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轻雾与霾区分的概念模型与经验公式
雾、轻雾与霾区分的概念模型与经验公式
雾、轻雾与霾区分的概念模型与经验公式Fog、mist and haz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conceptual modeland empirical formula燕建军民航华北空管局北京气象中心,100621摘要:为了使气象观测预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合理、准确的区分雾、轻雾与霾,最大限度的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气象服务。
本文在学习和分析雾、轻雾与霾的组成、特点、标准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改进原有的概念模型和经验公式,重新建立了雾、轻雾与霾区分的概念模型和经验公式。
而且,实际天气过程的检验效果十分理想,为今后气象观测预报人员区分雾、轻雾与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霾气溶胶概念模型经验公式1引言轻雾是指空气层中悬浮着微小水滴或吸湿性潮湿粒子,使地面水平能见度在1-10km的天气现象。
雾是指近地面的空气层中悬浮着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降到1km 以下的天气现象。
霾是指悬浮在空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大量微粒,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
[1][2][3][4][5][6]它们虽然都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微小粒子,都能使能见度恶化从而形成灾害性天气,但其组成成分和形成过程以及对人们的危害是完全不同的。
随着近年来对大气气溶胶物理化学性质的深入了解和有关部门拓展气象服务的需要,在观测预报业务上越来越需要明确的区分轻雾、雾与霾现象。
2雾霾的发展趋势雾、轻雾、霾现象是近年来影响我国中东部大气能见度最主要的天气现象,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特别是航空运输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在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000年至2013年的气象观测数据统计中也证实,雾、轻雾和霾现象在人们现在生活中的出现频率非常高,特别是霾,有明显逐年增加的趋势。
见表1首都国际机场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视程障碍天气日数统计表。
表1 首都国际机场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视程障碍天气日数统计表年份HZ(天)BR(天)FG(天)DU(天)FU(天)SA(天)2000 1 180 24 16 209 202001 1 202 18 20 174 202002 0 183 20 20 173 182003 1 212 27 4 183 12004 1 193 21 10 173 112005 61 175 20 17 144 182006 74 188 27 23 161 212007 156 190 18 6 80 72008 157 194 7 6 50 92009 195 181 9 4 9 62010 175 199 8 13 19 122011 162 185 13 8 27 92012 194 192 15 9 13 52013 215 183 19 2 1 33雾、轻雾与霾的特征和标准3.1易于混淆的视程障碍现象根据中国气象局和民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定义,影响视程的天气现象主要有轻雾、雾、霾、烟、浮尘、扬沙、沙暴、尘暴和尘卷风、吹雪等。
霾和雾的区别
霾和雾的区别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视程障碍现象。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组成,使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空气浑浊现象。
能见度在1~10km的称为轻雾。
霾是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均匀浮游空中,使水平能见度低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形象。
雾霾形成有三个要素: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
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平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
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
例如,道路中间花圃和街道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泼水后若有泥浆流到路上,一小时干涸后,被车轮一旋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
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成霾。
目前来看,在我国黄土平高原地区350多座城市中,雾霾构造三要素存量相当丰裕。
雾与霾的区别主要包括:1.能见度范围不同。
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2.相对湿度不同。
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3.厚度不同。
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
4.边界特征不同。
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5.颜色不同。
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6.日变化不同。
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
干霾、湿雾是雾和霾的显著区别干气溶胶粒子和有气溶胶粒子参与的云雾滴是霾和雾的主要成分,也是二者最主要区别。
通俗来说,霾比较“干”,而雾比较“湿”。
判断雾和霾哪个偏多,空气湿度是重要的依据。
一般说来,在雾—霾现象中,当大面积观测到的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时,雾—霾中以雾为主导;当大面积观测到的空气湿度低于80%时,以霾为主导。
之所以用空气湿度作为雾和霾区分的依据,是因为水汽在雾—霾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于雾与霾天气现象的辨别研究
关于雾与霾天气现象的辨别研究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它们在气象特征上有所区别。
本文将探讨关于雾和霾天气现象的区分方法和研究。
雾是指空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悬浮液滴,使得能见度降低的气象现象。
雾的主要成因有四种:辐射冷却、大气稳定、水汽饱和和大气湿度高。
雾的形成通常发生在夜间或清晨,周围环境潮湿,气温接近露点温度。
出现雾的地区常常是低洼地形或水域附近。
霾是指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质,如烟尘、颗粒物和化学气体,使得能见度降低的气象现象。
霾的主要成因包括大气污染、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其中颗粒物质和化学气体是主要因素。
霾通常在干燥的条件下形成,气温较高,大气稳定,风速较低。
通过比较雾和霾的特征,可以采用下面的几种方法来辨别雾和霾:1. 观察能见度:雾天能见度较低,一般在1公里以下,而霾天能见度大于1公里。
这是因为雾是由水汽凝结形成的悬浮液滴,而霾是由颗粒物质和化学气体组成的悬浮颗粒物质。
2. 检测颗粒物浓度:可以通过测量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来判断是雾还是霾。
雾的颗粒物浓度较低,霾的颗粒物浓度较高。
可以使用颗粒物传感器或者空气质量监测仪来进行测量。
3. 分析大气中的化学成分:霾的成分通常包括颗粒物质和化学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可以通过分析大气中的化学成分来确定是霾还是其他气象现象。
4. 使用气象雷达:气象雷达可以对雾和霾进行探测。
雾通常会在地面上形成反射信号,而霾则会在一定高度上形成反射信号。
通过对雷达图像的分析,可以判断是雾还是霾。
在研究雾和霾的区别方面,可以从以上的方法出发,通过实地观测和大气化学分析,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对雾和霾特征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这两种天气现象的形成和演化规律,为相关气象预报和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通过观察能见度、检测颗粒物浓度、分析化学成分和使用气象雷达等方法,可以辨别雾和霾。
研究雾和霾的特征和成因对于气象预报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雾、轻雾与霾区分散概念模型与经验公式
雾与霾区分 的概念模型 ( 吴兑 ,2 0 0 5 )
( %)
轻 雾 与雾 的标 准 ( 2 0 0 6 )和 首都 机场 雾 霾概念 模 型 ( 燕 建军 ,
2 0 1 0 ) 。通过理论 分析 ,结合 实际工作 ,将能 见度 < l O k m且 相 对湿度在 7 0 % ~9 0 % 之 间的 区间 ,同时综 合能见度和相对湿度
在 1 0~ l O 0 0 m时 ,对 角线左边为霾 ,右边为轻雾 。
雾霾现象概念模型 ( 燕建军 ,2 0 1 0 , ( %)
2 . 用 经验 公 式 区 分 雾 、轻 雾与 霾
由于 实际的能 见度和相 对湿度都 是随时 变化的 ,概念模型
3 5
图3 雾霾现象概念模型
中虽然从 框架上 已经很清 晰的把 3 种现 象做 了区分 ,但 并不能 直观 的体 现实 际变化的具 体数值 。为了能够 涵盖实 际工作 中的 所有情 况 ,把分 界线变成 关于能 见度和相 对湿度 的 函数 ,并 通
则
相 对湿 度 + 2 ×能 见度 一 9 0 = R
( 3 )
当R 1 时 ,为 雾 类 } 当 R< 1 时 ,为 霾 。
四 、讨 论
在 自然界 中 ,雾 ( 包括 轻雾 )霾 在一 定条 件下 是共 存 的 , 云雾和 降水都是 以霾的身份 为生命起 点的核通过 核化凝 结或凝 华的结果 ,白天笼 罩在地形 上的霾 ,在 夜晚 因辐射降温 造成 的 饱和 形成辐射 雾。可以说 没有霾做 凝结核 的情 况下 ,在 自然界 中很 难形成雾 。 由于组成 霾的大 气气溶胶是 多种 多样的 ,不 同 的气溶胶粒 子的相变 湿度 、曲率 特性以及 粒子形状 、大小和 物 理 化学性 质均有所 不同 ,因此 即便其 它气象条件 相 同,它们的 雾霾转换 时机 也不尽相 同。 另外 ,气象的观 测是对一 项或几项 气象要 素的估测 。 由于 受气象要素本身在空 间和 时间上的多变性 、脉动性和 仪器性能 、
轻雾与霾的判别
2 轻 雾与 霾的颜 色
由于轻雾 中 的小 水滴 散射 的光与 波长 关系 不大 ,因而 雾 看起来 呈乳 白色 或青 白色 ( 散射 全色光 ) 。如 以高大 建筑 物 为背 景 , 可 以观测到 高度越 高雾 幕 的颜 色越 浅 。 这是 因为 地 面 的辐 射冷 却作用 较强 ,接 近地面 的潮 湿空气 容易 发生 凝结 , 所 以常是 上稀下 浓 。 由灰 尘 、 烟粒 、 硫酸、 硝酸 等粒子 组成 的霾 , 其 散射 波 长 较 长 的可见光 较 多 , 因而霾看 起来 远处 光亮 物体微 带黄 色 、 红色 , 黑 暗物体 微带蓝 色 。形 成霾 的干尘 粒尺 度极 细微 , 且
关键词 : 轻 雾 ;霾 ;判 别 方 法 中 图分 类 号 : P 4 2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 1 0 0 2 — 2 0 4 X( 2 0 1 3 ) 0 3 — 0 0 8 6 — 0 2
Di s c r i mi n a t i o n o f L i g h t f o g a n d Ha z e
8 6
宁 夏农 林 科 技 ,N i n g x i a J o u r n a l o f A g r i . a n d F o r e s . S c i . & T e c h .2 0 1 3 , 5 4 ( 0 3 ) : 8 6 — 8 7
轻雾与霾的判别
孔 征着 不 同的天 气状况 。 轻雾 是 由于大 气 中水 汽饱 和发生 凝结 而产 生 的一 种视 程 障碍 , 霾 是 在空 气 干燥 的情 况下 大量极 细微尘 粒悬 浮其 中而形 成 的 。但 在 实 际测 报 工作 中 , 出现 了不少 此类 判 断失 误 , 将霾 记 为轻 雾 或将 轻雾 记为霾 , 造成气 象观 测资 料不 准确 , 使 资料 可 比 性 降低 。究 其原 因 , 这 种失 误 多发 生在 轻雾 与霾 相继 出现
如何区分雾和霾
如何区分雾和霾近些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严重,雾霾逐渐成为了一个很人们的话题。
大家口中所说的雾霾并不是一种物体,你知道二者的区别有哪些吗?北京桃源仙居的空气净化专家为你分析雾和霾的区别。
1.存在形态的区别:雾: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水滴小颗粒。
霾: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包括灰尘、硫酸、硝酸等各种化合物。
2.颜色不同:雾:雾是由小水滴构成,由于其物理特性,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此雾呈乳白色,青白色。
霾:霾是由各种化合物构成,由于其物理特性,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黄色,橙灰色。
3.含水量的区别:雾:相对湿度(含水量)大于90%的空气悬浮物。
霾:相对湿度(含水量)小于80%的空气悬浮物。
相对湿度介于80%-90%的为雾霾混合物。
4.分布均匀度不同:as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雾在空气中分布不均匀,越挨近地面密度越大。
霾:霾的粒子较小,质量较轻,在空气中均匀分布。
5.能见度不同:雾:由于雾越接近地面的地方密度越大,对光线的影响也越大,能见度很低,一般在1公里之内。
霾:霾在空气中均匀分布,颗粒较小,密度较低,对光线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没有雾大,能见度较低,一般在十公里之内。
6.垂直厚度不同:雾:由于小水滴质量较大,受重力作用,云会贴近地面,厚度一般为几十米到二百米。
霾:霾粒子质量轻,分布较均匀,厚度一般可达1-3千米。
7.边界明晰度不同:雾:由于雾的范围小,密度大,对光线影响大,因此雾的边界明显。
霾:霾的范围广,密度小,颗粒较小,与晴空区有一定的过渡效果,边界不明显。
持续时间不同:雾:小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沉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也会使水滴蒸发,雾气只会越来越少,持续时间短。
霾:固体小颗粒一般不分解,不沉降,消解速度慢,持续时间长。
8.社会影响不同:雾:雾是悬浮在空中的微小水滴,过一段时间会降落到地面,对人们生活、健康影响不大。
霾:霾是各种化合物的小微粒,对人体健康和植物都有害。
地面观测中霾与雾的识别
地面观测中霾与雾的识别郑都华吴云向勇(巴东县气象局,444300)摘要: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最强,霾与雾的观测和识别越来越重要。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结合观测实际,认为可以通过相对湿度、四周能见度分布、颜色和大气要素变化等来区分霾和雾,并认为以80%作为区分霾与轻雾的相对湿度标识也符合山区观测实际。
关键词:霾雾相对湿度识别1 雾和霾的定义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轻雾指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颗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Km至小于10.0Km。
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雾和霾的形成机理相似但又不同,相同的是都要求大气层结稳定,不同的是雾的形成需要增加水汽,而霾的形成需要增加霾粒子。
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凝华)的产物,由水滴或冰晶组成,雾滴是少见或者罕见的,尺度范围是3~100μm,其相对湿度应该是饱和的,但由于凝结核的存在和仪器测量误差,测得的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
在空气中雾形成的关键是水汽要能够达到过饱和。
在一定温度下,空气能容纳的水汽是有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空气中的水汽就达到了过饱和;或者水汽不增加,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空气也可以达到过饱和。
也就是说空气过饱和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增加水汽,一种是降温,在天气图上有水汽输送、冷平流或者地面辐射降温。
雾或者轻雾与锋面、冷暖平流和辐射降温等有关,有明显的天气学指示意义近地层大气中每时每刻都有霾粒子存在,主要有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粒子尺度范围是0.001~10μm,霾中空气较干燥。
霾的形成需要霾粒子的大量增加,天气形势上就需要近地层大气有较长时间的逆温存在,水平方向上静风多。
霾的出现有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与废气排放等大气污染密切相关。
吴兑等论证认为[1],在自然环境中,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海盐等吸湿性气溶胶粒子没有可能单纯通过湿度增加吸湿增长成为雾滴,虽然大气中可能存在的吸湿性气溶胶的相变湿度比较低,但那是在曲率非常小的情况下试验的结果,任何吸湿性物质的相变湿度都与粒子直径有关,粒子越小,相变湿度越大,气溶胶粒子的实际相变湿度比室内实验值还有大的多。
雾&霾
另一种是使用14时实测值,用于分析能见 度小于10km的资料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 条件:午后14时; 05 (霾) 、10 (轻雾) 、 42 (雾) ;相对湿度小于90%的记为一个霾 日, 相对湿度大于90%的记为一个轻雾日。 如果能见度小于1km,用同样的条件分别记 为霾日和雾日。 以相对湿度90%为界对雾 (轻雾) 、霾进行划分, 当相对湿度达到 90%以上时认为是雾, 小于90%认为是霾。
霾粒子的粒径比较小,一般小于1μm,肉眼 无法看到。而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 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0-20 μm左 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 霾粒子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 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而由于液态水或 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 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霾指示空气质量,而雾或轻雾指示明确的 天气意义。
分辨雾与霾的误区
多年来, 有些台站的观测员与预报员习惯性 在能见度低于10km时将相对湿度 70% 作为 区分水雾与霾的界线, 有些审核员也将此作 为判误的标准。实际历史上国家气象部门 从来没有过以相对湿度70 %界定轻雾与霾 的补充规定。
识别雾与霾的概念模型பைடு நூலகம்
为了与现在使用的中国 气象局编制的审核软件 中有关的疑误信息相衔 接,将能见度在小于 1km,排除降水、吹雪、 雪暴、沙尘暴、扬沙、 浮尘和烟幕等视程障碍 现象之后,将相对湿度 的阈值定为95%,作为 区分雾与霾的辅助判据 是合理的。
雾与霾的联系
霾粒子作为气溶胶当相对湿度增加到超过 100%时,吸湿成为雾滴;而相对湿度降低 时,雾滴脱水后霾粒子又再悬浮在大气中, 因此霾和雾在特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 的。
浅谈轻雾与霾的区别
浅谈轻雾与霾的区别【摘要】在日常地面测报工作中,天气现象中的轻雾与霾时常出现。
本文从轻雾与霾的成因、颜色、出现时的天气条件、出现时间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区别,并探讨这两种天气现象的观测记录,确保此类气象资料观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轻雾;霾;区别0.引言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1]。
在日常工作中,观测员会经常遇到水平能见度<10.0km甚至<1.0km的视程障碍现象,而轻雾与霾就是最常见的两种,出现时如何确定是轻雾还是霾,是困扰观测员的问题。
1.轻雾与霾的定义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 版)中定义[2]:①轻雾——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1.0km至<10.0km。
②霾——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10.0km 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2.轻雾与霾的区分2.1关键因子关键因子:粒子尺度、成分、厚度、边界、颜色、日变化、影响能见度。
见表1。
表1 区别轻雾与霾的关键因子2.2产生的原因[3]轻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轻雾是吸湿性的。
霾是因为城市扩散条件不好,冷空气不强,风速不大,这个时候城市中的各种污染物无法得到及时扩散,并在近地面积聚,若又加上天旱少雨,日照强烈,湿度较小,污染物之间就容易发生各种光化学反应,形成霾。
霾是干性的。
2.3颜色由于轻雾中的小水滴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散射全色光)。
如以高大建筑物为背景,可以观测到高度越高雾幕的颜色越浅,这是因为地面的辐射冷却作用较强,接近地面的潮湿空气容易发生凝结,所以常是上稀下浓。
由灰尘、烟粒、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可见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色、红色,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霾和雾
霾和雾的区别霾[mái]也称阴霾、灰霾(烟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气溶胶是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
它们能作为水滴和冰晶的凝结核(见大气凝结核、大气冰核)、太阳辐射的吸收体和散射体,并参与各种化学循环,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雾、烟、霾、轻雾(霭)、微尘和烟雾等,都是天然的或人为的原因造成的大气气溶胶。
PM2.5即细颗粒物。
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
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PM2.5、可入肺颗粒物。
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表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
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碳(OC)、元素碳(EC)、硝酸盐、硫酸盐、铵盐、钠盐(Na+)等。
一、概念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
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
霾一般呈乳白色,它使物体的颜色减弱,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而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组成霾的粒子极小,不能用肉眼分辨。
当大气凝结核由于各种原因长大时也能形成霾。
在这种情况下水汽进一步凝结可能使霾演变成轻雾、雾和云。
什么叫雾?什么叫雾霾?区别在哪
什么叫雾?什么叫雾霾?区别在哪霾与雾的区别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
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
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雾霾形成有三个要素: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
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平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
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
例如,道路中间花圃和街道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泼水后若有泥浆流到路上,一小时干涸后,被车轮一旋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
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成霾。
目前来看,在我国黄土平高原地区350多座城市中,雾霾构造三要素存量相当丰裕[1]。
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
比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
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的空气混蚀的现象。
符号为“∞”。
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
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
由于雾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
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可以相互转换的。
雾霾
雾霾(一)基本概念1、雾(符号为“≡”) :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2、霾(符号为“∞”) :也称灰霾,是指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 ,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
3、雾霾:一般来讲,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
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
另外,霾和雾还有一些肉眼看得见的“不一样”: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霾则有1千米~3千米;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二)产生原因1、原因:(1)冬春多沙尘。
(2)冬季取暖,消耗大量能源,排放的污染颗粒较多。
(3)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工地扬尘.(4)冬季多逆温,大气比较稳定,污染物颗粒不易扩散。
(5)地形较封闭,空气温度较高。
2、危害:1 引发皮肤病、哮喘、癌症等各种疾病,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2 能见度下降,引发交通危害(陆运、空运)3 正常的工业生产,工作学习受到影响3、【采取的措施】1、治理排污企业,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执法力度。
2、限制私家车,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3、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消费比重。
4、建设节能建筑,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
5、植树种草,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6、倡导市民低碳生活。
7、冬季集中供暖8、将重污染企业迁至郊区并分散布置(三)雾的种类:1、辐射雾:因为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所致。
这种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
太阳一升高,随着地面温度上升,空气又回复到未饱和状态,雾滴也就立即蒸发消散。
雾和霾的区别
雾和霾的区别雾和霾的区别阅读精选(1):雾和霾的区别是什么组成不一样:雾是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后凝结成的细微水滴悬浮于空中,水分含量达90%以上;灰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超多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水分含量低于80%。
能见度不一样:雾是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约1000米以内;灰霾是水平能见度小于约10千米,由灰尘颗粒造成。
雾是乳白色、青白色,霾是黄色、橙灰色。
雾的边界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霾则与周边环境边界不明显。
阅读精选(2):雾和霾的区别雾1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水滴小颗粒。
2相对湿度(含水量)大于90%的空气悬浮物。
3雾在空气中分布不均匀,越挨近地面密度越大。
4能见度很低,一般在1公里之内。
5雾是悬浮在空中的微小水滴,过一段时间会降落到地面,对人们生活、健康影响不大。
霾1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包括灰尘、硫酸、硝酸等各种化合物。
2相对湿度(含水量)小于80%的空气悬浮物。
3霾的粒子较小,质量较轻,在空气中均匀分布。
4能见度较低,一般在十公里之内。
5霾是各种化合物的小微粒,对人体健康和植物都有害。
阅读精选(3):雾和霾的区别秋冬时节,随着冷暖空气交替出现,出现雾和霾的几率也大大增高。
许多人都会把能见度低的天气叫做“雾天”,但对“霾”却不甚了解。
其实“雾”和“霾”是有区别的。
雾是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超多微小细水滴(或冰晶)的集合。
雾和云的区别仅仅在于是否接触地面。
雾使水平能见度显著降低。
按国际气象组织规定,使能见度降低到1km以下的称为雾,能见度在1-10km的称为轻雾。
由于这样的分档不能满足气象服务的需求,因此气象部门在服务工作中,可根据雾天对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将雾分为轻雾、雾、大雾、浓雾及强浓雾等几个等级。
一般将水平能见度在1km以上的叫轻雾,对交通运输无大影响;将水平能见度在1km以下的统称为雾,对交通运输有较大影响;将水平能见度为500-1000米,称作大雾。
区分雾和霾的方法
区分雾和霾的方法一、引言雾和霾是大气污染的两种常见形式,它们在外观上很容易混淆,但实际上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介绍几种区分雾和霾的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它们。
二、定义1. 雾雾是一种由水蒸气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凝结形成的气象现象。
雾的颗粒很小,通常由水蒸气凝结成的液态水滴组成。
2. 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由于空气中的颗粒物质(如悬浮颗粒、烟尘等)过多,导致空气浑浊。
霾的颗粒物质较大,可由灰尘、烟雾等组成。
三、区分雾和霾的方法1. 视觉观察法通过肉眼观察,我们可以初步区分雾和霾。
雾的特点是能见度较低,远处的景物模糊不清,而霾则表现为空气质量差,视野中有明显的浑浊感。
2. 颗粒物分析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我们可以通过颗粒物分析来区分雾和霾。
雾中的颗粒物主要是水滴,可通过测量颗粒物中的水含量来确定。
而霾中的颗粒物主要是灰尘、烟雾等,可以通过分析颗粒物的组成来判断。
3. 化学成分检测法通过检测大气中的化学成分,我们可以进一步区分雾和霾。
雾中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而霾则包含了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通过检测这些化学成分的浓度和组成,可以准确判断当前大气污染的程度。
4. 形成原因分析法雾和霾的形成原因也是区分它们的重要依据。
雾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凝结形成,通常在潮湿的环境下出现。
而霾则是由于空气中的颗粒物过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通常与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等有关。
五、结论通过视觉观察、颗粒物分析、化学成分检测和形成原因分析等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区分雾和霾。
雾是一种由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气象现象,而霾则是由于大气污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而产生的。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增加对雾和霾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大气污染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我们的健康和环境。
雾霾相关问题
雾﹠霾区别①一般来讲,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
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
②就能见度来区分: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就是雾;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的,称为轻雾或霭;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
③另外,霾和雾还有一些肉眼看得见的“不一样”: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霸则有1千米~3千米;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霾是空气因大量烟.尘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雾却是因气温下降而产生白悬浮小水滴雾霾成因①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
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②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③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④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⑤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雾﹠霾形成异同条件雾的成因①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充沛(异)②稳定的天气系统,地面气温低(异)③空气中有灰尘等凝结核的存在(同)霾的成因①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异)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异)③悬浮颗粒物的增加(同)雾霾危害①雾或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
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②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
③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
④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遇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雾)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
⑤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污染物增加,我国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区等部分地区雾、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
中考热点备考:与雾霾相关的知识点
中考热点备考:与雾霾相关的知识点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显现增多,危害加重。
天气预报说雾霾天气不恰当,近期我国许多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难性天气预警预报。
统称为“雾霾天气”,下文就与雾霾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1. 什么是雾,雾是如何形成的?雾是水汽凝聚成的小水滴,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或者说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聚成的透亮度差的空气和微小水滴混合物。
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亮度,使能见度恶化,假如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聚(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
2. 什么是霾?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平均地浮游在空中,在空气湿度相对较低的情形下,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
霾和雾的区别有三个:①雾是液态水滴,霾是固态灰尘微粒;②雾的形成必须湿度大,而霾的形成必须是空气相对湿度较小;③霾通常显现在都市和人类活动比较多的地点,雾在都市和野外森林山区都会显现。
3. 什么是雾霾天气?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显现增多,危害加重。
天气预报说雾霾天气不恰当,近期我国许多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难性天气预警预报。
统称为“雾霾天气”,实际上,是雾天和灰霾天气。
霾和雾的共同点都使空气变混浊,是视程障碍物,专门对交通安全造成危害,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峻会致死。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要紧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时变得灰蒙蒙的。
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目前北京监测的是PM10,也确实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污染物颗粒。
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雾本身不是污染,但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固的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
霾
细颗粒物对心 血管系统的影 响
(修改自R. D. Brook ,2004)
自律性 传导性 复极化
心律、 心率
动脉粥样 硬化形成 和板块不 稳定 板块 破裂
心律不齐
血栓 形成
心肌梗塞
霾现象出现时天气系统特征
高空为暖脊,低空形成较强逆温,不利于污染物垂直方 向的扩散;
地面气压梯度弱,持续出现小风或静风,不利于污染物 水平方向的扩散; 气温较常年平均偏高,湿度偏大,经常伴有“雾” 归结为:大气层结稳定
225 200 175
3 PM 2.5 浓度 (µg/m )
密云 清华 白洋淀 商都
150 125 100 75 50 25 0 6.24 7.1 7.8 7.15 7.22 7.29 8.5 8.12 8.19 8.26 9.2 9.9 9.16 9.23 9.30
大气污染控制应依据其大气污染的 基本特征发生转变
• 以控制一次污染为主转变为控制一次污 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并存的历史新阶段; • 以控制局地污染为主转变为区域污染控 制; • 以粗放性控制的手段转变为精细化管理 的新的时期
控制一次PM2.5排放源的同时 加强控制二次污染物前体物: 硫酸盐(SO2) NOx NH3 VOCs
结合气象条件,划分不同天气过程影响城市 空气质量的源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区、分 源控制,就有可能在相当程度降低大气重污 染出现的频率
PM2.5主要化学组成及其来源
PM2.5小粒子 ~ 环境大问题
全球变化 区域输送
气候
局地 污染
棕色云 酸雨
灰霾
健康
小粒子 大问题
局地大气污染 负面的健康效应 城市能见度下降
区域大气污染 酸沉降,对湖泊、森林等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体质量 全球大气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轻雾与霾区分的概念模型与经验公式Fog、mist and haz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conceptual modeland empirical formula燕建军民航华北空管局北京气象中心,100621摘要:为了使气象观测预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合理、准确的区分雾、轻雾与霾,最大限度的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气象服务。
本文在学习和分析雾、轻雾与霾的组成、特点、标准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改进原有的概念模型和经验公式,重新建立了雾、轻雾与霾区分的概念模型和经验公式。
而且,实际天气过程的检验效果十分理想,为今后气象观测预报人员区分雾、轻雾与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霾气溶胶概念模型经验公式1引言轻雾是指空气层中悬浮着微小水滴或吸湿性潮湿粒子,使地面水平能见度在1-10km的天气现象。
雾是指近地面的空气层中悬浮着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降到1km 以下的天气现象。
霾是指悬浮在空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大量微粒,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
[1][2][3][4][5][6]它们虽然都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微小粒子,都能使能见度恶化从而形成灾害性天气,但其组成成分和形成过程以及对人们的危害是完全不同的。
随着近年来对大气气溶胶物理化学性质的深入了解和有关部门拓展气象服务的需要,在观测预报业务上越来越需要明确的区分轻雾、雾与霾现象。
2雾霾的发展趋势雾、轻雾、霾现象是近年来影响我国中东部大气能见度最主要的天气现象,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特别是航空运输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在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000年至2013年的气象观测数据统计中也证实,雾、轻雾和霾现象在人们现在生活中的出现频率非常高,特别是霾,有明显逐年增加的趋势。
见表1首都国际机场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视程障碍天气日数统计表。
表1 首都国际机场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视程障碍天气日数统计表年份HZ(天)BR(天)FG(天)DU(天)FU(天)SA(天)2000 1 180 24 16 209 202001 1 202 18 20 174 202002 0 183 20 20 173 182003 1 212 27 4 183 12004 1 193 21 10 173 112005 61 175 20 17 144 182006 74 188 27 23 161 212007 156 190 18 6 80 72008 157 194 7 6 50 92009 195 181 9 4 9 62010 175 199 8 13 19 122011 162 185 13 8 27 92012 194 192 15 9 13 52013 215 183 19 2 1 33雾、轻雾与霾的特征和标准3.1易于混淆的视程障碍现象根据中国气象局和民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定义,影响视程的天气现象主要有轻雾、雾、霾、烟、浮尘、扬沙、沙暴、尘暴和尘卷风、吹雪等。
根据定义,其中的大多数并不难区分,容易混淆并有一定区分难度的是轻雾、雾与霾。
由于它们之间既能相互转变,又有彼此共存,多年来,准确的识别和区分轻雾、雾与霾一直是气象观测工作的难点。
随着近年来霾现象日趋严重,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品质,因此合理准确的区分雾、轻雾与霾,在目前显得尤为重要。
3.2轻雾、雾与霾的定义和特征一般雾的厚度比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大约在几十米到一二百米左右,日变化明显。
雾和云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因而在雾中能见度有比较大的起伏。
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大多集中在4-30微米之间,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因而有飘动感。
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散射全色光)。
[7][8][9]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组成霾的粒子极小,在0.001-10微米之间,不能用肉眼分辩。
霾粒子分布均匀,可以出现在空中任何高度,且日变化不明显。
[10][11]远山、森林等深色物体呈浅蓝色;太阳、雪山等光亮物体呈黄色或桔黄色。
[12][2]轻雾是能见度在1-10公里时,由空气层中悬浮着微小水滴或吸湿性潮湿粒子构成。
与霾相比,相对湿度较大,与雾相比,能见度较高。
[2]3.3水溶性气溶胶的相变特性大气中可能存在的吸湿性气溶胶主要有氯化钠、氯化铵、硫酸铵硫酸钠等。
而实际上,大气中0.1μm以下的水溶性粒子主要是硫酸铵组成的,大于1μm的粒子主要是氯化钠组成的。
它们的相变湿度如下表所示[13]。
表2 水溶性气溶胶的相变湿度气溶胶氯化钠氯化铵硫酸铵硫酸钠相变湿度(%) 78 80 81 93根据上述水溶性气溶胶的相变湿度值可知,当有吸湿性粒子存在时,相对湿度低于100%也可以形成轻雾,考虑到仪器导致的误差1-8%[14],轻雾的相对湿度应至少大于70-77%。
但此时的粒子还不能算是雾滴,要形成雾滴,要有像凌晨辐射降温那样的过程,使液态水析出才行[13]。
根据吴兑等2007年在南岭山地雾综合观测试验,出现雾时,最小相对湿度为91%[15]。
3.4相关建议参考在不同历史时期,WMO曾经给出过的区别雾、霾建议中,有使用相对湿度作为辅助判据的。
如在WMO1984年和1996年的报告中,建议霾的相对湿度大约低于80%;而对于轻雾,在2005年的报告中建议相对湿度大于95%(以上建议只是在能见度1-5KM之间适用)[13]。
在中国民航气象2012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建议轻雾的相对湿度通常在75%以上[2]。
3.5目前区分方法中的不足从3.4中可以看出,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气象机构给出的标准是不同的。
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长期以来对组成霾的气溶胶粒子的认识及相关知识的积累过程。
在上面的建议中都是把相对湿度值作为了单一的标尺,没有充分考虑到大气气溶胶的物理化学性质、曲率大小、颗粒形状及粒子浓度等对能见度的影响,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天气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连续的特征。
单从3.3的试验结果看,建议轻雾的相对湿度至少要大于75%,雾的相对湿度至少要大于95%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
但在实际观测工作中就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弊端和不足,使得观测结果虽然从表面看并不违反现有规范的规定,甚至是合理的,但往往不符合实际的天气发展规律。
比如在民航规范中的规定是轻雾的相对湿度通常在75%以上[2]。
根据这条规定,观测员在实际值班中就会认为只要能见度大于等于1000米,相对湿度在75%以上就可以报轻雾,不管能见度是1000米还是9000米。
这样,就会造成能见度已经下降到1000米时,相对湿度76%还在报轻雾,而当能见度继续下降到1000米以下时,虽然湿度为76%甚至80%,却要把天气现象转为霾。
因为此时如果报雾,相对湿度太低,如果报轻雾则能见度不符合规定的标准。
正是由于有了这条规定性建议,人为使得本来连续的现象变得不连续了,给错误的观测结果提供了合法的依据。
在自然界中,雾更多的时候是和轻雾联系在一起,由轻雾逐步发展而来,甚至在很多专业书籍里它们的定义都是一个,只是影响能见度的程度不同而已。
正常情况下,夜晚辐射冷却进一步加强,轻雾粒子继续吸湿增长,使能见度下降的结果应该是雾才符合天气系统的发展的规律。
除非引起能见度下降的原因是由于突然有大量较干的霾粒子加入,但如果突然有大量新粒子加入,在水汽含量跟不上的情况下会使相对湿度也随之下降。
例如2014年2月11日凌晨,当时天空无云,受3秒/米的偏东北风影响,0:30分以后,首都机场地区空中污染物增多,能见度快速从10公里下降到6公里。
本来夜间微风无云应该是辐射降温使相对湿度增加的,但1点钟的相对湿度却从67%下降到62%,就是典型的东北方向顺义生活区污染物大量移入本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汽,使能见度和相对湿度同时下降的情况。
2014年2月15日也是这种情况,早晨6-7点钟,由于首都机场的偏东北风,带来了大量当地居民冬季取暖产生的干霾粒子,使能见度下降的同时,相对湿度也明显下降。
4雾霾区分方法的改进与拓展4.1概念模型的改进雾霾概念模型是指为了方便记忆和理解,将雾、轻雾和霾区分的建议标准直观的体现在二维坐标系中的方法。
目前使用的概念模型有霾与雾区分的概念模型(吴兑,2005)(如图1所示)[7][13];广东省气象局观测霾、轻雾与雾的标准(2006)(如图2所示)[13]和首都机在图1[6][13]中,吴兑认为相对湿度小于80%大于50%时为干霾;相对湿度大于80%小于95%时为湿霾;相对湿度大于95%且能见度大于等于1000米时为轻雾,小于1000米时为雾。
在这个模型中,主要体现的是相对湿度一定要在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时才能出现雾或轻雾,而现在轻雾的定义中明确了吸湿性粒子的成分,因此该模型与现有定义存在一定差异。
在图2[13]中,广东省气象局规定,当相对湿度小于80%时为霾;相对湿度在80%-95%之间时,如果能见度大于等于1000米为霾或轻雾,如果能见度小于1000米为霾或雾;当相对湿度大于95%时,如果能见度大于等于1000米为轻雾,如果能见度小于1000米为雾。
在广东省气象局规定中,相对湿度在80%-95%之间时,主要还是靠人工去区分,标准过于粗狂。
在图3[14]中,燕建军认为相对湿度小于60%时为霾;相对湿度在60%-90%之间时,以能见度1公里为步长,沿能见度下降和相对湿度增加的方向做阶梯状划分,阶梯线左边为霾,右边为轻雾;当相对湿度大于90%时,如果能见度大于等于1000米为轻雾,小于1000米为雾。
在这个模型中,虽然体现了随相对湿度的增加,雾霾粒子增大,能见度下降的理念,但起始相对湿度值定得偏小,且划分湿度间隔大,也有一定的缺陷。
为了能够更加合理的区分和判断轻雾、雾与霾,本文参照原霾与雾区分的概念模型(吴兑,2005)、广东省气象局观测霾、轻雾与雾的标准(2006)和首都机场雾霾概念模型(燕建军,2010)。
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实际工作,将能见度小于10公里且相对湿度在70%-90%之间的区间,同时综合能见度和相对湿度两个因素再次进行划分,以弥补原有建议和标准中的不足,如图4所示。
将图4中多余的线段去掉,得到图5。
在这个模型中,横坐标是相对湿度,纵坐标是能见度。
当相对湿度大于90%且能见度小于1000米时为雾;当相对湿度大于90%且能见度大于1000米小于10公里时为轻雾;当相对湿度小于90%且能见度小于1000米时为霾;当相对湿度小于70%且能见度在10公里至1000米之间时为霾;当相对湿度小于90%大于70%且能见度在10公里至1000米时,对角线左边为霾,右边为轻雾。
4.2 用经验公式区分雾、轻雾与霾由于实际的能见度和相对湿度都是随时变化的,概念模型中虽然从框架上已经很清晰的把三种现象做了区分,但并不能直观的体现实际变化的具体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