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经济重心的南移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是如何南移的吗?它对后世有哪些影响?2.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4页,阅读“经济重心的南移”部分内容。

(2)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3.课堂讨论a.为什么会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b.经济重心南移对后世有哪些影响?c.你们认为,经济重心南移对今天有什么启示?(2)小组代表发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1)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人口南迁等。

(2)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时期完成。

(3)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等。

5.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5页的案例,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后世的影响。

(2)学生回答:同学们,你们认为经济重心南移对后世有哪些影响?(2)学生感悟: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7.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完成课后练习第1、2题。

(2)预习下一课内容,了解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四、板书设计第4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原因1.北方战乱频繁2.南方相对稳定3.人口南迁二、过程1.唐朝中后期开始2.南宋时期完成三、影响1.促进南方经济发展2.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五、课后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3)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原因分析(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想到为什么在古代会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实际上,这是因为北方战乱频繁,导致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高中历史高二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高二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教学设计
三、课堂实践
1.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各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四、巩固拓展
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现代经济发展中是否存在类似的经济重心南移现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指导。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史料分析、历史地图解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动画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自然环境、人口迁移和政治因素等;
c.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a.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本节课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b.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分享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3.提高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思辨能力和实证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多媒体展示南方地区的历史地图、图片及相关史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引导探究: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例如,提问:“为什么经济重心会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南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特点?”等。
a.请简要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b.请分析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的相互关系。

2.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

2. 教学课件。

3. 相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

2. 提问:同学们认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是否发生过转移?如果是,转移的原因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页,阅读“经济重心南移”部分。

2. 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和过程的理解。

2.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历史案例,如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宋时期的商业繁荣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是如何体现经济重心南移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单元测试:考察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深入学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页,阅读“江南地区的开发”部分。

2. 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江南地区在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七、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请各小组讨论:经济重心南移对江南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标志,分析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加之南方自然条件较好,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获得长足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此转移到江南地区。

本课内容分三目,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着重讲述了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第二目“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第三目“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和纸币的出现。

三、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经济方面的内容,对古代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便于教师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

但本课有一些抽象的知识,对初一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应提供相关的图文资料,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以便于学生学习本课。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五、教学方法1、采用了热点问题导入的方式,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大家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

2、在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时,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对比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论丛史出。

3、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学习,教师要把握好时间,采用形象生动的叙述和刺激视觉的图片,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

商业的发展用材料分析法步步深入,使学生理解深刻。

4、用列表格的方法进行小结,知识梳理会更加清晰。

六、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人民币的图片。

导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大家天天见、天天用,可以说非常熟悉。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背景。

2. 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3. 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定义和意义。

2. 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如地理环境、人口迁移、政策导向等。

3. 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如南方的经济发展、北方的产业转型等。

4. 讨论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区域差距、产业布局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背景。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3.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经济重心南移影响的理解和观点。

第二章: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 掌握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了解南方经济的发展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贡献。

3. 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回顾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

2. 探讨南方经济的特点,如湿润气候、丰富资源、交通便利等。

3. 分析南方经济发展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贡献,如产业转移、人口迁移等。

4. 讨论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南方经济发展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贡献。

3.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南方经济发展原因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和观点。

第三章:北方产业转型教学目标:1. 掌握北方产业转型的背景和现状。

2. 了解北方产业转型的原因和挑战。

3. 分析北方产业转型的影响和未来发展。

教学内容:1. 回顾北方产业转型的背景,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

2. 探讨北方产业转型的现状,如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升级等。

3. 分析北方产业转型的原因和挑战,如政策导向、市场需求等。

4. 讨论北方产业转型的影响和未来发展,如区域经济发展、就业机会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北方产业转型的背景和现状。

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原因,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经济重心的南移。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 课堂讲解: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如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等;阐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如唐朝中后期至五代、宋朝、元朝等;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如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全国经济格局的变化等。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5. 历史知识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经济重心南移与我国历史发展的关系,思考经济重心南移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济重心南移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7. 布置作业: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1课时(45分钟)进行教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对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方面。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范文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范文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认识江南地区在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2)运用比较法,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经济重心南移对江南地区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产生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强的情感。

(3)培养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内在原因和外部条件。

(2)经济重心南移对江南地区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概念。

(2)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经济重心曾经发生过南移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江南地区在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案例。

(2)学生分析案例,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江南地区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2. 思考: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内容,以及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景和繁荣景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江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史料教学:运用历史史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南宋时期的江南地区发展、海外贸易繁荣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如文化繁荣、科技发展等。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经济重心南移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2.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结合学生的作业和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结合地理学科,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 结合文化学科,让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 结合其他历史时期,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重心的转移情况,培养学生的历史串联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历史教材、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帮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2.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事件、图片、地图等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

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

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掌握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认识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观察和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运用比较法,分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运用史料分析法,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

(2)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 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 史料分析法:运用相关史料,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江南地区的美景、古代农业生产场景等。

(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方式。

(3)提问:为什么江南地区会成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心?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关于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 课堂讲解:(1)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分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阐述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史料分析:(1)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引导学生分析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加深对经济重心南移影响的理解。

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

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掌握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直观展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2)认识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

(2)提问:为什么经济重心会南移?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过程。

(2)学生结合地图,分析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历史案例,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表现。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回顾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过程,总结其原因和影响。

2. 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当前我国经济重心的分布情况,分析其发展趋势。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范文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掌握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

(3)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运用地图、数据等资料,展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以案例分析法,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历史变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经济重心南移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地图、数据等辅助教学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

(2)提出本节课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分析:(1)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如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等。

(2)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变化。

(3)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案例,如南宋时期的苏州、杭州等,分析其经济发展特点。

(2)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5.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查阅资料,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后世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范文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掌握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

(2)运用地图、数据等资料,分析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视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收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数据和地图等资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概念。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心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景,引发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江南地区的认识。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教师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展示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3)教师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思维导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背景。

2. 教学内容:解释经济重心的定义,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提出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第二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 教学目标: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探讨南方地区的发展优势,如地理位置、人口红利、科技创新等。

第三章: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 教学目标: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过程。

2. 教学内容: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以时间线的形式展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第四章: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 教学目标: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学内容:从区域发展、产业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第五章: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2. 教学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方城市或地区,分析其经济发展特点和优势,探讨其对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贡献。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概念、原因、过程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分析、团队合作等方面。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六章:政策因素与经济重心南移1. 教学目标:分析政府政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探讨政府如何通过区域发展政策、税收优惠、产业扶持等手段,推动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七章:南方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1. 教学目标:了解南方地区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

2.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 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过程。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过程。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的掌握程度。

2. 考察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力。

3. 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等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学术论文、历史书籍、经济报告等。

3. 多媒体教学资源:图片、视频、PPT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第二课时: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深入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过程。

九、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经济重心南移》历史教案

《经济重心南移》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掌握江南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特点。

(3)认识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展示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3)以案例分析法,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当时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导言: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2.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战乱,民不聊生。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迅速。

(3)南方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

3. 江南地区的优势和特点:(1)土地肥沃,气候适宜。

(2)水利设施完善,农业技术先进。

(3)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兴盛。

4.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繁荣。

(2)推动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发展。

(3)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过程。

(2)江南地区的优势和特点。

(3)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经济重心南移对当时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讨论法: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当时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案例展示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经济发展状况等。

(2)地图、图表:呈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资料查阅: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过程、影响的掌握程度。

《经济重心南移》历史教案

《经济重心南移》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使学生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提高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

2.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和过程。

2.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和过程的理解。

2.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图片和地图。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4.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后果。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中国经济地图,引导学生关注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2. 讲解背景:介绍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如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等。

3. 阐述过程:详细讲解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如唐朝中后期至宋朝的南移趋势。

4. 分析影响: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等。

5. 总结提升: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南移现象对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影响。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 讨论:分组讨论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地区的影响。

3. 展示: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分享观点。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交流等。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一、教案基本信息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领域:历史与社会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使学生掌握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使学生认识到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规律,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北方农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

2.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3.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南宋时期,南方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

南宋都城临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4.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和繁荣,提高了南方地区的地位。

加剧了南北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为后世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表现和影响。

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史料分析法:运用史料,深入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地图、史料等,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

历史史料:提供相关史料,让学生亲手触摸历史,增强学习体验。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地区的发展变化。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完成课后练习。

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历史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历史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唐朝中叶以前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的相关史实。

2.提问:为什么唐朝中叶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向南移?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三、课堂讲解1.讲解唐朝中叶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c.南方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

d.统治者对南方的重视和开发。

2.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a.唐朝中叶,江南地区逐渐成为我国的经济中心。

b.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c.北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

3.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a.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南方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b.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

c.为后世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案例分析a.唐朝中叶以后,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

b.北宋时期,苏州、杭州等城市成为全国性的商业中心。

c.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港口城市,如泉州、明州等。

五、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列举唐朝中叶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简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后世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1一、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㈠教材地位及课程标准《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第三课,是中国古代史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尽管两宋政权没有在政治上达到如隋唐那样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有一个过程,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到宋代已成定局。

这一变化还影响着今天中国经济的状况,是了解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

本课的课程标准是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分布图》,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通过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前预习、收集和整理资料,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

㈢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二、学法和教法设计教法构思:新课改要求教师正确、灵活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重点:宋朝时期,经济南移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表现。

教学难点:①深刻体会经济南移后,当时南方的繁华和富足。

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导入】3分钟
图片+20世纪最伟大的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
图片+中国著名作家余秋雨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师:大家猜猜他们为什么愿意生活在宋朝?(进一步引导:你们将心比心,觉得什么样的环境是人们愿意生活的?)
生:······
师:其实所有幸福环境的需求都是相通的。

这些文学家,历史学家愿意生活在宋朝,因为那时对文人高度尊重。

但更多的人愿意生活在宋朝,源于社会经济生活环境佳。

(换算方式很复杂,但是简单的比喻,当时的宋朝在世界上就相当于现在的美国水平。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宋朝的社会经济生活。

材料: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代。

据研究换算,南宋时期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

(换算方式:北宋朝税峰值达到1亿6000万贯。

1两黄金=10
两白银=10贯,所以,1贯=5克。

现在1克黄金=19美元,按
黄金折价,现在约值152亿美元。


【突破重点】
师:老师觉得生活得好,无非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有的吃,有的穿,有的用,有得买。

那么现在我们就四人分组,分别阅读书本
P108-110的内容。

找找从哪些实际现象能支撑这四个观点。

老师也承担一组“用得好”。

(事先选好每组的记录员,每组承担一个组题)(阅读2分钟)
学生代表回答:······
(学生可能讲不全面,“有的穿”提醒思考衣料;“有得买”提醒思考地点,货品)
师:同学们都是火眼金睛,找的非常全面。

但是宋朝的生活远远不止这么简单,人们不仅是“有的吃,有的穿,有的用,有得买”,而且更是“吃得饱,穿得好,用得讲究,买得爽心。

”那我们来具体看看
老师说的是不是真的?(4分钟)
一、吃得饱(5分钟)
师:在宋朝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一个苏州一个湖州就能养活所有的老百姓。

可见这时是真的“吃得饱”为什么苏湖地区产量会如此之高呢?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
P108资料1-4,资料2补充“浙江一带治理田地比蜀中更有方法。

他们多采用“靠田”和“还水”(在七八月份,把田里的水放干,由太阳暴晒,待根苗稳固后,再放入水),通过此法可以旱涝保收,上等田亩产五六石(1石等于120斤左右)。

学生归纳:重视水利,种植方法精,品质多且优,政府重视
二、穿得暖(3分钟)
算一算:
①《宋会要辑稿》南宋地方日工钱为四十文至六十文,京师(临安)为一百二十六文以上。

②《宋会要辑稿·仪制》“据元丰法并支本钱,绢每匹八百五十文,绸每匹七百文,丝每两六十五文,棉每两三十五文。


③襦(平民日常穿用的必备之服)。

一件襦所需要棉料2两。

汗衫(男子内用必备品)。

一件汗衫所需绸缎0.3匹。

请问一个临安的男子多久的收入可买一襦?多久的收入可以买一件汗衫?
生:一个临安的男子1天的收入可买一襦?2天的收入可以买一件汗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