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讲义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课件

家兔的白毛与短毛 人的体重与身高 小麦的高秆与大麦的矮杆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D
P
×
F1

F2



×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相关概念: 杂交与自交 正交与反交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遗传因子成对出现
N
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和同源染色体数的数量变化
DNA 变 化 曲 线
第二次分裂
01
2N
02
4N
03
间期
04
第一次分裂
05
染 色 体 变 化 曲 线
第二次分裂
01
2N
02
4N
03
间期
04
第一次分裂
05
第二次分裂
2N
4N
间期
第一次分裂
染色单体变化曲线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 变 化 曲 线
纯合子(DD,dd) 杂合子(Dd )
02
(1)遗传因子
显性遗传因子(D) 隐性遗传因子(d)
01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配子中只有一个遗传因子。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结论: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得到F2中: 表现型比例: 基因型比例:
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ddRR,1/8 ddRr,1/16 ddRR,1/16和ddRr,1/8 DDrr,1/16和DdRr,1/8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课件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1课时 基因突变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课件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1课时 基因突变
视角应用
1. [2023江苏无锡高一期末]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主题二 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情境探究
(1) 图中基因的不同位点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什么特点?除此之外,基因突变还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பைடு நூலகம்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基因突变还有普遍性、不定向性和低频性等。
(2) 基因突变为什么容易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可以。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因此可通过对病理切片进行显微观察作出诊断。
(2) 医学上通常使用一定量的化学药剂对癌症病人进行化疗。化疗能够治疗癌症的 原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基因突变仅改变了基因的碱基序列,产生了新基因,并未改变基因位置,也未改变基因数目。基因中碱基缺失,只是变成了新基因,即基因仍在,只是“以旧换新”,并非“基因缺失”。
×
(2) 基因突变的结果一定是产生等位基因。( )
×
(3) 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 )

(4) 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精品教学课件(共860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精品教学课件(共860页)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第六章 生物的进化
第1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及实验方法 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特点
优势
自花 传粉和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 纯种 用其做人工杂交实验,结 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具有易于区分的 相对性状 ,且能 稳定 地遗传 实验结果易于观察和分析
给后代
子代个体数量多
统计结果可靠
2.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
图中①为 人工去雄 :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2)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①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 1∶2∶1 。 ②彩球组合代表的显、隐性数值比:显性∶隐性≈ 3∶1 。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方法: 测交 ,即让F1与 隐性纯合子 杂交。 2.遗传图解
3.测交结果:高茎与矮茎两种性状分离比接近 1∶1 。 4.结论:实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杂合子,产生 D 和 d两种 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接近 1∶1 。
2.遗传图解
即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约为:1 DD ∶2 Dd ∶1 dd 。 F2性状表现及比例约为: 3高茎∶ 1矮茎 。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模拟内容 ①甲、乙两小桶分别代表 雌、雄生殖器官 。 ②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 雌、雄配子 。 ③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件
本节课采用“假说——演绎法”的思路来学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实验。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 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是本节内容的重点,通过 画图、表格精讲这一重点内容;它同时也是本节内容的难点,通过应用 概率知识让学生理解不同配子的随机组合,从而出现性状比例9∶3:3:1 然后并总结规律,由此突破这一难点内容。
♀: 母本 ×: 杂交
♂: 父本
× 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 F1: 杂种子一代 F2: 杂种子二代
正交
P 高茎 × 矮茎
(亲本) (母本) (杂交) (父本)
. . 反. 交
矮茎 × 高茎
F1
(子一合遗传!
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
P 高茎
(亲本)
×
(杂交)
F1
(子一代)
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 .验. 材料
选取豌豆成功的原因. . .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 态下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 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
我们先来学习一些概. . 念. :
两性花 一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花。
:单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
...
介绍美国迷你牛
我产奶多,但 长不快,嘻嘻!
我们会不会既 长得快,又产 奶多呢?
×
(杂交)
. . .我长得快,但 不产奶,因为我 是公的!呵呵!
如果你是农场主, 你希望拥有什么样 品种的牛?
温故而知新:
(1)孟德尔提出. . 的. “分离 定律”研究的是几对 相对性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课件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节规划本章是《遗传与进化》(必修②)的开篇,集中描述了孟德尔对生物性状遗传的规律的研究。

遗传因子是如何发现的?这是在140多年前奥地利学者孟德尔,从个体水平出发,利用植物杂交实验的方法,展开对生物性状的研究来揭示遗传规律的。

由于孟德尔在植物杂交实验过程中发现了遗传因子和揭示了遗传因子遗传的两个规律,使遗传学诞生了。

因而孟德尔成为名垂青史的遗传学的奠基者!孟德尔于1866年发表的《植物杂交实验》论文中,揭示了核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本章内容围绕以上两个定律分两节进行描述。

即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本节内容是按照孟德尔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

其顺序即是: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假说)→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归纳总结分离定律(总结规律)。

这就是本节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这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教学内容上也便于学生沿着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际中领悟孟德尔的科学方法。

本节教材有一些新特色:1.对实验过程以问题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引发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

这是极其重要的特色!2.对杂交实验的解释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没有作跨时代的说明,完全是按照孟德尔的推理得出的。

这是过去人教版的高中生物课本的内容中所没有的。

3.在讲述孟德尔的探究方法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由以下的内容要点构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等。

本节在内容安排上与第1节有共同的特点,即按照孟德尔的实验过程,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

2024版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完整ppt课件

2024版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完整ppt课件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 核苷酸链组成,形成右手螺旋结
构。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 碱基间通过氢键连接。
DNA双螺旋结构直径为2nm, 螺距为3.4nm,相邻碱基对平面
间距为0.34nm。
2024/1/27
14
DNA复制过程及特点
复制过程
解旋、合成子链、连接子链。
特点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双向复制。
2024/1/27
物种形成方式
物种形成方式包括异域性物种形成、同域性 物种形成和边域性物种形成。异域性物种形 成是指由于地理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同 域性物种形成是指在没有地理隔离的情况下, 由于生态位分化等因素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边域性物种形成则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在边
缘地带杂交后形成新物种的过程。
2024/1/27
22
05 生物技术实践应 用
2024/1/27
23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理和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理
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无菌操作,将植物体的某一部分(如根尖、茎尖、叶片、花药等)分离出来,放在 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其生长、分化、增殖,形成完整的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人类基因组计划内容
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人类基因组计划意义
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认识自身基因组的结构与功 能;推动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发展;为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2024/1/27
12
03 DNA结构与功能
2024/1/27
13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024/1/27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挑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件PPT

•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纯合体测交后代都是纯合体 B.纯合体自交后代是纯合体 C.杂合体自交后代都是杂合体 D.杂合体测交后代都是杂合体
• 4、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 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它 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B A.一定是白色的 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1

1
假说—演绎法
科学实验发现事实 大胆猜测推出假设 演绎推理实验检测 反复实验揭示规律
一对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测交实验
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__成__对__存__在__,不相__融__合___;在形成配子时,成 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分__离___,_分__离___后的遗传因 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配__子__遗传给后代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
让F1与_隐__性__纯__合__子__杂交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Dd
×
矮茎 ① 用来测定F1的基 dd 因组合
测交
② 证明了F1是杂合子
配子 D d
d
③ 证明了F1在形成
测交 后代 Dd
高茎
dd 矮茎
配子时,成对的基 因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中
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
豌豆
● 选取豌豆成功的原因
A.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
● 孟德尔的杂交试验-------人工杂交实验
去雄
套袋
传粉
高茎的花
接受花粉——母本
矮茎的花
提供花粉——父本

2024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课件

2024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遗传现象及其规律
01
02
03
遗传现象
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相 似性的表现,包括形态、 生理和遗传信息等方面的 传递。
遗传规律
指生物在遗传过程中遵循 的一些基本法则,如分离 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 锁交换定律等。
基因突变
指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 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 和缺失等,是生物进化的 重要来源之一。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 学习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如离心、层析、电泳等,了 解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纯化方法,培养实验设计与操作能 力。
微生物培养与鉴定技术 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及保存方法,学习微生物 实验的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实验规范与安全意识。
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
设计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方法、样本 采集与处理等,培养实践探究与团队协作能力。
02
设计目标
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率和学习成绩。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03
实现手段
采用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的方式,将抽象难懂的生物学知识变得形象
生动,易于理解。设置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
堂氛围的活跃度。
适用对象及教学建议
易位
染色体片段在不同染色 体之间交换位置,可能 导致基因重组和表型改
变。
遗传病分类及诊断方法
单基因遗传病
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如血友病、 红绿色盲等。诊断方法包括基因
检测、家系分析等。
多基因遗传病
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引起,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诊 断方法包括风险评估、基因检测

2024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PPT课件

2024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PPT课件

目录•遗传与进化基础•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生物进化理论•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生物技术实践应用•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探讨遗传与进化基础遗传物质DNA01DNA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0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03DNA的复制半保留复制方式,解旋、合成子链和复旋三个基本过程。

DNA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DNA复制的概念和意义01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保持了亲子代之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DNA复制的过程02解旋、合成子链和复旋,其中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条件。

DNA复制的特点03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

基因表达与性状基因的概念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的表达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其中间接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基因突变概念及类型01基因突变概念:指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控制的性状发生改变。

02基因突变类型03根据突变后基因结构的变化,可分为碱基替换、碱基增添和碱基缺失三种类型。

04根据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可分为致死突变、非致死突变、条件致死突变等。

染色体变异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整倍体和非整倍体变异。

这些变异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基因重组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导致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第4章 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讲义【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第4章 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讲义【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第2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态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

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生物多样性价值和保护,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培养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内容: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1.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生物多样性是数十亿年生物进化的结果。

2.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1)主要原因是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的利用等。

①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②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这是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

(2)环境污染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3)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以及与之相应的经长期协同进化的物种消失。

(4)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也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1)含义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

(2)意义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易地保护(1)含义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2)意义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当前主要是降低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速度,这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废物的重复利用等。

5.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

6.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7.保护生物多样性,要求我们做好生态系统管理,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及其保育研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件
基因工程技术方法
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基因编辑等。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
1 2
转基因生物定义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内,形 成的含有外源基因的生物。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内容
包括生态环境安全性、食品安全性和生物安全性 等方面。
3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
包括实验室研究、田间试验、生产应用等阶段的 评价。
生物信息学
关注生物信息学在基因 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领 域的应用,了解大数据 分析在生物学研究中的 重要作用。
THANKS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 课件
目录
• 遗传与进化基本概念 • 遗传规律及其应用 • 生物进化理论与证据 •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与伦理道德问题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遗传与进化基本概念
遗传物质与DNA结构
遗传物质
01
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的引入可能会与当地物 种竞争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甚 至导致一些本地物种的灭绝。
保护生物多样性策略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 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
响。
制定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或限制 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 用,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群体遗传学基础
01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中某一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基因型
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中某一基因型个体占全部个体数的比率。
02 03
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
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中,如果没有突变、迁移和自然选择等因素 的干扰,那么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保持恒定不变。这一定律 是群体遗传学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精品讲义 4.3 生态工程(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精品讲义 4.3 生态工程(教师版)

4.3 生态工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生态工程的实例。

教学难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知识点01 生态工程1.概念:课程标准目标解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影响,依据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举例说明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区域中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

2.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与特点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特点: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知识点02 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1.自生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

(1)自生原理的条件①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系统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一般而言,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利用种群之间互利共存关系,构建复合的群落,这样即便某个种群消亡,其他种群也能弥补上来,从而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

②要维持系统的自生,就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2.循环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

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3.协调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精品讲义 3.1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精品讲义 3.1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师版)

3.1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归纳生态系统的组分,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1.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2.阐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课程标准目标解读1.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完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知识点01 生态系统及类型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知识点02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必备成分)①主要成分:阳光、热能、土壤、温度、水、空气、无机盐等。

②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生存环境),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生态系统的基石)①生物类群: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还有:化能合成生物(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蓝藻、光合细菌②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成分。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消费者(最活跃的成分)①生物类群: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和寄生动物、寄生植物(菟丝子)、寄生细菌(球菌、乳酸菌、根瘤菌)、病毒。

②作用:通过自身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加快物质循环。

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

是最活跃的成分。

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解者(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①生物类群:异养生物,各种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及腐生动物(蚯蚓、秃鹫、蜣螂)②作用: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高中生物必修二讲义(人教版) 第4章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2

高中生物必修二讲义(人教版) 第4章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2
⑶简并性:色氨酸及甲硫氨酸各只有一个密码。 多数氨基酸有二个以上的密码子。在一定程度上 能防止由于碱基的改变而导致的遗传信息的改变。
⑷通用性: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表。
二、遗传信息的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 mRNA为模板,
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场所: 核糖体(细胞质) 3、模板: mRNA 4、原料: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B.1000个和2000个 C.3000个和6000个 D.2000个和4000个
谢 谢 各 位 聆 听
一种氨基酸可以有1或几种密码子
起始密码子:2种,AUG、GUG,也编码氨基酸
种类 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 61种 (64种)
终止密码子:3种,UAA、UGA、UAG,不编码氨基酸,
只是终止信号
密 码 子 表
UU A G A U A UC
mRNA
4、遗传密码的特性
⑴遗传密码共64个,能决定氨基酸的遗传密码只 有61个。有3个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氨基酸。 (起始密码子) ⑵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特定的氨基酸。
携带甲硫氨氨酸
U AC CU A AUG G AU AUC
携带天门冬氨酸的tRNA进入位点2
肽键
甲硫氨酸
天冬 氨酸
U AC C UA A U G G AU AUC
甲硫氨酸与天门冬氨酸形成肽键,核糖体转移到占据位 点2的tRNA上。
甲硫氨 酸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 第4章 第1节
精品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2
㈡遗传信息的翻译
1、概念: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 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 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 质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文单课教案B版
思考与收获复习部分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知识清单】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符号解释)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三、分离定律的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
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注意: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与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一致的。

思考与收获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分析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方式有9种、性状表现有四种
(2)分析图解:棋盘法、分枝法
(3)熟悉F2的性状类型与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比例关系。

(P10五三)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测交验证及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W.L.Johannsen把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gene);
(2)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3)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或Dd,矮茎豌豆
的基因型为dd;
(4)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与d。

思考与收获本节课内容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
一、有丝分裂
1、真核细胞的分裂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细胞周期
(1)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

(2)阶段划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3、有丝分裂的过程
(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4、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亲代细胞的染色体通过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亲子代细胞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5、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先用低倍镜观察装片找到分生区部位的细胞。

此部位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且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观察中发现,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较多,这是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最长。

三、无丝分裂
1、过程: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进,裂成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裂成两个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2、特点:因为在分裂的过程没有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变化,所以叫无丝分裂。

3、举例: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产生新细胞。

总结:
(1)细胞的周期
(2)每个期间物质的变化和数量变化
(3)无丝分裂
第二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思考与收获知识导入
问题:人体有几对染色体?
魏斯曼的预测:在卵细胞和精子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
少一半;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恢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
【知识清单】
一、减数分裂
1、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进行的
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2、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4、过程
(1)精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减Ⅰ)、次级精母细胞(减Ⅱ)、
精细胞(变形)、精子
(2)卵细胞: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减Ⅰ)、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级体(减Ⅱ)、
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3)集体过程以精细胞为例
减Ⅰ间期: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DNA分子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体积稍
稍增大,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减Ⅰ前期:细胞中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叫做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配对联会现象。

(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 减Ⅰ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排列的赤道板两侧
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
减数第一次分裂小结:
思考与收获减数第二次分裂图片:
精子形成的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思考与收获
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但染色体的数目不变(2N),DNA的数
目加倍(4C)。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先联会,形成四分体,后分离,非同源染
色体自由组合。

分裂完成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即2N到N,DNA分子数目随之
减半,4C到2C。

3、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与有丝分裂相同,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是N到2N在到N;
DNA分子数目减半,2C到C。

三、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之间的关系
1、姐妹染色单体: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复制的结果是每条染色体含有
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此时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点上。

2、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指能联会的染色体,一般它们的大小、形状基本相同,
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四分体(每对同源染色
体形成一个四分体),然后在后期分离,移向细胞两极。

教材点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含量的变化
四、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和受精作用
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四分体时期有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2、受精作用
(1)概念: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结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的细胞核
一半来自精子, 一半来自卵细胞, 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
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进入;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在一起,使彼
此的染色体会和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鉴别
(1)总体概述:一看染色体的数目(奇偶性);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看有无同源染
总结:
下列过程各发生的时期:
1.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Ⅰ间期
2.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Ⅰ前期
3.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Ⅰ后期
4.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Ⅰ分裂完成时
5. DNA数目减半发生在:减Ⅰ分裂完成时、减II分裂完成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