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分类及评分

合集下载

脊髓损伤评定表

脊髓损伤评定表

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感觉检查●感觉检查必查项目: 感觉检查的必查部分是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关键点。

每个关键点要检查2种感觉, 即针刺觉和轻触觉, 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

即: ①0=缺失;②1=障碍(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 包括感觉过敏);③2=正常;④NT=无法检查。

(56, 112, 224)针刺觉检查常用一次性安全针。

轻触觉检查用棉花。

在针刺觉检查时, 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

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见图)。

星号指位于锁骨中线上的关键点。

除对这些两侧关键点的检查外, 还要求检查者作肛门指检测试肛门外括约肌。

感觉分级为存在或缺失(即在病人的图上记录有或无)。

该检查用于判定损伤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

●C5-屈肘肌(肱二头肌, 肱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固有指屈肌)●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L2-屈髋肌(髂腰肌)●L3-伸膝肌(股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L5-长伸趾肌(拇长伸肌)●S1-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神经水平: 感觉(右左)运动(右左)ASIA残损分级:部分存在的区域(部分神经支配阶段): 感觉运动医师时间脊髓损伤康复目标基本确定●A: 完全损伤, 骶段S4.5无任何运动、感觉功能保留。

●B: 不完全损伤: 脊髓功能损伤平面以下至骶段S4.5无运动功能而有感觉的残留。

C: 不完全损伤,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 有运动功能保留, 但一半以下关键肌在的肌力在3级以下。

D:不完全损伤,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 有运动功能保留, 且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均大于或等于3级。

E:正常, 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颈脊髓损伤伤残鉴定标准

颈脊髓损伤伤残鉴定标准

颈脊髓损伤伤残鉴定标准介绍颈脊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损伤,其伤残程度及影响程度对于伤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鉴定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制定了颈脊髓损伤伤残鉴定标准。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颈脊髓损伤伤残鉴定标准。

作用和意义•鉴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明确颈脊髓损伤伤残程度,以便为伤者提供相应的康复、保险及社会救助等服务。

•鉴定标准的实施能够减少争议和纠纷,确保鉴定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鉴定标准的完善和更新能够推动医学研究的发展,提高对颈脊髓损伤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颈脊髓损伤伤残鉴定标准的分类颈脊髓损伤伤残鉴定标准按照伤残程度可分为五个等级: 1. 一级伤残:完全瘫痪,不能自主呼吸,需依赖呼吸机维持呼吸。

2. 二级伤残:完全瘫痪,可以自主呼吸。

3. 三级伤残:部分瘫痪,肢体无力且活动受限。

4. 四级伤残:神经功能减退,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5. 五级伤残:神经功能损害较轻微,能够基本实现生活自理。

颈脊髓损伤伤残鉴定标准的具体要求一级伤残•具体表现:完全瘫痪,不能自主呼吸,需依赖呼吸机维持呼吸。

•确定标准:呼吸功能受限,完全丧失四肢运动能力。

二级伤残•具体表现:完全瘫痪,可以自主呼吸。

•确定标准:四肢运动完全丧失,但可通过脊髓伤口以下的神经进行某种形式的躯体运动。

三级伤残•具体表现:部分瘫痪,肢体无力且活动受限。

•确定标准:颈脊髓受损,表现为肢体无力且活动受限,存在肌肉萎缩和肌力减退。

四级伤残•具体表现:神经功能减退,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确定标准:颈脊髓受损,神经功能减退,但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五级伤残•具体表现:神经功能损害较轻微,能够基本实现生活自理。

•确定标准:颈脊髓受损,神经功能损害较轻微,能够基本实现生活自理,无明显活动受限。

结论颈脊髓损伤伤残鉴定标准的制定对伤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一级至五级伤残的具体要求的描述和解释,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伤残等级,为伤者提供相应的康复、保险及社会救助等服务。

新版AIS评估方法

新版AIS评估方法
定腕关节。在腕掌关节处施加 一个向下屈和尺偏的压力。 这个力应该向腕关节尺侧偏一 点,而不是直直向下压,因为 测试的是桡侧腕伸肌。 指导语:“向上抬着手腕,不 要让我压下去”。 动作:患者抵抗测试者推力, 尝试维持腕关节在完全伸直的 位置上。
脊髓休克
脊髓休克: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 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完全丧失。
休克期结束:远端骶反射出现或损伤平面 以下出现肌张力升高或病理征出现,一般 以球肛门反射阳性为判断依据,但伴有马 尾神经损伤者或除外。
球肛门反射:摩擦患者龟头或阴蒂时引起 其肛门括约肌收缩。
SCI平面评定
神经平面:身体双侧正常感觉+运动功能的 最低脊髓节段。(总损伤平面) 感觉平面:感觉完全正常的最低脊髓节段 运动平面:肌力>3级且该节段以上节段 肌力≧4级的神经节段。
基本康复目标 桌上动作自立、其他依靠帮助
需用支具轮椅种类 电动轮椅、平地可用手动轮椅
C6
ADL部分自立、需中等量帮助 手动电动轮椅、可用多种自助

C7
ADL基本自立、能乘轮椅活动 手动轮椅、残疾人专用汽车
C8-T4
ADL自立,轮椅活动支具站立
同上,骨盆长支具,双拐
T5-8
同上,可应用支具治疗性行走
同上
B:不完全损伤:脊髓功能损伤平面以下至骶段 S4、5无运动功能而有感觉的残留。
C: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 能保留,但一半以下关键肌在的肌力在3级以下 。
D: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 能保留,且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均大于或等于3 级。
E: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感觉检查
T9-12
同上,长下肢支具治疗性行走
轮椅,长下肢支具,双拐

脊髓损伤分型

脊髓损伤分型

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分级神经功能分级(一)Frankel分级:1969年由Frankel提出将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存留情况分为五个级别,该方法对脊髓损伤的程度进行了粗略的分级,对脊髓损伤的评定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但对脊髓圆椎和马尾损伤的评定有其一定缺陷,缺乏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判断,尤其是对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状况表达不够清楚。

(二)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1982年美同脊髓损伤协会(ASIA)提出了新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评分标准,将脊髓损伤量化,便于统计和比较。

1997年ASIA对此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修订,使之更加完善。

该方法包括损伤水平和损伤程度。

1、脊髓损伤水平(1)感觉水平检查及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觉、触觉)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

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的关键点,在每个关键点上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为缺失;1为障碍;2为正常。

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

检查结果每个皮区感觉有四种状况,即:右侧针刺觉、右侧轻触觉、左侧针刺觉、左侧轻触觉。

把身体每侧的皮区评分相加,即产生两个总的感觉评分,即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用感觉评分表示感觉功能的变化。

正常感觉功能总评分为224分。

(2)运动水平的检查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运动功能(肌力3级以上)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

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对肌节中的关键肌。

检查顺序为从上向下,各肌肉的肌力均使用0-5临床分级法。

这些肌肉与相应节段的神经支配相一致,并且便于临床做仰卧位检查(在脊髓损伤时其它体位常常禁忌)。

按检查结果将两侧肌节的评分集中,得出总的运动评分,用这一评分表示运动功能的变化。

正常运动功能总评分为100分。

(3)括约肌功能及反射检查:包括肛门指检、肛门反射、尿道球海绵体反射,测试肛门外括约肌。

该检查用于判定脊髓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损伤。

2、脊髓损伤程度:鞍区皮肤感觉的检查应环绕肛门皮肤粘膜交界区各个方向均仔细检查,任何触觉或痛觉的残存均应诊断为不完全性损伤。

《脊髓损伤的评定》课件

《脊髓损伤的评定》课件

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
临床表现
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包括感觉障 碍、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改 变。
检查方法
常用的脊髓损伤检查方法包括X 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评估脊髓损 伤的病情和损伤范围。
脊髓损伤的评定方法和指标
1பைடு நூலகம்
评定方法
常用的脊髓损伤评定方法包括ASIA评分和国际SCI评分标准。
脊髓损伤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1 并发症
脊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包 括尿失禁、肢体功能障碍 和压疮等。
2 预防措施
预防脊髓损伤包括交通安 全、安全用药和避免高风 险活动等。
3 康复指导
康复医师提供康复指导和 生活建议,帮助患者减少 并发症风险。
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脊髓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再生医学、基因治疗和神经工程学等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 1. 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的创新治疗方法。 2. 开发更精准和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3. 通过干细胞研究探索脊髓损伤治疗的新途径。
分类
脊髓损伤根据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损伤。
特征
脊髓损伤常导致肢体瘫痪、感觉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脊髓损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常见的脊髓损伤病因包括交通事故、跌倒、运动伤害和暴力行为。 • 脊髓损伤发病机制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 了解病因和机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脊髓损伤。
2
评定指标
评定指标包括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等方面的指标。
3
综合评定
综合评定有助于确定脊髓损伤程度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措施
治疗方法

脊髓损伤的分级标准

脊髓损伤的分级标准
传统的被广泛应用的脊髓损伤的的分级方法还有frankel功能分类脊髓损伤程度不类型运动感觉完全性无任何运动戒感觉功能丌完全性仅保留感觉功能损伤水平以下的任何感觉均保留但无运动功能丌完全性保留运动但无功能保留运动但没有任何有用的功能感觉可保留戒丌保留丌完全性保留运动功能保留随意的有用的运动功能完全恢复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复原但仍可有异常反射精品感谢下载载jay请问
E 完全恢复
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复原,但经恢复正常人的水平,但感觉功能一点都没恢复。
能否提示我将怎样为病人进行物理治疗或用什么技术使病人得到复康
刘元标
今天也有一个同事提出一个疑问,就是如何区分神经根逃逸和部分保留?
能否请哪位专家给个答案
刘汉良
建议:
1.详细体格检查,确定感觉损害的内容、程度、范围。
2.详细的神经-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测,确定神经损害的范围、程度。
3.运动功能分析(肌力、步态、平衡)。
4.病因学分析。
5.排除心理因素。
峨嵋
ASIA(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的分级您可能记错了,回去翻翻书
励建安
神经根逃逸是指实际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平面以上有神经根损伤。在恢复过程中,神经根的功能逐步恢复,从而造成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平面下降,出现“神经再生”的假象。这种现象的解释称之为“神经根逃逸”。
传统的、被广泛应用的脊髓损伤的的分级方法还有Frankel功能分类法:
脊髓损伤程度与类型
运动感觉
A 完全性
无任何运动或感觉功能
B 不完全性
仅保留感觉功能,损伤水平以下的任何感觉均保留,但无运动功能
C 不完全性
保留运动,但无功能,保留运动但没有任何有用的功能,感觉可保留或不保留
D 不完全性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2021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2021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

为了更准确地对脊髓损伤进行分类和诊断,国际脊髓损伤协会(International Spinal Cord Society, ISCoS)于2021年发布了最新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这一标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

一、脊髓损伤的定义脊髓损伤是指由外力作用于脊柱和脊髓区域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肢体肌力和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二、脊髓损伤分类根据国际标准,脊髓损伤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损伤两大类,具体可细分为以下五个等级:1. 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A):指脊髓损坏部位以下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丧失,无自主运动能力。

2.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指脊髓损伤造成了部分神经传导通路的损坏,患者可能保留了一定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可根据具体症状细分为不同的等级。

3. 轻度不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C):患者保留了肌肉收缩和活动的能力,但运动功能受限,感觉存在异常。

4. 中度不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C):患者保留了更多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并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日常活动,但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功能障碍。

5. 重度不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D):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大部分得以保留,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存在轻微的功能障碍。

三、应用意义通过对脊髓损伤的详细分类,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功能障碍程度,为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参考。

不同等级的脊髓损伤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例如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因此准确的分类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未来展望脊髓损伤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日新月异,随着人们对神经系统的深入理解,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高效治疗手段和方法出现,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康复和治疗。

国际标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也将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的发布标志着脊髓损伤诊断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C 5 屈肘肌 (肱二头肌、肱肌) C 6伸腕 肌(桡侧伸腕长和短肌) C7伸肘肌(肱三头肌) 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小指外展肌(小 指外展肌 ) L 2 屈髋肌 ( 髂腰肌 ) L 3 伸膝肌 (股四头肌) L 4踝背伸肌 (胫前肌 ) L5 长伸 趾肌(趾长伸肌 ) S1踝跖屈肌(腓肠肌和比目 鱼肌) 除对以上这些肌肉进行两侧检查外,还要检 查肛门括约肌 , 以肛门指检感觉括约肌收缩 ,评 定分级为存在或缺失 ( 即在患者总表上填有或 无)。如果肛门括约肌存在自主收缩 , 则患者的 运动损伤为不完全性。
椎骨平面:指X线检查发现损伤最严重的脊椎 节段。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数字得分反映脊髓损 伤所致的神经损害程度。 不完全性损伤:如果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最低 位的骶段(S4-S5)保留部分感觉或运动,则此损伤 被定义为不完全性损伤。骶部感觉包括肛门粘膜皮 肤交界处和肛门深部的感觉。骶部运动功能检查是 通过肛门指检发现肛门外括约肌有无自主收缩。 完全性损伤:指最低骶段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 全消失。 部分保留带:此术语只用于完全性损伤。
t8第8肋间在t6t10的中t9第9肋间在t8t10的中t10第10肋间脐t11第11肋间在t10t12的中点t12腹股沟韧带中点l1t12与l2之间的12处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髁l4内踝l5足背第3跖趾关节s1足跟外侧s2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作为1个平面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面c6拇指近节背侧皮肤c7中指近节背侧皮肤c8小指近节背侧皮肤t1肘前窝的内侧面t2腋窝的顶部t3第3肋间t4第4肋间乳线t5第5肋间在t4t6的中t6第6肋间剑突水平t7第7肋间在t6t8的中鞍区存在任何感觉都说明患者的感觉是不完全性损伤
C2枕骨粗隆 C3锁骨上窝 C4肩锁关节的顶部 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近节背侧皮肤 C7中指近节背侧皮肤 C8小指近节背侧皮肤 T1肘前窝的内侧面 T2腋窝的顶部 T3第3肋间 T4第4肋间(乳线) T5第5肋间(在T4-T6的中 点) T6第6肋间(剑突水平) T7第7肋间(在T6-T8的中 点)

脊髓损伤bms评分详解

脊髓损伤bms评分详解

脊髓损伤bms评分详解脊髓损伤BMS评分详解1. 引言脊髓损伤是指对人体脊髓及其周围结构的损伤,通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对于脊髓损伤的评估和分类,BMS评分系统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脊髓损伤BMS评分的含义、计算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2. 脊髓损伤BMS评分的含义BMS全称为"脊髓损伤基础评分",是一种用于评估脊髓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工具。

它由两个评分组成,即"运动评分"和"感觉评分"。

运动评分判定患者四肢动作的程度,感觉评分则用于评估患者对触觉刺激的感知能力。

该评分系统的得分范围是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损伤越轻。

3. 脊髓损伤BMS评分的计算方法3.1 运动评分计算方法:- 分别评估四肢的肌肉运动情况,包括肩胛骨上举、肘关节弯曲、腕屈曲、髋关节伸展、膝关节伸展和踝关节伸展。

- 根据运动情况,每个动作被分为6个等级,分别为:- 0分:无肌肉收缩- 1分:肌肉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2分:关节能够实现部分运动- 3分:关节能够实现全身运动- 4分:关节能够实现正常运动,但受某种其他因素影响(如疼痛、韧带紧张等)- 5分:正常肌肉运动- 将六个动作的得分相加,即可得到运动评分。

3.2 感觉评分计算方法:- 评估患者对轻触、疼痛、温度和位置感觉的反应情况。

- 每种感觉都被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 0分:无感觉- 1分:感觉异常或有部分感觉- 2分:正常感觉- 将四种感觉的得分相加,即可得到感觉评分。

4. 脊髓损伤BMS评分的临床应用脊髓损伤BMS评分在临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4.1 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程度:- BMS评分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肢体功能损伤情况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 通过定期评估BMS评分,可以评估患者在康复期间的功能恢复情况,为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4.2 康复治疗的制定和调整:- BMS评分可为脊髓损伤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脊髓损伤分类标准

脊髓损伤分类标准

脊髓损伤分类标准分类: 康复评定1. Frankel法 1969年由Frankel提出。

其将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存留情况分为五个级别(表1)。

表1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法等级功能状况A 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完全消失,肌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B 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完全消失,仅存某些包括骶区感觉C 损伤平面以下仅有某些肌肉运动功能,无有用功能存在D 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功能不完全,可扶拐行走E 深浅感觉、肌肉运动及大小便功能良好,可有病理反射Frankel法对脊髓损伤的程度进行了粗略的分级,对脊髓损伤的评定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但对脊髓圆椎和马尾损伤的评定有一定的缺陷,缺乏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判断,尤其是对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状况表达不够清楚。

2.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定法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在Frankel分级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

与Frankel法最大区别是对C级和D级从肌力的角度进行了量化:ASIA C 为损伤平面以下半数以上的关键肌的肌力<3级,ASIA D为损伤平面以下半数以上的关键肌的肌力>=3级;ASIA脊髓损伤分法与Frankel法相比区别不大,仍是一种划分等级的方法,而且各等级间的界限也不十分的清楚,因此也不能很好地克服Frankel法的缺点。

上述各种修订方法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属于同一种划分损伤等级的方法,都没能将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加以量化,其结果为各级损伤间划分界线模糊,所得资料可比性差。

3.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国际脊髓损伤评分标准是参照美国国立急性脊髓损伤研究会(NASCIS)评分标准(18)制定出的一种用积分的方式来表达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方法。

其将脊髓损伤程度进行量化,便于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和学术间相互交流。

故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被认为是迄今最为先进的脊髓损伤评分方法,并于1992年9月在巴塞罗那被国际截瘫医学学会批准使用。

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的神经检查包括感觉检查、运动检查及肛门指检,测试肛门外括约肌。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11.运动评 分
14.ZPP
13.完全损 伤
12.不完全 损伤
二 神 经 学 检 查
引 言
患 者 无 法 检 查 时
感 觉 检 查 必 查 项 目
选 择 项 目
运 动 检 查 必 查 项 目
选 择 项 目
三 感觉和运动评分/平面
感 觉 平 面
感 觉 评 分
运 动 平 面
进 一 步 考 虑
运 动 评 分
(NLI)
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 损 伤 平 面
A B
四 AISA残损分级
C
D E
圆锥综 合征
中央综 合征
五 临床 综合征
Brown
Sequard 综合征
马尾综 合征
前柱综 合征
THANK YOU !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2011年修订版)
荆州一医康复医学科 赵峰
一 定义 二 神经学检查 三 感觉和运动评分/平面 四 ASIA残损分级(AIS) 五 临床综合征
一 定义
1.四肢瘫
2.截瘫
3.四肢轻瘫 和轻截瘫
7.运动平面
6.感觉平面
5.肌节
4.皮节
8.NLI
9.椎骨平面
10.感觉评 分

脊髓损伤的诊断与分级

脊髓损伤的诊断与分级

脊髓损伤的诊断与分级Frankel五级评定方法(1969年)A B C D E四川省康复医院脊柱脊髓损伤康复科唐虹A: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及运动消失;B: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仅存某些骶区感觉),运动丧失;C: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无效运动(即无有用功能存在),肌力小于3级;D: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有效运动,肌力大于3级,可扶拐行走;E:感觉及运动正常,大小便功能良好,病理反射存在。

A级(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鞍区)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B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鞍区)有感觉功能保留,但无任何运动功能保留;C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但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有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小于3级;D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且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至少有一半的关键肌肌力大于、等于3级;E级(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不完全损伤定义:感觉不完全损伤,且保留有肛门括约肌自主收缩或脊髓损伤运动平面以下三个节段以上残存有运动功能。

1、上颈段脊髓损伤(C1-4) 此段脊髓上端与延髓相连,故损伤后部分病人可合并有延髓甚至脑干损伤的临床表现。

上颈髓损伤时,常有颈枕部疼痛,颈部运动受限。

c1~2损伤时病人大多立即死亡,C2~4节段内有膈神经中枢,伤后多出现膈肌和其他呼吸肌麻痹,病人表现有进行性呼吸困难,损伤平面以下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不完全瘫痪。

2、下颈段脊髓损伤(C5-8) 此段损伤多引起肋间神经麻痹,膈肌麻痹,四肢瘫痪,双上肢为弛缓性瘫痪,双下肢为痉挛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感觉丧失,C8~T1损伤可出现尺神经麻痹的爪形手和交感神经节受损的Horner征。

3、胸段脊髓损伤常有根性疼痛,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减退或丧失,大小便出现障碍,运动障碍表现为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Te以上损伤可出现呼吸困难。

脊髓休克期中可出现交感神经阻滞综合征,即血管张力丧失,即脉搏徐缓下降,体温随外界的温度而变化,脊髓休克期过后可出现总体反射。

脊髓损伤分级

脊髓损伤分级

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标准)Bodford(1997)评分法(改良Frankel分级法)神经外科常用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运动6 - 按吩咐动作5 - 对疼痛刺激定位反应4 - 对疼痛刺激屈曲反应3 - 异常屈曲(去皮层状态)2 - 异常伸展(去脑状态)1 - 无反应语言5 - 正常交谈4 - 言语错乱3 - 只能说出(不适当)单词2 - 只能发音1 - 无发音睁眼4 - 自发睁眼3 - 语言吩咐睁眼2 - 疼痛刺激睁眼1 - 无睁眼* 将三类得分相加,即得到GCS评分。

(最低3分,最高15分)。

选评判时的最好反应计分。

注意运动评分左侧右侧可能不同,用较高的分数进行评分。

改良的GCS评分应记录最好反应/最差反应和左侧/右侧运动评分。

儿童(<4岁)GCS评分:运动同上。

语言5 - 微笑,声音定位,注视物体,互动4 - 哭闹,但可以安慰;不正确的互动3 - 对安慰异常反应,呻吟2 - 无法安慰1 - 无语言反应睁眼同上。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分等级描述5 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尽管有轻度缺陷4 轻度残疾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3 重度残疾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2 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 (如随着睡眠/清醒周期,眼睛能睁开)1 死亡死亡肌力分级:评分描述5 力量正常4+ 在强负荷下力量轻度下降4 能够对抗中等负荷4- 能够对抗轻度负荷3 能对抗重力完成运动2 不能对抗重力1 仅有肌肉收缩,可能只能被触及0 无任何运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分级描述A 运动、感觉功能完全丧失B 不完全 - 仅保留感觉C 不完全 - 仅保留运动 (无功能)D 不完全 - 保留运动 (有功能)E 所有运动、感觉功能完全恢复,但可能有异常反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HUNT-HESS分类:评分描述0 动脉瘤未破裂1 无症状,或轻度头痛,轻度颈项强直1a 无急性脑膜/脑反应,但有固定的神经功能缺失2 中等至重度头痛,颈项强直,或颅神经瘫痪 (如Ⅲ,Ⅳ)3 嗜睡或混乱,轻度定向障碍4 昏迷,中等至重度偏瘫5 深昏迷,去脑强直,垂死表现* 对于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例如 HTN,糖尿病,严重动脉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或血管造影发现严重血管痉挛者,评分加1分。

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评估量表

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评估量表

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评估量表脊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损伤,常常导致患者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受损。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监测脊髓损伤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展,医疗领域研发了多种评估量表。

这些量表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康复情况,从而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一、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量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量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评估工具。

该量表通过对患者的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进行评估,将患者的脊髓损伤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损伤,并对患者的损伤水平进行分类。

ASIA评分量表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脊髓损伤类型和严重程度,为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

二、功能独立度测量(FIM)量表功能独立度测量(FIM)量表是一种常用的评估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能力的工具。

该量表以日常生活活动为基础,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包括进食、洗澡、穿衣、上厕所等。

FIM量表可以帮助医生和康复团队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三、伤残评定量表(IMPACT)伤残评定量表(IMPACT)是一种用于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损伤和生活质量的工具。

IMPACT量表通过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自主神经功能、疼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伤残程度和康复需求。

IMPACT量表可以帮助医生和康复团队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独立度。

四、脊髓损伤功能测量量表(ISNCSCI)脊髓损伤功能测量量表(ISNCSCI)是一种用于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工具。

该量表通过对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可以确定患者的脊髓损伤水平和严重程度。

ISNCSCI量表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脊髓损伤类型和程度,指导治疗和康复方案的制定。

五、脊髓损伤生活质量指数(QLS)脊髓损伤生活质量指数(QLS)是一种用于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工具。

脊髓损伤平面确定标准

脊髓损伤平面确定标准

脊髓损伤平面确定标准一、引言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瘫痪和感觉障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脊髓损伤,确定脊髓损伤平面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脊髓损伤平面的定义、确定标准、分类与评估、治疗方案与预后评估,以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脊髓损伤平面的定义脊髓损伤平面是指脊髓损伤部位在脊柱上的水平位置。

在解剖学上,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从颅骨底部一直延伸到尾骨。

脊髓损伤平面是指脊髓在脊柱的哪一个节段发生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三、确定标准确定脊髓损伤平面的标准主要基于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确定标准:1.病史:询问患者受伤时的具体情况,如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受伤时的姿势等,有助于判断脊髓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2.体格检查:通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如感觉、运动和反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脊髓损伤的平面。

3.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脊柱和脊髓的结构,有助于精确确定脊髓损伤平面。

四、脊髓损伤平面的分类与评估根据损伤部位和程度的不同,脊髓损伤平面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与评估方法:分类法:这是一种常用的脊髓损伤分类方法,根据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将脊髓损伤分为五个等级(A-E),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2.Frankel分类法:根据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将脊髓损伤分为五个等级(A-E),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3.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ASIA标准是一套详细的评定工具,包括感觉、运动、直肠和膀胱功能等几个方面的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ASIA标准可以将脊髓损伤分为完全性损伤、不完全性损伤和无损伤三种类型。

该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和研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依据。

4.脊髓损伤程度评估:除了确定损伤平面外,还需要评估脊髓损伤的程度。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受伤节段、损伤类型(如压缩性、撕裂性等)、神经功能状态等。

脊椎损伤评分标准

脊椎损伤评分标准

脊椎损伤评分标准
1. 引言
脊椎损伤评分标准旨在对脊椎骨折和脊髓损伤进行评估和分级,以便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

2. 分级标准
脊椎损伤评分标准通常采用以下几个维度来评估和分级:
2.1. 脊椎骨折的类型
- A型:椎管内骨折,无骨片移位
- B型:椎体骨折,有前缘骨折
- C型:椎体骨折,有后缘骨折
- D型:复合性骨折,有前缘和后缘骨折
2.2. 骨折的严重程度
- I级:轻度损伤,无骨折或骨折片移位<25%
- II级:中度损伤,骨折片移位25-50%
- III级:重度损伤,骨折片移位>50%
2.3. 脊髓损伤的级别
- A级:完全性脊髓损伤,无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
- B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有感觉恢复但无运动恢复
- C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有少量运动恢复
- D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有明显运动恢复
- E级:正常脊髓功能恢复
3. 应用范围
脊椎损伤评分标准适用于临床医生对脊椎骨折和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级,以便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用于研究和统计分析。

4. 使用注意事项
脊椎损伤评分标准应由熟悉该领域知识的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和判断,评估过程中要注意充分了解病史、病情及临床表现,以准确确定脊椎损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5. 结论
脊椎损伤评分标准是对脊椎骨折和脊髓损伤进行评估和分级的依据,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辅助工具,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损伤情况,并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和康复计划提供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神经损伤的解剖部位分类
3. 马尾神经损伤:为椎管内的腰骶神经 根受损,大腿、小腿、足部、会 阴部 及鞍区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两侧的 皮肤感觉对称或不对称。股四头肌以 下的肌肉及括 约肌减弱或消失,患者 行走正常或摇摆步态。
脊髓神经损伤的解剖部位分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临床上所见到的脊髓损伤可为单纯 的脊髓 、圆锥、或马尾损伤,也 可为脊髓圆锥损伤或圆锥马尾损伤
按脊髓损伤的程度分类
3 完全性脊髓损伤: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至最 低位骶段,感觉、运动功能的完全丧失。骶 部的感觉功能包括肛门皮肤粘膜交界处感觉 及肛门深感觉,运动功能是肛门指检时肛门 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 。 损伤急性期伴有脊髓休克期,脊髓损 伤程度难 以辨明,脊髓休克的存在,既可预示脊髓功 能永久性丧失,也可能是脊髓功能暂时丧失
功能独立性评定及分级
每个方面要评价2个或2个以上活动项目,每项按功能的 独 立性评定,分为7级 7级:完全独立:活动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全、规范的完成且无 需矫 正,不用辅助设备和帮助 6级:独立性减弱:活动超过规定时间活动不能安全地完成,活 动需要辅助设施 5级:监护或示范:不需要体力帮助,但需要提示 4级:最低限度接触性 帮助:给患者的帮助限于扶助性,或患者 在活动中主动用力程度大于75% 3级:中等帮助 :需要更多的扶助,患者在活动用力程度为50 %~75% 2级:最大帮助:患者活动量的25 %~50%为主动用力 1级:完全依赖:患者在活动中主动用力仅在25%以下
(2)间接外力
• 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跳水意外时, 外力多未直接作用于脊柱、脊髓,但 间接外力可引起各种类型不同的脊柱 骨折、脱位,导致脊髓损伤,是造成 脊柱、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
2.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 (1)发育性病因 脊柱侧弯、脊椎裂、脊椎滑脱等。脊柱侧 弯中主要是先天性脊柱侧弯易引起脊髓损伤,而脊椎裂主要引 起脊髓栓系综合征。 (2)获得性病因 主要包括:感染(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 感染、横贯性脊髓炎等)肿瘤(脊柱或脊髓的肿瘤)脊柱退化 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医源性疾病等。 脊柱结核曾是造成脊髓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即 Potts病。我国统 计脊柱结核中 10%的患者合并截瘫,其中胸椎结核中24%合 并脊髓损伤。脊柱、脊髓的原发肿瘤均可造成脊髓损伤。 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脊柱转移瘤的患者中, 20%可出现 脊髓损伤。 医源性的脊髓损伤,特别是脊柱外科的进展和各种内固定的应用 中,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技术,预防医源性损伤。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治疗首先是原发疾病的治疗,在原发疾病治 疗的基础上,对脊髓损伤进行康复治疗。
• Frankel法对脊髓损伤的程度进行了粗略的分 级,对脊髓损伤的评定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但对脊髓圆椎和马尾损伤的评定有一定的缺 陷,缺乏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判断,尤其是对 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状况表达不够清楚
截瘫指数法
截瘫指数法沿用已久,由天津医院最早提出 评定指标包括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 每项分为0,1,2三级。也就是截瘫指数0为正常,6代 表完全性截瘫,1~5分为不完全性截瘫 不全截瘫范围大,如肌肉运动仅有肌束收缩至肌力低 于5级,截瘫指数均为1分。同样感觉及括约肌不全 损伤的差别也很大,但其指数均为1分。 即在相同指数情况下,严重程度明显有差别,但截瘫 指数法不能很好地反映出这种变化的程度。因此这 种方法虽然简便,但计算过于粗略
脊髓神经损伤的解剖部位分类
1 .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 觉、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四肢或下 肢迟 缓性瘫痪,反射减弱或消失。由 于圆锥未受影响,其原始反射如肛门 反射,球海绵体反射存 在。
脊髓神经损伤的解剖部位分类
2. 圆锥损伤:单纯圆锥损伤,其损伤区 为S2~5节段,可有骨盆肌 的麻痹;鞍 区、会阴部感觉障碍;膀胱直肠功能 失控;肛门反射及球海绵体反射阴性 者,则 为完全性园锥损伤;否则为不 完全性圆锥损伤。圆锥损伤者其步态 可基本正常。
脊髓休克结束的标志
①球海绵体反射 :检查者用手指轻轻捏 挤阴茎或阴蒂时 ,另一手带手套的食 指置于肛门内能同时感到肛门括约肌 有收缩 ②肛门反射:针刺 肛门周围皮肤与粘膜 交界处,有肛门括约肌收缩 ③足底反射:针刺足底时,拇指伸屈
相关名词
• 四肢瘫 脊髓颈段运动感觉功能损害或丧失。四肢瘫 引起四肢、躯干及盆腔脏器功能障碍,但不包括臂 丛病变或椎管外神经损伤。 • 截瘫 脊髓胸、腰或骶段的运动感觉功能损害或丧失。 截瘫不涉及上肢功能,但可累及躯干、腿部和盆腔 脏器。本术语包括马尾和圆锥损伤,但不包括腰骶 丛病变或椎管外神经损伤。 • 神经根逃逸 指完全性颈髓或腰髓损伤患者,损伤平 面之上脊髓神经根损伤逐步恢复,从而出现神经损 伤平面“下移”的假象。 • 马尾回避(逃避)
按脊髓损伤的程度分类
2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③后脊髓损伤综合征(syndrome of posterior spinal cord injury):损伤平面 以下出现深感觉障碍,很少有锥体束 体征 ④中央型脊髓损伤(syndrome of central spinal cord injury):该型多见于颈段,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明显重于下肢
ASIA指数评价脊髓损伤是片面 的,应同 时应用运动评分和感觉评分
运动评分
人体左右各有10组关键肌 根据徒手肌力测定肌力分为0~5级 正常运动功能总评分为100分
感觉评分
• 正常感觉功能(痛觉 、触觉)评2分, 异常1分,消失0分,每一脊髓节段一 侧正常4分 • 28个感觉关键点
功能独立性评定及分级
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分级
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法
• A级: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完全消失,肌 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 • B级: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完全消失,仅 存某些包括骶区感觉 • C级:损伤平面以下仅有某些肌肉运动功能, 无有用功能存在 • D级: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功能不完全,可扶 拐行走 • E级:深浅感觉、肌肉运动及大小便功能良 好,可有病理反射
• ASIA 根据Barthel指数修订的功能独立 性测 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标准已在美国广泛应用, 并正在获得国际上的公认 • 充分描述脊髓损伤对个体的影响及检 测或评估治疗 效果,评定生活能力的 标准
功能独立性评定及分级
• 功能独立性测定范围 FIM包括6个方面的功 能: 自我料理:A.进食 、B.梳洗、C.洗澡、D.穿衣、 E.穿裤、F.上厕所 大小便控制:G.膀胱控制、H.直肠肛门控制 转移能力:I. 床/椅/轮椅、J.上厕所、K.移动至 浴室(盆浴或淋浴) 运动能力:L.步 行/轮椅、M.上下楼梯 交流:N.理解、O.表达 社交:P.社会关系、Q.问题解决。
脊髓损伤的程度分类
1 脊髓震荡:脊髓震荡是脊髓轻微损伤 后出 现的一种暂时性功能抑制(机制不 清),伤后表现为不全瘫,且恢复较迅 速、 完全,在病理上无实质性改变 -----回顾性诊断
按脊髓损伤的程度分类
2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至最低位 骶段(S3、4、5)仍有运动或(和)感觉功 能存留。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提示脊髓损伤平 面未发生完全性的横贯性损害,临床上不完 全性脊髓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的可能 ①脊髓半侧损伤(Brown-Sequard Syndrome): 损伤平面以下伤侧肢体本体感觉和运动丧失, 对侧肢体痛、温觉丧失 ② 前脊髓损伤综合征(syndrome of anterior spinal cord injury):损伤后不同程度的运动 和 痛、温觉丧失,而本体觉存在
脊髓损伤的分类及神经 功能分级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李 涛
定义
脊髓损伤是因各种致病因素(外伤、炎 症、肿瘤等)引起的脊髓的横贯性损 害,造成损害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 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 功能)的障碍
脊髓损伤的分类
脊髓损伤病因分类 1. 外伤性脊髓损伤
在发达国家,外伤性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为每年20~60 例/每百万人 国家地区 交通事故 坠落或工伤 运动损伤 暴力损伤 其 它损伤 美国 47.7% 20.8% 14.2% 14.6% 27% 英国 39% 24% 17% 4% 16% 加拿大 41.2% 21.8% 12% 24.2% 北京 21.8% 58% 2.8% 1.62% 15.8% CRRC 53.7% 39.2% l.7% 2.7% 2.6%
小结
• 脊髓损伤的分类是综合分类 •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采用ASIA分级 (改 良的Frankel指数),应同时进行 运动和感觉评分
THANK YOU! 谢谢!
ASIA脊髓损伤分级(改良的 Frankel指数)
• A级:完全性损害,在脊髓损伤平 面以下,包括骶 段(S4、5)无任何感觉和运动的功能保留 • B级:不完全性损害。在损 伤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 段(S4、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 C级:不完全性损害 ,在损伤神经平面以下存在感 觉和运动功能,但大部关键肌的肌力在3级以下 • D级:不完全 性损害,损伤平面以下存在感觉和运动 功能,且大部关键肌的肌力等于或大于3级 • E级: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外伤性脊髓损伤
• 外伤性脊髓损伤是因脊柱脊髓受到机 械外力作用,包括直接或间接的外力 作用造成脊髓结构与功能的损害。脊 柱损伤造成了稳定性的破坏,而脊柱 不稳定是造成脊髓损伤,特别是继发 性损伤的主要原因 。
(1)直接外力
• 刀刃刺伤脊髓或子弹、弹片直接贯穿 脊髓可造成开放性的脊髓损伤 • 石块或重物直接打击于腰背部,造成 脊柱骨折而损伤脊髓 • 火器损伤于脊柱或椎旁组织,弹道并 未直接经过脊髓组织,而高速的火器 如子弹进人人体后产生的局部震荡等 效应仍可损伤脊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