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发展史1

合集下载

黄金发展史

黄金发展史
模 型边
3、纯手工产品及流程
纯手工饰品的品种:六角链、佛珠链、橄榄珠链以及
各种手工项链、手链等。
4、机制链产品及流程
满天星链
水波纹 链
蛇骨链
铭心人梦想:铸造铭心精品,追求和谐 完美,携手铭心人士共赢财富未来!!!
谢谢大家!
八、中国黄金市场的开放
• 国家管控 •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成立,标志中
国黄金市场的开放。
九、黄金饰品的分类及工艺流程
1.倒模产品 2.油压产品 3.纯手工产品 4.机制链产品
1、倒模产品
倒模产品的品种大概有以下几种:各种款式的花戒、网状吊坠、心串项链、 双批项链、各种花型手链、耳钉以及各种花坠等产品。另外市场上各种空心 摆件也属于倒模产品。
• 黄金不表述方法
• 比例法 • Au99.95 即为含金量为99.95% • K金表述 • 每k含金量为4.166666%,一般用于首饰表述。Au
100% = 24k1 1K=4.1666%,18K=75% • 首饰名称表述 • 足金 千足金 万足金 • 成色口诀 • 不同成色的黄金,其颜色和光泽各不相同,成色口诀「
二、黄金的属性
• 物理属性 • 熔点高:l064.43度,密度大:19.31克/立方厘米,
韧性和延展性好,1盎司黄金可以拉成50里长的金 丝,黄金可碾成厚度为0.001毫米透绿色的金箔, 其延展性令它易于铸造,是制造首饰的佳选;
• 化学属性
• 黄金抗氧化能力非常强,单质黄金的物理稳定性非 常好,所以自然界存在黄金单质;
七青、八黄、九带赤(或九口赤),四六不呈金」。
四、黄金货币体系演变史
– 黄金货币时期 – 黄金的非货币化时期
• 1976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标志着黄金非货 币化时期的到来。

中国黄金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黄金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馆 。 因欧 洲 国 家 实行 金 本 位 的 需 要 ,使 上 海 成 为 中 国黄 金 的 最 大 的集散市 场 ,黄金 交易 日益兴 旺 。
是 称 量 货 币 ,按 重 量 行 使 。 它 有 两 个 单位 ,

个是 “ ” 斤 ,一 斤合 1 6两 : 一个是 “ ” 另 镒 ,

镒合 2 0两 。这 两个单位 混合使 用。 黄金作
货 币形状也 不 固定 , 或块 、 或饼 、 或砣 。其 中 ,
数 江淮 一 带 出土 的黄金 比较成 形 ,已经铸 成
金 银 的行 业 组 织 ,即金 银 行 。北
物 品 交 易 所成 立 ,金银 为其 买 卖 对 象 之一 。1 2 9 1年 夏秋 之交 ,设 立 各 种 交 易所 达 到 了高潮 ,上 海 金 业 公 会也 将 金 业 商会 改组 为 上 海 金业 交 易 所 ,于 1 2 1年 1 9 1月 1 日开 幕 。从 此 ,中 国有 了正 规 3 的黄 金市 场。 13 0年 5月 ,国 民政 府禁 止 9 黄 金 出 口以前 ,上 海 的 黄 金市 场 同 国 际黄 金 市 场 关 系密 切 。 中 国
的 当属 黄金 。西 汉著 名 历 史 学家 司 马迁 对 此
钤 有 “ 爰 ” 陈爰 ”等 宇样 。钱 币 学界 称 郢 、“
之为 “ 爰金 ”其 中, 爰 ”是重 量名称 或单位 , , “ 前 一字 是 地 名 ,表 明铸 造地 。 而 “ ”是 楚 郢 国的首 都 ,爰 金 的 出土 地又 都 在 当时 楚 国 的 范 围 内 ,所 以它们 都 应 该是 楚 国 的货 币。 此
复 。 由于 各海 关 逐 步 开 放 ,进 出
银 铺 ,后 来 又 有 银 楼 ,而 不 再 以 金 银铺 为名 了。 近 代 受 西 方 影 响 , 中 国 黄 金 买 卖 的专 业 市 场 逐 渐形 成 。上 海 的 黄 金买 卖 约 始于 清 同治 十 二

中国黄金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黄金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黄金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第一章绪论黄金作为一种具有货币属性的贵金属,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重要商品之一。

自2002年中国的黄金市场逐步放开以来,中国黄金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并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黄金市场。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黄金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二章中国黄金市场的发展历程2.1 中国黄金市场放开的历史中国黄金市场的放开是指中国央行在2002年将中国大陆地区的黄金市场开放,同时开始实行黄金的市场化交易。

在此之前,黄金一直被视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其交易只能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定的银行进行。

随着市场的逐步放开,中国的黄金市场规模一路扩大,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黄金市场之一。

2.2 中国黄金市场的规模增长自2002年中国黄金市场的逐步放开以来,中国黄金市场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阶段。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的黄金市场总规模已经达到了10,000多吨,成为全球第一个黄金市场总规模突破10,000吨的国家。

第三章中国黄金市场的现状3.1 中国黄金市场的交易方式中国黄金市场主要的交易方式包括现货交易、期货交易、现货现金交易、跨境交易等。

其中,现货交易是中国黄金市场最为常见的交易方式,其透明度和实时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3.2 中国黄金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中国黄金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和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

在国际市场价格影响的方面,中国黄金市场通常会参考伦敦金市场、纽约商品交易所等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而在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方面,则主要受到国家经济政策、季节性需求变化、购买力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3 中国黄金市场的监管机制作为一个逐步成熟的市场,中国黄金市场的监管机制已经越来越健全。

中国黄金协会作为中国黄金行业的唯一管理机构,负责制定行业规范、调控市场价格等一系列工作。

同时,中国证监会、中国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也参与了黄金市场的监管工作,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稳健运作。

金银发展史简介(上)

金银发展史简介(上)
香港金银业贸易场该市场已有90多年的历史在时差上填补了纽约和伦敦开市前的空档形成了24小时不间断的世界黄金市场是唯一同时拥有实金无形和期货交易的市场也被称为本地伦敦金市场
金银发展史简介
——xx分析
一、黄金演变历史
1、黄金崇拜时期(远古时代)
• 古老的黄金崇拜主要与太阳有关,在西方被 誉为太阳神的汗珠,象征着光明,最早始于 闪族人,随着闪族人的不断外迁,黄金崇拜 的观念也随之进入古代两河流域、埃及半岛、 希腊半岛等地区。 该时期图腾象征意义较浓,如古埃及人的太 阳神和古蜀人的太阳神鸟等,黄金被视为神 圣的器物。
该时期孕育出了古埃及和古罗马等黄金文明, 黄金的货币价值开始超过其图腾价值。

古 代 君 王 黄 金 权 杖
图 坦 卡 蒙 黄 金 头 像
埃 及 法 老 黄 金 棺
马 王 堆 出 土 金 缕 玉 衣
3、金本位制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 随着黄金文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金币本位 制,该时期黄金货币价值得到了长足发展, 最终因掠夺而逐渐没落,到一战时彻底崩溃。 公元1717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后, 金本位制再次得到了新的发展。 该时期黄金的货币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对 稳定物价和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在历 史上掀起了一轮淘金热潮。

古 代 拜 占 庭 蝶 形 金 币
古 代 欧 洲 海 盗 船 金 币
古 代 贵 霜 王 朝 金 币
古 代 大 清 王 朝 金 币
淘 金 潮 中 崛 起 的 城 市 — 旧 金 山
4、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 二战的爆发使得纸币不断超发,金汇兑制开 始走向末路,直到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 森林会议上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 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新制度后,金本位制 正式寿终正寝。 该时期是美国取代英国国际地位的时期,自 此后英镑开始没落,美元不断崛起并最终成 为国际货币。

中国黄金发展史1

中国黄金发展史1

中国黄金发展史:从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来看,中国一直是一个黄金贫乏的国家。

虽然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黄金在我国历史上也是财富的计量单位和拥有财富象征,黄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但事实上由于中国黄金总量上的缺乏,使得黄金很难成为财富流通中介的主角。

但我国民众对黄金的痴迷仍然是可圈可点。

从考古成果来看,黄金在我国战国秦汉时代广泛被贵族阶层所使用,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王刘胜的汉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生动的体现了汉代黄金制作工资的高超水平,在西汉时代,人们深信玉石能是尸体不朽,而金丝成为连接不同形状玉片的重要工具。

千年后这件“金缕玉衣”依然保存完整,可见当时很待黄金工匠已具备高超的黄金制作工艺,但限于当时黄金的熔炼技术有限,黄金的仅作为突出饰品艳丽的点缀材料。

从隋唐到宋元清明是及,随着黄金加工工艺的进步,黄金逐渐褪下宗教的神秘色彩,黄金首饰大量进入民间,成为延续至今的中国黄金文化的主体。

1,中国古代黄金发展史,商代中期,公元前13~14世纪我国就掌握了制作金器的技术,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的金耳环,是迄今为止是国内发现的最早的金器(公元前2100年~1600年)河北省藁城县西村的商代(公元前1600~前1066年)宫殿遗址和河南省安阳殷中出土的凹凸花纹的金叶和金贝币等也年代较远。

其中的金箔厚度仅0.01毫米。

这种金箔是经过锤锻加工而成的。

这说明在商代我国黄金的加工技艺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

西周的卫墓中发现的包在铜矛、矛柄和车衡两端上极薄的金片,说明当时已经掌握了包金技艺。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人已掌握了鎏金技术。

在这一时期,楚国使用一种叫“郢爰”的金币,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金币。

楚国的金币“郢爰”,可以解释为楚国铸造、用于商业交换和分割称重的黄金货币。

汉代以前,帝王手里积聚了大量黄金,一次赏赐多者上几十万斤,少者几千斤。

这说明我国在汉代以前就发现了不少金矿资源并已逐步掌握了一整套开采、淘洗、炼制和加工技艺。

黄金市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黄金市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黄金市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黄金,作为一种珍贵的财富储备和投资工具,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还在文化和社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金市场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演变,同时也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发展趋势。

一、古代黄金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在早期文明社会,黄金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从古埃及的法老到古希腊的神殿,黄金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财富。

在古代,黄金主要用于贸易和装饰。

人们通过将黄金制成饰品、雕塑和器物来展示其财富和社会地位。

同时,黄金也成为各种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中的重要媒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更加依赖黄金作为货币形式的交换媒介。

例如,在中国,黄金元宝被广泛接受并用于贸易和支付。

此外,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等国也建立了自己的黄金货币体系。

这使得黄金成为了跨国贸易和金融交流的关键。

二、现代黄金市场的崛起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全球贸易的扩大,黄金市场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

其中一个重要里程碑是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将美元与黄金的兑换解除,结束了国际黄金标准。

这一举措使黄金脱离了货币背书的束缚,成为自由浮动的商品。

之后,黄金市场开始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风险。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黄金市场迎来了一次革命性的转变。

在线交易平台的出现使投资者可以更加轻松地参与黄金市场,并实时跟踪市场波动。

这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同时也改变了黄金交易的机构化和透明度。

三、黄金市场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目前,黄金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国际经济和政治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投资者寻求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增加。

其次,黄金在科技和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这将刺激对黄金的需求增长。

此外,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为黄金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

然而,黄金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

例如,金融市场的波动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可能对黄金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其他替代性投资工具的出现也可能影响到黄金市场的需求。

黄金历史

黄金历史

黄金历史一、黄金发展历史尽管黄金具有无与伦比的特性,但是在人类发现黄金、开采黄金、冶炼黄金并对黄金进行加工之前,黄金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惰性物质。

因此,黄金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历史。

下述内容是一些创造历史的时刻。

1. 公元前3600年首次黄金冶炼古埃及金匠为了从矿石中提取黄金,使用防火粘土制成的吹管对熔炉进行加热,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黄金冶炼。

2. 公元前2600年早期黄金首饰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今日伊拉克)金匠制作了最古老的黄金首饰之一,一件由青金石、玛瑙和柳叶形金坠组成的头饰。

3. 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200年金饰生产技术的进步工匠们发明了脱蜡铸造技术。

此工艺改良了黄金的硬度和颜色,因此拓宽了黄金产品的市场。

4. 公元前1223年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图坦卡蒙黄金面具是古代黄金工艺的重大成就。

5. 公元前950年所罗门神殿也门的示巴女王赠送给以色列的所罗门王2500公斤黄金,使他的黄金持有量达到5700公斤。

所罗门使用部分黄金修建了著名的所罗门神殿,据说神殿覆盖着一层黄金。

6. 公元前600年黄金首次应用于牙科医学伊特鲁里亚人使用金丝固定假牙,这是人类首次把黄金应用于牙科医学中。

黄金良好的生物适性,可延展性以及抗腐蚀性使其在今日的牙科应用中依然很有价值。

7. 公元前564年黄金货币诞生克罗伊斯王改进了黄金精炼技术,使他铸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黄金货币。

统一的含金量使这种金币被广泛认可并用于贸易中。

8. 公元300年黄金纳米颗粒古罗马人用黄金为酒杯着色。

融化的黄金粉末加入到玻璃中扩散成黄金纳米颗粒,使玻璃显出亮红色。

9. 公元1300年设立纯度印记为了检查和保证贵金属品质,世界上第一个纯度印记体系在伦敦的金匠行会设立,今天的伦敦金属货币检验室仍旧位于此处。

10. 公元1370年金块荒开始1370—1420年间,欧洲主要金矿完全枯竭,欧洲地区的黄金开采和生产急剧下降,这一时期被称为“金块荒”。

11. 公元1422年威尼斯创纪录的一年威尼斯铸币厂创纪录地铸造了120万枚达克特金币(曾在欧洲许多国家通用的金币),为此使用了来自非洲和中亚的4.26公吨黄金。

中国金银发展史

中国金银发展史

中国金银发展史
1933,宋子文“废两改元”—6亿两白银汇集上海 1934,美国《白银收购法案 》,废金复银 1935,法币改革 ,禁止银元流通 1937,中日八年战争,法币贬值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 1948,蒋介石—金圆券,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
中国金银发展史
1949,国民党战败,将上海国库80吨黄金和120吨白银转移到台湾 (蒋介石)
马克思: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中国人发现和使用黄金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一直 将其作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但传统上中国是一个 黄金贫乏的国家。总量上的匮乏使黄金缺乏成为流 通手段的物质基础,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长期 承担主要货币职能是金属——白银。
因此,中国并没有像众多国家一样实行金本位,而
缺点:往往超量发行纸币,导致纸币贬值。
明朝
1375年,明朝朱元璋发行“禁银令”,禁止国民使用金银买 卖,只准许使用纸币“大明通行宝钞”。历史上,中国发生 了三次禁银事件,第二次禁银是1935年民国“法币改革”; 第三次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49年(1950-1999)
1492年,西班牙女王赞助哥伦布寻找东方“黄金国度”,10 月12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16世纪中叶,西班牙征 服了墨西哥、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智利。拉丁 美洲300年中,西班牙获得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亿公斤。 16-18世纪,拉丁美洲的白银产量占全球白银产量的80%,其 中30%-60%流入中国
金银进入21世纪,主要事件引导金银史
2001年4月17日,央行宣布取消黄金的计划管理体制,结束了 自1983年以来对金银实行的统购统配政策,对促进黄金生产、 流通和消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开启作用。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金交所)正式开业,包 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成为金交所的金融类会员, 并率先开展黄金代客和自营交易。

三个重要时期,解析黄金发展的近代史

三个重要时期,解析黄金发展的近代史

三个重要时期,解析黄金发展的近代史黄金的历史是人类史中最不可或缺的一个片段,宛如一条金色的血脉,记载着从黄金崇拜到财富象征转变的神奇历程。

本文主要为大家总结一下黄金发展的近代史,供大家学习借鉴。

一、19世纪开始的金本位时期19世纪开始,在俄国、美国、澳洲、南非和加拿大等地,先后发现丰富的金矿资源,黄金被大量挖掘,产量增加。

黄金从皇权独霸的时代,走向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业经济时代,人类使用黄金进入以黄金为货币使用为主的“金本位时期”。

黄金可以自由兑换、自由输出也可以做货币流通。

到19世纪末,即中国的清朝末期,世界主要国家大都实行“金本位制”。

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已有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59个国家实行“金本位制”。

黄金可以自由交换货物,但黄金市场仍然是严格的官方市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伦敦黄金市场成为唯一的国际性黄金市场。

随后,受1929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政府加强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随后英美放弃以黄金兑换货币的金本位制。

二、布雷顿森林协议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成为二战的最大赢家,战后美国拥有全球官方黄金总储量的75%以上。

1944年英美两国与联合国的44国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BrettonWoods)举行会议,签订“布雷顿森林协议”,明确将黄金列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一部分,美国政府规定每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美元正式与黄金挂钩。

“布雷顿森林协议”使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

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1946年,世界各国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的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基金会(IMF)正式运作。

1968年,美国陷入越战,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出现不可抑制的通货膨胀。

各国政府和市场都预期美元即将大幅贬值,把美元兑换成黄金就成了资产保值的最好选择,于是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使美国政府承诺的美元同黄金的固定兑换率日益难以维持。

解放初期中国黄金与中国黄金发展史

解放初期中国黄金与中国黄金发展史

1949年,中国黄赌毒泛滥,黑恶势力横行。

仅四川一省就有60万土匪。

吸毒的中国人至少超过7000万,云南60%以上的人吸毒,东北30%以上的人吸毒。

南方3%的妇女是妓女,其中上海市5%的妇女是妓女,青年妇女10%以上是妓女。

早一些的1920年上海法租界官方统计,共有成年女性39210人,其中下等妓女就达到了12315人,占上海法租界成年女性的三分之一,如果加上中等和上等妓女,则占上海法租界成年女性近一半。

注意,这只是官方统计,实际情况还要更严重一些。

1912年至1949年中国人口不足世界四分之一,因灾荒死亡的人口占世界一半以上,平均每年有300-700万人死于饥饿。

1949年,中国80%以上的人不得温饱,20%以上的人处于饥饿状态,买办资本达200亿美元,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1978年我国消灭了妓女、吸毒、饥荒,人口增长接近一倍,并且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之一。

凡是诬陷毛泽东时代的精英,也不比追究其如何来源。

请按上述比例送他们家的女性去当娼!大师的意思,好象我们应该感谢蒋界石他老人家了,我不知道一个经过8年抗日战争3年解放战争之后的中国还能有多少值钱的东西,我不清楚整个中国东南都被日寇占据之后江浙的民族工业还能剩下多少,四大家族的挤兑已经使中国的整个民族工业濒临于破产,江浙民族工业的基础还能有多少.中国欠苏联的40亿美圆和援助越南的200亿,你既然已经说明有通货膨胀的因素,你为什么没有说清楚,这应该不是什么很困难的问题吧。

中国为朝鲜战争是欠了苏联的,这是事实,可是如果我们参加抗美援朝的话,我们会不会付出的更多,我们需要增加我们的军费开支巩固我们的东北边防,正如湛蓝心空所言我们的东北重型工业基地,整个的处于美帝的枪口之下,我们还谈什么建设.另外我不知道我们欠苏联的40亿,是不是只是抗美援朝的,还是整个的,如果是整个的话,我相信湛蓝心空还应该记住,在那个年代,还有哪个国家愿意借钱给我们,美帝会吗?正是由于苏联老大哥的援助,我们当时才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借钱并不是可耻的,如果为了借钱,还得和别国签定什么通航通海友好条约,把自己的主权送给别人,那才是可耻的.江浙民族工业基础,山西矿业,广西公路网,打日本后得到的东北重工业基地,还有全国的资源包括一个消灭了主要军阀后统一了的中国大陆,一个没有了外患,没有了租界的中国大陆,那不是蒋界石给的,那是中华民族经过浴血奋斗,付出巨大的民族代价换来的--脑补的不错,难为你抠来抠去想起这么点有点名的工业遗存,可惜:经历了连年战乱搬迁、金融崩溃、熟练工人流失的江浙民族工业--主要是轻工业实际的生产能力和财力濒临崩溃,所能被提及只是因为其他地区几乎没有轻工业而已;什么山西矿业更加可笑,解放前当时采煤方式以手工为主,机器矿井产量仅占22%。

黄金知识及发展历程

黄金知识及发展历程

黄金的属性 黄金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利用的金属,人
在人类历史过去的几千年里,黄金基本上属 于帝王贵族才能拥有的财富,拥有黄金意味 着权势的象征,是黄金使得古埃及及古罗马 的文明显得异样的辉煌,在世界上的几大古 代文明中,黄金都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着极高 的地位;黄金除了为帝王贵族所拥有外,还 被人类社会普遍认为是神灵才能拥有的神物, 人们将黄金进献给崇拜的神灵,黄金成为供 奉器具和修饰保护神灵形象的特殊材料。
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金本位制是黄金的货币属性表现的高峰。 全世界共有59个国家实行过金本位制,“金本位制”虽时有间断,但大致延续 到二十世纪的20年代。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的国家实行”金本位制 “长达二百多年,有的国家仅有几十年的“金本位制”,而中国一直没有施行 过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资本主义各国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与 控制,使金币的自由铸造、所发行纸币与金币之间的自由兑换制度受到严重冲 击,黄金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输入输出受到严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 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金币与纸币之间的兑换, 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些行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 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1944年5月,美国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的代表在
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 美元是国际货币结算的基础,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承担按每 盎司35美元的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 ● 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 的1%上下的幅度内波动,因此黄金也实行固定价格制,如波动 过大,各国央行有义务进行必要的干预,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 布雷顿货币体制中,黄金无论在货币流通功能还是在国际储备功 能方面的作用都被限制了,因为世界上的黄金几乎都被美国政府 所控制了,其他国家几乎都没有黄金。没有黄金储备,就没有发 行纸币的准备金,此时只能依赖美元。于是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体 系中的主角,但我们必须要注意到黄金是稳定这一货币体系的最 后屏障,所以黄金的兑换价格及流动都仍受到各国政府非常严格 的控制,各国基本上都禁止居民自由买卖黄金,黄金的市场定价 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布雷顿货币体制从另一个角度看,黄金 实际上是被美元囚禁在牢笼里的货币制度,将世界黄金控制在自 己手中,用发行的纸币---美元取代过去黄金的作用。

黄金发展史

黄金发展史
2013-7-18 11
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的解体
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国际金本位制, 本质上是反映了黄金紧缺和纸币发行泛滥之间冲突的妥协。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各国放弃金块 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 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伦敦黄金市场关闭。一关便是15年,直至1954年方后重新 开张。 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 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2013-7-18
12
4、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 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通过 战争这个机制流到了美国。 1944年5月,美国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的代表在 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 ,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 立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 -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 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 的义务,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 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 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用这种办法压制了市场对黄金的需求,达到节约流通中黄金 的目的,由各国的中央银行掌管和控制黄金的输出和输入, 禁止私人买卖黄金。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 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 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 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 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砖本位制国家的货 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 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通过无限制买 卖外汇维持本国货币与金砖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即”钉住 “后者的货币。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 中央银行负责办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 家和地区,以及二十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 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

中国金银器的发展过程

中国金银器的发展过程

2018-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中国金银器的发展过程张震港(震港雕刻工作室,浙江杭州310014)摘要: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需要保护发展传承下去,让中华3千年的金银技艺历史再显辉煌。

关键词:金银器;发展中图分类号:K87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5-0120-01世界上最早发现的黄金制品出现于公元前五千年的古埃及文化,最早的银器则出现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

然后,希腊、罗马、波斯、萨珊朝等国家开始了对金银器的广泛运用。

中国的金银器文化发展历程也随着历史的发展成熟而辉煌。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距今大概三千余年前的商周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了金制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对银制品才开始使用。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就在河流的水砂中发现了自然金:沙金、麸金,矿洞中取的金就叫金或瓜子金。

已经对黄金有了认识,中国在奴隶社会从早期的夏代,青铜采冶中矿洞中取的金就叫瓜子金、狗头金。

”商代中期(公元前14~13世纪)已掌握了制造金器的延伸性,锻打成金箔片,拉成金丝,大部分制作些简单的首饰和其他器物上的装饰品,例如锻打成金片金箔,然后裁剪环形、成鱼形、喇叭形等等需要的形状制作成耳环,项圈。

在金片上用翻制好的青铜模具压印花纹和简单的器型,和镶嵌在青铜器上,到了西周晚期而且也掌握了黄金的铸造工艺。

自然银大部分暴露在空气下容易氧化,发展比较慢。

春秋战国时期,因为黄金的稀有性,结构稳定、挥发性很小不容易氧化易于铸造又可以锻打有着很好的延展性,色彩的华丽美观。

贵族对金器宠爱不亚于青铜器和玉器,所以大量开采制作,数量也随着慢慢的增多,小型的金银装饰物件不胜枚举。

这些金银器物多是铸造而成。

金质装饰件更流行,车、马、兵器也用黄金制作或装饰,开始出现金银制作的钱币和容器。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的金银器已由装饰性转为实用性、带钩、带扪、带怖、环件等配件,器皿餐具类也大量出现,器物种类繁多,制作技艺和造型艺术的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金的发展史及黄金首饰

金的发展史及黄金首饰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结课论文题目金的发展史及黄金首饰系别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2013 年06 月13 日金的发展史及黄黄金首饰摘要公元前三千年以前,黄金在古国埃及第一次被人类所认知。

从此以后就与人类的发展形影不离的交织在一起。

黄金凭借其耀眼的光彩,成为人们用于装饰的首选材料。

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逐渐离开自给自足的年代,迈向商品经济时代。

在人类需要钱币来作为交易的媒介,以使买卖进行的更加简便的时候,黄金自然成为了最优的选择。

现在黄金成为了装饰品,愈来愈多的爱美的女性选择黄金首饰,注重其款式,设计,现在很多人将其看作是身份的象征,佩戴黄金饰品更加提升了其品位。

关键词:古埃及,首饰,钱币交易,身份象征ABSTRACTBC three thousand years ago in ancient Egypt, gold was first human cognition. Since then and development follow like a shadow of human intertwined. Gold with its dazzling brilliance, become the material of choice for decoration.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human gradually out of provide for oneself time, towards commodity economy era. In the human need money as a medium of exchange, so as to make the sale of more convenient time, gold has become the best choice. Gold is now become the decoration, more and more women choose gold jewelry, pay attention to the style, design, many people now regard it as a symbol of identity, wear gold jewelry more to enhance its quality.Keywords: Ancient Egypt, jewelry, money, status symbol目录绪论---------------------------------------------------------1 黄金的发展历史-----------------------------------------------2 黄金矿产分布-------------------------------------------------3 黄金的价格走势-----------------------------------------------4 黄金首饰的分类-----------------------------------------------5 黄金首饰佩戴--------------------------------------------------6 黄金首饰的保养------------------------------------------------7 黄金投资及交易------------------------------------------------8 结论----------------------------------------------------------9 参考文献------------------------------------------------------10绪论黄金的历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史。

黄金市场发展历程

黄金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黄金市场发展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下发《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明确规定国内的金银买卖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

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熊猫金币。

1982年9月,在国内恢复出售黄金饰品,迈出中国开放金银市场的第一步。

1983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金银实行统一管理、统购统配的政策”;“中国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切金银的收入和支出,都纳入国家金银收支计划”;“境内机构所持的金银,除经人民银行许可留用的原材料、设备、器皿、纪念品外,必须全部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不得自行处理、占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单位和个人不得计价使用金银,禁止私自买卖和借贷抵押金银”。

1999年12月10日,中国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售1.5吨“千禧金条”。

1999年12月28日,白银取消统购统销放开交易,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成为中国唯一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

白银的放开被视为黄金市场开放的“预演”。

2000年8月,上海老凤祥型材礼品公司获得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开始经营旧金饰品收兑业务,成为国内首家试点黄金自由兑换业务的商业企业。

2000年10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发表有关黄金市场开放的研究报告。

同年,中国政府将建立黄金交易市场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2001至2005年)纲要。

2001年1月,上海公开发行“新世纪平安吉祥金牌”,中国金币总公司作出承诺,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适当时候予以回购,购买者可在指定的商家或商业银行网点自主买卖或选择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

2001年6月11日,央行正式启动黄金价格周报价制度,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金价进行调整。

2001年8月1日,足金饰品、金精矿、金块矿和金银产品价格放开。

中国的黄金发展史

中国的黄金发展史
我国黄金市场改革起始于1993年国务院63号函, 确立了黄金的市场化方向。 2001年4月,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 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 组建黄金交易所。 2002年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开业,标志着中国的 黄金行业开始走向市场化。 据初步统计,上海金交所会员单位年产金量约占 全国的75%;用金量占全国的80%;冶炼能力占 全国的90%。体现了黄金市场化趋势的推进。
黄金现货与黄金期货的对比
一 交易时间不同 现货24小时 二 交易标底物不同 期货4小时
实物黄金本身 无限期持有
标准化的合约 合约到期交割
三 仓单持有期限不同
我们相信,中国黄金市场 在经历十几二十年的发展 后,将逐步成为占据主导 地位的国际黄金市场
中国社会出现“黄金断层”
“黄金断层”导致整个社会对黄金 的普遍缺乏认识和漠视; 中国需要重新唤醒民众认识黄金的 过程; 对市场参与各方,是挑战也是机遇。
中国黄金市场发展大事记
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下发《金银管理办法》 (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明确规定国内的金银买卖 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 1983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 条例》,规定“国家对金银实行统一管理、统购统配的政 策”。 1999年12月10日,中国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售1.5吨“千禧 金条”。 1999年12月28日,白银取消统购统销放开交易,上海华 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成为中国唯一的白银现货交 易市场。白银的放开被视为黄金市场开放的“预演”。 2000年8月,上海老凤祥型材礼品公司获得中国人民银行 上海分行批准,开始经营旧金饰品收兑业务,成为国内首 家试点黄金自由兑换业务的商业企业。
1983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金银实行 统一管理、统贩统配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 国境内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国营企业、 事业单位,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切金银的收入 和支出,都纳入国家金银收支计划”;“境内机 构所持的金银,除经中国人民银行许可留用的原 材料、设备、器皿、纪念品外,必须全部交售给 中国人民银行,丌得自行处理、占有”;“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单位和个人丌得计价使 用金银,禁止私相买卖和借贷抵押金银”。

中国黄金市场发展简史

中国黄金市场发展简史

中国黄金市场发展简史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熊猫金币。

1982年9月,在国内恢复出售黄金饰品,迈出中国开放金银市场的第一步。

1983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金银实行统一管理、统购统配的政策”;“中国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切金银的收入和支出,都纳入国家金银收支计划”;“境内机构所持的金银,除经人民银行许可留用的原材料、设备、器皿、纪念品外,必须全部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不得自行处理、占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单位和个人不得计价使用金银,禁止私自买卖和借贷抵押金银”。

1999年11月25日,中国放开白银市场,封闭了半个世纪的白银自由交易开禁,为放开黄金交易市场奠定了基础。

12月28日,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成为我国唯一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

白银的放开视为黄金市场开放的“预演”。

2000年8月,上海老凤祥型材礼品公司获得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开始经营旧金饰品收兑业务,成为国内首家试点黄金自由兑换业务的商业企业。

2000年10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发表有关黄金市场开放的研究报告。

同年,中国政府将建立黄金交易市场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纲要。

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

2001年6月11日,中央银行动黄金价格周报价制度,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兑国内金价进行调整。

2001年8月1日,足金饰品、金精矿、金块矿和金银产品价格放开。

2001年9月29日,中国国家黄金集团公司成立。

2001年11月28日,黄金交易所模拟试运行,黄金走过了一条从管制到开放的漫长历程。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开业,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

2003年11月18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推出“黄金宝”业务,个人炒金大门被撞开。

中国黄金发展简史

中国黄金发展简史

中国黄金发展简史(一)中国古代黄金矿业的历史渊源通过考古发掘成果表明,人类发现和使用黄金迄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

我国黄金的开采和使用亦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认识了黄金。

根据考古工作者发掘出的各种金器的出土墓葬或遗址的年代,最早的为商代早期。

如河南郑州商代早期墓葬中出土的珥形金饰,河南辉县殷代墓葬和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出土的金块、金箔、金叶都证明了我国早在3500年以前就已开始使用黄金,并掌握了加工制作金的工艺技术。

中国黄金生产在世界黄金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痕,构成了世界黄金史的重要篇章。

从世界采金史来看,大多数国家都是从采淘砂金开始的。

我国采金活动始于奴隶社会早期,淘洗的砂金是从含金的砂砾层中得到的,古称“河金”或“麸金”,后来又根据砂金赋存地质条件的差异,分为“水砂中”淘洗的砂金和“平地掘井”开采的砂金两种。

脉金的开采时代远远晚于砂金,大约起于唐代、宋代之间。

劳动人民为获得宝贵的黄金付出了巨大的力量,唐代诗人刘禹锡把生产黄金的艰辛和贵族们的奢侈写入诗中:“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北京平谷出土的商代金臂钏、耳环,四川广汉出土的周朝金手杖,汉朝来自湖南长沙马王堆的金缕玉衣,唐代的纯金十二环锡禅杖,明代的耀眼的金装饰,件件文物展示了中华民族采金历史的悠久和制金技艺的高超。

中国黄金生产始于商、兴于汉、衰于两晋南北朝,复于唐。

唐以后的宋、元、明、清,对黄金时而禁采,时而开禁,高亢和低迷交替出现,阻碍了我们这个民族快速发展黄金生产的脚步。

(二)我国重点产金区开采史山东招远素有“金城天府”的美称,又有“金都”之誉名。

它不论在黄金生产上,还是在金矿地质与成矿规律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胶东西部掖县、招远、栖霞三县中,金都招远的金矿开发最早。

招远在境域之内,北北东向的招平断裂带把招远县一分为二。

东半部主要为变质岩分布区,与栖霞相似。

西半部为花岗岩类分布区,它南延至平度,北延至蓬莱,构成一长度超过140km,宽度超过40~50km的复式岩带。

中国珠宝首饰发展史

中国珠宝首饰发展史

中国珠宝首饰发展史中国金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

每一时期的金银器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

让我们追溯那古老的岁月,去大致了解一下它的发展轨迹吧。

商周金银器:小巧简约中国迄今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黄金制品是商代的,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

商代金器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以商文化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及商王朝北部、西北部和偏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

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甘肃、青海及四川等地,都曾发现过这一时期的金器。

一般地讲,这个时期的金器,形制工艺比较简单,器形小巧,纹饰少见,大多为装饰品。

如果将商王朝统治区与周边地区出土的金器进行对照,就会发现,它们似乎是分别在几条互不干扰的并行线上发展起来的。

在形制和偶有发现的纹饰上,地区文化的特点十分鲜明。

商王朝统治区的黄金制品,大多为金箔、金叶和金片,主要用于器物装饰。

在商王朝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金饰品,主要是人身佩戴的黄金首饰。

这个时期所发现的金器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四川广汉三星堆早期蜀文化遗址出土的一批金器。

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制别具一格。

其中颇为独特的金面罩、金杖和各种金饰件,也都是商文化及其它地区文化所未见的。

金银器早期的发展情况,也反映出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多元性和不平衡性。

这是由于中国幅员广大和自然条件复杂所决定的。

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繁荣和发展,为金银器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青铜、玉雕、漆器等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银工艺的发展;并使金银器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中,以更多样的形式发挥其审美功能。

早期的金银制品大多为装饰品,而最常见的金箔,多是用于其它器物上的饰件,或者说,是以和其它器物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器物的美感。

最迟在西周时期,金银平脱工艺就出现了。

春秋战国金银器:清新活泼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带来了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大变化。

大量错金银器的出现,几乎成为这个时期工艺水平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

从出土地点看,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分布区域明显扩大,在南、北方都有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黄金发展史:从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来看,中国一直是一个黄金贫乏的国家。

虽然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黄金在我国历史上也是财富的计量单位和拥有财富象征,黄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但事实上由于中国黄金总量上的缺乏,使得黄金很难成为财富流通中介的主角。

但我国民众对黄金的痴迷仍然是可圈可点。

从考古成果来看,黄金在我国战国秦汉时代广泛被贵族阶层所使用,1968 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王刘胜的汉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 生动的体现了汉代黄金制作工资的高超水平,在西汉时代,人们深信玉石能是尸体不朽,而金丝成为连接不同形状玉片的重要工具。

千年后这件“金缕玉衣” 依然保存完整,可见当时很待黄金工匠已具备高超的黄金制作工艺,但限于当时黄金的熔炼技术有限,黄金的仅作为突出饰品艳丽的点缀材料。

从隋唐到宋元清明是及,随着黄金加工工艺的进步,黄金逐渐褪下宗教的神秘色彩,黄金首饰大量进入民间,成为延续至今的中国黄金文化的主体。

1,中国古代黄金发展史,商代中期,公元前13~14 世纪我国就掌握了制作金器的技术,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的金耳环,是迄今为止是国内发现的最早的金器(公元前2100年〜1600年)河北省藁城县西村的商代(公元前1600~ 前1066 年)宫殿遗址和河南省安阳殷中出土的凹凸花纹的金叶和金贝币等也年代较远。

其中的金箔厚度仅0.01 毫米。

这种金箔是经过锤锻加工而成的。

这说明在商代我国黄金的加工技艺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

西周的卫墓中发现的包在铜矛、矛柄和车衡两端上极薄的金片,说明当时已经掌握了包金技艺。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人已掌握了鎏金技术。

在这一时期,楚国使用一种叫“郢爰”的金币,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金币。

楚国的金币“郢爰” ,可以解释为楚国铸造、用于商业交换和分割称重的黄金货币。

汉代以前,帝王手里积聚了大量黄金,一次赏赐多者上几十万斤,少者几千斤。

这说明我国在汉代以前就发现了不少金矿资源并已逐步掌握了一整套开采、淘洗、炼制和加工技艺。

隋唐时代,人们对黄金首饰的向往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朝金银器的制作出现了大量技术高超的制作工艺,掐丝,镶嵌,鎏金,包金等几十种工艺,写着技法流传至今甚至还在沿用,唐、宋时期我国黄金生产已形成了一定规模。

仅以黑龙江省为例,该省的黄金生产可追溯到北魏正始年间,在唐朝天宝年间砂金生产扩大并形成规模。

到了元朝,元世祖即位之初,明令整顿金、银、铜、铁矿山及冶炼作坊,并严禁这四种金属流出国外。

金矿产地分布在8 个省区,如内地(今河北省、山东省一部分、北京等)、辽宁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广省、河南省、四川省、云南省。

元代允许民采金矿,官府课税,有时收归官办。

民采兴旺时,设提举司、提运司或总管府抽税。

元朝初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了中国,称中国是“东方黄金国” 。

他的本意是说,中国是一个富饶之邦,但也指出中国是盛产金银的。

明太祖朱元璋得天下之后对矿业不重视,他误认为地下资源有限,不主张开发矿业,明代的金矿业衰落破败,没有作为。

到清代顺治元年黄金杯再度准许在山东省再度开采金矿。

康熙年间(1662~1722 年)各种矿业出现振兴局面。

康熙18 年(1679 年)颁布《矿律》。

乾隆年间对金矿的开采也出现时禁时弛的政策。

我国古代生产了多少黄金,很难推测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外国的经济学家推断,在公元500 年前,中国共生产黄金170 吨。

我国历史学家和黄金专家们研究认为,在公元500 年之前已拥有黄金200 吨以上。

2. 中国近代黄金生产发展史从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中国由于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为了偿付战争失败的巨额赔款开始强行开采金矿。

从清代咸丰年间开始,中国的矿业(也包括黄金矿业)进入矿业创始时期。

鸦片战争后,外国势力侵入中国,通过各种形式和采用不同手段调查中国的金矿资源。

外蒙古图车西盟的金矿,就由沙皇俄国直接经营,于光绪29 年呈请试办。

19 世纪末期,黑龙江省漠河,奉天通化、桓仁,吉林省三姓,直录迁安,热河建平,山东平渡、招远、沂水、四川冕宁,湖南平江黄金洞等地均有金矿相继开采。

1949 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在这样一个几乎“无金”的中国大陆上开始经济建设和金融体系建设。

中国政府只能从新生产黄金中获得增加,而没有历史存留的积累。

在1949 年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在黄金问题上一直是严格管制阶段,黄金开采企业必须将所生产出来的黄金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将黄金配售给用金单位。

那时新生产出来的黄金主要用于我国紧急国际支付和国家储备。

到1982 年社会大众才重新开始有权力拥有黄金,拥有黄金的渠道还只是通过商场可以购买到黄金首饰而已。

综上所述,中国大陆当前的“黄金匮乏”的历史原因就非常清楚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和地域大国里,从1949 年到1982 年我们国家整个社会存在一个“黄金断层”,这个“黄金断层”持续时间长达30 年,整整影响了两代人。

在两代人的时间里,中国人民与黄金无缘,只是很朴素的知道黄金很值钱,黄金很贵重,但无法接触到黄金,缺乏对黄金的各种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对于黄金的重要作用和金融功能了解甚少。

这个黄金断层实际上导致了整个社会对黄金的普遍性无知和漠视。

(5 )中国央行黄金储备截止2005 年12 月底,中国中央银行公布的黄金储备为1929 万盎司,折合约为600 吨。

(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1000 吨以上)按150 元/ 克的市场价格计算,600 吨黄金的价值约为900 亿人民币。

按580 美元/ 盎司的价格计算,1929 万盎司黄金价值约111.88 亿美元。

截止2005 年12 月,中国的外汇储备约8000 亿美元,黄金储备约占外汇储备1.3% 左右(6 )中国黄金生产状况与矿藏储备2003 年我国的黄金产量名列世界第三,黄金年产量约180 吨,折合到当时的黄金价格约为200 亿人民币,而且最近6 年来的产量波动不大。

以2004 年1-5 月份的我国黄金生产情况来分析,全国5 月份生产黄金(成品金)16.837 吨。

1-5 月累计完成79.065 吨。

与去年同期相比,黄金产量增加7.341 吨,同比增长10.24% 。

2004 年1-5 月,黄金矿山企业矿产金(成品金+含量金)累计完成64.263 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80% ;冶炼企业(有色、黄金冶炼企业)累计完成成品金32.680 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22% 。

2004 年我国黄金产量达到212.348 吨,与上年同比增长5.86% 。

产金量较大的省有山东、河南、福建、陕西、辽宁、河北等省,山东仍为我国最大产金省,全年产金64.509 吨,占全国产量的30.38% 。

2005 年,中国黄金行业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

中国黄金协会的《全国黄金统计月报》显示,2005 年全国黄金产量达224.050 吨,中国黄金产业的“十五”规划,要求在2006 年达到约240 吨的黄金年产量,可见,我国要迅速大幅提高黄金产量的空间已经不大。

中国国内的黄金探明储量为4000 至5000 吨,约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0% ,以现有开采速度还可维持22 至28 年。

(7 )民间储金量较低黄金投资意识匮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黄金产业一直实行严格管制,黄金生产企业须将开采和冶炼的黄金,全部售给中国人民银行,再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过审批环节配售给各用金单位。

1982 年,在国内恢复出售黄金饰品,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熊猫金币为标志,中国开放金银市场迈出第一步,1999 年11 月,中国放开白银市场,封闭了半个世纪的白银自由交易开禁,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成为我国唯一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

白银的放 开视为黄金市场开放的“预演”。

2001 年 4 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 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

同年 6 月,中央银行启动黄金价格周 报价制度, 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兑国内金价进行调整。

随后足金饰品、金精矿、 金块矿和 金银产品价格全部放开。

2002 年 10 月 30 日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为标志 投资逐步走进社会大众,黄金投资在中国迎来了全新开端。

目前, 中国国内的黄金总存量约为 4000-5000 吨。

这包括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和民间大众 拥有的黄金制品。

中国国内的黄金需求一直是以首饰性消费需求为主, 每年中国市场销售的黄金绝大部分都成 为了黄金饰品,工业、医疗、科研等行业占消费需求的比重较小 ,而黄金的金融投资需求目 前还只是刚刚起步, 所占的比重更是小的可怜。

中国民众对黄金的理解和认识更多停留在首 饰品的认识上,对黄金的金融投资功能知之甚少,黄金金融投资的参与度极低。

是种种历史原因和金融体制的原因,造成中国大陆人均黄金制品只有 3.5 克左右的现状。

目前,中国大陆人均黄金年消费量只有 0.2 克,消费数量集中在黄金饰品上,与港、台地 区和西方国家的水平差距悬殊 (阿联酋人均年消费黄金最多,达 30 克 ),离印度人均约 1 克的水平也有很大距离。

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的黄金消费将从以往每年 吨至 500 吨,这对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将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综观中国国内现状,国 家缺乏长远的黄金储备规划, 普通民众对黄金的投资意识、 保值增值应对金融危机、 通货膨 胀的功能远未了解。

但目前国内大众投资黄金的意识正在被唤醒, 从投资需求来看, 中国黄 金市场在彻底开放之后, 将令世界再度吃惊, 中国民众在黄金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能力不可低 估。

,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黄金200 吨左右增加到 4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