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 际 知 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知觉

第一节外貌与性格

第二节表情语言

第三节认知与归因

第四节知觉效应知觉错误不可避免?!

第一节外貌与性格

你相信外貌与性格之间有联系吗?

“面如桃花,心如蛇蝎”“知人知面不知心”

一、“流行”的认识

1、外貌的易察性:首先见到的是外貌,体型、容貌、毛发、皮肤、乃至服饰。尽管可能很多特征是天生的,但由于某些观念意识的存在,使得外貌成为认识一个人的最早的入口;并且很多人相信,特别是在无其他参照信息的情况下,从一个人外貌能够看出人的性格特征。

2、例子:

苏联心理学家鲍达列夫的调查

再比如:

皮肤白净、纤细,就是较为文静懦弱,如古代戏曲中的白面书生;皮肤黝黑、粗糙的人是粗鲁而豪爽的。

美国某心理学家的试验:刮了胡子的一个人的对比,迥然不同。

衣服着装的体现:

二、似是而非的理论

历史上不少人曾将外貌与性格联系总结成形形色色的理论,最大特点表明:人的性格特点的是有先天的生理结构决定的,许多看来似乎还很荒谬。

1、相面术

“天庭饱满”,“尖嘴猴腮”,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视其耳”“蜂目而豺声,忍人也”。“吉人自有天相”

与中医上“望诊”的不同;

封建社会自唐代以下,选吏必以五官端正,体态丰满为表征。《唐书李揆传》中载“獐头鼠目子,能求官耶?”

古代亦有反驳者,荀子列举大量形相与人格不符的事实指出:“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象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2、颅相学

十九世纪欧洲,盛行颅相学,代表人物德国解剖学家加尔,认为脸型与头型与其人格和智力有内在联系。他将人的头骨分为三十七个区域,分管不同心理机能:好斗性,自尊,良心,善行,耐心,等等。人的某种官能发达会在头骨的相应隆起部位中显示出来,因而通过触摸颅骨的隆起部位就能判断人的性情及道德品质。

当时无法得知人脑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无法解释人的性格形成的规律及其生理机制。后遭到驳斥。

3、体型说

20世纪20年代,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奇梅尔根据对精神病人的临床观察,提出按体型划分气质类型的理论。正常人与精神病人只有量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他在《体型与性格≥一书中,作了如下分析:

作为精神病学家的克氏将精神病人的研究理论用于解释一切,有失偏颇。

4、罪犯形相说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迪认为可以根据人的面色、头型等的不同推断一个人将“为善或为恶”。此后,亚里斯多德也进一步探讨并发展了所谓骨相与犯罪关系的理论。19世纪意大利犯罪学家龙波罗嗦有纯粹从生物学观点提出“罪犯型”的人具有的特点:薄嘴唇、高颧骨、鼻梁细窄、塌额、头发浓密而汗毛稀,长颈,斜肩等等。这代表近代犯罪学上的“生来性犯罪”学说。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胡腾在《犯罪与人》中提出“犯罪人类学”,报告了罪犯与平常人之间就体态形相方面的大量差别。,,,,还由此得出结论:罪犯是一些“天生的下等人”,他们屈从于社会环境中的不良诱惑。他还认为,试图“以改善环境来使这些有缺陷和堕落的人们能够在社会竞争中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品质恶劣的人会玷污一个好环境,并使这环境变坏。”

后来的研究表明,其观点经不起推敲,更有违科学对人的本性的揭示。除了先天痴呆儿能在外貌上找到共同的特征,人的先天相貌并不能反映的人的性格品质。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经验之谈。

三、外貌与性格的联系

虽然否认把外貌当作性格品质指示器的遗传决定论观点,平常人们的感觉也应有一定的内在的原因或合理之处。所以可以肯定存在一定的联系的,如何解释呢?

1、固态的表情

人们的面部肌肉常常留下一个人的长期情绪活动的痕迹。

我们知道,人的表情是动态的,他是人的特定情绪和思想的相应外在表现,但当人始终保持某种表情而成静态之后,就成了人的外貌的一部分,从中便可察觉其性格特征。英国画家何加斯观察到:“当一个人达到四十来岁的年纪时,他的性格必当在某种程度上在面部反映出来……一个凶狠的人,由于经常皱眉噘嘴,会使有关的肌肉形成一种足以暴露邪恶性情的固定状态。”

2、外貌特征本身不能决定什么性格特征,但会对人的性格形成起一定作用。

受到赞扬的漂亮儿童与受到嘲笑歧视的容貌不佳儿童可能会形成不同的性格,这是观察中的道德,但不是绝对的。关键是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收的教养方式。心理学实验证明:家庭的不同教养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与之相应的性格方式。

3、身心相互影响。人的心理因素也会影响人的生理状态。

心宽体胖,积忧成疾。画家罗斯金认为,甚至一个人是否勤用脑也可能反映在外貌上。“智力对容貌所起的作用,……由于脑筋的更为经常地使用,或更为显著的能力,在外貌上就有某些相应的个别的优点;例如,眼睛的锐利,前额的开朗和善于沉思的颖悟,所有这些外形的优点是典型的。”我们常从人的外貌中观察出他的特定生活经历,并由此推断他可能具有的性情。但终究不是绝对的。

第二节表情语言

《世说新语》中载一故事:“玉兰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筋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嗔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尽管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无法直接看透的,但他的举止神态则会使内心暴露于外,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苏格拉迪说:“高尚和慷慨,下贱和卑吝,谦虚和聪慧,骄傲和愚蠢,也就一定表现在神色和姿势上,不管是站着还是在活动。”

人的举止神态,包括面部、题姿和声调上的表情变化,必然有与之相应的内在情绪、思想和意念的发生。从“表情语言”中“读出”的人的内在情感的准确性远比外貌、体型等可靠的多。

一、表情语言的生物学意义

达尔文在其名著《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指出,人的许多表情动作都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性活动的遗迹。

1、表情语言是具有遗传性或先天习得性的。汤姆森的研究:失明儿童的表情;社会心理学家奥尔伯特的研究:婴儿表情

2、许多最基本的表情在人类各种文化中是相同的。心理学家的试验:不同文化背景人对面部照片的识别;新几内亚土著居民的试验。

面部表情能超越文化背景而存在共同的表现方式。哑剧表演的意义传达。

二、表情语言的社会习得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