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 际 知 觉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过关检测)-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过关检测)-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19a2e6d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d.png)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解析版)过关检测一、(2022秋•重庆市开州区期末)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ㅤㅤ【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ㅤㅤ【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月色.入户B.学而时.习之/四时.俱备C.高峰入.云/月色入.户D.将复.何及/非复.有能与其奇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写了风景,高山流水觅知音,都提到有“值得与言”的朋友。
B.【乙】文写景虽少但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庭明,写影突出月色,写水突出夜清。
C.【甲】【乙】两文都有骈文的特点,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但乙文更给人散淡自然之感。
D.【甲】文“将”“欲”二字赋景物以极致的静态;“乱”“竞”极写动态,打破清晨傍晚的宁静。
(4)【链接材料】写了什么事什么景?甲文和【链接材料】都提到“康乐”,他们对“康乐”之情有何异同?【链接材料】ㅤㅤ阳春召我以烟景①,大块②假③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④天伦之乐事。
群季⑤俊秀,皆为惠连⑥;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节选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注]①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
②大块:大地,大自然。
③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
④序:同“叙”,叙说。
⑤群季:诸弟。
季:年少者的称呼。
这里泛指弟弟。
⑥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早慧。
这里以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
10条后知后觉的人生经验
![10条后知后觉的人生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f15673d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b.png)
10条后知后觉的人生经验人生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每个人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积累自己的人生经验。
有时候,我们会在事后才意识到一些重要的道理,这就是所谓的后知后觉。
下面,我将分享10条后知后觉的人生经验,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1. 时间的价值无法估量在年轻时,我们总觉得时间充裕,而且往往浪费在琐碎的事情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才意识到时间的珍贵。
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我们应该合理安排,珍惜每一天。
2. 健康是最大的财富当我们年轻时,很少有人会关注自己的健康。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身体的各种问题会接踵而至。
后知后觉的我们才明白,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所以,无论是饮食还是运动,我们都应该注意保持身体的健康。
3.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年轻时,我们常常只关注自己的事情,很少与他人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
然而,后知后觉的我们才明白,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4. 学无止境在学校时,我们总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且很多知识与实际生活无关。
然而,后知后觉的我们才明白,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它能够让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
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5. 没有捷径可走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很多人希望能够找到捷径,省去一些困难和挫折。
然而,后知后觉的我们才明白,成功是需要付出努力和耐心的。
没有人能够一步登天,只有通过勤奋和毅力,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就。
6. 金钱并非万能在年轻时,很多人都追求金钱和物质的享受。
然而,后知后觉的我们才明白,金钱并非万能。
它可以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满足,但无法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
我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热爱。
7. 懂得感恩在年轻时,我们往往不会太在意他人的帮助和关心。
然而,后知后觉的我们才明白,感恩是一种美德。
我们应该懂得感激他人的善意和帮助,同时也要学会回报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8. 错误是成长的机会在年轻时,我们常常害怕犯错,害怕失败。
觉知究竟是什么?(上)
![觉知究竟是什么?(上)](https://img.taocdn.com/s3/m/dfc4ab3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6.png)
觉知究竟是什么?(上)觉知究竟是什么?平梵/文1st觉知之迷整天挂在嘴上,不断言说和思索的,往往是我们最不懂、最迷惑的。
比如“爱”,比如“人生”,比如“觉知”。
圈里的人整天说:“觉知,觉知”、“保持觉知”“请把觉知放回身体上”,“觉知你的念头”,但觉知究竟是什么?有几个人真正认真地去问个究竟过?其实,对于觉知的误解和迷惑正是修行出现各种偏差和困境的根源所在。
这个问题不真正弄清楚,我们以觉知为名的种种所谓修行最后都成为遮蔽觉知的无明行动。
2nd觉知的概念在我们一起探讨什么是觉知之前,需要先说一下“觉知”这个词,这个词的含义。
觉知是佛法的术语。
佛法中常说:见、闻、嗅、尝、觉、知。
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眼、耳、鼻、舌、身、意是六种感知发生的门户。
他们所对的色声香味触法,则是所感知到的对象。
而见闻嗅尝觉知这六项则概括了感知中的灵性。
生命之所以是生命,正是因为有这种灵性,有觉知。
为了叙述方便,佛法文献中有时只拿出“见闻觉知”四个来代表六个,或者拿出“觉”和“知”两个来代表所有六个。
而在佛法的文献中,对于见、闻、觉、知这些词,也有不同的用法。
最重要的有两种:一种指所见、所闻、所觉、所知。
也就是感知到的对象,也就是色、声、味等。
另一种指见性、闻性、觉性、知性。
也就是让感知发生的性能,灵性。
我们现在要探讨的是第二种,见性、闻性、觉性、知性。
简称觉知。
3rd觉知恒在要想真正了解觉知,需要分两个层面来探讨:觉知的作用,和觉知的本体。
什么是觉知的作用?觉知的作用无处不在:你的眼睛对上东西,就能看到它的颜色、形状。
声音碰到你的耳朵,就能听到这些声音。
你的鼻子吸入气体,就嗅到它的香臭。
你的舌头沾上食物,就能尝到它的味道。
东西碰到你的身体,你都能觉到这个触碰。
你在想什么,你心里知道这些想法。
这些就是觉知在发挥作用见色、听声、尝味,觉触,知念就是觉知的作用。
拿每天早上上班为例吧:听到闹钟的声音,或者被家人摇了一下,决定起床。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03da048b02020740bf1e9b87.png)
一、注意的概述
(二)注意的类型 1.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 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大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一个人推门进 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
上课时,老师停止声音。
•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 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 的原因也是密切联系的
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官,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原理: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 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单独出现 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无诱导作用,显得 平淡而不易记忆。
• 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同样一个灰色 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就显得暗些,而放在黑色 背景上则显得亮些。
第二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一、 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 感觉的概述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
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有关心理活动共同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 被抑制。
第二节 注意
一、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 分信息。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 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 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 各种刺激。
2024年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解析
![2024年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dc3f4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e.png)
2024年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第一部分(20分)1.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青年若要成才,行稳方能致远,“吃苦”是必经之路。
今天,“吃苦”并非指吃“缺衣少食”的物质之苦,更多是指吃精神之苦、意志之苦。
比如,在科技攻关的关口,为了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甘坐冷板凳;在抢险救灾的前线,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冲(fēng)______陷阵、不怕牺牲;在保卫祖国的边疆,为了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无畏无惧,用心守护。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huǐ)______。
青年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把青春梦想(zhā)______根在祖国大地上,就能听到拔节成长的声音,看到雨后明丽的彩(hóng)______。
成才的诀窍不在巧,而在拙,最重要的是守住本心下苦功夫、下笨功夫。
陈望道在翻译时将墨汁误当成红糖仍【甲】,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青年要长真本事、真才干,就要找准自身定位,笃定心神勤修内功,踏实学习补齐短板,在擅长的领域深耕钻研,等待【乙】的时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冲(fēng)______ ②无(huǐ)______ ③(zhā)______根④彩(hóng)______(2)文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甘之如饴名噪一时B. 心满意足厚积薄发C. 心满意足名噪一时D. 甘之如饴厚积薄发2. 用课文原句填空。
古诗文是文化的火种,点亮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瞬间。
“芳草鲜美,(1)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明艳,“忽如一夜春风来,(2)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奇丽,“苔痕上阶绿,(3)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的清幽,让我们领略到人间美景;而“(4)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让我们体会到友情的真挚;“(5)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让我们懂得感时伤别的家国情怀;“(6)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启发我们不畏险阻,坚定信念。
关于觉知和观照
![关于觉知和观照](https://img.taocdn.com/s3/m/a0f27c0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17.png)
关于觉知和观照如果只是在打坐时一味压抑自己的后天意识,刻意去排除念头,让自己的精神意识处于压抑状态,见到的功中幻境其实对身体不一定有好处,正确的做法是:顺其自然,勿忘勿助,让念头任其来去,只做旁观者,不追逐它,任其自生自灭,不加后天意识的控制,让先天意识自我做主;说的更深入些,就是人的觉知和关照是不一样的入定层次;觉知是后天意识,前六识起作用;观照则是第七识、第八识在做主了,这个做主不是自己主动控制的,而是先天意识、真如自性在起用。
第八识真如自性就像镜子照见虚空万物乃至所有前六识产生的觉知,了了分明,朗朗现前,不分善恶美丑,不垢不净,鸟来影现,鸟去影空,所以叫做观照。
观是第八识在客观,照是先天自性在映照。
举个例子:比如你在入静的时候,如果听到外部声音,或者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念头,这个时候你是听得清清楚楚,看的也是明明白白,你知道其实那都是人的六根感知到的六尘六识在起作用,也就是所谓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这就是前六识在起作用产生的觉知);如果继续深层入静,这个时候,这些声音这些念头其实还在那里,但你已经逐渐舍弃了前六识产生的五蕴觉受,只剩下先天意识在起作用了,也就是只把它当做一种不连续的片段的虚幻的外境,而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存在,这个时候没有了后天的思维判断,也就是初步破除了我执和分别心;在这个前念刚断,后念未生的当下,就可以见到自己的真如自性了;也就是说,打坐入定时看到的功景只是前六识观察觉知到的,如果你觉察了这一点,就会知道这个功景其实不是本质,而是后天意识即前六识假合而成的五蕴感知而已;没有定力定功的大众把这种念头人为地用后天意识判断连接起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形象和经验,产生了很深的我执和分别,执假为真,是因为没有看透实相的缘故;跨越和破除前六识的后天所知障其实也不难,关键是要通过一定的身心修练方法使自己进入先天意识状态;相信无论时间长短,只要不断修正自己的后天思维模式,不断的深入修炼,掌握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最终都能体证和了悟这个实相,关键是不要固执在原有的功景中和后天的思维模式里,才能有所突破;有时候在打坐时觉得脑海里面想着问题,但就是想不起来是什么问题,也并没有去深入地想,好像一切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忘记了,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事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当下的觉受其实是前念已灭,后念未生的一种感觉,但还有细微的觉知,没有彻底的断流,因为潜意识当中还把它当做一个连续的过程;第七识转化为第八识有个过程,也是一个跨越,见到了先天清净无垢的自性,其实修炼就跨入另一个层次了;同时,会使性格有本质的稳定的改变,不是刻意压抑自己,也不是一时的变化;如果真正明白了人对一个事物的判断和喜好,只不过是自身后天意识中那些断断续续的心识变幻出来的,即是不连续的虚妄心识所幻化,既然不是真的,也就不会对自己的情绪产生影响,也就不会生起贪嗔痴慢疑的所谓五毒五盖觉受,即不会升起虚妄的喜怒悲恐忧的觉知,自然也就从性格到为人处世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不喜不悲不忧,心平气和,客观公正,了了分明,智慧现前,圆融无碍;有时候打坐时身体的感受,意识当中感受到的景象,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都要学会跳出自身,置身事外,置身体外,只做一个旁观者,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在了了分明中看清本质,不去分别,不去判断,没有得失取舍,只是第八识在观照由第七识传递过来的前六识的觉知,让先天思维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也就是所谓的观照,这才是大智慧。
禅宗法脉及开悟诗
![禅宗法脉及开悟诗](https://img.taocdn.com/s3/m/2a5c9a49312b3169a451a4a4.png)
禅宗法脉及开悟诗壹十叁壹十叁佛法自六祖惠能大师在中国大起,六祖教化无量,留下《坛经》。
从六祖得法的有很多,最为出色的:南岳怀让,青原行思,永嘉玄觉,菏泽神会,南阳慧忠。
其中南岳怀让,青原行思的六祖法嗣。
根据达摩祖师,五祖基六祖的旨意。
衣钵不再传。
六祖下第一世(以后,以此类推,六祖下二世,三世。
)南岳怀让禅师,俗家姓杜,出生时有白气上属天,当时唐朝天子问太史主何吉凶,太史说:国之法器,不染世荣。
唐高宗遂下旨让金州太守前往慰问。
长到十岁时,只喜欢读佛教经典,年十五出家。
常感叹:大丈夫应“当为无为法。
”后来遇到修行同学坦然,就一起拜访嵩岳慧安禅师。
慧安禅师看出他的因缘在六祖,就让他到曹溪参拜六祖。
禅师既得法于六祖,(关于禅师开悟事迹,参见‘禅宗大师开悟诗’六祖一贴)又在六祖身边侍奉十五年,才到衡岳般若寺住持。
怀让禅师得法时,六祖曾对他说: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罗曾经预言,你的门下会出一匹壮马,将会踏破这个世界。
(即后来的马祖道一禅师)门下有一个小沙弥道一,经常专心坐禅。
阐释知道是法器,就问:你坐禅为了什么?道一答:为了做佛。
禅师就取来一块砖头,在道一面前就这石头磨。
道一奇怪,就问:师傅磨砖做什么?禅师说:磨镜子阿。
道一笑了:砖头怎能磨成镜子?怀让禅师就等他这一问,说:磨砖不成镜子,坐禅又怎能成佛呢?道一似有所悟:那么怎样才是佛?怀让禅师就问他:比如牛车不走了,你是用鞭子打牛还是打车?道一无语沉思。
禅师接着说:汝学坐禅,为学坐佛。
若学坐禅,禅非坐卧。
若学坐佛,佛非定相。
于无住法不应取舍,如若坐佛,即使杀佛。
若执坐相。
非达其理。
道一听到教诲,如饮醍醐。
礼拜了又问: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禅师说:你学心底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就像雨露。
因缘合和就可见道。
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
道一自此开悟,心意超然,又侍奉禅师九年,佛法日益玄奥。
禅师有入室弟子六人,对弟子们印证说:汝等六人同证吾身,一人得吾眉,善威仪(指弟子常浩),一人得吾眼,善顾盼(指弟子智达),一人得吾耳,善听理(指弟子坦然-当年同学),一人得我鼻,善知气(指弟子神照),一人得我舌善谭说((指弟子严峻),一人得我心,善古今(指弟子道一)。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_3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_3](https://img.taocdn.com/s3/m/ddcf9ea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4.png)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多选题下列属于内部感觉的有_____。
A : 肤觉B : 平衡觉C : 嗅觉D : 运动觉参考答案: BD本题解释:【答案】BD。
解析: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有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肤觉和嗅觉属于外部感觉。
2、单选题婴儿打过几次针,看见白衣人就会有躲避或啼哭的反应,这是一种_____。
A : 非条件反射B : 无条件反射C : 条件反射D : 生来的反射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婴儿依据事物信号进行应变的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
3、填空题&nbs p; 教育目的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导向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本题解释:【答案】导向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4、单选题“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_____特点的要求。
A : 大众性B : 公平性C : 终身性D : 未来性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法国成人教育理论家保罗· 朗格郎向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首次提出“终身教育”一词,他倡导建立一个新的教育体系,使教育从纵向方面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向方面连接人和社会的各个侧面,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随时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
5、单选题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 l2,实际年龄为 l0,这位同学属于_____。
A : 智力正常儿童B : 智力超常儿童C : 弱智儿童D : 品德良好儿童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计算可知,该同学的智商为 l20。
智商在 80 一 120 的儿童,属于智力正常的儿童。
6、多选题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_____。
A : 四书B : 文法C : 修辞D : 辩证法参考答案: BCD本题解释:【答案】BCD。
7、简答题简述教师的思维特征。
六祖慧能语录100句
![六祖慧能语录100句](https://img.taocdn.com/s3/m/f6639a3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2.png)
以下是《六祖坛经》中的100句语录:1. 名山不可拊,因众而起云。
2. 心住而忽动,任尔多所闻。
3. 来去莫觅处,本来无一物。
4. 大道日损,大法无边。
5. 得心即住,立心即去。
6. 聪明禅是反禅。
7. 通身是太虚,无处不容。
8. 诸法自性寂,诸法亦非寂。
9. 往者不可谒,来者不可求。
10. 动诸即诸,即诸即不诸。
11. 无事可持心,无相可着心。
12. 虚空无形相,明镜无字画。
13. 既无前后句,何劳问远近。
14. 有无关忧即是自在。
15. 不喜寻因果,不恼待法王。
16. 破除一切见,真如自居参。
17. 无行无离位,无相亦非非。
18. 本来消息无,何事来报喜?19. 无人到彼岸,无我得果位。
20. 莫执断我见,背了本来空。
21. 本来无修证,何劳教返觅?22. 不生即證空,證空即不生。
23. 无垢亦无尽,本来自有根。
24. 各自性如来,常自心中念。
25. 不去不起心,平等无罪恶。
26. 不见非菩提,见非亦菩提。
27. 念念诸法性,念念亦不离。
28. 还乘曲车驾,岂是轮落处?29. 平常处般若,常学常喜得。
30. 庙中无尘报,山里何疑觅?31. 世界无隔著,法身自现前。
32. 法身寂灭坚,世间无心难。
33. 一切平等人,身语意俱寂。
34. 喜离四重结,留舍六识塔。
35. 无形影何珍,有寂非如恼。
36. 舍外行相日,随人方所采。
37. 自从堕全迹,除却外凡迹。
38. 择者即痛苦,无择即胜义。
39. 无心则法现,无情即真情。
40. 离欲能征胜,不离即胜良。
41. 圣凡无别路,六道自己行。
42. 无知有无,自性有眞见。
43. 一念之动静,觉智有迅电。
44. 漏尽即解脱,心空还无染。
45. 大与小一见,众苦终无分。
46. 从来留性别,见性有常情。
47. 虚空亦不境,增上亦非真。
48. 悟由无见相,正觉是在人。
49. 争有德何豪,逞物不住身。
50. 所闻及所见,皆可速见真。
51. 名相与名义,不来自外区。
52. 悟有不稀奇,由来真实无。
《椤严经》注音版卷二
![《椤严经》注音版卷二](https://img.taocdn.com/s3/m/3a7f863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9.png)
《椤严经》卷二尔ěr 时sh í阿ā难n án ,及j í诸zh ū大d à众zh òn ɡ,闻w én 佛f ó示sh ì诲hu ì,身sh ēn 心x īn 泰t ài 然r án 。
念ni àn 无w ú始sh ǐ来l ái ,失sh ī却qu è本b ěn 心x īn ,妄w àn ɡ认r èn 缘yu án 尘ch én 分f ēn 别bi é影y ǐn ɡ事sh ì。
今j īn 日r ì开k āi 悟w ù,如r ú失sh ī乳r ǔ儿ér ,忽h ū遇y ù慈c í母m ǔ。
合h é掌zh ǎn ɡ礼l ǐ佛f ó ,愿yu àn 闻w én 如r ú来l ái ,显xi ǎn 出ch ū身sh ēn 心x īn 真zh ēn 妄w àn ɡ虚x ū实sh í,现xi àn 前qi án 生sh ēn ɡ灭mi è与y ǔ不b ù生sh ēn ɡ灭mi è,二èr 发f ā明m ín ɡ性x ìn ɡ。
时sh í波b ō斯s ī匿n ì王w án ɡ,起q ǐ立l ì白b ái 佛f ó:我w ǒ昔x ī未w èi 承ch én ɡ诸zh ū佛f ó诲hu ì敕ch ì,见ji àn 迦ji ā旃zh ān 延y án 、毗p í罗lu ó胝zh ī子z ǐ,咸xi án 言y án :此c ǐ身sh ēn 死s ǐ后h òu 断du àn 灭mi è,名m ín ɡ为w éi 涅ni è槃。
吕洞宾秘注道德经
![吕洞宾秘注道德经](https://img.taocdn.com/s3/m/23ec006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6d.png)
吕洞宾秘注道德经吕祖《道德经释义》道德经释义卷上道可道章第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乃混元未剖之际,阴阳未分之时,无天地以合象,无日月以合明,无阴阳以合气,无造化以合其道,者是个道字。
可道:心可道其妙,而口难道其微,谓之可道。
道不可须臾离,而赡之在前,忽焉在后,者是可道底。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如此之玄,非空于玄,而实有玄之之妙;如此光景,岂是口可道,只可心领会,而心可道。
非常道:是心可道之道,非寻常日用五伦之道,非治国安之道,非天地化生之道,非阴阳顺逆之道,者个道,岂是有作有为寻常之道,故曰非常道。
名:何谓是名?无动无形,无机无化,无极无虚,无空无相,者就是名。
名不知其为名,故名也。
可名:是心名其名,难谓口可名其名。
心领神会,可名其名,谓之可名,非常名:是心之名,非有形有相之名。
虚中虚,空中空,虚中有实,空中有相,只可意取,不可声名;非口名其名,非一切有影有响之常名也。
连有影有响,算不得此名,而况有实具者乎。
只在先天中求先天,者就是可道之道,可名之名了。
连先天中之先天,还算不得道名二字,就是强为道为名,只是不开口,者就是道之可道,名之可名。
此二句,方是道经老子之意,方说得其奥旨,者才是非常道,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天地之始,是混元纯一不杂,一团低性中之性,为之始。
连天地也在后生,连阴阳也在后剖,那时节,才是无为之始,天地二字都合不上,者是太上恐后人不知所以然,强安天地二字在此句之中。
既无名之始,何尝有天地之形;既有天地,又何为无名之始。
此天地二字,要另看。
那时节,有天地之性存于中,而无天无地之形,者就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者个万物,在外讲,就是天地化生之道,夫妻,父子,君臣,朋友,化育之理;在内讲,体道乃得此中之根本,现如意之光,珊瑚,玛瑙,珍珠,宝石之相,要在一母字上求,方有万物,者是个性中有为万物之母,者是个实中求虚而虚中返实底景象,也说不出有为万物之母妙处。
人际关系搞不好不想上学怎么办?
![人际关系搞不好不想上学怎么办?](https://img.taocdn.com/s3/m/c6fb5bc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b.png)
人际关系搞不好不想上学怎么办?1、教会孩子语言亲和友善就是要求我们说话给人带来喜悦,给人带来鼓舞,给人带来温暖。
如果我们自己平时在家庭当中,与家人沟通,都尽可能的说好话,多说鼓励家人,肯定家人的话。
那么,孩子不知不觉也会受我们影响,在生活当中,更多地看到身边人的优点,然后也学会说好话,学会鼓励身边的同学,欣赏身边的同学,从小这样子教育的话,那么孩子的人际关系自然好。
2、共情孩子的感受孩子说出原因后,有些家长接下来会给孩子一顿评判,批评孩子不会人际交往,批评孩子学习不努力。
孩子听了父母的这些话,会更加无助。
这时候父母的共情会让孩子感受到理解和支持,为解决问题做好情绪上的准备。
3、帮助他们走出房门所谓的走出房门,并不单指空间上的概念,还涉及孩子的内心状态。
可以从购物、散步、爬山或健身这类简单的事情,逐渐扩大活动范围,可以陪他们一起去他们感兴趣的场所,要拓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便可以通过刺激他们心中隐藏的小小欲望来帮助他们自己走出房门。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可能会激烈反抗。
这类孩子通常心中充满伤痕,甚至连去公园散步这样简单的事也难以做到。
这就要求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孩子逐渐改善。
4、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当家长给孩子做好了榜样,同时引导孩子多多行善,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的同学,有什么好吃的常常和同学分享,同学有什么困难主动去帮助,同学心情不好主动聆听,同学有什么问题耐心解答,在学校当中处处给人方便,给人温暖。
当孩子受父母的影响,在学校处处行善,那么孩子的人际关系自然好。
长大了走向社会,孩子的人际关系同样会很好,所以未来的发展往往会很好。
5、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往。
教会孩子理解和尊重他人,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赞美和感谢。
当孩子与同学发生冲突时,家长要给予正面引导,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冲突。
6、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办法不是家长一方提出来的而是亲子双方共同商量的结果。
并且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这样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47b7b60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f.png)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山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什么是觉知
![什么是觉知](https://img.taocdn.com/s3/m/574f973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6.png)
什么是觉知觉知是向内看,觉知身与心就是观察内在的规律,在觉知之处就有明明了了的智慧生起。
从觉知入手,对身心诸项保持有意识地观察,可以使人远离嘈杂的自我心理以及对它的认同。
当心理放松时,觉知会非常有力,在你清晰细致的觉知之下,内在的有些规律就清晰起来了。
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自己正在使用内在的意念,人们向外看惯了,不会向内看,其实内在的意识很重要。
当你闭上双眼,自己内在的交通川流不息,它们是由念头、情绪、想象交织而成的。
各式各样的发生开始了,外在世界所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地在你的内在世界发生,而你只是一个观照者。
就象看戏一样,你只是观察者,而并不干预舞台上的演员,他们上演什么你就看什么。
一旦你能放下成见,进行纯然地观看,喜悦就出现了,多数人未能体会过这方面的巨大喜悦。
如果你曾体会过,你会想更加深入地向内进行观照。
向内觉知也可以提升心的灵敏度,心在不断地追寻中耗费了大量的能量,使心疲惫与迟钝,只有通过无分别地观察,停止无谓的追求,心才能回到当下。
不断地调整、更改与追求,迎合自己或他人的期望,造成心的敏锐度与觉知力的欠缺。
重心应该放在觉知上,多数人不能觉知是因为心的重心总是放在调整和更改自己,迎合他人,积极地制造自己所喜欢的氛围。
其实,无需过份地迎合,保持在当下,这是明智的行为,觉知力的上升是一个人进步的标志,但人们总是放弃它而寻找知识上的积累。
不必一定要采取某种坐姿,只要闭上眼睛,不再东张西望,就可以省去很多的心力。
然后,稍做沉静,觉察就会自然地开始,内在觉知并不困难。
逐渐地,随着觉知的成长,心开始改变,从没有觉知到觉知,从觉知中发现了心念,并从心念中得到了解脱——摆脱心念的纠缠。
觉知的目的不是要停止思维,禅修的觉知只是“看”思维,当你看时,它们的影响力下降。
以前你在无意识下受它的束缚,你并不知道,现在,在觉知的情形下你只是对它有意识,这方面的功夫积累多了,最大的益处是心念对你的影响力下降,心念在你的心上发生时也轻快了很多,这一步步地引领你来到佛智的奥秘之门。
仁德上人 觉知歌三首
![仁德上人 觉知歌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40c8a01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9.png)
仁德上人觉知歌三首(一)佛法一字就是觉,觉悟之人即名佛。
学佛即是学觉知,悟觉认知知是佛。
觉悟之人不着相,认知无魔哪有佛。
灵知佛性个个有,只因着相不认觉。
觉悟悟觉认灵知,认取灵知是真觉。
始觉本觉证圆觉,圆觉明了不可得。
梦里明明有六道,觉后空空无大千。
不觉着相有人我,觉后无人更无我。
无念无我常灵知,悲智双运即圆觉。
始觉若能合本觉,空有不着名正觉。
学佛时时不离觉,知幻离幻当下觉。
无量法门为圆觉,觉悟认知真解脱。
(二)众生心中有扣结,只因执着我我我。
我我只因为着相,着相有我造业障。
若有纠结回光照,是谁纠结谁着相。
若能当下认灵知,清净心中明亮亮。
空空空啊明亮亮,知道明白不着相。
随顺觉性守真心,通达有相皆虚妄。
心空无我谁着相,不着幻相无业障。
业障本空无结扣,处处在在自安详。
心中空荡不着相,见相离相证实相。
实相无相无不相,就在相上不着相。
不着幻相知是性,见性成佛得安详。
认知空我无纠结,心无挂碍放佛光。
(三)好受难受都是受,唯有觉知常灵知。
好受难受认灵知,知道明白空感受。
喜欢讨厌全是我,心空无我只是知。
知道明白全是幻,知幻离心佛现前。
诸佛常知知是佛,认知见性不着佛。
高兴难过是妄心,通过妄心认真心。
真心灵知时时在,只因我我把佛盖。
谁能消除我我我,了了常知佛出来。
是佛不着佛名相,无名无相谁是佛。
佛是觉知人人有,只因我我把佛盖。
谁能空掉我我我,不用求佛佛出来。
真佛无相常灵知,空觉明了观自在。
观自在呀觉性在,无求无着自然来。
妄心感受认灵知,知道明白我我坏。
不动我我常知道,没有我我谁使坏。
妄心多变感受妄,唯有认知不着相。
心不着相常灵知,明白有相皆虚妄。
不着幻相认灵知,随顺觉性不上当。
2023.2.15选自《仁德法语》。
[明]方以智《东西均》
![[明]方以智《东西均》](https://img.taocdn.com/s3/m/4856a0c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1.png)
[明]方以智《东西均》[明] 方以智《东西均》《东西均》及“注释” [明] 方以智庞朴注东西均开章均者,造瓦之具;七调十二均,八十四调因之(古均、匀、韵、女匀、钧皆一字)。
均固合形声两端之物也。
古呼均为东西,至今犹然(《南齐·豫章王嶷传》:“止得东西一百,于事亦济。
”则谓物为东西)。
两均也。
相夺互通,止有一实,即费是隐,存泯同时。
所以然,生不得不然,而与之同处。
于是乎不得有言,不得无言,而不妨言“言即无言”之言”霹历一声之後也。
竹中之均”,而何以言?因後世以不可闻者自夸其闻,啍啍哓哓,以传为市,故言其“何言之行生”者徵之,土型乎,钟木乎,岂得已哉?万古所师之师惟有轮尊之所为也。
方老不自谓为之而归于无为之尊,则方老率众执事芸芸者,皆轮尊之所以为也。
代而错者,莫均于东西赤白二丸。
白本于赤,二而一也。
赤者平起赤,而高、中白;白者能白能黑而满轮出地之时本赤。
因其所行,错成生死:明而暗,暗而明,昼夜之生死也;生明死魄,一月之生死也;日一北而万物生,日一南而万物死,一岁之生死也;时在其中矣。
呼吸之小生死,天地之大生死,犹是也。
东起而西收,东生而西杀。
东西之分,相合而交至;东西一气,尾衔而无首。
以东西之轮,直南北之交,中五四如此。
步否?曾同异否?开辟七万七千年而有达巷。
独均与别均,号为专门性命均。
而经论均犹之传注均,惟大成明备,集允中之心均,而苦心善世,以学为旋甄和声之门,弥纶乎大一而用万即一之一,知之乐之,真天不息,而容天下。
後分专门性命、专门事业、专门象数、专门考辨、专门文章,皆小均,而非全均也。
乾毒最能高深,苦心于世之胶溺,故大不得已而表之死窟者,留以为寒凉之风可耳,非中谛圆成者也。
全均者曰:名教者寄声托形之场也,时乘,独明轮率,则以元会徵成坏,固东西大生死之指南车也。
均备五行而中五音,所旋所和,皆非言可传。
空无所得,无不自得,久淬冰雪,激乎风霆,会乎苏门光,读五方本,破玄黄句,坐苍苍之陛,下视其不可闻之苦心,原何有不可推移之法,而况迹其迹乎?匋则尽古今是匋也,狱则尽古今是狱也则泥土以为墼耳,断钟木以为橛耳!旋形和声之统迹者,众均皆有其书,而不立者立其所以统。
百度迷津——精选推荐
![百度迷津——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b89ad7e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3.png)
真如是个佛教术语。
一般解释为不变的最高真理或本体。
由于佛教各派解释不同,真如的分类也各异。
例如《佛地经论》卷七举出一切法真如发挥法空无我、实性无颠倒性等教义,提出两种真如(生空无我、法空无我)、三种真如(善、不善、无记)乃至十种真如。
四序,春夏秋冬?指春、夏、秋、冬四季。
《魏书·律历志上》:“然四序迁流,五行变易。
”唐王勃《守岁序》:“春、秋、冬、夏,错四序之凉炎。
”清顾炎武《华山》诗:“四序乘金气,三峯压大河。
”玉勒(1).玉饰的马衔。
(2).指马。
雕鞍1.刻饰花纹的马鞍﹔华美的马鞍。
2.借指宝马。
章台1.即章华台。
春秋时楚国离宫。
2.战国时秦宫中台名。
3.汉长安街名。
4.泛指妓院聚集之地。
1:即章华台。
春秋时楚国离宫。
2:战国时秦宫中台名,“完璧归赵”的故事就上演于此。
3:西汉长安城街名章台,汉时长安城有章台街,是当时长安妓院集中之处,后人以章台代指妓院赌场等场所。
《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
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
唐崔颢《渭城少年行》:“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即其一例。
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潇湘1.指湘江。
因湘江水清深故名。
2.湘江与潇水的并称。
多借指今湖南地区。
太素1.古代谓最原始的物质。
2.引申为天地。
3.朴素﹐质朴。
元化1.造化;天地。
峥嵘a.高峻、突出,如“山势峥峥”;b.不平凡,不寻常,如“峥峥岁月”。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峥嵘zhēngróng〖towering;beloftyandsteep〗∶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loftyandsteeppeak〗∶高峻的山峰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
——唐·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highandopen〗∶高爽空旷举目四顾,霜天峥嵘。
什么叫觉知?
![什么叫觉知?](https://img.taocdn.com/s3/m/d3cb9f1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c.png)
什么叫觉知?
什么叫觉知?
什么叫觉知?
---- 岩松
觉知是修行的核心,
不知道觉知的人可谓不知道修行。
觉性是众生察觉身心实相的一种本能。
觉性人人本具且圆满,
只是因为被杂染(烦恼)淹没而无法显现。
如同一颗宝石上面布满了泥土,
而无法发光。
觉知是进入智慧这座殿堂的一把钥匙。
因此只有懂得和掌握了觉知,
才能踏上毗婆舍那这条智慧之路。
以前之所以那么多的学员把动中禅修成了奢摩它,其中的原因是:
1. 老师从来没有告诉给学员什么是正确的觉知。
2. 很多学员把感知当成了觉知。
所谓感知就是用感觉去知道。
感觉是靠不住的,
用感觉所知道的是虚妄的。
觉知就是直接去知道,
不是用第三者(感觉)去知道。
用觉性看到的才是真实的。
用觉性去看方可切断轮回。
觉知与感知一字之差,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对于很多人来说,
只有参加一次动中禅课程,
在老师的指导和训练下,方可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觉知。
真正知道什么是觉知的人,
他(她)的修行如同把一块石头滚下山,(隆波甘恬语)毫不费力。
不知道什么是觉知(把感知当成觉知)的人,
他(她)的修行如同把一块石头推上山,(隆波甘恬语)非常的吃力。
因此掌握正确的觉知对于修行者来说,
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圆顿心要
![圆顿心要](https://img.taocdn.com/s3/m/6a765d92bceb19e8b8f6bab0.png)
圆顿心要学道须具足五种正信:第一要信自己方寸中,一个喜怒哀乐底主人翁,觌体与三世诸佛不欠一毫发。
第二要信从无量劫来与声色爱憎,染习流注结成一种生死无常,于四大身中念念迁流,新新不住。
第三要信古人垂慈留下一言半句,如倚天长剑,等闲拶透端的会断人命根。
第四要信日用工夫但恐不做,做之不已,念念精专,决有透脱之期。
第五要信生死无常不是小事。
若不奋决定志以期独脱,其三途苦趣曾无自免之方也。
又有三法为进道之捷径:一、智眼明;二、理性通;三、志坚固。
智眼明,则照破世间身心现量境界。
一切是非、憎爱、取舍、得失、贫富、寿夭、苦乐等法,皆是梦缘了无实义,而不起分别。
理性通,则于从上佛祖所说语言名相,至于三教圣贤诸子百家差别法要,会归一源不生异见。
志坚固,则从今日至未来际,不问近远,若不澈证决定不休。
此三法具一而缺二三,只成个无事汉;具二而缺一三,只成个伶俐汉;具三而缺一二,只成个担板汉。
当知此道如涉千里之修途,若具一二而缺三,是由九百里而止者;具一三而缺二,终不免其岐泣;具二三而缺一,吾知其触途成滞必矣。
三法全具虽未动足,敢保其与已到家者不相异也,岂待其重问迷津而再摇鞭影乎?[NextPage]学者未有不言为生死事大者,逮叩其何为生死,倒是茫然无所加对。
或有谓以其不知所以致问,即从容告之曰:尔既不知生死为何等事,今发心为生死得无妄乎?夫生死事大,茍不知生死之理,徒加参学,譬如辟谷之人遣其耕获,虽勉从命令,将不旋踵而退惰矣。
何则?辟谷既忘饥馁,而禾黍意何所用哉?犹学者既昧生死之端绪,则参学亦奚以为。
或者强调:生不知来,死不知去,是谓生死,斯实狂言。
纵使知来知去,即其所知宛是生死。
以生死脱生死,无是理也。
须知生死元无体性,因迷自心妄逐轮回,枉然成有。
譬如积寒结水成冰,寒气忽消,冰复成水。
积迷于心妄结生死,所迷既悟心体湛然。
欲觅生死如睡觉人求梦中事,安有复得之理!当知生死本空,由悟方觉;涅槃本有以迷罔知。
或不能洞悟自心,而欲决了生死,是犹不除薪火而欲鼎之不沸,理岂然哉?了生死莫亲于悟心,悟心莫先于立志。
关于觉字开头的诗句
![关于觉字开头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c94b6b1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70.png)
觉字开头的诗句关于觉字开头的诗句1. 觉时枕席非碧山,侧身西望阻秦关。
觉罢揽明镜,鬓毛飒已霜。
2. 觉了前前非处难,而今步步到长安。
3. 觉之微妙,未痕朕兆。
4. 觉后空空无大千,今年不离旧时天。
5. 觉天无云,性海无风。
6. 觉城东际,小小丛林。
7. 觉尽还源见本心,洞庭无盖碧沈沈。
8. 觉源非有等差心,物性陶溶逐浅深。
9. 觉皇垂迹左金轮,宝殿巍巍表至尊。
10. 觉来犹记旧仪型,趺坐无言月满庭。
11. 觉海难将浅见窥,打包径去契禅机。
12. 觉性灵明自若,本心利欲食之。
13. 觉城向东际,寺在古松湾。
14. 觉是圣贤脉,复为天地根。
15. 觉师儒门秀,脱屣世故早。
16. 觉来红日又西斜,满庭芳草衬残花。
17. 觉来还自笑,此梦倩谁圆。
18. 觉海长鲸作蜕翔,青天端以背磨光。
19. 觉海元澄,性天廓平。
20. 觉体如如不变时,能驱万象人毫釐。
21. 觉后思白帝,佳人与我违。
22. 觉来欲往心悠然,魂随越鸟飞南天。
23. 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
24. 觉树垂实,魔辈刺疾。
25. 觉来知是虚无事,山中雪平云覆地。
26. 觉来残恨深,尚与归路并。
27. 觉来谁共说,壁上自图看。
28. 觉来不语到明坐,一夜洞庭湖水声。
29. 觉道金绳绝开,半空花雨湿楼台。
30. 觉来闻雨声,灯辉耿残夜。
31. 觉来日已升,花梢众禽语。
32. 觉雄示入灭,尊者俱授记。
33. 觉後难重睡,醉余还独醒。
34. 觉戟卧江皋,诗人拥节旄。
35. 觉皇普照黄金宅,西有峰峦插空碧。
36. 觉后追思气味长,欢情愁绪两俱忘。
37. 觉来一枕凄凉恨,不敢分明说向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知觉第一节外貌与性格第二节表情语言第三节认知与归因第四节知觉效应知觉错误不可避免?!第一节外貌与性格你相信外貌与性格之间有联系吗?“面如桃花,心如蛇蝎”“知人知面不知心”一、“流行”的认识1、外貌的易察性:首先见到的是外貌,体型、容貌、毛发、皮肤、乃至服饰。
尽管可能很多特征是天生的,但由于某些观念意识的存在,使得外貌成为认识一个人的最早的入口;并且很多人相信,特别是在无其他参照信息的情况下,从一个人外貌能够看出人的性格特征。
2、例子:苏联心理学家鲍达列夫的调查再比如:皮肤白净、纤细,就是较为文静懦弱,如古代戏曲中的白面书生;皮肤黝黑、粗糙的人是粗鲁而豪爽的。
美国某心理学家的试验:刮了胡子的一个人的对比,迥然不同。
衣服着装的体现:二、似是而非的理论历史上不少人曾将外貌与性格联系总结成形形色色的理论,最大特点表明:人的性格特点的是有先天的生理结构决定的,许多看来似乎还很荒谬。
1、相面术“天庭饱满”,“尖嘴猴腮”,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视其耳”“蜂目而豺声,忍人也”。
“吉人自有天相”与中医上“望诊”的不同;封建社会自唐代以下,选吏必以五官端正,体态丰满为表征。
《唐书李揆传》中载“獐头鼠目子,能求官耶?”古代亦有反驳者,荀子列举大量形相与人格不符的事实指出:“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
形象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2、颅相学十九世纪欧洲,盛行颅相学,代表人物德国解剖学家加尔,认为脸型与头型与其人格和智力有内在联系。
他将人的头骨分为三十七个区域,分管不同心理机能:好斗性,自尊,良心,善行,耐心,等等。
人的某种官能发达会在头骨的相应隆起部位中显示出来,因而通过触摸颅骨的隆起部位就能判断人的性情及道德品质。
当时无法得知人脑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无法解释人的性格形成的规律及其生理机制。
后遭到驳斥。
3、体型说20世纪20年代,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奇梅尔根据对精神病人的临床观察,提出按体型划分气质类型的理论。
正常人与精神病人只有量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
他在《体型与性格≥一书中,作了如下分析:作为精神病学家的克氏将精神病人的研究理论用于解释一切,有失偏颇。
4、罪犯形相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迪认为可以根据人的面色、头型等的不同推断一个人将“为善或为恶”。
此后,亚里斯多德也进一步探讨并发展了所谓骨相与犯罪关系的理论。
19世纪意大利犯罪学家龙波罗嗦有纯粹从生物学观点提出“罪犯型”的人具有的特点:薄嘴唇、高颧骨、鼻梁细窄、塌额、头发浓密而汗毛稀,长颈,斜肩等等。
这代表近代犯罪学上的“生来性犯罪”学说。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胡腾在《犯罪与人》中提出“犯罪人类学”,报告了罪犯与平常人之间就体态形相方面的大量差别。
,,,,还由此得出结论:罪犯是一些“天生的下等人”,他们屈从于社会环境中的不良诱惑。
他还认为,试图“以改善环境来使这些有缺陷和堕落的人们能够在社会竞争中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品质恶劣的人会玷污一个好环境,并使这环境变坏。
”后来的研究表明,其观点经不起推敲,更有违科学对人的本性的揭示。
除了先天痴呆儿能在外貌上找到共同的特征,人的先天相貌并不能反映的人的性格品质。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经验之谈。
三、外貌与性格的联系虽然否认把外貌当作性格品质指示器的遗传决定论观点,平常人们的感觉也应有一定的内在的原因或合理之处。
所以可以肯定存在一定的联系的,如何解释呢?1、固态的表情人们的面部肌肉常常留下一个人的长期情绪活动的痕迹。
我们知道,人的表情是动态的,他是人的特定情绪和思想的相应外在表现,但当人始终保持某种表情而成静态之后,就成了人的外貌的一部分,从中便可察觉其性格特征。
英国画家何加斯观察到:“当一个人达到四十来岁的年纪时,他的性格必当在某种程度上在面部反映出来……一个凶狠的人,由于经常皱眉噘嘴,会使有关的肌肉形成一种足以暴露邪恶性情的固定状态。
”2、外貌特征本身不能决定什么性格特征,但会对人的性格形成起一定作用。
受到赞扬的漂亮儿童与受到嘲笑歧视的容貌不佳儿童可能会形成不同的性格,这是观察中的道德,但不是绝对的。
关键是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收的教养方式。
心理学实验证明:家庭的不同教养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与之相应的性格方式。
3、身心相互影响。
人的心理因素也会影响人的生理状态。
心宽体胖,积忧成疾。
画家罗斯金认为,甚至一个人是否勤用脑也可能反映在外貌上。
“智力对容貌所起的作用,……由于脑筋的更为经常地使用,或更为显著的能力,在外貌上就有某些相应的个别的优点;例如,眼睛的锐利,前额的开朗和善于沉思的颖悟,所有这些外形的优点是典型的。
”我们常从人的外貌中观察出他的特定生活经历,并由此推断他可能具有的性情。
但终究不是绝对的。
第二节表情语言《世说新语》中载一故事:“玉兰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筋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
嗔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尽管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无法直接看透的,但他的举止神态则会使内心暴露于外,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苏格拉迪说:“高尚和慷慨,下贱和卑吝,谦虚和聪慧,骄傲和愚蠢,也就一定表现在神色和姿势上,不管是站着还是在活动。
”人的举止神态,包括面部、题姿和声调上的表情变化,必然有与之相应的内在情绪、思想和意念的发生。
从“表情语言”中“读出”的人的内在情感的准确性远比外貌、体型等可靠的多。
一、表情语言的生物学意义达尔文在其名著《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指出,人的许多表情动作都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性活动的遗迹。
1、表情语言是具有遗传性或先天习得性的。
汤姆森的研究:失明儿童的表情;社会心理学家奥尔伯特的研究:婴儿表情2、许多最基本的表情在人类各种文化中是相同的。
心理学家的试验:不同文化背景人对面部照片的识别;新几内亚土著居民的试验。
面部表情能超越文化背景而存在共同的表现方式。
哑剧表演的意义传达。
二、表情语言的社会习得性1、表情会受到社会环境影响。
人类历史的发展,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表情不断丰富和复杂化。
弗尔克的试验:盲人与正常人。
不同职业的人的表情的表达和知觉能力也有所不同。
2、有与后天习得的特点,不同民族会由于其各自文化背景相符的特定情感表现方式。
中国社会对女子的传统训诫“笑不露齿,行不露趾”。
3、某些习惯性的表情动作在特定文化中含义也不同。
亲吻、竖起拇指的含义;日本人以微笑致歉;西方人一双肩微耸,两手外摊,表示无可奈何。
三、情绪判定艺术家罗丹说,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感情和内在的精神。
可以通过生理变化和表情动作,来知觉和判别人的情绪的性质和强度。
1、情绪的生理变化呼吸系统的变化;循环系统的变化;消化系统的变化;外部腺体的变化;内分泌腺的变化。
可以用仪器测量:测谎仪的原理,也可通过知觉的观察。
2、情绪的表情特征1、面部表情人的思想感情,较多是以面部来表现的。
迪德罗在绘画论中指出:“以个人他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包括面部各种肌肉的变化。
五官中除了耳朵是无法支配的以外(竖着耳朵?),其余的皆能以各种变化随意或不随意的表现特定情感。
眉:二十多种动态表示不同情感。
柳眉倒竖,横眉冷堆,挤眉弄眼,低眉顺眼,扬眉吐气,喜上眉梢,眉头舒展,紧锁眉头,眉飞色舞……眼:心灵窗户。
眉目传情、顾盼生情…… 孟子说“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睨焉”。
红娘中的镜头。
瞳孔的大小也反映心理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的发现鼻:表情动作较少,含义也较为明确。
嘴:嘴唇部肌肉的变化“眼睛会撒谎,眼睛是虚伪而隐蔽的,可是嘴却不善于装假。
”---托尔斯泰面部器官是应该是相互协调的,我们从整体上知觉人的表情情绪。
然而五官配合并不是十分默契,当人有难言之隐或想有所掩饰时尤为如此。
美国神经学家梅洛博士指出:假装的笑容会显得左嘴角翘得比右嘴角少高一些。
作业:请仔细观察周围人他们的高兴或难过时的面部表情并作描述2、体姿表情《最后的晚餐》中可以看出;结合自身生活中的体验3、言语表情言语内容很重要,但还应特别注意从声音的高低、强弱、起伏、节奏、音域、转折、速度、腔调、口误中领会其“言外之意”或一些言不由衷的话语。
人们经常从语速语调中知觉说话者的情绪状态,特别是对自己非常在意或关注的人。
经常也从别人的言语表情中知觉其身份、职业、性格。
第三节认知与归因一、直觉判断评价性的:如见了某人,便会产生好感或恶感,马上就有是亲近还是疏远,喜欢还是鄙夷的情感和意向。
这似乎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本能反应。
了解性的:见了一个人就会假定或推断出对方的身份、性情、意图等特征,尽管这种直觉印象未必是可靠的,但是很有用,是我们为了更好与人交往而获得的一种社会技能。
问:直觉判断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完全是不可信的吗?研究表明,直觉印象并非凭空。
它首先基于对人的外表细节的观察。
巴尔扎克写道:“在我身上,观察已变为一种直觉,他深入到灵魂但又不忽略躯体;或者不如说,它这样出色的抓住了外表细节,一下就鞭辟入里。
”正是这种直觉能力,使人能通过迅速一瞥就能形成有关内部品质的整体印象。
其次,直觉印象也是推断的结果。
依照巴普洛夫对直觉的定义:我们一直到了结果,但我们不知道这个结果是怎么得来的。
如果我们从心理学上分析,我们还是可以解释这个过程的。
请在下面一段对人物描述的语句后面作出你的判断:“他那件沾满尘土的丝绒上衣只扣住底下两个纽扣,露出白得耀眼的衬衫,显示了上等人的洁癖……他走起路来懒洋洋,显出满不在乎的样子,但我发现它并不摆动两手,-----这是一种内向性格可靠的标志,……他的头发颜色很淡,胡子和眉毛却是黑黑的,这是血统纯粹的标志;就像黑鬃黑尾的白马一样。
……当他笑的时候,他的眼睛并不笑!……这是脾气很坏或经常抑郁寡欢的标志…… ”------选自莱蒙托夫《当代英雄》问:所隐藏的为作者的评论,也就是作者的直觉判断;请将其与你的判断相比较。
想想为什么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联想是人在直觉判断中的基本心理活动。
分为相似联想和关系联想。
二、自我认知与自我意识含义相近。
“世界上最广阔的莫过于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莫过于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莫过于人的精神世界。
”人的精神世界是世界上最广阔、最复杂的,又是最抽象、最难以把握、最难以控制的。
自我认知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梵高是世界级的画家,公认的出类拔萃的绘画天才,他的一幅画现在可以买到几千万美元。
然而,他在生前对自己、对生活都缺少正确的认知。
他因为失恋,因为他的画在当时不能得到恰当的评价,就认为前途暗淡无光,陷入悲观绝望之中,后来发展成为精神错乱。
他吞食颜料、松节油、煤油、割自己的耳朵,直到对自己开了一枪。
当时,他才37岁,一个才华横溢的生命就这样陨落了。
俄国诗人叶赛宁,很有写诗天赋,22岁便成名了,但30岁便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