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的作风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员干部的作风修养
作者:缪丹
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25期
作风修养作为党员干部立德、立言、立行、立身之本,是思想境界、信仰追求、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在实践中具体体现为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态度与行为。人民群众往往将自己接触到的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参照物”来评价党的作风和形象。因此,理解作风修养的历史及其作用,无疑具有十分有益的现实意义。
一、作风修养构成党的性质的历史认知
中国共产党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作风,这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它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党的形象的唯一渠道。同时,党员干部提高自身作风修养是取得人民拥护与支持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在每个历史阶段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认知即是由这一时期党员干部普遍性的作风修养构成的,人民群众是否站在共产党身后,也是由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修养决定。因此,每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或完成重要历史任务的关键时刻,作风建设都是共产党赢得民心,赖以打开局面的突破口。
(一)革命战争时期整风运动对作风修养的提倡
在抗战时期,为了消除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对革命队伍的影响,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在延安养成一种新风气,“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开展了整顿“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重点整风运动,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修养提出了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党的作风建设的警示、期许和确定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最终能够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内因,在今天仍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借鉴价值。
(二)改革开放时期整党任务对作风修养的重申
改革开放之初,思想禁锢猛然放开,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姓“社”姓“资”等问题都发生了很激烈的思想争论,出现思想、作风、组织方面的“三个严重不纯”,干部经商办企业、乱发奖金、倒买倒卖紧缺物资等新的不正之风横行。对此,邓小平提出:“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 ,将整党任务确定为16字: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提倡和督促党员干部提高自身作风修养,最终扭转了党内的作风乱像,改革开放三十年最终取得的辉煌成果与之密不可分。
(三)深化改革阶段党建活动对作风修养的要求
十八大后,社会进入了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析,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又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关于这点,党内已形成共识,要“壮士断腕,背水一战”以求“凤凰涅槃”。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整顿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邪风陋习,重塑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及政府的认知和信心,成为左右深化改革成败的最根本因素。因此,习近平同志面对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和越来越常见的腐败现象时,提出要“全面从严治党”,并着重指出“抓作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党的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无一不是对作风修养提出新的要求。
二、作风修养关系党员自我认知的再认识
(一)作风修养引导党风、民风
党风对民风有引导作用,毛泽东曾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到:“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 而干部个人的作风修养亦是组成并影响整体党的作风的最小分子,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能从自身做起,保持良好的作风修养,整个党必然能够呈现出一个党风优良的整体形象。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头严格遵守八项规定。这样的一种以上率下,严格践行,给全党的同志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培养自身优良的作风修养从而带动整个党的作风的良好转变,这就是作风修养的引导作用。
党性坚强作风好的党员干部,会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这样作风优良的干部就会是焦裕禄、任长霞、杨善洲、谷文昌式的好干部,他们优良的作风修养带动了当时配套的整个班子乃至今后班子的整体作风修养的优良。习近平同志在宁德任地委书记时,躬身力行、大力倡导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便形成良好风气,时至今日,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更是成为宁德干群转变工作作风,保持优良作风修养的常态化制度;而党性不强的干部,则多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官僚等不良的个人作风,这样的干部甚至很可能沦为阶下囚,成为失信于人民,失信于党的罪人。
(二)从“他者认识”看党员自我定位的再认识
这里的“他者”泛指界定“自我”的参照物,是“镜像中的自我”(looking-glass self),是对“自我延长线上的另一个他者(alter ego)”的认识,他者认识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自我认识。党员、党组织的社会概念的形成,不仅是依靠共产党的自身章程与历史认知,在内部自发形成;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社会各阶层对党的作风、形象的认知,作为镜像和参照物,重新折射回党员干部的认知中去,构成他们对自身身份和党组织功能的重新认识。
三、作风修养反映党的建设目标实现与否
(一)作风修养是党建工作的直接窗口
党的建设在狭义上指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广义上不但包括狭义的党的建设的全部内容,还包括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党的纲领的制定,包括党在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的确立。但是,如果从党建工作的出发点来分类,则可以简单归纳为两点:1、最核心的信仰建设;即要回答“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解决党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2、最根本的能力建设;既指党员干部的个人能力,也指党组织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党章》的总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先锋队”的性质就决定了党员、党组织必须具备带领人民群众实现目标的能力水平。
(二)党员干部作风修养影响党建目标成败
作风修养直接影响着党建工作目标的实现,还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与否。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民心丢失与战略失败,深层次原因在于它组织的作风修养内容还停留在封建的忠义、恩威、关系、礼序这些传统治术的范畴。国民党要员作风奢靡、派系倾轧,使该党党员对自身身份的认知局限在:我是谁的心腹、是哪个派系、我的利害关系在哪里,我要怎么站队的利益争夺上。这种作风修养层次,不但使国民党失去了民心,而且使它政令不通、军令不达,被时代与人民所抛弃。
因此,“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强化、升华自身的作风修养是伴随党和党员终身永无终结的过程。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作风修养永远是党建工作一个重要目标,不仅是党员自身的义务,也是党组织的必然要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提出要“下功夫、用狠劲,持续努力、久久为功”,这可以视为他根据党内外问题的原因、变化和逻辑,开出的治理良方。其中“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正是着眼于作风修养,针砭党员个人作风与组织作风问题及其延伸出来的各种社会、腐败问题,从具体问题惩治到组织机制建设上提出的大政方针。(作者单位为中共宁德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