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验证物质燃烧的条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并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科学实验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热爱和兴趣,尊重实验规则,增强实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燃烧的条件及实验探究。

2.实验方法和规则的学习。

难点1.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掌握实验方法。

2.燃烧条件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燃烧条件实验器材、化学试剂、实验过程的演示PPT。

2.学生准备:化学实验器材、实验记录本、安全护目镜。

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简单地介绍燃烧和燃烧的条件,并让学生回忆并总结了一下。

实验操作1.实验1:火柴能否在水中燃烧–步骤:•把盛有水的玻璃杯放在金属铝箔上,使其与不燃物质隔开。

•挑起火柴,让火柴燃烧。

•把燃烧的火柴放到盛有水的玻璃杯里。

–结论:•火柴在水中不能燃烧。

–分析:•燃烧需要氧气,水中的氧气浓度太低,远远不足以维持火柴的燃烧。

2.实验2:火柴燃烧所需的氧气量–步骤:•在玻璃杯里放入铁裁片、紫色的石墨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酸性紫色13分子和硝酸。

•点燃火柴,立刻将火柴插入盛有以上物质的玻璃杯里。

–结论:•燃烧只在火柴接近杯口时进行,而且是被限制在杯口狭窄的燃烧区内。

–分析:•燃烧需要氧气,燃烧区的氧气浓度比较高。

3.实验3: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量–步骤:•先取两支蜡烛,放在两个不同的玻璃瓶里。

•一支蜡烛燃烧时,另一支蜡烛待燃烧开始后立刻把瓶口靠近第一瓶内的燃烧蜡烛,尽可能让它们的瓶口几乎相接在一起。

–结论:•两个蜡烛在不同的氧气含量的情况下,燃烧的时间不同。

两个蜡烛都是呼吸出的CO2让灭,而不是缺氧灭。

–分析:•燃烧需要氧气,瓶内的氧气浓度比瓶外的要低,当两个瓶瓶口相接时,外面的氧气很难进入内部,致使其中一个瓶内的氧气不足,蜡烛燃烧减缓。

实验总结让同学们对实验进行总结,回答为什么燃烧需要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燃烧的条件”,是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的内容。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燃烧的基本条件,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的基本条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燃烧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燃烧的基本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燃烧的现象,从而理解和掌握燃烧的条件。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火柴、蜡烛、酒精灯、铁丝、棉花球等。

2.实验药品:酒精、澄清石灰水等。

3.课件:燃烧的条件的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如氧化反应、氧化剂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燃烧的概念和燃烧的现象,让学生对燃烧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燃烧的现象,从而理解和掌握燃烧的条件。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防火、灭火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优课件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优课件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空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以下。
【小组比赛】
请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正在燃烧 的蜡烛。(利用桌面上的物品完成)
【讨论结果】
灭火方法:嘴吹、水浇、扣烧杯、沙 扑、盖灭、掐灯芯等。
实践探究:
烧杯内两支蜡烛哪支先灭?为什么?
这个实验给你什么提示? 如果遇到火灾,你如何逃离现场?
待手
花;
开二
。分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绩 ,
joy!
八 分











我们,还在路上……
燃烧的条件 1.需要可燃物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缺一不可)
灭火的原理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至着火点下
(其中之一)
c 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
2.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
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
可燃物
同时具备 缺一不可
氧气
着火点
问题与交流:
1、探究一中实验2,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 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 这一问题?
2、如果把实验室4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 片换成木屑和煤粉实验,会有什么现象 发生?(提示: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 着火点低 )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
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上,
“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单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通过对燃烧及其现象的观察,认识到燃烧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以及推论出灭火的基本原理。

一、实验器材、药品酒精灯、烧杯、薄铜片、三脚架、坩埚钳、两节短蜡烛、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石棉网、酒精、清水、棉花团等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将薄铜片放在三脚架上,在薄铜片两端各放一小片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然后再三脚架下方点燃酒精灯。

观察现象。

3.将两个棉花团先分别浸满水和酒精,然后用坩埚钳夹住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观察现象。

4.将两只蜡烛点燃,立在石棉网上,并点燃。

将其中一只蜡烛用烧杯轻轻罩住。

观察现象。

5.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化学实验报告单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二、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放在桌面上。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化学实验报告单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实验目的正确地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实验器材、药品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 检查仪器、药品。

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利 用燃烧反应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燃烧与人 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 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节课 我们从实验去探索燃烧的 条件。
2. 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1. 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 的原理。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ー小片(同样大小),如
图所示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
部观察现象。通过此实验,
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
是 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 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 (或空气)。请设计实验方案。
点燃蜡烛,片刻后将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 由远及近向火焰慢慢移动。观察火焰逐渐熄灭的 过程。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仪器】
烧杯
镊子
酒精灯
三脚架
坩埚钳
【试剂】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
1. 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片刻,观察现象。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 件之一是: 需要可燃物 。
2. (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
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2. 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 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 么。
现象:木屑先燃烧而煤粉后燃烧。 说明着火点低的可燃物易燃烧,着火点高的 可燃物不易燃烧。
燃烧的条件: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 火点、与氧气(空气)接触。
作业 内容
教材作业 整理实验中的现象、结论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加深学生对于燃烧的了解与认识。

实验器材
•铜钢丝网
•蜡烛
•小木棍
•长颈三角瓶
•化学脊椎架
实验步骤
1.将铜钢丝网垂直安装在化学脊椎架上。

2.将蜡烛点燃,并将其固定在小木棍上。

3.将小木棍固定在铜钢丝网的正下方。

4.用一个长颈三角瓶盖住小木棍,并用胶水密封长颈三角瓶与铜钢丝网的接口。

5.待瓶内空气被点燃后,拿起整个实验器材观察。

实验原理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氧气、燃料和着火点。

本实验围绕这三个条件展开,实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节燃烧的条件的探究。

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被点燃时,产生的火焰会引燃烧瓶中的氧气。

如果火焰温度足够高,将可以自己保持着然后烧掉蜡烛外部的一部分空气。

当点燃木棍时,三角瓶内便充满了CO2气体,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定理,火焰在不含氧的环境下
是无法燃烧的。

废气中的CO2便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净化。

实验结论
燃烧的条件是氧气、燃料和着火点。

本实验可以说明,当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燃料才能够发生燃烧。

同时也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化学中的燃烧原理,提高了自己的实验能力。

实验思考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认识到燃烧的三大条件对于燃料的燃烧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燃烧的现象,因此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与条件十分必要。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来进一步了解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2 温度的关系
探究燃烧与 3 氧气的关系
实验现象
小木条燃烧,小 煤块没有燃烧
玻璃杯内蜡烛熄 灭了,玻璃杯外 蜡烛仍燃烧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温度 达到着火点
燃烧需要氧气
感悟新知
实1-练
【得出的结论】 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_____有__可__燃__物_____、 ___与__氧__气__接__触_____ 、 __温__度__达__到__着__火__点____ 。
例1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明设计了
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
【设计并进行实验】
图1
感悟新知
实1-练
【分析实验】请帮小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燃烧与 1 物质的关系
小木条燃烧,玻璃 是可燃物
棒没有燃烧
才能燃烧
感悟新知
实1-练
实验 设计意图 探究燃烧与
上加热片刻
花燃烧
燃烧需要可燃物
感悟新知
实验操作 分别取一小块乒乓球碎 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 铜片的两侧,用酒精灯 加热铜片的中部 取两支蜡烛,点燃,用 一只烧杯罩住其中一支 蜡烛
实验现象
乒乓球碎片先燃 烧,滤纸碎片后 燃烧
烧杯内蜡烛很快 熄灭,烧杯外蜡 烛仍燃烧
实1-讲
实验结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感悟新知
实验 1 燃烧的条件
实1-讲
1.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
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火柴、剪刀、水等。
感悟新知
2. 实验探究
实1-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棉花分别蘸取酒 蘸水的棉花不燃

九年级化学燃烧的三个条件

九年级化学燃烧的三个条件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概念: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三个条件:
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对燃烧概念的理解: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一种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但实际上燃烧并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可称之为“燃烧”。

如2Mg+CO22MgO+C;2Na+Cl22NaCl
燃烧与发光,放热,火焰之间的关系:
(1)燃烧与发光,放热的关系
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因而不一定是燃烧,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

(2)燃烧与火焰的关系
火焰是气体物质燃烧所特有的现象、液体物质的燃烧主要是其蒸气的燃烧,因而产生火馅。

若固体物质的沸点较高.燃烧时无蒸气逸出,则无火焰,如铁勺燃烧:若固体物质的沸点较低,燃烧时有蒸气逸出,就有火馅,如钠、硫的燃烧。

(3)发光与放热的关系
化学反应瞬间放出热量较多时.就以光的形式出现,反之则不发光,因此,发光一定收热,放热不一定发光。

燃烧反应是既发光又放热的反应,单一的发光或放热反应不一定是燃烧。

(2024秋季新教材)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3 物质燃烧的条件课件

(2024秋季新教材)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3 物质燃烧的条件课件
2024年秋季 化学(科粤版)
九年级上册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第1课时 物质燃烧的条件
新课导入
消毒酒精喷雾 遇到明火为什 么可能会引发 火灾甚至产生 爆炸?
小面积的 失火为什 么可以用 湿布盖灭?
酒精可以燃烧,前面我们也进行过木炭、硫、铁丝 等物质的燃烧实验。那么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新知探究
讨论与交流>>>
(1)说说你在[实验3-6]中选择用品的理由。 (2)实验结论中的条件是否要同时具备才会产生燃烧?如 果缺少其中一个条件会怎样?请尝试用上面的实验现象证 明你的观点。
(3)影响燃烧的条件有多个,在设计实验探究其中一 个时,其他几个条件需要怎样设计?
(3)其他几个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结论:物质燃烧需要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3)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三个火柴头,火柴头
物质燃烧 需要_到__达__ 一__定__温__度__;_ _物__质__燃__烧__ _需__要__接__触__ _空__气__(__或__ __氧__气__)___
A放在实验台的陶土网 上,火柴头B和C放在 三脚架的陶土网上,且 火柴头C用细沙覆盖。 用酒精灯加热B与C的 中间位置,视察现象
小知识
常见可燃物的着火点(通常状况下)
可燃物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着火点/℃ 40
240
260 250~330 320~370
无烟煤 700~750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必须到达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与可燃物的种类、状态,以及大气压强
等因素有关。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探究燃烧的条件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探究燃烧的条件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什么是燃烧?
常见物质的燃烧
燃烧现象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 、放热、
蜡燃烛烧燃:烧物质与产 焰氧生上气使罩发澄一生清干的石燥一灰烧水杯种变,发浑烧光浊杯、的内放气壁热体出、现的在水剧火珠烈。
的氧化反应。
镁条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 生成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
1.任何物质都能燃烧吗? 2.没有氧气时物质能燃烧吗? 3. 有氧气时物质一能燃烧吗? 4.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木条燃烧 棉花燃烧
只有可燃物 才能燃烧
探究二 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 :燃烧的蜡烛
操作
点燃两支同样的 蜡烛,其中一支 罩上玻璃杯
现象
结论
罩上玻璃 杯的蜡烛 燃烧需 很快熄灭 要氧气
探究三 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实验 :红磷白磷燃烧实验
操作
分别将白磷、红 磷装入试管放入
冷水中
分别将白磷、红 磷装入试管放入
实战演练三
3,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 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铜片D 上的 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生活中常见的灭火
吹蜡烛
熄灭酒精灯
关掉燃气灶
二、灭火的原理
燃气灶着火了,快 关上燃气阀门
灭火原理: 清除可燃物
二、灭火的原理
油锅着火了,快 盖上锅盖
灭火原理: 隔绝氧气(或空气)
二、灭火的原理
建筑物着火了,用 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本实验: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本实验: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课本实验再现实验原理:运用控制变量法,通过比较薄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产生的不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燃烧的条件。

【注意】(1)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对比,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对比,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说明实验是通过控制氧气来研究氧气对燃烧条件的影响。

(2)通过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从而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又通过对比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现象,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拓展训练1.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70℃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D.①②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 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B. 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者火点未必燃烧C. 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D. 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3.用如图装置(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A.此装置既操作简便,又能防止空气污染B.若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可观察到红磷燃烧C.若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可观察到白磷燃烧,对比在水中白磷不燃烧的现象,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水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说明白磷、红磷均不是可燃物4.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①通入N一段时间2O片刻,加热一段时间后,熄后,点燃酒精灯,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2灭酒精灯,a中红磷不燃烧,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氮气不能支持红磷的燃烧B.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的空气2C.实验过程②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只需要足够的氧气D.对比①②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和达到一定的温度5.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4章 基础实验3 燃烧条件的探究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4章  基础实验3 燃烧条件的探究

2.(4分)(湖南中考)花鼓戏《补锅》中唱到“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 旺”。下列说法最合理B的是( )
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 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3.(4分)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D ) A.图1: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2: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3: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图4:沾有白酒的手帕火焰熄灭后手帕依旧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手帕 的着火点
4.(4分)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前 K1、K2、K3均已关闭)
Ⅰ.打开K1、K2,使热水流入左管,浸没白磷。 Ⅱ.关闭K2,打开K3,使左管中热水流出。 (1)实验过程中,热水的作用是_隔__绝__空__气__,__提__供__热__量__。 (2)该实验中,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 __操__作__Ⅰ__中__白__磷__不__燃__烧__,__操__作__Ⅱ__中__白__磷__燃__烧__。
化学 九年级上册 沪教版
基础实验3 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2.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灭火的方法。 3.逐步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识,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实验用品】 95%酒精溶液、蒸馏水、棉花、小蜡烛、木条、小煤块;坩埚钳、酒精灯、火柴、 玻璃杯、玻璃棒等。
【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 酒精溶液、蒸馏水,置于 酒精灯火焰上,观察两种 物质是否可以燃烧

九年级化学教案:“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九年级化学教案:“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九年级化学教案:“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原理: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用热水给红磷和白磷加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及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得出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用品:大烧杯、小烧杯、大试管、薄铜片、金属圆柱体、镊子、药匙、白磷、红磷、滤纸、热水。

实验设计: [操作] 1.在500 mL的烧杯中放一金属圆柱体,注入400 mL热水,在圆柱体上放一小块白磷。

2.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用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上方。

4.取下铜片后,用一支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白磷)。

[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红磷不燃烧,水中白磷也不燃烧。

用空试管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白磷)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结论] 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效果: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的白烟,用内壁沾有水的烧杯罩上后,白烟不再向外逸散。

2.用试管倒扣在水下的金属圆柱体(白磷)后,白磷立即在水下燃烧,发出黄光,产生白烟。

实验解说:教材P124[实验7-1]是一个对照鲜明,现象明显,通过分析能得出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的探究实验。

但是,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其一,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会污染空气,因此,教材要求实验在通风橱中或抽风设备下进行,然而很多学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其二,给水下的白磷通入的氧气需要提前准备好,或在实验时一边制氧气一边将氧气通入水中,这样操作起来就较为繁琐。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在教学中,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第一,当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将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上;第二,取下铜片后,用一支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下的金属圆柱体(白磷)。

九年级化学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探究实验方案结论

九年级化学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探究实验方案结论

验证物质燃烧的条件
•定义: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1. 实验方案
分别将一小块白磷和一小块红磷放在薄铜片上,另取一小块白磷放入热水中,如下图:①薄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没有变化
②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2. 实验结论: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
①可燃物
②氧气(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 1.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性质,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 2.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方法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①可燃物②氧气(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中考试题往往以实验设计题的形式来考查燃烧规律。

燃烧条件的探究设计常常运用控制变量—对比法。

(1)分析对比实验设计
实验1:探究可燃物才能燃烧
实验2:探究可燃物接触氧气才能燃烧
实验3:探究达到着火点可燃物才能燃烧
(2)综合控制变量
①把白磷和红磷都漏置在空气中(对比),用0℃的热水控制温度(这个温度高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的着火点),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证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可燃物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②烧杯底部放一块白磷,用水控制不让白磷与空气接触,温度仍然是80℃,与铜片上的白磷对比,证明可燃物即使温度达到着火点,如果不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

[推荐学习]九年级化学全册 4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 (新版)沪教版

[推荐学习]九年级化学全册 4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 (新版)沪教版

基础实验三——物质燃烧的条件
探究实验报告
组别 姓名
一、初探——蜡烛的燃烧
分组实验: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结论
1. 2. 3. 记录两者被点燃所需要的时间。

获得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
引燃煤炉所运用的化学原理是:
从“水火不容”到“水火相容” 其中的原理是:
再探——蜡烛的燃烧
用燃烧匙将燃着的蜡烛自上而下慢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比较蜡烛在空气中和
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获得结论:促使燃料完全燃烧方法和优点:
三探蜡烛:如何熄灭
熄灭蜡烛的方法
反思——蜡烛的燃烧
知识链接:。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共17张PPT)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共17张PPT)

小组讨论
燃着的小木条竖直向上和火苗向下哪种更容易燃 烧,你是逆风跑还是顺风跑呢?
化学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就拿燃烧来 说,燃烧可以给人们带来光和热,但使 用不慎也会产生火灾。所以在今后化学 学习中,我们要认真学习,充分利用化 学有利的一面,也要积极参与解决弊端。
燃烧的条件
结论: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动手实验一: 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的石块和木炭同时放到酒精灯火焰 上灼烧,观察现象 。
现象:木炭可以燃烧,而石块不可以燃烧
燃烧的条件
条件二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实验二
点燃两只相同的蜡烛,将其用大小不同的烧杯 同时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不留空隙, 观察实验现象;
练习: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 灯内燃着的火焰温度可达300 ℃,但纸质(着火点约170 ℃)灯罩却没 被点燃的原因是( ) 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 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解析:纸质(着火点约170 ℃)灯罩属于可燃物;灯罩没被点燃原因 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风将热量吹 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灯罩没被点燃;物质的 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 答案:C
现象:小烧杯中蜡烛先熄灭
燃烧的条件
条件三
可燃物要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实验三
将形状和大小相同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同时放在酒精灯 上灼烧,比较点燃的难易。
现象: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碎片更容易点燃
小知识: 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 也就是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 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 的。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的本质。

实验器材•试管•黄磷•氧气气源•火柴实验步骤实验一:比较白磷和黄磷的燃烧情况材料准备: -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白磷和黄磷,各加入适量水。

- 加热试管,使得磷完全被水汽蒸气包围。

- 关闭锅塞,停止加热,试管静置冷却。

- 从其他试管中获取氧气气源。

实验过程: - 因为白磷在空气中的自燃性能够表现出来,因此可以用火柴逐步加热白磷,观察白磷自燃开始的温度范围。

- 将火柴逐步加热至黄磷表面,观察黄磷的燃烧。

实验结果: - 白磷在较低温度下即可自燃燃烧,而黄磷需要通过火柴引燃后才能燃烧。

且燃烧后白磷生成的氧化物蒸发产生白色烟雾,而黄磷的氧化物则没有烟雾生成。

实验二:氧气与磷的燃烧材料准备: - 取两只试管,加入氧气气源。

- 对于一个试管,加入磷并倾斜烧杯上方,用火柴点燃磷。

- 对于另一个试管,加入氧气后向其中放入干燥的球状结构的过滤纸丝,将火柴点燃过滤纸,放入试管内。

实验结果: - 磷在排放的燃烧气体中燃烧,氧气可以促进燃烧,加速剧烈度。

- 过滤纸燃烧后,只生成少量氧化物,且不发生燃烧爆炸。

实验三:圆片铝与氧气的燃烧材料准备: - 取一个试管,加入氧气气源。

- 取一小块圆片铝,将其放入试管中,并用火柴点燃铝后,立即塞住锅塞。

实验结果: -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铝会粘连在试管内壁,形成白色烟雾,有连续细碎的爆炸声发出。

注意事项•圆片铝与氧气反应后可能出现爆炸,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清醒。

•实验后必须做好卫生和清理工作。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1.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2.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还需要的实验用品:。

3.实验内容(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现象为;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碎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如图所示)。

现象为;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二是。

(3)将直立在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的其中一支罩在烧杯下,观察现象。

现象为;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三是。

【针对训练】1.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2.如图是验证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高于240 ℃,红磷就一定能燃烧B.80 ℃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源,同时隔绝空气C.比较a、c,得出燃烧的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3.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5.实验小组用微型实验装置“W”形玻璃管进行探究实验。

(1)用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的周围有充足的氧气 C.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才能燃烧
提示:不同的物 质着火点不同; 可燃物达到着火 点才能燃烧。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燃烧的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3)氧气(或空气)
课后反馈总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知识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步骤 1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大小和形状相似的干
燥的小木块和小煤块,
燃烧的条件之一
分别用坩埚钳夹住,同 时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
小木块先燃烧起来, 小煤块后燃烧起来。
是:温度达到着
火点。
热,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 2
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 是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1)实验1观察到木条可以燃烧,玻璃棒不能燃 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有可燃物 。 (2)实验2在玻璃杯内观察到的现象 是 点燃的蜡烛熄灭 。
提示:(1)实验1木条是可燃物而玻璃棒不是,说明燃 烧需要有可燃物。(2)隔绝了氧气,蜡烛会慢慢熄灭。
(3)实验3的结论是 AC (填序号)。 A.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 B.小木条比小煤块容易燃烧,是因为在小木条
空气) ;(3物或使可燃物与
其他物品隔离 ;(2) 隔绝氧气(或空气) ;
(3)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课堂教学展示 新课导入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如何探究这些 条件是否就是燃烧 所必需的呢?
控制变量法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物质燃烧的条件
定义: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1.实验方案
分别将一小块白磷和一小块红磷放在薄铜片上,另取一小块白磷放入热水中,如下图:上: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没有变化
中,白磷没有燃烧
2.实验结论: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
①可燃物
②氧气(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1.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性质,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2.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方法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①可燃物②氧气(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中考试题往往以实验设计题的形式来考查燃烧规律。

燃烧条件的探究设计常常运用控制变量—对比法。

(1)分析对比实验设计
实验1:探究可燃物才能燃烧
实验2:探究可燃物接触氧气才能燃烧
实验3:探究达到着火点可燃物才能燃烧
(2)综合控制变量
①把白磷和红磷都漏置在空气中(对比),用0℃的热水控制温度(这个温度高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的着火点),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证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可燃物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②烧杯底部放一块白磷,用水控制不让白磷与空气接触,温度仍然是80℃,与铜片上的白磷对比,证明可燃物即使温度达到着火点,如果不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