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世居少数民族
彝族风情
广西世居少数民族之彝族,原称“夷族”,其名源于汉史记载中的“西南夷”(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
1956年,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歧视称期间,彝族派代表进京会见毛主席,毛主席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后给出建议,由于“夷族”之称带有贬义(蛮夷),便将“夷”改为“彝”,意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丝”、有吃有穿,象征兴旺发达,故把“夷族”改为“彝族”。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彝族人口4,446,l00人,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此为1997年云南省民族人口统计数字)。
云南省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彝族分布,而以楚雄彝族自治州。
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的衰牢山区,乌蒙山区和滇西北小凉山一带比较集中。
继彝族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就已出现于我国史籍,其先民是与氐羌有渊源关系的“昆明”人。
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
彝族有自己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
1957年通过了彝文规范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试行。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
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现,可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式样。
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
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
大多数彝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杂粮面、米为主食。
安宁河、大渡河流域的彝族,早餐多为疙瘩饭。
午餐以粑粑做为主食,备有酒菜。
在所有粑粑中,以荞麦面做的粑粑最富有特色。
据说荞面粑粑有消食、化积、止汗、消炎的功效,并可以久存不变质。
肉食以猪、羊、牛肉为主。
主要是作成“坨坨肉”、牛汤锅、羊汤锅,或烤羊、烤小猪,狩猎所获取的鹿、熊、岩羊、野猪等也是日常肉类的补充。
历史悠久的仫佬族语言文字文化(广西少数民族语言众多)
历史悠久的仫佬族语言文字文化(广西少数民族语言众多)广西主要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
2017年广西常住人口4885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828.94万人,占广西常住人口总数的37.44%。
(数据来源于《广西年鉴(2018)》)广西少数民族多样的节日盛装在11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已使用汉语外,其余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壮语壮语是壮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一个语言,其内部分为南、北2个方言区。
南部方言区内部有邕南、左江、德靖、砚广(在云南省)、文麻(在云南省)等5个土语区。
北部方言区内部有桂北、柳江、红水河、邕北、右江、桂边、邱北(在云南省)等7个土语区(一说在广东省有连山土语,共8个土语区)。
图为1988年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壮族群众看壮剧演出流行于壮语北部方言区的田林等西北诸县壮族聚居区,传统剧目有200余出。
南路壮剧于清道光年间产生,流行于壮语南部方言区的德保、靖西、那坡等县。
2006年广西壮剧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瑶语是瑶族使用的勉语、布努语、拉珈语3种语言的统称。
其中勉语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的一种语言,内部分为勉、藻敏、标敏、邀敏等4个方言(一说为勉、金门、标敏、邀敏等4个方言,广西只有勉、金门、标敏等3个方言)。
布努语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的一种语言,内部有布努、巴晤、炯奈、唔奈、优诺等5个方言,广西境内的布努方言又有东努、努努、布诺、瑙格劳等4个土语。
拉珈语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一种语言,内部没有方言土语的差别。
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黄洛瑶寨,69岁的瑶族老人潘龙芬(中)指导年轻人制作红瑶服饰。
苗语苗语是居住在广西、贵州、云南、湖南、四川等省(区)苗族的一种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中的一种语言。
其语言内部分为黔东、湘西、川黔滇等3个方言。
广西融水、融安、三江、环江驯乐、南丹中堡等地的苗话,属于苗语黔东方言的南部土语区。
广西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
芦笙节
流行于贵 州的凯里、麻 江、丹寨各县 交界的舟溪一 带。各地的节 期不统一,一 般在农历的正、 二或三月;个 别地区选在七 月举行。主要 是祭祀祖先, 庆祝丰收。
苗族的美食
竹筒饭 扣肉
A
B
无山不瑶--瑶族
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山地民族,隋唐 以来就生活在五岭山区,有“五岭无山 不有瑶”之称。瑶族现有人口213.4万。 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 贵州、江西等省区。广西的瑶族共有 140多万人,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3%, 主要分布在金秀、都安、巴马、大化、 富川、恭城等瑶族自治县内。
壮族以善于唱歌为著称。农历三 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 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 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 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 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每年三月三这天,壮乡的家家户户都 做好节日必不可少的食品——五色糯米饭, 出门在外的亲人要回乡团聚,祭拜祖先。 节日期间,青年男女欢聚在一起,抛绣球, 对山歌,以歌传情,因此有“三月初三到 壮乡,遍地都是对歌场”的说法,“三月 三节”因此也被称作“歌节” 。
每年的四月初 八是牛魂节,又叫 做脱轭节。在壮人 的意识里牛是天上 的神物,不是凡间 的一般牲口。
壮族的美食
美味特色 的粽子 好看的糯 米饭
香喷喷的 艾粑
文化丰富的侗族
广西的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侗族 自治县境内,其余分布在融水、龙胜、 融安、罗城等县(自治县),分布特点是 大聚居、小分散。目前,广西的侗族人口 是31万多人。侗族人民勤劳淳朴,有敬老 爱幼、乐于助人、修桥补路、重视公益 事业的优良传统和习俗。民间信仰多神, 崇拜祖先,特别崇拜女性祖先“圣母”。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 “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 念性节日。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 将这一天定为壮族的全民性节日——“三月三”歌 节。每年的这一天,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歌 节期间,除传统的歌圩活动外,还要举办抢花炮、 抛绣球、碰彩蛋及演壮戏、舞彩龙、擂台赛诗、放 映电影、表演武术和杂技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 动。四海宾朋云集,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绝于耳 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 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30个广西的冷知识
30个广西的冷知识1. 广西是中国唯一一个沿海的自治区。
2. 广西的名称来源于宋朝时期设立的广南西路。
3. 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之一,有壮族、瑶族、苗族、侗族、水族等 12 个世居少数民族。
4. 广西是中国重要的糖业生产基地之一,产量占全国的 60%以上。
5. 广西的桂林山水被誉为“甲天下”,是中国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
6. 广西有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乐业天坑群。
7. 广西的柳州市是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是中国五大汽车城之一。
8. 广西的北海市是中国重要的海滨城市之一,拥有美丽的海滩和海岛。
9. 广西的南宁市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
10. 广西的梧州市是中国重要的内河港口城市之一,是珠江流域的重要枢纽。
11. 广西的百色市是中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之一,产量占全国的 1/4 以上。
12. 广西的桂林米粉、螺蛳粉、老友粉等是广西著名的特色美食。
13. 广西的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是中国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
14. 广西的壮族铜鼓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东方的鼓”。
15. 广西的阳朔县是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之一,被誉为“阳朔山水甲桂林”。
地区的重要交通中心。
17. 广西的桂林市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被誉为“山水甲天下”。
18. 广西的北海市是中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是中国最大的珍珠养殖基地之一。
19. 广西的桂林市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0. 广西的南宁市是中国重要的热带水果生产基地之一,盛产香蕉、芒果、荔枝等。
21. 广西的柳州市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木材集散地之一。
22. 广西的桂林市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盛产罗汉果、金银花等。
23. 广西的北海市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出海口。
24. 广西的南宁市是中国重要的花卉生产基地之一,盛产兰花、茉莉花等。
25. 广西的桂林市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名城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一、广西少数民族分布区域
一、广西少数民族分布区域广西除了汉族以外,还有11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主要聚居在桂西、桂中,即南宁、柳州、百色、河池、贵港、防城港等市。
(1482万人,占广西人口的33%)瑶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形成“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局面,其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聚居千人以上的有60个县(市),其中都安、大化、巴马、富川、恭城等自治县地较集中。
(34.9万人,占全国瑶族人口62%,占广西人口3%)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资源、龙胜、环江、西林、南丹等县。
(广西苗族人口42.3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5.5%,占广西人口1%。
)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龙胜、融水等自治县。
(广西侗族人口29.87万人,占广西总人口0.66%。
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仫佬族:主要分布在罗城、宜州、柳城等县(市)。
(广西仫佬族人口15.26 万人,占全国仫佬族人口98%,占广西人口的0.34%。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广西毛南族人口6.9万人,占广西人口的0.15%。
毛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回族:主要居住在桂林、柳州、南宁、百色4市及临桂、灵川、鹿寨、永福、宜州、北流等县(市)(广西回族人口2.74万人)彝族:主要居住在隆林、那坡等县。
(广西彝族人口0.62万人,仅占全国彝族人口的657万人的很少一部分。
)水族:主要散居在南丹、宜州、融水、环江、河池、都安、来宾等县(市)(广西水族人口1.15万人)仡佬族:主要散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长发、克长、者浪、岩茶、蛇场等乡。
(广西仡佬族人口0.29 万人)京族:东兴市境内,主要聚居在江平镇的“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以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其他一小部分京族人散居在北部湾陆地上。
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在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壮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是广西土生土长的民族,瑶族、苗族、回族、京族、彝族、仡佬族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陆续迁入广西的。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民俗文化探索——以柳州的壮侗苗瑶族为例
文化艺术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民俗文化探索——以柳州的壮侗苗瑶族为例□卢芳妮/文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另有满、蒙古、朝鲜、白等40多个其他民族成分。
该地区大部分属于喀斯特地貌,其独特的地貌特征、气候特点与历史条件,使聚居于该处的壮族、侗族、苗族与瑶族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生态民俗。
其深入到各少数民族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娱乐庆典等各个环节,具有极高的人文研究意义与文化开发价值。
但因发展环境、经济条件等问题,诸多优秀传统生态民俗因盲目或破坏性开发而遭到破坏,这严重影响了传统生态民俗这一宝贵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因此,基于传统生态民俗的特征与发展现状,探索其发展策略就成为相关学者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民俗的特征分析出发,全面探讨传统生态民俗因环境因素与历史问题导致的技巧性较强、体系发展分散化、技术传承私密化等特点,并基于对柳州地区壮族、侗族、苗族与瑶族等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民俗发展现状开展的研究,从保留民俗实践特性、完善法律法规建设、落脚继承着眼发扬传播三个角度,针对性地提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民俗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优秀传统生态民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事业提供行之有效的研究参考与策略借鉴。
1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民俗特征分析1.1 民俗技巧性较强传统生态民俗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其与生活的强关联性及传承上的高技巧性。
经过时间长河的洗濯扬弃、光阴岁月的精进变革,传统生态民俗在传承过程中基于气候条件、历史因素等影响因子逐步演化,趋于成熟,具有更为高层次的评价价值。
一方面,传统生态民俗在实行过程中的技巧多总结自先民的生产生活经验,具有显著的历史积淀,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民族传统理念进行控制。
若想加以掌握,需要对大量民俗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化的学习。
另一方面,传统生态民俗的高技巧性体现于其民俗知识均由该民族逐渐积累而来,地理、历史、气象等各类型信息交织构建成完整的体系,其学习渗透于少数民族民众一生的生产活动中[1]。
广西少数民族有哪些
广西少数民族有哪些
广西少数民族有哪些:广西的11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
广西历史悠久,早在80万年前广西就有原始人类生息了。
在四、五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劳作生息。
距今2-1万年前的“麒麟山人”已学会和使用钻孔与磨尖的石器。
桂林甑皮岩遗址则说明距今约1万至6000年前,广西古人类已开始从事
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
甑皮岩遗址是距今12000至7000年新石器时代典型的洞穴遗址,于1965年被发现,它不仅是现代华南
人乃至东南亚人古老祖先的居住地之一,也是古人类陶器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先秦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广西分属西瓯、骆越。
广西境内最早的古国,见诸文献记载的是苍梧古国。
苍梧古国与中原的尧舜同时存在,苍梧古国的分布范围主要在湘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广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广西的西北部和东部地区。
约在战国前后时期,在广西大部分地区,广东的部分地区出现了西瓯、骆越两大方国,这是岭南地区方国的鼎盛时期。
与西瓯、骆越方国同时存在的句町国,也是壮族先民建立的方国实体;句町国位于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交界处。
岭南地区历史上在中原史籍记载中着墨极少,一直被后人以“化外之地,瘴疠之乡”一类词汇描述;不少人认为岭南文明的开始,是在被
秦始皇五十万大军征服之后,当地土著“百越人”(岭南先民)才从蒙昧的原始氏族部落阶段一跃跨入封建社会。
考古学界近年来的研究发
现,这一观点是“历史的误会”——出土的大量文物实证表明,岭南地区存在过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广西世居少数民族
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情况广西是我国5个民族自治区之一。
世居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主要民族,另有25个其他少数民族成分。
目前广西总人口为4800多万,汉族人口约300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1.6%;少数民族人口1800多万人,占38.4%。
现将广西几个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情况介绍如下,让大家对广西更加了解。
一壮族壮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大约有160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3%,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0%以上,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壮族分布比较集中,约有95%的壮族人口居住在广西的南宁,白色,河池,柳州等6个地区,60多个县十,其余分布在云南,广东,贵州,湖南和四川等省。
作为一个民族,壮族也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化、信仰风俗、民族心理等特性。
许多朋友并不了解壮族,今天我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说壮族。
希望对各位朋友对壮族能有些认识和了解!先从一般大家都关心的爱情开始:1 自由的恋爱方式壮族人对青年男女的交往是持开放的态度,有山歌唱到:“老人也有十七八,父母也有风流时。
”成年的壮族青年男女外出赶墟,在田野、村头对唱山歌,一般父母不会加以约束。
而汉族对儿女(特别是女儿)的约束是有名的。
所谓的“大门不迈,二门不出”是也。
壮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方式有抛绣球、打木槽和对歌等。
抛绣球是壮族赶歌圩时,姑娘们手提五彩缤纷的花绣球,整齐地排队唱山歌,若见到中意的小伙子,便把绣球抛给他。
小伙子接过绣球,如果对姑娘满意,就把小件礼物缠在绣球上扔回女方,恋爱就这样开始了。
广西都安的壮族“三月三”中有一项特别有趣的“碰鸡蛋”的活动。
在前一天晚上,青年们特意准备好十几个染红的熟蛋,忙得不亦乐乎。
游戏开始时,男女双方各握一个蛋,相对而立,然后手握红蛋相互对碰。
如果双方红蛋同时破裂,则被认为两人的命运相连,有缘分,便将红蛋互赠吃掉。
如果只是单方面的红蛋破裂,则表示双方没有缘分,只好自己将红蛋吃掉。
壮族的婚姻形式基本实行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双轨制。
广西壮族壮锦的艺术特征以及文化意蕴
广西壮族壮锦的艺术特征以及文化意蕴一、引言壮族是广西11 个世居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约80% 以上分布在百色、河池、南宁、柳州等4 市。
其中靖西、德保、天等、大新、邕宁、武鸣等45 个县壮族人口占50%以上,为壮族聚居县。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二、壮锦的历史文化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汉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广西通志》载:" 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而粗,壮人贵之。
"据说,早在汉代,当地就已经产生了" 细者宜暑,柔熟者可御寒"的" 峒布" 。
聪明智慧的壮族人民,充分利用植物的纤维,织制出葛布,络布作为衣料。
唐代,据《唐六曲》和《元和郡县志》记载说:当时壮族人民所织出的蕉布、竹子布、吉贝布、班布,都洛布、麻布、#布、丝布,食单等九种布料,已被封建王朝列为贡品。
唐代,壮族的蕉布、竹子布、吉贝布、斑布、丝布等已成为宫廷贡品。
但真正能够称为"锦" 的纺织品则出现于宋代。
这一时期,壮族的纺织业进一步发展,除普通的布帛以外,还出现了丝、麻、丝棉交织的锦。
宋代" 白质方纹,佳丽厚重" 的布,就是早期的壮锦。
北宋元丰年间,吕大防在四川设蜀锦院,织锦四种之中,即有广西锦(即壮锦),为上贡的锦帛之一,可见壮锦之名贵。
到了明代,壮锦越来越流行,工艺也越来越精湛。
明代万历年间,织有龙、凤等花纹图案的壮锦已成为朝廷的贡品。
明清时期,壮锦已发展到用多种色彩的绒线编织,使壮锦呈现出绚丽的色彩,虽仍为皇室贡品,但平民百姓亦可享用。
三、壮锦图案的艺术特征壮锦图案构成的式样大致有三种:一是平纹上织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几何纹,组成连绵的几何图案,显得朴素而明快; 二是以各种几何纹为底,上饰动植物图案,形成多层次的复合图形,图案清晰而有浮雕感; 三是用多种几何纹大小结合,方圆穿插,编织成繁密而富于韵律感的复合几何图案,有严谨和谐之美。
广西的世居少数民族
广西的世居少数民族广西共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他们分别是: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
壮族:主要聚居在桂西、桂中,即南宁、柳州、百色、河池、贵港、防城港等市。
瑶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形成“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局面,其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聚居千人以上的有60个县(市),其中都安、大化、巴马、富川、恭城等自治县地较集中。
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资源、龙胜、环江、西林、南丹等县。
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龙胜、融水等自治县。
仫佬族:主要分布在罗城、宜州、柳城等县(市)。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回族:主要居住在桂林、柳州、南宁、百色4市及临桂、灵川、鹿寨、永福、宜州、北流等县(市)彝族:主要居住在隆林、那坡等县。
水族:主要散居在南丹、宜州、融水、环江、河池、都安、来宾等县(市)仡佬族:主要散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长发、克长、者浪、岩茶、蛇场等乡。
壮族风俗文化三月三和歌圩壮族传统歌节。
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壮语叫“窝埠坡”“双龙垌”。
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唱的歌。
分日歌圩和夜歌圩。
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 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
除农历三月初三,春节、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满月、乔迁等时节都可形成歌圩。
甚至赶圩路上歌逢对手时,也可形成临时歌圩。
其起源有多种传说,一说刘三姐发明山歌,众人争相传唱,逐渐衍成歌圩; 一说为娱神,除灾驱疫; 一说为纪念一对坚贞情侣。
歌圩节前,人们要备好五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还要赶制绣球。
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
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才开始对歌。
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
有的是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对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女方。
有些歌圩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彩蛋碰姑娘手中彩蛋,姑娘如愿意和他做朋友,就露半边蛋让他碰,不愿,就整个握住。
广西各大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
广西各大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也是5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广西有11个世居民族,比较知名的就是壮族、瑶族、苗族等。
那这11个世居广西的少数民族主要在什么地方聚居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吧:
1、壮族:壮族人口超千万,在广西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崇左、百色、河池、南宁、柳州、来宾等几个城市。
2、瑶族:瑶族是广西第二大少数民族,目前在广西有6个瑶族自治区,比如金秀、富川、都安、巴马、大化、恭城等。
3、苗族:苗族在广西主要分布在桂北、桂西北等地区,融水就是苗族自治县。
4、侗族:侗族主要在桂北等县份,如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融水也有不少侗族。
5、仫佬族:仫佬族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比较多,在附近的县份较多。
6、毛南族:环江毛南族比较多,附近的几个县也有一些毛南族。
7、回族:回族在桂林市及临桂、阳朔,在柳州、南宁也有一些回族。
8、水族:水族主要在河池市,比如金城江、南丹、环江、宜州、都安、融水等县份。
9、京族:京族是海洋民族,主要在防城港的东兴也比较多。
10、彝族:彝族主要在广西的百色市较多。
11、仡佬族:仡佬族主要在百色市,隆林县、西林县比较多。
这11个世居民族主要分布在湘桂线沿线及以西地区,总人口超千万人。
你认识有广西的少数民族地区呢?欢迎留言说说你对广西的少数民族的看法吧。
广西少数民族介绍
广西行政区划以及民族分布广西壮族自治区有14个地级市,113个县(市、区),其中12个民族自治县,3个享受自治县待遇县;1321个乡镇,其中民族乡58个。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
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广西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约有150多万人,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60%;是全国仫佬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有17万多人,约占全国仫佬族人口的90%;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也是中国毛南族最大的聚居区,有7万多人;广西是中国京族唯一的居住地,京族人口2.15万人,是中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
境内其他44个少数民族均有居住。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盘点广西少数民族民俗节日苗族“跳坡节”“跳坡节”为苗族传统节日,爬坡杆是节日的中心内容,青年们围着坡场中竖起的一根高约10米的坡杆,随着笙歌翩翩起舞,为比赛助威喝彩。
龙胜“红衣节”“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所特有的民族节庆日,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元朝期间,红瑶同胞在每年农历3月15这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肩担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成群结对来到泪水街举行节日盛会。
苗族“芦笙节”“芦笙节”是苗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每中农历正月初三、初五、十五、十六等日举行(也有在农历六月初六举行,各处日期不一)。
“芦笙节”这天,各村寨组成芦笙队参加比赛。
比赛前,每队在赛场竖起一根高4—8米的芦笙杆,并举行祭杆仪式,然后鸣枪、放鞭炮,芦笙手们围着芦杆载歌载舞,盛装的苗家姑娘和着芦笙曲调的节拍,跳起芦笙踩堂舞。
“过苗年”苗年是苗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各有不同,一般是在农历十月第一个卯日(兔日)、丑日(牛日)或亥日(猪日)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互相走村串寨,探亲访友,参加“跳芦笙”活动。
“盘王节”“盘王节”最热烈的场面要数跳黄泥鼓舞。
一只母鼓相配四只公鼓组成舞群。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南部,位于北纬20°54′——26°23′,东经104°29′——112°04′,南濒北部湾,与越南接壤。
陆地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总人口485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1850多万,壮族1580多万,主要宗教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广西现辖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贵港、贺州、百色、河汉、来宾和崇左14个地级市,首府设在南宁。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
气温较高,雨量充沛,冬短夏长,全年平均气温20.3℃。
广西是中国的旅游大省。
著名的桂林山水,迷人的海滨风光,独特的南国边关风情、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每年都吸引着上百万境外游客和上万国内游客。
近几年来,广西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项目,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投资环境日臻完善。
广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是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特色经济加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西南出海能道框架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广西加快发展具有明显优势,有很大潜力。
概括起来,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位优势。
广西是中国西部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区,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是中国与东盟各国交往的重要门户和通道;二是资源优势。
广西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地之一,储量居全国首位的矿产有12种,其中铝的资源量达到10亿吨以上,广西将建成中国最大的铝都。
广西非金属矿藏也十分丰富,可建成中国南方最大的水泥基地。
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是中国“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全区可开发水能储藏量1700多万千瓦。
广西概况
(一)地理位置广西地处祖国南部,南临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东连广东,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邻云南,西南与越南毗邻。
陆地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5%,居各省区市第9位。
(二)人口民族。
广西是我国5个民族自治区之一。
世居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主要民族,另有25个其他少数民族成分。
汉族人口约300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1.6%;少数民族人口1800多万人,占38.4%。
其中壮族人口1500多万人,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的85.7%。
广西共设14个地级市,109个县(市、区)。
(三)历史文化广西历史悠久,在四、五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劳作生息。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开凿灵渠,把长江与珠江两条水系联接起来,促进了广西与中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广西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金田起义、黑旗军抗法、镇南关战役等的策源地和发生地,涌现了洪秀全、刘永福、冯子材等一批杰出人物。
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其中农历三月三的壮族传统歌节最为隆重,每年11月的南宁国际民歌节,吸引了众多中外民歌艺术爱好者。
(四)区位优势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我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
一是沿海。
广西海岸线曲折,形成“天然港群海岸”,拥有大小港口21个,其中适合建设泊靠能力万吨以上的有防城、钦州、北海、珍珠、铁山等5个港口,距港澳地区和东南亚的港口都较近。
二是沿边优势。
广西有8个县(市)与越南接壤,现有边口岸12个,其中东兴、凭祥、友谊关、水口、龙邦等5个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
从凭祥市友谊关至越南谅山市仅18公里,到越南首都河内市180公里。
三是沿江优势。
珠江水系的西江,纵横广西境内梧州、贵港等城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一、广西的基本区情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有壮、汉、瑶、苗、侗等12个世居民族。
2008年末总人口504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8.3%(壮族人口占32.8%)。
陆地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现设14个地级市、109个县(市、区)。
广西的发展优势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区位优势。
广西沿海、沿边、沿江,陆地边境线1020公里,海岸线1595公里,有8个县(市、区)与越南接壤,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8个。
西江“黄金水道”横贯广西境内,直通广东、香港、澳门。
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是我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连接我国与东盟市场的重要枢纽。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全面建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兴起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的区位优势和战略作用更为突出。
二是资源优势。
广西是我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铝、锰、锡、锑、铟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其中铝资源储量10亿吨以上,可建成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
水能可开发蕴藏量1800多万千瓦,居全国第七位。
以南亚热带为特色的农林产品、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甘蔗和机制糖、蚕茧、木薯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是我国南亚热带水果和速丰产林基地,有中草药4600多种,居全国第二位。
岸线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个沿海港口具有兴建年吞吐能力数亿吨的资源。
广西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区位、资源等优势,为广西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三是生态优势。
广西蓝天碧海、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全区森林覆盖率54.2%,居全国第四位;沿海有红树林面积12.56万亩,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8%,居全国第二位;有76个自然保护区、34个风景名胜区、26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地质公园,同时还有31个市(区、县)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
12个世居民族介绍词
12个世居民族介绍词1壮族:壮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历史悠久。
远古“百越”诸族中的“西瓯”和“骆越”等部落,是现代壮族的先祖。
也称为俚僚、溪峒、乌浒、僚、撞、僮等;有“布壮”、“布土”、“布侬”、“布曼”等20 余种自称。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以及贵州。
其中广西的壮族人口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0%以上,主要聚居在南宁、柳州、百色、河池、贵港、防城港等市。
其中靖西县的壮族人口所占比例最高,占全县总人口的99.73%,是全国壮族人口聚集比例最大的县。
壮族有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壮语根据语音特点和词汇差异,分为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两大方言。
壮族崇尚铜鼓,喜唱山歌,擅长织绣,壮锦、绣球工艺久负盛名,重大节日有“三月三”、“中元节”“牛魂节”。
信奉多神,主要是鬼神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历史上,巫教和道教相当盛行。
2汉族:汉族是广西人口最多的民族。
2010年末,汉族人口3201.90万,占广西总人口的62.06%。
广西境内汉族人的祖先,主要是从北方中原迁徙而来。
其中有史记载的大迁徙有两次:公元前219年,因军事和巩固政权的需要,秦始皇在平定岭南百越后,命屠睢、赵佗率领五十万秦军就地屯守于新设立的岭南三大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这五十万秦军其中有半数多屯守于今广西(桂林郡和象郡),这是有史记载汉族人往广西最早的大迁徙。
北宋时期,狄青在广西昆仑关平定侬智高后,其所率领的大军大部分就地屯守在广西。
汉族没有全民族统一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3瑶族:俗话说:“岭南无山不有瑶”,广西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广西瑶族人口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60%多。
广西先后建立6个瑶族自治县,47个瑶族乡。
主要有盘瑶、蓝靛瑶、背篓瑶、白裤瑶、茶山瑶、八排瑶等。
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同时是个世界性的民族。
除了在广东、湖南、云南、贵州、江西等省份有分布外,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法国、美国、加拿大等也有广泛分布。
广西少 数民族情况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2个,另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白族、藏族、黎族、土家族等40多个其他民族成分。
壮族是广西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三月三歌节,又称三月歌圩,“三月三”歌圩,是壮族盛大的传统歌节。
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除蒸五色糯米饭和做红鸡蛋,以纪念祖先和招待亲友外,主要是举行盛大的“歌圩”活动。
对歌是壮族民间传统的娱乐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独特的形式。
歌圩普遍流行于壮族地区,其中尤以红水河、左右江流域各壮族聚居地最为常见。
百色、田东、田阳、平果、凌云、德保、靖西、天等、崇左、宁明、龙州、凭祥、马山、都安、大化、巴马等县(市、自治县)相当流行。
每场歌圩人数多者可达数万“古龙坡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一带苗族的传统节日,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每年正月十六和八月十六日分别举行:前者预祝丰收,后者庆祝丰收。
古龙坡会内容有芦笙赛、踩堂歌、斗马、斗鸟、赛马、舞狮、对唱山歌等。
其中以芦笙赛和斗马最为热烈。
中午时分,各村芦笙队围成圆圈,吹起欢快悠扬的芦笙芦调,姑娘和小伙子围绕芦笙翩翩起舞,进行“踩堂”,有时上千人参加歌舞。
斗马时,一人先将一匹母马牵到马场正中,然后从两边牵来两匹健壮公马,在即将经过母马旁时,两匹公马各自昂头翘尾,高扬前蹄,厉声嘶鸣,向对方扑去并厮斗起来,或咬或踢,时而双双竖立,时而迅猛追逐,场面十分紧张激烈,有的要斗上几十个回合才分胜负,败者退出,胜者又和新牵来的另一匹公马相斗。
最后,人们争相向优胜的养马人祝贺。
斗马结束,芦笙赛进入高潮,各村使出全部本领,显示吹奏技能,由坡外倾听的评判员评判优胜者。
最后参加坡会的芦笙队一起合奏,顿时山鸣谷应,响彻云天。
古龙坡会既是一个社交盛会,也是传统民族体育运动会。
届时,除苗族外,附近的壮、侗、瑶、汉等各族群众也来参加。
苗族“跳坡节”“跳坡节”为苗族传统节日,爬坡杆是节日的中心内容,青年们围着坡场中竖起的一根高约10米的坡杆,随着笙歌翩翩起舞,为比赛助威喝彩。
广西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图书出版策略
广西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图书出版策略◎杨怡婷,张 磊[摘要]广西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少数民族孕育了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
文章以促进广西民族文化类图书出版高质量发展为目的,梳理广西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况及其图书的出版价值和现状,提出做好以民族文化为主题,以古籍文献整理和历史挖掘为重点的地方文化出版,打造高质量的学术出版和民族体育健康普及出版,注重多媒体开发探索图书融合出版,深耕细作做强民族文化品牌的策略。
[关键词]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民族传统体育;图书;出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其本身的价值功能丰富多元,不仅守护文化根脉、传承文明薪火,而且所体现的政治意义更是超越了运动本身,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都是其重要性的体现。
鉴于此,广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者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不断挖掘、总结、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诸多出版机构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图书的出版给予大力支持,使其稳步提质增效、守正创新。
文章探讨广西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图书出版策略,以探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类图书的出版趋势和发展方向。
一、广西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况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最多的自治区,其世居少数民族包括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1个民族。
广西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指各世居少数民族在广西地域范围内,在古代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一直流传发展延续至今,符合广西地貌地域特征,体现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
其中,壮族传统体育活动包括打扁担、掼牛、秋千、抛绣球、打手毽、舞狮、牙力、踩高跷、划龙船、赶马进城、射柳、跳桌、板凳龙、武术、僚球、跳灯、风车秋、抢花炮、走马、角力、群龙争珠、投绣球抓卒等20多种[1]。
2021年,壮族抢花炮这一项目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抢花炮的入选弥补了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没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的空白,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意义。
京族是最富的民族吗
京族是最富的民族吗答:京族是最富的民族。
介绍:京族是广西特有的世居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个聚居在一个地方的少数民族,总人口约1.37万。
大约400年前,京族祖先在越南涂山一代捕鱼,追踪鱼群来到白龙尾以及京族三岛等岛屿,他们发现这里水深鱼多,是天然的优良渔场,于是便在这里定居下来,成为这里最早的拓荒者。
现在的京族同胞大多聚居在广西北部湾的万尾、巫头、山心等地。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京族人沿海而居,海域捕鱼自然也就成了他们主要生活,并形成了京族发达的渔业文化。
由于没有耕地,很早之前京族人要拿着家乡的海鲜去山里跟人交换其他的粮食来吃。
随着旅游业,海产品加工、海水养殖产业、边境贸易等多种产业的发展壮大,京族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成为了全国最富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如此,京族人的美食更是让人心花开:京族美食——海鲜作为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美食怎能少了海鲜?虾、蟹、黄鲷、鲈鱼、鳗鱼、八爪鱼、鱿鱼、沙虫、泥丁、海蜇及各种贝类……这都是京族人家的“私房”菜谱,只要你想得到的海产品,都能给你端上桌来。
京族美食——风吹饼这是京族颇有风味的一种传统粮食制品。
风吹饼是用糯米浸泡使其发胀后,水磨成稀粉,然后用勺子舀到直径40厘米左右的篾托(现已多用薄铝制成)里,大火蒸熟成一面一面的薄粉膜,再撒上一些熟芝麻,晾干后置于炭火上烘烤而成。
因经过烘烤,它变得又薄又轻,几乎像透明的薄膜,风吹即飘起,故名。
其味香脆爽口,是待客和探亲访友的上好风味食品。
京族美食——白糍糕白糍糕也是先把糯米浸泡,水磨成稀粉,用布滤成半干,然后搓捏成一个个如鸡蛋大小的汤圆,内包糖馅,用水煮至它浮上水面不久即熟。
这大多是在每年除夕之夜,全家边守岁边做好煮熟,待新春到来时,先用以供神祭祖,后拿来和糯米糖粥一起吃,以示祝福:生活甜蜜人长寿,偕老白头如“白糍糕”。
京族美食——鲶汁鲶汁,又称鱼露,是京家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上等鱼汁调味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的世居少数民族广西共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他们分别是: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
壮族:主要聚居在桂西、桂中,即南宁、柳州、百色、河池、贵港、防城港等市。
瑶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形成“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局面,其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聚居千人以上的有60个县(市),其中都安、大化、巴马、富川、恭城等自治县地较集中。
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资源、龙胜、环江、西林、南丹等县。
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龙胜、融水等自治县。
仫佬族:主要分布在罗城、宜州、柳城等县(市)。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回族:主要居住在桂林、柳州、南宁、百色4市及临桂、灵川、鹿寨、永福、宜州、北流等县(市)彝族:主要居住在隆林、那坡等县。
水族:主要散居在南丹、宜州、融水、环江、河池、都安、来宾等县(市)仡佬族:主要散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长发、克长、者浪、岩茶、蛇场等乡。
壮族风俗文化三月三和歌圩壮族传统歌节。
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壮语叫“窝埠坡”“双龙垌”。
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唱的歌。
分日歌圩和夜歌圩。
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 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
除农历三月初三,春节、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满月、乔迁等时节都可形成歌圩。
甚至赶圩路上歌逢对手时,也可形成临时歌圩。
其起源有多种传说,一说刘三姐发明山歌,众人争相传唱,逐渐衍成歌圩; 一说为娱神,除灾驱疫; 一说为纪念一对坚贞情侣。
歌圩节前,人们要备好五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还要赶制绣球。
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
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才开始对歌。
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
有的是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对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女方。
有些歌圩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彩蛋碰姑娘手中彩蛋,姑娘如愿意和他做朋友,就露半边蛋让他碰,不愿,就整个握住。
还有的是甲村向乙村送去彩球,相约还球时举行山歌比赛,如乙村输了,彩球不准送还,来年继续比赛,直到唱赢为止。
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
建筑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
壮、侗、瑶、苗、汉都有。
多为两层。
上层一般为3天间或5开间,住人。
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火、杂物。
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
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
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既雄伟又壮观。
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
居室格局,各族自有特点。
龙胜县龙脊乡壮族干栏,以神龛为中心,神龛后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
主妇房在右角。
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
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
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是夫妻异室,沿袭了古俗。
现在的干栏,内部结构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不变。
牛魂节时在农历四月初八。
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
传说这天是牛王诞辰。
要给牛脱轭,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丰美的地方。
牛栏要打扫干净,铺上干爽稻草。
不准役使,更不准鞭打,还要给牛唱山歌,喂乌米饭。
过去有些寨子里还建有牛魔王庙,过节这天,要杀猪祭祀,村民们在庙里聚餐。
当地流行一个传说:当初陆地只有岩石、黄沙,牛王奉命下凡播种百草,原定跨3步撒一把草万,牛王记错了,变成跨一步撒3把,使得大地百草丛生,连庄稼都长满野草。
天帝大怒,罚牛王下人间吃掉百草。
但天帝并没有忘记它,每当它生日,便派牛魔王下凡看望、佑护牛王和它的子孙,为它们灭病去灾,由此便建起了牛魔王庙。
牛魂节表现了壮族人民对耕牛的爱护和对农业丰收的期望。
壮姑夏装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姑娘的传统夏装,上白下青,用料多为细棉布,现在也有用绢和洛纶的。
上衣款式为平领、对襟、中袖。
中襟缀两只布扣,手工精巧,有蝴蝶形、菱形等样式。
袖筒中腰和袖口绣有“花栏杆”,用丝和配色极为讲究,花形也多种多样。
衣衫腰身部位比较宽松。
裤子为青色,宽筒,裤筒中腰也镶有两道宽约一寸的“花栏杆”,多为锻带加绣花色。
壮姑穿上这套衣裳,配上线底细花胸围和方形法净印花头巾,耳挂串珠环,腕戴白银镯,走在乡间路上,给人以潇洒、自然、和谐的内蕴美感。
壮族婚俗桂林地区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结婚时有背新娘、砍梯、拆桥、对歌等独特婚俗。
新娘出嫁时,通常由一个父母健在、子女双全的男子或者由姑娘的父亲,背着出门,叫做背新娘。
背时,要脱去新娘的鞋,到门外才给穿上,表示她脚印已经出门,日后一心向着夫家。
也暗示姑娘离家并不情愿,是让人背走的。
新娘出夫家,不坐轿,由十几位伴娘和歌手陪送。
嫁送中必须有给新郎的一双鞋、一套衣服,给家婆、伯娘各人一块胸围,给家公、伯伯各人一条腰带。
新娘到达夫家,要踏着临时搭的竹梯上楼,再走过为她架的“新桥”进入洞房。
她登完竹梯,一位父母健在的男青年立即将竹梯砍断。
进入洞房,后面又立即有人拆去“新桥”。
“砍梯”、“拆桥”,表示新娘后路已断,今生永落夫家,生育子女,创家立业,也寓意新人结合,如意美满,白头偕老,永不变心。
晚上,伴娘和歌手要与寨上小伙子们对歌。
新娘次日回门,新郎当日或次日接回。
晚上伴娘和歌手又要与寨上小伙子对歌,连唱3夜,有茶歌、赞歌、情歌等等。
有些青年通过这种机缘机中了意中人。
壮族青年传统的体育文娱活动,和表达爱情意愿的独特方式。
绣球有圆形、方形、菱形,有的还做成各种动物形状。
上端有条彩带,下端系一束尺多长的彩丝穗子,球内填充谷糠或棉籽,大小不一,轻重不等,一般不超过一斤。
比赛时,男女相向分列两队,各有一裁判。
一方起抛,球落对方场内,接不住的,要罚唱歌或表演节目。
再轮换抛球。
绣球作为爱情信物时,抛法又不相同。
有的是在对歌时,姑娘趁无人注意悄悄地送给意中人,对方则以手帕、毛巾之类物品回赠,两人继续对唱下去,借以增进了解。
有的是姑娘看中了谁,便定点抛过去,对方如亦有情意,即系上礼物,还抛过来。
绣球能打开双方心扉,为彼此的进一步接触、了解,创造条件。
抛绣球壮族青年传统的体育文娱活动,和表达爱情意愿的独特方式。
绣球有圆形、方形、菱形,有的还做成各种动物形状。
上端有条彩带,下端系一束尺多长的彩丝穗子,球内填充谷糠或棉籽,大小不一,轻重不等,一般不超过一斤。
比赛时,男女相向分列两队,各有一裁判。
一方起抛,球落对方场内,接不住的,要罚唱歌或表演节目。
再轮换抛球。
绣球作为爱情信物时,抛法又不相同。
有的是在对歌时,姑娘趁无人注意悄悄地送给意中人,对方则以手帕、毛巾之类物品回赠,两人继续对唱下去,借以增进了解。
有的是姑娘看中了谁,便定点抛过去,对方如亦有情意,即系上礼物,还抛过来。
绣球能打开双方心扉,为彼此的进一步接触、了解,创造条件。
夜婚桂北部分壮族地区婚俗。
也称火把婚。
婚期晚上,新郎带二三十人,点着火把,边走边唱,直往女家。
到女家村寨边,先与新娘女伴对歌,一般总是让男方赢,男方再派一口齿伶俐的小伙子进寨,走近女方家门,又被姑娘们拦住,用歌声盘问,对答无误,才准进门迎亲。
新娘上路,由二三十位女伴陪送,一路上边走边与迎亲男青年们对歌,在歌声笑声中,簇拥新娘,到达男家拜堂成亲。
新人进洞房后,男女青年继续对歌,直到天明。
通过对歌,他们互相认识、了解,有的交上朋友。
进而缔结夫妻良缘。
侗族风俗侗族音乐文化音乐曲调既多又美。
一领众和、多声合唱的“大歌”声音宏亮,气势磅礴,节奏自由。
琵琶歌,因以琵琶或加“格以琴”(侗语称ki212,俗称牛罢腿)伴奏而得名,曲调欢快流畅,为侗族所特有。
民间的故事传说,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演唱时,用胡琴、“格以琴”伴奏,击锣钹鼓闹场,着侗装,不画脸谱,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侗族民间舞蹈,有“哆耶”、芦笙舞和舞龙、舞狮等。
“哆耶”是群众性的集体歌舞,或男或女,彼此互相牵手搭肩,围成圆圈,边走边唱。
芦笙舞是由舞者吹奏芦笙边吹边舞的集体舞蹈。
乐器除上述者外,还有侗笛、唢呐等。
侗族建筑文化侗族擅长石木建筑,鼓楼、桥梁是其建筑艺术的结晶。
鼓楼为木质结构,以榫头穿合,不用铁钉。
有三、五层以至十五层,呈4面或6面8面倒水,高4~5丈,飞阁重檐,形如宝塔,巍峨壮观,是族姓或村寨标志,也是公众集会的议事场所。
风雨桥是石墩木桥,长廊桥道,桥亭重瓴联阁,雄伟壮丽,以三江县的程阳桥最负盛名,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
侗族手工手工艺品有挑花、刺绣、彩绘、雕刻、剪纸、刻纸、藤编、竹编。
刺绣是侗族妇女擅长的工艺,她们有服饰上刺绣各种图案花纹、人物、禽兽、花卉、草虫,形象生动,色彩绚丽而调和。
银饰有颈圈、项链、手镯、耳环、戒指、银簪、银花。
纺织品有侗锦、侗帕、侗布。
先用靛染,后涂蛋白的“蛋布”,颜色鲜亮,为侗族固有衣料。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
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
有的头留顶发。
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
一般都喜欢戴银饰。
侗族饮食文化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
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
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
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
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
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
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
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
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
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
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
“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
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
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
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3月3日或2月2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