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起初阳光明媚,阳光照射到湖面,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非常美丽。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在雨幕笼罩下,西湖雨雾迷茫,山色朦胧,也别有一番情调。在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情分析: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不少古代诗人的智慧与情感,学生如能仔细阅读、层层深入,便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三年级学生已积累了好几首,但对于古诗的理解比较肤浅。教学时对于生涩难懂的词语通过课后注释、课件演示帮助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平台等手段的使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正确认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自然成诵。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读中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

1、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2、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3、感受诗人眼中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搜集写西湖的诗,有条件的上网了解西湖、欣赏西湖美景教学过程:

一、赏美景,揭诗题。

1、导入:同学们,老师昨晚做了一个美梦,梦见自己梦游了风光秀丽的杭州,还有幸和诗人苏轼一同饮酒作乐、对酒当歌,可谓快哉,美哉!

2、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全国一共有36个命名为西湖的湖泊,可是名气最大的、享誉中外的就是杭州西湖。那么为什么杭州西湖的名气这么大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出示课件,播放“西湖十景”;教师旁白简介,引导欣赏。)

3、听了老师的介绍,杭州西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回答:设想:杭州真美呀!生活在那里真幸福!杭州给我留下了完美的印象!杭州西湖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4、正因为西湖这么美,所以许多是人都赞美西湖。但应该说赞美西湖最最出名的就是刚刚同学们说的苏轼所写下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初学古诗

1解诗题(读了这个题目,你应该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疑问?)

——饮湖上:在湖面上泛舟饮酒

——初晴:开始时天气晴朗

——后雨:后来下起了迷蒙细雨

这“饮”字告诉我们,诗人是一边在湖面上泛舟饮酒,一边欣赏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想一想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导学生们朗读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2 、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确、读出节奏,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三、小组探讨

过渡:这首诗读着读着就熟悉了,同学们有没有不懂的意思?哪里还不是很明白呢?

1、指名同学回答没弄懂的地方,提出问题。

问题预设:——为什么说淡妆浓抹总相宜,为什么要把西湖比西子,西子是谁呀?

2、同学们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该怎么学习古诗?(指导学生借助课本注释理解诗意)

3、请同学们读古诗,再看看注释,再读读古诗,看看能不能明白古诗的意思。

4、同学们读懂了古诗吗?有什么收获?请回答。

——第三句:把西湖比作春秋时代越过的美女西施

——第二句:正在欣赏风景时起了云雾,下起雨来了(朦胧)

——第一句:水中有波光闪动的情景,就像星星一样

四、欣赏西湖之美

融情入景,理解诗意,读中悟情

1、出示图片:晴天西湖之景

同学们知道哪句诗是写晴天时的西湖的吗?请生读一读。

精讲“潋滟”:波光粼粼的样子;“方好”:刚刚好,恰到好处。

2、出示图片:雨天西湖之景

哪句诗又是写下雨时的西湖的呢?再请生读一读。

精讲:“空蒙”:迷蒙、朦朦胧胧的样子;“亦奇”也很奇妙。

3、理解诗意,引导说话,赞美西湖晴雨两景

五、领略西湖之美

过渡:你们喜欢晴天还是雨天的西湖?诗人苏轼喜欢什么晴天还是雨天的西湖呢?引导学生学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西湖?(西子)你从哪里知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板书:西子)

2、(出示PPT简介西施)了解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

3、这么美的西施,诗人怎么赞美她呢?(淡妆浓抹总相宜)

(板书:淡妆浓抹)

4、(点击PPT出示淡妆浓抹对比图)西施到底是淡妆好还是浓抹好啊?

5、淡汝浓抹只是赞美西施吗?(还用来赞美西湖)

师:美丽的西湖晴天美,雨天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美丽的西子淡妆美,浓抹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板书:总相宜)

五、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搜集赞美西湖的古诗

附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西湖总西子

晴方好相浓抹

雨亦奇宜淡妆

《饮湖上初晴雨后》教学反思

执教教师:曾永清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到西湖游览写下的一首名篇。在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不少古代诗人的智慧与情感,学生如能仔细阅读、层层深入,便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侧重于古诗前两句的篇幅,其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到西湖晴天以及雨天景色之美,在此基础上,在引申到诗人苏轼为什么要赞美西湖如西子一样内外兼修,淡妆浓抹总相宜。

备课也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反复领悟古诗,了解学情,课堂中每个问题的设计,过渡语的反复斟酌我都经历了反复思考反复推敲的过程。课件制作商也是煞费苦心,希望给学生一个别开生面的课堂体验。课堂实操后,发现自己在课堂上说得太多,小组讨论的环节没能熟练操作。同时在同事的建议之下,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引得太多,放手不够。

综合意见,做得比较优秀的地方有:

第一,孩子们的课堂常规训练较好。为了让孩子们能专注课堂,我训练了孩子们上课的常规。如:朗读前要求的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讨论环节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端正坐姿的站如松,坐如钟……让孩子们养成一个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