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做为一种治疗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史中49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

西方哲学史中49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

西方哲学史中49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1.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一命题开创了人类认识的一个新时代,拉开了从哲学的角度审视世界的大幕。

2.阿那克西曼德——世界源于无定阿那克西曼德生于米利都,是泰勒斯的追随者和最出色的学生。

3.阿那克西米尼——世界源于无限的空气在西方哲学史上,他开创了用事物量的变化来说明事物在性质上的区别的历史。

4.毕达哥拉斯——万物都是数“最优秀的人则献身于发现生活本身的意义和目的。

他设法揭示自然的奥秘,热爱知识,这种人就是哲学家。

”5.巴门尼德——存在是一从巴门尼德开始,哲学的研究开始进入思辨的领域。

6.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7.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他是第一个自称为智者的人,也是古希腊第一位公众教师,还是第一个收学费的人。

8.苏格拉底——自知其无知就是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人物,让很多年轻人聚集在他的周围,和他就形形色色的问题展开激辩,成为他们的精神导师和良师益友。

9.芝诺——飞矢不动亚里士多德说他是论辩法即辩证法的创始人。

他的论证方法及辩论技巧,是后来智者们的思想渊源,促进了逻辑和理论思维的发展。

10.恩培多克勒——同类相知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可以说在他那里,哲学家、预言者、科学家和江湖术士等等身份经常交错出现,以至于我们无法确切地勾勒出他的形象。

11.阿那克萨戈拉——异类相知作为原子唯物论的思想先驱,阿那克萨戈拉凭借自己的哲学活动和哲学思想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赢得了足够的尊重。

12.柏拉图——物质世界的背后存在一个理念的实体世界爱默生则如此称赞柏拉图和他的代表作《(理想国)》:“柏拉图就是哲学,哲学就是柏拉图。

”“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它的全部价值都在这本书里了。

”13.德谟克利特——原子与虚空生成宇宙德谟克利特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4.第欧根尼——别挡住我的阳光“一个哲人,即便他身为奴隶,也是他人的自然统治者,就像医生是病人的导师一样。

论中国哲学对中医文化的影响

论中国哲学对中医文化的影响

论中国哲学对中医文化的影响中国哲学对中医文化的影响一、引言中国哲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思想理念贯穿于中国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中医文化。

中国哲学的影响深远,不仅在哲学和思想领域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医学方面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哲学对中医文化的影响,从哲学思想的角度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二、道家哲学对中医文化的影响1. 道家哲学的理念道家哲学主张“无为而治”,重视顺应自然,强调顺其自然,调整身心与自然的关系。

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认为人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内养元气,外调五脏,以达到身心调和的境界。

2. 中医文化中的“顺应自然”在中医文化中,“顺应自然”是非常重要的理念。

中医强调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强调个体的整体平衡和和谐。

中医师在治疗疾病时,也注重顺应体质差异,运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调整身心,与道家哲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三、儒家哲学对中医文化的影响1. 儒家的伦理与中医的治疗儒家强调人伦之道,注重家庭、社会关系和个人修养,尊重人的尊严和社会秩序。

中医文化中也有类似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注重调整身心,维护健康的治疗理念也与儒家的伦理相契合。

2. 中医师的职业道德与儒家的伦理观儒家的伦理观影响了中医师的职业道德。

中医师在治疗疾病时,注重医患关系,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严格遵守医德,这与儒家的伦理观有着内在的联系。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中国哲学对中医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道家的治未病理念、儒家的伦理观念等,都深刻影响了中医文化的发展。

中国哲学强调顺应自然、内养元气等理念与中医文化的养生保健、治未病理念相互交融。

在当今社会,中医文化仍然受到中国哲学的思想影响,中医师仍然在实践中注重顺应自然、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哲学对中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中医文化的发展,并为中医文化注入了深厚的哲学底蕴。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医文化仍然需要不断吸收中国哲学的精华,传承并发扬光大。

哲学与医学

哲学与医学

哲学与医学
哲学,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医学,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是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

所以哲学在医学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医学也会对哲学的发展构成影响。

首先医学和道德的关系最密切,老子的观点是道为主体,德为客体,德循道而行。

所以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的产生同人和社会的产生,发展是不可分割的。

则在医学中是离不开道德的。

医德可以调整医务人员的关系,和医患关系。

这在这个医患关系相当紧张的的时代,道德显得更重要了。

孙思邈说过:“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

”所以医者必须恪守医德,救死扶伤。

医学的方法影响了哲学,医学与哲学最大的区别是他采用的经验方法。

哲学也可以从医学上借鉴一些理念。

医学治疗身体疾病而哲学从心灵深处维护人的健康。

现代的心理学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护理1201班
田英瑞
学号:2401120202。

哲学史上的金句

哲学史上的金句

哲学史上的金句1.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

就像在一场艺术展览上,有人觉得那幅抽象画是绝世佳作,而有人却觉得它毫无美感。

对于艺术品的评判,没有绝对的标准,全看每个人自己的感受,这不正像普罗泰戈拉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嘛。

2.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嘿,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觉得很陌生?我们常常忙着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却忘了探究自己的内心。

苏格拉底这句话就像一声警钟,提醒我们得好好审视自己。

就好比一个探险家,走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最后才发现最神秘的地方其实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3.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我有个朋友特别崇拜他的导师,导师说啥他都觉得对。

有一次在学术讨论上,他发现导师的一个观点有漏洞,可他不敢说。

这时候就应该像亚里士多德一样啊,对老师的尊重固然重要,但真理才是更值得追求的。

这就像在寻宝的路上,老师可能是给你指了个方向,但如果发现前面不是宝藏而是陷阱,难道还傻乎乎地跟着走吗?4. “存在即合理。

”——黑格尔。

我邻居家的小孩老是问一些奇怪的问题,像为什么蜘蛛要织那么复杂的网啊?这看似没什么用的东西,其实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蜘蛛织网是为了捕食、生存,就像世界上的每一种现象、每一个事物,不管我们理解不理解,它既然存在,就有它合理的地方。

5.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

想象一下,整个世界就像一团永远燃烧着的火焰,不断地变化、跳动。

就像我们的生活,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今天你可能还是个小职员,明天就有可能成为老板呢。

这团火永远在燃烧,永远在改变,没有一刻是静止的。

6.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有一次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可能是虚幻的。

但是当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是存在的。

因为如果我不存在,那谁在思考呢?这就好比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只要他还能感觉到自己在思考,他就知道自己是真实存在的。

7. “知识即美德。

哲学与医学的关系

哲学与医学的关系

哲学始源于医学,医学最终要归隐于哲学。

医学发展迅速,最终要走到哪里去,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郎院士在第三届东方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大会上关于哲学与医学,医生修养与现代人文的演讲。

医学是科学、哲学与宗教结合生命死亡/生命表达既是生物学的,也是科学的,哲学的,甚至是宗教的。

医学应该从终极关怀这个角度去了解一种病,了解一个病人,从这个层面上去体现一个人善良的本质。

宗教的基础是人的信赖(信仰)。

那种认为宗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是有偏颇的。

我认为,宗教实际上是一群人终极关怀所编制而成的一种思想逻辑和生活模式,宗教是一种生活模式和一种生活轨迹,是信仰,信赖、信奉和信任。

以前,我们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包括阳光、雨露,空气、水、日月星辰并不了解,于是我们就相当自然地认为它们有某种超人的力量,实则不然,那个超人的力量既不是神,也不是上帝,而其实是自然规律。

只是我们对它不认识而已。

有一本书,叫《人的宗教》,它讲了6种宗教,包括中国的儒家和道教思想,它在书中提到:有一种力量,无限无量,我们不知道它的名字,却知道它的来源,不是神,而是自然,是自然的力量,是道。

这是专门讲宗教非常客观的说法,道正心正,道正路正。

所以,科学、哲学、宗教和医学实际上是结合在一起的。

知名哲学家冯友兰说过,人不一定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是哲学的。

一旦是哲学的,他就有了宗教的洪福。

因此,医学则是可以把科学、宗教和哲学调和起来的综合事业。

大家都知道徐志摩,他的一生是爱的象征,爱是他的宗教,爱是他的上帝。

既然爱是上帝,那么我们作为医生,何尝不应该把爱作为一种宗教去认识呢?果真如此,我们就能共品智慧传统所广施的一种喜悦。

所以,医学可能是把科学、哲学、宗教结合起来的中心立足点。

归根结底,医学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技术。

伤与痛的认识与医患关系几乎是每个医生都必须解决伤和痛。

我们应该要让公众知道,伤和痛是一辈子要经历的事情,疼痛是必要的,是常态的。

每个人都应该正确认识伤和痛,如果没有伤痛,我们则无法感觉到事物和生活。

形而上学的困境与“治疗型”哲学

形而上学的困境与“治疗型”哲学

形而上学的困境与“治疗型”哲学摘要在维特根斯坦学术生涯的早期和晚期提出了两种截然相对的思想体系。

按照他对哲学本性的看法,哲学不是理论建设,而是治疗性的方法。

后期的他认为哲学是治疗语言疾病的“语言游戏”,并且提出了使哲学话语重回日常语言的治疗方案。

他的语言游戏说主要是从批判“奥古斯丁图画”开始的。

哲学的“形而上学困境”产生有两种根源。

形而上困境是指在过去哲学家们一直试图解决去一直没有办法解决的那类问题。

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任务是通过消除哲学问题来纠正各种偏颇的、狭隘的、固执的思维方式。

遵守规则就是遵守生活方式上的约定,因为归根结底,语言—游戏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关键字语言游戏形而上学的困境约定治疗型哲学“我们在光滑的冰面上行走,没有任何摩擦力,在某种意义上达到理想条件,但正因为如此,我们将不能行走。

要行走就要有摩擦力,回到粗擦的地面上来。

”引言维特根斯坦是一位天才式的人物,在他学术生涯的早期和晚期提出了两种截然相对的思想体系。

这两种观念主要在他的早期的《逻辑哲学论》和晚期的《哲学研究》。

这两者的主要关系是这样的:共同点:后期的哲学仍旧以“经验”和“逻辑”为基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认为,哲学不是一种学说,而是一种语言分析活动,通过研究“语言的意义问题”使含混的语言表达变得简洁明晰,从而解决传统的哲学问题;不同点:前期以逻辑为标准,力图通过逻辑来改造“日常语言”进而构建“理想语言”,后期哲学则相反,不对“普通语言”进行理想主义改造,而是使“普通语言”充当“正真的中间人”的作用,分析“日常语言”在“现实中”的使用的含义。

维特根斯坦虽然目标没有改变,但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是基于“语言游戏”而产生的。

语言游戏可以说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基本核心,通过对于语言游戏的讨论,他提出了“治疗型”哲学。

按照他对哲学本性的看法,哲学不是理论建设,而是治疗性的方法。

后期的他认为哲学是治疗语言疾病的“语言游戏”,并且提出了使哲学话语重回日常语言的治疗方案。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特殊教育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可以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关注特殊儿童的心理需 求,促进其适应和发展。
组织与团队发展
员工关系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可以帮助组织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提高员工 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团队建设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增强团队 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领导力发展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理解和关心员工,提高领 导效能。
存在主义哲学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也受到存在主义 哲学的影响,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 责任。
现象学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还受到现象学的 影响,关注个体经验的直接性和真 实性。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发展历程
起源
影响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起源于20世纪40年 代的美国,由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创 立。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对心理咨询和治疗 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其他 心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和创新。
3
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可以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和预防工作,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 压力的能力。
教育领域
教师与学生关系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强调尊重和理解个体,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 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学生个人发展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可以用于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和成长,培养其独立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患者主动参与
患者需要积极参与治疗过程,通过自我探索来促进个人成 长。
关系中心
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治疗的核心,这种关系应该是 安全、尊重和开放的。
长期过程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期进行,以帮助患者逐步解 决心理问题。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哲学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

维特根施坦是怎样治疗“哲学病”的?

维特根施坦是怎样治疗“哲学病”的?

维特根施坦是怎样治疗“哲学病”的?【摘要】维特根施坦是怎样治疗“哲学病”的?他通过逻辑分析、语言哲学、澄清哲学问题和拒绝哲学问题的存在等方法来治疗。

维特根施坦认为“哲学病”源于语言的误用和概念的混淆。

他强调逻辑分析能帮助澄清概念,通过澄清概念带来的语言哲学能解决哲学问题。

维特根施坦主张消除伪命题和语言上的困惑。

他的治疗方法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和清晰性,以此消除“哲学病”的症状。

维特根施坦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哲学领域的发展,引导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和表达。

他的方法为哲学疾病的治疗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关键词】维特根施坦, 哲学病, 治疗方法, 逻辑分析, 语言哲学, 澄清哲学问题, 拒绝存在, 影响, 结论, 展望1. 引言1.1 维特根施坦是怎样治疗“哲学病”的?维特根施坦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对“哲学病”的治疗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维特根施坦认为哲学问题源于语言的误用和逻辑的混淆,因此要治愈“哲学病”,就需要通过逻辑分析、语言哲学、澄清哲学问题以及拒绝哲学问题的存在来纠正这些错误。

维特根施坦主张通过逻辑分析,对哲学问题进行逻辑分解和推断,以揭示问题的真正性质。

他认为很多哲学问题都是由于人们对语言的误解而产生的,因此通过对语言的逻辑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澄清问题的来源和纠正错误。

维特根施坦还强调了语言哲学的重要性,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只有通过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才能有效地解决哲学问题。

通过澄清哲学问题,维特根施坦试图消除语言的模糊性和混淆,从而促进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维特根施坦主张拒绝那些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的哲学问题的存在,认为这些问题是无意义的,只会产生混淆和困扰。

通过这一方法,他试图消除人们对无意义问题的痴迷,提高人们对真正问题的关注和理解。

维特根施坦的治疗方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通过逻辑分析、语言哲学、澄清问题和拒绝无意义问题,他试图根源性地解决“哲学病”,促进人们对真正哲学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意义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意义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意义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是一种以自然哲学观念为基础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模式。

这一
模式强调人体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况受自然界影响较大。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主张通过调节人体与自然界的平衡关系,以预防和治疗疾病。

首先,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强调疾病的根源在于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状态。

人体与
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类身体的健康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密不可分。

当人类生活方式、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破坏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疾病。

因此,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倡导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来预防疾病产生。

其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提倡以自然方式治疗疾病。

在治疗疾病时,自然哲学
医学模式强调尊重人体的生理规律,倡导使用天然药材、食疗、运动等方法进行治疗。

与传统医学注重药物治疗不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更注重通过调整人体的机能、促进自愈能力来治疗疾病。

最后,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对医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
环境污染、生活压力增加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面临着更多的健康问题。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提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理念。

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体与自然的关系,也能够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医学理论,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
加健康、绿色、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在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必将在医学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中医上的辩证论证的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医上的辩证论证的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医上的辩证论证的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辩证论证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中医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的体现,通过对疾病的全面观察和分析,以及综合考虑人体的整体状况,从而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在中医上,辩证论证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种治疗方法和哲学体系。

辩证论证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它强调人体内外的各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外环境的不平衡引起的,而治疗应该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疾病的治愈。

因此,辩证论证在中医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它能够帮助医生分析病情,判断病因,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

辩证论证的核心理念是“辩证”,它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变化。

在中医中,疾病被认为是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的结果,而患者的症状也是疾病状态的反映。

因此,辩证论证通过分析病情的矛盾和变化,找出病因,寻求治疗的方法和措施。

辩证论证在中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中医医生可以观察到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细微迹象,从而进行辩证分析。

在治疗方面,辩证论证还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针灸、中药等,以及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

总之,辩证论证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方法,更是一种哲学体系和思维方式。

通过综合考虑人体的整体状况和疾病的多因素影响,辩证论证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辩证论证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将为中医辩证论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从中医上的辩证论证的名词解释进行展开,结构如下:1. 引言:通过对中医上的辩证论证进行简要概述,引导读者对该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正文:2.1 中医的基本概念:首先介绍中医的基本概念,包括中医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等内容,为后续介绍辩证论证打下基础。

哲学与医学的关系

哲学与医学的关系

哲学与医学的关系
哲学和医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哲学是关于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人类知识和思维、伦理道德等基本问题的研究,而医学则是关于人类健康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学科。

首先,哲学关注的问题与医学息息相关。

比如,哲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对医学伦理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影响;哲学对知识和思维的研究为医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哲学对人类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探讨可以启发医学的治疗理念和方法。

其次,医学也反过来影响了哲学。

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不仅直接改善了人类的健康状况,也推动了哲学对人类生存问题的深入研究。

比如,医学上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技术的进步,为哲学家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材料和案例,促成了对人类生存问题的更深入探讨。

最后,哲学和医学的结合也有助于提高医学的职业素养。

医学专业的从业者需要不仅仅具备临床技能,还需要具备人文素养和哲学思维能力,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哲学和医学的结合,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思考疾病治疗的伦理道德问题。

综上所述,哲学和医学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哲学为医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医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哲学对人类生存问题的深入研究,哲学和医学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医学的职业素养。

- 1 -。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及过程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及过程

以人为中心疗法一、概述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产生背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体系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将近60年的临床实践中身体力行,不断提炼总结经验一手发展起来。

由“人本主义学派”的鼻祖罗杰斯(提出“咨客中心”)及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等所创,又由弗兰克(提出“存在主义”)和皮尔斯(提出“格式塔”)等一些具有相同或相似观点的学家力行实践总结出来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亦称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是在反对当时西方心理学中最主要的两大势力即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应运而生的。

“以人为中心疗法”在当代心理咨询和发展历史上享有特别的声誉。

这种疗法取向以个人为中心,致力于人格的完善与和谐均衡发展,在当代心疗领域中受到了普遍的重视。

二、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的发展卡尔·罗杰斯在1955年发表了一篇杰出的论文《是人还是科学?》,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出这种疗法不但在人道主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治疗人性和内存和谐发展方面也有非常出色的效果。

并指出,这种方法在科学上也是可行的。

罗杰斯在文章里呼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科学方法的实践效用,而抛弃其他的观念,在科学的基本原理的客观认识中会获得更多建设性行为,这些行为作用于有机体的生成进程!在文章中罗杰斯表述了两项关于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本质的原理:(1)大部分人对自身的经历采取一种乐观的态度,这些人对于社会是具备可塑性的;(2)个体的内在动机对个体发生改变起作用,改变的方向使人们对经历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使人们的行为与自身和社会都有益,乃至与宇宙的振动一致。

其中一个关键思想:只有当事人才能够充分、深刻地了解自己。

治疗师的角色就是帮助当事人学会且更理智成熟的方式将自己与另一个人联系在一起,主要依靠当事人来指导治疗过程。

由治疗师主导一切的倾向。

这种非指导性治疗关系的建立给为类提供了一个相互关心理解、自由宽容和接受的典范,建立在这种程度的理解能够使其鼓起勇气,向新的目标迈进。

内病外治体现的哲学原理

内病外治体现的哲学原理

内病外治体现的哲学原理
内病外治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它体现了中医哲学的几个基本原理。

以下是对内病外治哲学原理的多角度解释:
1. 阴阳平衡,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阴阳是其中最基本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

内病外治强调通过外部手段来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全身观念,中医强调全身观念,认为人体各个器官、组织和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内病外治通过外部治疗手段,可以通过调整全身的功能状态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3. 治病本源,中医注重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进行暂时的缓解。

内病外治通过外部治疗手段,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本源的目的。

4. 通达经络,中医认为人体内有经络系统,通过经络可以使全身各部位相互联系。

内病外治通过外部治疗手段,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的流通,从而调整全身的功能状态。

5. 自愈能力,中医强调人体具有自愈能力,通过外部治疗手段
可以激发和增强人体自身的治愈能力。

内病外治通过外部治疗手段,可以刺激人体的自愈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总之,内病外治体现了中医哲学的多个原理,包括阴阳平衡、
全身观念、治病本源、通达经络和自愈能力。

这些原理共同构成了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内病外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综合运用这
些原理,中医可以从多个角度全面地治疗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以哲学为模型的哲学治疗何以可能——从哲学咨询的实践看

以哲学为模型的哲学治疗何以可能——从哲学咨询的实践看

以哲学为模型的哲学治疗何以可能———从哲学咨询的实践看杨玉昌【摘要】20世纪80年代哲学咨询的兴起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引发了人们对于哲学治疗的关注。

哲学专业学生对监狱服刑人员的咨询帮教实践表明,以哲学为模型的哲学治疗不仅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具有不同于医学模型的精神病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独特治疗方式。

例如,以存在主义为模型的哲学治疗可以将存在主义关于人的存在的理论,尤其是关于人如何从禁锢到自由的思想,用于引导监狱服刑人员乃至一般人走出人生困境,实现自我转变,从而突破医学模型的精神病治疗和心理治疗所固有的局限。

各种模型的哲学治疗相互补充和促进,共同推动哲学治疗的发展。

【关键词】哲学咨询;哲学治疗;哲学模型;存在主义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22)06-0077-08作者简介:杨玉昌,(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中山大学医学哲学与人文实践协同创新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基金项目:广东省202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当代哲学咨询与希腊化时期哲学思想比较研究”(GD21CZX02)当代哲学家努斯鲍姆(MarthaC Nussbaum)认为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是以医学为模型的,它不同于哲学研究中的“柏拉图式的进路”和“基于日常信念的进路”,主张将哲学的批判力量与对生活的投入结合起来,认为哲学不是一种关于世界的纯粹理论,而是对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一种批判性的思考,哲学具有治疗性。

这种以医学为模型的哲学虽然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哲学的意义,但在其治疗实践中必然受到医学模型的限制,难以与心理治疗区分开来,哲学在其中实际上被医学化了。

然而,从起源和发展上来看,哲学的主流并非是以医学为模型的,而是为了探索关于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

那么,这种具有本原性的哲学是否能够对人的心理疾病进行一种哲学治疗呢?换句话说,是否存在一种以哲学为模型的哲学治疗呢?如果存在,这种治疗何以可能?20世纪80年代发源于欧洲随后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哲学咨询表明,一种以哲学为模型的哲学治疗不仅可以存在,而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医学与哲学的辩证关系

医学与哲学的辩证关系

第一层关系: 哲学是另一种医学人是无可选择地被“抛入”这个世界,而展开现实的人生的。

现实的人生注定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而最大的问题,从哲学的眼光来看,就是人的有限性问题。

所谓人的有限性,是指人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有一个限度。

在时间维度上有限就是说人不能永生,终有一死。

而在空间维度上有限,就是说人不能在广度上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延伸到无限远的地方:人不能在深度上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延伸到无限深的地方。

人的有限性对于一个有能力思想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困境,并且是一个绝对严肃的困境。

因为所谓有限,就是有局限,有局限就是有问题,有疾患,有病症尽管海德格尔说人是无可选择地被抛入这个世界,但人却必须对人的有限性做出绝对严肃的处置与选择。

也就是说,人必须就人的有限性做出治疗性选择。

人类到目前为止所发明的各种各样的思想或技术,其实都可以看做是关于人的有限性问题的治疗方式。

这些治疗方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医学(日常意义上的),一种是哲学。

除此之外,别无其它。

第二层关系: 哲学是医学的医学虽然哲学也是一种医学,但它是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医学的另一种医学。

作为另一种医学,它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医学。

因为哲学具有对一般意义上的医学的反思力和批判力。

这种反思和批判,其实就是对一般意义上的医学提出哲学层面的质疑和诊断,以求最好地促进医学向人性化方向发展与进步哲学是学术的制高点,是人类的第三只眼睛,天然地具有一种批判的形而上的眼光。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医学的所有重要突破最后都被提到了哲学的层面去理解。

医学的所有重大进步与成果如试管婴儿技术、安乐死技术、克隆技术等等,最后都演化成为了哲学的话题,并提交给哲学进行最后的讨论与处置。

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形象地说,哲学是医学的医学,甚至说,哲学是最高的医学。

哲学治疗视域下的王阳明乐论分析——以与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比较为中心

哲学治疗视域下的王阳明乐论分析——以与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比较为中心

哲学治疗视域下的王阳明乐论分析——以与伊壁鸠鲁的快乐
主义比较为中心
王子尚
【期刊名称】《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0)3
【摘要】治疗,是哲学的基本功能。

快乐作为普世的情感与价值,在王阳明与伊壁鸠鲁的哲学中均占据重要位置。

哲学治疗视域下,二者在将错误意见与过度欲望诊断为病因、从立意与实践两层次施展疗法以及复得快乐作为疗愈表现等三个逻辑环节保持一致。

将承袭儒学传统并且以全新命题——乐是心之本体为核心的王阳明乐论视作治疗哲学实为妥帖。

这一论说主张在快乐和痛苦间维持张力、与痛苦作斗争以及升华快乐为一种境界。

伊壁鸠鲁持相反观点,是为减法治疗。

前者则掺入了加法与减法的面向,以提升不同个体的疗愈效果。

哲学治疗既可以作为新范式诠释中国传统哲学,也能更充分地发挥中国哲学传统的现实效用,使之真正的面向现实与未来。

【总页数】10页(P43-52)
【作者】王子尚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48.2
【相关文献】
1.伊壁鸠鲁的快乐论及其伦理反思
2.快乐论者会过一种享乐的生活吗?--基于伊壁鸠鲁主义和居勒尼学派的比较考察
3.对理想生活的认识——关于皮浪的怀疑论和伊壁鸠鲁的快乐论之比较
4.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哲学思想对新时代提升国民幸福感的启示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生活哲学起点分析——以《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为中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哲学作为一种治疗
维根斯坦在具哲学探索里明确地表示了他对哲学的性质(nature)的看法,他认为哲学并不能如科学般建立知识体系,哲学只能负面地作为一种治疗的工具。

有关的讨论部分大约在109至113节。

本文的目的在握要地解释维氏持这种见解的原由并讨论其得失。

要了解为甚么维氏持这种「哲学治疗」观,我们当由他对语言的见解稍作介绍作为开始。

维氏认为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即文字或一切符号)的意义大部分来自它们在其处的语言游戏里的逻辑位置,说简单一点一个字或符号的意义就在它们于语言中的用法。

(PI 43)举例来说,在英语中"Fire"这个字有时候它是指火这种东西的一个名词,比如在"This is fire."这个句子里"fire"的意义就是指火,它的作用就是指涉火这种东西;有时候它却是一句求救的句子,比如在"Fire!",可见一个字或符号在它不同的用法中就有不同的意义。

维氏认为所有的哲学问题的产生就在于没有认识到语言的此一真相。

他在哲学探索的开始里便举出了奥古斯丁作为误解语言性质的代表。

奥氏有如大部分的人(不只是哲学从业员)认为单字只是事物的名字,而句子则是这些名字的组合(PI 1)。

在对语言的这种了解下我们不难想象柏拉图会问甚么是「公义」、「美」、「五本身」、「圆本身」这样的问题,更构造了理型论去回答这些问题。

相信柏拉图去问「五」是甚么的时候并没有认识到「五」这个字的意义就在于我们用它来计
算对象的数量(PI 1)。

若我们像柏拉图和奥古斯丁那样认为文字只是事物的名称,则我们很自然会去问有关于这些事物的问题;反之,我们则会如实地了解「五」为一计算用的符号,并不会去追问有关五这一事物的事情,更不会走上类似理型论的路上去。

像奥氏和柏氏对语言的误解所产生的哲学问题不只在远古才有,事实上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一直到维氏本人的后期以先的弗来格及罗素等逻辑家也是如此。

罗素及维氏本人的前期作为逻辑原子论者认为语言的本质就是反映世界的图画。

他们认为(罗素起码同意)世界是由事实(fact)组成的,而事实又由原子事实(atomic fact)组成,而原子事实又由简单事物组成(simple object)。

人们用以表达或反映世界的就是语言整体,语言又由表达事实的命题(proposition)所组成,命题又由对应于原子事实的基本命题(elementary proposition)组成,原子命题又由对应于简单事物的符号组成。

由此可见在逻辑原子论者的眼中世界的最基本的实体就是简单事物,而我们语言最终也该由对应于这些简单事物的符号组成。

对维氏而言,简单事物只有逻辑特性,即「简单事物」所指涉的就是当世界被分解至没法再分解的那些微小部分,如在哲学探索里提到的,当世界被如此分解时,此一状态总可以被描述的,「简单事物」就是指涉这些微小部分的总称。

(PI 50)明显地,如果一套语言不能由对应于简单事物的符号组成,则这套语言就是一套比较不精确地反映世界的图画。

对于逻辑原子论者来说,我们的日常语言就是这样一种不精确的语言。

这种对语言的观点就好像是说模糊的语言其意义也模糊,在沟通上造
成混肴,作为沟通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它不能胜任。

因此,去发明一种绝对精确的语言成为了哲学家的责任,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维氏再一次以对语言真相的揭露来取消此一哲学问题。

文字或词语(words)的意义既是在其用法,则只要在一个群体里成员们所用的一套语言是有效的,也就是说足够让他们之间成功地沟通的,那么这套语言的文字和词语之意义就有足够的精确性。

换句话说,我们无需像逻辑原子论者一般狭隘,认为只有指涉「简单事物」的符号组成的语言才是唯一精确的语言,也就是那套理想的(Ideal)语言。

事实上根本就没有这套理想的语言在那里等着哲学家们去发现或发明,我们只有一套套适用于不同环境和用途的语言。

在军队里有较简单的指令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有较繁复和精确的日常语言、物理学家所用的科学语言就远比我们日常所用的要精确得多。

若有一天有人发现了宇宙中最小且没法再被分解的组成部分,他们(懂这些东西的人)为了要沟通和表达这些东西自然会发展出他们之间的语言。

也就是说这种绝对精确的语言要在有人要用才会有意义,也才可能被发展出来,若有这么一种语言也「轮」不到哲学家们去发展,哲学家只能描述已存在的语言的功能。

所以去发展这种绝对精确的语言的责任不是哲学家的,更非一哲学问题。

以上只是其中一些维氏消解哲学问题的例子。

由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维氏认为哲学家们的「病」就是误解了语言,哲学问题就是误解了语言之后的「病征」。

只要人们了解到语言的真相,这些病就会痊愈,也就是其「病征」(即哲学问题)会消失。

因此哲学再不是建立知识的学问,而消除疾病的治疗方法,它的任务
就是取消一切哲学问题,并且厘清一切语言的混淆。

(PI 118) 对维氏这种哲学治疗观的第一个批评就是:如果哲学的功用只在于取消哲学问题,那么我们为甚么还要哲学?只要我们从起头就不要进入对哲学的探索,我们便不会有任何哲学问题,那就更无需要哲学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去医治这种疾病了。

维氏的回答如下:「人类是深深地被困在哲学的(即文法上的)混肴里……但这种语言之所以发展成这样是因为人类曾经-有和现在有-那种倾向以这种方式思想。

」(MS 213)意思就是说人类天生就有被语言的外表混肴的自然思想倾向,所以凡人(不只是哲学从业员)都会因对语言的误解和混肴产生哲学问题。

既然人类天生就被迫坎入哲学里,作为治疗的哲学便是负有重大任务的一门学问了。

对哲学治疗观的第二个批评是比较有力的。

有些哲学问题并不是由对语言的误解和混肴产生的,即说它们并不能由对语言的正确了解来取消。

例如:「甚么是公义?」(Whatis Justice?)当我们明白到「公义」虽在一句句子的受词位置,但它所指的并非一个实体,我们当然不会像柏拉图般构造一理型论来回答这问题,但这并不表示这个问题就可以取消了。

「公义」在我们的日常语言里是指一种人们之间的交易关系,那么「甚么是公义?」可更准确地写成:「怎样的交易关系才算是公义的呢?」或「一个社会怎样才算是公义的?」这些问题历代和当世的哲学家们都提出过和尝试解答过,它们明显是一些哲学问题,但其产生并非是由于对语言的误解,而是现实地当人们需要建构一个安稳的社会时所发出的问题。

再试举一例以结束我们的讨论。

「人生是否有意义?」尽管我们明白了这问题里每一个字在我们的日常语言里的意义,我们还是没法子取消它。

「人生」一般是指一个人由出娘胎到脑波停止活动这一段时期所作、所想、所经历的一切之总和。

而问这一切有没有意义就有好些可能;它可能问这一切是否为着一些目的?又可能问这一切对谁来说是有价值有意思的?若是前者则我们又可以问这些目的是谁赋与的?是自己?是上帝?是社会?不论是谁又为何对我来说是有效(valid)的呢?也就是说一人凭甚么要根据自己、上帝、或社会赋与他的人生目的去活?这一切一切甚至更多的问题都是在我们日常语言的运用上就可以了解的,它们并不是由对语言的误解所产生的哲学问题,它们的产生是人们对世界和未来的不了解而带来的忧虑和焦虑所产生的。

人类不论懂不懂得运用语言,他们都会为着不明了的事产生怀疑甚至恐惧,就像面对着染黑的深渊时所产生的不安一样。

面对着深渊不管那人需不需要跳下去他的不安也会驱使他去问问题,何况人类面对着必须要进入的未来和死亡呢?既然人生的问题非由对语言的误解产生,便不可能由对语言理解而取消。

哲学的某些责任便尝试提出回答人生问题的答案。

若硬要说哲学是一种治疗的方法,不论成功率高或低,它所医治的不该只是「语言病」,也该包括人生的不明朗和死亡所带来的怀疑、忧虑、焦虑、甚至恐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