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
1.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收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诗文内容方面表现较好,能够较好地把握诗文的主题。但在诗文意境的领会和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方面,部分学生仍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重点和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文内容、结构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领会诗文的意境,提高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感悟能力,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逐句讲解、课堂讨论、练习与反思等环节,帮助学生逐步克服难点,领会诗文的意境。通过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的布置,巩固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十四、教学反思(5分钟)
1. 教师对自己在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收获,确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十五、课后服务与跟进(5分钟)
1. 教师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有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有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
2. 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歌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内容、背景及意境。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诗文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诗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讲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景色与情感的关系。
5. 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成果展示。
6. 总结:对诗文进行总结,强调主旨及情感。
7. 拓展: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
8. 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与不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查看学生对诗文的鉴赏感悟,纠正理解上的偏差。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思考过程。
七、作业布置:1. 翻译诗文:要求学生准确翻译诗句,掌握诗文大意。
3. 研究性学习:选择与本诗相关的诗人或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八、课程资源:1.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诗人的介绍、诗文解析等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2. 图书资源:推荐相关书籍,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3. 音乐资源:选择与诗文意境相符的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文情感。
九、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是否全面讲解了诗文内容,是否注重了难点的突破。
2. 教学方法:思考是否采用了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是否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有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有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并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生的喜悦,培养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并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2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图片或相关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3.2 教学新课:让学生自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语气。
教师逐句讲解诗的意思,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接着,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3 巩固练习: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课后作业:4.1 背诵并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4.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理解和背诵情况较好,能够掌握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在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时,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对一些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句型和语法的学习和训练。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6.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6.2 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及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这首古诗,了解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2. 诗歌中所表现的意境及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歌全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等。
2. 准备诗词朗诵音频资料。
3. 准备相关讨论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诗歌。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跟着音频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诗歌:对诗歌进行逐句讲解,解释生僻字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诗歌内容,探讨诗歌中所表现的意境及情感。
5. 总结提升: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
6. 背诵诗歌: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诗歌,增强记忆力。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找其他苏轼的诗词,下节课进行分享。
8. 板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程度有所不同,在讲解和讨论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课后,要积极听取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以便于下一步的教学改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六、课堂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展示西湖美景的图片,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感受诗中的画面。
2. 情景模拟:分组让学生模拟诗中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反思1. 理解并掌握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和背景。
2.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激发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反思1. 诗文内容解析:详细讲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意象和表达手法。
2.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3. 诗词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文中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反思1. 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朗读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及时反馈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学生学习反馈反思1. 学生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诗词学习的兴趣。
2. 学生理解程度:学生对《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和意境有一定的理解,能够运用诗词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3. 学生能力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有所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热爱也有所增强。
五、教学改进措施反思1. 深入讲解诗词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2. 增加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注重过程评价,及时反馈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利用反思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文,配合音乐和图像,增强学生对诗文意境的感受。
2. 使用诗词鉴赏指导书籍和网络资源,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3. 利用学校图书馆或电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查阅有关苏轼及其作品的资料,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七、课堂管理反思1.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讨论。
2. 设置合理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注重课堂纪律管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提高教学效果。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2)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的结构,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敏感度。
(2)体味诗人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难点:(1)分析诗的结构,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
(2)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苏轼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为学生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感受诗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分析:(1)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
(2)分析诗的结构,讲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
5.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2)推荐相关诗词,进行拓展学习。
6.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2)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 写一篇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赏析文章。
3. 选择一首苏轼的诗词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文本材料,包括原文、注释和译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苏轼以及《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背景知识。
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简介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讲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题目背景。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引导法:引导学生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题目背景。
教学反思:1. 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是否详细讲解了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3. 是否清晰地解释了《饮湖上初晴后雨》的题目背景?章节二: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2.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寓意和情感。
教学内容:1. 韵律分析:讲解诗的格律、韵脚等。
2. 意象分析:解析诗中的重点意象,如“湖光秋月”、“金山寺”等。
3. 表达技巧: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寓意和情感:解读诗中的寓意和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2. 互动法:鼓励学生分享对诗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教学反思:1. 是否详细讲解了诗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2. 学生是否能理解诗中的寓意和情感?3. 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章节三:翻译和解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
教学内容:1. 诗句翻译:逐句翻译诗中的文字。
2. 意境解读:解读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翻译诗句并解读意境。
2. 引导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反思:1. 是否逐句翻译了诗中的文字?2. 学生是否能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3. 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章节四:诗歌创作与欣赏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的诗歌创作兴趣。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饮湖上初晴后雨》的题材创作自己的诗歌。
2. 诗歌欣赏:欣赏古代诗人的其他作品,如苏轼的《赤壁怀古》。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老师把西湖请进了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
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
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
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
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解苏轼吗?(生答。
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长。
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
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二、初读感知:1 、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检查读书效果。
3 、师范读古诗。
4 、根据出示的诗歌朗读节奏提示,生齐读诗歌。
5、针对诗歌,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1、学习诗歌的第一句。
(课件出示第一句)(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晴”)(2)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水光潋滟”)(板书:水光潋滟)(3)课件出示:晴天的西湖图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亦、抹、宜”等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图片,发挥想象,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领会“西湖比西子”这一千古妙喻,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题。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
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北宋大文学家、大诗人苏轼所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2、齐读诗题。
(指导读对节奏)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预设:生1:我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生2:我读懂了地点是在西湖的船上;生3:我知道了诗人在饮酒。
)3、师归纳小结:是呀,苏轼和他的朋友在西湖上喝着酒,赏着美景,起初天气是晴的,后来下起了雨。
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诗中,走近西湖去看看吧!二、走近西湖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认读诗中的生字新词。
小组接力读,再齐读。
潋滟亦淡妆浓抹相宜3、词语读好了,相信诗也会读得好,谁来试试?学生读诗,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4、全班齐读。
三、晴雨西湖(一)晴天西湖1、我们先来欣赏晴天西湖的美景吧!出示晴天西湖的景色图片。
2、理解“潋滟”。
请仔细观察“潋滟”这个词,猜猜它可能跟什么有关?(水,都是三点水的字。
)3、出示水光潋滟的图片。
瞧,天晴的时候,阳光洒在水面上,水波一荡一荡的,闪闪发光,“潋滟”指的就是——生接:波光闪动的样子。
4、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波光粼粼、水光潋滟的画面?5、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闪动,你觉得这水面像什么?(预设:像明晃晃的镜子。
像闪闪发光的金子。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设计说明《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
这首诗是苏轼任职杭州期间游览西湖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晴雨浓淡相宜的美景的喜爱之情。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通过设置诗意化的情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中理解和感受晴雨西湖的美妙之处,再由晴雨西湖的美联系到生态城的美,从而升华主题,鼓励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保护美甚至创造美。
二、教学目标1.能够背诵、默写全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晴雨西湖变化的美。
3.联系生活,发现晴雨生态城不同的美。
三、教学重点1.朗诵古诗,读出情感,读出韵味;2.能够背诵诗句,体会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感受西湖晴雨浓淡相宜的变化之美。
五、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读中求悟法。
六、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安排学生预习,上网查找与西湖有关的诗句和资料。
七、教学环节1.复习导入同学们,在一二年级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风景的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谁来为我们背一背?(生背诵)我们的祖国江山秀丽,风景优美,有奇丽的庐山瀑布,有壮观的黄河落日,有塞北的辽阔,也有江南的秀美。
今天,老师邀请大家随我一起泛舟西湖,去看看西湖有着怎样令人心动的美景。
我们来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2.解读标题读诗先读题,从题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作者在西湖饮酒,开始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
)苏轼与友人西湖小聚,饮酒正尽兴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然后,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读诗吧!3.诵读节奏读诗首先要读通诗句,读准字音,谁愿意第一个为大家朗读?(点名朗读,教师做点评)读诗不但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节奏,大家认真听老师朗读,看看能不能听出来老师读的节奏。
(示范朗读)谁来说说老师读的是什么节奏?(2-2-1-2)你们也来读一读,读出这种节奏感。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12篇)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12篇)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
读百遍,意自现。
课堂上留足时间让学生读诗,使他们在和文本的直接对话中理解诗歌意思。
2、口诵心为。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诗词中的画面,在意境中浮想联翩,获得读诗的愉悦。
3、诗画相融。
能端正抄写诗歌,并配上相应的插图。
教学重点:紧扣“总相宜”想象西施的“淡妆浓抹”和西湖的“潋滟”“空蒙”,通过意象和意景的重叠,感受西湖特有的神韵。
教学难点:从文字中读出画面,实现诗情画意的融合。
课前准备:将两诗以墨迹形式呈现于课堂上。
《望天门山》书以魏碑风格,线条遒劲刚硬;《饮湖上初晴后雨》则书以禇体,风格清丽,线条柔美。
精装裱,悬于黑板前。
教学流程:一、承接中引发期待1、师:《望天门山》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挺拔险峻,水的湍急汹涌,更让我们感受到25岁的李白那血气方刚的满腔豪情。
谁愿意为大家再现一番。
指名读。
全班读。
2、师引:我们姑且告别这雄壮的天门,随着宋朝诗人苏轼去领略杭州西湖的景致。
二、初读中略有所感1、自由读。
特别注意“潋滟”“空蒙”两词的发音。
2、指名反馈读。
指导断题。
3、齐读师:感觉这山、水和天门山一带一样吗?【设计意图】〔“怎样的山,怎样的水?”这一问题贯穿课堂始终。
随着学习的深入孩子们逐渐展开属于自己的山水画卷。
此处一问不要求做具体回答。
〕4、再读这又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呢?我们继续感受诗句。
自个儿含在嘴里轻轻地多念几次,想象着那山,那水……【设计意图】〔“含在嘴里轻声地念”,此举旨在让学生潜心会诗,潜心首先需要静场。
〕三、细品中清晰画面1、看具象画打开书,看着插图,再将诗句读几次,读不懂的地方看看注释。
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设计意图】〔诗句传递的画面是万千的,插图只是其中一幅。
在插图和注释的辅助下读诗,能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由具象画面引领学生走近诗句意景,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想象之窗。
〕2、听音乐(平湖秋月)闭上眼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理念:以重点词句“总相宜”为突破口,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展开教学。
引导质疑,先引出对“总相宜”的理解,再围绕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总相宜”的赞叹为基点展开讨论学习,最后回归提升对“总相宜”的感悟,进而理解全诗。
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五册第21课的内容。
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著名诗篇。
短短四句诗,包含了西湖的种种美景。
在诗人笔下,西湖胜景千姿百态,任何情况下都是那么可爱,具有永久的魅力。
学生分析:打从一年级开始,班里的学生就很喜欢朗读背诵简短的古诗文,在朗读中或多或少也能感悟古诗描绘的画面。
可是在吟读上,学生很难进入作者的意境,因此感悟比较肤浅,所谓的感情朗读只是浮于表面。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会写“亦、妆”两字。
2、理解古诗,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进入意境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准备:西湖景色的课件图、写有句式小挂板、音乐磁带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引入师:我们壶镇区的生活用水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周边的大水库起了很大的作用,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水库是什么样子?生:大、美2、谈话揭示课题师: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游览另一个水的世界(出示挂图介绍:这是我们浙江省的杭州西湖)师:西湖美吗?面对西湖的美丽景色,我们的小朋友往往无法用语言拿来表达,可古代有一位诗人却只用了寥寥数语就把西湖的美丽表达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大作(出示课题)3、组织读课题(个别读、集体读)二、读通古诗,理解诗句1、组织读古诗自由读——个别读(随机纠正)读诗中指导书写“亦、妆”。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4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4篇)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先和孩子们一起了解诗人苏轼,介绍了苏氏父子在文学中的成就,也说了苏家小妹的才华出众,孩子听得很出神。
接着问写哪里的风光?孩子大声答复:“西湖”“谁知道西湖?”孩子说了一些关于西湖的,有个孩子说:西湖也叫西子湖。
“谁知道为什么又叫西子湖吗?西子指什么?”一生说:“西子也叫西施。
”一生补充说:“西子是我们中国古代的美女。
”说完了西子,我们再次回到西湖,为什么西湖叫做西子湖?可以想象西湖有着和西子同样的————漂亮。
请同学读读诗,找出关于把西湖比作西子的诗句。
孩子开头读书了,很快有人说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孩子读诗,说说他们的理解,把欲的意思解出来了,其余的许多迎刃而解,在大家的补充说明中,我再次小结。
接着过渡到,“为什么西湖能够和西子那么美呢?它美在哪里?”再从诗中找。
孩子们再读,很快找出是前两行诗,孩子们结合解释来理解,理解晴朗时的西湖和下雨时的西湖同样的漂亮,同样都是奇异的,从而理解了下面的比方。
再让孩子朗读古诗,让孩子分男女生来读,小组来读,再试着背诵。
这堂课总的感觉还是特别顺当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篇二对于古诗的教学,我始终都是当心翼翼,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每次课前都会做好充分的预备,对于《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亦是如此。
苏轼在这首诗中写出了自己对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感受是“晴方好”“雨亦奇”,而且以“水光潋滟晴方好”比方“淡妆的西施”,描绘出了西湖别样的美。
这是独特的体验,别具特色。
在教学中,首先,我结合本课的生活体验以及学生实际体验,引导学生品尝诗中之景,把景物看作可以与自己相比或沟通的活动。
其次,结合景物的特点,对这个景物进展联想,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接着,我顺藤摸瓜,加大难度,教会孩子怎样捕获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我让学生结合解释,资料、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诗的情景画面。
结合学生的作业,我作了些点拨:心情和感情是诗的根底,我们要擅长捕获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及反思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引入西湖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齐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诗句:教师逐句解析古诗,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4. 体会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诗句描绘的景色和情感。
5. 背诵古诗:教师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注意诗句的停顿和韵律。
6.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
三、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2. 在解析诗句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古诗的意境。
3. 加强对学生的背诵指导,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4. 注重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批改,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5. 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力求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 结合诗句,画出你心中的西湖美景。
3. 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鉴赏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背诵情况。
2. 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3. 评价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4. 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的美。
2.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反思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理解其基本意思,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法,使学生能够分析苏轼的这首诗与唐代诗人写景诗的区别,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能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反思1. 诗文背景: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
2. 诗文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内涵。
4. 对比阅读:选取唐代诗人的写景诗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了解两者在写景方面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反思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诗文,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课堂讲解:解析诗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4. 对比阅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苏轼的这首诗与唐代诗人写景诗的区别,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美景和积极情感。
四、教学方法反思1. 对比阅读法: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能够分析苏轼的这首诗与唐代诗人写景诗的区别,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文中的美景和情感。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反思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合作能力。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理解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录音。
2.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诗歌分析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湖光山色,引起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
2. 朗读诗歌:(1)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解析诗歌:(1)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
4. 讨论与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情感。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诗人的情感态度。
5. 诗歌创作:(1)学生模仿诗歌的句式和意象,创作自己的诗歌。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和欣赏。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分析文章。
反思: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其他描写湖光山色的诗歌,如《钱塘湖春行》等。
(2)学生对比《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其他诗歌,分析它们的异同。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
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古诗是我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学会古诗对我们有很大的用处。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同学们也学过不少古诗了,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整首古诗)齐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问:你们知道古诗是描写什么地方的吗?(西湖)3、学生介绍杭州西湖。
4、观看西湖的美景,老师补充介绍西湖。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以来就远近闻名,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而“苏堤春晓”、“曲苑风荷”、“雷峰夕照”等等本身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多彩的画!下面,我们就乘坐小船和苏轼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二、初读诗句。
1、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透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3、教师小结:了解了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4、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三、品读诗句。
1、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了“亦、抹、宜家”三个生字。
会写“饮、初”两个字,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多方式合作,合作探究,逐步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奇妙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
感受西湖之美。
2、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的意境。
2、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由景入诗。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你去过杭州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
(课件播放西湖的美丽图片)2、观赏了西湖的美景,请说说西湖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有什么感受?3、导入课题:是呀,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的故事。
宋代诗人苏轼在杭州为官时,除了造福百姓,也被西湖的美景深深地陶醉,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
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他写的描写西湖的经典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懂了题目的意思再读题目。
二、自主读诗,领会诗意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生字卡片,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亦、妆”。
3、同桌互相读,要认真听别人读,若读错了要当小老师教读。
4、师检测读书情况,抽生读并评价。
5、请学生试着用以前读诗的方法自由读出诗的韵味。
6、古人读诗,摇头晃脑,非常有韵味,一起来读出诗的节奏美。
(出示课件)7、咱们以前学过很多古诗,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解诗意思的方法。
请介绍一下(借助注释、查阅资料、查字典、问同学等)8、学习小组合作,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
师随机点拨。
三、品读诗句1、感受晴天西湖的秀美。
(1)诗中哪一句写出了晴天西湖的美景?(课件出示句子)(2)读诗想象画面:水光潋滟是什么样子的?(欣赏课件)生说画面。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反思一、教学背景与目标1.1 教学背景本课《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唐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
通过描绘晴天和雨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2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西湖美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西湖有初步的了解和兴趣。
3.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苏轼的背景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3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4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描绘晴天和雨后的景色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4.2 教学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
五、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通过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苏轼的其他诗歌或相关作品,加深对诗人的理解。
5.2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进行相关的文学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以及诗歌的文本材料。
6.2 课堂活动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描绘晴天和雨后的景色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和意境,领会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学会通过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和意境。
难点:深入领会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简介苏轼及其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诗中的意境。
学生分享自己欣赏诗歌的心得。
5. 拓展延伸学生举例其他赞美西湖的诗句,进行拓展。
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西湖为题材的诗歌。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 写一篇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读后感。
3. 收集其他赞美西湖的诗句,进行欣赏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解读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对诗中意象和意境的感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拓展延伸和课后作业,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仍有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对诗意的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更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典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
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起初阳光明媚,阳光照射到湖面,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非常美丽。
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在雨幕笼罩下,西湖雨雾迷茫,山色朦胧,也别有一番情调。
在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情分析: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不少古代诗人的智慧与情感,学生如能仔细阅读、层层深入,便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年级学生已积累了好几首,但对于古诗的理解比较肤浅。
教学时对于生涩难懂的词语通过课后注释、课件演示帮助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平台等手段的使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正确认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自然成诵。
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读中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
1、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2、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3、感受诗人眼中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搜集写西湖的诗,有条件的上网了解西湖、欣赏西湖美景教学过程:
一、赏美景,揭诗题。
1、导入:同学们,老师昨晚做了一个美梦,梦见自己梦游了风光秀丽的杭州,还有幸和诗人苏轼一同饮酒作乐、对酒当歌,可谓快哉,美哉!
2、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
全国一共有36个命名为西湖的湖泊,可是名气最大的、享誉中外的就是杭州西湖。
那么为什么杭州西湖的名气这么大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
(出示课件,播放“西湖十景”;教师旁白简介,引导欣赏。
)
3、听了老师的介绍,杭州西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回答:设想:杭州真美呀!生活在那里真幸福!杭州给我留下了完美的印象!杭州西湖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4、正因为西湖这么美,所以许多是人都赞美西湖。
但应该说赞美西湖最最出名的就是刚刚同学们说的苏轼所写下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初学古诗
1解诗题(读了这个题目,你应该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疑问?)
——饮湖上:在湖面上泛舟饮酒
——初晴:开始时天气晴朗
——后雨:后来下起了迷蒙细雨
这“饮”字告诉我们,诗人是一边在湖面上泛舟饮酒,一边欣赏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
想一想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导学生们朗读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2 、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确、读出节奏,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三、小组探讨
过渡:这首诗读着读着就熟悉了,同学们有没有不懂的意思?哪里还不是很明白呢?
1、指名同学回答没弄懂的地方,提出问题。
问题预设:——为什么说淡妆浓抹总相宜,为什么要把西湖比西子,西子是谁呀?
2、同学们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该怎么学习古诗?(指导学生借助课本注释理解诗意)
3、请同学们读古诗,再看看注释,再读读古诗,看看能不能明白古诗的意思。
4、同学们读懂了古诗吗?有什么收获?请回答。
——第三句:把西湖比作春秋时代越过的美女西施
——第二句:正在欣赏风景时起了云雾,下起雨来了(朦胧)
——第一句:水中有波光闪动的情景,就像星星一样
四、欣赏西湖之美
融情入景,理解诗意,读中悟情
1、出示图片:晴天西湖之景
同学们知道哪句诗是写晴天时的西湖的吗?请生读一读。
精讲“潋滟”:波光粼粼的样子;“方好”:刚刚好,恰到好处。
2、出示图片:雨天西湖之景
哪句诗又是写下雨时的西湖的呢?再请生读一读。
精讲:“空蒙”:迷蒙、朦朦胧胧的样子;“亦奇”也很奇妙。
3、理解诗意,引导说话,赞美西湖晴雨两景
五、领略西湖之美
过渡:你们喜欢晴天还是雨天的西湖?诗人苏轼喜欢什么晴天还是雨天的西湖呢?引导学生学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1、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西湖?(西子)你从哪里知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板书:西子)
2、(出示PPT简介西施)了解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
3、这么美的西施,诗人怎么赞美她呢?(淡妆浓抹总相宜)
(板书:淡妆浓抹)
4、(点击PPT出示淡妆浓抹对比图)西施到底是淡妆好还是浓抹好啊?
5、淡汝浓抹只是赞美西施吗?(还用来赞美西湖)
师:美丽的西湖晴天美,雨天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美丽的西子淡妆美,浓抹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板书:总相宜)
五、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搜集赞美西湖的古诗
附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西湖总西子
晴方好相浓抹
雨亦奇宜淡妆
《饮湖上初晴雨后》教学反思
执教教师:曾永清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到西湖游览写下的一首名篇。
在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不少古代诗人的智慧与情感,学生如能仔细阅读、层层深入,便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
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侧重于古诗前两句的篇幅,其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到西湖晴天以及雨天景色之美,在此基础上,在引申到诗人苏轼为什么要赞美西湖如西子一样内外兼修,淡妆浓抹总相宜。
备课也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反复领悟古诗,了解学情,课堂中每个问题的设计,过渡语的反复斟酌我都经历了反复思考反复推敲的过程。
课件制作商也是煞费苦心,希望给学生一个别开生面的课堂体验。
课堂实操后,发现自己在课堂上说得太多,小组讨论的环节没能熟练操作。
同时在同事的建议之下,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引得太多,放手不够。
综合意见,做得比较优秀的地方有:
第一,孩子们的课堂常规训练较好。
为了让孩子们能专注课堂,我训练了孩子们上课的常规。
如:朗读前要求的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讨论环节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端正坐姿的站如松,坐如钟……让孩子们养成一个良
好的课堂习惯。
第二,课件的制作精细。
精美的插图、朗读的配乐等,都是精心制作的,都围绕着古诗的意境去展开,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官享受。
第三,朗读指导运用的方式比较多。
采用了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教师范读等方法。
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去理解古诗的意思。
不足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第一、了解学情不够。
学生在进行小组探讨的过程中,没能做好指导,所以学生的探讨方向不明确,不知道探讨的内容。
导学案的设计显得华而不实,应该在课件中出示探讨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第二,就是课前的预设还是不够精细,这点从每个环节的设计连贯度就可以看出来。
虽然说我在预设的时候还是关注了如何让每个环节更连贯,让过渡语更自然一些,也许是我的临场机智不够,当学生提及“空蒙”一词时,没能利用好当时教室外面下雨的情景,让学生在这么巧的时机当中理解词语,未能做到智慧地运用天时去讲解古诗。
第三,评价性的语言较少,没能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合理的评价以及鼓励性的语言,学生的积极性减弱,导致课堂比较沉闷。
在这方面,应该多发现学生的亮点,以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和在课堂上的专注力。
第四,没有很好地抓住古诗读——品——悟的过程。
读什么,怎么读,音韵美等需要及时指导,指导学生在朗读时的停顿、语调、节奏、链接、重音等,是读中的一条固定的胶靴链,应该要细腻的去运用。
品文字的意境也是古诗教学
中的一大要点。
教师不应该过分地解释词语,而应该注重体验,如视觉、听觉、触觉上的体验等。
感悟古诗中,不能丢弃诗人生活的背景。
搜集及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在时代的特点和诗人的经历等资料实有必要,也是激发学生读诗、品诗兴趣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
总而言之,这次的教学实践,让我受益匪浅,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也意识到: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了解学清,充分解读文本,提高教师文学素养,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我的课堂教学散发勃勃的生命活力。
2016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