写景点,并画出描写景物形象特征的句子。

3、再读文本学生齐读;再带着问题自由读。

问题:文中哪一处景点的景物形象我们读来感觉最生动而饱满?作者是怎样展现这一形象的?4、鉴赏形象①尝试用短语概括“小孤山”景物形象特征。

^ 口:峭拔秀丽、造化之尤等均可。

②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景物形象的?A、从移步换景的角度鉴赏(从“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相望”―“自数十里外望之”―“庙在山之西麓”一“舟过矶”一“复以小艇游庙中”,突出不同角度的不同特点)。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形象: 形象: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 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 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 图景。 图景。 好的艺术形象是审美物象和审 美意象的统一,主观情思与 美意象的统一,主观情思与客观景 之间是契合交融的。(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 物之间是契合交融的。(情景交融) 不同艺术体裁创造艺术形象的 方式有所不同, 有所不同 方式有所不同,其中的艺术形象的 特征也不相同。(诗文有别) 。(诗文有别 特征也不相同。(诗文有别
3、写“俊鹘抟水禽”。 这本是自然的一种生存现象,算不上是怪异景色, 而作者却将其作为一景写入其中,并叹“甚可壮 也”,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感叹的不仅仅是“俊 鹘抟水禽”吧?联系陆游的抱负理想及前半生的经 历,我们可以联想到诗人此时多么希望南宋的将士 个个像俊鹘,希望南宋对金的斗争像俊鹘抟水禽一 样威武雄壮,动人心魄。 4、江水清浊分明,“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隐喻主战和主和两派的势 不两立。
赏析要点三
由于景点太多, 由于景点太多,如果仅是孤立地写出 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 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作者注意了景 点间的联系。一是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 点间的联系。一是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 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 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 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二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二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以游 踪将各处景物串联起来 。
艺术,常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艺术,常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 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创造的形象蕴涵 了更为深远的意旨, 了更为深远的意旨,或者说形象能够引 发超出形象本身的更为深远的情蕴 。 象外之象、 因此欣赏诗歌需要仔细品位象外之象 因此欣赏诗歌需要仔细品位象外之象、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选4.1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选4.1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6、第三段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 么?

彭蠡口江面的宽阔,四望无际。
7、第三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 重点落在哪里?
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 大孤山的景色。
8、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9、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 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 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 突出各自的特色。
苏诗简洁地写了山色水貌、江阔山小, 山势险峻、江水汹涌。轻盈点染,凌空飘飏, 给人一种空朦迷离的感觉,并将传说 以浪漫之笔写得煞有其事,启发我们展开 想像的翅膀。 陆文则脚踏实地,从不同角度、多 个侧面,作了细致真实的描写,使我们 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者差异明显,却无高下优劣之分。
小结
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距离比较大, 多有跳跃和省略,能让我们想象飞得更高。 散文交待具体,描写细致真实,给人具体逼 真的感受,与实际生活更贴近,能让人身临 其境。在语言表达上要规范一些。
③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 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 体可感的长江山水图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 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 的特定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 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 “冬晴夏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是 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点的 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 姿百态。
大孤山: 在鄱pó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 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 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晚 泊沙夹 →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 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人教版 选修七 高二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教学课件(共53张PPT)

人教版 选修七 高二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教学课件(共53张PPT)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 山川景物形象。
2、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 养语感。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作品赏析
陆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 国诗人。今存诗,将近万 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 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 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课堂练习
1. 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C ) A. 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 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 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 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2. 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B ) A. 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C.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D. 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
课堂小结
“赋”的特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的特点是 “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作者围绕一个事 物,就某一客观对象反复描写,多方渲染, 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达曲传其义,情尽意足 之效果。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 具诗与散文的特点。它铺陈描写,夸 张渲染,讲究句式的对仗,着重声律 的排比,上抗下坠,婉转舒徐,富有 建筑美和节奏美。
第一件是揭露金额铲除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绅、巫勾结,利 用鬼神迷信,欺骗勒索百姓的罪恶活动。
第二件事是发动百姓开渠引水,灌溉民田。
赏析指导
本文有短篇小说的特点,中心人物形 象突出、性格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引人入胜。
第1—9自然段:调查情况 第10—15自然段:惩办恶人 第16自然段:兴修水利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单元总体规划及说明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单元总体规划及说明


方法三,建构。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建构什么?如何建构?
问题一的解决是建构知识点和文化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 选修课,文化的渗透比知识点的落实更加重要。问题二的解决 途径或重组,或联系,或总结。
二、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学生的自主学习
加强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深入 先 学 后 教 合理设计学习活动
以语言为切人口,以文意的理解为重心,引导学生研读 文章内容,欣赏作品艺术特色,感受作品思想感情。 (充分利用课后的“探究·讨论 ”)
三、单元整体规划及设计

单元教学内容:欣赏散文的形象性 单元教学途径:从形象性入手欣赏散文 单元教学设想: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散文部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单元总体规划及说明
语文中心备课组 朱武兰
一、教材特点与教学策略选择

教材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欣赏什么? 怎么欣赏?
三个单元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确定教学的单元目标:散文的形象 散文的文脉 散文的情趣 (欣赏什么)
选教和自学的关系。确定哪一首教,哪几首自学? 教学与高考的关系。怎样教学才能既照顾到高考的考法,又 照顾到文体的特点? 示例、自主和推荐的关系。每一单元分成这样三组文章,分 属三个栏目之下。不同栏目下的诗文,教学时怎样处理? 知识落实和方法指导的关系。每个单元的主题其实是一个比 较专门的散文知识,但其中又涉及方法的指导,怎样既教知 识又教方法? 单元主题和探究要求的关系。每个单元都有主题,而且是单 元的教学重点,但每个单元都有探究的要求,有时候又跟单 元主题不一致, 怎么办? 鉴赏教学和串讲教学的关系。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说,阅读 鉴赏指导至关重要,但是文本阅读有文字障碍,字句串讲分 析也是不可缺少的,孰主孰次?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四单元 创造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四单元 创造
临别赠言 副词,将要、快要
复以小艇游庙中 副词,又、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动词,回、返回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动词,恢复 4.复 今年欢笑复明年 动词,重复 红罗复斗帐 形容词,双层的、夹层的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副词,重新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动词,通“覆”、遮盖
过小孤山大孤山 动词,经过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动词,超过、越出
过蒙拔擢 副词,过分、过于 5.过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名词,过失、错误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动词,责备 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发.挥.
古义:______辉__映__________
3.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将有关 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作了简单介绍,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 地形防戍等情况,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这样写丰富了作品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 深度,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诗的 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与胜 景相互映发,更为引人入胜。
五、分析句式类型
1.此山当是其一也__判__断__句__(_“_是__”表判断) 2.罗络其上__省__略__句__(_省__略_ 介词“于”) 3.信造化之尤物也__判__断__句__(_“_…__…也”表判断) 4.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_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 (“饰”的状语“以楼观亭榭”后置)
提示:由于景点太多,仅是孤立地写出特征,可能会 失之分散。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一是各处景物虽千 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水相互辉映,写江流与船行,可以 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二是作者注意到 了各景点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江流、 船行这个线索,从而将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完整的长江山 水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散文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一)创造形象
形象: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 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 图景。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象”占
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否具有形象性,是 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 有复杂的表现形态。诗、词、曲、赋、小说、 戏曲,这些艺术体裁创造艺术形象的方式有 所不同,其中的艺术形象的特征也并不相同, 有的表现为栩栩如生的人物,有的表现为生 动曲折的故事,有的表现为情景交融的意境, 还有的表现为物象、情景、情绪……好的艺 术形象都是审美物象和审美意象的统一,能 够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感悟其理。
赏析要点三
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 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并将有关的传闻轶事、 前人诗句都信手捏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 形防戍等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 深度,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 乎都带有了诗的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 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映发,更为 引人入胜。
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晚 泊沙夹→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 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小结
烽火矶: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峭 石: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如宝装屏风。 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澎浪矶:虽无风,亦浪涌。 大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寥寥数笔即描绘出各景物鲜明独特的形象。
苏诗简洁地写了山色水貌、江阔山小, 山势险峻、江水汹涌。轻盈点染,凌空飘飏, 给人一种空朦迷离的感觉,并将传说 以浪漫之笔写得煞有其事,启发我们展开 想像的翅膀。 陆文则脚踏实地,从不同角度、多 个侧面,作了细致真实的描写,使我们 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者差异明显,却无高下优劣之分。
小结
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距离比较大, 多有跳跃和省略,能让我们想象飞得更高。 散文交待具体,描写细致真实,给人具体逼真 的感受,与实际生活更贴近,能让人身临其境。 在语言表达上要规范一些。
★艺术形象方面不同散文类别中的艺术形象 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①山水游记类散文——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 山水风物 ②人物传记类散文——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 ③说 理类散文——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 ④叙 事类散文——细致生动的事件 ⑤抒 情类散文——真挚感人的情感
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游

陆游简介: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 人。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 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 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一百三十首词和大 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 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 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 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 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
(二)诗文有别
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
练的艺术,常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超出形象本身的更为深远的情蕴 。 因此欣赏诗歌需要仔细品位象外之象、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散文: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
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 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 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 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 明白显豁。不同的散文类别中,艺术 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6、第三段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 明什么? 彭蠡口江面的宽阔,四望无际。 7、第三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 重点落在哪里? 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 大孤山的景色。
8、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9、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 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 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 突出各自的特色。
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 1169年,起用为夔州通判,由故乡山阴(今 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 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 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 《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 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小孤山以其小、险、独、奇而著称。 其山势峭拔,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 之地,号为“楚塞吴关”、“海门第一 关”,至今尚有古炮台、烽火台等遗迹。
大孤山:
在鄱pó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 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 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赏析要点一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富含趣味, 为避免行文单调重复,作者用精彩变 化的笔墨,抓住了各处景物的特征进 行描绘。
阅读第一段,思考如何描写烽火矶?
观看角度 舟中远望 观看对象 轮廓 景物特点 “突兀而已”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 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 异。”
移远就近
近景
大石特写
“杰然特起”的巨石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如宝装屏风
这种远近对比的写法: 不仅使人的认识一步步真正认识到烽火矶的 佳妙之处,而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
4、勾画二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 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 出了各自什么特点?
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所见。 小孤山和澎浪矶。 小孤山峭拔秀丽,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③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 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 体可感的长江山水图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 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 的特定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 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 “冬晴夏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是 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点的 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 姿百态。
2,议论抒情
体现作者的情趣 为景物添彩生色,丰富作 品内容,具有思想深度
3,传说,前人诗句
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 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 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之情
对比阅读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 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5、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
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 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 一特点; 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 起这一特点; 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 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 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 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诗文有别
散文较之诗歌更为具体逼真,与实际 生活更贴近,在语言表达上要规范一些。
散文: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 小说: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 诗歌:一个人给大地弹到月亮里

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 诗喻之酿而为酒。 ——清 吴乔
诗写意,文写实
作业:改写成散文,体会诗文的不同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 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暮色苍茫,皎洁 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 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 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 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 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 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 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 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 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春花春草,任凭 它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烽火矶: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景物
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冬夏晴雨, 姿态万变,祠宇极于荒残。
大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江 水清浊分明
总 结
B注意景点间的联系:均与江 A抓住景物特征进行 水晖映 以游踪(移步换景) 描绘(多角度) 为线索
谢谢
赏析要点二
本文写了很多景点,作者是 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
①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 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 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②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文章 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点中 贯以线索。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 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 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 成一幅的长江山水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