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①.把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会出现浑浊;而把呼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会出现的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③.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对着玻璃片呼气则玻璃片上会出现水雾,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总的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粤教版初中化学《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提纲
粤教版初中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物理性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由感官直接感知。
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溶解性,挥发性化学性质: 在化学发应中表现出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常伴有外形、状态变化现象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有发光,发热,生成气体或沉淀现象.3.注意:1)伴有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沉淀等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 无色氧气变成淡蓝色液氧;给冷水加热,溶解在水中的气体一小气泡的形式放出,都是物理变化.2)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①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压力锅(蒸汽锅炉)因压力过大而爆炸②化学变化:如炸药爆炸,瓦斯爆炸③既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也不是简单的化学变化 :如原子弹爆炸1)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再汽化,而燃烧.4.蜡烛燃烧: 2)蜡烛燃烧产生的黑烟是不充分燃烧的碳单质:炭黑;而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凝固的固体小颗粒,白烟可以燃烧.1)外焰:温度最高5.火焰分三层 2)焰心:温度最低,焰心部分包含 CO和石蜡蒸汽.3)内焰:注意: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2)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3)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漏斗7.实验药品不能用手接触药品1)使用药品做到三不不能把鼻子凑到瓶口问药品(闻气味的方法:用手在容器口煽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子)不能品尝任何药品不能放回原甁2)用剩的药品做到三不不能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块状药品:”一横,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药品放在8.固体药品的取用试管口,慢慢将试管竖起,使药品慢慢地滑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粉状药品:”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在试管底部注意:用过的镊子和药匙及时用干净的纸擦干净.9.液体药品的取用1)取用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①把瓶塞取下,倒放在桌上.目的:防止桌面上的杂质污染药品和塞子上的药品腐蚀桌面.②瓶上标签向着手心. 目的:防止液体药品流下,腐蚀标签.2)从细口瓶倒液体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倒入. 目的:防止液体洒落,防止倾倒过多.④把试剂瓶口在试管口刮一下⑤立即盖紧瓶塞,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向外.目的:防止液体挥发或变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使药品放置有序,以备下次使用方便.①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②没有先使试管均匀受热10.试管炸裂的原因③试管底部接触灯芯④烧得很热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洗涤方法:倒净废液→用自来水冲洗→用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洗涤11.仪器的洗涤→放指定位置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1)一调: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12.托盘天平的使用 2)二放: 干燥的药品放在纸上称量(两个托盘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①左物右码三要②放砝码时,要先大后小③要用镊子夹取砝码(1)把玻璃管插进带孔胶塞:先把要插入的玻璃管一端用水湿润,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13.连接仪器装置 2)连接玻璃管与橡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课题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发展的历程三、为什么要学化学?备课资料1.原子一分子学说的创立与确认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从大量实验中概括出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重量,常等于全部反应产物的重理。
随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和英国化学家曼莱也有相近的发现和论述。
质量守恒定律由此建立起来。
德国化学家里希特创立了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方法,运用数学方法来阐明化学反应的规律。
1802年,法国化学家费歇尔根据里希特的成果,揭示了化学的当量定律。
随之,普罗斯发展了当量定律,建立起定比定律,即每种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这些化学基本定律的发现,为近代原子学说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很久以前,人们就猜测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粒组成的。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古罗马的卢克莱修等对原子及其重量、形状、体积等都曾作出一些天才的猜测。
17世纪,牛顿从力学的角度发展了物质构造的粒子说。
他认为物质由一些很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通过某种力量彼此吸引,粒子直接接触,力就强;粒子间有小距离时可以引起粒子间的化学反应;距离大时,力就不起作用了。
这对道尔顿的原子论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尔顿通过对气体的研究,把原子论思想引入化学,认为不同元素化合生成化合物,可能就是不同原子之间的结合。
1804年,他发现了倍比定律,使原子学说有了实验基础。
1808年,道尔顿的《化学哲学新体系》出版,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原子学说:首先,化学元素由非常微小的物质粒子原子组成,原子在所有化学变化中均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质;原子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其次,同一元素的所有原子的性质,特别是重量,完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及重量不同;再者,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它的质量为所含各种元素原子质量之总和。
这一学说在理论上统一解释了一些化学基本定律和实验事实,标志着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为以后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导语】虽然在学习的进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但古人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
多了一次失败,就多了一次教训;多了一次挫折,就多了一次体会。
没有失败和挫折的人,是永久不会成功的。
本篇文章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供大家鉴戒。
1.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融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品腐败、呼吸2、判定变化根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相伴产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相伴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色彩、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固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融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显现)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融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显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会发生石蜡熔化的现象(物理变化)。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②、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③.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对着玻璃片呼气则玻璃片上会出现水雾,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总的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九年级化学上下册电子课本
溶解度
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指在一定量溶剂中能够溶解该
物质的最大量。
溶液的浓稀
溶液的浓稀取决于溶质在溶液 中的含量,含量越高,溶液越
浓。
溶液的配制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需要使用 精确的测量工具和合适的溶剂
。
第六章:酸和碱
酸和碱的概念
酸是能够解离出氢离子的化合 物,而碱是能够解离出氢氧根
九年级化学上下册电子课本
汇报人: 202X-01-04
目录
• 九年级化学上册 • 九年级化学下册
01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总结词
了解化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介绍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以 及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总结词
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详细描述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取用药品、加热、搅 拌、过滤等,以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总结词
理解化学式和化合价的概念
详细描述
介绍化学式的定义、书写规则和读法,以及化合价的概 念、确定方法和应用。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总结词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01
详细描述
02 介绍空气的组成成分、各成分
的含量和性质,以及空气污染 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总结词
03 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
用途
详细描述
04 学习氧气的性质、制法和用途
详细描述
学习元素的概念、种类和在地壳中的 分布情况,以及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 义。
总结词
了解离子和化合物的概念
详细描述
介绍离子和化合物的定义、形成过 程和性质,以及离子符号的书写规 则。
02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章小结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
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2、判断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章小结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题解析号氮气氧气,氮气,氧气点拨:空气的成分注意使用的是体积分数,1而不是质量分数。
(1)B点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2)C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存在形式,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洁(3)〔3〕A臭氧可以用化学式O3表示,有固定的组成,属于纯洁物(4)C点拨: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跟其2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响,曾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故C项错误。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点拨:此题属于开放性习题,引导学生3从具体例子中来初步认识纯洁物和混合物。
4把空水杯或空饮料瓶口向下按入水中,水不能进入杯中或瓶中。
去过;感受不一样;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较差,农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清新,安静。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答案可有多种,不强求一致。
造5 成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动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
农村污染物较少,且绿色植物较多,光合作用强一些,所以空气质量好。
(1)氧气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2)氮气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等。
(3)稀有气体焊接金属时用稀有6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充人灯泡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等。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课题2---氧气题解析号(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压强为101kPa,温度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超详细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详细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章小结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题号解析1 氮气氧气,氮气,氧气点拨:空气的成分注意使用的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1)B点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2)C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存在形式,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3)(3)A臭氧可以用化学式O3表示,有固定的组成,属于纯净物(4) C 点拨: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故C项错误。
3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点拨:此题属于开放性习题,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中来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4 把空水杯或空饮料瓶口向下按入水中,水不能进入杯中或瓶中。
5 去过;感受不一样;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较差,农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清新,安静。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答案可有多种,不强求一致。
造成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动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
农村污染物较少,且绿色植物较多,光合作用强一些,所以空气质量好。
6 (1)氧气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2)氮气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等。
(3)稀有气体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充人灯泡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等。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前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如冰变成水-状态发生了变化,木头加工成桌子-形状发生了变化,电饭锅通电发热-放热,电灯泡通电发光-发光。
以上的变化都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均为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现象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
如米煮熟饭,蜡烛燃烧发光放热等都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练习 1. 练习 3. 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铁铸成锅B.葡萄酿成酒C.木柴燃烧D.面包发霉练习 1.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变化。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变化。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超详细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详细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章小结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题号解析1 氮气氧气,氮气,氧气点拨:空气的成分注意使用的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1)B点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2)C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存在形式,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3)(3)A臭氧可以用化学式O3表示,有固定的组成,属于纯净物(4) C 点拨: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故C项错误。
3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点拨:此题属于开放性习题,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中来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4 把空水杯或空饮料瓶口向下按入水中,水不能进入杯中或瓶中。
5 去过;感受不一样;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较差,农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清新,安静。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答案可有多种,不强求一致。
造成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动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
农村污染物较少,且绿色植物较多,光合作用强一些,所以空气质量好。
6 (1)氧气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2)氮气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等。
(3)稀有气体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充人灯泡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等。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章小结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题解析号氮气氧气,氮气,氧气点拨:空气的成分注意使用的是体积分数,1而不是质量分数。
(1) B点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2) C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存在形式,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3) (3)A臭氧可以用化学式03表示,有固定的组成,属于纯净物(4) C点拨: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跟其他物质发2生化学反应,曾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故C项错误。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点拨:此题属于开放性习题,引导学生3从具体例子中来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4把空水杯或空饮料瓶口向下按入水中,水不能进入杯中或瓶中。
去过;感受不一样;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较差,农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清新,安静。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答案可有多种,不强求一致。
造5成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动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
农村污染物较少,且绿色植物较多,光合作用强一些,所以空气质量好。
(1)氧气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2)氮气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等。
(3)稀有气体焊接金属时用稀有6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充人灯泡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等。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题解析课题2---氧气题解析(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压强为101 kPa,温度在--183C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C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章小结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题解析号氮气氧气,氮气,氧气点拨:空气的成分注意使用的是体积分数,1而不是质量分数。
(1) B点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2) C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存在形式,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3) (3)A臭氧可以用化学式03表示,有固定的组成,属于纯净物(4) C点拨: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跟其他物质发2生化学反应,曾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故C项错误。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点拨:此题属于开放性习题,引导学生3从具体例子中来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4把空水杯或空饮料瓶口向下按入水中,水不能进入杯中或瓶中。
去过;感受不一样;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较差,农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清新,安静。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答案可有多种,不强求一致。
造5成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动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
农村污染物较少,且绿色植物较多,光合作用强一些,所以空气质量好。
(1)氧气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2)氮气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等。
(3)稀有气体焊接金属时用稀有6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充人灯泡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等。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题解析课题2---氧气题解析(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压强为101 kPa,温度在--183C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C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沪教版九班级化学上册知识点1.沪教版九班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转变和性质1、概念:物理转变――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转变。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转变――有其它物质生成的转变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转变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转变,无则是物理转变3、相互关系:经常伴随发生,化学转变确定伴有物理转变,物理转变不确定有化学转变。
4、化学转变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转变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转变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课题2化学是一门试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争辩的对象是物质,以试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试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涌现)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涌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涌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白烟:能重新燃烧。
石蜡固体小颗粒。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涌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化学背诵知识点(超全)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会发生石蜡熔化的现象(物理变化)。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2
木条在氧气中 燃烧得更旺; 木条在二氧化 碳中熄灭
氧气能支持燃烧;二 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 不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
三、初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思考: (1) 如何正确闻气味? 扇闻法 (2)如何鉴别O2和CO2两种气体? 燃着的木条
四、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
观察与思考
生活中,我们除了用水灭火之外,还常用二氧化碳灭 火器进行灭火,这是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 燃烧的特性制作而成。那么在二氧化碳灭火的过程中,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现出了什么性质?二者之间 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与用途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 和联系呢?
思考:对于蜡烛燃烧现象你有没有更多的思考过呢?比如说蜡烛是由什么做成的? 它燃烧后生成什么?除了燃烧,它还具有哪些性质?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 组成 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实验观察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点
燃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硬度,检验它的溶解性,密度。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观察与思考
节日焰火
燃烧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钢铁生锈
牛奶变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烟花可以发光发热,木材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钢 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牛奶会变酸等等。 思考: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让我们先来做几个实验。
A.铜能生锈变成铜绿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D.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 E.木棒受力折断
四、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
跟进训练
3.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较好的纯金属之一。①呈紫红色光泽;②熔点为1 083.4 ℃;③沸点为2 567 ℃;④密度8.9 g/cm3;⑤具有很好的延展性;⑥导电、导热性较好,但 含杂质时则导电性大受影响;⑦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⑧在潮湿的空气里表面可生成一 层绿色物质,俗称铜绿;⑨高温时可被氧化,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⑩铜溶于硝酸和热浓 硫酸。阅读完这段话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粉末状的胆 矾
(3)
蓝色的硫酸铜 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 化铜沉淀
(4)
颗粒状石灰石 (或大理石)
有气泡放出,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 体等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无
无 有 有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归纳与小结
概念 本质区别 伴随现象
实例
说明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四、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
体现
决定
决定
体
现
二氧化碳使燃着 的木条熄灭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 烧也不支持燃烧
可制作二氧化碳灭 火器进行灭火
四、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
典例精析
【例2】 分析下列语句,指出其表现出的是物质的性质、变化还是用途? (1)汽油可燃烧 物质的性质 (2)汽油在燃烧 物质的变化 (3)汽油易挥发 物质的性质 (4)汽油挥发了 物质的变化 (5)汽油可作汽车燃料 物质的用途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1-1】 操作: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现象:
试管中的水沸腾并逐渐减少,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1-2】 操作:
取少量胆矾(又叫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物质的外形、状态改变 发光、吸热、放热、颜色改 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矿石粉碎、水蒸发、 碘升华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 烂等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但有发光、发 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典例精析
【例1】判断下列说法: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 可判断。在叙述物质 的化学性质时,往往 有下列字词:能、会、 可以、易、难等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 熔点、沸点、硬度、 密度、溶解度、挥发性、 导电性、导热性等
根据物质的化学变化 判断其化学性质,如 可燃性、稳定性(如 受热是否易分解)等
三、初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与探究 实验1: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和 状态,闻一闻气味。
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从有实验记录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 质
(1)
液态的水
有水蒸气放出,玻 璃片上出现小水 珠
液态的水
(2) 块状的胆矾 块状变成粉末
凡是状态、形状、某些能量形式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且具有上述现象的变 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无色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液态氧;给水加热,溶解 在水中的氧气以小气泡放出这三个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故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即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现象: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细小蓝色粉末。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1-3】 操作:
1.把少量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
现象:
胆矾溶解生成蓝色溶液溶液 2.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
在两支试管的蓝色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都有蓝色沉淀生成。
思考: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酒精有哪些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根据观察和生活经验,酒精具有以下性质:
颜色: 无色 状态: 液体 气味: 有特殊气味 密度: 0.8g/mL 水溶性: 能与水互溶 是否挥发: 易挥发 点燃时在空气中: 能燃烧
讨论:以上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D.4℃时水的密度最大
分析:A项, 颜色、气味、状态属于物理性质;B项,稳定性指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 于化学性质;C项,说明铁具有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D项,密度属于物理性质。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归纳与小结
区别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是否需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判断
直接(眼看、鼻闻、 耳听、手掂量等) 或由仪器间接观察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1-4】 操作:
1.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 2.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 清石灰水的烧杯里。
现象:
1.试管内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2.石灰石逐渐变小。 3.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合作探究
通过对酒精性质的了解,我们知道物质本身有许多固有的属性,哪些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 质,哪些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本身就固有的性质呢?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归纳与小结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三、初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与探究 实验2:取一根小木条在空气中点燃,分别慢慢地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 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
三、初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性质类别
均为无色、
实验1 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情况下,氧气 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 物理性质 无味的气体
第1章 走进化学世界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堂导入
观察与思考
将红纸剪成窗花与将红纸点燃,二者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课堂导入
将红纸剪成窗花与将红纸点燃,二者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 都发生了变化 不同点: 纸张变成纸条仍然是纸;而纸张燃烧后就不再是纸了
思考:怎样判断和区别这些变化呢?
四、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
归纳与小结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质运动的形式,是一个 区别 过程,是动态的,其中包
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物 质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发生某 种变化的可能性,是静态的
联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体现出性质。
四、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
决定
物
质
体现
的
用
途
物理
化学
性质
性质
铜丝作导线
氢气作燃料
四、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
跟进训练 1.下列用途只有应用化学性质的是( D )
A.生铁制成铁锅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用煤气烹饪
四、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
跟进训练 2.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 E )
哪些是化学变化( C ) 哪些是物理性质( BD ) 哪些是化学性质( A )
前
燃
①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②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
着
察被烧情况;③在蜡烛上方分别罩上干燥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
时
实验现象。
熄
灭
观察熄灭时现象, 用火柴点白烟,观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