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1张PPT)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
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
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
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淮 海 战
参战军
时间 队 和 指
1948年 11月6
挥中华原东者解解放放军军
日—
刘伯承、邓
1949年 小平、陈毅
1月10 、粟裕、谭
日共65 震林。


徐地州 为区中
心的 淮海 地区
成果或意义
歼敌55万,淮海战 役基本上解放了长 江以北的华东和中 原地区,使蒋介石 在南线的精锐主力 丧失殆尽。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基础。

辆头
吨副

材料三: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
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
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
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解放军作战勇敢
胜利
课堂小 结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走向胜利
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
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
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大战役意义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 长江北岸,等候命令渡江作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6)课件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共39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6)课件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共39张PPT)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 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由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 蒋介石反人民的内战爆发了。但人民解放军经过 两年的作战,先后粉碎了蒋介石的全面进攻和重 点进攻,打得蒋介石是焦头烂额、断腿残臂、遍 体鳞伤,国民党军队被消灭了两百多万。美元和 美式武器能支持得住蒋介石的内战吗?当然不能。 1948年,毛泽东和党中央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认为同国民党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解放战争的第三阶段,也就是人民解 放战争的胜利。
4、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 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 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 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 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挺进大别山—泛区
刘邓大军乘竹筏抢渡淮河 1947 年8月底,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山 东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徐州
碾庄
河南 双堆集
陈官庄
安 徽


人民群众积极参军,踊跃 支前,巩固后方,为解放战 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3.三大战役 (1948.9—1949.1)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张家口 新保安
聂荣臻 罗荣桓 林彪
傅作义
北平 天津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中下游 以北的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国民党政权垮台
三大战役
1.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C

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D.发动了三大战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5张PPT)

3、意义:
翻身农民送子参军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材料一: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批斗地主
材料二:冀南、冀东、渤海地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贫雇农均获得了大量土地
财使产农。村至的194土9年地6占月有,状解放况区发约生有了1亿根农本民性分变得化3.。75亿亩土地。
材料三: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大批青壮年农民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各地 农民不仅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而且组成运输队、担架队、破路队等随军组
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 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冀东人民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区群众在丈量土地
农民分到牲畜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 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傅作义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
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平津战役的胜利,使 华北全境基本解部 队
地点
歼敌 人数
辽沈战 1948、9 林彪 罗荣 东北人民

—11 桓
解放军
锦州 长春 沈阳
47万
140天歼灭和改编154万 淮海战
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于是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 大战役。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瓮中捉鳖
关门打狗
猛虎掏心
时间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35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35张PPT)

天 津
和平之战 平津战役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94小字思考。
【一决胜负—三大战役】
140天歼灭154万
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歼敌 人数 意义 三大战役 的历史意 义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1948、9至 1948、11
林彪 罗 荣桓
东北人民 解放军
【我思我悟—学史明智】
得 民 心 者 得 天 下 !
三大战役大决战, 歼敌一百五十万; 百万雄师过大江, 蒋家王朝就完蛋; 解放战争留遗憾, 蒋匪残余逃台湾。
4 1 3 2
5 6
1、下列哪一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
2、解放战争中歼灭敌人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如果少了这一 点,就不是完 整的中国!
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我思我悟—合作探究】
阅读分析共产党在三年内就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的原因? 材料一:三大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材料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蘑菇战术、口袋 毛泽东等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 阵;挺进大别山;“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将革命 术,解放军英勇作战 进行到底” 材料三: 在解放军的大攻势面前,敌军官兵毫无斗志, 国民党毫无斗志 争相投降。解放军攻入沈阳后,一群国民党官兵在街上 找到解放军,连忙说:“我们投降,蒋介石再也管不着 我们了!”
解放了
52万
国共划江 而治,好 不好…
不行…一定要打倒蒋 介石,解放全中国!

朱 德
毛 泽 东
国 人 民 , 保 卫 中 国
切 彻 奋 敢 底 勇 于 、 前 抵 中 干 进 , 抗 国 净 , 解 的 境 、 坚 决 放 内 、 全 一

人教部编版 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 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7张PPT)

歼敌人数:47万余人
意义:解放了东北全境
关门打狗 围锦打援
猛虎掏心 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地点: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碾庄 参战部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意陈义官:庄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双省堆的集基础
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地点:华北 参战部队: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北平和平解放 指挥者: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意义: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 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
农民组成担架队积极支援前线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 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陕北
挺进大别山
中共为什么选择大 别山作为战略进攻的突
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决战的条件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决战时机来到

后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形势
共产党
巩固
大大改善
280万
高昂
主动
国民党
危机
略占优势
365万
低落
被动



饿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
生巨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
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五个
战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
方针,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1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1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
430 万人
130 万人
1946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1947年6月
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先 后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 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7年夏,战略进攻的 条件成熟了
1.千里跃过大别山: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
课堂探究:你认为奇怪吗?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经济: 实行土地改革,激发农民积极性 社会: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军事: 作战方针明确,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得民心者得天下
反思战争
如何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呢?
如果战争仍然只是战争,敌人只 是敌人,没有更深的意义,人类 依旧跳不出互相残杀的循环。
它的主要兵力集中了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 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的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 别山。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
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
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

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6
2.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1: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 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 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6张PPT)

东A.北•辽全单沈•境击第战(此二役处级A编)辑母B版.文平本津样战式役
C.渡江战• 役第三级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 第陈四级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
民工走不通。骏• 马第五高级 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
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 第二后级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形势
共产党 • 第巩三固级 大大改善 • 第四级
国民党 危机• 第五级略占优势
280万 365万
高昂 低落
主动 被动



饿









三单击大此战处编役辑简母况版标题样式
战役
作战部队
战役
解放
歼灭
名称
和指挥员
时间
地区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辽沈战役• 第东林二北彪级解、放罗军荣桓
1.千里跃进大别山
•1单94击7年此夏处,编刘辑伯母承版、文邓本小样平式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
强渡黄• 河第天二级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 第三级
• 第四级
影响:揭开• 第五了级 人民源自点解放军战略进攻的 重
序幕
南京
武汉
2.三单大击战役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①决战的条件
国民• 党单的击力此量处严编重削辑弱母,版共文产本党样的力式量显著增强,决战时机来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7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7张PPT)
明确目标
国民党:全面进攻 共产党:自卫战争
重点进攻
陕北 山东 解放 解放 区区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 线;
2.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 3.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
利进行的关系。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质疑探究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辽 北 长春 吉 林
热河
锦州
塔山
河北

沈阳
黑山

营口
辽宁
林彪
罗荣桓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山东
徐州 碾庄
陈官庄
河南 双堆集
安 徽
江 苏
淮海战役支援前线的农民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内 三大 辽沈战役
战 爆
战役 淮49年4月 战役 影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当堂达标
1.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
东北全境( A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
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
1.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 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时间 1947年
3.措施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4.意义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冀东人民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 《中国土 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 地法大纲》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

初中历史八上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22张PPT)

初中历史八上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22张PPT)
关的战役是( D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地区,故A项错误。淮海战役发生在以徐 州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故B项错误。平津战役发生在北平、天津 等地区,故C项错误。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 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 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③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大力支持
课堂小结
三年解放战争
中共争取 内战 和平民主 爆发
战略 防御
战略 进攻
战略 决战
胜利 进军
1945.8 1946.6 1947.3-6 1947.6 1948.9-1949.1 1949.4
重庆 谈判
进攻中原 解放区
打退重 点进攻
挺进 大别山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 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中国人 民从此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①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 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
打倒地主 打土豪,分田地
拉拢地主
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消灭地主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祖国统一,不可阻挡!
台湾与大陆的分离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略,1662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 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6张PPT)(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6张PPT)(共26张PPT)
1.解放区为何要进行土改?是如何进行土改的? 土改有何意义?
(指导纲领、内容、总路线)
2.找出三大战役的概况。(时间、作战部队、结果、意义)
3.思考:为何共产党能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
回顾:中共·土地团政结策一切可以团结的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抗战时期
抗战胜利后
“打土豪、分田地”
减租减息
“耕者有其田”
(1946年5月以来)各解放兼区顾的地土主地与改农革民取的得利了益很大的成绩。但约有1/3 的地区尚未实行土改;已经实行土改的地区,有的在没收和分配土地 上不彻底。这就与日益深入发展得革命形势不相适应。
——《中国现代史(上册)第二版》,王桧林主编
解放区 彻底的 土地改革
时间 内容
民工
543万人
思考: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牲畜 76.7万头
①人船民只群众8是500革只 命的主力军,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②得筹民粮 心者9.的6亿天斤 下。 挑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解放区农民踊跃支前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作战部队
结果
意义

1946-1949
分裂
内战爆发,祖国 至今未能统一
期待祖国的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1、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晋冀鲁豫解放军参军农 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近60万农民参军,700万民工随军 支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
B、晋冀鲁豫解放区农民痛恨蒋介石 C、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房屋等
解放区 彻底的 土地改革
时间 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1张PPT)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示意图
解放战争阶段图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渡江 战役
1949.10
1946.6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青化砭战役 挺进大别山
孟良崮战役 沙家店战役
石家庄战役
东北秋季攻势
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毛泽东:“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毛泽东:“现在看来,只需 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 上打倒了。”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辽沈战役 歼敌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
平津战役
歼敌55万余人,长
淮海战役 江以北广大地区解 放
中共中央为什么要争取北平的和平解放呢?
1.保护北平这座世界文化古城 2.保护北平城内的人民群众 3.有利于日后统一战线工作的展开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中国大百 科全书》
解放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













怀













解放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1.土地改革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解放战争阶段图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解放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
国统区人民使用金圆券
国民党强征壮丁公告
党、政、军干部之自私、无能、散漫、腐败不可救药。
——《蒋介石日记》1948.11.24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4张PPT)

辽沈战役
指挥员:林彪、罗荣桓 战术:关门打狗、重点进攻 战果:歼敌47万,东北解放
淮海战役
指挥员:刘伯承、陈毅、邓小 平、粟裕、谭震林 战术: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战果:歼敌55万,长江中下游 以北解放
平津战役
指挥员:林彪、罗荣桓、聂荣 臻 战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战果:歼敌52万,华北全境解 放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 日,人民解放 军在东起江阴 西至湖口的千 里战线上百万 雄师横渡长江, 发起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国民 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逃回关
内的退路,实行“关门打狗”的方针。淮海战役采取
“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
个歼灭。平津战役采取分割包围歼战灭略的战方术针正,实现了
“瓮中捉鳖”的战略。

材料二淮海战役人民支
民工 担架 前统大计小表 牲畜 筹粮 挑子 船只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 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 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 业生产。
影响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 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 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 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工作重心转移:由乡村转向城市, 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34张PPT)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34张PPT)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南京
12.4万人挥师南进,分三路向南疾驰
武汉
千里跃进大别山。
毛泽东曾经说过:蒋介石……两个拳头这
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的战
略方针,就是要紧紧地拖住这两个拳
头……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风卷残云如卷席
——三大战役
叁·风雨欲来——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参战部队
结果
关门打狗
叁·风雨欲来——三大战役 (2)淮海战役
探究:针对土地存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改革的?
➢ 时间:1947年7月,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 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
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 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 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 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 度,发展农业生产。
➢ 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 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 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 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宋子文被认为是20世纪40 年代时期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作用 探究: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财产只有0.93亩,到了1947年,他 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
长工都不存在了,村民们满怀热情地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了支援前线 上。 ——柯鲁克夫妇《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分到土地后的喜悦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送亲人参军
壹·未雨绸缪——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背景:
“谁赢得了农民土,地谁就占会有赢情得况中不国均,衡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
赢得农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0张PPT)

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 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 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 了土地改革运动,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历时一 年多的土改革命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 房屋、粮食和衣物。
农民丈量土地
贫雇农代表分土地给农民
4. 意义:
人 民 解 放 战 阵 的 胜 利
土地 改革
时间:1947年 措施:《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总路线 结果: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意义:①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
了根本性变化;②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 重要的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时间:1949年4月 渡江 战役 结果:占领南京 影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C

A.天津
C.北平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B.沈阳
D.徐州
4.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D

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 C.①③② B.③②① D.②③①
并未实施
关注民生 但未落实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农民获得了田地; 积极参军参战, 发展生产 有利于团结农民、 地主一致抗日。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1. 土地政策: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2. 措施: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时间: 1947年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 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 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 平均分配土地
1.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 东北全境( A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 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 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4张PPT)

热河
锦州
作用:攻占 长春、沈阳,
塔山
解放东北全 河 北


沈阳
黑山

营口
辽宁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指挥:刘伯 承、陈毅、 邓小平、粟 裕、谭震林 等
作用:解放
徐州
了长江中下 游以北的广 大地区
陈官庄
河南 双堆集
山东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课探究
《中国土地法大纲》
点击图片播放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政 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
的土地政策。
2.措 施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冀东人民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国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 土地法 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 大纲》 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 革总路 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 线 展农业生产
碾庄
江 安 徽苏
淮海战役支援前线的农民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平津战役
指挥员:聂荣臻
(1948.11.29--1949.1.31)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罗荣桓
林彪
天津
傅作义
作用:华北全境基本解 放。
三大战役慨况表
时间
解放区域 歼敌人数 主要战役地点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 11月
东北地区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 “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 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R
谢谢!
八年级·历史·R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 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 能力的人,富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 棒球。在挥动球棒前,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 男孩子停下来,检查了球棒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 棒的挥球手。接着男孩子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 这执著是很多人并不具备的……而许多奇迹往往是执著者造成的。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 果你的主要目标不能激发你的想象力,目标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 有起也有落,但你可以安排自己的休整点。事先看看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 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出一大段时间让自己隐退一下,即使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难对于脑力运动 真正的运动者总是盼望比赛。如果把困难看作对自己的诅咒,就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陡生。所以,困难不可 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自己。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反映很不错,尤其正面反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 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棋局该由自己来摆。不要从别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 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感的降临。你可不要这样。如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 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以,这次犯错,是为了下次接受挑战后,要尽量放松。在脑电波开始平和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你可感受 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挑战的勇气。事过境迁,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工作,一切的未来都需要自己去把握。人一定 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努力。谁都不可能一生一世的帮你,一时的享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成功需要自己去 各业的疲软,再加上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涌向社会,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以至于所有稍微有点意识的年轻人都想努力提高自己。看着身边一个个同龄人那么优秀, 买房买车,我们心急如梵,害怕被这个社会抛弃。所以努力、焦躁、急迫这些名词缠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我们太想改变自己,太想早一日成为
是由于
A.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
A
B.解放军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
C.北平人民群众的全力保护
D.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
八年级·历史·R
7.“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
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
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C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八年级·历史·R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八年级·历史·R
1.掌握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2.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分析这一军事行动在解放 战争中的重要战略意义。 3.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及结果; 掌握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 4.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认识得民心者得天 下的道理。 ◉重点:千里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3)便于战略进攻的展开。三路大军进入中原后,布成“品”字 形阵势,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调动和吸引了蒋军南线的全部兵 力,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有利于其他解 放区转入战略反攻,构成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八年级·历史·R
探究问题二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启示。
八年级·历史·R
战役 锦州,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 东北 全境
淮海 战役
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
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以 徐州 为中心,解放了长江中
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 战役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意义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南京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 南京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谭震
林、贺龙
C.林彪、罗荣桓
D.陈毅、粟裕
八年级·历史·R
3.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 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 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
指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C百团大
八年级·历史·R
毛泽东对傅作义的评价 “你是北京的大功臣,应该奖你一枚天坛一样大的奖章。和平解 放北平,宜生功劳很大,人民永远不会忘掉你。”被毛泽东主席赞为 “北平问题的和平解决,贵将军与有劳绩”的傅作义,不仅是一位中 外闻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和对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的爱国 人士,还是一个酷爱水利事业的人。

A.①③④ D.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八年级·历史·R
4.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
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
点。请问这座城市是
B
A.北平
B.南京
C.武汉
D.台湾
八年级·历史·R
6.平津战役前,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曾十分担心北平文物和古城
墙毁于战火,但事实上它们最终几乎完好无损地得以保存。这主要
八年级·历史·R
出示《七律·人民解放战争占领南京》。 设问:毛泽东创作的这首气势如虹的诗句和哪次 战役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以摧枯拉朽之势 推翻蒋家王朝的?
八年级·历史·R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
为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土地政策。
(2)内容: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
解放 统治
八年级·历史·R
千里挺进大别山
八年级·历史·R
南京解放
八年级·历史·R
探究问题一
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为什么选定中原地区? (1)该地区国民党兵力空虚,因为当时国民党军队正重点进 攻陕 北、山东,兵力分散在东西两头,中原地区就成了国 民党统治的薄弱部分。
八年级·历史·R
(2)该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 地处长江淮河之间。进军中原,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 长江,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迫使其山东、陕北部队回撤。这 个计划一旦实现,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战局,达到将战争从解放区引 向国统区的战略目的。
(1)原因:①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英明决策,灵 活的战略战术。②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③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和拥护,这是尤为重要的因素。④国民党统治腐朽,致使其在政治、 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破产,迅速走向败亡。
(2)启示: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任何时候都要 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八年级·历史·R
八年级·历史·R
课堂检测
1.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
B
A.发生在三大战役结束以后
B.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解决了全国农民的土地问题
D.在中国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
八年级·历史·R
2.1947年6月30日,在黄河中下游河南与山东交界处,一声炮响
之后,晋冀鲁豫解放军10余万人马开始由北向南强渡黄河。指
(3)意义:激发了 农民 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
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八年级·历史·R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八年级·历史·R
2.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挺进 1947年夏,刘伯承、 邓小平 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
中原 攻的序幕
辽沈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