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师一优课”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简短评述,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巩固。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学习成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4.教师提供一份关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试卷,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检验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1.作业1:知识点总结应条理清晰,内容全面,字体工整,以便于复习时查阅。
2.作业2: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结构合理,注意运用历史史料进行佐证。
3.作业3:思考题要求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见解,结合实际,进行深入分析。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整理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形成一份知识点总结。
2.选择一种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结合具体历史事件或人物,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分析该制度在实际运作中的优缺点。
3.根据课堂所学,思考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些影响的看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学会从史料中提炼有效信息,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激发对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教学设计11: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中国早期夏、商、西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的情况、特点及影响。
这一时期年代较为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一些概念上的理解也显得深奥困难些。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补充适当的资料如文字、实例、实物、图表等,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使学生的理解失之于空洞,滞之于表面。
【知识与能力】识记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国家行政管理制度、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理解夏商时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与作用;并通过探究性学习探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分析教材列举的图标;引导学生借读教材及教师提供的有关史料;通过探究与合作学习提出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文明古国的依据;认识到分封制的实行不仅是国家统治的需要,也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认识到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教学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尤其注意对教材中西周分封示意图的精准预习,建议学生把图片资料与课文知识对照预习,提高预习效率;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学生自己家庭的宗族发展情况,以备课堂交流,更好的理解宗法制的相关知识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大禹治水画像与戴冠冕的夏禹画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两幅画像,是同一个人物吗?这两幅画像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初中知识中找寻本节课的连接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制1.夏朝的建立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标志着王位世袭制的开始。
“家天下”逐渐向“公天下”转变。
引导学生探究: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1.完成作业时,要确保内容与学科和课本有关联性,符合教学实际。
2.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力求表达清晰、逻辑严密。
3.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书写规范,避免错别字、语法错误等问题。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疑惑,给予解答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影响和评价。
2.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运用,客观、全面地分析历史问题。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2.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历史经历了夏、商、西周三个重要阶段。那么,这三个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呢?它们对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基本情况,重点讲解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政治制度。
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会受到现代价值观的影响,对古代政治制度的评价容易产生片面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引导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全面地评价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1.夏朝的政治制度:
教师详细讲解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等政治制度,分析其内涵、特点及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如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等,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政治制度。
2.商朝的政治制度:
讲解商朝的宗法制、封建制等政治制度,对比夏朝的政治制度,分析其异同。通过讲解商朝的历史人物,如商汤、纣王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政治制度在商朝的实际运作。
2.通过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敏感度。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对古代中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学习,需要从更深层次去挖掘和分析。然而,学生对这些政治制度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制度的内涵和影响认识不足。此外,学生在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作业要按时完成,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2.论文类作业要注重史论结合,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预习类作业要提前做好,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4.总结提升:
(1)引导学生总结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
(2)通过对政治制度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5.课后作业: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答案: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异同主要体现在政治组织形式、统治方式和国家治理等方面。例如,夏、商、西周都实行内外服制度,但具体的实施方式和制度细节有所不同。
4. 结合教材内容,论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
答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可以从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入手。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原始到文明的转变,为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历史解释:通过分析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
3.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了解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4.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夏、商、西周政治制度,使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3. 西周的政治制度:掌握西周的分封制,了解西周的政治组织形式,如周王、诸侯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对这三个朝代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将通过深入讲解政治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组织形式,以及这些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1. 时序性: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理解历史发展的顺序和规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是古代中国三个朝代的政治组织形式,包括国王、诸侯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这三个朝代维持秩序和稳定。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演变。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必修一1.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教案1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人教版必修一1.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发展历程。通过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了解各个朝代政治制度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5.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运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此外,教师还注重实践性教学,设计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政治组织形式及其特点;
2.各个朝代政治制度的异同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发展规律。
此外,学生需要具备以下技能:
1.能够准确地描述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
2.能够分析各个朝代政治制度的异同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古代政治制度进行初步的评价和思考。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朝代的政治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共同探讨各个朝代政治制度的异同;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共同完成小组研究报告;
3.组织小组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如: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知识竞赛、政治制度特点总结等,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
5.注重课堂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6.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及其演变过程,掌握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2.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3.掌握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方法,对夏商周政治制度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具有情境性的课堂导入,如讲述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创设实际教学情景,如模拟夏商周政治制度的运行,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3.运用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素养。
4.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历史。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点评和解答,提高他们的思考深度。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历史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可适当提高要求,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对历史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提高。
3.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问、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2.针对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政治制度,各选取一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阐述这些制度在当时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影响,字数不少于300字。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认识,以及它们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字数不少于500字。
4.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历史背景,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3.设计课堂讨论、问题解答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对比分析,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提高对历史现象的洞察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2.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历史的发展是一部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
3.教学方法设计:
a.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b.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c.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教学评价设计: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解答等环节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能够运用历史地图、古籍文献等资料,提高对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与案例
3.小组合作活跃课堂氛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4.总结归纳清晰明了: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进行了清晰的总结归纳,使学生对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5.教学评价全面细致: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等方式,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这种全面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对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历史责任感。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品质。
4.通过分析不同政治制度,让学生认识到改革与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
5.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2.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并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反馈。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学习,拓展知识面。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这些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字数在500字左右,要求观点独到,具有思考性。
5.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规律,认识到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要性。
3.指导学生克服主观臆断,培养客观、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通过提出“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利用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政治制度。如选取具体历史事件,分析其背后的政治制度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制度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3.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朝会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氛围,增强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与分享。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夏、商、பைடு நூலகம்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运用图片、视频、史料等资源,直观地展示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阅读教材,确保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理解准确无误。
2.合理安排时间,保证作业质量,切勿敷衍了事。
3.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老师交流,积极寻求帮助,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作业反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
3.结合史料、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兴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教学设计4: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整体设计【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西周强盛和衰落的影响。
理解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中国社会深远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提供相关材料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在感知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史实说明相关历史问题的方法。
设置相关历史情境、创设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学习历史知识和解决相关疑难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我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深对国情的认识。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早期政治制度对后世与当今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展示图片:大禹治水画像与戴冠冕的夏禹画像。
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两幅画像,“是同一个人物吗?这两幅画像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引入课堂。
课前准备教师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了解夏商周朝代更替的有关史实及搜集资料;了解有关家谱和宗祠的资料。
教学方法:①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由于夏商西周时期年代较为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一些概念上的理解也显得深奥困难些。
要充分利用资料如小字注释、人物图像、实物图像、示意图等,使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③适当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学法指导: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清早期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并结合图表加以掌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5.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享观点,互相补充,共同探讨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异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6.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对政治制度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7.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8.设计课后作业和拓展活动,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并鼓励他们在课外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1.以“大禹治水”的故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禹能够成为一代伟大的君主?夏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从而自然引出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主题。
3.学会分析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及其内在联系,提高对历史事件、现象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和评价,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探讨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探讨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政治制度,分析其优点和局限性,并讨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这些制度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
3.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政治制度,如世袭制、分封制等,深入探讨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运作机制,以及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体现。要求条理清晰,论述充分,字数600字左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与案例
4.布置一道开放性问题:“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谈谈你对古代政治制度与国家兴衰关系的认识。”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并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激发他们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对历史事件、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尚浅。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感到陌生,对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原理和影响理解存在困难。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运用已掌握的历史知识,探究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构建起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认识,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到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了解这些制度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2.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夏朝的政治制度:介绍夏朝的建立背景,讲解世官制、部落联盟等制度特点,并分析这些制度在夏朝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2.商朝的政治制度:阐述商朝的兴衰过程,讲解分封制、宗法制等制度内容,以及这些制度在商朝政治生活中的体现。
人教版必修一1.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教案1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给予解答,帮助学生扫清知识障碍。
4.结束语: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浓厚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特点及其对后世影响的小论文,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设想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夏、商、西周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4)课堂活动:设计比较分析、问题探讨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4.请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了解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并在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5.布置一份关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课堂练习,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以检验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6.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分析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启示。要求各小组撰写一份讨论报告,字数在500字左右。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3.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进行集中讲解,确保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4.鼓励学生开展互评、自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师一优课”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堂教学设计武汉市第十六中学刘波《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科知识综述从两个方面处理本课教材:首先,关于社会变革。
王家范认为,古代社会的起点应该以农业的初始发明为标志,而三代属于我国农业文明的“理想国”时期。
在他的《中国历史通论》把传统社会分为三段:(1)部族时代;(2)封建时代;(3)大一统帝国时代。
尽管封建社会的称谓有争议,但是,这一主张与我国人类文明的演进大致是契合的。
周谷城在《中国通史》中提出以“部族联合”的假说作为连贯上古历史的线索。
“历史愈往后移,诸部落逐渐合并,部族之数一定减少,部族之体一定逐渐扩大。
这只要看黄帝及夏禹时之万国,商汤时之三千国,周武时之八百国,便可断定”。
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上册)中,更明确地主张“封建时代之前,应立一部族时代”,或“先封建时代”,以统括上古时代“部族林立之世”。
其中“部落曰部,氏族曰族”。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指出,“商人是普遍地聚族而居的,而且每族自成为一社会的单位。
每族有一名号,即所谓氏”。
因此,总领全课的思路是:从部族时代到分封时代。
其次,关于社会运作机制。
社会运行需要一定的规范,而统治者、领导者的产生至关重要。
这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第一框内容的处理,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或者说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领导者产生后如何处理统治族群与其他族群之间的关系呢。
主要提供夏朝方国、商朝内外服制和西周分封制的情境材料。
至于稳定社会秩序的其他措施,先有神秘主义的运用,譬如祭天、祭宗庙。
主要提供巫、史、祝、卜和宗庙的情境材料。
宗法制也是稳定社会秩序的脉络,也关联在这里。
稳定社会秩序的还有制度规范内化的意识形态。
这就是礼乐制度。
课标要求和教科书解读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涉及先秦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的只有一句话: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该表述言简意赅,但内涵深远。
宗法制、分封制是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却明显带有论的色彩。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
3.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及演变。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夏朝的时候,我提出了“夏朝为什么会灭亡”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夏朝的兴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等。通过对这三个时期政治制度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通过对古代政治制度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情境体验为主线,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夏、商、西周时期的短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政治制度的氛围。
2.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周武王灭商等,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参与政治决策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同时,我还布置了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3.周朝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礼乐制。
教师以周武王伐纣为例,介绍周朝的建立。重点讲解周朝的宗法制和礼乐制,分析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针对以下问题展开:
3.创设互动式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一政治制度进行深入探讨,然后进行小组汇报。
4.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地图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夏商周政治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夏商周政治制度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字数在1000字左右。
4.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感想:
a.夏商周政治制度在当时的背景下有何作用?
b.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5.完成课后练习题,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5.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理解夏商周政治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中的地位。
2.重点:分析比较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历史的角度看待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3.重点: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敏锐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2.分析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周朝政治制度中的作用和意义。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短视频、展示图片等多元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兴趣。
2.以故事化的导入,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3.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遗址、文物等,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2.提问:观看片段后,教师提问:“你们对夏商西周时期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夏商西周的哪一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回顾: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故事: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让学生了解国王与贵族的权力与义务。
4.创设竞争机制,激发小组之间的合作动力,提高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彼此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4.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利用史料分析,让学生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不同政治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认识到政治制度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情境体验”为主线,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首先,通过播放短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夏商西周时期的氛围,引发学生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兴趣。接着,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入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在讲解国王与贵族的权力与义务时,我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国王和贵族,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他们的权力与义务。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析不同政治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巩固学习成果。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运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提示。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2.学生分享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
3.运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4.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注重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异同。
2.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互动性。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演变。
2.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对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3.分析夏、商、西周政治制度中的关键问题,如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等。
(二)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相互关系。
2.指导学生深入剖析政治制度背后的历史规律和时代特征。
4.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通过知识传授、方法指导和情感培养,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已有一定的基础了解,但深入剖析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内在联系和影响仍存在一定困难。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历史的学习多侧重于史实的记忆,而对于历史事件背后的政治制度、社会背景等深层次问题关注不足。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表面现象深入到本质问题,培养其分析、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史料分析等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为深入探讨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奠定基础。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关注历史学科的前沿动态,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认识到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为将来成为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我将在课后布置以下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堂教学设计武汉市第十六中学刘波《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科知识综述从两个方面处理本课教材:首先,关于社会变革。
王家范认为,古代社会的起点应该以农业的初始发明为标志,而三代属于我国农业文明的“理想国”时期。
在他的《中国历史通论》把传统社会分为三段:(1)部族时代;(2)封建时代;(3)大一统帝国时代。
尽管封建社会的称谓有争议,但是,这一主张与我国人类文明的演进大致是契合的。
周谷城在《中国通史》中提出以“部族联合”的假说作为连贯上古历史的线索。
“历史愈往后移,诸部落逐渐合并,部族之数一定减少,部族之体一定逐渐扩大。
这只要看黄帝及夏禹时之万国,商汤时之三千国,周武时之八百国,便可断定”。
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上册)中,更明确地主张“封建时代之前,应立一部族时代”,或“先封建时代”,以统括上古时代“部族林立之世”。
其中“部落曰部,氏族曰族”。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指出,“商人是普遍地聚族而居的,而且每族自成为一社会的单位。
每族有一名号,即所谓氏”。
因此,总领全课的思路是:从部族时代到分封时代。
其次,关于社会运作机制。
社会运行需要一定的规范,而统治者、领导者的产生至关重要。
这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第一框内容的处理,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或者说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领导者产生后如何处理统治族群与其他族群之间的关系呢。
主要提供夏朝方国、商朝内外服制和西周分封制的情境材料。
至于稳定社会秩序的其他措施,先有神秘主义的运用,譬如祭天、祭宗庙。
主要提供巫、史、祝、卜和宗庙的情境材料。
宗法制也是稳定社会秩序的脉络,也关联在这里。
稳定社会秩序的还有制度规范内化的意识形态。
这就是礼乐制度。
课标要求和教科书解读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涉及先秦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的只有一句话: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该表述言简意赅,但内涵深远。
宗法制、分封制是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却明显带有论的色彩。
课标要求渗透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
本课书的重点是分封制、宗法制;难点是如何理解宗法制、分封制之间的关系。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历史源头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宗族是伴随着阶级社会而发展的父权制血缘性亲属集团。
在古代中国,宗族不但是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最基本的单位,而且与国家行政系统相结合,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既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又具有浓厚的父权色彩,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法制度的某些原则,如皇位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袭爵位、父权家长制等,逐渐嬗变为封建的宗族制度,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是,教科书面对的是一群刚从初中升上来,历史知识残缺不全,历史素养极端缺乏的学生。
一上来就讲宗法制、分封制好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文化家与国是联系在一起的,家国或者国家,那就先从文明,先从国家讲起吧。
教科书先是讲述了中国进入文明时代----夏朝国家的建立,“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这可以说是为讲述“宗法制”打下了基础。
天下为家了,如何处理与其他族群的关系呢?教科书上又谈到了商朝“方国”,处理与方国的关系,则为周朝实行分封制提供了经验借鉴,做了铺垫。
台阶不会一下子下得太陡,这样既密切了历史阶段之间的联系,注重了历史知识的完整性,学生接受起来也容易一些。
天下为家了,怎样保持家族的权威、合法性、统治秩序,又怎样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呢?在科技不发达,很多自然现象不能解释的时代,这就要借助神秘主义,借助原始宗教,借助巫、史、祝、卜。
政治学认为,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建立(机构组成、组织程序、职权分配)和国家机构的运作原则。
而西周则是在夏商国家雏形的运作基础上,是国家机构及其运作原则制度化、礼法化。
教科书则重点讲述了宗法制、分封制,补充了作为心理认同的“礼乐制度”。
至此,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分封制与礼乐制度相结合,家国一体;王权具有神秘主义特点也基本交代清楚了。
学情和教学过程设计作为高中历史的第一课,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无疑是有难度的。
学生听说过三皇五帝,知道祖宗,电视剧里见过封王,但是对宗法制、分封制只能是望文生义,更谈不上用唯物史观等历史的观点、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地分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再加上夏朝跨四百多年,商朝跨五百多年,周朝跨八百多年,时间跨度如此之大,教材又采用的是专题史的编写体例,学生怎么可能有清晰的时空观念呢!由于很多的古代史料是文言文,这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又加上了一道拦路虎,文言文字费解啊。
至于对宗法制、分封制和早期的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的历史解释,由于学生占有的历史史料不充分,是不可能较好地验证以往的历史假说或提出新的历史解释的;还有,运用正确的史观和方法及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更是有待于持之以恒地培养,这些并非一日之功。
家国情怀的家比较具体,国则有的弱化、虚化。
当然,学生所处的时代,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他们搜集材料、资源较容易;历史里面点缀了一些故事,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封神榜、封神演义和周公解梦这些兴趣点着手,打造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需要掌握三代的国家政权机构,了解夏商周国家机关的运作原则。
这就要求教师提供适当的图片材料和具体的历史情境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历史现象,评述历史结论,解释历史史实,形成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完整认识。
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导入新课:三皇五帝(过渡)三皇五帝的首领位置是如何传承的呢?情境材料《史记·五帝本纪》载:尧年老后,问大臣谁能继位,大臣推荐了舜。
为了考察舜,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二女“甚有妇道”。
尧非常满意。
三年后考察结束,尧把帝位传给了舜,史称“禅让”。
“禅让”是原始的民主制度,体现了天下为公。
一、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1.首领产生方式:从任人唯贤(禅让)到任人唯亲(世袭)情境材料《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是谓大同。
情境材料《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是谓小康。
※思考:下面两幅图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变化:从部落首领变为夏朝开国君王。
说明:华夏文明的开始;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情境材料禅让制真如《千字文》所言“退位让国,有虞陶唐”一般的温良恭俭么?历史的真相似乎不是这样,禅让是充满了暴力和残忍的制度。
尧执政后期,争夺权力者比比皆是,尧本人将权力争夺者之一的丹朱予以囚禁。
但是,却没有防住另一个人:舜。
舜杀光了尧的支持者和家人,逼尧退位。
而舜以治河不力杀大禹的父亲鲧,真正的原因在于鲧是氏族部落联盟领袖的有力争夺者。
----林言椒、何承伟《中外文明同时空》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禅让制的看法。
实质:部族集团小部分贵族内部的民主。
看法: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任人唯贤,天下为公,体现了原始的民主。
但是争权夺利,充满了血腥。
2.部族运行机制:方国、内外服制※思考:从图片观察,商朝的运行机制是什么?机制:内外服制。
内,又称王畿,是商王直接统治的中心地区,由内服百官治理;外,是中心地区以外的土地,商王分封或由他承认的诸侯国管理。
他们与商王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上下级的臣属关系。
3.首领权威的维系:王权神秘主义※思考:读图分析文物反映怎样的历史现象?现象: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使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即王权来自天命,呈现出王权与神权结合的特点。
(过渡)暴君夏桀、商纣帝辛二、从部族时代到分封时代1.政权运作方式:分封制(天下归周)情境材料由家而家族,由家族而宗族,宗族有宗法,其核心即嫡长子继承制。
西周建立后,为保障“亲亲、尊尊”的宗法关系,实现大规模的封邦建国,受封者大多数是同姓子弟,即所谓“封建亲戚,以屏藩周”。
……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由于家庭政治化,国家家庭化,所以有天子“家天下”之说。
----张凯《中国文化史》※思考:据材料概括,分封制的特点。
特点:分封同姓子弟,其中有血缘纽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为巩固宗法关系;分封有拱卫王室的目的;家庭政治化,国家家庭化,家国一体;周天子为天下共主。
(过渡)周天子死后,王位如何继承呢?诸侯、卿大夫、士这些贵族的事业如何延续呢?2.等级继承关系:宗法制(天下归宗)情境材料中国古代有“家”和“族”的区别。
家、族之外,还有“宗”。
一般说来,族是总称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族内各家只有亲疏,而无主从,所谓宗则于同族中奉一人为祖先的代表,族人共同尊之。
“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白虎通义》)宗有主从之分,世代相传,并有一定法则,即“宗法”。
----张凯《中国文化史》※思考:据材料概括,宗法制的特点。
特点:以血缘为纽带;尊崇共同的祖先;大宗或族长为权力中心;确定上下有别,长幼有序的尊卑等级;规定上、下、尊、卑的继承法则以及权利义务。
(归纳)宗法制、分封制的关系?关系:互为表里;政治组织与亲族组织合一,政治权力分配基于血缘关系;分封制着眼解决国土管理问题,宗法制确立权力、财产分配和继承原则;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纽带和依据,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过渡)制度经过运行最终会内化为思想文化,反过来维系西周的统治秩序。
3.维系秩序的心理:祭宗庙、礼乐制度(天下归心)情境材料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如“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出行车马多少是主人等级身份的象征,也有严格规定:“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大夫驾三、士二、庶一。
”(过渡)下面我们把周朝的政治制度来一个总结。
看,周公建制、周公解梦。
情境材料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
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奠基人。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
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